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1729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TTMSsystemofficeroom【TTMS16H-TTMS2A-TTMS8Q8-TTMSHHJ8】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精选文档

第一章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

答: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即以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财政与金融、经济增长等等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

微观和宏观的区别在于:

a研究对象不同;宏观的研究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行为,微观研究的是个体经济行为。

b研究主题不同:

宏观是资源利用以至充分就业;微观是资源配置最终到效用最大化。

c中心理论不同:

宏观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微观是价格理论。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答:

(1)三市场划分:

宏观经济学把一个经济体系中的所有市场综合为三个市场:

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市场,以及要素市场。

(2)行为主体的划分:

宏观经济学将行为主体主要分为:

家庭、企业和政府。

(3)总量分析方法。

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家庭和企业并不是作为分散决策的个体单位选择存在,而是最为一个统一的行动的总体存在。

宏观经济学把家庭和企业作为个别的选者行为加总,研究他们总体的选择行为,这就是总量分析。

(4)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

宏观经济学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基础上

4、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什么

答:

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

失业和通货膨胀。

失业为实际变量,通货膨胀为名义变量。

5、什么是GDP和GNP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什么地方

答:

GDP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一国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GNP是指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两者的差别:

(1)GDP是个地域概念而GNP是个国民概念;

(2)GNP衡量的是一国公民的总收入,而不管其收入是从国内还是从国外获取的;GDP衡量的是一国国境内所有产出的总价值,而不管其所有者是本国公民还是外国公民。

第二章

1、试述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之间的关系。

答:

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产总值(GNP)-折旧?

国民收入(NI)=劳动收入+业主收入+租金收入+企业利润+净利息收入?

个人收入(PI)=国民收入(NI)-公司利润-社会保障金+政府转移支付+红利+利息调整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PI)-个人所得税-非税性支付

2.试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区别,为什么估计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是通常使用实际GDP答:

名义GDP是以当年市场价格(现期价格)来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实际GDP是以不变价格,即用过去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为标准的国内生产总值。

名义GDP和实际GDP两者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是计算时使用的价格不同。

实际GDP反映了真实的经济水平面,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够准确地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

预测GDP数值通常使用实际GDP,因为它可以衡量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

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准确地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

因此估计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是通常使用实际GDP.

3、试分析GDP的消涨指数、CPI和PPI的联系和区别。

答:

联系:

(1)GDP?

消涨指数,是指给定年份的名义GDP与实际GDP之间的比率。

即GDP消胀指数=名义GDP×100/实际GDP?

这一指数可以衡量基年和本年度之间的价格变化。

(2)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PriceIndex,CPI):

通过抽样调查,选择代表性的商品和服务为样本,比较根据当年价格计算的商品总价值和根据基年得到的商品总价值,得到的比值就是消费者价格指数。

(3)生产者价格指数(ProducerPriceIndex,PPI)在CPI指数的基础上加入了部分中间产品,从而可以衡量批发价格的水平,通常成为表示一般价格水平和CPI变化的一个信号。

因此,这一指数被看作是衡量经济周期的指示性指标之一。

算时使用的价格不同。

实际GDP反映了真实的经济水平面,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够准确地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

预测GDP数值通常使用实际GDP,因为它可以衡量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

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准确地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

因此估计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是通常使用实际GDP.

3、试分析GDP的消涨指数、CPI和PPI的联系和区别。

答:

联系:

(1)GDP?

消涨指数,是指给定年份的名义GDP与实际GDP之间的比率。

即GDP消胀指数=名义GDP×100/实际GDP?

这一指数可以衡量基年和本年度之间的价格变化。

(2)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PriceIndex,CPI):

通过抽样调查,选择代表性的商品和服务为样本,比较根据当年价格计算的商品总价值和根据基年得到的商品总价值,得到的比值就是消费者价格指数。

(3)生产者价格指数(ProducerPriceIndex,PPI)在CPI指数的基础上加入了部分中间产品,从而可以衡量批发价格的水平,通常成为表示一般价格水平和CPI变化的一个信号。

因此,这一指数被看作是衡量经济周期的指示性指标之一。

区别:

A、GDP消胀指数衡量价格时涉及的商品组合更广泛,它包含所有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信息,而CPI只衡量消费者购买的代表性产品和服务是价格。

B、GDP消胀指数仅仅包含本国生产的产品价格,进口产品不计入GDP,因而也不反映在GDP消胀指数里。

而如果进口品在消费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就会被计入CPI,因此CPI往往包括进口品的价格。

C、CPI所衡量的商品组合的数量是固定的,而GDP消胀指数所涉及的商品组合的数量是变动的,它取决于每年的产量。

D、PPI和CPI都使用固定的商品组合,但是两者包括的范围有差异,PPI包括原材料和中间产品,另外PPI衡量的不是消费者实际支付的零售价格,而是销售过程中开始阶段的价格水平。

4、假设GDP为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为4100,政府预算赤字为200,消费为3800,贸易赤字为100.(单位:

亿美元)试计算:

(1)储蓄;

(2)投资;(3)政府支出

1)私人储蓄=DPI-C=4100-3800=300(亿美元)公共储蓄=T-G=-200

即国民储蓄S=私人储蓄+公共储蓄=300-200=100

2)Y=投资I=Y-C-G-NX=5000-3800-1100-(-100)=200C+I+G+NX

Y=5000DPI=Y-T=4100所以T=900G=T+预算赤字=900+200=1100C=3800NX=-10投资I=Y-C-G-NX=5000-3800-1100-(-100)=200

6.经济中的总人口可以划分成哪几种类型失业率用什么来衡量

答:

经济中的总人口划分为劳动年龄人口和非劳动年龄人口。

我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年龄下限为16周岁,上限为法定退休年龄(男为60,女为55)。

劳动年龄人口又划分为劳动力人口和非劳动力人口。

劳动力人口由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构成。

失业率=(失业人口/劳动人口)×100%,因此失业率由劳动人口、失业人口、就业人口三个人口数的综合变动来决定的,测算起来比较复杂

7.一个经济的产出水平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P51)

答:

国民经济的产出水平(总收入)有两个因素决定的:

一是投入的生产要素,二是各种生产要素与产出之间的技术关系。

生产要素的投入包括劳动、资本、土地等,当投入一定的资本和劳动时,产出水平取决于生产的技术状况,可以用生产函数来反映,Y=F(K,L)。

表示在既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与产量之间的技术联系,而任何生产方法和技术水平的改进都会导致新的投入产出关系,使生产函数发生变化。

当资本存量增加和就业量增加时,产量会提高。

另外技术水平的提高也会促使产量提高。

8、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完全竞争企业怎样来决定它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答:

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要使每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与际成本相等,即:

MR=MC,使每种要素都按其在生产过程中的边际贡献得到报酬。

如工人的实际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产量,资本的实际租用价格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

完全竞争企业对要素的需求量是使要素的边际产量与实际价格相等时的数量。

9.当规模报酬不变时,国民收入的分配有什么特征(57)

答:

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如果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性质,国民收入将正好分配给各种生产要素,这时利润就等于零,这一规律被称为欧拉定理。

如果生产函数F(K,L)规模报酬不变,根据欧拉定理有:

Y=F(K,L)=MPLoL+MPKoK总收入Y正好在资本和劳动之间分配,也就是说,由要素边际产量决定的各种要素报酬之和恰好等于总收。

这里所指的利润是经济利润,经济利润并不包括企业的正常利润,因此,企业的利润虽然等于零,企业仍然可以获得正常利润,而正常利润已经包括在企业的成本之中。

总之,在一个完全竞争的经济中,每种生产要素都根据它的边际产量获得报酬,而国民收入应该正好等于各种要素的报酬之和。

10.宏观经济中产品和服务的总供给和总需求是如何实现均衡的?

(61)

答:

总需求由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三部分组成,并且消费取决于可支配的收入,投资取决于实际利率,政府购买和税收都是外生给定的。

于是,总需求函数:

Y=C+I+G=C(Y-T)+I(r)+G总供给也就是经济的总产出水平,由投入的生产要素决定,就是:

Y=F(K,L)=Y

在资本K和劳动L不变的情况下,实际总产量也为一固定常数。

由于假定生产资源已经得到充分利用,因此,这一既定的总产量也就是等于潜在的总产量。

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

就是使总需求和总供给相等,即:

Y=C(Y-T)+I(r)+G

上式表示了均衡利率决定的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注意)

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

就是使总需求和总供给相等,即Y=C(Y-T)+I(r)+G

使总需求等于总供给的实际利率水平被称为均衡利率。

这是一个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这里假定价格是固定不变的,实际利率是唯一可变的变量。

实际利率的波动可使总需求发生变动,从而使总需求和潜在的实际国民收入水平相等。

12.政府如果增加税收,会对消费、投资和利率产生什么影响?

答:

增加税收的效果类似于减少政府购买。

增税使可支配收入下降从而消费减少,而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增税抑制消费的效果越好。

由于产出水平由潜在的生产能力决定,保持不变,政府购买也不变,消费减少意味着投资在上升,利率在下降。

总之,增税会使利率下降,刺激投资。

13.假设一个经济的宏观数据如下(单位:

亿美元):

GDP=5000;政府支出=1000;投资=1000;消费=250+0.75(Y—T);I=1000—50r;试计算:

(1)公共储蓄、私人储蓄和国民储蓄;

(2)假设政府支出增加到1250,公共储蓄和私人储蓄、国民储蓄会是多少(3)试求新的均衡利率水平

(1)Y=C+I+G=250+0.75(5000-T)+1000+1000=5000

所以,T=4000/3=1333

则私人储蓄=Y-T-C=5000-1333-[250+0.75(5000-1333)]=667公共储蓄=T-G=1333-1000=333国民储蓄=私人储蓄+公共储蓄=1000

(2)假设政府支出增加到1250,则:

由上式得到税收T=4000/3=1333,

私人储蓄=Y-T-C=5000-1333-[250+0.75(5000-1333)]=667

公共储蓄=T-G=1333-1250=83?

国民储蓄=私人储蓄+公共储蓄=667+83=750?

(3)国民经济均衡时,S=I(r)750=1000-50r则均衡利率r*=5.

第三章经济增长

1、什么是索洛模型的稳态在稳态中经济会增长吗

答:

在索洛模型中,稳态指的是一种长期均衡状态。

人均资本保持稳定不变的资本存量水平为"稳态"。

当一个经济处于稳态时,新增投资恰好等于折旧。

资本的积累一旦达到"稳态",资本增长会停止,产出的增长也会停止,一国经济只会在现有的规模上不断重复。

因此,在储蓄率及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个稳态水平中的经济不会增长。

2、在索洛模型中,储蓄率是如何影响稳态收入水平以及稳态增长率的?

答:

在生产函数既定的情况下,储蓄率的上升意味着经济的稳态水平提高,资本的存量会不断增长直到该经济达到更高的稳态水平,经济也会在资本的推动下得到较快增长。

但是这种情况是暂时的,因为在长期中,一个经济一旦达到它的稳态,增长的推动力就会消失,也就是说,只要经济中的其他条件不变,较高的储蓄率只能保证较高的资本存量和产出水平,并不能保证持续的经济增长。

3、什么是资本积累的黄金律长期消费总水平最大化的条件是什么

答:

长期消费总水平最高的稳态资本存量被称为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

记为k*。

长期消费水平最大化的条件是:

在资本的黄金律稳态水平,资本的边际产出等于折旧率,即MPK=δ。

也就是说,在黄金律水平,资本的边际产出减去折旧等于0。

4、一个政策制定者调控经济,实现资本积累黄金水平手段有哪些政策制定者一般都希望实现黄金率稳态吗为什么

答:

一个政策制定者调控经济,实现资本积累的黄金水平的主要手段有两种情况:

一是经济的初始稳态资本存量高于黄金律稳态;这种情况下政策制定者应采取降低储蓄率以降低稳态资本存量的政策。

二是经济的初始稳态资本存量低于黄金律稳态;这种情况下,政策制定者应采取提高储蓄率以达到黄金律稳态政策。

政府制定者一般希望实现黄金律稳态,但是他们有时不能够那么做。

因为他们要在当前的消费和未来的消费之间进行选择。

如果政策制定者对当前利益和当代人的利益更关心,就不会采取实现黄金律稳态的政策。

如果政策制定者看中长远利益和各代人的利益一视同仁,则会选择实现黄金律稳态的政策。

实际情况是,由于短视和对当前利益的偏爱,以及政治方面的考虑等,政策制定者通常不会选择与实现黄金律稳定状态相完全一致的政策,实际所采取的政策与实现黄金律稳态的要求总是有偏离的。

5、索洛模型中的零增长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单纯的资本积累并不能实现一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答:

索洛模型中的零增长指的是稳态的增长率。

资本积累可以带动产量的一个暂时性的较高增长,但随着资本积累,产量的增长最终会回落到人口增长率的水平上,它不能促进持续的经济增长,因为在储蓄率及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投资和产出最终都会逼近一个稳定状态,不再发生变化。

因此说单纯的资本积累并不能实现一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6在索洛模型中,人口增长率对一个经济的稳态收入水平以及一个经济的增长率有什么影响

答:

人口增长引入索洛模型后,人均资本和产出不变,因此,对一个经济的稳态收入述水平没有影响。

但是由于劳动力的数量不断增长,资本存量和总产出也会不断增长。

人口增长虽然不能解释人均意义上的持续增长,但至少能解释总产出意义、

7.设一个国家的总量生产函数是y=k0.5,其中,y和k分别指人均产出和人均资本。

如果储蓄率为28%,人口增长率为1%,,技术进步率为2%,折旧率为4%,该国稳定状态的产出是多少如果储蓄率下降到10%,而人口增长率上升到4%,其他不变,那么该国新的稳定状态产出是多少

答:

根据⊿k=s?

×f(k)-(σ+n+g)k=0?

即sy=(σ+n+g)k?

所以:

(1)28%y=(4%+2%+1%)k又y=k0.5即可解出y=4k=16,即此时该国稳定状态的产出是4。

(2)当储蓄率下降到10%,而人口增长率上升到4%时,有:

10%y=(4%+2%+4%)k再加上y=k0.5此时解出y=1,k=1即此时该国稳定状态的产出是1。

9.如果一个国家的有效人均生产函数为:

y=kα

,其中,α=0.5,此外储蓄率s=0.4,

人口增长率n=0.01,技术进步率=0.03,资本折旧率δ=0.06。

请计算

(1)该国均衡的长期的有效人均资本存量k*和消费水平c*

(2)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kg。

解答:

(1)当经济满足sy(k)=(δy*

-(δ+n+g)k=4-(0.06+0.01+0.03)16=4-1.6=2.4;

(2)MPk=dy/dk=d(k0.5)/dk=0.5k-0.5,满足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的条件是MPk=δ

12、试分析外生增长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答:

(1)外生增长理论假定储蓄率、人口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等因素都是外生变量,而内生增长理论则放宽这些假设条件,将储蓄率、人口增长率和技术进步这些因素作为内生变量来考察。

(2)外生增长模型的生产函数具有编辑报酬递减的性质,而内生增长模型的生产函数具有边际报酬不变的性质;内生增长理论把一国总资本的边际报酬不变主要归纳为以下两个原因:

一个原因是:

人力资本,另一个原因是:

知识积累(技术进步)

(3)内生增长理论认为:

储蓄率s决定着一个经济的长期均衡增长。

在索洛模型中,依靠储蓄积累起来的资本仅仅局限于物质资本,物质资本的单纯增长的必然是边际报酬递减,资本的积累并不能带来经济的持续增长;而在内生增长模型中,储蓄所带来的投资延伸到了人力资本和知识领域,资本的积累不仅包括物质资本的增长,而且包括人力资本的开发和知识的积累,因此,储蓄的增加必然带来要素生产力的提高,持续的经济增长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内生增长理论之所以强调储蓄在经济主张中的决定作用,正是因为储蓄带来的人力资本开发、知识积累等因素,构成了一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推动力。

(4)索洛模型是"假定"经济增长率,而内生增长模型是"解释"经济增长率。

比如说,如果假定一国的技术进步率是2%,人口增长率是1%,那么按照索洛模型就可以确定这个国家3%的经济增长率和2%的人均增长率,至于原因,索洛模型不能回答。

而内生增长理论认为,一个多家的生产力增长率是不应该随意假定的,而应该是由其内在的经济机制决定的。

第四章

1、什么是自然失业自然失业与周期性失业有什么区别

失业可以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三种类型。

劳动市场经常性变化带来的失业为摩擦性失业,经济结构调整导致失业为结构性失业。

经济周期性波动产生的失业则为周期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与市场机制无关,因为在劳动市场供求平衡的情况下,仍然存在着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人口,因此两者也称为自然失业:

而周期性失业与市场机制有关,是劳动市场供求失衡的产物。

2、为什么在一个岗位空缺的市场和失业市场并存的经济中,劳动者并不能在两个市场中自由转移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中,工作机会的数量和失业工人的数量一般来说是相当的,因此,我们可以假定两个不同类别的劳动市场。

在一类市场上,劳动的需求大于供给,工作岗位大量闲置:

而在另一类市场上,劳动的供给大于需求量,许多人处在失业状态。

由于劳动者在市场之间转移需要时间和成本,因此,劳动市场岗位空缺和失业并存的现象将持续下去。

3、试分析影响职业搜寻模型中收益曲线和成本曲线的其他因素。

经济生活中除了失业失业保障制度外,其他任何影响收益曲线和成本曲线的因素都会改变曲线的位置,从而影响劳动者的最优选择,延长或缩短他的自愿失业时间。

4、为什么说政府、企业、和劳动者的行为都有可能导致失业

从政府行为来看,最低工资制度用政府行为替代了市场的调节,使劳动市场无法达到供求平衡的市场出清水平,从而导致失业。

从企业行为来看,企业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可能主动地将实际工资水平定在高于劳动市场出清的均衡水平上,从而导致了失业。

从劳动者行为来看,劳动者组成工会后,通过集体谈判决定的工资水平往往会高于市场水平,也会导致失业。

5、为什么说失业大军的存在会使劳动者更加努力工作?

按照效率工资理论,当所有的企业都对劳动者支付效率工资时,整个市场工资水平将高于市场出清水平,这时,就会有一部分劳动者失去工作又无法找到工作。

失业的存在加剧了劳动者被解雇的痛苦,在有可能失业的威胁下,劳动者的偷懒行为就要受到约束,劳动者就会更加努力工作。

6、讨论下列变化将如何影响市场失业率,并评论一下这些变化的副作用(如果有的话)1、取消公会;2、降低企业对劳动监督成本;3、增加职业培训机构4、增加失业救济金5、取消最低工资标准

答:

1、取消工会会使原先由集体谈判决定的工资水平由市场决定,工资水平会下降,失业率也会下降2、降低企业对企业劳动监督成本会增加劳动者偷懒的成本,从而降低效率工资水平,失业率也会随之下降。

3增加职业培训机构能降低劳动者的市场转移成本,从而减少结构性失业人口4增加失业救济金会缓解失业人群的经济和生活压力,但降低求职者的搜寻成本,从而增加了摩擦性失业人口。

5、取消最低工资标准能使工资起到调节劳动市场供求平衡的作用,能降低失业率。

7.设某经济某一时期有1.9亿成年人,其中有1.2亿有工作,0.1亿在寻找工作,0.45亿人没工作但也没有在找工作。

试求:

(1)劳动力人数;

(2)劳动力参与率;(3)失业率。

解答:

(1)劳动力人数=1.2+0.1=1.3(亿人);

(2)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人数/劳动年龄人口=1.3/1.9=68.42%;(3)失业率=0.1/1.3=7.69%

第五章

1、货币有哪些基本职能通常有哪些指标可以用来测算货币数量?

答:

一般而言,货币有三种基本职能:

a计价单位,货币为衡量千差万别的商品的相对价格提供了标准。

b交易媒介,人们可以用货币来购买任何所需要的商品或劳务。

c价值储存,货币提供了将当前的购买力转移到未来的手段。

在实际经济中,为了便于测算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并加强对货币的管理,通常按照货币资产的流动性对

4、流动性偏好的货币需求函数和货币数量论的货币需求函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预期货币供应量增加也会影响价格水平

答:

(1)流动性偏好的货币需求函数:

(M/P)d

=L(i,y),表示对实际货币的需求取决于名义利率i和国民收入Y,收入越高,人们所需求的用于交易的货币就越多;名义利率越高,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越高,人们愿意保留在手中的货币就越少。

货币数量论的货币需求函数是:

(M/P)d

=kY,左边表示对经济中实际货币的需求,右边表示这一需求量是实际收入的一个比例。

假定k为一固定常数,那么,人们收入的上升意味着需要交易的产品和服务增加,而收入的下降意味着需要交易的产品和服务减少。

流动性偏好的货币需求函数比货币数量论的货币需求函数多了一个人们选择流动性的机会成本,即名义利率。

(2)根据费雪效应i=?

r+π,通货膨胀将导致名义利率的上升,根据货币市场的均衡函数:

M/P=L(Y,i),在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下,给定实际产出水平Y和货币供应量M,则名义利率i越高,货币需求越低,于是价格就越高。

因此,预期的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影响价格水平。

其进行层次划分并分别加以测算。

6、在一个经济中,货币流通速度是常数,实际GDP的年增长率为5%,货币存量每年增长14%,名义利率是11%,则实际利率为多少?

答: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11%-(14%-5%)=2%

9、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它们分别对社会经济产生什么影响答:

(1)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都是对未来价格走势的预期,只是人们的预期有对也有错,预期对的称为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预期错的称为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2)未预期的通货膨胀和可以预期的通货膨胀所带来的影响完全不同。

如果通货膨胀是可以预期的,则政府、企业和居民可以(根据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在价格、收入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大大减弱它的影响。

但是在很高的通货膨胀率下,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也会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混乱、通货膨胀还会导致职业转向、税收的扭曲;未能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会引起社会财富在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重新分配;不利于那些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

第六章

1试说明对外经投资和贸易余额的关系?

净出口与国外净投资的相等,净出口和国外净投资分别衡量了在这些市场上的不平衡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