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孔子语录翻译.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01728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孔子语录翻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孔子语录翻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孔子语录翻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孔子语录翻译.doc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孔子语录翻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孔子语录翻译.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孔子语录翻译.doc

孔子语录

(1)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

“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去复习它,不也很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讲解: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

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

这句话是孔子对他的弟子说的,所以“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

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2)曾子曰:

“吾日三省(xǐng)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

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

(3)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

“温习学过的知识,然后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个当老师了。

讲解:

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4)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讲解:

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5)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

“由,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孔子说这番话的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

用现代的表述方式,就是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6)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

“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

“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这两章内容相同,故予合并。

讲解:

两章也是讲学习态度的,意思是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

(8)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

曾子说:

“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讲解:

“士”,在《论语》中大约出现十五次,大多指有抱负或有特殊社会地位的人。

“弘”,胸怀宽广;“毅”,意志坚强。

胸怀宽广,才能接受重任;意志坚强,才能长期坚持奋斗。

“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

曾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

(9)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

.孔子说:

“(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讲解:

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

学习松柏高洁傲岸的品性,要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

(10)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子贡问道:

“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

“那大概是‘恕(道)’吧!

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讲解:

曾子曾说过: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忠”和“恕”正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

“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积极的一面;“恕”的要求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消极的一面。

5.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 

【译:

子贡问道:

“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

”孔子说:

“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

孔文子何(为什么)以谓(叫、称)之‘文’也?

敏(聪敏)而好学,不耻(以……为耻)下问(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以(因此)谓之‘文’也。

6.子曰: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述而》) 

【译:

孔子说: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这些对我来说,有哪一点是我所具备的呢?

”】

默而识(记)之,学而不厌(满足),诲人不倦(厌倦、疲倦)

8.子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

【译:

孔子说:

“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明白却不说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举出一个例子不能由此类推出其他三个例子,就不再教他了。

”】

不愤(心里想弄明白)不启(启发,开导),不悱(口中想说去了不能恰当地表达出来)不发(启发、开导)。

举一隅(事物的部分或方面)不以三隅反,则不复(再、又)也

为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老师应抓住恰当的时机进行开导。

(谈教学方法,强调学生思考和举一反三的重要性)

14.子贡问君子。

子曰: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为政》)

【译:

子贡问怎样算是君子,孔子说:

“把自己要说的话先去兑现,兑现后再说出来,这样才称得上君子。

”】

先行(实行、实践)其言而后从之

强调先行后觉,实践的重要性

15.子曰: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颜渊》)谈品德修养

【译:

孔子说:

“君子要成全别人的好事,不要促成别人的坏事。

小人则恰恰相反。

”】

小人反是(与此相反)

16.子曰: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里仁》)

【译:

孔子说:

“财富和地位,这是人人都向往的,但如果不是凭正当的方式取得的,君子是不会享有的。

贫困和卑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但如果是由于本不应该贫贱而贫贱了,君子是不会摆脱这种境况的。

”】

强调君子要面对富贵,要取之有道,求不能时,要顺其自然。

17.子曰: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述而》)

【译:

孔子说:

“假使财富是可以求得的话,即使是做下等差役,我也愿意去做。

如果不能求得,那么我还是干自己喜欢的事。

”】

富(升官发财)而可求(指合于道,可以去求)也,虽执鞭之士(指地位低下的职事),吾亦为(做)之。

1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述而》)

【译:

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后,很长时间尝不出肉味,于是说:

“没想到《韶》乐达到了如此高的水平啊!

”】

不图(预料、料想)为乐(欣赏)之至于斯(这样)也

孔子对音乐的痴迷,说明一个人要艺术修养。

19.(点)曰: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沐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先进》)

【译:

曾点说:

“暮春三月,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在身上,约上五六个成人、六七个小孩,在沂水旁边洗脸洗手,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

”孔子说:

“我赞同曾点的主张呀!

”】

莫(同“暮”、傍晚、晚春)春者,春服既(已经)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淋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赞)点也!

通过孔子对曾点生活态度的赞许,倡导人的常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