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00940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教版七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旧名“中华工农苏维埃共和国”已在共产党开始实行争取建立统一战线的新政策的时候放弃了。

(3)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我在一霎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我第二次看见他是傍晚的时候,**光着头在街上走,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话,一边认真地在做着手势。

我起先认不出是他,后来等到别人指出才知道。

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

(4)首先,切莫以为**可以做中国的“救星”。

这完全是胡说八道。

决不会有一个人可以做中国的“救星”。

但是,不可否认,你觉得他的身上有一种天命的力量。

这并不是什么昙花一现的东西,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根本活力。

你觉得这个人身上不论有什么异乎寻常的地方,都是产生于他对中国人民大众,特别是农民——这些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贫穷饥饿、受剥削、不识字,但又宽厚大度、勇敢无畏、如今还敢于造反的人们——的迫切要求作了综合和表达,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

假使他们的这些要求以及推动他们前进的运动是可以复兴中国的动力,那么,在这个极其富有历史性的意义上,**也许可能成为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物。

(5)但是我并不想宣布历史的判决。

同时,除了他的政治生活以外,**作为个人也是一个使人感到兴趣的人物,因为,虽则他的名字同蒋介石一样为许多中国人所熟悉,可是关于他的情况却很少知道,因此有着各种各样关于他的奇怪传说。

我是访问他的第一个外国新闻记者。

(6)**有能够从死里逃生、大难不死的传说。

南京曾经一再宣告他死了,可是没有几天以后,报上的新闻栏又出现了他的消息,而且活跃如昔。

国民党也曾经好几次正式宣布“击毙”并埋葬了朱德,有时还得到有千里眼的传教士的旁证。

尽管如此,这两个著名人物多次遭难,可并不妨碍他们参与许多次惊人壮举,其中包括长征。

说真的,当我访问红色中国的时候,报上正盛传**的又一次死讯,但我却看到他活得好好的。

不过,关于他的死里逃生、大难不死的传说,看来是有一些根据的,那就是,他虽身经百战,有一次还被敌军俘获而逃脱,有世界上最高的赏格缉拿他的首级,可是在这许多年头里,他从来没有受过一次伤。

(7)**现年(一九三七年)四十四岁。

在第二次中华全国苏维埃大会上,他被选为中央苏维埃临时政府主席,这次大会的出席者,代表着当时生活在红色法律②下的九百万左右的人民。

说到这里,我要附带插入几句话。

据**的估计,中央苏维埃政府在一九三四年直接控制下的各区最高人口数字如下:

江西苏区三百万;

鄂皖豫苏区二百万;

湘赣鄂苏区一百万;

赣湘苏区一百万;

浙闽苏区一百万;

湘鄂苏区一百万;

总共九百万。

有些估计高达此数的十倍,令人难以置信,大概是把红军或红色游击队所活动的各个地区全部人口加在一起而得出来的。

我把中国苏区人民有八千万的数字告诉**的时候,他就笑了起来,并且说,要是他们真的有这样广大的面积,革命就差不多胜利了。

不过当然,红色游击队的地区,人口还有好几百万。

(8)**在中国的共产党势力范围内的影响,今天大概比什么人都要大。

在几乎所有组织里,他都是一位委员——如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央政治局、财政委员会、组织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以及其他等等。

他的实际影响是通过在政治局的支配地位发挥出来的,因为政治局有着决定党、政、军政策的大权。

不过虽然每个人都知道他而且尊重他,但没有——至少现在还没有——在他身上搞英雄崇拜的一套。

我从来没有碰到过一个中国共产党人,口中老是叨念着“我们的伟大领袖”。

我没有听到过有人把**的名字当作是中国人民的同义语,但是,我却也从来没有碰到过一个不喜欢“主席”——个个人都这样叫他——或不景仰他的人。

他个人在运动中的作用,显然是很大的。

3.**指的是____ 

,南京指的是______。

4.文中“死里逃生、大难不死的传说”,具体指什么?

5.文中人物细节描写有很多,试分析第7段中划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

有何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做一股“清流”

徐文秀

①时下,“清流”成了一个流行语,成为人们的一种向往。

比如不久前,电视上《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几档节目“火”起来,受到大家热捧,“清流综艺”和“清流文化”成了观众追求的时尚。

②文化如此,人生亦然。

过清流般的生活;

不失为人们的一种理想选择。

然而,一些人的生活却过得混浊而灰暗。

有的习惯于搞“假大空”那一套,特别会装,喜欢“背台词”,有的还入戏很深,成了“戏精”;

有的热衷于走“虚浮夸”的路子,急功近利、心浮气躁,处处浮在表面,时时想走捷径;

有的满足于过“庸懒散”的日子,表现出懈怠、疲沓的样子,工作往往干点“意思意思,奉行“既不出风头,又不落后头”;

有的甚至迷恋于“邪恶丑”的法则,搞厚黑学、行潜规则,拜码头,结圈子,等等。

③清流生活,既是一种人生态废,也是一种人生价值。

清代学者顾炎武说:

“读书通大义,立志冠清流。

”革命先驱李大钊赞叹:

“社会上有一二清流学者,很得大众的信仰。

”古往今来,做一股“清流”是不少人的价值追求,活出“清流”范儿的人也备受世人尊崇。

从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的周敦颐,到淡泊名利、留下“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珅”的王冕;

从铁骨钟铮持正义、横刀马的彭德怀,到平生追求真理、“洋身是刺”的张爱萍等。

这一股股清流,以它的清澈、洁净,汇入历史的大江大河,展示出绚丽夺目的画卷。

④清流人生,是一种超然脱俗的气质。

活出清流样子,就是活出一股清新之气,言行有格调,生活有品位,阳光干净、超然脱俗,身上散发出与众不同的魅力;

活出清流样子,就是活出真实的自我,说真话、道真心、做真人,多一些率真、多一点坦诚,不掩饰、不矫情。

活出清流的样子,就是活出做人的骨气,肩膀硬、腰板直,有所坚守而不随波逐流。

说到底,清流样子就是真善美的样子,就是做人清清爽爽、做事明明白白、做官干干净净的样子。

⑤欲成清流之人,得正本清源。

古人云:

“源洁流清。

”做人的本源,就是做人的本色、本真和本来。

一个人的身份、岗位、职务和财富可以变,但做人的本色不变、本真不丢、本来不忘。

多问问初心是什么、初衷在哪里,多看看当初的模样是什么、如今变得怎么样,偏了则纠一纠,歪了则正一正。

源头清,人生这潭“池水”自然也就清澈了。

⑥欲成清流之人,得胸怀大志。

有大目标和大志向的人,总是不会被路边的碎石绊倒。

胸有鸿鸽之志,便有过清流生活、活出清流样子的勇气和毅力,有远大志向在鼓舞,生命就会翩翩起舞。

要想活出清流样子,内心还要有强大的定力和自制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感,守得住清贫,坐得住冷板凳,不生活在别人的阴影里,朝着既定的方向砥砺前行。

,人不一定过得富贵,得一定要活得高贵,保持一份清高,守住一份气节,便能活出清流样子。

⑦莲花,以其高活品质世人“独爱”。

清流如莲,清流之人以其真善美的品格而被世人称羡,更让自己行稳致远。

(选自2018年的月16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6.通读全文,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7.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8.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何作用?

9.文章第⑤段和第⑥段能否调换顺序?

为什么?

10.如果要在第⑥段横线上,加一个论据,下面最恰当的一项是()

A.年轻时的左拉很穷,偶尔得到一个蜡烛头,他会高兴得像过节。

正是贫穷磨砺他的意志,他终于写成了轰动一时的《卢贡·

马卡尔家族》。

B.孙子膑脚,遭受迫害,却没有放弃,他相信自己的实力,相信自己的命运,终于等到施展自己抱负的时候。

C.陶渊明坚守自己的理想与人格尊严,保持心灵的独立与自由,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毅然辞官归隐。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琢磨之心

程应峰

①治玉为琢,治石为磨。

所谓“琢磨”,就是雕刻和打磨。

②《荀子·

大略》有云:

“人之於文学也,犹玉之於琢磨也。

”好的文字,往往是反复琢磨得出的。

同样,出类拔萃的人生,也常常是被多姿多彩的生活修炼、琢磨出来的。

被生活琢磨而脱落出来的人,才会拥有不同凡俗的精气神,才会拥有饱满坚毅的人生。

尘世间,有所成就的人,大抵都有一颗琢磨之心。

③韩愈说:

“行成于思,毁于随。

”意思是成功需要不断地思考和琢磨,不仅仅是把前人的知识装进脑子里,更重要的是善于反刍质疑,凡事必问一个为什么。

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降落的速度与它的重量成正比”的观点,提出了“自由落体定律”,就是不迷信、善质疑、用心琢磨的结果。

一个善于琢磨的人,为了做好要做的事,会自觉地将良好的习惯转化为个人的需要和准则,并用来支配自己的行动,从而融入到创造性的工作之中。

④光有琢磨之心是不够的,还得看有什么样的心灵走向。

有一种人,只琢磨事,不琢磨人;

有一种人,光琢磨人,不琢磨事。

⑤有这样一个故事:

两个职场新人同时进入公司,都做着销售工作。

一个言语不多,从走上工作岗位之日起,便极尽所能收集资料,和客户电话沟通,和同事交流销售经验。

另一个呢,则显得八面玲珑,看似颇有人缘。

随着时间的推移,前者业绩飙升,后者成绩平平。

一年后,一个担当重任,一个原地踏步。

人事部经理因此感慨说:

“职场新人的首要任务是充实自己,干好工作,做出成绩,而不是将太多精力花在附和领导和老板身上。

在任何岗位上,需要的是多琢磨事,少琢磨人。

⑥君子做事,小人做人。

所谓“小人做人”,是指这类人善于把主要精力放在琢磨人上面。

谁有什么背景,谁有什么喜好,谁会有升迁喜事等等,他张口就来。

在此基础上,他有目的、有选择地溜须拍马,投靠依傍。

这些琢磨人的人,在琢磨事的人的眼里,往往被认定为心术不正之徒而敬而远之。

⑦很多时候,亲情和爱也需要琢磨。

它们不只适合藏在心里,更需要适时地表达。

如何表达,就需要多花点心思去琢磨。

家人上班前几声温柔的叮咛,下班回家后一个开门的动作,就足以增加爱的浓度。

⑧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站在对方的角度反观自己,就更容易看出自己的短板,从而扬长避短,做出有效的回应。

世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

遇事善于琢磨,往往能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脚步,从而步步领先。

⑨正派善良的人,琢磨事;

心术不正的人,琢磨人。

琢磨事的人,是明智的人,是有合于理想的人;

琢磨人的人,看似事半功倍,实则事倍功半,一不经心,就会断送了本应明媚美好的前程。

11.阅读全文,请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12.选文第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13.选文第⑥段与第⑦段能调换吗?

请说明原因。

14.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遇事善于琢磨的人,往往能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脚步,从而步步领先。

B.尘世间,凡是有所成就的人都有一颗琢磨之心。

C.成功需要不断地思考和琢磨,要把前人的知识装入脑中,更要善于反刍质疑。

D.琢磨人的人总想着投机取巧,所以工作不脚踏实地、专心致志。

三、文言文阅读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节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玄德便教备马。

张飞曰:

“量一村夫,何必哥哥自去,可使人唤来便了。

”玄德叱曰:

“汝岂不闻孟子云:

欲见贤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

孔明当世大贤,岂可召乎!

"

遂上马再往访孔明。

关、张亦乘马相随。

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

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

山如玉簇,林似银妆。

“天寒地冻尚不用兵岂宜远见无益之人乎!

不如回新野以避风雪。

”玄德曰:

“吾正欲使孔明知我殷勤之意。

如弟辈怕冷,可先回去。

”飞曰:

“死且不怕,岂怕冷乎!

但恐哥哥空劳神思。

“勿多言,只相随同去。

(节选自罗贯中《三国演义》)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强饮三大白 

白:

_______ 

(2)是金陵人,客此 

客:

_______

(3)朔风凛凛 

朔:

_______ 

(4)但恐哥哥空劳神思 

劳:

____________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寒地冻尚不用/兵岂宜远见/益之人乎

B.天寒地冻尚不用/兵岂宜远况无益之人乎

C.天寒地冻/尚不用兵/岂宜远见无益之人乎

D.天寒地冻/尚不用兵岂宜远见无益之人乎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2)欲见贤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

18.甲文的作者和乙文的玄德都是“痴”人,请分别说出两文“痴”的含义。

四、句子默写

19.古诗文默写。

(1)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秋词》)

(5)《论语》中运用衬托手法表述有志气的人的志向是不可以被改变的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7年,十九大开启“新时代”,人人为过“美好生活”“撸起袖子加油干”。

中华民族振兴迎来“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的大好局面。

(请用王湾《次北固山下》的诗句填写)

五、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囐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21.(甲)(乙)两文描写的江水景色都体现出了“急速”的特点,但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

简要分析。

六、综合性学习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每一颗心都有一处属于自己的憩息之所。

置身于一方有书的天地,触目那些或发黄或簇新的书籍,它绚丽的灵光会将我们的眼睛映照得炯然有神。

打开书,走进五彩纷ché

ng的世界,我们便会顿觉异香弥漫,心旷神yí

在书中,与李白走进唐诗,与雨果欣赏巴黎圣母院,与沈复回忆幼时乐趣,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书籍______ 

绚_____丽 

五彩纷ché

ng______ 

心旷神yí

(2)仿照划线句子,在横线上再补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经过近一学年的语文旅行,我们渐渐变得成熟了。

七年级下语文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感悟和体验。

读光未然的《黄河颂》,感受到黄河万丈狂澜()的气势;

读杨振宁的《邓稼先》,我们感受到邓稼先(甲)(A.当之无愧 

B.一马当先)的英雄情怀;

读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我们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钻探古代典籍时qiè

()而不舍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动无处不在,它让我们走出心灵的(乙)(A.阴霾 

B.雾霾),享受着幸福的旅行。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狂澜(_______) 

qiè

(____)而不舍  

(2)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

(只填序号)

(甲)___(A.当之无愧 

B.一马当先) 

(乙)___(A.阴霾 

B.雾霾) 

(3)请仿照前面的句子,在横线上再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

24.这单元我们学习了《邹忌讽齐王纳谏》,请先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大概内容,然后写出你的感受。

不少于600字,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1、

2、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