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满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2088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09.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工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满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水工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满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水工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满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水工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满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水工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满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水工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满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水工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满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水工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满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水工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满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水工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满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水工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满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水工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满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水工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满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水工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满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水工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满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水工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满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水工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满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水工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满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水工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满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水工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满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工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满分.docx

《水工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满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工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满分.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水工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满分.docx

水工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满分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任务书及计算书

设计题目: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

学院: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

1、设计任务书

3

2、板的设计

6

3、次梁设计

9

4、主梁设计

13

5、结论

21

6、参考文献

21

一、《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课程设计

任务书

(一)、设计课题与目的

某建筑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设计。

(1)了解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荷载传递关系及其计算简图的确定;

(2)通过板及次梁的计算,熟练掌握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

(3)通过主梁的计算,熟练掌握按弹性理论分析内力的方法,并熟悉内力包络图和材料图的绘制方法;

(4)了解并熟悉现浇梁板的有关构造要求;

(5)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和制图规定,进一步提高制图的基本技能;

(二)、主要内容

1、设计资料:

根据初步设计成果,提出设计资料及数据如下:

(1)楼层平面如任务书附图1所示。

墙体厚度370mm。

楼梯位于该层平面的外部,本设计不予考虑。

楼盖采用整体式单向板肋形结构。

(2)该建筑位于非地震区。

(3)建筑物安全级别为二级。

(4)结构环境类别一类。

(5)建筑材料等级:

混凝土强度等级:

梁、板、C20级。

钢筋:

板中钢筋、梁中箍筋、构造钢筋I级,梁中受力筋II级。

(6)荷载:

钢筋混凝土重力密度为25kN/m3。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

6kN/m2。

楼面做法:

楼面面层用20mm厚水泥砂浆抹面(重力密度为20kN/m3),板底及梁用15mm厚石灰砂浆抹底(重力密度为17kN/m3)

(7)结构平面布置及初估尺寸:

板伸入墙内120mm,次梁伸入墙内240mm,主梁伸入墙内370mm;柱的截面尺寸b×h=400mm×400mm。

板厚h=______mm。

(自己定)

次梁:

高h=______mm,宽b=______mm。

(自己定)

主梁:

高h=______mm,宽b=______mm。

(自己定)

(8)采用的规范: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现在就按课本规定来做),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2、设计要求

(1)板和次梁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内力;主梁按弹性理论计算内力,并绘出弯矩包络图。

(2)梁、板允许挠度、最大裂缝宽度验算从略。

(3)绘制楼盖结构施工图

1.楼面结构平面布置图(标注墙、柱定位轴线编号和梁、柱定位尺寸及构件编号).(比例1:

100~1:

200);

2.板模板图及配筋平面图(标注板厚、板中钢筋的直径、间距、编号及其定位尺寸)(比例1:

100~1:

200);

3.次梁模板及配筋图(标注次梁截面尺寸及几何尺寸、钢筋的直径、根数、编号及其定位尺寸)(比例1:

50,剖面图比例1:

15~1:

30);

4、梁材料图、模板图及配筋图(按同一比例绘出主梁的弯矩包罗图、抵抗弯矩图、模板图及配筋图),(标注主梁截面尺寸及几何尺寸、钢筋的直径、根数、编号及其定位尺寸);(比例1:

50,剖面图比例1:

15~1:

30);

5.在图中标明有关设计说明,如混凝上强度等级、钢筋的种类、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等。

(3)计算书:

要求计算准确,步骤完整,内容清晰。

(三)、设计进度

阅读任务书和参考资料7学时

布置设计3学时

板的计算8学时

次梁计算8学时

主梁计算12学时

绘制施工详图28学时

整理设计计算书6学时

准备及答辩8学时

合计80学时

(四)、设计成果要求

(1)设计计算书一份。

包括:

计算依据的资料,计算假定、计算简图;板、次梁和主梁的计算,并附有配筋草图。

(2)施工图纸一张(500mm×750mm)。

包括:

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板的模板图、配筋图;次梁的模板图、配筋图(纵剖面、横剖面、单根钢筋下料图);主梁的模板图、配筋图(纵剖面、横剖面、单根钢筋下料图;为方便设计和校核,要求画出主梁的设计弯矩图和抵抗弯矩图);钢筋表。

施工详图要求布局合理,线条粗细分明,字体工整,符号、尺寸、说明齐全。

(五)、考核方式

1.最终成绩分为五等:

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孙万泉

附图1

特别注意:

1、指导书:

图书馆沈蒲生编着《钢筋混凝土结构》,或其他书籍。

设计步骤参考指导书,但一些细节的规定(如计算跨度、分项系数取法等)按我们水工规范来进行,因为指导书中是工民建的规定。

2、完成日期:

第19、20周上交(地点我的办公室主B618),提问问题。

必须自己亲自上交!

否则不计成绩

3、提交的结果:

计算书和设计图纸(绘图纸大小为A2,大约为4张A4纸那么大)。

设计图纸包含内容:

次梁和板的配筋图;主梁的配筋图和弯矩抵抗图。

二、板的设计(按考虑塑形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原则

(1)平截面假定;

(2)不考虑受压区混凝土的工作;

(3)受压区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采用理想化的应力-应变曲线;

(4)有明显屈服点的钢筋(热轧钢筋),其应力应变关系可简化为理想的弹塑形曲线。

(一)基本尺寸的确定(教材237)

1、板厚:

按刚度要求,板厚不宜小于其跨长的1/40(连续梁);水电站厂房板的常用厚度为120-200mm。

取h=120mm>

=57.5mm;

2、梁高:

由构造要求,梁高与跨长的比值,次梁为1/18-1/12,主梁为1/15-1/10,梁截面宽度为高度的1/2-1/3。

次梁截面高度:

=6600/18=367;

=6600/12=550取h=450

主梁截面高度:

=6900/10=690

=6900/15=460取h=550

3、梁宽:

梁截面宽度为高度的1/2-1/3。

次梁宽:

b=200mm;

主梁宽:

b=250mm。

4、板的计算跨度:

①边跨:

l。

=ln+h/2=ln+120/2=2300-120-200/2+120/2=2140mm

且满足l。

<=ln+a/2=2300-120-100+60=2140

②中跨:

l。

=ln=2300?

200=2100mm

计算跨度差:

(2140-2100)/2100=1.9%<10%

说明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内力。

(二)荷载计算

1、荷载标准值:

恒荷载:

20mm厚水泥砂浆面层:

0.02*20=0.4kN/m2

120mm钢筋混凝土板:

0.12*25=3kN/m2

15mm板底石灰砂浆:

0.015*17=0.255kN/m2

gk=3.655kN/m2

活荷载:

q=6kN/m2

2、荷载设计值:

由表2-5得相关系数

恒荷载:

g=1.2*3.655=4.386kN/m2

活荷载:

q=1.2*6=7.2kN/m2

g+q=11.586kN/m2

板的计算简图如下,取1m板作为计算单位:

g+q=11.586kN/m

板的计算简图

图1

查《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第4版)》(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表9-2,板的弯矩系数αmb分别为:

1/11(边跨跨中);-1/11(离端第二支座);1/16(中间跨中);-1/14(中间支座),分别代入公式M=αmb(g+q)l。

l。

,计算各截面弯矩如下表所示

表1、连续板各截面弯矩计算

截面

边跨跨中

离端第二支座

离端第二跨跨中、中间跨跨中

中间支座

弯矩计算系数αmb

1/11

-1/11

1/16

-1/14

M=αmb(g+q)L02

/(kN·m)

4.82

-4.82

3.19

-3.65

3、截面承载力计算

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20,fc=9.6N/mm2,ft=1.10N/mm2,一级钢筋fy=210N/mm2,

b=1000mm,h=120mm,取保护层厚度c=20,取a=30,h0=120-30=90mm,α1=0.85,K=1.2,ρmin=0.2%连续板各截面的配筋计算,如下表所示。

中间区板带

-

轴线间,其各内区格板的四周与梁整体连接,故各跨跨中和中间支座考虑板的内拱作用,其计算弯矩降低20%。

表2、配筋表

板带部位截面

边区板带(

-

-

轴线间)

中间区板带(

-

轴线间)

备注

边跨跨中

离端第二支座

离端第二跨跨内、中间跨跨中

中间支座

边跨跨中

离端第二支座

离端第二跨跨内、中间跨跨中

中间支座

M(kN·m)

4.82

-4.82

3.19

-3.65

4.82

-4.82

2.55

-2.92

αs=KM/fcbh02

0.074

0.074

0.049

0.056

0.074

0.074

0.039

0.045

=1-(1-2αs)0.5

0.077

0.077

0.050

0.058

0.077

0.077

0.040

0.046

0.85

b

0.468

0.468

0.468

0.468

0.468

0.468

0.468

0.468

满足

As=

bh0fc/fy(mm2)

316.8

316.8

205.7

238.6

316.8

316.8

164.6

189.3

两者取大

Asmin=0.002bh

240

240

240

240

240

240

240

240

选配钢筋

φ8@

150

φ8@

150

φ8@

200

φ8@

200

φ8@

150

φ8@

150

φ8@

200

φ8@

200

实配钢筋面积(mm2)

335

335

251

251

335

335

251

251

5、裂缝开展宽度及变形验算

从略

6、绘制配筋草图

三、次梁设计(按考虑塑形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

(一)荷载计算

1、恒载设计值:

由板传来荷载4.386*2.3=10.09kN/m

次梁自重1.05*25*(0.45-0.12)*0.2=1.73kN/m

梁抹灰1.05*17**0.015[(0.45-0.12)*2+0.2]=0.23kN/m

g=12.05kN/m

2、活荷载设计值:

由板传来q=7.2×2.3=16.56kN/m

g+q=12.05+16.56=28.61kN/m

(二)内力计算

1、计算跨度:

边跨:

ln=6.6-0.24-0.25/2=6.235m

l0=1.025*ln=6.391m

ln+a/2=6.235+0.12=6.355m

取l。

=6.355m

中间跨:

l0=ln=6.6-0.25=6.35m

跨度差

(6.355-6.35)/6.35=0.08%<10%

说明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内力,

2、弯矩计算

g+q=28.61kN/m

其计算简图如下:

图2

查《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第4版)》(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表9-4,板的弯矩系数αvb分别为:

1/11(边跨跨中);-1/11(离端第二支座);1/16(中间跨中);-1/14(中间支座),分别代入公式M=αmb(g+q)l。

l。

,计算各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如下表

表3、次梁弯矩计算

截面

边跨跨中

离端第二支座

离端第二跨跨中、中间跨跨内

中间支座

弯矩计算系数αm

1/11

-1/11

1/16

-1/14

M=αm(g+q)L02

/(kN·m)

110.36

-110.36

72.10

-82.40

3、剪力计算:

查《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第4版)》(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表9-4,板的弯矩系数αvb分别为:

0.45(端支座内侧);0.6(离端第二支座外侧);0.55(中离端第二支座内侧);0.55(中间支座内外侧),分别代入公式M=αvb(g+q)ln,计算各截面的弯矩设计值

表4、次梁剪力计算

截面

端支座右侧

离端第二支座左侧

离端第二支座右侧

中间支座左侧、右侧

剪力计算系数αV

0.45

0.6

0.55

0.55

V=αVb(g+q)Ln

(kN)

81.82

109.09

99.92

99.92

(三)截面承载力计算

1、确定翼缘宽度:

次梁工作时板可作为翼缘参与工作,在跨中截面翼缘受压可按梁计算,翼缘的计算宽度取下列值中的较小值

环境类别一类,取c=30mm,α=c+10=40mm,跨中钢筋按一排布置h0=h-40=450-40=410mm

边跨:

bf‘=l0/3=6355/3=2118mmb+sn=200+(2300–100-120)=2280mm

hf‘/ho=120/410=0.29>0.1则不需按翼缘高度考虑

故取最小值bf‘=2118mm

端第二跨、中间跨

bf‘=l0/3=6350/3=2117mmb+sn=200+(2300-200)=2300mm

hf‘/ho=120/410=0.29>0.1则不需按翼缘高度考虑

故取最小值bf‘=2117mm

2、判别T形截面类型:

fcbf‘hf‘(h0-hf‘/2)=9.6×2117×120×(410-120/2)=853.57kN·m

边跨:

KM=1.2×110.36=132.432

中间跨:

KM=1.2×72.10=86.52

fcbf‘hf‘(h0-hf‘/2)>KM

故各跨跨中截面均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

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支座按布置一排纵筋考虑h0=h-40=450-40=410mm

3、次梁正截面配筋计算如下表所示。

(梁中箍筋、构造钢筋I级,梁中受力筋II级)

表5、次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fy=300N/mm2)

截面

边跨跨内

离端第二支座

离端第二跨跨内、中间跨跨内

中间支座

备注

KM(kN·m)

1.2×110.36=

132.432

1.2×(-110.36)=

-132.432

1.2×72.10=

86.52

1.2×(-82.40)=

-98.88

(kN·m)

9.6×2118×410^2=

3417.9

9.6×200×410^2=

322.752

9.6×2117×410^2=

3416.33

9.6×200×410^2=

322.752

αs=KM/fcbh02

αs=KM/fcbf’h02

0.039

0.410

0.025

0.306

=1-(1-2αs)0.5

0.040

0.576

0.025

0.377

0.85

b

0.468

0.468

0.468

0.468

满足

As=fcbh0

/fyAs=fcbf’h0

/fy(mm2)

1111.5

1511.4

694.4

989.2

Asmin=0.002bh

180

180

180

180

满足

选配钢筋

3

25

3

25

3

22

3

22

实配钢筋面积(mm2)

1473

1473

1140

1140

4、次梁斜截面配筋计算如下表所示。

表6、次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fyv=210N/mm2)

截面

端支座右侧

离端第二支座左侧

离端第二支座右侧

中间支座左侧、右侧

备注

V(kN)

81.82

109.09

99.92

99.92

KV(kN)

99.384

130.908

119.904

119.904

0.25fcbh0(kN)

196.8>KV

196.8>KV

196.8>KV

196.8>KV

截面尺寸满足要求

VC=0.7ftbh0(kN)

63.14

63.14

63.14

63.14

验算得不需计算

选用箍筋

φ8

φ8

φ8

φ8

双肢

ASV=nASV1(mm2)

101

101

101

101

n=2

S(mm)

200

200

200

200

SMAX(mm)

200

200

200

200

S=SMAX

ρsv=nASV1/bs

0.25%

0.25%

0.25%

0.25%

ρsvmin

0.15%

0.15%

0.15%

0.15%

ρsv>ρsvmin

5、裂缝开展宽度及变形验算

从略

6、绘制配筋草图

四、主梁设计(按弹性理论计算)

(一)、荷载计算

1、恒载设计值:

由次梁传来

12.05×6.6=79.53kN

主梁自重(折算为集中荷载)

1.05×25×0.25×(0.55-0.12)×6.9=19.47kN

梁侧抹灰(折算为集中荷载)

1.05×17×0.015×[(0.55-0.12)×2+0.25]×6.9=2.04KN

G=101.04kN

2、活荷载设计值:

由次梁传来Q=16.56×6.6=109.296kN

G+Q=210.336kN

(二)内力计算

1、计算跨度:

边跨:

ln=6.9-0.12-0.2=6.58m

l0=1.025ln=1.025×6.58=6.7445m

ln+a/2=6.58+0.37/2=6.765m

取l0=6.7445m,

中间跨:

ln=6.9-0.4=6.5m

l0=ln=6.5m

平均跨度

l0=(6.7445+6.5)/2=6.62m(计算支座弯矩时取值)

跨度差

(6.7445-6.5)/6.5=3.76%<10%

则可按等跨梁计算。

2、截面承载力计算

由于主梁线刚度较柱的线刚度大得多,故主梁可视为铰支柱顶上的连续梁,计算简图如图3所示。

对于承受固定或移动集中荷载的等跨连续梁,其弯矩和剪力可利用附录8的内力影响线性系数表,按下列公式计算

M=αQl。

(或αGl。

V=βQ(或βG)

式中α、β----弯矩系数和剪力系数;

Q、G----固定或移动的集中力;

l0-计算跨度,对边跨取6.7445m,对中间跨取6.5m,对支座取6.62m。

G+Q=210.336

图3

α、β的取值:

查附录8表2,将次梁对主梁的集中作用点近似看作3、7、10、13、17、20、23、27位点(10、20位点对弯矩的效果为0),取值如下表所示:

表7、α取值表

序号

计算简图

中间支座α

力作用位点

边跨跨内α

中间跨跨内α(13位点)

3

7

10

3、7、13、17、23、27

0.2196

0.1236

-0.252

0.048

3、7、23、27

0.2622

0.2118

-0.126

-0.126

13、17

-0.0378

-0.0882

-0.126

0.174

3、7、13、17

0.2118

0.0942

-0.294

0.069

3、7

0.2496

0.1824

-0.168

-0.105

表8、β取值表

序号

计算简图

力作用位点

端支座β

中间支座(左)β

中间支座(右)β

3、7、13、17、23、27

0.748

-1.252

0.919

3、7、23、27

0.874

-1.126

0

13、17

-0.126

-0.126

1

3、7、13、17

0.706

-1.294

1.21

-0.084

-0.084

0.79

3、7

0.832

-1.168

0.21

0.042

0.042

-0.21

表9、主梁弯矩计算(kN·m)

序号

计算简图

边跨跨内3

边跨跨内7

中间支座10

中间跨跨内13

α

M1

/(KN·m)

α

M1

/(KN·m)

α

MB(MC)

/(KN·m)

α

M2

/(KN·m)

(1)

0.2196

149.65

0.1236

84.23

-0.252

-168.56

0.048

31.52

(2)

0.2622

193.28

0.2118

156.13

-0.126

-91.17

-0.126

-89.51

(3)

-0.0378

-27.86

-0.0882

-65.02

-0.126

-91.17

0.174

123.61

(4)

0.2118

156.13

0.0942

69.44

-0.294

-212.72

0.069

49.02

(5)

0.2496

184

0.1824

134.46

-0.168

-106.07

-0.105

-74.59

荷载组合

(1)+

(2)

342.93

240.36

-259.73

-57.99

(1)+(3)

121.79

19.21

-259.73

155.13

(1)+(4)

305.78

153.67

-381.28

80.54

(1)+(5)

333.65

218.69

-274.63

-43.07

最不利组合

(1)+

(2)

Mmax=342.93

(1)+(3)

Mmin=121.79

(1)+

(2)

Mmax=240.36

(1)+(3)

Mmin=19.21

(1)+

(2)

Mmax=-259.73

(1)+(4)

Mmin=-381.28

(1)+(3)

Mmax=155.13

(1)+

(2)

Mmin=-57.99

表10、主梁剪力计算(kN·m)

序号

计算简图

端支座

中间支座(左)

中间支座(右)

β

V1(kN)

β

V2L(kN)

β

V2R(kN)

(1)

0.748

75.58

-1.252

-126.50

0.919

92.86

(2)

0.874

95.52

-1.126

-123.07

0

0

(3)

-0.126

-13.77

-0.126

-13.77

1.000

109.296

(4)

0.706

77.16

-1.294

-141.43

1.21

132.25

(5)

0.832

90.93

-1.186

-129.63

-0.21

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