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基础模块)下册.备课人ysd.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02639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88 大小:7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案(基础模块)下册.备课人ysd.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语文教案(基础模块)下册.备课人ysd.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语文教案(基础模块)下册.备课人ysd.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语文教案(基础模块)下册.备课人ysd.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语文教案(基础模块)下册.备课人ysd.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语文教案(基础模块)下册.备课人ysd.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8页
语文教案(基础模块)下册.备课人ysd.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8页
语文教案(基础模块)下册.备课人ysd.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8页
语文教案(基础模块)下册.备课人ysd.doc_第9页
第9页 / 共88页
语文教案(基础模块)下册.备课人ysd.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88页
语文教案(基础模块)下册.备课人ysd.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88页
语文教案(基础模块)下册.备课人ysd.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88页
语文教案(基础模块)下册.备课人ysd.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88页
语文教案(基础模块)下册.备课人ysd.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88页
语文教案(基础模块)下册.备课人ysd.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88页
语文教案(基础模块)下册.备课人ysd.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88页
语文教案(基础模块)下册.备课人ysd.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88页
语文教案(基础模块)下册.备课人ysd.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88页
语文教案(基础模块)下册.备课人ysd.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88页
语文教案(基础模块)下册.备课人ysd.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88页
亲,该文档总共8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教案(基础模块)下册.备课人ysd.doc

《语文教案(基础模块)下册.备课人ysd.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案(基础模块)下册.备课人ysd.doc(8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教案(基础模块)下册.备课人ysd.doc

惠阳区职业技术学校

备课本

专业:

班别:

科目:

任课教师:

至学年度第学期

目录

授课计划表————————————————————————

第一单元

第一课《合欢树》————————————————————————

第二课《善良》————————————————————————

第三课《人生的境界》——————————————————————

第二单元

第五课《科学是美丽的》———————————————————————

第六课《南州六月荔枝丹》——————————————————————

第七课《飞向太空的航程》———————————————————————

第三单元

第九课《边城》————————————————————————

第十课《赫黛玉进贾府》———————————————————————

第十二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第四单元

第十三课《荷塘月色》————————————————————————

第十四课《世间最美的坟墓》—————————————————————

第十五课《画李阴晴》

第五单元

第十七课现代诗二首《我爱这土地》——————————————————

第十七课现代诗二首《雨巷》—————————————————————

第十八课《雷雨》————————————————————————

第六单元

第二十一课唐诗二首《将进酒》————————————————————

第二十一课唐诗二首《琵琶行(并序)》————————————————

第二十二课宋词二首《念奴娇赤壁怀古》———————————————

第二十二课宋词二首《雨霖铃》———————————————

第二十三课《师说》———————————————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授课计划表

教师姓名:

余思达课程:

语文基础模块下册专业班级:

12市场服装物流汽修1/2

周次

序号

章节名称及主要内容

授课节数

作业、实验、考核

备注

1-3

1

第一单元:

学习人性美,提高对它的感悟、发现和追求;掌握和提高记叙文中叙事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6

课后练习、

练习册、

记叙文写作

4-6

2

第二单元:

学习科学美,理解和感受科学之美,提高审美能力;掌握应用文中启示的写作方法,提高交谈的交际能力。

6

课后练习、

练习册、

学生交谈

7-9

3

第三单元:

提高对小说的阅读欣赏能力,认识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丰富自己的审美体验;提高即席发言的口语交际能力。

6

课后练习、

练习册、

学生即席发言

10

4

期中检测

2

11-13

5

第四单元:

提高散文的欣赏能力,通过事物引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感悟与思考。

提高学生的演讲水平,让学生掌握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

5

课后练习、

练习册、

学生演讲

13-15

6

第五单元:

让学生学会欣赏诗歌和戏剧,感受诗歌中丰富的情感,把握戏剧的情节和语言,欣赏戏剧人物形象,了解戏剧冲突;让学生掌握应用文中通知的写作方法。

5

课后练习、

练习册、

写一份通知

16-18

7

第六单元: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欣赏的兴趣和能力,体会古诗文丰富的情感意蕴和优美的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让学生掌握应聘的口语交际能力。

6

课后练习、

练习册、

背诵

19

8

期末复习

2

惠阳区职业技术学校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第1课

(单元)

主题

合欢树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与技能

了解有关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理清文章思路,

分析具体事件,体会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过程

与方法

合作探究“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教材分析

重点

理清文章思路,分析具体事件,体会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难点

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教前准备

教学内容

导入

导语:

有这样一位母亲:

每天,她总是伫立在门前,看着儿子摇着轮椅远去的背影,一动不动地站着,无论风霜,无论雪雨,这份爱恋绵长而悠远,对于儿子,这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记忆。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走进这对母子,故事中的儿子就是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

感知课文

请同学自由读课文

1、勾画生字词

2、引导提问

 

(1)课文都写了哪些事?

(2)通过这些事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

生讨论交流后回答:

◆①我作文比赛得奖,引来母亲对儿时作文的表白。

②我腿残废,母亲帮我寻医问药。

③我想写作,母亲给我借书。

④母亲照料合欢树。

⑤我不敢看又想去看合欢树。

◆母亲对我的爱及我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品味语句,品味感情

勾画最令你感动的语句,体会作者是如何在叙事中传达感情的。

 [示例]1、常去侍弄它,不敢太大意。

医院已明确表示,我的病目前没法治。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了很多钱。

2、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

“怎么会烫了呢?

我还总是在留神呀!

”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

3、我们俩都尽力把我的腿忘掉。

她到处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着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4、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

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

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

“她心里太苦了。

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5、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留在瓦盆里。

第三年,合欢树不但长出了叶子,而且还比较茂盛。

母亲高兴了好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

师生互相交流

1句:

“全副心思”“到处”“总能”体会母亲为了治疗而奔波不厌其烦的态度。

2句:

“惊惶”“昼夜守着”及语言描写的语句都很好地表现“我”病情不好时母亲的心情及她奋力同病魔抗争的形象。

3句:

“到处”“顶着风或冒着雪”表现母亲看到“我”对生活有了新的企盼,又是希望又是无奈。

鼓励我写作,也是对人生的激励和劝勉,只不过能让我摆脱精神上的痛,一切的努力都值得。

4句:

“她心里太苦了”表现了母亲的艰难,母爱的伟大,同时也表现了“我”对母亲的深深的理解、思恋和怀念。

5句:

此时合欢树是“我”的化身,是母亲希望的寄托,对生命的期待和憧憬。

看书质疑凿深作品

师引导补充:

1、母亲去世后,为什么“我”开始不愿看合欢树,后来又想去看合欢树?

 2、如何理解“悲伤也成享受”这句话。

3、课文写合欢树的树影,写刚刚出生的瞪着眼睛看树影的孩子有什么作用?

4、有同学说既然写的是母亲,干脆就以《我的母亲》为题好了,你怎么看呢?

(合欢树有什么象征意义?

1、“我”此时的心情是复杂的,想去看看合欢树,但是又怕睹物思人,几次都借故走开了。

最后终究抵挡不住对合欢树的牵挂,对母亲的怀念,又去看了合欢树,从这一“离”一“去”的过程中折射出了作者内心深处的那份深深的眷恋。

此时的合欢树已经成了母亲的化身。

2、母亲的爱、母亲的意志、母亲的命运、母亲的苦难,让作者明白了生存的意义,生存的价值,也让作者在逆境中更坚强。

3、有衬托渲染的作用,衬托作者对母亲的思念。

树影会触发童年的记忆,混合着幻想的诗意,关联着难忘的亲人!

4、合欢树寄托了母亲对生

年龄“我”母亲

十岁作文获奖做裙子

二十岁双腿残废做各种事情

三十岁小说发表不在人世

三十多岁聊起合欢树已死多年

布置作业

屏幕显示保加利亚作家海托夫的文章:

《趁双亲还在》。

直到中学毕业,我才意识到父亲为我所做的一切,对他充满感激和惋惜之情。

因此,我下定决心,只要拿到我挣来的第一笔钱,我就给他买些苹果。

因为他需要这样的营养品,在我家居住的巴尔干山村是买不到苹果的。

我今天推到明天,明天推到后天,终于在一个春日,得知了父亲于夜间逝世的噩耗……直到现在,在我父亲逝世二十多年以后,那些未买的苹果依然如鲠在喉。

面对至爱自己和自己至爱的亲人,你想说什么想做什么,要趁早。

作业:

结合学习本文的感悟,写一篇《重读     的爱》的随笔,500字左右。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的,不论年长年少,也不论天涯海角,单飞后心的另一端永远牵挂的是对母亲的不尽思念。

母爱、母子的深情是永远说不完的话题。

身体健康的人尚且如此,作为一名残疾人作家,史铁生对母爱更有自己独特的体会。

希望通过我们阅读,能够读出史铁生静若止水的语言下深藏着的深厚情感,能从波澜不兴中一窥潜流汹涌。

    但愿我们都有一颗善于感悟真诚的心灵,从生活的点滴中去感受父母、老师、兄弟姐妹、亲朋好友给予我们的深情厚意!

 

惠阳区职业技术学校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第2课

(单元)

主题

善良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与技能

理清本文的论证结构,学习作者严密的论证方法。

过程

与方法

培养搜索信息的能力,能抓住关键句;能揣摩作者的思维流程,领会重要句子的含义;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探讨善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探讨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教材分析

重点

1、对比论证法的运用及作用。

2、认识善良的意义,在生活中信守与人为善的原则。

难点

对生活中有些现象的认识

教前准备

教学内容

一、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爱的奉献》,教师: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只要人人都坚守善良,幸福之花将处处开放。

’当代有这样一位作家:

他在强调斗争的年代,被错划为右派,然后被‘自我流放’到新疆生活了十几年才得以回到北京。

可是他在一场场的政治运动中劫后余生,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善良,而是更加感到善良的可贵,升华了对善良的认识。

他就是王蒙。

二、王蒙及其作品的介绍

三、整体感知

1、学生阅读课文,揣摩作者的思维流程。

2、字词积累:

①字音:

不足恃(shì) 滥(làn)恶  圭(guī)臬(niè) 稚(zhì)弱

②字形:

恃才傲物  对峙   凄厉  励精图治    弘扬  一泓深潭 

      参透  渗透   迷彩服  兴高采烈    负隅抵抗  喁喁私语 

3、理清文章思路:

(请学生归纳,教师点拨)

第一部分(1—4)针对社会生活中善良似乎过时,善良被看作愚蠢的情况,提出自己的思考。

第二部分(5—11)阐述自己对善良的理解与认识,并把善良与凶恶作对比,强调了善良的力量和作用。

第三部分(12)总结强调自己喜欢善良, ¬并且相信国人会变得越来越善良。

四、重点探究,分析理解(学生思考,举手发言)

1、本文为什么用大量篇幅深入挖掘两个寓言故事?

明确:

作者从两个有关善良的传统故事切入话题,这样不仅能获得读者情感上的共鸣,而且这样切入,使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突兀,有说服力,这也恰恰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从逆向的角度使人们认识到施与善良的必要性,为下文的论述做了准备。

2、第6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

有什么作用?

明确:

排比    喜欢—欢迎—向往表现迫切之情。

“……才(有)能……”充分展示善良的功能作用,表示善良是必要的条件,强调了善良对于幸福和平、天下太平的重要性。

3、在文中找出“善良”和“凶恶”作对比的段落。

①第5自然段:

凶恶                          善良

强大                          稚弱

毫不犹豫                      不设防

无所不为                      有所不为

武器多                        武器少

作用:

取材于生活,让人产生共鸣。

②第8自然段

阐述了作者自己的看法。

凶恶每战胜一次善良就把自己压缩了一次,善良每败于凶恶一次,就把自己弘扬了一次。

见解独到,醒人耳目。

这是作者根据自己坎坷的生活经历悟出的哲理,它能帮助人们解开心中的郁结,更坚信善良,坚守善良。

4、小结主旨:

本文围绕善良这一话题,通过对比论证,阐明了善良的重要意义、作用、属性和本质,暗示了新形势下人们应该学会善良的道理,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时代感。

五、联系现实,发散思维

1、说说课文中你最有感触的一句话。

(学生思考,自由发言)

2、联系生活,讨论交流:

①请说说在你周围发生过有关善良的故事。

②你曾经有过“好心没好报”的经历吗?

你是怎么对待的?

     (学生分组讨论,请代表发言,教师适时加以情感上的引导)

3、思维的诗意拓展:

善良是什么颜色?

(学生可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4、朗读有关善良的名言。

六、教师提出希望:

从今天起坚持做一个善良的人!

树靶子善良过了时

(1)

破善良不足恃

(2)

驳:

我们不能以凶恶之心

善良对待一切(3—4)

善良的作用或力量(5—7)

善良的内涵和外延(8—11)

总结:

善良必胜

1、本周周记:

请以“善良”为话题,自拟标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1、作为教师,一定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自己的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和把握,这样课堂教学才能有的放矢。

   2、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课堂教学要自觉践行新课程理念,放下师道尊严,和学生进行互动,共同解读文本,感悟、探究课文内容。

 3、教学课前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还应备学生,备学法,注意课前预设和课堂生成的可操作性,要有教学机智。

惠阳区职业技术学校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第2课

(单元)

主题

人生的境界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与技能

筛选文章关键信息,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观点。

过程

与方法

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对人生进行思考与解读,思索

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人生境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促进学生对人生意义产生思考,明白身处平凡也应该有精神追求,明白“人人可以为尧舜”,只要认真做好自己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就可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教材分析

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筛选文章关键信息。

2.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对人生进行思考与解读,思索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人生境界。



难点

1.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深刻理解四种境界。

2.促进学生对人生意义产生思考,明白身处平凡也应该有精神追求,人应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教前准备

教学内容

一、教学导入  :

在生活中,面对一些人或事,我们经常会发表意见,或是感慨万分,或是啧啧称赞,或是义愤填膺,等等。

我们发现,甚至对同一件事,人们的处事态度也会有很大分别。

为什么呢?

我们常常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的素质真的是有高有低。

殊不知,这里的素质高低就是人生境界的高低。

什么是人生境界,是什么造成人生境界的高低,我们该如何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呢?

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的教诲吧。

二、作者介绍:

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哲学史家。

字芝生。

河南唐河人。

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哲学教授。

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

1947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

1952年任北京大学哲

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家的价值。

40年代写《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

建国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

三、预习检测:

1.选词填空:

①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

②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

③中国哲学总是强调,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

A.程度严肃趋向B.程度严格倾向

C.水平严肃倾向D.水平严格趋向

2.作者所认为的哲学的任务概括地说是什么?

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提示:

作者认为中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也就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哲学要使人觉解道德原理,从而达到道德境界。

哲学要使人了解宇宙,从而达到天地境界。

四、文意概括:

(板书)

本文围绕“哲学的任务是什么”这个问题,逐层深入地阐述了人生的不同境界,明确了哲学的崇高任务——即教给人怎样成为圣人的方法,并由此引出中国哲学的特征,展望了中国哲学的贡献。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提出“哲学的任务是什么”的问题,并简要作答,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

阐述人生四种不同的境界。

第三部分(第8~12自然段):

照应第1自然段。

因此,从文章的整个思路看,是层层深入的,纵深至中国哲学的特点及发展,文章不仅深刻,而且旁征博引,容量极大;横断面上剖析了人的四种境界、中外哲学思想的相通之处,因而形成了思维缜密、纵横交错的结构特点。

五、语句研读:

1.“我曾提出,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哲学不也是一种知识吗?

为什么说“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

注意“知识”前面的定语,说的是“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是关于实际的知识。

而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宇宙观的理论形式,它的任务在于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

般规律,而不在于增加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实际的知识。

2.“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

”“觉解”是什么意思?

这一句意味着没有这种觉解,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为什么意义的有无决定于党解与否?

看有关的句子可以理解“觉解”的意思。

上一句说“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

倒数第二段中说:

“禅宗有人说,‘觉’字乃万妙之源。

由觉产生的意义,构成了他的最高的人生境界。

”“觉”者,悟也,就是觉悟,明白。

觉解,就是觉悟,了解。

说对于他有没有意义,说的是,主观上不认识,觉解不到某种意义,就是处在“无明状态”,那么事情对于他来说,就没有某种意义了。

3.为什么生活在功利境界的人,“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

后面一句说,“他所做的事,其后果可以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这就是说,他单有利己的动机,至于行为的社会效果,他是不想的,实际情况有两种可能,可能是有害于他人,也可能是有利于他人。

有害,不道德;有利,说明他并非不道德。

这里所说的利己的动机,跟损人利己还是有区别的。

本文围绕“哲学的任务是什么”这个问题,逐层深入地阐述了人生的不同境界,明确了哲学的崇高任务——即教给人怎样成为圣人的方法,并由此引出中国哲学的特征,展望了中国哲学的贡献。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提出“哲学的任务是什么”的问题,并简要作答,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

阐述人生四种不同的境界。

第三部分(第8~12自然段):

照应第1自然段。

六、依冯友兰先生的看法,你认为老庄哲学在中国的历史上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讨论,引导学生抓住老庄哲学的一些观点去分析,使之大胆阐释自己的看法)

七、完成课后练习三之后,写一篇小评论,说说我们应该读怎样的哲学,追求怎样的人生境界。

(留作课后作业 )

惠阳区职业技术学校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第5课

(单元)

主题

科学是美丽的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与技能

1、学习作者从论证中心出发着重领会科学家、艺术家以多种形式展示科学之美的实例从而使读者间接感受中心论点的论证方法。

2、了解课文的结构理解议论文中以叙述为主夹叙夹议的写法。

3、通过本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科学之美从而转变对科学的认识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过程

与方法

1学习作者从论证中心出发着重领会科学家、艺术家以多种形式展示科学之美的实例从而使读者间接感受中心论点的论证方法。

2了解课文的结构理解议论文中以叙述为主夹叙夹议的写法。

3、通过本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科学之美从而转变对科学的认识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掌通过本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科学之美从而转变对科学的认识激发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材分析

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品读关键词、句,完整深入地领会它们的含义;

难点

掌握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并提高表述的完整性与规范化;

教前准备

一、导入

一提到科学,我们就会觉得深奥、难懂、枯燥,一讲到从事这一行的科学家我们也总觉得他们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今天有位科普作家——沈致远将会告诉你:

科学是美丽的。

二、课文分析

1.通读全文,字词疏通

2.划分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2)提出论点“科学是旷世奇美、美不胜收”的。

第二部分(3-10)以威廉斯的科学歌舞表演论证科学之美。

第三部分(11-14)探讨科学美之源泉:

简单、深刻、普遍三位一体。

3.总结全文思路:

提出观点----阐述理由-----得出结论

4.重点部分探讨:

为说明科学是美丽的,作者列举了那些理由,陈述了那些事实?

——三部分理由:

天文物理学、物理学、数学

事实:

画家用中国画表现科学美

科学家威廉斯用诗歌、乐曲、舞蹈

现代派雕塑家和画家表现了几何形体的视觉美

电子云、叶绿素、DNA、纳米等研究对象也是美丽的

全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课堂重点)

5.重点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