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全过程考核评价探析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01636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全过程考核评价探析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全过程考核评价探析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全过程考核评价探析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全过程考核评价探析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全过程考核评价探析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全过程考核评价探析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全过程考核评价探析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全过程考核评价探析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全过程考核评价探析文档格式.docx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全过程考核评价探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全过程考核评价探析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全过程考核评价探析文档格式.docx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很好地体现了交叉学科的特点,既要具备公共管理的基本知识,又要将医学知识和卫生专业特色相结合。

所以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型、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不仅需要学生掌握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其具备与时俱进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

经过多年的实践,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学和实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与此同时,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评价却一直处于探索之中。

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方式的结果性评价显得过于单薄而无力,而与此密切相关的过程性学习评价成为打开“学习过程”这一“黑匣子”的秘密武器逐渐受到关注与重视[2]。

过程性评价的内涵是评价功能和价值的集中体现,对评价方案的设计、实施和结果解释具有直接的导向功能[3]。

  本文试图就全过程考核评价的方法做一探索。

过程性评价主张评价内容的全面化、评价标准的差异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结果呈现的多彩化,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4]。

这里的过程性评价不同于某一门课程的学习过程性评价,它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大学专业学习阶段经历的学习和实践过程的整体评价。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课题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以下简称“我学院”)2014级卫生管理专业学生(共51人),了解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对大学期间综合考核评价的实施现状,以及对实行全过程考核的可行性的看法,涉及到专业导师的遴选及毕业论文设计等问题。

本课题仅对卫生管理专业大三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正值这些学生刚进入大三学年第一学期,比较关心和熟悉自身考核的情况,能够理解问卷内容,可以促使问卷调查顺利开展。

项目研究周期1年,其中2016年9~12月开展了问卷调查。

  1.2方法

  课题采取问卷调查、访谈和文献综述相结合的方法,问卷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参考了其他过程性考核的文献资料和相关的调查问卷,并结合中医药院校管理学院自身特点进行设计,符合信度和效度检验。

内容包括对现有考核评价体系的认知情况、对实行全过程考核的需求度、导师的选择、评价内容等进行调查。

其中,对导师设置及考核评价分值等采用封闭式与开放式问题相结合的方式。

课题组共发放问卷51份,回收有效问卷51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3数据统计

  采用Excel软件进行双录入后核查,并且对基本信息和资料进行描述统计,数据应用SPSS17.0进行描述性分析。

  2结果

  考虑到研究的全面性和其他影响因素,课题的结果和结论部分也参考了课题组之前在研究课程体系改革时针对毕业生反馈课程考核情况的访谈结论。

  2.1现有评价考核方案的知晓率

  对全过程性考核评价方案的设计,是建立在现有考评方案的基础上,首先要了解大三学生对现有考评体系的认知度及存在的问题。

在是否了解我校现有本科考核评价体系及存在的问题时,有64.7%(32人)不清楚当前考核的体系或考核方案,仅有约1/3(18人,35.3%)的同学表示基本清楚如何考核。

在与一些同学深入访谈时也存在同样的情况,大部分学生表示只有在评定奖学金和保送研究生时会关注考核评价的方法等,而且大家认为考评基本是以成绩和论文为主。

说明现有考评方案的导向性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在指导学生学习和实践方面没有达到好的效果。

  2.2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重要性

  毕业论文设计是反映学生整个专业教育实施的效果评价手段,是建立在实践教育的基础之上的。

但是基于许多高校对实践教学的实施和考评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实践教学的评价缺乏可操作性的标准。

教育部门对高校实践教学缺乏考评机制的情况也并不重视,并没有采取有效的监督措施,致使大多高校对实践教学始终保持一种观望与应付的态度[5]。

本研究调查问卷显示,大约2/3的同学认为主要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来反映本科期间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测评是基本合理的,说明毕业设计阶段作为考评的一个重点内容仍被认可。

但是,仍然有1/4的同学认为用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来作为最主要的指标反映学生具备的综合实践和分析能力是不太合理或非常不合理的。

见表1。

  2.3选择专业指导教师的时间

  按照现有的教学考核要求,本科阶段会在大四学年第一学期后段选择论文指导教师,指导后续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

问卷显示,24人(47.1%)认为大四学年选择导师是合理的,27人(占比52.9%)认为不合理(表2)。

超过半数的同学认为这个时间段太晚,不能及时和导师沟通专业课题的选项,且接近毕业,大部分同学要准备考研或开始着手就业机会的招聘等,精力不能有效用到论文设计和写作方面,导致毕业论文水平欠佳的情况。

  被问及什么时间选择指导教师比较合理的问题时,有70.1%的同学选择了第三学年,其中,48.1%的同学认为大三学年第一学期选择指导教师是比较合理的。

这与笔者在设计问卷之初的想法吻合,也与后面超过80%同学认可大三学年开始全过程考核的选项相一致。

  2.4全过程考核评价的起始时间节点

  ?

F有针对本科阶段的考核评价时间基本是从大四学年开始的,主要针对的是学生的毕业实习、毕业综合考试成绩以及毕业论文写作成绩。

这样的考核评价成绩弊端是很显见的,一是在短短的一年时间,甚至半年时间内,完成学生综合能力的考评,一方面过于仓促,另一方面因为所有的考核都和毕业后职业规划时间紧紧相连,时间上难免冲突,许多毕业生在大四学年忙于应对考研或者求职等事务,在实习阶段或论文写作阶段不能全身心投入。

而教师对于综合考试的态度也会考虑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考核相对简单,难以短时间考核学生的整体能力。

而对于全过程专业考核的时间节点,问卷设计之初就设想了方案的实施是从大三学年开始。

调查结果也显示,有42名同学(82.3%)的同学认可从大三学年一开始就确立专业导师,指导后续的本科专业阶段培养,这与方案的设想基本相同。

仅有9人(17.7%)不同意这个时间。

  全过程考核评价的时间起点是本课题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之所以把重点放到专业学习阶段的考核评价,是因为本科阶段前两年是通识知识学习时段,学生的评价主要依据考试成绩和每年的年终综合考评成绩,考核方式基本合理,而进入专业学习阶段,学生除了理论学习还有实习实践、参与课题及专业课讨论等,考评方案就不宜再采取原有方式进行简单化操作。

  2.5专业导师应具备的素质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具有高素质管理能力的能适应我国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备综合管理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能力,能够为医疗卫生事业管理服务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那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应当重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近几年,随着卫生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卫生事业人才培养方式不断改进。

研究表明,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般都能扮演好传统教学的角色,但大部分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动力不足,造成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较低,所学的知识不能满足社会需求[6]。

这种情况下,如果担任专业导师,可能需要提升创新能力和专业水平,因此,学生看重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在本课题研究中,设置了导师应当具备的能力和素质的问题,给出了多个选项,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最主要的3种能力或素质选择出来。

结果显示,学生更看重导师的专业学术水平和职业道德,对导师是否有课题项目和是否担任领导职务并不看重,这个结果和一些调研结论有一些区别,在本科阶段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同学还是会以学业为重,而对参与导师科研项目有兴趣,但不占据主要方面(表3)。

已有研究显示,某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91.4%的学生赞成本科生导师制,只有8.6%的学生不赞成,54.4%的学生认为卫生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导师研究领域应和专业教育密切相关并有较深入的研究[7]。

  根据统计结果,过程性考核评价对专业导师的要求变得更为明晰,将专业知识水平、职业责任心等放到重要位置,也应和了当前及今后对高校教师的执业要求,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6考核体系中应纳入的主要指标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多种能力和综合管理素质,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实际考核指标设定及考核中,就决定了专业建设必须重视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保证必要的实践教学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8]。

实践教学方式让学生更早地接触卫生管理工作,身临其境地亲身体会管理工作,有利于培养人际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激发学习兴趣[9]。

国外的卫生事业管理教育都特别强调对本国具体实践问题进行系统的介绍、阐述和分析[10]。

一些国家对卫生事业管理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现代管理理念的培养,注重医院规划、质量管理、财务会计等经营管理实务,重点放在实际运用的技能上[11]。

对于本课题所涉及的全过程考核的内容和指标,选项要求可以是多选。

调查结果显示,论文写作、实习实践、毕业综合考核以及课题参与度从重要性方面占据考核内容的前4项,而平时作业是较为重要的内容,其他像小组汇报、课堂讨论、与导师面谈等选择率均不超过30%(表4)。

相对于传统的考核评价方案,论文写作、实习实践和毕业综合考核依然被认为是重要的考核要素,占据前3位,与此同时,参与课题度被认为是重要选项,说明大家对更早参与科研设计和创新实践能力的训练有较强的需求。

同时,选项的相对集中,也说明大三学生对自身能力培养方面的思考相对客观成熟,没有出现单纯重视某一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的极端现象,这也符合目前高校对本科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目标。

  2.7专业导师指导学生的数量

  随着前几年高校扩招的直接后果,近些年以来,导师资源相对稀缺是各个高校面临的共同问题。

导师数量的相对不足,导致开展全过程考核时,学生是否有足够的专业师资必然成为重点需要考虑的问题。

从学校层面而言,专业导师要负责对所有大三学年卫生管理专业的本科生进行专业指导,就涉及到师生比的配置问题。

表面看来,全校的平均师生配比与大家的期望值差距较大,按照学生选择的比例,每位导师辅导3~4名学生是大家认可比较合理的。

这在学校层面几乎无法实现,但是就目前而言,按照管理学院卫生管理专业师资力量,1∶3的师生比是完全可以胜任的,这种较为理想的师生比和学生的期望值基本吻合。

所以,从理论上和实际操作层面而言,实行全过程考核的硬件条件是具备的。

  3讨论

  过程性评价的显著特点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全面性、客观性评价[12]。

从大三学年开始设置专业导师,并承担学生后两年的学习和毕业设计,是教学考核方式的重大改革。

为应对这一考核评价体系的实施,对应的每门课程考核和评价的方式都会相应改变,这些改革都离不开课程体系的修改。

加之,用人单位对卫生管理人员在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方面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因此,卫生管理专业本科生教育需要制订一个符合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13]。

国外高校定位本科卫生管理教育是基础水平的教育,培养目标是通过4年的教育,使学生成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初级或中级管理人员,也为其接受研究生教育做准备[14]。

我国卫生管理人才也逐步向这个方向努力。

我学院课程体系经过多次修订,已经逐步完善。

对于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要体现专业应用能力及迁移、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坚持“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宽厚”的原则下,加强专业知识、行业知识教学与专业技能培养的结合,依据学生自身的需求,及时淘汰滞后的专业课程,增加面向学生需求的新课程[15]。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应过程性评价和考核的需求。

而针对每一门课程,学习效果管控和考核方法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客观实际根据课程目标、课程特点、学生特点而设置,以使方法行之有效[16]。

同时,考核内容要避免指标过多,过于细碎,导致评价时无法操作。

建议按照不同模块进行考核指标的设计。

一旦指标体系确定后,应及时让学生了解考核内容,对本科阶段的学习起到积极地引导作用。

  从对我学院卫生管理专业大三学生的调研中,可以看出过程性评价的实施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通过全过程考核评价,将改变目前该专业主要通过毕业综合成绩、大四学年毕业论文和实习来考核评价学生的现状,尽早确立专业导师,引导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引导学生更多地参与到专业课的学习和导师的课题及实习实践中,从大三学年之初就进入专业学习的氛围,尽快熟悉并掌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当具备的能力,提升综合管理素质,从而实现卫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更好地适应卫生改革和社会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罗桢妮,陈爱云,冯珊珊,等.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探讨与设计――以医院管理学课程为例[J].西北?

t学教育,2016,24(4):

547.

  [2]张俊超,李梦云.过程性学习评价如何影响大学生学习投入及学习效果――基于“大学本科生学习与发展调查”的数据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6):

119.

  [3]林静.过程性评价还能走多远[J].教育教学论坛,2012(26):

116.

  [4]姬彦红,张建玲.过程性评价实施中教师的困惑与出路[J].当代教育科学,2013(13):

24.

  [5]田丽霞,宫承涛.当前高校实践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6(14):

99.

  [6]刘新研,李莉,张仲,等.黑龙江省某医学院校卫生管理专业管理学课程教学满意度评价[J].医学与社会,2015,28(5):

96.

  [7]国实,王国平,汪萌芽,等.基于毕业生反馈信息的卫生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以皖南医学院卫生管理毕业生为例[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6,37

(1):

126.

  [8]胡月.卫生管理专业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重庆医学,2011(7):

720.

  [9]徐琼花.谈谈卫生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培养[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5

(2):

125.

  [10]胡月,顾加栋,钱东福.卫生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探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4

(2):

162-164.

  [11]张?

S,张翔.英、美、澳卫生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启示[J].医学与社会,2011,24(9):

  [12]钟贵麟.采用过程性评价评定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探索与实践[C]//中国职协2015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

上册,2016:

472-479.

  [13]邱心镜,乐虹,吴均林,等.武汉市某高校卫生管理专业本科生综合素质需求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1,24(9):

94

  [14]夏雪,张翔.美国应用型卫生管理人才培养对我国的启示[J].医学与社会,2011,24(7):

51

  [15]王丽芝.卫生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技能需求及教学改革意愿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1,27(6):

589.

  [16]薛凌云,赵伟杰,祝磊.高等学校学生学习效果的管控与考核方法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6(11):

  (收稿日期:

2017-01-02本文编辑:

程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