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小说阅读之情节人物练高考二轮复习语文无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00994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55.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5小说阅读之情节人物练高考二轮复习语文无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专题05小说阅读之情节人物练高考二轮复习语文无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专题05小说阅读之情节人物练高考二轮复习语文无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专题05小说阅读之情节人物练高考二轮复习语文无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专题05小说阅读之情节人物练高考二轮复习语文无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专题05小说阅读之情节人物练高考二轮复习语文无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专题05小说阅读之情节人物练高考二轮复习语文无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专题05小说阅读之情节人物练高考二轮复习语文无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专题05小说阅读之情节人物练高考二轮复习语文无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专题05小说阅读之情节人物练高考二轮复习语文无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专题05小说阅读之情节人物练高考二轮复习语文无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专题05小说阅读之情节人物练高考二轮复习语文无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专题05小说阅读之情节人物练高考二轮复习语文无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专题05小说阅读之情节人物练高考二轮复习语文无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专题05小说阅读之情节人物练高考二轮复习语文无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专题05小说阅读之情节人物练高考二轮复习语文无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专题05小说阅读之情节人物练高考二轮复习语文无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专题05小说阅读之情节人物练高考二轮复习语文无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专题05小说阅读之情节人物练高考二轮复习语文无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专题05小说阅读之情节人物练高考二轮复习语文无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05小说阅读之情节人物练高考二轮复习语文无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专题05小说阅读之情节人物练高考二轮复习语文无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5小说阅读之情节人物练高考二轮复习语文无答案文档格式.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05小说阅读之情节人物练高考二轮复习语文无答案文档格式.docx

村里人叫他懒木匠。

他是懒,人家花钱请他做家具,他二话不说;

可要请他做一些小活,他不干。

比如打个小凳子,打扇猪圈门,装个铁锹柄什么的,他都回答:

没空。

村里的木匠很多,别的木匠好说话,一支烟,一杯茶,叫做什么做什么。

有一年,我赶回家恰逢大雨,家里的厕所满了,我要把粪水浇到菜地去。

找粪舀,粪舀的柄子坏了,我刚好看见了他。

递上一支烟:

你忙不忙?

不忙,他说。

我说,帮我安个粪舀柄子。

他说,这个……你自己安,我还有事儿的。

他烟没点上就走了。

村里另一个木匠过来了,说:

“你请他?

请不动的,我来帮你安上。

”这个木匠边给我安着粪舀柄子,边告诉我说,“他呀,活该受穷,这些年打工没挣到什么钱,现在工地上的支架、模具都是铁的,窗子是铝合金的,动斧头锯子的活少了,他转了几家工地说我又不是铁匠,干不了。

他去路边等活干,让人家找他做木匠活,在路边等,有时一两天也没人找的。

我很少回老家,去年,在广州,有一天,竟想起这个木匠来了。

那天,我躺在床上,想着自己的事,一些声音在我耳边聒噪:

——你给我们写纪实吧,千字千元,找个新闻,编点故事就行。

——我们杂志才办,你编个读者来信吧,说几句好话,抛砖引玉嘛。

——你给我写本书,就讲女大学生网上发贴要做“二奶”的。

我什么也没写,一个也没答应。

我知道我得罪了人,也亏待了自己的钱包。

我想着这些烦人的事,就想到了木匠。

他那样一个天赋极高的木匠,怎么愿意给人打猪圈门,安粪舀柄呢?

职业要有职业的尊严。

他不懒。

但他比谁都孤独。

春节我回去,听人说木匠挣大钱了,两年间就把小瓦房变成了两层小楼。

我想,他可能改行了。

我碰见他时,他正盯着一棵大槐树,目光痴迷。

我恭敬地递给他一支烟,问他:

在哪打工?

他说:

在上海,一家仿古家具店,老板对我不错,一个月开5000工资。

我说:

好啊,这个适合你!

他笑笑说:

别的不想做。

(选自杨晓敏、郭昕主编《金奖小小说》)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开篇写“他”小时候就能用凿子制作精致的木碗,显示了“他”的木匠天赋,也为后文表现“他”的性格作了铺垫。

B.懒木匠“他”从小就对木工有兴趣和天赋,随着年龄的增长,凭借他无师自通的雕刻技艺,很善于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

C.在广州,“我”拒绝了一些人让“我”写胡编乱造的东西的要求,主要懒得去做这些烦人的琐碎小事,正如木匠不愿做一些小活儿一样。

D.本篇小说中“我”对木匠“他”由不理解到理解,最后到敬重的转变过程,可以使读者看出现代人在迷茫中寻求自我的心理路程。

E.小说用木匠对木材独具慧眼的敏锐和雕工的神奇进行正面描写,用人们对木匠作品的喜爱及对木匠到来的盼望进行侧面描写,突出了木匠技艺的高超。

(2)作者笔下的木匠“他”是一个极具个性的人物,请简要概括其性格特征。

(4分)

(3)小说标题为“活着的手艺”,而随着工业文明和科技的进步,带来的却是传统手工艺的日趋式微,请结合文本内容和你的认识,谈谈如何才能让这些传统手工艺永远“活着”。

(6分)

2.【2017届广东湛江市高三上期中调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借面

安勇

半年前我爸意外去世后,这个家就抽去一根顶梁柱子,那年我才9岁。

所有的重量一下子都压在了母亲的肩上。

但她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

那时我不懂事,看到别的人家吃面条,馋得直流哈拉子。

每次听我这么说,母亲的心都酸酸的不是滋味。

但家里的白面几个月前就已经吃光了,除了伸手向别人借,母亲想不出什么别的办法。

母亲切完给猪吃的菜,看一眼天上的太阳,就拿着一只空瓢出了门。

母亲在东院二婶家的门前停下来,犹豫了片刻,理一理额前的头发,硬着头皮推开了院门。

母亲是个要强的人,过去还从未向人伸过手。

二婶正站在房门口喂鸡。

嘴里“咕咕咕”地叫着,手里的玉米粒撒到地上,一群鸡就争抢着跑过来。

二婶见她进来,脸上堆满笑亲热地打了声招呼。

母亲喊一声“二婶”,脸上就飞起了一片羞涩的红晕。

那句话在喉咙口打了几个滚儿,狠狠心还是说了出来。

二婶听说要借面,脸上的笑就消失得不见了踪影,一拍大腿说:

“哎呀妈呀!

你咋不早说呢,头天晚上还有点儿,今儿个早晨刚吃没。

你要是不信,我拿面口袋来给你看。

”二婶说着话,就转身进了屋。

母亲的脸更红了,愣了一下,就赶忙转过身逃跑似的往外走。

母亲一溜儿小跑,走出了几十米,脸还在火烧火燎地发烫,屈辱的感觉像块磨盘似的重重地压在她的心上。

她甚至对儿子升起了一丝怨恨,怪他不该嘴馋,平白无故地想什么面条吃。

也怪他都9岁了,还不能体谅家里的难处。

这些想法在她的心里翻了儿个来回,最后,咬一咬牙,还是推开了胡大嫂家的院门。

胡大嫂正在灶前做午饭,听到院门响,看见她手了拿着的那只空瓢,就猜出了了八九分她的来意,赶忙操起一只空盆迎了出去。

胡大嫂不等她开口,愁眉苦脸地扬一扬手里的那只盆说:

“大妹子,你瞅瞅俺家这日子过的,吃了上顿没下顿,我正想着出去借点儿米,先把晌午饭答兑到锅里去。

”听到胡大嫂的话,她的头突然一晕,眼前就转起了一团金星。

直到胡大嫂又说了句:

“你来,是有啥事儿吧?

”她才猛然反应过来,嘴上忙不叠地答,“没事儿,没事儿,没啥事儿!

”就急三火四地往出走。

走到院门口时,胡大嫂的话又追了上来,“有啥事儿别抹不开吱声,咱左邻右舍地住着谁跟谁啊!

母亲没有应声,深深低着头,脚步匆匆地往家走,泪珠在眼眶里不停地打转转。

她已经打定主意,说什么也不会再向人借面了,如果儿子回来就告诉他,以后也别再馋什么面条吃。

母亲一路走一路想,不提防和一个人撞在了一起。

抬起头,母亲就看到了西院的三奶。

三奶已经六十多岁,走路颤巍巍的,还拄着一根棍子,家里的日子过得也很不好。

母亲见是三奶,忙掩饰住心里的委屈,艰难地露出了一丝微笑。

三奶看一眼她的脸色,再看一眼她手里拿着的那只空瓢,心里就明白了她的遭遇。

一把抢过她手里的瓢问:

“是米,是面,还是盐?

”母亲忙摇头否认。

三奶却突然生了气,撅起了嘴,用棍子指着她说:

“到底要什么,你痛快地说,不说就是瞧不起你三奶,拿三奶当外人。

”母亲只得从牙缝儿里挤出了一个“面”字。

三奶二活不说,转身就往家里走,再出来时,手上抖抖地端了一瓢面。

三奶拍拍她的肩膀说:

“以后有啥难处,就和三奶说,有我锅里的,就有你碗里的。

”母亲接过面时,再也忍不住,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

面条擀好了,锅里的水翻起了花,母亲并不急着下面,伸手去陶罐里摸出一只鸡蛋,打进开水里。

想了想,又摸了一只打了进去。

晌午,我正饿得慌时,一碗热乎乎的面条刚好盛进了碗里,上面还躺着两只元宝似的鸡蛋。

我吃得匆匆忙忙,吃出了一头的白毛汗。

边吃还边说真解馋。

吃完面条我把碗放在窗台上,招呼一声就跑出了门。

母亲拿起窗台上那只碗时,见里面竟然还剩下了半碗面条,看来儿子只吃掉了两只鸡蛋和半碗面。

就在心里埋怨一句儿子,让自己受了这么大的委屈,却一点儿都不懂得珍惜。

母亲随手拿起筷子,打算把剩下的面条打扫干净。

母亲手中的筷子伸进面条里时,忽然触到了一个硬硬的东西,翻开面条时,她先看见了笫一只鸡蛋,再往下翻一翻时,她又找到了第二只。

母亲的泪就像断了线的珍珠似的,落进了碗里。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二婶见到母亲推开院门,一开始脸上堆满笑容,后来听说母亲借面,笑容消失殆尽,通过表情的变化,写出了二审善变,小气势利的性格。

B.小说注重写出人物微妙的心理变化,如母亲借面,先是犹豫,羞于启齿,未借着面后是委屈,埋怨,最后还是下定决心向三奶借面,借着面后欣喜感激。

C.小说在细微处善用多种描写刻画人物,如对胡大嫂这个人物就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等细节描写,充分展现了他虚伪自私的性格。

D.强烈鲜明的对比是这篇小说突出的特色,在于二婶和胡大嫂一系列言行的鲜明对比中,三奶善解人意,慷慨热情的美好形象更加鲜明。

E.小说从一瓢面出发,写了母亲为了借面收起自尊,处处碰壁,到后来三奶借面给母亲,最后,儿子巧妙地回馈母爱的故事,写透了人情冷暖。

(2)小说在刻画母亲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三次写到了母亲的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不同,心情也不一样。

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3.【2017届贵州铜仁一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站起来的良知

李丹崖

①默克是一名医生,今年76岁了,瘸着一条腿。

他说,这条腿是被战友们打瘸的,但是,每当他讲起这段往事,兴奋与喜悦之情总是溢于言表。

②那是1941年的9月,前苏联正式发起了莫斯科保卫战,默克所在的德军阵营由于处在法西斯侵略者一方,又因战线太长,再加上莫斯科的天气逐渐恶劣起来,德军开始节节败退。

 

③一天,在一场激烈的巷战之后,默克所在的连队只剩下了十几个人,无奈之下,他们只得向莫斯科郊外的一个村庄退守。

那是一个被炮火洗劫一空的村庄,冲天的浓烟和火药味呛得人睁不开眼睛,但是,这却是可以藏身的好去处。

④苏联红军在后面穷追不舍,默克等人只得分批隐藏在一个倒塌的民舍里。

那是一片废墟,一看就知道双方主要火力刚在这里交锋过。

默克藏在了一个废弃的灶台里侧,透过一个豁口,还可以观察外面的一举一动。

⑤苏联红军一步步向村庄逼近,他们恨透了这些惨无人道的德国鬼子,不断放出话来,只要抓到俘虏一定把他们千刀万剐。

默克等人蜷缩在断壁残垣之中,也都吓破了胆。

他们深知被抓到的下场,好在浓浓的硝烟救了他们,苏联红军竟然没有抓到一个人,只得悻悻地离开村庄,向前继续追去。

⑥约摸半个小时后,默克等人从废墟里爬了出来,他们准备迅速集合撤离。

然而就在此时,默克听到了一个女人的呻吟声,那声音来自自己藏身的灶台另一侧的一片草垫。

默克扒开草垫一看,那里竟然藏着一个孕妇,即将分娩。

那孕妇一看面前站着一个德国人,立即吓得浑身抽搐。

她用几乎走调了的声音、打着手势,近乎哀求地对着默克比画着。

虽然不懂她在说什么,但是,通过手势,默克逐渐明白了她的意思——她是在恳求默克,无论如何不要伤害她的孩子。

⑦默克含着泪掩上了草垫,准备离开,哪知就在他刚刚掩上草垫的一刹那,孕妇发出了近乎尖叫似的呻吟声。

默克再次扒开草垫,发现妇人两腿之间的白毯子已经被鲜血染红。

做过医生的默克转瞬间意识到,这位孕妇要生产了!

孕妇的身体看起来极其虚弱,加上条件恶劣,如果自己不帮助她接生,她很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默克这时也顾不了连队的集合号令了,连忙示意要帮孕妇接生,孕妇没有拒绝,点头同意了。

十分钟后,随着一个男婴高亢的哭声,孕妇和婴儿顺利脱险。

默克留下了自己身上仅余的食物,然后飞身跑出了废墟。

⑧等他赶上连队,战友们已经走出村子将近5公里了。

看到默克两手鲜血,战友们开始质问起他迟到的原因。

默克如实相告,哪知连队头目大发雷霆,一脚把默克踢出丈余外,然后,十多双军靴雨点般地踹到了默克身上…… 

⑨默克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了苏联红军的担架上,由于遭到严重的击打,他的右腿被踹成粉碎性骨折,是苏联红军救了他。

⑩二战结束以后,作为战俘的默克回到了德国。

他原以为人们会对他加以鄙视和谩骂,然而,大多数国人却并没有那样做,相反,一家医院还主动接纳了他,让他出任该家医院的主治医师。

(11)为了救一个敌国的孕妇,默克甘心违背军纪,活生生地被打折了一条腿,许多人都为默克叫不值。

而默克却说:

“我永远不后悔,尽管我瘸了一条腿,但是,我的良知却站了起来!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用顺叙的手法讲述了在莫斯科保卫战中,德国军人默克因救助苏联一名孕妇为其接生而受到处罚,瘸了一条腿的他回国之后却受到了国人的尊重的故事。

B.默克讲起自己瘸腿的往事,兴奋与喜悦之情总是溢于言表,是庆幸自己被战友们打瘸后苏联红军救了他,使他没有丧身战场,回国后也没有受到侮辱和谩骂。

C.文章交代莫斯科恶劣的天气和德军的节节败退的战场形势,为下文的默克救孕妇的故事情节埋下了伏笔,也衬托出默克在自己部队饱受炮火损失惨重的情况下救助敌国之人难能可贵的品质。

D.连队头目大发雷霆,战友们也踹断了他一条腿,并把他扔在战场上,主要是因为默克违纪迟到。

E.残酷的战争并没有使人丧失人性,默克在危难中救助孕妇,苏联红军救治默克,国人对做了俘虏的默克的理解和接纳都说明这一点。

(2)文中画线的文字起什么作用?

(3)小说的主人公默克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请结合小说简要概括。

(6分)

(4)为了救敌国孕妇,默克被打折了一条腿,许多人认为不值,而默克却永远不后悔,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

(8分)

4.【2017届海南海口一中高三上10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父子行

李健

在一个饥荒年代,艾德罗与他的儿子乔伊要去一个富足的地方去谋生。

中午,他们填饱肚皮后,正待继续前行,几辆色彩斑斓的马车从身边驶过,原来是一个杂技团。

乔伊被探出车窗并不时挥动着帽子的小丑所吸引,他的视线一直跟着马车,父亲叫他,他都没有听见。

马车在一个广场中停了下来,一个留着浓密胡子的胖老头正在指手画脚的吩咐人们架起围栏,搭上帐篷。

乔伊不由自主地走了过去,父亲默默地在后面跟着。

行至围栏边,乔伊抬头看了看父亲,又用手拉了拉他的衣角,然后小声地说:

“看场表演?

父亲没有回答,他好像是在思索着什么。

是的,在家乡时,儿子一直迷恋杂技,梦想成为杂技演员。

他只带儿子看过一场杂技表演,没有围栏没有帐篷,那最多是乡里人组织的一场义演。

可他一直没有满足孩子的要求。

艾德罗摸了摸衣兜,摇了摇头,拉起儿子转身走去。

孩子不住地回头,脚下拖起层层尘土。

走到围栏拐角时,父亲发现土道上积了很多污水,他们不得不从围栏里钻过,可在他们要从另一端钻出的时候,竟有一个人站在了围栏的边上。

这个人正是杂技团的那个胖老头,他叼着黑色烟斗,挺着他那特有的大肚子,一脸严肃地说:

“先生,我在那边已注意你们很久了,我想……”

“您可不要误会……”艾德罗神色慌张。

胖老头只注意乔伊,并走过来,用手摸了摸乔伊的双臂与胯骨,然后喃喃说道:

“没想到,在这儿还能遇到一块做杂技演员的上好材料!

”他转身又对艾德罗说道:

“先生,我叫费斯勒,是这个杂技团的老板。

如果您想让您的孩子做一名杂技演员,并不至于忍饥挨饿,那么,我可以满足您的愿望。

乔伊听到这句话,眼中立刻出现了异样神采。

可父亲一把拽过乔伊。

“等等,先生。

”费斯勒拦住去路,说道,“我刚才听您说,您的孩子很想看这场表演,是吗?

“啊……是的,可—…”

“好了,跟我来,今天我就让你们看一场真正的杂技表演。

”说完,他转身朝围栏的门口走去。

儿子眼中充满了恳求的目光。

父亲很难地下了决心:

“好吧。

”乔伊听后,撒欢似的追着费斯勒去了。

费斯勒把他们安排在了一处非常适于观看表演的位置,等他要离开时,乔伊忽然提出要参观一下后台,费斯勒欣然同意了。

其他座位上都已坐满了人,乔伊还是没有回来。

这时,一个头戴草帽的男孩从人缝中挤了进来,看样子与乔伊年龄相当,他很有礼貌地问道:

“先生,请问,我可以坐在这里吗?

“这里有人,孩子。

”那孩子一脸可怜相,说:

“我能先坐一会儿吗?

”艾德罗为难,还是点了头。

表演快开始时,乔伊回来了,当他看到坐在他位置上的男孩时,便责问起父亲。

那个男孩很自觉地离开。

乔伊犹豫一下,说:

“不,不,我们可以挤一挤。

”两个孩子相互“嘿嘿”一笑。

两个小时的表演很快就结束了。

退场时,艾德罗本能地摸摸腰间,他的钱袋不翼而飞了。

他猛然想起了那个草帽男孩,可那男孩已不知所踪了。

艾德罗知道,没有了那些钱,就等于被判了死刑。

但他在儿子面前只是装做在整理衣服的样子。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对乔伊说:

“你看,孩子,我竟然忘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免费看了一场表演,不说声谢谢就走,是很不礼貌的。

”“是的,那我们赶紧去吧。

”乔伊说道。

“不……不,用不着这么兴师动众,我自己去就可以了。

但艾德罗却没有向费斯勒道谢,而是对他说了丢钱的事。

费斯勒听后,冷言说道:

“先生,您要知道,我们从来不负责观众财物安全。

“您听我说,我可没那个意思。

我记得,演出前您曾对我说,我儿子是块做杂技演员的好材料……”

“你是想把他卖给我?

“不,我怎么会把儿子卖给别人呢。

我……我只是想去开个小店,可现在没有钱了,您……等我有了钱,我肯定会报答您的。

费斯勒犹豫了一下,就给了他一笔贷款。

十年后,乔伊已是马戏团最有名的杂技演员。

有一天,艾德罗父子相聚,又被安排看戏,身边竟坐着乔伊和戴草帽的人。

只见戴草帽的人说:

“先生,我可不是什么技艺高超的小偷,我是费斯勒的儿子。

当时,是您的儿子把这个钱袋绕过您的后背递给我的。

”他从怀中掏出了那个钱袋。

艾德罗结果一看,的确是他的,里面的钱分文没动。

(有删节)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艾德罗知道儿子喜爱看杂技团的表演,但是一直没有出钱让儿子看一场像样的表演,可见他并不支持儿子发展爱好。

B.艾德罗很爱面子,他即使钱袋丢失,也不愿让儿子知道他内心的慌张,即便需要费斯勒资助,也不好意思直接开口。

C.作品通过乔伊意外走进杂技团的故事,深刻揭示了生活充满变数的现象,也表现出乔伊努力追求梦想的勇气和机智。

D.“看场表演吗?

看场表演吗?

”的恳求,“脚下拖起层层尘土”的细节,主要表现的是乔伊不知生活艰辛的顽童心理。

E.费斯勒拦住艾德罗父子,不听艾德罗根本就不是想逃票看演出的解释,所以艾德罗内心很气愤,就拽着儿子要快速离开。

(2)作品中的费斯勒这一形象具有哪些特点?

(3)乔伊这一形象在文中有何作用?

(4)作品以十年后的再相聚来结尾,有什么用意?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8分)

训练提升

1.【2017届湖南长沙一中高三上月考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沈从文

北京城什刹海南头,煤灰土新垫就一片场坪,白日照着。

一个年过六十的老人扛了一对大傀儡走来,到了场坪,四下望人,似乎很明白这不是玩傀儡的地方,但无可奈何的停了下来。

这老头子把傀儡坐在场中烈日下,轻轻咳着,调理着嗓子。

他除了那对脸儿一黑一白简陋呆板的傀儡以外,什么都没有!

看的人也没有。

他把那双发红小眼睛四方瞟着,场坪位置既不适宜,天又那么热,若无什么花样做出来,绝不能把闲人引过来。

老头子便望着坐在坪里傀儡中白脸的一个,亲昵的低声的打着招呼,也似乎正用这种话安慰他自己。

“王九,不要着急,慢慢的会有人来的,咱们呆一会儿,就玩个什么给爷们看看,玩得好,还愁爷们不赏三枚五枚?

玩得好,爷们回去还会说:

王九赵四摔跤多扎实,六月天大日头下扭着蹩着搂着,还不出汗!

可不是,天那么热,你也不累,好汉子!

来了一个人,正在打量投水似的神气,把花条子衬衣下角长长的拖着,作成北京城大学生特有的样子。

老头子瞥了这学生一眼,便微笑着,以为帮场的“福星”来了,全身作成年轻人灵便姿势,膀子向上向下摇着,一面自言自语的说话,亲昵得如同家人父子应对:

“王九,你瞧,先生可来了。

好,咱们动手,先生不会走的。

你小心,别让赵四小子扔倒。

先生帮咱们绷个场面,看你摔赵四这小子,先生准不走。

于是他把傀儡扶起,整理傀儡身上的破旧长衫,又从衣下取出两只假腿来,把它缚在自己裤带上,再把傀儡举起,弯着腰,钻进傀儡所穿衣服里面去,用衣服罩好了自己,且把两只手套进假腿里,改正了两只假腿的位置,开始在灰土坪里扮演两人殴打的样子。

他移动着傀儡的姿势,跳着,蹿着,有时又用真脚去捞那双用手套着的假脚,装作掼跤盘脚的动作。

他既不能看清楚头上的傀儡,又不能看清楚场面上的观众,表演得却极有生气。

大学生忧郁的笑了,而且远远的另一方,有人注意到了这边空地上的情形,就被这情形引起了好奇兴味,第二个人跑来了。

再不久,第三个以至于第十三个皆跑来了。

闲人为了看傀儡殴斗,聚集在四周的越来越多。

众人嘻嘻的笑着,从衣角里,老头子依稀看出一圈观众的腿脚,他便替王九用真脚绊倒了赵四的假脚,傀儡与藏在衣下玩傀儡的,一齐颓然倒在灰土里,场面上起了哄然的笑声,玩意儿也就小小的结束了。

老头子慢慢的从一堆破旧衣服里爬出来,露出一个白发苍苍满是热汗的头颅,发红的小脸上写着疲倦的微笑,又将傀儡扶起,自言自语:

”王九,好小子。

你玩得好,把赵四这小子扔倒了,大爷会大把子铜子儿撒来,回头咱们就有窝窝头啃了。

你累了吗?

热了吗?

来,再来一趟,咱们赶明儿还上国术会打擂台,挣个大面子!

众人又哄然大笑。

正当他第二次钻进傀儡衣服底里时,一个麻脸庞收地捐的巡警,从人背后挤进来。

弯着腰的老头子,却从巡警足部一双黑色后皮靴上认识了观众之一的身份和地位,故玩了一会,只装作赵四力不能支,即刻又成一堆坍在地下了。

他记起地摊捐来了,他手边还无一个铜字。

过一阵,围的人已不少,他便四面作揖说:

”大爷们,大热天委屈了各位。

爷们身边带了铜子儿的,帮忙随手撒几个,荷包空了的,帮忙呆一会儿,撑个场面。

观众中有人丢一枚两枚的,与其他袖手的,皆各站定原来位置不动,一个青年军官,却掷了一把铜子,皱着眉走开了。

老头子为拾取这一把散乱满地的铜子,沿着场子走去,系在腰带上那两只假脚,很可笑的左右摆动着。

收捐的巡警已把那黄纸条画上了记号,预备交给老头子,他见着时,赶忙数了手中桐子四大枚,送给巡警。

这巡警就口上轻轻说着“王九王九”,笑着走了。

这老头子同社会上某种人差不多,扮戏给别人看,连唱带做,并不因做得特别好,就只因为在做,故多数人皆用希奇怜悯眼光瞧着。

应出钱时,有钱的照例也不吝惜钱,但只要有了件新鲜事情,大家便会忘了这里,各自跑开了。

场中剩了七个人。

老头子看着,微笑着,一句话不说,两只手互相捏了一会,又蹲下去把傀儡举起,罩在自己的头上,两手套进假腿里去,开始剧烈的摇着肩背,玩着之前的那一套。

古怪动作招来了四个人,但不久去了五个人。

等另一个地方真的殴打发生后,人便全跑去了。

老头子依然玩着,等待他从那堆敝旧衣里爬出时,四周已经没有一个人了。

他于是他同傀儡一个样子坐在地下,数着铜子,一面向白脸傀儡王九笑着,说着前后相同既在博取观者大笑,又在自作嘲笑的笑话。

他把话说得那么亲昵,那么柔和。

他不让人知道他死去了的儿子就是王九,儿子的死,乃由于同赵四相拼,也不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