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整理a国际组织(张海滨)a国际组织(07)国际组织讲义2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0324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73 大小:90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整理a国际组织(张海滨)a国际组织(07)国际组织讲义2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课件整理a国际组织(张海滨)a国际组织(07)国际组织讲义2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课件整理a国际组织(张海滨)a国际组织(07)国际组织讲义2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课件整理a国际组织(张海滨)a国际组织(07)国际组织讲义2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课件整理a国际组织(张海滨)a国际组织(07)国际组织讲义2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课件整理a国际组织(张海滨)a国际组织(07)国际组织讲义2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3页
课件整理a国际组织(张海滨)a国际组织(07)国际组织讲义2Word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3页
课件整理a国际组织(张海滨)a国际组织(07)国际组织讲义2Word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73页
课件整理a国际组织(张海滨)a国际组织(07)国际组织讲义2Word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73页
课件整理a国际组织(张海滨)a国际组织(07)国际组织讲义2Word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73页
课件整理a国际组织(张海滨)a国际组织(07)国际组织讲义2Word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73页
课件整理a国际组织(张海滨)a国际组织(07)国际组织讲义2Word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73页
课件整理a国际组织(张海滨)a国际组织(07)国际组织讲义2Word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73页
课件整理a国际组织(张海滨)a国际组织(07)国际组织讲义2Word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73页
课件整理a国际组织(张海滨)a国际组织(07)国际组织讲义2Word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73页
课件整理a国际组织(张海滨)a国际组织(07)国际组织讲义2Word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73页
课件整理a国际组织(张海滨)a国际组织(07)国际组织讲义2Word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73页
课件整理a国际组织(张海滨)a国际组织(07)国际组织讲义2Word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73页
课件整理a国际组织(张海滨)a国际组织(07)国际组织讲义2Word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73页
课件整理a国际组织(张海滨)a国际组织(07)国际组织讲义2Word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73页
亲,该文档总共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件整理a国际组织(张海滨)a国际组织(07)国际组织讲义2Word格式.doc

《课件整理a国际组织(张海滨)a国际组织(07)国际组织讲义2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整理a国际组织(张海滨)a国际组织(07)国际组织讲义2Word格式.doc(7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件整理a国际组织(张海滨)a国际组织(07)国际组织讲义2Word格式.doc

---研究方法既有传统的描述性和规范性研究,如1965年国际组织杂志为纪念联合国成立20周年编发的一组文章;

也有理论性研究,如Haas的“Regionalism,FunctionalismandUniversalOrganization”(worldPolitcs,Jan,1956),同时还有量化研究,如ThomasHovet的BlocpoliticsintheUnitedNations(1960),AlkerandBruceM.Russett的WorldPoliticsintheGeneralAssembly(1965)。

---区域一体化的研究倍受瞩目。

欧共体成为研究的重点对象。

1962年,《共同市场研究》杂志创刊,1970年国际组织杂志发行了区域一体化理论与研究的专辑,标志着区域一体化研究的高潮。

其中以Haas为代表的新功能主义理论尤为引人注目。

(参见Haas,BeyondtheNation-State:

Functionalismand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

---受行为主义的影响,对国际组织的量化研究越来越多。

(参见ChadwickF.Alger,“ResearchonResearch:

ADecadeofQuantitativeandFieldResearchon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s”,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Summer1970)

1970-1980年:

---1972年的罗马俱乐部的报告《增长的极限》和1973年石油危机催生了国际关系领域一种新的理论范式—“全球主义”的兴起,其代表人物是RobertO.Keohane和JosephS.Nye,其代表作是TransnationalrelationsandWorldPolitics.和PowerandInterdependence.其核心观点是强调跨国关系和非国家行为体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全球主义理论范式对国际组织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导致区域一体化研究重要性下降;

二、扩大了国际组织概念的内涵,认为非政府组织与政府间国际组织在世界政治中的作用同样重要。

---在研究方法上,量化分析得到进一步的应用。

但使国际组织成为一门科学的努力没有能实现。

根据Keohane70年代的说法,国际组织研究“以缺乏系统和可验证的理论著称”。

80年代:

---1982年国际组织杂志发表了国际机制问题的专集,标志着国际机制研究的兴起。

---80年代,对国际机制的研究与对国际合作的研究日益结合,代表人物是《霸权之后》的作者RobertKeohane。

---证明国际组织对国家行为有重要影响成为这一时期国际组织研究的重要课题。

---国际组织研究的学科特征进一步淡化。

90年代:

---国际组织研究获得新的动力。

国际组织研究存在的问题:

1.依然缺乏系统的、可验证的理论;

能够解释包括政府间国际组织、国际非政府组织、全球性国际组织和区域性国际组织在内的行为体的行为模式的理论没有出现,国际组织学尚未真正形成。

这与二战后国际组织数目的急剧增长是极不适应的。

2.国际组织的研究要么过于超前,要么是反应式的,导致对现有国际组织效率的提高、作用的发挥贡献不大。

原因分析:

1.现实主义在国际关系中占据的优势地位,导致强调国家的作用和忽视国际组织所扮演的角色。

2.国际组织研究中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妨碍了对国际组织的客观分析。

3.国际组织之间差别极大,对它们作系统分析难度很大。

目前世界上大约5万个国际组织,其中政府间国际组织6000余个,其它是非政府组织。

4.国际关系研究,包括国际组织的研究深受现存国际权力结构,尤其是美国的影响。

国际组织研究的相对落后反映了美国统治集团对国际组织的不感兴趣。

国际组织研究的未来

---国际组织的研究有广阔的前景。

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组织化的历史,国际社会也不例外,也在不断地国际组织化。

---今天,缺乏国际组织的人类社会是不可想象的。

著名国际组织学者Claude指出:

某个国际组织可能不过是权力政治的玩物或国家野心的装饰,但作为历史进程一部分的国际组织则代表了积极谋求使世界成为人类安全的栖息地的长远趋势。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功能主义

¡

功能主义之父:

DavidMitrany(代表作:

Aworkingpeacesystem)

功能主义的基本观点:

1.政府体制的日益复杂化使政府担负的基本属于技术和非政治性的任务大大增加了。

这些任务在国际上产生了一些基本属于技术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技术人员之间的合作而非各国政治掌权人物的合作。

而技术课题的日益重要使建立国际合作组织成为必要。

2.功能性国际组织可以将人们对国家的忠诚转移到国际合作的事业上来。

3.国家某一方面的专业合作会带动多方面的专业合作,最终将影响到政治部门,此所谓“扩展”说(ramification),Mitrany的名言是:

“经济统一即使不使政治协议成为多余,也将为政治协议打下基础”。

4.功能性国际组织的发展有助于防止国际冲突,维护世界和平。

国际冲突的发生是由两个基本因素引起的:

一是人民忠诚于国家;

二是国家各自独立,互相争斗。

而功能性国际组织的发展可能改变上述两点。

新功能主义

代表人物:

ErnstHaas.

与功能主义的主要区别:

新功能主义强调超越国家体制,功能主义偏重内部结构不太紧凑的共同体;

新功能主义对一体化的各个假设的阐述、修正和验证与前者不同。

主要观点:

1.区域性组织必须有针对性的推动一体化进程;

2.必须在有重要政治意义的社会经济领域开展跨国合作;

3.区域性组织所担负的任务必须具有内在的扩展性和外溢性(spill-over);

4.为成员国服务的技术专家必须具有政治头脑、以及帮助实现外溢及推动一体化的技巧;

5.共同作出决策,区域性组织应大力推动共同利益的实现;

6.将政治形势与经济形势精心的联系起来;

7.那些认为一体化发展符合他们利益的跨国团体和联盟的成立会对一体化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三、研究国际组织的方法

1.历史研究:

国际组织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了解国际组织的历史对更好认识国际组织的现状和未来非常重要。

2.国际法角度:

主要研究形成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条约及其国际法律规范,对国际组织的结构、职权和程序作法律上的描述和分析并保持强烈的改进国际法和国际政治运作的价值取向。

3.结构-功能分析:

对国际组织而言,功能是指“什么是必须做的”,结构则是指“如何做这些必须做的事情”。

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是此种分析的代表。

4.决策分析:

不同的国际组织制定决策的能力是不同的。

不同的决策其效力是不同的。

不同的行为体的参与对国际组织决策过程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它们如何不同?

什么因素在起作用?

5.机制角度:

国际机制是在国际关系特定领域里行为体愿望汇聚而成的一整套明示或默示的原则、规范、规则和决策程序。

主要是在国际上对某些问题领域进行责任分配。

6.市民社会:

全球公民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相互联系的、多层次的社会空间,该空间包括无数自主的或者非政府的制度(institutions)与生活方式”,它们有意识地组织起来,在政府结构的边界之外从事跨国界的社会活动、商业和政治活动,在此过程中它们追求最低限度的暴力,同时对不同生活方式之间文明地分享权力的原则表现出尊重。

”市民社会与民主政治有密切关系。

它要求按民主原则进行治理,基于同意而非强制。

7.全球治理:

“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及机构(institutions)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

它是一个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采取合作行动的持续的过程。

它既包括那些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机构与机制(regimes),也包括那些人们和机构已经同意的或认为将符合其利益的各种非正式的安排”。

分析以上定义,可以看出治理和“全球治理”包含有几项基本要素:

(1)目标(共同事务的管理,所谓“共同事务”涉及诸多问题领域);

(2)主体(既涉及公共部门,也涉及私人部门,也就是说,既包括国家行为体,也包括非政府组织和跨国公司等非国家行为体);

(3)方式(诸多方式,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机构、机制和安排)。

(4)行为规范(调整彼此的利益,采取合作行动,其基础不是控制和支配,而是自发与协调)。

它不仅是指涉及国家间活动的机制和规则,也包括形形色色非国家行为体在一国内部或跨国开展活动,创设的规则。

四、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组织

 

基本假设

现实主义

1.国家是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行为体;

2.国家是单一而理性的;

3.国际关系本质上是冲突的;

4.国际关系的问题分成高级政治和低级政治。

自由主义

1.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都是国际关系的重要行为体;

2.国家是流动的,不一定是单一的理性行为体,而是一个社会相互竞争的个人和利益的放大。

3.合作与冲突交织是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

4.许多议题主导国际关系,国家不仅追求安全,也追求其它许多目标,今天可能这个议题重要,明天可能那个议题重要,不存在一个国际议题的等级。

现实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区别(Baldwin的观点)

1.在无政府状态的性质和后果上,现实主义强调无政府状态要求国家主要关注生存问题,而自由主义则认为国家生存面临的威胁常常并没有严重到主导决策的地步;

2.在国际合作的前景上,对国际合作的达成和维持,现实主义比自由主义悲观;

3.在相对与绝对收益问题上,现实主义强调国家主要关注相对收益,自由主义强调国家更关注绝对收益。

4.现实主义最关心国家安全问题,而自由主义更关系政治经济学的问题;

5.现实主义强调最终决定结果的是国家实力的分布而非国家的意图,而现实主义更关心国家意图;

6.在国际组织对国际政治的影响上,现实主义强调国际组织是一种附带的现象,而自由主义则认为国际组织很重要。

马克思主义

1.作为生产方式的资本主义是国际体系的特征;

2.阶级是重要的分析单位(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核心国家/边缘国家)3.资本主义的剥削决定国际关系主要是冲突的;

4.经济是理解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最重要的因素,换句话,不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性质就无法了解当代国际冲突的性质。

(依附论、世界体系论)

女权主义

1.性别是有作用的,传统国际关系忽视女性对国际关系的含义,将性别作为分析单位,有助于深入了解世界政治;

2.性别上的从属关系(男性至上)决定国际关系主要是冲突的;

3.父权制(男性统治)是国际体系的基本特征;

4.当代国际关系的议题的重要性基于男性的偏好,女性的议题被边缘化。

现实主义(Realism)

自由主义(Liberalism)

马克思主义(Marxism)

女权主义(Feminism)

分析单位

国家

个人、团体和国家

阶级

性别

国际关系的性质

冲突

合作与冲突

国际体系的主要特征

无政府状态和均势

复杂的相互依存

世界资本主义

父权制

国际组织的性质

主要指政府间国际组织(IGOs);

大国利益的延伸

机制;

集体行动和解决国际问题的制度(或可成世界政府的雏形)

政府间国际组织,跨国公司;

是经济结构的反映

变化中:

政府间国际组织,属家族制;

非政府组织是水平结构

国际组织的行为

非自治,决定于大国利益和实力分布

自治;

促进国家之间及与非国家行为体间的合作关系

推动资本主义的生产;

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

变化中;

加强与挑战父权制并存

国际组织的作用

评论

1.国际组织只在世界政治的边缘发挥作用,即低级政治领域,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几乎毫无作用;

(Mersheimer1994)2.国际组织在大国战略中扮演介入性(intervening)角色。

可作为大国工具,非大国也可利用国际组织达到其目标,但国际组织影响国家尤其大国行为的能力极小。

1.国际组织为大国提供合作(控制其他国家)的机制;

2.国际组织有助于对现存秩序的微调;

3.国际组织可成为国际社会化的代理人,使现有秩序合法化;

国际组织是大国影响的象征

1.国际组织能帮助国家克服集体行动困难(collectiveactionproblems,如在囚徒困境中担当律师的角色)

2.促进经济繁荣和全球福利。

国际组织推动全球市场、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增加了复合相互依存,减少了暴力冲突的可能性。

3.协助社会发展共同的价值观和规则。

(反对意见:

很少有普世的价值观)

4.整合功能(主要通过跨国公司形成全球共同市场,将不同的社会联系起来)

5.为“国际政治的牺牲品”提供帮助。

如贫民、难民等。

不足:

1.种族中心主义,到处推广民主、资本主义;

2.将发展不足和贫困归罪于个人、公司和政府,忽视资源状况和权力结构的影响;

3.认为各种利益能在政治舞台上有效竞争,事实是不平衡的,私有商业利益集团常常比公共利益团体的影响大。

1.国际组织是国际资产阶级的政治工具;

2.是国际资产阶级剥削、控制边缘国家的经济工具;

3.强化了资产阶级的霸权。

1.预测(资本主义崩溃)不准;

2.经济决定政治论忽视了民族主义、宗教等因素对冲突、战争的影响;

3.决定论(deterministic)

国际组织存在严重的性别偏见,体现男性优势。

关注以下问题:

1.国际组织中女性的作用;

2.非政府组织的活动和战略;

3.国际组织中男性主宰的影响。

1.研究缺乏精确和严谨。

女权主义包括传统女权主义、新女权主义、自由女权主义、社会主义女权主义、后现代女权主义等,它们的观点常常自相矛盾。

国际组织的起源

霸权国发起。

一旦霸权衰落,国际组织也将式微。

大国之间也可能建立国际组织。

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

问题的出现及其复杂性使国家产生合作的需要,导致国际组织的产生。

为处理复杂的困难,怀有相同想法的个人或国家创立组织。

制度主义(institutionalism):

国际组织的建立有赖霸权国,但其运行无需霸权国。

五、国际组织成功(力量)的评价指标

1.有效性:

能否较好地实现其目标。

2.适应性:

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和存活能力,能否准确把握变化的形势并对组织的职能、目标和任务进行及时的调整。

3.自主性:

决策能力和实施决策的能力,能否对危机形势作出及时有效的反应,并提出连贯性的政策以及是否有足够的资源使政策得以落实。

4.内部的协调性:

成员对利益、政策、价值观和手段及程序的认同和协调程度。

成员之间在利益和价值观上多大程度上是共享的?

共享程度越高,越容易达成一致的政策;

如果在利益和价值观上有差异,组织能否调和并提高内聚力?

5.吸引力:

组织对非成员的吸引力。

6.国际影响力

六、国际组织成功的条件

1.当国际组织能够通过执行共同的政策使成员切实感觉到所得大于所失,认为加入国际组织是值得的时候;

2.当国际组织中的大国能够协调一致行动的时候;

3.当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及其行政机构具有较强的协调和行动能力时;

4.当国际组织存在外部竞争力量的时候;

第二章政府间国际组织

第一节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基本特征

一、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基本概念

--------国家政府之间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和任务,根据共同达成的国际条约而成立的常设性机构。

二、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基本特性

----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参与者是国家而非自然人。

----政府间国际组织是国家之间的组织而非凌驾于主权国家之上的世界政府。

----与国际会议不同,政府间国际组织设有常设机构,具有相对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依据国家间的正式协定。

----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和单独意志。

----合作职能。

三、政府间国际组织的结构与表决制度

结构

----议事与决策机构(联合国大会、世界贸易组织部长级会议)

----执行与主管机构(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

----行政与管理机构(秘书处)

----辅助与工作机构(联合国安理会下属的反恐委员会、制裁委员会)

----司法机构(联合国国际法院、国联常设国际法院)

国际组织的表决制度

----全体一致同意制(principleofunanimityrule)

----多数表决制(principleofmajorityrule),如欧盟理事会的有效多数为成员的55%以上,总人口的65以上。

----加权表决制(weightedvotingsystem,按照国家的人口、财富、实力或其它标准相应地给予各个成员不同的投票权。

常见于国际经济类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票权分两部分:

一是每个成员都拥有250张基本投票权;

二是根据各国交纳的份额,每10万个单位的特别提款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配给成员的一种用来补充现有储备资产的手段)增加一票。

美国拥有20%的投票权。

世界银行类似。

联合国安理会和欧盟理事会的决策也属此类。

如在欧盟理事会,根据各国人口的差异,各成员的票数为:

Germany,France,ItalyandtheUnitedKingdom29

SpainandPoland27

Netherlands13

Belgium,CzechRepublic,Greece,HungaryandPortugal12

AustriaandSweden10

Denmark,Ireland,Lithuania,SlovakiaandFinland7

Cyprus,Estonia,Latvia,LuxembourgandSlovenia4

Malta3

TOTAL321

----协商一致(consensus)

----反向协商一致

四、国际组织决策的分类

代表性的决定(representationaldecisions)

象征性的决定(symbolicdecisions)

对外事务的决定(boundarydecisions)

项目性的决定(programmaticdecisions)

涉及规则制定的决定(rule-creatingdecisions)

涉及规则监督的决定(rule-supervisorydecisions)

操作性决定(operationaldecisions)

五、政府间国际组织的会员

----完全会员:

出席会议权、评论、建议权、表决权、选举和被选举权

----准会员:

主要针对非独立国家的非自治领土(是殖民主义的产物,指其人民尚未达到自治之充分程度而由某些国家承担管理责任的领土。

联合国成立初期曾列出76个领土,如英属文莱、马耳他,法属摩洛哥、突尼斯等,如今大多已实现自治),无投票权(如新西兰的附属地托克劳(Tokelao)是世界卫生组织的准会员)

----部分会员:

成为某些政府间国际组织下属机构的正式成员的非成员国,如汤加和瑙鲁在成为联合国的会员国之前已成为亚太经济与社会委员会的成员。

在联合国,部分会员不能出席联合国大会。

有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则规定部分会员不能参加该组织的选举。

----观察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