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用.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03138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用.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用.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用.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用.doc

《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用.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用.doc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

(总分:

12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37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为( C )(3分)

A.感喟(kuì)  苔丝(tái)  云雀(què)

B.雕像(diāo)榛子(zhēn)链子(liàn)

C.隧道(suì)狡黠(xiǎ)瞑目(míng)xiá

D.隔壁(gé)预警(jǐng)编译(yì)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为( C )(3分)

A.健壮 静默 咄咄逼人

B.睫毛干涩絮絮叨叨

C.竹篱分岐面面相觑“岐”应为“歧”。

D.嘹亮捶打人声鼎沸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3分)

A.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纠纷,是多么平常。

(纠纷:

争执的事情)

B.我庆幸它居然没有被卖出去,仍四平八稳地躺在书架上。

(四平八稳:

形容非常平稳)

C.我更小心地不敢贪懒,多串几家书店更妥当些。

(贪懒:

贪吃懒惰)贪懒”意为“图省力,图安逸”

D.周围一片寂静,我趴在岩石上,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

(恍惚:

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B )(3分)

A.小强自从告别了网吧以后,爸爸妈妈的脸上终于现出久违的笑容。

A项“自从”应放到“小强”前面

B.成熟的人考虑问题时,往往都以实际利益为出发点,并且依照经验保守行事。

C.这家化工厂排出大量废气和噪声,严重污染了环境,周边居民纷纷打电话向有关部门投诉。

项搭配不当,“排出”不能与“噪声”搭配

D.这种从瑞士引进的花皮茄子,不仅价格便宜,而且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所喜爱。

“深受……所喜爱”,句式杂糅,应为“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B.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B项第一个逗号应改为顿号

C.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

D.雪莱的《云雀》,还不都是诗人自我的幻想,与鸟何干?

6.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C )(3分)

现在正是枝叶繁茂的时节。

________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A.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柱。

B.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

C.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是承接上文的“枝叶繁茂”来写的

D.树林变得很热闹。

7.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世说新语》一书是南朝余嘉锡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刘义庆组织编写的;

B.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

其中,《植树的牧羊人》是他的代表作。

《植树的牧羊人》是让·乔诺的作品

C.《春》的作者是朱自清,他是散文家、诗人、学者。

D.《穿井得一人》节选自《列子》。

《穿井得一人》节选自《吕氏春秋》。

 8.默写。

(10分)

(1)《诫子书》中记述“宁静”“淡泊”对坚定志向,实现远大目标的重要性的句子为:

“__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里诗人把自己的思念托付明月,带给远方的朋友的诗句是: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3)刘禹锡《秋词(其一)》中一改往日悲秋基调,表现诗人凌云之志的句子是: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4)《〈论语〉十二章》中谈“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5)《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9.根据你对《西游记》这部名著的阅读,回答下面问题。

(6分)

(1)请简述美猴王炼成“火眼金睛”的故事情节。

(3分)

美猴王因搅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被二郎神等擒住,又被太上老君投入八卦炉中,经过了七七四十九天的烧炼,炼得了“火眼金睛”

(2)从《西游记》中选取一个人物及其相关故事,根据下面的例句格式仿写句子。

(3分)

例句: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2)示例一:

孙行者智调芭蕉扇

示例二:

猪八戒大战流沙河

示例三: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二、阅读(51分)

(一)(21分)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10.从故事情节发展看,选段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主要写的是屠户杀狼。

(用四个字概括)(3分)

11.用“/”为下面这句话画出正确的朗读节奏。

(2分)

其一犬坐于前其一/犬坐/于前

12.下列句中“其”字指代对象相同的是(A)和(D)。

(3分)

A.恐前后受其敌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屠乃奔倚其下 D.屠自后断其股

E.场主积薪其中

13.分析下列句中“之”的用法,选出分类正确的一项(D)(3分)

①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④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⑤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A.①⑤/②④/③ B.②/①③/④⑤

C.①③/②⑤/④ D.①④/②⑤/③

14.选出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C)(3分)

A.一狼洞其中(打洞)B.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

C.恐前后受其敌(敌人)D.一狼径去(离开)

15.根据狼的故事,选出理解错误的一项(C)(3分)

A.“屠惧,投以骨”中的“投”字,表明屠户对狼的本性尚未彻底认识,只采取一种迁就退让的方法,对狼心存幻想。

B.“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中的“持”字表明屠户在毫无退让的情况下做出了与敌斗争的果断抉择。

C.“屠暴起,以刀劈狼首”中的“暴”字形象刻画屠户杀狼时的一种愤怒之情。

D.“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中的“乃”字表明了屠户对狼奸诈的本性幡然醒悟。

16.文段中表现狼“黠”的本性的句子有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表现屠户警觉的句子是_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2分)

17.狼很狡猾,可最终自取灭亡,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2分)

对像狼一样的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不能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2)坏人虽然狡猾,但总以害人始,以害己终。

(二)(13分)

在澄澈明净的天空下

舒婷

这是一个普通的夜,白天刚下过阵雨。

风特别潮湿,犹如海的呼吸,轻悄地穿过荒芜的花园,抚摸了我一下,脸上一阵凉意。

是什么使眼睛发潮?

为什么会想起你?

窗外黑黝黝的屋脊,像几条卧鲸。

深深浅浅的灯光,似乎要从万千人生故事中,泄露一点什么消息。

好比一本书的封面,引诱你去翻阅。

不料记忆能及的那一页,竟是老朋友你。

学生时代你的外号叫蚂蚱。

你长得尤其高又非常瘦。

凸额头,又粗又硬的头发编成结结实实两条辫子,撅在耳后。

老师提问你,你茫然站起来。

你那对视得很厉害的眼睛在老师看来是一种有辱师道的挑衅,同学们则看作凶狠的搜索。

你咕咕噜噜的回答虽然是正确的,但不耐烦的老师已从你的课桌里掏出一批罪证:

精致的小鹿、花篮和水袖宫娥,全是用包糖纸编的。

大家哄然大笑。

我以为你会哭,会甩起书包回家。

但一经允许坐下,你仍将凸额头抵住桌沿,检视你的宝贝。

它们像虫子一样在你课桌里衍生不息。

至今我还似乎能看到你如何灵巧而且温柔地翻弄那些五光十色的玻璃纸。

你父亲死时,我去看你。

你家低矮潮湿的房间竟然用铁丝拦了一半,养着十几只珍贵的乌骨鸡。

你家八九口人,原靠父亲做木匠活,现在要靠妈妈养的这些鸡了。

房间的另一半是弟弟妹妹,高高矮矮,最小的妹妹在你母亲怀里吃奶,你母亲的发上,簪了一朵小白花。

弟妹们在做游戏,他们的玩具我是太熟悉了。

那些玻璃纸在昏黑中,发出华丽的光彩。

只是你的眼神很忧郁。

我们的友谊究竟是怎么开始的?

谁能说清草坪上的第一粒种子是鸟衔来的还是风吹来的呢?

早读时,我们班的女孩子总到后山找一棵最茂盛的相思树,分坐在各个枝丫上,远远看去,就像栖着一群唧唧喳喳的小相思鸟。

“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同学们中有人一改“温良恭俭让”的好孩子样,宽皮带把腰束得细细的,一只手拎着老师的领子去批斗。

你是根正苗红的“红五类”,屡经动员和阶级教育,始终和我站在台下,不肯“造反有理”。

于是你又得了“铁杆”(保皇)的绰号,它与你又瘦又黑又结实的样子这样相称。

插队时我们没能在一起。

第一次我步行九十里路去你的知青点,远远看见你张着大手飞奔而来,使出那么大的劲勒我,我们一起摔在地上,你的一只鞋甩到水田里去了。

我们又叫又笑,互相捶打,又在田埂上坐了很久。

满天清明,飞舞的蚊蚋在我们头上罩了一层银亮的雾。

为什么有关我们共同的记忆总伴有澄澈明净的天空呢?

我们真的把那些阴霾的日子躲过去了吗?

你的铺板上只有一条返潮的草席,“救济性质”的再生布被单,临时垫了几本书为枕头。

我很难入眠,但真的满心快活。

你兴奋地说个不停,没头没脑,我努力猜透是什么隐藏在你的一大堆废话里。

睡不着,你拉着我起来到村外走走。

月色明媚,山村恬静,连狗也叫得有韵味。

我们漫步的斜坡上长满柔软的草,你指着村边一个亮着的窗,说:

就是他!

哟,铁杆,你在恋爱呢,怪不得你用沙子搓白塑料鞋,煞费苦心地排列你的刘海,它们不肯蓬松,一会儿又一撮一撮地粘在一起了。

这个梦只是一厢情愿。

你搬出了知青点,一个人住在旧庙的厢房边。

第二次我去看你,在回城之前和你告别。

你上工去了,门没锁。

被子没有叠,一摸,原来温着一大牙缸的稀饭,中间大约浇了一匙酱油。

这就是你的午饭和晚饭。

大约在这段时间,你迷上了文学,抄了一厚本又一厚本的笔记。

你写的信也“文采”起来。

恋爱中个个都是诗人。

虽然初恋的梦是破灭了,你望着那盏灯一直又过了多少年?

你是最后一批回城的,安排在市政局修整马路。

你显得更黑了,连你们的工友都叫你“铁杆”。

等我出了一趟远门回来,听说你谁也不通知就结婚了,又听说最近你有了一个女儿。

屡次托你妈转口信去,你始终不回答。

命运使我成了“文人”,而你默默戴着草帽跟着压路机劳动,这似乎是我们的差别。

但现在我有了儿子,我们同是母亲。

我不知道我的儿子和你的女儿会不会相识在蔚蓝清澈的天空下?

会不会手拉着手在我们寻找草莓的地方采摘鲜花?

今夜天空深远沉静,铁杆,我们望的是同一颗星星吗?

18.文章开头两段有什么作用?

(2分)

营造回忆的情境,自然引出下文,为全文奠定惆怅叹惋的抒情基调

19.文章运用了多重对比刻画“铁杆”的性格特点,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3分)

外表难看,内心美好;(1分)同学造反批斗老师,“铁杆”始终不参加,可见她的正直善良;(1分)回城前同“我”亲密无间,回城后主动疏远“我”,表现出她的自尊和自卑。

20.请赏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4分)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2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女孩子的活泼可爱,烘托了两人亲密无间的友谊。

21.结合全文,探究文章以“在澄澈明净的天空下”为题的用意。

(4分)

(1)讴歌纯真的友谊。

“在澄澈明净的天空下”,有“我们”共同生活的美好记忆。

(1分)

(2)礼赞美好的感情。

“在澄澈明净的天空下”,“铁杆”做起了恋爱和文学的梦。

(1分)(3)批判丑陋的时代。

“文革”中阴霾伴随着成长,“澄澈明净的天空”只是梦想。

(1分)(4)寄托真切的期盼。

“在澄澈明净的天空下”,“我们”的孩子会有更美好的未来。

(1分)

(三)(19分)

天使的礼物

刘继荣

①黄昏,儿子一如既往地推我去广场散心。

二月的风变得暖起来,但是吹到脸上依然带着股寒意,就如我此刻的心境。

②刚坐上轮椅的时候,医生笑呵呵地打趣,说我最多只能享用三周。

可是如今漫长的三个月过去了,我依然坐在轮椅上。

广播里正放着《吉祥三宝》,真羡慕那个丰腴健硕的妈妈,想必她到了80岁还能健步如飞吧?

不像我,三十几岁就坐在轮椅上了。

③儿子兴致勃勃地问:

“情人节送什么礼物好?

④我漫不经心地作答:

“那要看对方喜欢什么,如果是心爱的人,一句话、一首歌也是好的。

”说完才觉惊骇,他刚上一年级,居然提出这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不禁想起上学期他曾说与一小女生相爱,我问,怎么爱?

他答:

“我们下课后一起在草坪里找灵芝草,给妈妈治病。

”现在,灵芝草没找到,居然懂得过情人节了。

⑤忽然间,在淡金的晚霞里,一首英文歌响起来,我不禁感慨:

“人长耳朵,就为享受这样美的声音吧!

”儿子动容。

⑥回家后,儿子替我按摩,他见过医生为我做按摩。

手法倒是学得有模有样,可力度远不够。

窗外传来孩子的笑闹声,我发现了儿子的心不在焉,顿时心生黯然,命他快快去玩。

⑦第二天黄昏,竟然又听到那首歌,是洒水车在唱,一时间,只觉得漫天繁花落了又开,连时光都淹没了。

回过神来,才发现儿子早出去了。

⑧钟点工临走时提醒我,说整个寒假儿子日日在闹市区出没。

那一带网吧颇多,里面未成年人也很多,要我千万管紧孩子,她说她的儿子就是在网吧里毁了的。

我心里百味杂陈,酝酿着如何同儿子谈。

⑨可儿子似乎总是很忙,没等我谈到正题,他就鱼一样溜了。

是的,外面春日融融,谁耐烦整日对着一张蜡黄的面孔呢!

⑩每一次,听着楼道里咚咚远去的足音,每一步,都似踩在我心上。

想起从前他寸步不离地守候着我,小朋友叫去踢足球一概不理,如今,怯得连边都不肯沾了。

⑪长叹一声。

吃药罢,这一粒吃掉的是老公的轿车车灯,那一粒咽下的是儿子模型飞机的翅膀,家人的梦想悉数掉进我胃里。

一时间我忍不住泪流满面。

⑫突然,气喘吁吁的儿子冲进来:

“嘿,妈妈,情人节快乐!

”我惊呆了。

捧着他递过来的礼品盒不知所措。

儿子催我拆开,是一张唱片。

他替我放进CD机里,音乐水一般漫过来。

正是我最爱的那一首。

⑬我哭笑不得,原以为这礼物是送给那个小女生的,现在居然给了我!

望着那张汗津津的脸,纵有千个疑问我也只能咽下。

⑭傍晚,儿子又推我出去,他指着华丽的橱窗得意地说:

“哈,我又找到一个错字!

”顺着他的手指望过去,花团锦簇的五个大字:

情人节快乐。

哪里有错?

⑮见我疑惑,他急忙用手指在我手心画着:

“是亲人的‘亲’,不是事情的‘情’,明天我要告诉老师去。

”原来是这样,他一直以为是亲人节,所以误把礼物给了我。

⑯这时,一个陌生的中年人朝我们走过来。

他很友好地问:

“小朋友,你找到了吗?

”儿子回答:

“找到了,谢谢叔叔。

”我诧异地望着他们。

那人说,他是负责在广场播放音乐的。

有天晚上儿子去找他,询问下午放的一支英文歌的名字,他说妈妈喜欢听,想买给妈妈。

一下午放了那么多唱片,哪里能记得清呢?

于是把所有的英文歌拿来一首首试放,最终也没有找到,但他却记住了那个执著的小男孩。

⑰洒水车过来了,开到我们身边缓缓停下,一个年轻人探出脑袋笑着问:

“找到了吗?

⑱原来,那首叫做《斯卡布罗集市》的英文歌,正是这位司机帮助找到的。

他也一直惦记着这个倔强的小男孩,惦记着他能否买到唱片。

⑲洒水车开走了,我们继续向前。

路边一个老太太在卖音像制品,她笑眯眯地问儿子:

“找到了吗?

”我与儿子一道感激地回答:

“找到了!

找到了!

”我的声音里竟有了微微的哽咽。

⑳我终于知道,我的孩子没有去网吧,也从来没有冷落我,他一直都不曾放弃对那棵灵芝草的寻找。

反复地听那首歌,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被这个痴痴的孩子所感动,可我知道,这份礼物,足以温暖一个母亲的一生。

22.请结合文章说说“天使的礼物”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2分)

表层含义:

儿子送给“我”《斯卡布罗集市》这首歌的唱片。

(1分)深层含义:

儿子对“我”的爱。

(1分)从第⑫段“捧着他递过来的礼品盒”“是一张唱片”,可以看出其表层含义是儿子送的唱片。

从第⑳段“足以温暖一个母亲的一生”,可以看出其深层含义是儿子对母亲的爱。

23.文章第⑧段中画线句“我心里百味杂陈,酝酿着如何同儿子谈”,请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我”的心里“百味杂陈”。

(3分)

(1)担忧儿子沉迷于网吧;

(2)为儿子对“我”的冷落感到失望;(3)为自己给家人造成负担感到内疚。

点拨:

第⑧段“她说她的儿子就是在网吧里毁了的”是“我”担心的;第⑩段写“我”为儿子对“我”的冷落感到失望;第⑪段表明“我”为自己给家人造成负担感到内疚。

24.如何理解最后一段中“痴痴”一词的意思?

文章主要通过哪一件事来表现儿子的“痴”?

(4分)

痴痴”一词在文中是执著的意思。

(2分)文章主要通过儿子想方设法寻找“我”最喜爱的那首英文歌这件事来表现他的“痴”。

(2分)

25.“找到了吗?

”“找到了!

”文中多处出现这个问答,分别表现了问答双方怎样的心理?

(6分)

问的人(中年人、司机、老太太):

对小男孩(儿子)的关爱(关心、喜爱等)。

(2分) 儿子:

对别人的关心充满感激,为买到唱片感到兴奋(激动等)。

(2分) 母亲(“我”):

对别人关心儿子充满感激,明白真相后的感动(震撼、欣慰等)。

(2分)

点拨:

本题运用【揣摩人物心理法】。

作答时,先通过原文了解这种心理或行为产生的背景,然后进行分析。

26.一个小小的孩子,用自己的行动,温暖了母亲的一生,令人动容。

读了全文,你有什么感想?

请结合实际谈一谈。

(4分)

示例:

读了全文,我被文中的儿子深深地感动了。

他如此用心地爱着母亲,千方百计寻找“灵芝草”给母亲治病,令人动容。

(2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无须做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用心去做,哪怕是为母亲端上一杯茶,帮她捶捶背,就足以让操劳的母亲感到快乐、幸福。

(2分)

点拨:

本题围绕“用行动温暖母亲”谈自己的看法、感受即可。

三、作文(30分)

27.学了本学期的课文,我们知道了鲁迅充满情趣、其乐无穷的童年是在百草园里度过的,海伦·凯勒童年在井房的经历唤起了她求知的欲望。

你的童年是怎样的呢?

如果让你重回童年生活的地方,你会有怎样的感触呢?

写一写吧!

三、27.思路点拨:

本文是一篇写重回童年的作文。

写作前先想一下给你留下记忆的是哪些地方?

你回到这些地方心情是怎样的?

你对这些地方的情感是怎样的?

选取最有表现力的事物来表现,注意结构的安排。

例文:

重回童年

我身穿蓝色的运动套装,一顶米色的鸭舌帽扣住我飘逸的长发,两只“蝌蚪”将时尚动感的音乐传入大脑,一双白色的球鞋,灰黑色的双肩包,彰显着青春的活力。

我将一颗藏匿城市的心放回自然,回到那个绿树环合、碧水围绕的故乡。

家门前的那棵树下,早已不见摇曳着我金色童年的秋千,但树枝上那淡淡的绳痕证实它曾经存在过。

踱步到另一棵树下,我熟练地蹬爬,很快就稳稳地坐在了树杈上。

微风吹来,和童年时一样凉爽。

仲夏的阳光洒在地上,我却在树林的荫蔽下来到小河边。

我在岸边的石板上坐下,风中又掺杂了些淡淡的腥味和水草弥散的清香。

近岸的一群鱼儿无忧地嬉戏着,我

点评:

“我”回到“我”童年生活过的地方。

从视觉和嗅觉等方面写景。

像小时候一样捡起小石子扔下,看鱼儿慌乱地逃走,河水激起的涟漪荡开了我会心的微笑。

傍晚时分,我漫步于田野的羊肠小道上,看麦浪滚滚传递丰收的气息,心里一阵欢欣。

我看着这美好的一切,让记忆中的景物与现实完美结合:

记忆中的树枝被现实的清风摇曳,记忆中湛蓝的天空上,飞过几只美丽的鸟,传递着希望的讯号……

已是繁星密布的夜晚,知了停止了鸣叫,青蛙又开始了吟唱。

那时的我们,总是在这样美好的夜晚相约,痛快游戏,畅快玩耍,月亮这时候也会悄悄登场,为我们共同留下美好回忆的背景,画上点睛之笔。

尽管现在我处在满眼繁华的城市,无法触及乡下芬芳的泥土,但我相信,只要心中怀着纯真,留着回忆,童年就会保留在记忆深处,永不褪色!

“荡开”用词生动。

在夏夜的田野寻找记忆中的童年。

  总评:

本文以“重回童年”为线索,叙述“我”从城市回到乡村,寻找心中的童年的事物,充满着对童年的温馨的回忆,表达出了“我”对心中的童年的无限怀念和眷恋之情。

脉络清晰,中心突出,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

景物描写有力地烘托出“我”对心中的美好童年的眷恋。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