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概论教学提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1261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产业概论教学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文化产业概论教学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文化产业概论教学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文化产业概论教学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文化产业概论教学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文化产业概论教学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文化产业概论教学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文化产业概论教学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文化产业概论教学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文化产业概论教学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文化产业概论教学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文化产业概论教学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文化产业概论教学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文化产业概论教学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文化产业概论教学提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文化产业概论教学提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文化产业概论教学提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文化产业概论教学提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化产业概论教学提纲.docx

《文化产业概论教学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产业概论教学提纲.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化产业概论教学提纲.docx

文化产业概论教学提纲

第一章文化与文化产业

(一)文化产业的内涵与外延

1、文化的三要素

精神要素、表达要素、规范要素。

2、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为手段、以文化内容创作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保护为特征的产业。

3、内容产业

内容产业又叫数字内容产业,指利用数字化手段和信息技术提供图像、文字、影像、语音等内容服务的产业,其范围包括移动内容、互联网服务、游戏、动画、影音、数字出版和数字化教育培训等多个领域。

4、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就是把文化的内容进行产业化的生产、交换和消费。

(1)“精神产品和服务”说把文化产业划分问三个门类,即:

主体行业,前沿行业、和边疆行业。

(2)“意义内容”说文化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

①文化创造业

②文化制作和传播业

③以文化意义为基础的的产业

(3)“版权产业核心”说,文化产业的本质是版权产业,版权是精神产品和服务的核心部分。

(4)“工业标准”说文化产业是根据工业标准进行生产、再生产和组成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个过程。

(5)文化娱乐集合“说。

”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二)文化产业的基本特征

1、产品的精神性

人类的精神构成了文化产品的基本内核,尽管文化产品也有一定的物质形态,但物质形式只是一定精神文化内容的载体,精神的内容才是文化产品的本质。

2、消费的娱乐性

文化产品的精神性,使人们在文化消费的时候,能得到教育价值、认识价值和娱乐价值,但对于一般大众文化消费而言,娱乐价值是文化产品价值的主要和基础的价值。

人们的喜闻乐见,就成为文化产品的首要要求和价值判断的主要标准。

3、产业的依附性

产业的依附性,是指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文化产业对物质生产力水平和政策、制度环境有更大的附属性和依赖性。

(1)文化产业的发展高度依赖于社会的物质生产力水平;

(2)文化产业的发展高度依赖于政策制度环境

(三)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关系

①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人类文化活动即相联系,又相区别的两个方面,都是国家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文化产业以获取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

而文化事业指的是文化服务于人类的公益性特征,文化事业的运行并不以参与者的经济利益为目标,而是以精神旨趣和社会效益为目标,文化事业体现了文化的超物质功利性。

③一方面,文化的产业化有助于极大地提高文化的生产力另一方面,文化的事业性质又使文化活动不能简单地,一概地产业化。

二者是紧密联系的。

(四)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1、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①从生产的角度来看,文化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产生重要的影响。

②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文化产业属于高新技术的前沿产业,具有强劲的发展势头。

③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文化产业创造附加值的能力强,属于投资回报的最好行业之一,是个高盈利行业。

④从消费的角度来看,文化产业的消费是正在形成的消费热点,正在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市场基础。

2、文化产业是先进文化的助推器

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带来了现代文化从形式到内容的巨大变化,包括

①存在形态的变化

②消费方式的变化

③整体格局的变化,给世界文化格局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3、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企业

文化产业不仅能够极大地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还可能创造惊人的财富。

文化的产业化实际上意味着把商品经济的机制引入文化活动,这不仅可以提高文化生产力,而且也使文化成为一种新的经济资源,得到大规模地开发应用,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动力。

 

第二章文化产业与文化经济

20世纪末以来,文化因素越来越多地渗透进经济活动,使经济获得了新的发展形态和动力,逐渐形成了被称为文化经济的重要形态。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一)文化产业形成过程和发展模式

1、文化经济的特征:

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

2、文化产业的模式

①以文化产业为经济发展平台和助推器的模式。

这一模式的特点是文化产业的发展本身并不以利润为主要目的,而是以发挥文化影响力,传承文化传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为目的。

②以文化产业本身的发展位目的的模式

这一模式中,注重的是文化内容的生产和传播本身的盈利能力,而并不特别强调文化为其他经济形式服务。

(二)文化资本

1、文化资本的概念和内涵

能转化为经济价值的文化价值,是与经济资本、社会资本相对应的一种资本形态。

文化资本是一种文化经济现象,它反映了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之间的关系;

文化资本对经济的产出和国民经济的增长有重要作用;

文化资本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

2、文化资本的形态

“具体的形态”:

表现为精神和肉体的持久“性情”,是文化知识和文化素养在人身上的具体体现,通过教育而获得,大体相当于经济学、管理学中的“人力资本”,通常称为文化能力,其特点:

内在化、累积性、继承式的传递性;

“客观的形态”:

即以文化产品形式存在的状态,如图片、书籍、辞典、工具、机器等,这些产品是理论的实现或客体化,其特点:

可传递性、文化物品的获得和传递是与文化能力相联系的、独立性;

“制度的形态”:

即以一种客观化的、必须另以区别对待的形式存在的状态,就如人们在学历教育和教育资质认定中所看到的那样,其特点:

集体的代表性和权威性、武断性、制度化的背后是权力。

(三)文化经济中的城市

创意城市和三T理论的启示

1、如何构建创意城市:

①城市文化精神的建构和发展远景的建构。

②城市品牌的创建。

③市容建设与环境美化。

④生活时尚的创意和生产。

2、创意阶级:

发挥着创造新想法、新技术、新创意内容的经济功能群体。

3、佛罗里达三T理论:

TalentTechnologyTolerance,人才、科技、和宽容是床及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创意尝试与普通城市的本质区别。

该理论强调吸引人才,强调在创意经济时代,城市需要致力于吸引和保留大量“创意阶级”,以此来吸引公司,带动就业和经济增长。

给予我们的启发意义包括三个方面:

(1)发展创意产业、建设创意型城市要以人才为本,以吸引创意人才为工作重心;

(2)注重创意社区的建设,构建良好的创意氛围;(3)创造宽松、自由的创意环境,提高城市的包容性。

 

第三章 文化产业与国家“软卖力”

(一)“文明的冲突”与“符号的战争”

1、亨廷顿文明的冲突论的基本观点;

①未来世界国际冲突的根源将主要是文化的而不是意识形态的或经济的。

②文明的冲突是未来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建立在文明基础上的世界秩序才是避免世界战争的最可靠的保证。

③全球政治格局正在以文化和文明为界限重新形成,并呈现多种复杂趋势。

一方面是文化和文明将人们分开,另一方面则是文化的相似之处又将人们聚合到一起。

④文化之间或文明之间的冲突,主要是目前世界7种文明的冲突,而伊斯兰文明和儒家文明可能共同对西方文明进行威胁或提出挑战。

2、符号的战争——约瑟夫·奈的“软实力”

主要包括文化吸引力、政治价值观吸引力及塑造国际规则和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其核心理论是:

“软实力”发挥作用,靠的是自身的吸引力,而不是强迫别人做不想做的事情。

(硬实力:

国家的实力建立在战略平衡的基础上,由军事和经济力量构成,军事力量占主导地位。

(二)文化产业与文化安全

后WTO时代中国文化安全面临的问题

文化安全的保护主要包括传统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感情方式和思维方式等方面个性的保存和发展,与包括一个民族内部多种文化的和平共存与发展。

增强自身的文化生产实力,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生产实力,深入挖掘各种观念和特色的符号价值。

(三)文化产业与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问题给中国文化产业带来的影响

知识产权保护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

知识产权已经广泛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行各业,而文化产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知识产权的保护。

所谓知识经济时代,就是以“以知识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分配、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

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是发展知识经济的重要法律保障,是知识经济时代将智力资源作为第一要素进行资源配置的法律条件,是知识经济实现资产投入无形话的基础,知识产权保护的水平,是反映和衡量知识经济水平的重要标尺。

 

第四章当代文化产业的九大类别

(一)当代文化产业的九大类别

图书出版业、报刊业、广播影视业、音像产业、网络产业、广告业、旅游业、艺术产业和体育产业。

1、图书出版业:

从事图书编辑、印刷、发行等工作的行业。

图书出版业的产业链:

出版商——版权提供商——制作服务商——发行服务商——零售商——读者。

2、报刊业:

通过报纸和期刊发行和广告业务获取利润的行业。

产业链:

内容提供商——制作服务商——发行服务商——读者——广告经营代理商3、广播影视业:

电视、电影、广播和从事音、影内容生产和传播的行业。

三网合一:

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

4、音像产业:

将声音或声像新号复制到特定物质载体上,以商品的形式进入市场获取利润的事业。

产业链:

制作——出版——复制——进口——批发——零售——出租。

5、网络产业产业链:

互联网运营商——广告服务——终端用户。

6、广告业:

通过广告策划、设计、制作、发布、调查、评估等方式获取利润的产业门类。

产业链:

广告主——广告代理——广告发布媒介——广告目标受众。

7、旅游业:

利用名胜古迹、自然风光和人造景点等旅游资源进行产业化运作并获取利润的事业。

产业链:

经典投资商——经典经营商——旅游经济商——产品开发商——消费者。

8、艺术产业:

艺术品经营和演出。

9、体育产业:

将体育比赛或竞技通过消费的形式推销到市场以获取利润的事业。

产业链:

体育本体产业——体育外围产业——体育中介产业——消费者。

(二)广告业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现代社会被认为是广告社会,生活中和广告绝缘的人几乎没有。

我们都生活在广告的包围之中。

既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也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

①广告业与其他产业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

广告业的主体式商业广告,而商业广告的功能则是提高企业的销售额,激活经济活动的功能;广告业已经深深地介入到普通行业之中,而广告各种新形式的出现也使得广告深刻地渗透到交通、影视、数字娱乐等其他文化产业门类中。

②广告对时尚和流行文化具有推动作用。

③广告业是现代大众传播业的主要经济基础之一。

正是因为有了广告,大众传播媒体才有了稳定的收入,人们才有了获得更多廉价媒体信息的机会。

(三)旅游业的社会学文化意义

根据旅游资源的属性,可分为三大类:

自然类、人文类、社会类。

(四)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

体育产业是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

世界体育产业最发达的国家是美国。

在体育产业发达的北美、西欧和日本,体育产业的年产值已经进入了国内十大支柱产业之列。

 

第五章国际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文化产业形成过程与发展模式

1、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

2、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①以文化产业化为经济发展平台和助推器的模式。

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是服务于传统意义上的产业发展,文化是经济发展的配角,文化的作用是为经济发展服务,即所谓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②文化产业本身的发展模式——内容产业,文化娱乐。

以文化产业本身为发展目的的模式,强调文化商品的商品属性,即所谓的“文化自己唱戏”。

这两种模式在一个国家的产业发展中是并存和互补的。

(二)欧洲、北美、亚洲的文化产业

1.英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英国文化产业管理特点:

①三级文化管理体制:

文化媒体体育部——地方政府和各类艺术委员会——地方艺术委员会和行业联合组织

②“一臂之距”的管理原则在中央政府部门和接受拨款的文化艺术团体、企业间设置了中介的艺术委员会,向政府提供文化政策建议和咨询,接受政府的委托决定文化项目财政拨款和使用的监督评估。

③“一臂之距”原则的好处:

ⅰ减少了政府机构的行政事务,保证了政府工作的高效运作;ⅱ政府机构不直接与文艺团体发生关系;ⅲ非政府公共文化机构独立于政府之外避免过多受政府行政干预

④“一臂之距”原则的启示:

ⅰ可以充分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实现“管办分离”的目标ⅱ有利于实现文化艺术创作自由,从根本上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ⅲ能有效防止文化领域的“权力寻租”,避免权力腐败。

⑤在英国,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合称,叫做文化创意产业。

英国的文化产业概念在外延上要大于创意产业。

⑥音乐产业、艺术品销售、国家彩票、城市文化、艺术演出

2.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美国政府积极发展文化事业的体现:

①保障国家安全和国家根本利益的文化外宣项目。

②支持公益性文化设施。

③普及文化艺术,维护文化多元性,保护弱势族群文化遗产。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文化产业强国,其文化产业在国内产业结构中位居第二,在出口方面是第一的产业。

另一方面美国文化产业急剧扩张,正在形成对世界文化市场的控制态势。

组成美国文化产业的典型行业是:

影视业、艺术博览馆、表演业、媒体行业和音像唱片业。

3、加拿大的文化产业发展。

加拿大“多元文化政策”:

核心:

承认其他族裔文化的存在贡献:

反对民族歧视:

民族平等

4.日本和韩国的文化产业的发展

日本文化产业的“产官学”模式:

“产”是指产业界、企业,“官”是指政府,“学”是指学术界,包括大学与科研机构等。

日本政府及学者专家与企业通力合作,实行产官学三结合的体制,是日本战后经济起飞的重要经验。

在日本,文化产业统称为娱乐观光业。

其中与休闲和个人爱好相关的文化市场是日本文化产业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潜力最大的领域。

娱乐产业、动漫产业、旅游业、教育产业和体育产业。

韩国是公认的文化出口大国。

韩国主要文化行业是“网络游戏业、影视业和体育业。

其中数字游戏被确定为韩国的国家战略产业。

 

第六章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发展新趋势

(一)数字动画

1、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

2、动画是一种视觉艺术和形象产业

化动为静,突出形象个性,强化精彩瞬间;

使用象征和隐喻符号;

变形处理为了突出强烈的感情,烘托喜剧气氛。

3、视觉消费的特征

视觉符号的解码。

时空重组的快感。

(二)电子游戏

1、游戏开发创意管理要领:

分工明确尊重个性达成共识优势互补科学的流程

2、电子竞技:

重要的电子竞技赛事:

CPL,WCG,ESWC,WEG

3、建方正面的游戏文化

正面引导

观念认识

建立游戏分级制度

(三)数字影视

数字影视的分类:

数字电视、网络电视、移动电视的联系和区别

网络视频的特点:

提供更个性化的娱乐体验,

网络实现影视节目二次传播

互动性的个性化服务。

(四) 数字音乐与手机文化

在线音乐、“第六媒体”与手机文化

在线音乐版权维护的难点

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

第七章文化产业模式

(一)简单文化产业模式

1、简单文化产业模式包括:

生产者经纪人意义解说者消费者。

2、现代艺术经营机构包括:

美术馆出版经纪人与出版商音乐经纪人与唱片公司演绎场馆。

3、意义解说者

是指文化产品的评论人,是构成文化产业社会生产的重要一环,是独创性价值转换成为市场价值的关键。

文化产业出产的是“意义”性的产品,而意义是需要解释的东西,这决定了文化产品在生产之初,传播和理解就是其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复杂文化产业模式

概念

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为解决复杂文化产业模式中的问题的启发

(三)简单文化产业模式和复要文化产业模式的区别

①简单的文化产业模式主要适用于简单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以个体劳动为主的文化生产。

简单的文化产业模式由生产者、经纪人和8消费者三个要素构成。

②复杂的文化产品在生产时需要艺术家、创意人员和普通人员的协同配合。

把创意性的个体劳动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就是复杂的文化产业模式。

③在简单的文化生产模式中,生产者之间在天赋和劳动投入差别不太大的情况下,其市场价值却有极其巨大的差别。

在简单的文化产业模式中,生产者与经济人构成了利益共同体。

该模式的高风险和高回报,往往都体现在这个利益共同体上。

④把不同的个性协同为一个统一的个性,把高度个性的活动协调为一个整体的风格这是复杂文化产业模式所面临的基本矛盾。

(四)明星经济的特点及表现。

①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明星”,他们是业内普遍尊敬和爱戴的对象。

但是这样的明星却不一定与广泛的市场利润相联系,也不会形成疯狂的“追星族”。

但是确实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经济动力。

②在演艺界,明星演唱会的投入并不比普通的歌手高,却可以得到更多的回报。

除了在演艺界,明星经济也同时在体育、绘画等领域有明显的表现。

(五)出版经纪人的重要作用

对成名的作家而言,出版经纪人要帮助其处理关于稿酬、版税和版权转让等一系列法律和财务问题,保证其专心创作;对未成名的作家而言,出版经纪人要帮助作者找到合适的出版社,提高作者中稿几率;对出版社而言,出版经纪人是图书出版的第一个筛选人,降低作者与出版社之间交易成本,提高出版效益。

 

第八章 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

(一)文化产业的成本

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的基本问题:

1文化产业投资的风险管理

2文化生产人员的合同管理

3文化产品盈利的持久管理

(二)文化生产中的成本及成本核算

1、概念:

在文化产品生产和文化项目服务过程中对所发生的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并按规定的方法计算成本的过程。

2、文化产业的成本控制包括:

①员工创造的平均附加值②员工报酬③专业服务费用④设施和设备⑤保险⑥坏账⑦日常开支预算

3、文化商品的定价方式

①消费定价方式:

通过咨询和试销寻找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适宜的价格。

②竞争定价方式:

根据竞争对手的价格制定自己的价格,不需要市场研究,所以定价方式简单,成本较低。

③成本定价方式:

在制作成本的基础上,加上足以使企业按目标回报率获得的利润。

(三)非营利组织与文化市场

1、文化市场中的非营利组织包括哪些

2、非营利组织在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灵活高效:

非营利性组织机构设置比较简单,便于沟通和改变,所以办事灵活高效;

满足不同的公益需求:

非营利性组织不同于政府机构,它能够针对不同的消费者提供各种不同的文化产品,从而满足不同的公益需求;

降低成本,扩大收益面:

非营利组织因为其高效灵活的特点使得其提供服务的成本大大降低,而在固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会比政府提供更多的文化服务,使更多的人受益。

 

第九章 文化内容产业与市场策略

(一)文化资源的特点

1、文化的资源原属并不是造就文化产业大国的必要条件

文化资源的原属性和现实市场活力不是一定对等的。

不同国家因为历史的缘由,拥有的文化资源的数量差别很大,但是在文化产业化时代,通过“借鉴”而进行的符号市场受众接受的产业符号的生产和消费,强有力地扭转了文化资源大国的文化优势,改变了文化历史资源原属国的市场拥有者地位。

2、复制技术和商业传播正使历史的积累发挥现实的作用

一方面,文化资源只有经过再创造,才能成为商品符号进入产业循环链中成为文化产品;另一方面,文化生产所依赖的资源是可以反复使用,甚至可以在符号生产和使用中增值。

(二)内文化产业链

1、产业链与价值链的关系

二者的区别:

产业链是产业内部分工和供需关系的反应,包括垂直的供需链和横向的协作链,是从宏观经济管理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界定的。

价值链是指一个企业在一个特定产业内的各种活动的组合,其目的是弄清楚企业价值生成的机制,从而促进企业优势的形成,着力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二者的联系

企业是产业链的载体,产业链条的构筑依赖于企业之间在经营上的有序连接产业链是多重供应链条的复合体,而供应链条正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企业内部的价值链组合而成。

价值链并不是孤立地存在于一个企业内部,而是可以进行外向延伸或连接的,如果几个企业之间形成了供应链连接并实现了同步流程管理,那么这些企业的价值链已经实现了一体化连接,价值链也转化为产业链。

2、文化产业链的利润实现模式:

强势主导型:

由强有力的主导者操作文化产业链的构筑,其他利益相关方一副在产业链上,合作共主,协作共进。

优势互补型:

由存在优势互补的文化企业以战略联盟的形式构筑整个产业链

3、迈克尔·波特在“价值链理论”中提出了竞争优势的问题

“成本领先”和“标新立异”

4、企业价值活动

主要价值活动,即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尾部后勤、市场和销售以及服务五个方面,除此之外,为了能够确保主要价值活动顺利进行,还要进行相应的辅助价值活动,即企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和采购四种。

(二)产业集群与文化战略

1、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特定领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与机构在一定地域内的集中所构成的产业群。

这些产业群同处于一个产业链上,呈现横向或纵向延伸的专业化分工格局,彼此具有紧密的共性与互补性,使得技术、信息、人才、政策及相关产业要素等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共享,知识传播与创新的速度通过产业链迅速推广,集群内企业因此而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并大大提高整个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领会:

文化产业集群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

2、产业集群的特征

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具有相互关联性,从事相同或相似经济活动,相互之间形成辅助关系。

产业集群运行的基础是法律、法规制度和诚信的商业文化,这种人文因素是维持集群内企业形成长期关系的重要纽带,也是产业集群形成和保持整体竞争优势的基础。

3、产业集群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

文化产业集群有利于提高区域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文化产业集群有利于区域文化品牌的建设

文化产业集群有利于文化企业的发展

4、钻石模型中的四要素与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关系

 

第十章文化产业的品牌战略

(一)文化产业品牌战略的界定

1、品牌战略

品牌的定义:

品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它是品牌的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广告风格的无形组合

将品牌作为核心竞争力,以获取差别利润与价值的经营战略。

是市场经济中竞争的产物,其本质是塑造出企业的核心专长,从而确保企业的长远发展。

2、品牌战略的内容:

1品牌化决策——解决品牌的属性问题,制造商品牌或经销商品牌,自创品牌或加盟品牌。

2品牌模式选择——解决品牌的结构问题,综合性的单一品牌或多元化的多品牌,联合品牌或主辅品牌。

3品牌识别界定——确立品牌的内涵,消费者认同的品牌形象,是品牌战略的核心。

4品牌识别规划——对品牌未来发展领域的界定,以谋求品牌价值的最大化。

5品牌管理规划与品牌远景设立——在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上进行规划,为品牌的发展设立远景,明确品牌发展各阶段的目标和衡量指标。

(二)文化品牌的价值内涵

1塑造品牌精神价值,是文化企业品牌战略的核心。

2塑造文化企业的企业文化品牌,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另一个重要战略。

③塑造品牌核心价值理念,是统帅文化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战略。

(三)创造品牌文化价值的战略要点

1、塑造品牌精神价值,是文化企业品牌战略的重中之重。

文化品牌独特的文化价值内涵,是征服消费者的利器。

2、塑造文化企业的企业文化品牌,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另一个重要战略。

把向内的企业文化向顾客传达,树立文化产品的良好公众形象和口碑,是积累品牌内涵和宣传品牌精神的重要方式。

3、塑造品牌核心价值理念,是统帅文化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战略。

品牌文化是文化企业整体形象在外部市场上的表现,其目的是让目标消费者在文化价值观上对文化产品产生共鸣,获得消费者的文化认同,从而促进销售。

 

第十一章 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产业

(一)什么是文化产业的中国特色

1、传统精神与时代特色的统一;

2、国际文化普适性与民族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