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笔书法教学教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01484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硬笔书法教学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硬笔书法教学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硬笔书法教学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硬笔书法教学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硬笔书法教学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硬笔书法教学教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硬笔书法教学教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硬笔书法教学教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硬笔书法教学教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硬笔书法教学教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硬笔书法教学教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硬笔书法教学教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硬笔书法教学教案.doc

《硬笔书法教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硬笔书法教学教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硬笔书法教学教案.doc

硬笔书法教学教案(第一节)

教学目的:

了解汉字的基本笔画的书写技法。

把握汉字的结体。

教学重点:

书法技法及习惯

教学难点:

汉字的结体

硬笔楷书的写法

楷书具有揩法模式的意思.是和行书相对而言,揩字端正、工整,过去又叫真书、正书。

楷书不是一开始就有,汉字最早是甲骨文,后是金文、大篆、小篆、隶书。

楷书是脱胎于隶书的方正,章草的简便,而改变了间架结构,经过汉代的酝酿,魏晋时代的创造,直到唐代,楷书达到了成熟阶段。

各家各派分别创立了自己的笔体面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楷式。

现在我们写楷书,还要宗法唐楷。

唐楷的代表人物有六家:

欧阳询、虞世南、李邕(北海)、颜真卿、柳公权。

对于练字来说,楷书是一个基础,写好楷书当然对写行书有帮助。

我们通过练习楷书,可以把书法的运笔、结体的基本功打好。

学习硬笔楷书,就要学会执笔方法,运笔方法,基本点画的写法,结体方法。

这样才能把钢笔楷书写好。

一、钢笔楷书点画的写法

钢笔楷书各种点画的形态不一,写法也就个不相同。

随着用笔的轻、重、快、慢,笔道便有粗有细:

一般来说,用笔快而轻,笔道就细;用笔慢而重,笔道就粗。

下面介绍钢笔楷书各种点画的写法:

点:

点虽小,但要写得饱满有力。

竖点:

侧落笔,稍顿,转笔垂直向下,回锋收笔。

右侧点:

写法是轻落笔,侧下,用力稍顿,然后回锋收笔。

左侧点:

写法与右侧点相同,只是用笔角度相反。

长点:

写法是轻落笔,再徐徐向右下行笔,稍顿,回锋收笔,用笔过程由轻而重,笔道形状由细而粗,略具弧形。

横:

横画有短横和长横两种。

短横:

写法是轻落笔,再向右行笔,用力由轻而重,稍顿,回锋收笔。

长横:

落笔稍重,略按,再向右行笔,然后稍顿回锋。

整个长横略带一点弓势。

竖:

有悬针和垂露两种:

悬针:

侧落笔,略顿,再转笔向下,然后提锋抽笔。

垂露:

侧落笔,略顿,再转笔向下,到末端用笔稍重,然后回锋收笔。

垂露要直中带曲。

撇:

有平撇、斜撇、撇三种。

平撇:

短而平,常在字的上部;侧落笔,稍顿,然后向左撇出,笔道较为接近水平。

斜撇:

斜而长,往往与捺相对称;侧落笔,稍顿,然后向左下撇出。

写法与水平撇相同,只是线条长些,角度斜些。

竖撇:

先写竖,到下半部向左撇出。

捺:

有斜捺与平捺两种:

斜捺:

轻落笔,略向右行,然后转笔走向右下,稍顿,再迅速向右方捺出。

平捺:

逆向入笔,略向右偏上移动,然后转笔向右下行走,笔道接近水平,稍顿,迅速向右捺出。

挑:

提画一般都是向右上方提出。

但角度根据具体情况略有不同,长短也有差距。

提画的写法是:

侧落笔,稍顿,随后迅速向右上方提出。

钩:

有斜钩,竖钩,卧钩,竖弯钩几种。

斜钩:

侧落笔,稍顿,随即向右下行笔,略带弧度,稍顿,迅速向上钩出。

争让得势

汉字不仅繁间不同,而且合体字部分也不完全相等,无法平均分布位置,这就需要采取这么几种手法对布白加以调配。

以短让长:

肚、其、排

以窄让宽:

驶、励

以小让大:

字、宽

以少让多:

鸣、明、知、叔

4、主副笔

一般来说,在一个字中,有一到两笔非常重要,这一笔写好了,就能使全字的精神为之一振,这一笔(或两笔)就是主笔,其他笔画则属于副笔。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有一句话“立片言以居要,乃通篇之警策”,意思是说,一篇文章不要求每一句都精彩,但必须要有一两句让人拍案叫绝,而有了这一两句,这片文章就能称得上是一片好文章。

比如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滕王阁序》,就是以一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传诵千古。

写字也是这样的道理。

比如“成字,在它的许多笔画中,虽然横、撇在整个结体中起一定的作用,但能够振作全字精神的,就在于戈勾这一笔是否能写成功。

请找出下列字的主笔;

心(卧勾)古(横)

水(竖勾)食(捺)

汉字是一笔一画积叠而成的,笔画之间都要连贯呼应,一气贯通,所以,主笔和副笔需要连贯在整个运笔过程之中。

我们如果真正领会了主、副笔的道理,就会弄明白为什么在写一个字的时候,非要改变某一笔的角度,或改变其长短,字才显得好看的问题。

用六个字来概括主、副笔,那就是“主笔伸,副笔缩”。

5、长短穿插

一个字的结构,是分部按比例相互搭配。

如果应长的写短了,比例就会失调,不匀称。

如“草“,各部分都要占1/3,占多与少都不好看。

这就需要长短合适,有意安排。

1)直线长短的穿插变化

在一个字里,笔画不能写的一样长短,如“三”,下横最长,中横最短。

“王”亦如此。

两竖的字长短也有不同,如“止”“川”都是左短右长。

有一些横画多的如“美、善”等字,虽然上三横如“王”的安排,但要把第三横适当缩短,以突出最长的一横。

一字之中,横竖都有的字也要注意变化它的长短,如“共、其”。

2)重复性曲线的穿插变化

如“参、疾”撇的长短也要有所不同;“炎、漆”等捺画多的,不仅要变其中一捺为反捺,而且还要缩短笔画。

3)其它穿插变化

点的穿插、横与竖的穿插、撇与捺的穿插都应该注意。

如“密、十、井、艾、叉”等。

三、钢笔楷书的结体法

1、天覆:

凡属宝盖头的字,一般要让上面的宝盖写得宽些,把下面的笔画遮盖着,这叫“天覆”。

但碰到下面有撇、捺、仰钩的话,便当例。

如宝、宇、宙、宜、字、写等

2、地载:

有些字的底部是横画的,一般都要把横写得长些,将上面部分的笔画托起来,看起来才稳当,这叫“地载”。

如:

旦、且、亘、亚、至等。

3、让上:

有些字的下部属于收敛的类型,就要让上面部分写得伸展而开放些。

这叫“让上”。

如赞、势、费、紧、宿等。

4、让下:

有些字的上面部分属于聚拢的类型,而下面部分的笔画就要写得开放而伸展些,形成上窄下宽。

这叫“让下”。

15、重文:

上下两个部分都是同样的独体字迭成的,这叫“重文”。

写时,要把下面的独体字写得比上面的较宽较长,使字显得稳当,仿佛下面的字把上面的托住了。

如昌、炎、爻、吕等。

16、两合:

有些字由左右两个基本相等的部分构成,这叫“两合”,又叫“分疆”。

写时,左右两边要宽窄一样,大小均匀,高低相称。

如:

能、秋、期、被、转、站等。

17、三合:

由左中右三个大小基本相等的部分构成的字,叫“三合”,也叫“三匀”。

写时,并列的三个部分,基本上要写得匀称,中间部分要放得正才好看。

如树、微、浙、暇等。

18、骈文:

有些字是由左右两个相同的字骈合起来的,叫“骈文”,也叫“并列”。

写时,不能把左右两边都写得大小一样、高低一致。

而要写得左小右大,左缩右伸,才显得变化有神。

如:

林等。

19、中稠:

有些三合结构的字,左右笔画少,中间笔画多,应该把中间部分作为整体来看待,将笔画写得稠密均匀有致,这叫“中稠”。

如:

衡、傲、激等。

20、上平:

左边部分少而短,右边部分大而长的字,写时,要求左右两部分的上头写得平才好看。

这叫“上平”。

如:

明、(繁体,去撇)师

21、下平:

左边部分大而长,右边部分小而短的字,要求左右两部分的下边写得比较齐平。

如:

22、包裹:

四周成框,包围内心部分的字叫“包裹”。

也叫“全包围”。

字的四角基本求平,要写得“满而不虚”。

如:

国、困、团、园等。

23、钩裹:

有些字的外面用“勾”包裹了字心的,叫“钩裹”。

要在横折以后,把竖钩写得稍向内弯。

钩裹字字心部分笔画少。

如勺、勾、句等。

24、勾努:

有些字的外面也是用“勾”包裹字心的,但因字心部分笔画较多,在横折以后,竖要写得较为直长,这叫“勾努”。

勾努字字心部分笔画较多。

如葡、萄等。

25、上包:

左右上三方包围的字,叫“三包”,左右两上角要写得开阔而齐平,中心部分要往上靠,不要往下坠。

如同、网、可、罔、冈等。

26下包:

左下右三方包围的字叫“下包”。

写时,左右两下角要写的开阔而齐平,中心部分要往下贴近,不要远离底画。

如:

幽、画、凶等。

27左包:

凡是从左向右包围的字叫“左包”。

要把包框的末横写得稍长,被包围部分要写正。

如区、医、匠等。

28相向:

由左右相向的两部分构成一个字的,两边要写得左顾右盼,形成一个整体。

如:

切、动等。

29相背:

由左右相背的两部分构成一个字的,左右相背的两边要写得脉络贯通,连成一气。

如:

北、犯、兆、非

30疏排:

笔画少的字,要把笔画安排得疏散而又匀称,合乎比例。

这叫“疏排”。

如:

川、了、爪、三等。

31开肩:

有些字要上开两肩,下合两脚,这样写出来才好看。

这叫“开肩”。

切忌肩窄脚直。

如:

尚、口、田、两、而等。

32横长竖短:

属“木”字的横长竖短的字,撇捺要收缩些。

并且要将撇捺改成点。

如梁、架、渠等。

33横短竖长:

属“木”字的横短竖长的字,撇捺要伸展些。

这样,才显得稳当大方。

如:

本、朱、来、末等。

34上下横:

凡是上下有横的字,必须将上面的横写短些,下面的横写长些。

“末”除外。

如:

土、二、亘、亚等。

35左右竖:

凡是左右有竖的字,必须将左面的竖写的稍短,右面的竖写得稍长。

如、园、林、树、村等。

36左撇右竖:

如果是左面有撇,右面有竖的字,一定要写得左撇收缩,右竖伸展。

如:

井、川等。

37左竖右撇:

如果是左面有竖右面有撇的字,一定要写得左竖较收缩,右撇较伸展。

如杉、彬、抄等。

38左小偏上:

凡是左边偏旁小的,一般要放在偏上的位置。

如鸣、峰、

39右小居中:

凡是右边部分小的字,一般要写在居中的位置,甚至略微往下。

如:

和、知、私、弘等。

40正对:

有些字要注意对正它的上下中心,使字写得严正。

如富、支、市

41平勤:

有些字的横画,一定要写得平,若写斜了,就会失去字体重心。

42斜勤:

有些字的横画,按势就要写得斜些。

若平,就失去了应有的体势。

43重撇:

一个字有两撇的,叫“重撇”。

写时,撇要有长短、轻重、屈伸的变化。

同时,切忌把两撇写得平行。

44联撇:

一个字里有三撇连起来写,叫“联撇”。

写时,下撇的头要对着上撇的腰,上两撇要稍短,下一撇要稍长。

这样,三撇才能连成一气。

45斜捺:

写斜捺,要写得注意轻入笔,提笔向右下运行,稍按,即提笔出锋。

46平捺:

平捺也叫“横捺”,比斜捺稍平。

平捺起笔要逆入,然后提笔向右运行,但笔道不要太平,稍顿即提笔出锋。

47竖提:

有些字的笔画,是在竖了以后,即转笔向左下挺出,再往右上提笔,这叫“竖提”。

48屈钩:

写屈钩时,要处理得退缩适宜,状似一跃而起,这样就能与后部连成一气。

49屈脚:

屈脚的钩要写得弯度适当,一般要能包住横画(或四点)的一半为宜。

50斜钩:

写时可以稍作弯斜,但必须势如强弓硬弩,不要过于弯曲。

收笔时,钩向偏右方挑出。

51卧钩:

写时,中部要略取曲势,状如一弯新月,和其它部分相互呼应。

切忌挺直。

52横腕:

也叫“竖弯钩”,写时,横与竖的转折处,要弯曲自然,切忌弯成直角;横末处自然向上钩起。

钩稍偏右也可,偏左则失势,不够大方。

53纵腕:

写时,要写得弯曲有力,富有曲劲。

恰似弓拉开了的弯势,切忌折断。

54曾头点:

写时要写得上开下合,两点之间要相互呼应。

55其脚点:

写时,要写得上好下开。

要显得气势合一,不可分离,合力托起上面的部分。

56排点:

写排点时,四点之间的关系,要做到一起、二带、三应、四收。

要点断意连,相互顾盼,大小有所变化。

57爪点:

爪点字,撇下三点要平列连贯。

左两点要略侧,笔意要连续,右点要和左点呼应。

这叫“爪点”。

58联点:

联点要写得上紧下松,并注意上下的呼应,势如流水,一气呵成。

59减捺:

凡是在一个字里有两个捺的,应该避免重捺,这叫“减捺”。

避免重捺的方法是把其中一捺改成一点来写,这样才有变化,显得好看。

60体斜:

有的字形是斜的,要注意把字的笔画写的平衡,重心不偏。

这样,看来才显得稳当大方。

61身短:

整个字的字形偏短的字,就该把它写得扁些,才显得粗壮有力。

62体长:

整个字的字形偏长的字,就该把它写得稍长些,才显得修长标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