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尔霍夫定律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2978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尔霍夫定律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基尔霍夫定律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基尔霍夫定律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基尔霍夫定律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基尔霍夫定律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基尔霍夫定律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基尔霍夫定律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基尔霍夫定律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基尔霍夫定律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基尔霍夫定律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基尔霍夫定律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基尔霍夫定律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基尔霍夫定律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基尔霍夫定律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基尔霍夫定律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基尔霍夫定律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基尔霍夫定律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基尔霍夫定律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基尔霍夫定律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基尔霍夫定律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尔霍夫定律教案.docx

《基尔霍夫定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尔霍夫定律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尔霍夫定律教案.docx

基尔霍夫定律教案

基尔霍夫定律

一、常用电路名词

以图3-1所示电路为例说明常用电路名词。

1.支路:

电路中具有两个端钮且通过同一电流的无分支电路。

如图3-1电路中的ED、AB、FC均为支路,该电路的支路数目为b=3。

2.节点:

电路中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联接点。

如图3-1电路的节点为A、B两点,该电路的节点数目为n=2。

3.回路:

电路中任一闭合的路径。

如图3-1电路中的CDEFC、AFCBA、EABDE路径均为回路,该电路的回路数目为l=3。

4.网孔:

不含有分支的闭合回路。

如图3-1电路中的AFCBA、EABDE回路均为网孔,该电路的网孔数目为m=2。

图3-1 常用电路名词的说明

  

5.网络:

在电路分析范围内网络是指包含较多元件的电路。

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节点电流定律)

1.电流定律(KCL)内容

电流定律的第一种表述:

在任何时刻,电路中流入任一节点中的电流之和,恒等于从该节点流出的电流之和,即

例如图3-2中,在节点A上:

I1+I3=I2+I4+I5

图3-2电流定律的举例说明

 

电流定律的第二种表述:

在任何时刻,电路中任一节点上的各支路电流代数和恒等于零,即

  一般可在流入节点的电流前面取“+”号,在流出节点的电流前面取“-”号,反之亦可。

例如图3-2中,在节点A上:

I1-I2+I3-I4-I5=0。

在使用电流定律时,必须注意:

(1)对于含有n个节点的电路,只能列出(n-1)个独立的电流方程。

(2)列节点电流方程时,只需考虑电流的参考方向,然后再带入电流的数值。

为分析电路的方便,通常需要在所研究的一段电路中事先选定(即假定)电流流动的方向,叫做电流的参考方向,通常用“→”号表示。

电流的实际方向可根据数值的正、负来判断,当I>0时,表明电流的实际方向与所标定的参考方向一致;当I<0时,则表明电流的实际方向与所标定的参考方向相反。

2.KCL的应用举例

(1)对于电路中任意假设的封闭面来说,电流定律仍然成立。

如图3-3中,对于封闭面S来说,有I1+I2=I3。

(2)对于网络(电路)之间的电流关系,仍然可由电流定律判定。

如图3-4中,流入电路B中的电流必等于从该电路中流出的电流。

  (3)若两个网络之间只有一根导线相连,那么这根导线中一定没有电流通过。

(4)若一个网络只有一根导线与地相连,那么这根导线中一定没有电流通过。

 

  

 

解:

在节点a上:

I1=I2+I3,则I2=I1-I3=25-16=9mA

在节点d上:

I1=I4+I5,则I5=I1-I4=25-12=13mA

在节点b上:

I2=I6+I5,则I6=I2-I5=9-13=-4mA

电流I2与I5均为正数,表明它们的实际方向与图中所标定的参考方向相同,I6为负数,表明它的实际方向与图中所标定的参考方向相反。

 

三、基夫尔霍电压定律(回路电压定律)

  1.电压定律(KVL)内容

在任何时刻,沿着电路中的任一回路绕行方向,回路中各段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即

  以图3-6电路说明基夫尔霍电压定律。

沿着回路abcdea绕行方向,有

Uac=Uab+Ubc=R1I1+E1,Uce=Ucd+Ude=-R2I2-E2,Uea=R3I3

则Uac+Uce+Uea=0

即R1I1+E1-R2I2-E2+R3I3=0

上式也可写成

R1I1-R2I2+R3I3=-E1+E2

对于电阻电路来说,任何时刻,在任一闭合回路中,各段电阻上的电压降代数和等于各电源电动势的代数和,即。

2.利用∑RI=∑E列回路电压方程的原则

(1)标出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并选择回路绕行方向(既可沿着顺时针方向绕行,也可沿着反时针方向绕行);

(2)电阻元件的端电压为±RI,当电流I的参考方向与回路绕行方向一致时,选取“+”号;反之,选取“-”号;

(3)电源电动势为±E,当电源电动势的标定方向与回路绕行方向一致时,选取“+”号,反之应选取“-”号。

 

支路电流法

以各支路电流为未知量,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列出节点电流方程和回路电压方程,解出各支路电流,从而可确定各支路(或各元件)的电压及功率,这种解决电路问题的方法叫做支路电流法。

对于具有b条支路、n个节点的电路,可列出(n-1)个独立的电流方程和b-(n-1)个独立的电压方程。

 【例3-2】 如图3-7所示电路,已知E1=42V,E2=21V,R1=12Ω,R2=3Ω,R3=6Ω,试求:

各支路电流I1、I2、I3。

解:

该电路支路数b=3、节点数n=2,所以应列出1个节点电流方程和2个回路电压方程,并按照∑RI=∑E列回路电压方程的方法:

图3-7例题3-2

(1)I1=I2+I3    (任一节点)

(2)R1I1+R2I2=E1+E2 (网孔1)

(3)R3I3-R2I2=-E2  (网孔2)

代入已知数据,解得:

I1=4A,I2=5A,I3=-1A。

电流I1与I2均为正数,表明它们的实际方向与

图中所标定的参考方向相同,I3为负数,表明它们

的实际方向与图中所标定的参考方向相反。

 

叠加定理

一、叠加定理的内容

当线性电路中有几个电源共同作用时,各支路的电流(或电压)等于各个电源分别单独作用时在该支路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叠加)。

在使用叠加定理分析计算电路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叠加定理只能用于计算线性电路(即电路中的元件均为线性元件)的支路电流或电压(不能直接进行功率的叠加计算);

(2)电压源不作用时应视为短路,电流源不作用时应视为开路;

(3)叠加时要注意电流或电压的参考方向,正确选取各分量的正负号。

【例3-3】如图3-8(a)所示电路,已知E1=17V,E2=17V,R1=2Ω,R2=1Ω,R3=5Ω,试应用叠加定理求各支路电流I1、I2、I3。

二、应用举例

 

解:

(1)当电源E1单独作用时,将E2视为短路,设

R23=R2∥R3=Ω

图3-8例题3-3

(2)当电源E2单独作用时,将E1视为短路,设

R13=R1∥R3=Ω

(3)当电源E1、E2共同作用时(叠加),若各电流分量与原电路电流参考方向相同时,在电流分量前面选取“+”号,反之,则选取“-”号:

I1=I1′-I1″=1A,I2=-I2′+I2″=1A,I3=I3′+I3″=3A

 

图3-9二端网络

戴维南定理

一、二端网络的有关概念

1.二端网络:

具有两个引出端与外电路相联的网络。

又叫做一端口网络。

2.无源二端网络:

内部不含有电源的二端网络。

3.有源二端网络:

内部含有电源的二端网络。

二、戴维宁定理

任何一个线性有源二端电阻网络,对外电路来说,总可以用一个电压源E0与一个电阻r0相串联的模型来替代。

电压源的电动势E0等于该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电阻r0等于该二端网络中所有电源不作用时(即令电压源短路、电流源开路)的等效电阻(叫做该二端网络的等效内阻)。

该定理又叫做等效电压源定理。

 

 

 

 

解:

(1)将R所在支路开路去掉,如图3-11所示,求开路电压Uab:

,Uab=E2+R2I1=6.2+0.4=6.6V=E0

(2)将电压源短路去掉,如图3-12所示,求等效电阻Rab:

 

Rab=R1∥R2=0.1Ω=r0

(3)画出戴维宁等效电路,如图3-13所示,求电阻R中的电流I:

  

 

 

 解:

(1)将R5所在支路开路去掉,如图3-15所示,求开路电压Uab:

Uab=R2I2-R4I4=5-4=1V=E0

(2)将电压源短路去掉,如图3-16所示,求等效电阻Rab:

 

Rab=(R1∥R2)+(R3∥R4)=1.875+2=3.875Ω=r0

(3)根据戴维宁定理画出等效电路,如图3-17所示,求电阻R5中的电流

 

两种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

一、电压源

通常所说的电压源一般是指理想电压源,其基本特性是其电动势(或两端电压)保持固定不变E或是一定的时间函数e(t),但电压源输出的电流却与外电路有关。

实际电压源是含有一定内阻r0的电压源。

图3-18 电压源模型

 

  

 

二、电流源

通常所说的电流源一般是指理想电流源,其基本特性是所发出的电流固定不变(Is)或是一定的时间函数is(t),但电流源的两端电压却与外电路有关。

实际电流源是含有一定内阻rS的电流源。

图3-19 电流源模型

 

三、两种实际电源模型之间的等效变换

实际电源可用一个理想电压源E和一个电阻r0串联的电路模型表示,其输出电压U与输出电流I之间关系为

U=E-r0I

实际电源也可用一个理想电流源IS和一个电阻rS并联的电路模型表示,其输出电压U与输出电流I之间关系为

U=rSIS-rSI

对外电路来说,实际电压源和实际电流源是相互等效的,等效变换条件是

r0=rS ,E=rSIS或IS=E/r0

 

 

 

 

解:

(1)用电压源模型计算:

,负载消耗的功率PL=I2R=W,内阻的功率Pr=I2r0=W

(2)用电流源模型计算:

电流源的电流IS=E/r0=30A,内阻rS=r0=Ω

负载中的电流

,负载消耗的功率PL=I2R=W,

内阻中的电流

,内阻的功率Pr=Ir2r0=W

两种计算方法对负载是等效的,对电源内部是不等效的。

 

解:

(1)先将两个电压源等效变换成两个电流源,

图3-21例题3-7的最简等效电路

如图3-20所示,两个电流源的电流分别为

IS1=E1/R1=4A,IS2=E2/R2=1A

(2)将两个电流源合并为一个电流源,得到最简等效

电路,如图3-21所示。

等效电流源的电流

IS=IS1-IS2=3A

其等效内阻为

R=R1∥R2=2Ω

(3)求出R3中的电流为

本 章 小 结

本章学习了分析计算复杂直流电路的基本方法,内容包括:

一、基夫尔霍定律

1.电流定律

电流定律的第一种表述:

在任何时刻,电路中流入任一节点中的电流之和,恒等于

从该节点流出的电流之和,即∑I流入=∑I流出 。

电流定律的第二种表述:

在任何时刻,电路中任一节点上的各支路电流代数和恒等于

零,即∑I=0。

在使用电流定律时,必须注意:

(1)对于含有n个节点的电路,只能列出(n-1)个独立的电流方程。

(2)列节点电流方程时,只需考虑电流的参考方向,然后再带入电流的数值。

2.电压定律

在任何时刻,沿着电路中的任一回路绕行方向,回路中各段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

即∑U=0。

对于电阻电路来说,任何时刻,在任一闭合回路中,各段电阻上的电压降代数和等于

各电源电动势的代数和,即∑RI=∑E。

二、支路电流法

以各支路电流为未知量,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列出节点电流方程和回路电压方程,解出各支路电流,从而可确定各支路(或各元件)的电压及功率,这种解决电路问题的方法叫做支路电流法。

对于具有b条支路、n个节点的电路,可列出(n-1)个独立的电流方程和b-(n-1)个独立的电压方程。

三、叠加定理

当线性电路中有几个电源共同作用时,各支路的电流(或电压)等于各个电源分别单独作用时在该支路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叠加)。

四、戴维宁定理

任何一个线性有源二端电阻网络,对外电路来说,总可以用一个电压源E0与一个电阻r0相串联的模型来替代。

电压源的电动势E0等于该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电阻r0等于该二端网络中所有电源不作用时(即令电压源短路、电流源开路)的等效电阻。

五、两种实际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

实际电源可用一个理想电压源E和一个电阻r0串联的电路模型表示,也可用一个理想电流源IS和一个电阻rS并联的电路模型表示,对外电路来说,二者是相互等效的,等效变换条件是

r0=rS ,E=rSIS或IS=E/r0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

电工基础

授课时间

课题名称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授课地点

教室

授课学时

1

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第三章复杂直流电路,该章主要介绍了复杂直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方法,是本书重要内容之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所选内容为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它是分析电路的最基本定律,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为一年级中专班,已经学习了简单直流电路,对电路元件的联接有一定了解,但部分学生基础较薄弱,理解能力稍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支路、节点、回路、网孔的概念。

2.掌握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内容,并能列出节点电流方程。

过程与方法

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学士仔细、不怕难的乐观情绪,增强学士对本专业课的热爱,提高他们的求知欲。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验探索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大家独立思考以及探究新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的内容

2.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推广应用

教学难点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推广应用。

教学资源

课件、教案、学案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练结合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讲授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出示合流交通标识和河流分流图片,电路中也有类似的存在---电流。

电路中电流之间有何关系?

引出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一、基本概念

支路:

由一个或几个元件首尾相接构成的无分支电路。

节点:

三条或三条以上的支路汇聚的点。

回路:

电路中任一闭合路径。

网孔:

内部不含支路的回路。

图中有2个节点、3条支路、3条回路、2个网孔。

练一练:

练习1:

图中有个节点、条支路、条回

路、个网孔。

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定律)

1.形式一:

电路中任意一个节点上,在任一时刻,流入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节点的电流之和。

公式:

∑I入=∑I出

2.形式二:

在任一电路的任一节点上,电流的代数和永远等于零。

公式:

∑I=0

规定:

若流入节点的电流为正,则流出节点的电流为负。

试一试:

请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列出下图节点A的电流方程

【例1】如图所示电桥电路,已知I1=25mA,I3=16mA,I4=12mA,试求其余电阻中的电流I2、I5、I6。

解:

节点a上:

I1=I2+I3,则I2=I1-I3=(25-16)mA=9mA

节点d上:

I1=I4+I5,则I5=I1-I4=(25-12)mA=13mA

节点b上:

I2=I6+I5,则I6=I2-I5=(9-13)mA=-4mA

思考:

负号表示电流为负值么?

答:

电流的实际方向与标出的参考方向相反

结论:

任意假定电流的参考方向,若计算结果为正值,则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若计算结果为负值,则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3定律的推广

(1)应用于任意假定的封闭面。

流入封闭面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封闭面的电流之和。

(2)对于电路之间的电流关系,仍然可由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判定。

拓展应用:

用KCL定律解释“单线带电操作的安全性”

在接地良好的电力系统中工作时,只要穿好绝缘护具或站在绝缘木梯上,可以对单根导线进行带电操作。

练习2.电路如下图所示,试计算电流I1=。

练习3.电路如下图所示,试计算I=。

练习4.电路如下图所示,试计算I1=,I2=。

1、四个概念(支路、节点、回路、网孔)。

2、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及推广定律。

 

习题(《电工基础》第2版周绍敏主编)

1.P51选择题

(1)~(4)。

2.P53填充题

(1)、

(2)。

 

通过电路图来讲解支路和节点的概念

 

学生观察、分析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讲练结合,启发学生利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进行适当点播,让学生归纳总结出结论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对问题分析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这习题能够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消化和吸收

板书设计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一、概念

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1.∑I入=∑I出

2.∑I=0

3.定律的推广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