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国标最详解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1780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654.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国标最详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国标最详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国标最详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国标最详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国标最详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国标最详解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国标最详解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国标最详解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国标最详解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国标最详解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国标最详解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国标最详解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国标最详解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国标最详解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国标最详解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国标最详解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国标最详解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国标最详解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国标最详解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国标最详解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国标最详解读.docx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国标最详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国标最详解读.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国标最详解读.docx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国标最详解读

国标针对动力电池系统,建立了常规性能和功能要求——容量、能量、功率、效率、标准循环寿命、工况循环寿命、存储、荷电保持、容量恢复、倍率性能、上下温性能等,建立了平安防护要求——操作平安、故障防护、人员触电防护、滥用防护、环境适应性、事故防护、用户手册和特殊说明等,围覆盖了电芯、模组、动力电池包、动力电池系统这4个层级,产品类型包括混合动力、插电式/增程式混合动力、纯电动乘用车和商用车,已根本上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一、构建标准体系

电动汽车早期的开展过程中,GB或GB/T国家标准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行业的良莠不齐和鱼龙混杂。

仅依靠汽车行业的QC/T推荐标准作为一种参考,并不具有权威性和广泛性,整车企业和电池企业要么茫无头绪,要么各行其是、各执一词,缺乏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

随着2021年新版GB/T国家推荐标准的陆续发布,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围绕动力电池系统已根本上构建了完整的标准体系,形成了行业的准入门槛,有利于行业的规开展和优胜劣汰。

新国标在2021年5月公布(局部标准将在10月份或年底公布),与旧标准之间有一年的过渡期,从2021年开场,相关企业都将遵循新的标准进展相关检测。

新国标与工信部2021年3月发布的?

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条件?

一起,将加速动力电池行业的洗牌,提高行业集中度水平。

序号

新标准

旧标准

1

GB/T31484-2021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试验方法

QC/T743-2006电动车用锂离子蓄电池

2

GB/T31485-2021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平安要求及试验方法

QC/T743-2006电动车用锂离子蓄电池

3

GB/T31486-2021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QC/T743-2006电动车用锂离子蓄电池

4

GB/T31467.1-2021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第1局部:

高功率应用测试规程

\

5

GB/T31467.2-2021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第2局部:

高能量应用测试规程

\

6

GB/T31467.3-2021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第3局部:

平安性要求与测试方法

\

7

GB/T18384.1—2021电动汽车平安要求第1局部:

车载可充电储能系统

GB/T18384.1—2001电动汽车平安要求第1局部:

车载储能装置

8

GB/T18384.2—2021电动汽车平安要求第2局部:

操作平安和故障防护

GB/T18384.2—2001电动汽车平安要求第2局部:

功能平安和故障防护

9

GB/T18384.3—2021电动汽车平安要求第3局部:

人员触电防护

GB/T18384.3—2001电动汽车平安要求第3局部:

人员触电防护

10

\

QC/T897-2021电动汽车用电池管理系统技术条件

在本人的另外一篇文章中,曾论述过动力电池系统的平安防护主要在于如何防止电能和化学能的非正常释放所造成的危险,相关容详见?

动力电池系统平安分析和防护设计?

一文。

新版国标那么完整的围绕电能和化学能的防护做了严格的规定,并明确了测试规,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从这方面来讲,产品平安设计与国标的检验要求,殊途同归。

标准

防护目标

层级

GB/T31485

化学能

单体/模组

GB/T31467

化学能

系统

GB/T18384

电能

系统

GB/T18387

电磁能

整车〔涵盖电池系统〕

本文将系统的论述各项标准所规定的容,比照新标准与旧标准的差异等,希望能够为动力电池企业或整车企业的,在标准的理解和运用方面提供一些帮助。

二、GB/T31484、GB/T31485、GB/T31486解读

GB/T31484、GB/T31485、GB/T31486是由QC/T743标准演化而来,将QC/T743标准的相关容重新划分,并在此根底上进展升级,制订了更符合电动汽车实际使用情况的三份独立的标准规。

首先是标准不再局限于锂离子电池这一类型的动力电池,而是包括所有的动力电池类型。

其次,针对模组的定义进展修改,不再强调5个或以上的电池单体进展串联,而是根据实际产品中的串并联组合形式。

第三,增加了动力电池包和动力电池系统的定义,将局部测试覆盖到系统这一层级,显然更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第四,默认的充放电倍率由C/3(I3)提高到1C(I1),要求更严格。

根本要求

QCT743-2006

GB/T31484、GB/T31485、GB/T31486

电池类型

锂离子电池

未明确指定,包含各种类型动力电池

样品级别

单体,模组

单体、模组、系统

模组定义

5个或以上的单体串联

1个以上的单体串联、并联、串并联

默认充放电倍率

3/C

1C

每项测试样品数量

单体2个,模组1个

单体2个,模组或系统1个

默认试验条件

20℃±5℃

相对湿度:

25%~85%

气压:

86kPa~106kPa

25℃±5℃

相对湿度:

15%~90%

气压:

86kPa~106kPa

1.GB/T31484-2021解读

GB/T31484-2021主要考核动力电池单体、模组和系统的循环寿命指标,涵盖了乘用车和商用车两个不同的市场,以及功率型和能量型两种不同应用类型的动力电池。

对于电池单体和模组而言,大多数电池厂家的产品均可到达规定的要求,对于动力电池系统而言,系统设计和集成能力较弱的pack企业,将面临较大的挑战。

相关检测容如下表所示:

序号

检验工程

适用围

判定条件

1

室温放电容量〔Ah〕

单体、模组、系统

单体:

实测容量在额定容量的100%~110%之间,单体容量差异不超过5%〔一致性要求〕

模组或系统:

实测容量在额定容量的100%~110%之间,样品容量差异不超过7%〔一致性要求〕

2

室温放电能量〔Wh〕

单体、模组、系统

要求同上

3

室温功率

单体、模组、系统

未明确规定〔应满足产品规格书要求〕

4

标准循环寿命〔1C充放电循环〕

单体、模组

以下条件满足1个就算合格:

〔1〕500次循环后放电容量大于初始容量的90%

〔2〕1000次循环后放电容量大于初始容量的80%

5

混合动力乘用车功率型电池工况循环寿命

模组、系统

按工况进展循环,总放电能量/初始额定能量>500时,计算放电容量和5s放电功率〔应满足产品规格书要求〕

6

混合动力商用车功率型电池工况循环寿命

模组、系统

按工况进展循环,总放电能量/初始额定能量>500时,计算放电容量和5s放电功率〔应满足产品规格书要求〕

7

纯电动乘用车能量型电池工况循环寿命

模组、系统

按工况进展循环,总放电能量/初始额定能量>500时,计算放电容量〔应满足产品规格书要求〕

8

纯电动商用车能量型电池工况循环寿命

模组、系统

按工况进展循环,总放电能量/初始额定能量>500时,计算放电容量〔应满足产品规格书要求〕

9

插电式/增程式电动汽车电池工况循环寿命

模组、系统

乘用车参照上述第7条

商用车参照上述第8条

相比于QC/T743-2006,GB/T31484-2021在标准循环寿命和工况循环寿命的测试要求方面都更为严格,相关比照总结如下:

检验工程

QCT743-2006

GB/T31484-2021

标准循环寿命

测试方法:

3/C充电,C/2放电,放电深度为80%DOD

测试方法:

1C充电,1C放电,放电深度为100%DOD〔或企业所规定条件〕

判定标准:

容量衰减到初始值的80%时,循环测试>500次

判定标准:

容量衰减到初始值的80%时,循环测试>1000次,或容量衰减到初始值的90%时,循环测试>500次

样品级别:

仅适用于单体测试

样品级别:

适用于单体、模组、系统

工况循环寿命

测试方法:

简单模拟工况,分功率型和能量型两种电池,但是测试工况不区分乘用车与商用车

测试方法:

采用新的工况循环路谱,分功率型和能量型两种电池,测试工况区分乘用车和商用车

判断标准:

依据企业所规定数据

判断标准:

依据企业所规定数据

样品级别:

仅适用于模组

样品级别:

适用于模组、系统

因工况数据较多,本文不一一列出测试的图表和曲线,有兴趣的可直接阅读相关的标准文件。

2.GB/T31485-2021解读

GB/T31485-2021主要考核动力电池单体和模组的平安指标,围绕化学能的防护,给出了一系列滥用情况以及极端情况下的平安要求和检验规。

相比于QC/T743-2006,GB/T31485-2021增加了单体海水浸泡、单体温度循环、单体低气压、模组跌落、模组海水浸泡、模组温度循环、模组低气压等7项新的检验要求。

针对大局部检验工程,GB/T31485-2021均做了提高或强化,并要求测试完毕后,必须观察1小时,才能确定检验是否合格,而QC/T743标准并无此要求。

相关测试工程的比照方下:

GB/T31485-2021与GB/T31467.3-2021配合,构成了电池单体、模组、系统层级的较为完整的平安检验标准。

3.GB/T31486-2021解读

GB/T31486-2021主要针对电池单体的外观、尺寸、重量和室温放电容量,以及模组的外观、尺寸、重量、常温性能、上下温性能、耐振动性能、存储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规定。

与QC/T743相比,GB/T31486-2021取消了针对单体电池的上下温性能、放电倍率性能、荷电保持与容量恢复能力、存储等方面的要求,但是增加了针对模组的常温充放电倍率性能、上下温性能、荷电保持与能量恢复能力等相关要求,具体容的比照方下:

序号

单体检测工程

QCT743-2006

GB/T31484-2021

1

外观

目测检查,不得有变形及裂纹,外表平整,枯燥,无外伤,无污染,标志清晰

目测检查,不得有变形及裂纹,外表枯燥无外伤,排列整齐,连接可靠,标志清晰

2

极性

用电压表检测电池极性,标示正确

用电压表检测电池极性,标示正确

3

尺寸和质量

用量具检测电池的尺寸和质量,应符合企业提供的产品技术条件

用量具检测电池的尺寸和质量,应符合企业提供的产品技术条件

4

常温放电容量

检测方法:

C/3充电至截止电压,C/3放电至截止电压,计算放电容量

如果计算值低于规定值,可重复5次

1C充电至截止电压,1C放电至截止电压,计算放电容量

重复5次测试,取平均值数据

判定标准:

计算容量在企业所规定额定值的100%~110%之间

判定标准:

〔1〕计算容量在企业所规定额定值的100%~110%之间

〔2〕所有样品的计算容量极差〔最大和最小容量差〕不得超过5%〔一致性要求〕

5

-20℃放电容量

常温下以C/3充满电,在-20℃温度下存储20小时,以3/C放电至截止电压,计算放电容量

/

判定标准:

计算容量不低于额定值的70%

6

55℃放电容量

常温下以C/3充满电,在55℃温度下存储5小时,以3/C放电至截止电压,计算放电容量

/

判定标准:

计算容量不低于额定值的95%

7

常温倍率放电容量〔能量型〕

常温下以C/3充满电,以1.5C放电至截止电压,计算放电容量

/

判定标准:

计算容量不低于额定值的90%

8

常温倍率放电容量〔功率型〕

常温下以C/3充满电,以4C放电至截止电压,计算放电容量

/

判定标准:

计算容量不低于额定值的80%

9

常温荷电保持与容量恢复能力

常温下以C/3充满电后存储28天,以3/C放电至截止电压,计算放电容量/额定容量的比值,即为荷电保持能力

以3/C充满电,再以3/C放电至截止电压,计算放电容量/额定容量的值,即为容量恢复能力

/

判定标准:

荷电保持能力不低于80%,容量恢复能力不低于90%

10

高温荷电保持与容量恢复能力

常温下以C/3充满电,在55℃温度下存储7天,恢复至常温下保持5小时,以3/C放电至截止电压,计算放电容量/额定容量的比值,为荷电保持能力

继续以3/C充满电,再以3/C放电至截止电压,计算放电容量/额定容量的值,为容量恢复能力

/

判定标准:

荷电保持能力不低于80%,容量恢复能力不低于90%

11

存储

常温下以C/3充满电,再以3/C放电2小时,常温存储90天

以3/C充电至截止电压,再以3/C放电至截止电压,计算放电容量/额定容量的比值,计为容量恢复能力

/

判定标准:

容量恢复能力不低于95%

序号

模组检测工程

QCT743-2006

GB/T31484-2021

1

外观

目测检查,不得有变形及裂纹,外表平整,枯燥,无外伤,无污染,标志清晰

目测检查,不得有变形及裂纹,外表枯燥无外伤,排列整齐,连接可靠,标志清晰

2

极性

用电压表检测模组极性,标示正确

用电压表检测电池极性,标示正确

3

尺寸和质量

用量具检测模组的尺寸和质量,应符合企业提供的产品技术条件

用量具检测电池的尺寸和质量,应符合企业提供的产品技术条件

4

常温放电容量

检测方法:

C/3充电至截止电压,C/3放电至截止电压,计算放电容量

如果计算值低于规定值,可重复5次

1C充电至截止电压,1C放电至截止电压,计算放电容量

重复5次测试,取平均值数据

判定标准:

计算容量在企业所规定额定值的100%~110%之间

判定标准:

〔1〕计算容量在企业所规定额定值的100%~110%之间

〔2〕所有样品的计算容量极差〔最大和最小容量差〕不得超过5%〔一致性要求〕

5

常温倍率放电容量〔能量型〕

/

常温下以1C充满电,以3C放电〔最大电流不超过400A〕至某一单体到达截止电压,计算放电容量

判定标准:

计算容量不低于额定值的90%

6

常温倍率放电容量〔功率型〕

/

常温下以1C充满电,以8C放电〔最大电流不超过400A〕至某一单体到达截止电压,计算放电容量

判定标准:

计算容量不低于额定值的80%

7

常温倍率充电性能

/

常温下以1C放电至某一单体到达截止电压,静置1小时

以2C充电〔最大电流不超过400A〕至某一单体到达截止电压,静置1小时

以1C放电至某一单体到达截止电压,计算放电容量

判定标准:

计算容量不低于额定值的80%

8

低温〔-20℃〕放电容量

/

常温下以1C充满电,在-20℃温度下存储24小时,在-20℃下以1C放电至某一单体到达截止电压,计算放电容量

判定标准:

计算容量不低于额定值的70%〔锂电池〕或80%〔镍氢电池〕

9

高温〔55℃〕放电容量

/

常温下以1C充满电,在55℃温度下存储5小时,在55℃下以1C放电至某一单体到达截止电压,计算放电容量

判定标准:

计算容量不低于额定值的90%

10

常温荷电保持与容量恢复能力

/

常温下以1C充满电,存储28天

以1C放电至某一单体截止电压,计算放电容量/额定容量的比值,为荷电保持能力

继续以1C充满电,再以1C放电至截止电压,计算放电容量/额定容量的值,为容量恢复能力

判定标准:

荷电保持能力不低于85%,容量恢复能力不低于90%〔锂电池〕或95%〔镍氢电池〕

11

高温〔55℃〕荷电保持与容量恢复能力

/

常温下以1C充满电,在55℃温度下存储7天,恢复至常温下保持5小时,以1C放电至截止电压,计算放电容量/额定容量的比值,为荷电保持能力

继续以1C充满电,再以1C放电至截止电压,计算放电容量/额定容量的值,为容量恢复能力

判定标准:

荷电保持能力不低于85%〔锂电池〕或70%〔镍氢电池〕,容量恢复能力不低于90%〔锂电池〕或95%〔镍氢电池〕

12

耐振动性能

/

模组固定在试验台,按下述要求测试:

放电电流:

3/C,振动方向:

上下单向

振动频率:

10Hz~55Hz,最大加速度:

30m/s2,扫频循环:

10次,时间:

3h

判定标准:

无电流锐变和电压异常,无外壳破损,无电解液泄漏,模组连接可靠,构造完好

存储〔45℃〕

/

常温下以1C充满电,再以1C放电30分钟,在45℃温度下存储28天

在室温下搁置5小时,以1C充电至截止电压,再以1C放电至截止电压,计算放电容量/额定容量的比值,计为容量恢复能力

判定标准:

容量恢复能力不低于90%

从以上比照可以看出,GB/T31486-2021重点强化模组级的电性能测试,弱化了电池单体级别的电性能测试,从整车级别来考虑,这是合理的。

电池厂家给整车厂供货的时候,一般是提供模组级产品或系统级产品,国标更多的集中在针对电动汽车“零部件级〞的产品测试,而针对电池单体的电性能测试,应由整车厂与电池企业共同确定相关检验工程和测试要求,并在电池企业部或委托外部机构完成相关测试验证,不作为强制性的标准要求。

三、GB/T31467-2021标准解读

如果说GB/T31484、GB/T31485、GB/T31486是侧重于电池单体和模组层级的检验规,那么GB/T31467毫无疑问是侧重于电池包或电池系统级的检验规。

通过标准的相互衔接和组合,可以覆盖不同的零部件等级,到达更好的效果。

在本标准里面,引入了动力电池包和动力电池系统这两个概念,两者的主要差异在于是否包含电池控制单元BCU(等同于电池管理系统BMS的主控单元)。

工程

动力电池包

动力电池系统

组件

电池+冷却/加热组件+高压组件+低压组件+构造件

电池+冷却/加热组件+高压组件+低压组件+构造件+电池管理系统

功能

被动

被动+主动

针对动力电池包的测试,在测试过程中,所有的参数都依赖于外部测试平台来检测,动力电池包与测试平台之间无通信和数据交换,产品相关的主动功能(包括加热/冷却功能)也由测试平台来控制。

测试平台检测动力电池系统的电压、电流、容量、能量等参数,作为检测结果和计算依据。

针对动力电池系统的测试,在测试过程中,系统部的参数由BCU来检测,BCU与测试平台之间进展实时通信,传输测试必须的数据,产品相关的主动功能也由BCU来控制。

测试平台检测动力电池系统的电压、电流、容量、能量等参数,作为检测结果和计算依据。

1.GB/T31467.1-2021

GB/T31467.1-2021标准针对功率型动力电池包/系统的容量、能量、功率、效率、荷电保持等根本性能的测试规程做了比拟明确的规定,为检验检测提供了标准依据。

功率型电池主要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起到能量回收和动力辅助输出的作用,到达一定的节油和减排效果。

因此要求倍率性能突出(比功率要大),阻小,发热量低,循环寿命长。

针对功率型电池包/电池系统,标准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测试规程,但是并没有提供判定合格的依据,具体的判断条件,取决于电池或整车企业提供的产品规格书所规定的数值。

测试工程

适用围

测试目的

室温容量及能量

动力电池包、动力电池系统

温度25℃,产品1C放电条件下容量参数〔Ah〕和能量参数〔Wh〕,以及最大放电电流Imax下的容量参数〔Ah〕和能量参数〔Wh〕

高温容量及能量

动力电池包、动力电池系统

温度40℃,产品1C放电条件下容量参数〔Ah〕和能量参数〔Wh〕,以及最大放电电流Imax下的容量参数〔Ah〕和能量参数〔Wh〕

低温容量及能量

动力电池包、动力电池系统

温度0℃和-20℃温度,产品1C放电条件下容量参数〔Ah〕和能量参数〔Wh〕,以及最大放电电流Imax下的容量参数〔Ah〕和能量参数〔Wh〕

功率和阻测试

动力电池包、动力电池系统

分别检测-20℃,0℃,25℃,40℃这4个温度下,80%,50%,20%这三个不同SOC平台的充放电功率值和充放电阻值

无负载容量损失

动力电池系统

模拟25℃和40℃的车载状态下〔系统由辅助电源供电〕,动力电池系统因长期搁置所造成的容量损失,搁置前动力电池系统处于满电状态,搁置时间为7天和30天〔中间有两次标准循环〕

存储容量损失

动力电池系统

测试45℃温度下,50%SOC的动力电池系统存储30天后的容量损失

上下温启动功率

动力电池系统

分别检测-20℃,40℃温度下,系统在20%SOC〔或厂家规定的最低SOC值〕的功率输出能力

能量效率

动力电池系统

分别检测-20℃,0℃,25℃,40℃这4个温度下,65%,50%,35%这三个不同SOC平台的快速充放电效率

具体的测试方法,详见标准文件,不在本文列出。

标准中没有规定统一的判断依据,主要是因为到了动力电池系统这个层级,不同产品的指标差异较大,而每家企业的技术实力也不一样,所以量化的指标已经不取决于电池,而是取决于电池系统的综合性能(如电池性能,能量管理性能,热管理性能等)。

基于此因素,检验工程的判断标准,应来自于产品规格书所规定的参数,满足产品的规格即为合格。

2.GB/T31467.2-2021标准解读

GB/T31467.2-2021标准针对能量型动力电池包/系统的容量、能量、功率、效率、荷电保持等根本性能的测试规程做了比拟明确的规定,为检验检测提供了标准依据。

能量型电池主要应用于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增程式混合动力车,作为车辆的唯一动力来源或重要动力来源,具有良好的节能和减排效果。

能量型动力电池系统要求存储的能量多(比能量),上下温性能好,循环寿命好。

针对能量型电池包/电池系统,标准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测试规程,但是并没有提供判定合格的依据,具体的判断条件,取决于电池或整车企业提供的产品规格书所规定的数值。

测试工程

适用围

测试目的

室温容量及能量

动力电池包、动力电池系统

温度25℃,产品1C放电条件下容量参数〔Ah〕和能量参数〔Wh〕,以及最大放电电流Imax下的容量参数〔Ah〕和能量参数〔Wh〕

高温容量及能量

动力电池包、动力电池系统

温度40℃,产品1C放电条件下容量参数〔Ah〕和能量参数〔Wh〕,以及最大放电电流Imax下的容量参数〔Ah〕和能量参数〔Wh〕

低温容量及能量

动力电池包、动力电池系统

温度0℃和-20℃温度,产品在C/3和1C放电条件下容量参数〔Ah〕和能量参数〔Wh〕,以及最大放电电流Imax下的容量参数〔Ah〕和能量参数〔Wh〕

功率和阻测试

动力电池包、动力电池系统

分别检测-20℃,0℃,25℃,40℃这4个温度下,90%,50%,20%这三个不同SOC平台的充放电功率值和充放电阻值

无负载容量损失

动力电池系统

模拟25℃和40℃的车载状态下〔系统由辅助电源供电〕,动力电池系统因长期搁置所造成的容量损失,搁置前动力电池系统处于满电状态,搁置时间为7天和30天〔中间有两次标准循环〕

存储容量损失

动力电池系统

测试45℃温度下,50%SOC的动力电池系统存储30天后的容量损失

能量效率

动力电池系统

分别检测25℃,0℃,Tmin〔由车厂和供给商确定〕这3个温度下,电池系统以1C和Imax〔T〕〔由车厂和供给商确定〕两种充放电倍率所测得的充放电倍率

与GB/T31467.1-2021相比,GB/T31467.2-2021取消了上下温启动功率这一测试项,其他测试项一样,仅测试的要求有所区别(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

3.GB/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