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章行星地球第1节地球与地球仪学案人教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0918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章行星地球第1节地球与地球仪学案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章行星地球第1节地球与地球仪学案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章行星地球第1节地球与地球仪学案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章行星地球第1节地球与地球仪学案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章行星地球第1节地球与地球仪学案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章行星地球第1节地球与地球仪学案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章行星地球第1节地球与地球仪学案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章行星地球第1节地球与地球仪学案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章行星地球第1节地球与地球仪学案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章行星地球第1节地球与地球仪学案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章行星地球第1节地球与地球仪学案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章行星地球第1节地球与地球仪学案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章行星地球第1节地球与地球仪学案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章行星地球第1节地球与地球仪学案人教版.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章行星地球第1节地球与地球仪学案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章行星地球第1节地球与地球仪学案人教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章行星地球第1节地球与地球仪学案人教版.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章行星地球第1节地球与地球仪学案人教版

第一节 地球与地球仪

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经纬度的判读

(对应学生用书第1页)

[识记—基础梳理]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数据展示

(2)特点总结:

地球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故其形状为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地球仪

(1)经线和纬线

(2)经度和纬度

①经度的划分及东西半球的判断

②纬度的划分及南北半球的判断

[易误点拨]

(1)东经度与东半球的范围并不一致。

从0°经线向东到180°经线为东经度范围;从20°W经线向东到160°E经线为东半球范围。

(2)在地表某处可以一直向东或向西行进,但却不能一直向南或向北,向北行进到达北极点后则变为向南,同样在南极点则变为向北。

[理解—要点突破]

1.熟悉常见的经纬网图的特点

侧视经纬网

方格状经纬网

俯视经纬网

图示

特点

纬线多为直线或弧线,经线多呈弧形

纬线为横线,经线是与各纬线垂直的纵线

纬线为同心圆,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放射的线

①截取一段纬线,在其上标注经度,如图:

②截取一段经线,在其上标注纬度,如图:

截取极地投影图中的一部分,如下图:

2.学会经纬度的判断方法

(1)据经纬度分布规律判断经纬度

根据经纬度的分布规律,向北增加是北纬“N”,向南增加是南纬“S”,向东增加是东经“E”,向西增加是西经“W”。

(2)根据自转方向判断经纬度

这种判断方法适合极地投影图及其变式图。

图1       图2

①若自转方向是逆时针,该纬线为北纬(图1),若自转方向是顺时针,该纬线为南纬(图2)。

②若顺着自转方向,经度数越来越大,该经度为东经,越来越小为西经(图1既有东经又有西经,图2只有西经)。

(3)依据区域位置确定经纬度

如长江入海口,按其位置可确定该地的经纬度应是(30°N,120°E)附近;如北京市应在(40°N,116°E)附近;英国伦敦约在(51°N,0°)附近。

[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1 经纬度的分布特点

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各地,位于中纬度的是(  )

A.①②B.①③

C.③④D.②③

2.下列有关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位于(50°N,20°E)

B.②地以南位于低纬度地区

C.③地以东为东半球

D.④地所在经线,常被视为国际日界线

1.B2.D[第1题,中纬度是位于南北纬30°~60°之间的区域,据此结合图示判断位于中纬度的地点。

第2题,读图可知,①地位于(50°N,20°W)。

②地纬度为30°N,②地以南至30°S均位于低纬度地区,但赤道以南还有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③地经度为160°E,结合东、西半球划分知其以东为西半球。

④地所在经线为180°经线,其常被视为国际日界线。

]

[规律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球表面上对称点的确定技巧

(1)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

经度相同,南北纬相反,数值相等。

如A(40°N,20°W)与B(40°S,20°W)。

(2)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

经度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同。

如A(40°N,20°W)与C(40°N,160°E)。

(3)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对跖点):

经度相对,和为180°,南北纬相反,数值相等。

如A(40°N,20°W)与D(40°S,160°E)。

⊙考向2 经纬度的判断

(2018·长沙模拟)经过地球球心的一条直线与地表相交的两点互为对跖点。

已知甲地(30°S,45°E)和乙地互为对跖点。

读图,完成3~4题。

3.与乙地经纬度相同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4.关于①②③④地理位置的正确叙述是(  )

A.①位于西半球B.②位于低纬度

C.③位于大西洋D.④位于南温带

3.D4.C[第3题,甲地和乙地互为对跖点,则乙地经纬度为(30°N,135°W)。

图示四地坐标分别是:

①(20°N,110°E)、②(40°S,170°W)、③(0°,45°W)、④(30°N,135°W)。

第4题,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经线,①点位于20°W以东、160°E以西,属于东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以60°、30°纬线为界,②点位于中纬度;根据顺时针自转,可知③点位于以南极点为中心俯视图的赤道上,经度为45°W,位于大西洋;根据逆时针自转,可知④点位于以北极点为中心俯视图的30°纬线上,位于北温带。

]

考点二|经纬网的应用

(对应学生用书第3页)

[识记—基础梳理]

1.定位置

(1)经纬网图中根据经纬度确定区域位置。

(2)北半球可以根据北极星仰角确定纬度,北极星仰角即为当地地理纬度。

(3)依据区域经纬网中的区域特征定位:

如依据南极大陆轮廓确定区域位置位于南半球高纬度地区。

2.定距离

跨纬度1°的弧长约为111km,跨经度1°的弧长约为111km×cosα(α为当地纬度)。

如图所示:

3.定范围

(1)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

(2)跨经度数相同,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

4.定方向

(1)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经度差异可区分东西。

(2)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度差异可区分南北。

(3)极地经纬网图定方向:

地球自转方向定东西;极点位置定南北,指向北极点为北,指向南极点为南。

5.定最短航线

球面上任意两点的最短距离是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

(1)确定“大圆”

①三种特殊情况的“大圆”:

赤道(图A)、经线圈(图B)、晨昏圈(图C)。

图A    图B      图C

②非赤道的同纬度上两点所在“大圆”:

北半球——大圆向北极方向倾斜(如图D、图E中的PQ);

南半球——大圆向南极方向倾斜(如图D、图E中的P′Q′)。

图D         图E

(2)确定最短航线

沿大圆劣弧的行进方向即为最短航线,如图E中从Q到P沿最短航线的航向是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从P′到Q′沿最短航线的航向是先向西南后向西北。

[易误点拨]

(1)因赤道周长约为4万km,故赤道上跨经度1°的弧长约为111km,且随纬度增大,跨相同经度的弧长变短。

(2)判断方向时,应注意经纬线的延伸方向与经纬度的变化方向的区别,经线延伸方向为南北方向,而经度变化方向是东西方向;纬线延伸方向是东西方向,而纬度变化方向是南北方向。

[理解—要点突破]

如何利用经纬网定向

1.明确经纬网定向的原理及流程

(1)定向原理

(2)定向流程

2.掌握两类经纬网图中方向的辨别方法

(1)方格状经纬网图上两点方位的辨别方法

①同在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在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

若分别在东西经,如图所示:

②不在同一幅经纬网图上两点方位的辨别方法。

首先读出两点的经纬度数值,然后将两点绘制到同一幅经纬网图上再进行判读。

如下图:

甲地(55°N,25°W),乙地(25°S,65°E),甲地在乙地的西北方。

(2)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两点方位的辨别方法

此类图中准确判定地球的自转方向是定位的关键。

如图所示,对A、C两点的相对方位的判定流程如下:

[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1 利用经纬网定位置

(2014·全国卷Ⅱ)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34°N,117°E)的某企业承接了甲国(下图)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程机械定单。

据此完成第1题。

1.甲国位于(  )

A.欧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D[甲国大部分处于60°W~70°W、0°~10°N,说明该国位于南美洲北部,故选D。

]

2.下图示意我国某省地理环境。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21世纪海洋经济、网络经济的背景下,打造具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对沿海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说出B港地理位置的主要特点。

[解析] 位置一般包括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作为港口,还需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比如航线位置、经济腹地等。

[答案] ①位于30°N附近;②位于该省东北部沿海;③位居该省海洋经济发展核心区,我国沿海南北航线中点附近。

[答题技巧]

地理位置的描述技巧

位置特征要点

规范答题术语

绝对

位置

经纬度

位置

××半球(东、西、南、北)

经纬度(点)、纬度范围(面)

特殊纬线所处或跨纬度带、热量带,××带

相对

位置

海陆位置

××大陆的××方位,××方位临××海、岛国等;地处××内陆

相邻地区

的位置

与××国家接壤、与××行政区相邻,位于××地区的××方位

经济位置

所处经济区、邻近或远离××经济区

交通位置

所处重要交通要道(枢纽)、控制××海峡

⊙考向2 利用经纬网定方向

(2018·山西重点中学协作体质检)图a、图b为世界上两岛示意图。

读图回答3~5题。

3.据图推测,甲岛山地为(  )

A.南北走向B.东北—西南走向

C.东西走向D.西北—东南走向

4.乙岛位于甲岛的(  )

A.东南方  B.西南方C.西北方  D.东北方

5.关于甲、乙两岛共同地理特征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A.河流短小、水流急

B.常年受东南信风影响

C.农业地域类型以商品谷物农业为主

D.城市都分布在河流入海口处

3.C4.A5.A[第3题,甲岛上河流主要流往岛的南、北方,可推测位于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山地成为河流的分水岭。

第4题,根据图中的经纬度,甲岛约(8°S,115°E),乙岛约(18°S,178°E)可知,乙岛位于甲岛的东南方向。

第5题,根据经纬度可知,二岛均位于热带,共同的地理特征是岛屿小,降水多,河流短小、水流急;甲岛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间长,乙岛受东南信风控制时间长;二岛的农业地域类型都为热带种植园农业;乙岛一些城市没有分布在河流入海口处。

]

⊙考向3 利用经纬网定距离

6.(2015·全国卷Ⅰ)甘德国际机场(如图)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

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

一架从甘德机场起飞的飞机以65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

1小时后该飞机的纬度位置可能为(  )

A.53°NB.60°N

C.66.5°ND.40°N

【思维流程】

A[图中显示,甘德机场位于50°N纬线以南不远处,如果该飞机沿经线向北或者向南飞行,在1小时内飞过650千米,根据纬度相隔1°的经线长度约111千米,可推算飞机大致飞行了6个纬度,因此1小时后飞机所在纬度位置最北约56°N,最南约44°N。

故选A。

] 

[再练一题](教师备用题)

一架从我国吉林长春(43.9°N,125.35°E)起飞的飞机沿最短航线飞到甘德机场其飞行距离约是(  )

A.9768千米B.8325千米

C.12680千米D.5000千米

A[从图中看,甘德机场的位置约是(48°N,55°W),与长春基本位于同一经线圈上,因此两地间的最短航线应是跨越北极点的,跨越约88个纬度,由此可计算航线距离。

]

(2018·湖北荆州中学月考)冬至日(12月22日)4时(地方时)一架飞机从甲地(60°N,100°W)起飞,沿最短航线匀速飞行,8小时后抵达乙地(60°N,80°E)。

据此回答7~8题。

7.飞机途中航向(  )

A.一直不变B.先朝东北后朝东南

C.先朝西北后朝西南D.先朝北后朝南

8.这架飞机若以同样速度,沿60°N纬线飞行,抵达乙地大致需要(  )

A.12小时  B.16小时C.20小时  D.24小时

7.D8.A[第7题,地球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应是过这两点的地球大圆上的劣弧长。

因为甲、乙两点位于相对的两条经线上,这两点在同一个经线圈上。

又因为这两点均在北半球,所以劣弧要经过北极点。

因此最近的走法是先朝北再朝南。

第8题,从甲地过北极到乙地,飞了纬度60°,所以飞了60×111=6660(千米),用了8小时。

而在60°N上飞行,飞了180°,路程只有赤道上的一半,相当于飞了180×111×0.5=9990(千米),所用时间为12小时。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