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3377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23.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

《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

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

2019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读•书(12分)

1.我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名家名作灿若群星。

请赏读这幅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局部),并将“是日也”之后画线的短语用楷体正确、规范地书写下来。

(2分)

2.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0分)

(1)水何澹澹,。

(《观沧海》曹操)

(2),寒光照铁衣。

(《木兰辞》北朝民歌)

(3)落红不是无情物,。

(《己亥杂诗》龚自珍)

(4),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李商隐)(

(5)但愿人长久,。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6)予独爱莲之出泥而不染,。

(《爱莲说》周敦颐)

(7)《望岳》中的“,”,表现了青年杜甫渴望登上秦山绝顶,俯视群山而小天下的心胸气概。

(8)刘禹锡《陋室铭》中的“,”,写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淡雅中不失生机盎然。

二、读•思(38分)

(一)

为创建“书香校园”,学校组织了“青春,因经典而精彩”语文活动。

【活动一:

见字如面--书信中的家国情怀】

①不多时就“七七事变”,很快你就决定了,到西北去,做抗日军去。

②你走的那天晚上,满天都是星,就像幼年我们在黄瓜架下提着虫子的那样的夜,那样黑黑的夜,那样飞着萤火虫的夜。

③恰巧在抗战不久,我也到山西,有人告诉我你在洪洞的前线,离着我很近,我转给你一封,我想没有两天就可看到你了。

那时我心里可开心极了,因为我看到不少像你那样年轻的孩子们,他们快乐而活泼,他们跑着跑着,当工作的时候嘴里唱着歌。

这一群快乐的小战士,胜利一定属于你们的,你们也拿枪,你们也担水,中国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

3.一班同学荐读了抗战时期的一封家信(节选)。

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第①段中的“到西北去,做抗日军去”运用排比,起强调作用。

B.第③段加点词语“他们”,指的是“像你那样年轻的孩子们”。

C.第③段中画线的三个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

D.选文结尾句用了感叹号,表达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决心。

【活动二:

致敬英烈--那些被铭记的过往】

[三三两两的特务在这里巡逻。

阳光斜斜地照着监狱的铁窗。

几只小虫在空中飞动。

A(喜悦)哟,多好看的小虫!

[伸手捉住一只。

刘思扬(怜惜地望着A)

[将一个空火柴盒,递出铁窗,送给A。

A(惊喜)

[打开火柴盒,把小虫放进去。

小虫不安地爬动。

A(沉思状)

[再次打开火柴盒,放飞小虫。

A(高兴,拍手)飞了,飞了,他坐飞机飞回家去了。

A(微笑)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

[刘思扬点头,神情庄重。

4.以上是二班同学表演的独幕剧剧本。

剧本中的A指 (人名),这个情节出自经典名著《 》,这是一本讲述革命者为迎接解放而进行的最后决战的书。

(3分)

【活动三:

歌以咏志--青春有诗,还有远方】

山高路远

呼喊是爆发的沉默

沉默是无声的召唤

不论激越还是宁静

我祈求只要不是平淡

如果远方呼喊我我就走向远方

如果大山召唤我我就走向大山

双脚磨破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

双手划烂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5.三班同学朗语了诗人汪国真的代表作《山高路远》。

这首诗告诉我们:

面对人生的山高路远,要有    的精神。

(2分)

(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6~7题。

伤疤的身价

黄花梨是极其名贵的木材,是制作高档家具的上好材料,有“鬼脸”的黄花梨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被视为佳品中的珍品,价值连城,受到世人的追捧。

其实,所谓“鬼脸”就是黄花梨受到伤害之后留下的疤。

因为黄花梨生长于沿海地区,常遭台风袭击,在风雨飘摇中不是被扭曲,就是被折弯,甚至被折断。

尽管如此,也阻挡不了黄花梨的成长,只不过,为了弥补伤害,受伤处的纹理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各种各样惟妙惟肖的图形,有的像动物,有的像植物,有的像人物,形态各异,丰富多彩,形象逼真,十分迷人。

原来,正是因为经过了风风雨雨,经历了多灾多难之后形成的伤疤,才让黄花梨更加名贵,更具魅力,以致成为文人笔下的素材,成为收藏家推崇的对象。

在伤疤处长出一朵花,伤疤就不成为伤疤,而是上天的恩赐。

6.阅读材料可以发现,题目中的“伤疤”有两层含义,各指什么?

请简要回答。

(3分)

7.同学们围绕怎样“在伤疤处长出一朵花”展开讨论,有人认为要靠顽强的毅力,有人认为需要过人的智慧,还有人认为离不开从容的心态。

请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表明你的观点并加以阐述。

(10分)

写作提示:

①可以同意以上的某种观点,也可以另有自己的看法;②不少于100字。

(三)

西湖美景古来共谈,请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8~11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8.多音字的读音由其所在的语境决定,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2分)

(1)浅草才能没马蹄 

(2)天与云与山与水 

9.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是日更定矣明辨是非

B.见余大喜曰喜出望外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别具匠心

D.余一小舟不遗余力

10.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3分)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翻译:

大雪下了三天,   。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翻译:

 ,    。

11.同一个西湖,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时间,看到的风光不同,表达的心情不同。

根据诗文内容将下面这副对联补充完整。

(4分)

白乐天满怀喜悦赏美景。

张陶庵冬夜无限惆怅。

师说(节选)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①先乎吾,吾从而②师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师道也,夫庸③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注释①固:

本来。

②:

动词,学习。

③庸:

副词,表示反问,岂。

12.为文中空缺处依次选择恰当内容,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吾从而师之②生平吾后③亦先乎吾④其闻道也

A.①④②③B.④②①③C.③②①④D.②④③①

13.作者认为“师者”的价值在于“ ”,主张不拘于 、 ,向比自己有专长的人学习。

(第一空用原文填写)。

(3分)

三、读•写(70分)

14.承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是我省的一件大事。

学校准备制作“弘扬体育精神喜迎‘二青会’”宣传片向同学们征集素材,你推荐了下面的宣传面,请说明你的推荐理由。

(6分)

写作提示:

①可以把三幅画作为”传画系列”总体推荐,也可以只推荐其中一幅;②80字左右。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第15题。

月光汤

①乡下的夜空升起一轮明月,月光便洒满了山林村舍,地面上也凝起了一层透亮的”薄霜”。

②月光很亮,亮得连父亲也觉得,待在屋内睡觉未免太过可惜。

于是,他便带我去湖边夜钓。

③月光如水,湖平如镜,豌豆般大小的浮漂飘在水面上粒粒可见。

先是点点浮颤,继而微微下沉,当浮漂猛地一沉,父亲便迅起杆,一条白花花的鱼便在水中扑腾翻转了起来,上钩了!

④月光清澈、白亮,想是鱼儿也不忍就此睡去,纷纷就着一盏月光灯,在湖中来回穿行。

鱼饵明晃晃地摇曳在水里,鱼儿纷纷咬钩。

就这样,父亲的鱼篓很快便满了。

此时,明月依然高悬在夜空之中,意犹未尽的父亲,并不打算回家。

⑤但我有些饿了,父亲索性找来一个废弃的陶罐,就着湖水洗净,然后支在火堆上--他要煮一罐鱼汤。

水,从湖里汲取而来,白白净净;鱼,是刚刚钓上来的,也白白净净;月光,自星空流淌而来,更是白白净净。

父亲说,喝下这白白净净的汤,心里就会安宁无比,少怨,无烦。

⑥很快,鱼汤泛起了奶白色,像一捧捣碎的月光,皎洁地盛在罐子里。

⑦父亲在一旁说道:

“这可不是一般的鱼汤,而是一罐月光汤,只不过是里面游进了几条白白净净的鱼。

”记忆中,这是父亲说过的最富诗意的话,让我终身难忘。

⑧为了家人,父亲埋身田间地头:

每遇早季,我们都要用好几台水车,将山下的泉水往高处的梯田里翻送。

月光下,父亲和我一人负责拉动一台水车,一阶一阶地朝上翻送水。

一车车白花花的月光泉便这样,从低处翻进我们的梯田里。

常常一忙就是一整夜。

⑨累了,父亲使以堤埂为床,躺在月光里,小睡一会儿。

有时,我会抱怨,觉得这活太累,收益小,可父亲却说,百滴水就能救活一棵稻,只要水到了,就不会颗粒无收。

“莫要怨了,月亮不都在陪着我们,给我们照明嘛!

⑩暑假时,父亲常去集市卖红薯,凌晨两点便要担货出发。

夜行山路,我替他打手电筒,给他壮胆。

倘有明月当空,父亲便会独自上路,不要我陪。

月光,便是他的伴,他的明灯,他的保护神。

⑪中考那年,我考得不好,没能被县城里最好的高中录取。

一天晚上,父亲和我纳凉说闲话,他说:

“______”父亲的话点拨了我,让我重拾信心。

后来,我考上一所重点大学。

⑫一罐月光汤,一车月光泉,一弯月光路,我终于读懂了父亲:

因为心中始终有月光,他才能在岁月的千沟万壑中岿然不动,且从不发一声怨言。

在父亲看来,若是觉得人生苦,根源是心里有苦,不管遇到何种困难不顺,只要心能常被月光滋润,不干涸,不开裂,人生便有希望和奔头,心也就不苦了。

(作者徐徐,有改编)

15.在学校的征文比赛中,《月光汤》一文脱颖而出。

(1)请想像父亲当时说的话,为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内容。

(不少于50字)(5分)

(2)此文作为获奖作品,将发表在学校的《文苑》杂志上,需要配上一段评论性文字。

请你完成这个任务。

(10分)

写作提示:

①从语言表达、人物形象、主题思想或写作手法方面,任选一个角度来写;②结合文章内容;③不少于100字。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6题。

问题意识,即人类在认识过程中因感知难以解决的现实矛盾而产生的怀疑、困惑、焦虑的心理状态,是力求发现问题、理清问题、破解问题的心理态势。

很多时候。

我们心中有了疑问,却不能提出问题。

我国中小学生课堂上主动提问的现状不容乐观,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课题组对此专门做了调查统计。

【优秀的人爱提问】

猜想是疑问的起点,关系到提问的价值。

众所周知,哥德巴赫猜想是世界三大数学猜想之一,至今都没有完全解决,目前最好的成果是由中国数学家陈景润1966年取得的。

能够回答这个世界难题的人,他的学和能力定然不凡,而能够提出这个三个半世纪都无法解决的问题的人,他是否能更技高一筹呢?

其实,优秀的人往往特别注重提问,因为通过提问,人们可以准确地把握问题的本质。

爱提问、会提问的背后反映的是敏锐的观察力、清晰的逻辑能力和坚决的执行力。

【什么样的问题是“好问题”】

人生就是一个个问题解惑的过程。

正如电影《教父》里的台词“要给他一个无法拒绝的请求”,“好问题”就是让人无法拒绝的问题,是接近本质的问题,是能让提问者与被提问者变得积极、站得更高、想得更深的问题。

【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

第一,提问时,准备充分,目标具体,直指事物的本质。

第二,精心设计,环环相扣,形成连环追问的“组合拳”。

我们也许暂时不能达到别人的高度,但我们可以站在很高的地方提问。

第三,不做“只问不响”的“伸手党”,要在提问中记录灵感,寻找进一步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提出一个好问题,最关键的是要先思考后提问。

有专家提出了五个绝佳的思考角度:

证据:

我们怎么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

视角:

如果站在其他人的视角看这个问题,会怎么样?

如果换一个角度会怎么样?

联系:

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规律或磨合模式?

我们以前在那儿见过这种模式?

猜想:

如果它与众不同,那是什么样的?

相关:

它为什么重要?

遇到任何现象,我们都不妨从这五个角度去思考,然后就可以大胆的提出问题。

16.班里召开主题为“做一个善问者”的研讨会,你收集并整理了以上材料。

(1)请观察图一,简要概括你得出的结论。

(2分)

(2)阅读材料,你一定了解了“好问题”的四个特征。

如果有机会向当代中国科幻文学的领军人物、山西作家刘慈欣请教,你打算向他提一个什么好问题?

把你提的问题写下来。

(2分)

(3)研讨会上,有的同学认为好好听讲就可以了,提问不提问无关紧要;有的同学则苦恼于不会提问。

针对以上两种说法,请谈谈你的看法。

(10分)

写作提示:

①从材料中筛选有用信息;②思路清晰;③语言得体;④不少于100字。

17.花样年华,青春飞扬,每一个瞬间,每一番经历,一人,一事,一草,一木,一言,一笑……都在为精彩的人生助力,都在为伟岸的人格奠基。

正如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所说:

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遇到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

请以“谢谢你,使我成为更好的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35分,含书写分5分)

写作提示: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读•书(12分)

1.我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名家名作灿若群星。

请赏读这幅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局部),并将“是日也”之后画线的短语用楷体正确、规范地书写下来。

(2分)

【知识考点】汉字临摹.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抄写,注意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做到美观、规范、正确。

【解答过程】答案:

天朗气清

【总结归纳】做本题时,注意正楷书法要笔划平正,结体整齐,工妙于点画,神韵于结体。

标点符号各占一格。

2.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0分)

(1)水何澹澹,。

(《观沧海》曹操)

(2),寒光照铁衣。

(《木兰辞》北朝民歌)

(3)落红不是无情物,。

(《己亥杂诗》龚自珍)

(4),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李商隐)(

(5)但愿人长久,。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6)予独爱莲之出泥而不染,。

(《爱莲说》周敦颐)

(7)《望岳》中的“,”,表现了青年杜甫渴望登上秦山绝顶,俯视群山而小天下的心胸气概。

(8)刘禹锡《陋室铭》中的“,”,写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淡雅中不失生机盎然。

【知识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过程】答案:

(1)山岛竦峙(注意“竦”的书写)

(2)朔气传金柝(注意“朔”的书写)

(3)化作春泥更护花

(4)何当共剪西窗烛

(5)千里共婵娟

(6)濯清涟而不妖(注意“濯”的书写)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总结归纳】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

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二、读•思(38分)

(一)

为创建“书香校园”,学校组织了“青春,因经典而精彩”语文活动。

【活动一:

见字如面--书信中的家国情怀】

①不多时就“七七事变”,很快你就决定了,到西北去,做抗日军去。

②你走的那天晚上,满天都是星,就像幼年我们在黄瓜架下提着虫子的那样的夜,那样黑黑的夜,那样飞着萤火虫的夜。

③恰巧在抗战不久,我也到山西,有人告诉我你在洪洞的前线,离着我很近,我转给你一封,我想没有两天就可看到你了。

那时我心里可开心极了,因为我看到不少像你那样年轻的孩子们,他们快乐而活泼,他们跑着跑着,当工作的时候嘴里唱着歌。

这一群快乐的小战士,胜利一定属于你们的,你们也拿枪,你们也担水,中国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

3.一班同学荐读了抗战时期的一封家信(节选)。

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第①段中的“到西北去,做抗日军去”运用排比,起强调作用。

B.第③段加点词语“他们”,指的是“像你那样年轻的孩子们”。

C.第③段中画线的三个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

D.选文结尾句用了感叹号,表达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决心。

【活动二:

致敬英烈--那些被铭记的过往】

[三三两两的特务在这里巡逻。

阳光斜斜地照着监狱的铁窗。

几只小虫在空中飞动。

A(喜悦)哟,多好看的小虫!

[伸手捉住一只。

刘思扬(怜惜地望着A)

[将一个空火柴盒,递出铁窗,送给A。

A(惊喜)

[打开火柴盒,把小虫放进去。

小虫不安地爬动。

A(沉思状)

[再次打开火柴盒,放飞小虫。

A(高兴,拍手)飞了,飞了,他坐飞机飞回家去了。

A(微笑)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

[刘思扬点头,神情庄重。

4.以上是二班同学表演的独幕剧剧本。

剧本中的A指 (人名),这个情节出自经典名著《 》,这是一本讲述革命者为迎接解放而进行的最后决战的书。

(3分)

【活动三:

歌以咏志--青春有诗,还有远方】

山高路远

呼喊是爆发的沉默

沉默是无声的召唤

不论激越还是宁静

我祈求只要不是平淡

如果远方呼喊我我就走向远方

如果大山召唤我我就走向大山

双脚磨破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

双手划烂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5.三班同学朗语了诗人汪国真的代表作《山高路远》。

这首诗告诉我们:

面对人生的山高路远,要有    的精神。

(2分)

【知识考点】综合读写.

【思路分析】3.本题考查材料中修辞手法、短语类型等分析正误的判断。

A.有误,排比是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到西北去,做抗日军去”不符合排比的要求。

B.正确,“他们”是人称代词,答案一般在前文中,指的是“像你那样年轻的孩子们”。

C.正确,“开心极了”是中补结构,“快乐而活泼”是并列结构,“快乐的小战士”是定中结构。

D.正确。

故选:

A。

4.本题考查名著情节内容的掌握。

从“刘思扬”以及具体的情节--“特务在巡逻”可以得出本段对话出自《红岩》;从“刘思扬”和A的对话,A的语言“多好看的小虫”“飞了,飞了,他坐飞机回家去了”可以看出A的人物形象,有少年感和孩子气,从场景及人物性格可以确定是小萝卜头。

5.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从“双脚磨破,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双手划烂,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可以看出不畏艰险、豪迈乐观、坚定执着、顽强的精神。

【解答过程】答案:

3.A

4.小萝卜头(或宋振中);红岩

5.不畏艰险、豪迈乐观、坚定执着、顽强的精神。

(答出一个即可)

【总结归纳】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多积累,多练习。

(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6~7题。

伤疤的身价

黄花梨是极其名贵的木材,是制作高档家具的上好材料,有“鬼脸”的黄花梨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被视为佳品中的珍品,价值连城,受到世人的追捧。

其实,所谓“鬼脸”就是黄花梨受到伤害之后留下的疤。

因为黄花梨生长于沿海地区,常遭台风袭击,在风雨飘摇中不是被扭曲,就是被折弯,甚至被折断。

尽管如此,也阻挡不了黄花梨的成长,只不过,为了弥补伤害,受伤处的纹理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各种各样惟妙惟肖的图形,有的像动物,有的像植物,有的像人物,形态各异,丰富多彩,形象逼真,十分迷人。

原来,正是因为经过了风风雨雨,经历了多灾多难之后形成的伤疤,才让黄花梨更加名贵,更具魅力,以致成为文人笔下的素材,成为收藏家推崇的对象。

在伤疤处长出一朵花,伤疤就不成为伤疤,而是上天的恩赐。

6.阅读材料可以发现,题目中的“伤疤”有两层含义,各指什么?

请简要回答。

(3分)

7.同学们围绕怎样“在伤疤处长出一朵花”展开讨论,有人认为要靠顽强的毅力,有人认为需要过人的智慧,还有人认为离不开从容的心态。

请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表明你的观点并加以阐述。

(10分)

写作提示:

①可以同意以上的某种观点,也可以另有自己的看法;②不少于100字。

【知识考点】散文阅读综合.

【思路分析】这篇文章介绍黄花梨身上的“鬼脸”是什么,以及有“鬼脸”的黄花梨受人追捧的原因,以此借物说理,表现经历挫折的人生更有意义与价值。

【解答过程】6.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理解。

词语理解题,一般要答出词的本义和语境义,若有情感也要加上情感。

但本题不涉及情感所以无需回答。

根据第二段的内容,可知“伤疤”一方面指受到伤害后,身体上留下的痕迹;第四段的内容,赋予“伤疤”以象征义,指经历了生活风雨之后,内心受到的影响。

7.本题考查议论片段的写作。

“议论性文字”是简单的议论文写作。

议论文三要素为:

论点、论据、论证。

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论点。

论点可以是“顽强的毅力”,也可以是“过人的智慧”或“从容的心态”,也可以是其他。

其次,围绕论点要展开论证,可以采用道理论证、对比论证、事实论证、比喻论证任选其一或其二,建议不能太多,因为文章字数要求只有不少于100字,不要太多。

最后要有适当的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论点。

答案:

6.示例一:

伤疤,表面上指黄花梨受到大自然的伤害后,身上留下的花纹;深层含义指人生中的挫折磨难等给予心灵的打击。

示例二:

“伤疤”一方面指收到伤害后,身体上留下的痕迹;另一方面指经历了生活的风风雨雨、挫折灾难后,内心受到的影响。

7.示例一:

在伤疤处长出一朵花,首先需要不屈不挠的意志,不在困难面前屈服。

在前进的道路上,总避免不了“伤疤”,不怕伤痛,才能不被伤痛打倒。

我们也要牢记教训,吸取经验,用智慧武装自己。

拥有智慧,才能从伤痛中获得力量,在伤疤处开出花来。

毅力和智慧,都是必不可少的。

【总结归纳】词语的含义解题的一般规律是:

明确词语原义---揣摩词语语境义----准确把握引申义(比喻义或象征义)----紧密联系文章主要内容(文中主要人物性格、品格、故事情节、细节等)-----联系文章主旨。

(三)

西湖美景古来共谈,请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8~11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8.多音字的读音由其所在的语境决定,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2分)

(1)浅草才能没马蹄 

(2)天与云与山与水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