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配置实现动态路由协议RIP.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1352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908.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二配置实现动态路由协议RIP.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实验二配置实现动态路由协议RIP.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实验二配置实现动态路由协议RIP.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实验二配置实现动态路由协议RIP.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实验二配置实现动态路由协议RIP.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实验二配置实现动态路由协议RIP.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实验二配置实现动态路由协议RIP.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实验二配置实现动态路由协议RIP.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实验二配置实现动态路由协议RIP.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实验二配置实现动态路由协议RIP.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实验二配置实现动态路由协议RIP.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实验二配置实现动态路由协议RIP.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实验二配置实现动态路由协议RIP.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实验二配置实现动态路由协议RIP.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实验二配置实现动态路由协议RIP.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实验二配置实现动态路由协议RIP.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实验二配置实现动态路由协议RIP.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实验二配置实现动态路由协议RIP.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实验二配置实现动态路由协议RIP.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实验二配置实现动态路由协议RIP.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二配置实现动态路由协议RIP.docx

《实验二配置实现动态路由协议RIP.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二配置实现动态路由协议RIP.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验二配置实现动态路由协议RIP.docx

实验二配置实现动态路由协议RIP

实验二配置实现动态路由协议RIP

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动态路由协议RIP及RIP路由协议的配置方法;

2.掌握路由表内容的查看方法;

3.能按照要求利用软件模拟配置工具绘制出本市演的拓扑的物理连接;

4.熟悉配置RIP路由表项的基本操作步骤;掌握小型规模网络中配置动态路由的配制方法。

实验环境/实验拓补

1.每人一机,安装并配置CiscopackettracerV5.3模拟配置工具:

2.在CiscopackettracerV5.3模拟配置其中通过添加和连接设备构建本实验的相关拓补;

本实验的网络拓补示意图如图所示。

三、实验内容

1.每人一机,安装并配置CiscopackettracerV5.3模拟配置工具

2.用CiscopackettracerV5.3模拟配置工具绘制出本实验的相应网络拓补图

3.逐个单击网络拓补图中的每台设备,进入该设备的命令行交互操作,配置其RIP路由项

4.利用showiproute,showipprotocols,debugiprip等相关查看命令检查设备的动态路由协议及路由表相关配置信息;

5.利用ping,traceroute,talnet,debug等相关命令,进行网络连通性检查和配置结果检测。

四、实验步骤

Step1:

选择添加3个PC-PT设备,3个2620XM路由器设备至逻辑工作空间;(提示:

2620XM路由器需要断电后接插WIC-2T模块才有广域网互联用的高速同步串口)

图1添加3个PC-PT设备,3个2620XM路由器,添加wc-2t模块

Step2:

将PC-PTPC0命名为PC1;将PC-PTPC1命名为PC2;将PC-PTPC2命名为PC3;

图2-1命名界面

图2-2命名完成之后界面

Step3:

配置PC1的IP、子网掩码、默认网关3项基本参数;(PC1:

172.16.1.2255.255.255.0GW:

172.16.1.1)

图3-1配置PC1的IP、子网掩码、默认网关

Step4:

配置PC2的IP、子网掩码、默认网关3项基本参数;(PC2:

172.16.3.2255.255.255.0GW:

172.16.3.1)

图4配置PC2的IP、子网掩码、默认网关

Step5:

配置PC3的IP、子网掩码、默认网关3项基本参数;(PC3:

172.16.5.2255.255.255.0GW:

172.16.5.1)

图5配置PC3的IP、子网掩码、默认网关

Step6:

将Router0路由器的主机名命名为R1;将Router1路由器的主机名命名为R2;将Router2路由器的主机名命名为R3;

图6-1将Router0路由器的主机名命名为R1

图6-2将Router1路由器的主机名命名为R2

图6-3将Router2路由器的主机名命名为R3

Step7:

用正确的连接线缆将PC1连接到R1的Fastethernet0/0端口;

图7将PC1连接到R1的Fastethernet0/0端口

Step8:

用正确的连接线缆将R1的Serial0/0端口连接到R2的Serial0/0端口;(提示:

注意DCE/DTE端的划分:

本题设定R2为其两边的路由器提供时钟速率,即:

时钟频率均在R2上配)

图8将R1的Serial0/0端口连接到R2的Serial0/0

Step9:

用正确的连接线缆将R2的Serial0/1端口连接到R3的Serial0/0端口;(提示:

注意DCE/DTE端的划分:

本题设定R2为其两边的路由器提供时钟速率,即:

时钟频率均在R2上配)

图9将R2的Serial0/1端口连接到R3的Serial0/0

Step10:

用正确的连接线缆将PC2连接到R2的Fastethernet0/0端口;

图10将PC2连接到R2的Fastethernet0/0端口

Step11:

用正确的连接线缆将PC3连接到R3的Fastethernet0/0端口;

图11将PC3连接到R3的Fastethernet0/0端口

Step12:

配置R1的Fastethernet0/0端口;(提示:

IP地址:

172.16.1.1、子网掩码:

255.255.255.0、激活端口:

noshutdown)

图12配置R1的Fastethernet0/0端口

Step13:

配置R2的Fastethernet0/0端口;(提示:

IP地址:

172.16.3.1、子网掩码:

255.255.255.0、激活端口:

noshutdown)

图13配置R2的Fastethernet0/0端口

Step14:

配置R1的Serial0/0端口;(IP地址、子网掩码、封装WAN协议帧格式、激活端口)(IP地址:

172.16.2.1、子网掩码:

255.255.255.0、封装WAN协议帧格式:

encapPPP、激活端口:

noshut)

图14配置R1的Serial0/0端口

Step15:

配置R2的Serial0/0端口;(时钟频率:

clockrate64000、IP地址:

172.16.2.2、子网掩码:

255.255.255.0、封装WAN协议帧格式:

encapPPP、激活端口:

noshut)

图15配置R2的Serial0/0端口

Step16:

配置R2的Serial0/1端口;(时钟频率:

clockrate64000、IP地址:

172.16.4.1、子网掩码:

255.255.255.0、封装WAN协议帧格式:

encapPPP、激活端口:

noshut)

图16配置R2的Serial0/1端口

Step17:

配置R3的Serial0/0端口;(IP地址:

172.16.4.2、子网掩码:

255.255.255.0、封装WAN协议帧格式:

encapPPP、激活端口:

noshut)

图17配置R3的Serial0/0端口

Step18:

配置R3的Fastethernet0/0端口;(提示:

IP地址:

172.16.5.1、子网掩码:

255.255.255.0、激活端口:

noshutdown)

图18配置R3的Fastethernet0/0端口

Step19:

测试当前PC0至各节点的连通性。

(提示:

在PC1上pingR1、R2、PC2、R3、PC3)

图19-1在PC1上pingR1

图19-2在PC1上pingR2

图19-3在PC1上pingPC2

图19-4在PC1上pingR3

图19-5在PC1上pingPC3

Step20:

分别查看当前R1、R2、R3路由器的路由表状态并记录下来。

(提示:

注意路由表项类型字符、管理距离/度量值)

图20-1分别查看当前R1路由器的路由表状态

图20-2分别查看当前R2路由器的路由表状态

图20-3分别查看当前R3路由器的路由表状态

Step21:

配置R1的RIP动态路由协议;(提示:

用routerrip命令进入路由协议配置状态,注意RIP的版本号及应对外宣告哪个网络)

图21配置R1的RIP动态路由协议

Step22:

查看当前R1路由器的路由表状态并记录下来。

图22当前R1路由器的路由表状态

Step23:

配置R2的RIP动态路由协议;(提示:

用routerrip命令进入路由协议配置状态,注意RIP的版本号及应对外宣告哪个网络)

图23配置R2的RIP动态路由协议

Step24:

查看当前R2路由器的路由表状态并记录下来。

(提示:

注意路由表项的类型字符、管理距离/度量值)

图24当前R2路由器的路由表状态

Step25:

配置R3的RIP动态路由协议;

图25配置R3的RIP动态路由协议

Step26:

查看当前R3路由器的路由表状态并记录下来。

(提示:

注意路由表项的类型字符、管理距离/度量值)

图26当前R3路由器的路由表状态

Step27:

测试PC1至各节点的连通性。

(提示:

在PC1上pingR1、R2、R3路由器设备的各端口;在PC1上分别pingPC2、PC3)

图27-1在PC1上pingR1、R2、R3

图27-1在PC1上pingPC2、PC2

五、实验思考题

1. RIP协议使用的场合?

RIP v1和RIP v2版本主要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答:

RIP是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仅可用于小型的网络。

 

RIPv1使用分类路由,定义在[RFC 1058]中。

在它的路由更新(Routing Updates)中并不带有子网的资讯,因此它无法支持可变长度子网掩码。

这个限制造成在RIPv1的网络中,同级网络无法使用不同的子网掩码。

换句话说,在同一个网络中所有的子网络数目都是相同的。

另外,它也不支持对路由过程的认证,使得RIPv1有一些轻微的弱点,有被攻击的可能。

 

因为RIPv1的缺陷,RIPv2被提出,将子网络的资讯包含在内,透过这样的方式提供无类别域间路由,不过对于最大节点数15的这个限制仍然被保留着。

另外针对安全性的问题,RIPv2也提供一套方法,未透过加密来达到认证的效果。

而之后[RFC 2082]也定义了利用MD5来达到认证的方法。

 

2. 动态路由RIP路由协议有哪些弊端?

 

RIP只适用于小型的同构网络,因为它允许的最大站点数为15,任何超过15个站点的目的地均被标记为不可达。

而且RIP每隔30s一次的路由信息广播也是造成网络的广播风暴的重要原因之一。

 

3. 如果用router rip配错了RIP 路由表项,如何删除之并重新配置?

如何保存动态路由表的内容?

 

答:

在原配置路由表的命令前加no; 

动态路由表的内容经过配置后就自动添加上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