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防雷工程专业技术人员从业资格考试大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2352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防雷工程专业技术人员从业资格考试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北省防雷工程专业技术人员从业资格考试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北省防雷工程专业技术人员从业资格考试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河北省防雷工程专业技术人员从业资格考试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河北省防雷工程专业技术人员从业资格考试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河北省防雷工程专业技术人员从业资格考试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河北省防雷工程专业技术人员从业资格考试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河北省防雷工程专业技术人员从业资格考试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河北省防雷工程专业技术人员从业资格考试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河北省防雷工程专业技术人员从业资格考试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防雷工程专业技术人员从业资格考试大纲》.docx

《《河北省防雷工程专业技术人员从业资格考试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防雷工程专业技术人员从业资格考试大纲》.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防雷工程专业技术人员从业资格考试大纲》.docx

《河北省防雷工程专业技术人员从业资格考试大纲》

《河北省防雷工程专业技术人员从业资格考试大纲》

(试行)

河北省气象学会2010年5月4日

第一部分法律法规

  考试目的

  通过本部分的考试,使考生了解、熟悉和掌握国家和本省与防雷减灾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自觉遵守有关规定,依法开展和从事防雷工程工作。

  考试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了解该法颁布的时间、立法目的和适用范围,掌握并正确理解其中与防雷减灾有关的法律条文及其内涵。

2《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8号令)

2.1立法依据、适用范围、颁布时间。

2.2防雷减灾的定义、指导原则、主管部门。

2.3雷电监测与预警相关制度。

2.4防雷装置的定义

2.5防雷工程专业设计和施工资质认定制度。

2.6防雷装置的设计实行审核制度。

2.7防雷装置实行竣工验收制度。

2.8防雷装置定期检测制度。

2.9防雷检测资质认定制度。

2.10监督检查制度。

2.11雷电灾害调查、鉴定和评估制度。

2.12防雷产品鉴定、使用备案和监督检查制度。

2.13防雷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认证制度。

2.14违法行为的相应处罚条款。

3《防雷工程专业资质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10号令)

3.1立法依据、适用范围、颁布时间。

3.2资质等级的划分、认定部门、相应等级的设计、施工范围。

3.3防雷工程专业资质的印制部门、认定原则。

3.4防雷工程专业设计资质的回避条件。

3.5资质申请条件。

3.6.资质申请、受理和评审程序。

3.7资质的监督管理和有效期规定。

3.8资质证年检和延续规定。

3.9资质备案制度。

3.10与资质有关的违法行为的相应法则。

4《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中国气象局11号令)。

4.1立法依据、适用范围、颁布时间。

4.2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竣工验收的主管机构。

4.3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应遵循的原则。

4.4需要进行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的建构筑物及设施。

4.5申请防雷装置施工图设计审核应当提交的材料。

4.6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受理条件。

4.7防雷装置竣工验收应当提交的材料。

4.8防雷装置竣工验收受理条件。

4.9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许可证制度。

4.10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的监督管理。

4.11与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有关的违法行为及其相应罚则。

5《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办法》

5.1立法依据、适用范围、颁布时间。

5.2办法规定的必须安装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的设施或场所。

5.3正确理解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必须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适用要求的含义。

5.4防雷减灾的组织管理机构。

5.5防雷装置的竣工检测和定期检测制度。

5.6防雷违法行为的处罚条款。

6《河北省防雷减灾管理办法》(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07第11号)。

6.1立法依据、适用范围、颁布时间。

6.2防雷减灾工作的领导机构和主管机构。

6.3雷电灾害的监测与预警制度。

6.4防雷装置的安装与检测制度。

6.5雷电灾害应急制度。

6.6防雷违法行为的处罚条款。

7《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70号)。

7.1条例的立法目的、适用范围、颁布时间。

7.2气象灾害的定义。

7.3气象灾害防御原则、领导和协调机构。

7.4掌握条例23条、24条等与防雷有关的条款规定内容及相应罚则。

8《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12号)377、378与防雷有关的行政许可条款。

9《河北省防雷工程专业技术人员资格管理办法》(冀气发〔2008〕59号)有关规定。

10《河北省防雷产品备案管理暂行规定》(冀气发〔2008〕38号)有关规定。

11《河北省防雷工程专业资质管理规定》(冀气发〔2008〕144号)有关规定。

12了解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出台的有关防雷政策和规范性文件。

第二部分雷电原理

考试目的:

使考生了解雷电形成及防护原理,以便科学进行防雷设计。

第三部分技术规范

一、《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考试目的

通过本部分的考试,考核考生对强制性国家防雷标准的熟悉和掌握程度,以促使从业人员自觉遵守和熟练运用国家标准。

考试内容

1总则:

掌握防雷设计的基本原则。

2建筑物的防雷分类及防雷措施

2.1掌握防雷分类所依据那几项原则及各类防雷建筑物的具体内容。

2.2掌握各类防雷建筑物应分别采取的防直击雷、防侧击雷、防雷电感应、防雷电波侵入的具体措施。

2.3掌握利用建筑物内的钢筋作防雷装置时的规定及应注意的问题。

2.4掌握一座建筑物中仅有部分为第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时,确定其防雷类别和防护措施的规定。

2.5掌握固定在建筑物上用电设备线路的防雷措施,及其SPD的选择。

2.6掌握粮、棉及易燃物大量存放的露天场地的防直击雷要求。

3防雷装置

3.1掌握各类别不同形式的接闪器、引下线、接地体的材料、规格要求。

3.2掌握人工接地体的材料、规格及埋设技术。

3.3掌握滚球法计算接闪器保护范围。

4防雷击电磁脉冲

4.1掌握防雷击电磁脉冲的一般规定。

4.2掌握在何种情况下,应在建筑物内预埋等电位连接板。

4.3掌握防雷分区的原则,熟记防雷区的定义。

4.4熟悉屏蔽的目的和基本屏蔽措施。

4.5掌握闪电直接击在建筑物上格栅形大空间屏蔽物磁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4.6掌握LPZO与LPZ1区防雷区界面上的等电位连接措施和各种连接导体的最小截面积要求。

4.7掌握LPZO与LPZ1区界面处作等电位连接的接线夹和电涌保护器所通过的雷电流分流值的计算方法(含应熟练掌握条文说明中的例题计算)。

4.8掌握信息系统中各种箱体、壳体、机架等与建筑物共用接地系统的等电位连接方式。

4.9掌握SPD的定义、类别(电压开关型、限压型和组合型)及其重要技术参数的定义(Uс、Uр、In、Iimp、Imax、Ipeak等)。

4.10掌握选用SPD的三个主要条件及类型、参数的选择。

4.11掌握SPD的连接要求和多级SPD之间能量配合的要求(GB50057中6.4.4条、6.4.11条)。

5其他应掌握的内容

5.1能熟练进行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计算。

5.2在给出换算系数的情况下,能进行接地装置冲击接地电阻与工频接地电阻的换算。

5.3熟练掌握用绘图法和计算法计算单支(双支等高、四支等高)避雷针保护范围。

5.4掌握闪击时可能出现的三种雷击形式以及对应的雷电流参数。

5.5掌握雷电流的电荷量(Qs),单位能量(W/R)与雷电流幅值(I)和半值时间(T2)的计算关系式。

能计算出在电流值相同时,采用8/20μs波形试验与采用10/350μs波形试验的电荷量之比值。

5.6熟悉并掌握GB50057附录八中名词解释的全部内容。

第三部分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考试目的

通过本部分的考试,考核考生对强制性国家防雷标准《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的熟悉和掌握程度,以促使从业人员自觉遵守和熟练运用国家标准。

考试内容

1总则

1.1掌握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的基本原则。

1.2掌握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应采取的综合防雷技术。

1.3掌握本规范适用范围。

2掌握各种术语的定义。

3雷电防护分区

3.1掌握地区雷暴日等级划分的根据,及各等级平均雷暴日数的范围。

3.2掌握划分防雷区的原则,熟记防雷区的定义。

3.3能熟练的填出GB50343图3.2.2的相关内容。

4雷电防护分级

4.1掌握雷电防护等级划分的依据和划分的四个等级。

4.2掌握划分雷电防护等级的两个方法,及对于特殊重要的建筑物如何从严确定雷电防护等级。

4.3掌握按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N1和建筑物入户设施年预计雷击次数N2确定N(次/年)值的计算方法(计算方法见GB50343—2004附录A)。

4.4掌握防雷装置拦截效率E的计算式及如何确定其雷电防护等级。

5防雷设计

5.1掌握电子信息系统机房中的哪些设备应进行等电位连接及等电位连接网络的结构形式。

(见GB50343—2004条文说明中的图1、图2)。

5.2掌握接地线的连接方法及材料、规格的要求。

5.3掌握对接地装置的要求。

5.4掌握电子信息系统设备机房的屏蔽的要求。

5.5掌握电源线路防雷与接地的要求。

熟悉电子信息系统设备采用TN系统时,配电线路和分支线路必须采用的接地方式,熟悉配电线路设备的耐冲击过电压额定值,熟悉电子信息系统设备配电线路浪涌保护器安装位置及电子信息系统电源设备分类,熟悉浪涌保护器的安装要求及其数量、有关工作参数的要求。

5.6掌握信号线路、天馈线路的防雷与接地的要求并熟悉信号线路和天馈线路浪涌保护器的选择及有关参数要求。

5.7掌握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线路、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防范系统、有线电视系统、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的要求。

6防雷施工

6.1掌握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施工的基本要求。

6.2掌握人工垂直接地体和人工水平接地体的材料和尺寸要求及埋设的技术要求。

6.3 掌握接地线、等电位接地端子板的材料和尺寸要求及连接要求。

6.4掌握电源线路及天馈线路浪涌保护器(SPD)安装的材料和尺寸要求及连接要求。

7 维护与管理

7.1 掌握防雷装置周期性维护和日常性维护的内容和要求。

7.2掌握防雷装置管理的要求和内容。

第四部分雷电与电磁兼容的基础知识

考试目的

通过本部分的要求,使考生了解雷电的形成,熟悉或掌握雷电的分类,云地闪发生过程,雷电流参数,电磁耦合过程;了解电磁兼容(EMC)的基本知识,提高考生的防雷基本知识水平。

  考试内容

1雷电的基础知识

1.1了解雷云形成的物理过程、起电机制和电结构(含正极性、负极性闪击)。

1.2熟悉雷电的基本分类(形状分类、空间位置分类)。

1.3掌握向上、向下闪击的不同组合形式(GB50057条文说明附录六)。

1.4了解云地闪(直击雷)的发生过程,掌握利用外部防雷装置拦截雷电的原理,重点掌握击距(滚球半径)与雷电流大小的关系式(GB50057条文说明第5.2.1条)。

2雷电流参数

2.1了解国内外数十年对雷电流特性观测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圣萨尔瓦托山记录的雷电流波形。

2.2通过对雷电流特性研究的了解,进一步掌握GB50057中雷电流参量。

3了解雷电放电的危害形式和雷击选择性。

4电磁兼容(EMC)需了解和掌握的内容

4.1熟悉EMC的定义及其研究内容。

4.2掌握EMC的基本要素(含干扰源、耦合途径、敏感设备等),从理论的学习到对IEC61312-1附录D“电磁耦合过程”的掌握。

第五部分其它及相关内容

  考试目的

  通过本部分的考试,检验考生对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基本图形和文字符号、等电位联结、低压配电接地形式的掌握程度,同时要求考生熟悉或掌握相关内容。

  考试内容

1.掌握等电位联结的位置和联结方法(GB50054、O2D501-2)。

2.掌握建筑电气工程设计中常用的基本图形和文字符号(OODX001)。

3.掌握低压配电系统的几种接地形式(GB50054和GB50057)。

4.掌握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基本要求和过电压保护(GB50173-94及《计算机机房环境技术》第六章)。

5.熟悉“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中防雷要求(GB50156-2002)。

6.熟悉“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工程设计规范”中防雷的要求

 (YD/T5098-2001)。

7.熟悉“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中防雷及防电磁干扰要求(GB/T50311-2000)。

参阅文件、标准及书目

1.《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8号令

2.《防雷工程专业资质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10号令

3.《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中国气象局11号令

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

5.《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6.《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7.《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8.《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

9.《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

10.《雷电与避雷工程》中山大学出版社苏邦礼

11.《现代防雷技术》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潘忠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