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分析报告范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2457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件分析报告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案件分析报告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案件分析报告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案件分析报告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案件分析报告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案件分析报告范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案件分析报告范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案件分析报告范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案件分析报告范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案件分析报告范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案件分析报告范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案件分析报告范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案件分析报告范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案件分析报告范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案件分析报告范文.docx

《案件分析报告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件分析报告范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案件分析报告范文.docx

案件分析报告范文

  

  

(1)[案件分析报告]案例分析报告范文样式

  社会实践报告

  教育层次(本科或专科)本科

  实践报告题目

  关于副职干部过多过滥问题的案例调查报告

  分校(站、点)南汇分校

  姓名学号

  年级专业

  指导教师

  日期年月日

  提纲

  一、案例概要

  

(一)案例来源

  

(二)案例内容概要

  二、案例分析及对策

  

(一)案例中发现的问题

  

(二)行政管理学理论依据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三、分析的结论及其推论

  

(一)结论

  

(二)理论及实践推论

  (三)感想

  内容摘要

  为了适应现实及发展的需要,我们设置了大量的行政副职,但在实际的行政活动及效果中我们却发现由此而来的很多问题。

比如机构臃肿、分工不明、效率低下;副职之间、正副职之间关系复杂,内耗严重;行政层级过多,管理成本过大;副职职责不清,角色不明等等,集中表现为副职的设置过多过滥。

必须遏制“副职过多”现象。

其中有三件事情非做不可一是减事,基层常常抱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并非没有道理。

所以,减事是减人的前提,政府不该管的事一定要放开,形式主义的事一定要清理,唯有这样,那些忙而无用的岗位才能退出。

二是减支出,公共财政预算的“钱袋子”管住了,吃财政饭的副职“帽子”才会减少。

三是畅出口,干部能上不能下,仍是当前一大突出问题,不出格、不到龄、不惹事,就难以通畅地退出领导岗位。

在“官本位”的思维主导下,干部出口很难拓宽。

当务之急,是要实行严格的干部任期制,届期满了必须退出岗位。

  关于副职干部过多过滥问题的案例调查报告

  一、案例概要

  

(一)案例来源

  关于副职干部过多过滥问题案例来自于《半月谈》(内部版)2009年第2期。

  

(二)案例内容概要

  最近,在陆续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副职过多的问题也再次成为代表委员的议论话题。

一些地方配备的副市长、副秘书长等竟然超过了两位数。

  客观上说,领导干部的职数配备有严格的规定。

特别是十七大前的新一轮地方党委政府换届中,中央对地方党委“副书记”职数作出了减少的统一规定。

  但是,在一些地方还是出现了副职干部过多、甚至过滥的问题,副秘书长10多个,副镇长一大桌还坐不下。

其原因有三一是减牌子难减人。

一些地方启动了大规模的撤乡并镇工作,牌子好撤,但官员难消化,所以只能都挤在一个牌子下;二是增新人难减老人,干部退出机制不畅,导致干部走得少,来得多;三是挂职干部“身份需要”。

虽然挂职干部不占职数,但客观上还是多出了不少带有副职名头的官员。

  二、案例分析及对策

  

(一)案例中发现的问题

  第一,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严重存在“十羊九牧”,官多民少。

对于高层的领导来说,多几个副职的位子便于他们控制下属,层层设人,领导不必躬身于职工和群众当中;副职多是导致病垢百出的主因,如果一正一副或者不设副职,岂不“精壮”?

副职配多必然引起权力均衡、利益均等、关系协调等问题,最后归结为加重百姓负担。

荀子曰“士大夫众则国贫”。

南宋的史尧弼指出冗员多生旷职,无其事虚设其官,无其功空食其禄,坐无事之人而食有限之禄,尽无穷之欲而有穷之财。

致使财政入不敷出,农民负担苦不堪言。

  第二,副职过多,分工不明确,职能交叉,有利的事争着办,无利的事互相推诿,造成出勤不出力,办事效率低下。

有人不无讽刺道三分之一干,三分之一看,三分之一在捣蛋。

现实中副职之间互相扯皮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且从事一线工作的人手严重不足的例子却屡见不鲜。

凡是副职过多,冗员过剩的单位和部门,再有能力的一把手也难调动和发挥广大干群的积极性,最终下场难逃“为官一任,山河依旧,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的结局。

教人做事要精益求精,否则,即使有一千只手也解决不了问题。

  第三,官多必令出多门,互相制肘,无所适从。

副职也都不是省油的灯,为了一点实权也是明争暗斗,正职整天疲于平衡关系,权力要平衡,待遇要均分,利益要均摊,不能有丝毫的偏心和马虎大意。

否则,矛盾不断,小事难办,大事叫你出乱。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权”力之乎也,权是角逐的最终目的。

多位子可以便于他们平衡关系,你塞一个人,我也塞一个人,皆大欢喜;多位子也有利于某些有心搞腐败的领导批发官帽,坐地收钱。

当然,还有重要的一条,因为多设副职的位子产生的各种成本由国家埋单,领导个人并不掏半文钱。

  

(二)行政管理学理论依据

  第一,主体部分失灵,政府机构与人员设置的体制出现问题,现在更多的是根据上级的好恶来设置官位的多寡。

管组织人事干部任免编制部门没有决策权,不管编制的手里握着使用权。

编制都是行政一把手担任机构编制委员会主任;可是提拔使用干部的决定权却在党委部门的一把手;这样自然会造成管事者说了不算,不管事者说了绝对管用。

有时再加上文件规定有弹性,诸如可配副职若干和可适当增配副职,无形告之副职配置可随意性,久而久之,副职便失去了限制;像副秘书长任用程序简单,又无需人大部门通过,更为副职泛滥开了绿灯。

  第二,作为监管人事任免和具有选举权的人大和人大代表,有时为了一团和气和怕得罪党委政府,放弃监督权和主张权,亵渎了人民赋予的职责和权力。

副职的多而滥增加了国家的运行成本,而这些成本最终要转嫁到纳税人的头上,加重他们的负担。

社会上现在都质疑大量超员的副市长、副县长、副乡长是怎么能通过人大被任命的。

附件器官失效也应承担责任,不能一推了之。

监督者不主张自已的权力,就必然导致有权力的人滥用权力。

  第三,官本位是我国旧体制带来的老病,只要没有“新药”对症下药,很容易旧病复发。

比如特权思想和官官相护等,一旦发作就像流行瘟疫一样迅速蔓延。

身体多病最容易被细菌乘虚而入,是贪官腐败的绝佳时机,收了人家的钱不提拨人家怕被“撕票”,违规提拔又怕出问题,只好给人搞个容易的“肥缺”(副职),多一个少一个都无所谓,最起码不会踩红线犯错误。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第一,制度管人,法律治事,真正让法律使想犯错误的人不敢犯错,让制度使有机会犯错的人犯不了错,让正义使有机会犯错的人不愿犯错,让道德使犯了错的人自已认错,让良心使犯了错的人感到忏悔和自责。

用法律和制度去约束手中的权力,改变权大于法,人管制度的本末倒置的现象,科学设置机构编制数额,精兵简政,不因事设庙,因事设人,建立高效的干部队伍。

  第二,寻求良方,深化人事干部制度改革,标本兼治。

对非法设置的机构和副职一律砍掉,新提拨副职采取竞争上岗,公平竞争,能者上庸者下。

公生明,廉生威,只有公开用人条件,公开缺位职数,公开选拨程序,公开公平竞争,公

  开竞争结果,才能让人心服口服,彰显竞争魅力。

对违规提拨副职者实行追究制,负连带责任,轻者丢官,重者法办。

历史不会重复它的事实,历史会重复它的规律,对待副职过多的最佳方法是对症下药,最好的状态是正常,最有效的手段是平衡,最高的境界是自然。

  第三,有了法规,还要加强对执行的监督和检查。

组织和人事部门对下属单位报批的干部提升报告应当严格把关,违反规定的坚决不预批准。

人大和人大代表要加强对机构编制和副职设置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职能部门要自觉接受监督,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各司其职,各尽其力,有监督职能的尽到监督责任,有实施设置职能的要尽到科学合理的责任,有权力提拔副职的要尽到不违规的责任。

管好一个职位,选好一个人,避免劳民伤财,提高办事效能。

克服职能交叉,多头管理,造成管理成本加大,人力资源浪费。

  三、分析的结论及其推论

  

(一)结论

  民意希望政府精简不合理的官员设置、切实减轻地方财政负担、克服人浮于事弊端、提高行政效率。

近些年,党中央、国务院三令五申要精简机构、精简人员,要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建设“廉洁、高效政府”。

但不少地方政府反而越来越甚,机构设置越来越多,人员越来越臃肿,干部队伍越来越庞大,副职配备越来越豪华,干部级别越来越高,无限度、无节制、无约束地配备和任命副职的豪华阵容,副职过多过滥似乎成了一种趋势,大有蔓延扩展之势。

冗官冗员似乎成了中国的一大特色。

冗官冗员不仅占用了过多的公共资源,加重了纳税人的负担,增加了财政预算和行政开支,而且人浮于事,一些官员互相制肘,互相推诿,互相扯皮,行政效率低下,同时也助长了干部的官本位思想,和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错位,实在是弊大于利。

  

(二)理论及实践推论

  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这里所说的各种资源,是指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以及其他各种有形无形的各种资源;这里所说的成果,是指管理成果;它既可以是有形的物质成果,也可以是无形的精神成果;这里所说的效益,既是指社会效益,也是指经济效益,但主要是指社会效益,实现公共利益的程度是衡量社会效益的主要标准。

按照行政组织的一般规则,行政首长负责制是最为重要的一种组织制度。

在一个行政组织中,必须也只能有一个行政首长握有组织的最高决策权力并对组织的行为负实际的责任。

而在设置了副职特别是设置了较多的副职的情况下,副职必然要从正职那里分解一部分权力和责任,这样也就势必导致正职的应有权力和责任受到削弱。

由于副职的增多,无论是正职还是

  副职抑或下属,都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调整关系,协调矛盾。

增多的人员和机构造成了管理时间、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浪费,使得管理上的经费开支、人员配备、设备安排以及其他待遇等等都得增加,从而增加了政府管理的成本。

  (三)感想

  官职本是一种公共资源,其数量和范围应该受到严格的限制,过度开发和使用就会引发诸多社会问题。

解决无限度、无节制、无约束地任用干部尤其是副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待破解的沉重话题。

副职过多过滥造成分工过细、职能交叉又各自独立成圈,反而愈发难以协调和统筹兼顾。

它直接导致层级和环节的增多,摩擦增大,效率低下。

有的事看似人人都管,实际却谁也不管;有利的事又人人抢着管,棘手的事却个个都推诿。

一个合理的解释是所谓的领导是人民公仆是观念已经异化了,异化成真正的享有特权的官僚了。

其实,对于行政工作来说,金字塔的结构才是合理的结构,越处于上面的领导越是少,而需要的是大量普通工作人员组成塔基,因为决策的人并不需要太多,大量的人员是要到一线中干具体事情。

如此,才能让工作有效开展,也才能体现行政效率。

  转载请保留出处,

  

(2)[案件分析报告]案件查办工作总结及分析报告

  2009年度案件查办工作总结及分析报告

  今年以来,我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贯彻省、市、县纪委全会和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落实惩防并举、教育监督并重的反腐方针,不断加大办案力度,增强突破大案要案能力,拓宽办案思路,改进工作方法,较好地完成了案件查处等各项工作任务。

现将2009年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一、案件查办情况1、信访情况2009年,纪检监察机关接受群众来信来访电话举报77件次,比上年减少5%,其中来信68件,来电5次,来访4件。

2、初核部分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纪检监察机关受理初核线索64件,比上年同期减少4%,涉及党员47人,涉及监察对象54人;其中,乡科级干部22件,一般干部22件,其他人员20件。

按违纪行为分类,涉及违反组织人事纪律行为1件,违反廉洁自律规定行为5件,贪污贿赂行为13件,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行为3件,违反财经纪律行为11件,失职渎职行为9件,严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行为1件,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5件,其他违纪行为16件。

按办理机关划分,委机关办理22件,乡镇纪委办理32件,县市区直属机关纪检监察机构办理17件。

累计初核线索64件。

经初核,转立案1件,了结63件,其中失实37件,适当处理26件,组织处理33人。

3、立案部分2009年,纪检监察机关立案3件,结案3件,主要违纪行为涉及贪污贿赂行为1件,其他违纪行为1件。

违纪人员涉及,一般干部1人,其他人员1人。

2009年,纪检监察机关处分人员3人,其中党纪处分2人,政纪处分1人。

4、复查复议部分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纪检监察机关共复查复议复审复核申诉案件2件,其中党纪申诉2件;涉及乡科级干部1件,一般干部1件;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纪检监察机关共办结2件,其中维持2件。

二、纪检监察案件查办工作开展情况一年来,通过办案,从严惩处了一批违纪违法者,较好地发挥了案件检查的惩处职能和威慑作用,维护了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按照省、市纪委要求,坚持查办案件工作重点,集中力量突破了一批贪污贿赂、失职渎职以及乡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和侵害群众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

一是查处了一批农村基层党员领导干部违纪案件。

2009年,全县初核案件64件,其中涉及基层干部违纪案件35件,占初核案件总数的55%;立案3件,涉及基层干部违纪案件1件,占总立案案件的33%。

针对基层干部违纪案件有上升趋势,我们先后立案查处了柞水县乾佑镇石镇村村委会委员张远锋贪污案;查处了柞水县扶贫局干部赖光全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案;柞水县河务管理站站长胡增锋失职渎职案。

共处分干部3人,其中,党纪处分2人,政纪处分1人。

这些违纪案件的查处,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党群关系和群众利益,遏制了腐败在基层漫延的势头,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和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二是调查处理了一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失职渎职、贪污受贿、妨碍社会经济秩序违纪案件。

按照省、市纪委要求,坚持查办案件工作重点,集中力量查处了一批侵害群众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

2009年,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初核、查办贪污贿赂行为9件,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行为3件,违反财经纪律行为8件,失职渎职行为5件,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5件,其他违纪行为6件。

其中初核查处了柞水县红岩寺土管所所长郭晓峰失职渎职案;柞水县柞水县小岭镇党委书记刘家桢违反财经纪律案;柞水县营盘中学校长童和山违反财经纪律案;柞水县扶贫局局长党文科违反廉洁自律案;柞水县红岩寺镇计生办主任王春生贪污案等30多件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

对违纪行为明显、情节较重,群众反映较强烈的案件,我们一律速查速办,从严处理,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

对违纪行为较轻,不具备立案条件的信访案件,我们充分运用“三项制度”教育挽救了一些干部,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极大地推动了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为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积极开展案件线索排查工作。

围绕年度目标,年初印制了案件线索排查登记表,每季度定期到公安、审计、司法等相关部门摸排案件线索,共摸排案件线索8件,成案1件,待立案2件。

四是案件管理工作稳步推进。

今年以来,我室案件管理工作紧紧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中心任务,坚持为领导决策服务、为查办案件服务的指导思想,认真履行职能,严格按照案件管理0系统要求统计上报各种数据,做到数据按时上报,统计工作没有出现大的失误和差错,为相关单位和本委相关室提供统计数据和相关信息,为了解反腐倡廉成果、分析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年初,针对乡镇纪委、县直部门纪检组在案件管理及统计数据上报工作不规范、不及时的问题,我们下发了《关于案件报表报送办法的通知》,编写了报表填制说明,较好的规范了各乡镇纪委、各部门纪检组案件统计上报工作。

(二)目标明确,措施得力。

严厉惩处腐败分子,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职责,同时也是贯彻从严治党、从严治政方针的根本体现。

围绕查办案件,今年三季度,针对我县纪检监察机关案件查办工作现状,我们具体提出了五条措施强化案件查办工作。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案件查办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拓宽案源线索,充分发挥信访主渠道作用;三是加强信息沟通,整合办案力量,形成办案工作合力;四是严格依纪依法办案,确保查办案件质量;五是狠抓办案治本,增强办案效果。

各乡镇纪委、县直纪检组,认真落实县纪委强化案件查办工作措施,积极拓宽案源渠道,细致排查案件线索,内添措施,外加压力,使案件查办工作保持了良好地发展势头,查办案件数量较去年基本持平。

(三)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充分发挥了“警示训诫”三项制度在案件查办中的教育挽救作用。

全县纪检、监察机关把案件查办工作与学习贯彻《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结合起来,将查办案件作为落实纲要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落实惩防并举、教育监督并重的反腐方针,充分发挥“警示训诫”三项制度的预防作用,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通过查处案件,是否有效遏制了某一领域的腐败现象,是否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是否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县纪委在案件查办前对每一个线索都要认真研究,集体分析,调查组按照调查程序列出调查提纲;在调查中,各纪委、纪检组都能积极拓展监督职能,在查清事实真相的前提下,帮助被查对像认识错误,帮助被查单位建章立制,改进工作;调查结束后,坚持“一案双报告”制度,帮助被查单位分析查找出现问题的根结所在,并充分运用“三项制度”对不够处分的被查对像进行教育提醒,使他们悬崖勒马,从而达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

2009年共计实施警示提醒62人,诫勉督导14人,责令纠错3人。

(四)注重在实践中学习锻炼,整体办案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建设一支业务精通的纪检干部队伍,是办好案件的保证。

为了建设一支好的队伍,纪委、监察局利用周一学习日,由县纪委主要领导亲自组织,班子成员和各科室业务骨干轮流讲课的方式组织干部学习探讨纪检监察工作业务,学习政治、经济、法律知识。

通过学习,全室职工掌握了案件查办工作的基本技能和技巧,熟悉了与案件检查联系紧密的政策法规,弥补了新进干部在纪检监察知识方面的欠缺,为快速进入工作角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提高了案件管理和查办案件工作水平。

(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完成委局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今年以来,纪检室干部能够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和办案纪律,服从领导安排,听从指挥,尽职尽责,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其相关室搞好其他工作。

参与了移动公司于凤凰镇纠纷调解工作、森林防火专项检查、09年年终目标责任制考核、乡镇编制专项检查、平安创建半年考核、“三项检查”、村支书公选、乡镇半年目标责任制考核检查、政府采购专项检查、政风行风评议等工作。

在配合其他科室工作的同时我们不忘案件查办工作,主动将两者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全面考虑。

三、存在的问题今年以来,我们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在案件查办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对政治、业务学习抓的不够紧,学习讨论的不够深入,对一些理论的研究还不够透彻,对重大案件还缺乏较系统的总结和剖析;二是立案数量较去年有所减少,有些信访案件查办时间较长;三是个别乡镇领导、部门领导对当前腐败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对信访举报和案件查办工作重视不够,自觉性不强,因而导致乡镇纪委、部门纪检组案件查办数量出现下降;四是相当一部分举报件反映问题线索模糊,事实不清,甚至有个别举报人凭想象反映问题,与事实不符,给立案调查造成难度,同时也造成年度新立案件数量下降;五是由于年度信访举报数量下降,并且反映件中举报基层党员干部,特别是村级干部违纪行为较多,而举报领导干部违法违纪的反映件较少,为顺利查处一批大案要案增加了难度。

四、明年工作打算针对工作上存在的问题,来年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搞好纪检监察案件查办工作。

一是加强自身政治、业务学习,提高查办案件工作能力和水平;二是发挥纪委的组织协调功能,进一步理顺各执纪执法部门、司法机关的协调配合;三是积极检查指导乡镇纪委、部门纪检组案件

  的查处工作,协调解决在办案中遇到的问题;四是及时综合分析党员干部违纪的倾向性问题,及时为党纪党风教育、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五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完成委局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3)[案件分析报告]群体性事件案例分析报告

  群体性事件案例分析报告

  (2009-10-2119:

25:

44)

  转载▼

  标签

  杂谈

  分类论文

  在省委党校学习期间的第二单元,要求学员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我结合自身在基层政府工作,需要经常面对群众,解决群众反映的诸多问题和矛盾,较多接触到群体性事件的特点,特选取了《亚龙县平息槐树湾水电站被征地农民群体性事件》这个案例,进行评析。

  一、案例情况

  亚龙县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槐树湾水电站位于其境内的化蝶河上,总投资9亿元,由省化蝶河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建设运营。

该电站于2004年6月动工建设,2005年12月投产发电。

  槐树湾电站共征用亚龙县土地1242亩,涉及拆迁户45户180人,征地560户2372人。

按设计要求于2007年4月11日开闸放水,实施大坝消缺维修工程。

然而次日上午,征地农民约80人聚集到电站坝首,阻拦电站检修施工。

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征地补偿标准问题上,农民认为政府执行的标准过低。

按照《土地管理法》规定,征地补偿标准(征地补偿费加安置补助费)应为征地前3年种植业平均亩产值的10-16倍。

2003年省政府批准亚龙县土地征地补偿标准为征地前3年种植业平均亩产值的10倍。

亚龙县上报“一书四方案”时2002年种植业产值尚未公布,补偿标准是按省政府公布的亚龙县1999-2001年三年土地平均产值的10倍报批后执行,即一类地(水地)每亩12000元,二类地(旱地)每亩7000元。

但电站建设实际征地时间是2003年,此前2000-2002年三年平均产值的10倍为一类地每亩15360元,二类地每亩8000元,形成征地补偿标准前后每亩一类地相差3360元、二类地1000元。

  第二,要求解决因电站建设影响其生产生活的问题。

电站建设确实影响了一些农户生产生活的水、电、路,存在临时用地恢复困难等问题。

  第三,在国家补偿规定之外提出了很多要求。

如,要进电站当工人,自己用电要免费,至少要低于正常电价等。

  面对如此形势,亚龙县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

  1、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组成“槐树洼水电站阻工事件”处置小组,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副组长。

  2、迅速对阻工事件性质作出判断改革发展过程中由于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冲突,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确定了处置的基本方法,即说服教育,疏散疏导,平衡利益,化解矛盾。

  3、深刻认识被征地农民阻工事件的复杂性严重性。

形成了《阻工事件经济政治稳定风险评估报告》,这对以后有针对性制定、实施应对措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调动各方面力量与群众沟通对话。

第一,县政府及时向市政府作了专题汇报,取得了支持。

市里派出两名市委常委分别带队到亚龙县了解情况,指导工作。

第二,由阻工事件处置小组抽调20名县级领导,30名县级机关科级实职领导干部,协同乡镇、村组干部组成工作组,进村入户,了解群众真实想法,开展疏导解释、说服教育和法制宣传。

第三,动员当地老干部、老党员帮助做群众思想工作。

  5、出台、兑现征地补偿政策。

对于确因槐树湾电站建设造成的问题,由省化蝶河能源开发公司出资解决;与电站建设无关、而又应该及时解决的问题,由县政府妥善解决;对于征地农民提出的不合理要求,明确答复不予解决;对应该解决但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说明原因,解释清楚,求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承诺条件成熟后解决。

  共梳理出应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70件,解释回答了不应该解决的问题108件,对应该解决的问题,确定了先易后难,先普遍后个别的解决原则,保证尽快逐一解决落实。

公开承认了电站征地补偿政策确有缺陷,与业主省化蝶河能源开发公司达成一致,6月21日出台、兑现了新的征地补偿政策。

  6、严历打击违法分子。

个别少数人一意孤行,其违法行为充分暴露,思想政治工作、法制宣传教育无法解决问题时,果断采取措施,依法处置。

  槐树湾电站终于在6月28日正式下闸蓄水,7月3日恢复发电,阻工事件历时52天后画上句号。

但这一事件给槐树湾电站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1000万元,还有许多间接及无形的损失。

  二、案件评析

  目前,我国正处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社会贫富两极分化严重,各种矛盾和问题层出不穷,各社会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向,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