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3481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71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玉溪一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

地理学科试卷

命题人:

陆金东

注意:

答案必须填涂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时间:

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50小题60分,1—40题,每小题1分;41—50题,每小题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

1.宇宙中基本的天体是

A.彗星和流星体B.星云和恒星C.行星和恒星D.星云和卫星

【答案】B

【解析】宇宙中基本的天体是星云和恒星,B对。

彗星、流星体、行星、卫星也是天体,但体积、质量小,不是基本天体,A、C、D错。

中国天眼“FAST”项目由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于1994年提出构想,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项目位于贵州平塘的喀斯特洼坑群中,理论上可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对“FAST”电磁信号理论接收能力描述正确的是

A.在地月系范围内B.在太阳系范围内C.在银河系范围内D.达已知宇宙的边缘

3.形成“FAST”项目附近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沉积B.海浪侵蚀C.冰川搬运D.流水溶蚀

【答案】2.D3.D

【解析】

2.根据材料可知,天眼“FAST”可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

所学知识可知,目前

可见宇宙的半径约为140亿光年,因此可以判断“FAST”电磁信号理论接收能力将要达已知

宇宙的边缘,故答案选D项。

3.由材料可知,“FAST”项目位于贵州平塘的喀斯特洼坑群中,该区域气候湿润,主要为流水的

溶蚀作用形成的,故答案选B。

4.下列能源来自太阳辐射能量的一组是

A.天然气、地热能、沼气、太阳能、水能B.生物能、核能、地热能、沼气、天然气

C.煤、石油、水能、风能、沼气D.核能、水能、洋流、波浪、潮汐能

【答案】C

【解析】能源来自太阳辐射能量的一组是煤、石油、水能、风能、沼气,都是直接或间接转化的太阳辐射能量,C对。

地热能、核能来自地球内部,潮汐能来自天体引力,A、B、D错。

我国古书曾记载:

“(公元前28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记载中所说的黑气是指

A.耀斑B.X射线C.黑子D.紫外线

6.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的

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D.内部

7.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黑子区域是太阳表面的低温区域B.黑子区域温度比周围高

C.黑子区域释放出大量的水汽D.黑子区域含有大量的水汽和尘埃

8.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

A.无线电长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B.地球公转速度发生变化

C.不会影响地球气候D.航海过程中指南针突然失灵

【答案】5.C6.A7.A8.D

【解析】

5.记载中所说的黑气是指黑子,是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之一,发生在光球层,C对。

耀斑发生在色球层,是增大增亮的斑块,A错。

X射线、紫外线不是太阳活动类型,B、D错。

6.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的光球层,是太阳外部太阳活动,A对,D错。

色球层太阳活动是耀斑、日珥,B错。

日冕层太阳活动是太阳风,C错。

7.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黑子区域是太阳表面的低温区域,颜色比周围暗一些,A错。

黑子区域温度比周围略低,B错。

黑子区域是太阳外部大气活动,没有水汽、尘埃,C、D错。

8.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A错。

不影响地球公转速度,B错。

黑子活动会影响地球气候,C错。

可能引起磁暴现象,导致航海过程中指南针突然失灵,D对。

点睛:

太阳活动是太阳外部大气的活动表现,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

黑子并不黑,只是温度比周围略低,颜色比周围暗一些。

黑子活动影响地球的气候,耀斑活动影响地球电离层或磁场,导致无线电短波信号减弱或中断,指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我国二十四节气已成功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下图中阴影部分为夜半球,虚线为极圈,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以南极为中心B.以北极为中心

C.箭头方向向西D.昼半球大于夜半球

10.该图反映的节气是北半球的

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

【答案】9.B10.D

【解析】

9.该图的自转方向是逆时针方向,是以北极为中心,A错,B对。

箭头指示自转方向,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C错。

地球上昼半球等于夜半球,D错。

10.该图是北极图,北极圈是极夜现象,反映的节气是北半球的冬至,D对。

春分、秋分晨昏线过极点,A、C错。

夏至北极圈是极昼现象,B错。

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1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答案】11.A12.A

【解析】

11.赤道的自转线速度是1670千米/小时,图示区域地球自转线速度向北线速度减小,说明位于北半球,C、D错。

线速度与赤道接近,说明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低纬度,B对,A错。

1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根据等值线的递变规律,a点的线速度大于b点,原因是b点地势低,相当于纬线圈半径小,所以自转线速度小,B对。

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A、C、D错。

13.地球上四季更替的根本原因是

A.各地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B.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C.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D.黄赤交角的存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由于地球在公转过程中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了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因而形成了四季更替,所以D正确。

考点: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2017年某月,王老师参加了国内某旅行社组织的行期为20天的南极旅游团活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王老师此次南极旅行行期的某月最有可能是

A.12月B.9月C.6月D.3月

15.下列现象,在王老师此次南极旅行见闻中最不可信的是

A.飘散的雪花B.漂浮的冰山C.乱飞的垃圾D.未见美丽的极光

16.在王老师此次南极旅行行期中,旅游团安排了1天的行程来到中国长城站(58°58′W,62°13′S)开展科普互动活动,期间王老师利用微信语音视频和云南玉溪的父母及伦敦的女儿进行三方实时互动,那么,最适宜三方视频互动的王老师所在地的当地时间是

A.9:

00B.13:

00C.15:

00D.16:

00

【答案】14.A15.C16.A

【解析】

14.南极旅行应在南极地区的夏季,即南极是极昼现象时期。

王老师此次南极旅行行期的某月最有可能是12月,此时南极是极昼现象,A对。

9月、3月南极昼夜长短差异不大,气温低,不是最佳时期,B、D错。

6月是极夜时期,不适宜旅行,C错。

15.在王老师此次南极旅行见闻中可以看到飘散的雪花,A可信。

南极是冰雪大陆,附近海域有漂浮的冰山,B可信。

南极人类活动很少,没有乱飞的垃圾,C不可信,选C。

美丽的极光在极夜时期可见,极昼时期不可见,D可信。

16.根据经度,长城站位于西四区,玉溪采用东八区区时,伦敦是0时区的区时,当西四区9:

00时,北京时间是21点,伦敦13点,最适宜三方视频互动的王老师所在地的当地时间是9:

00,A对。

西四区13:

00、15:

00、16:

00时,北京时间1点、3点、4点,正值深夜,不适宜,B、C、D错。

读“北半球某地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图中A,B,C,D四处所绘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

A.A处B.B处

C.C处D.D处

18.下列关于图中天气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处就水平气压状况而言叫气旋

B.①处气温日较差比②处大

C.M、N两条线附近,最有可能出现锋面的是N线

D.A处风力比B处小

【答案】17.C18.C

【解析】

17.在水平方向上,空气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

根据气压值,图中B处、D处,空气由低压吹向高压,B、D错。

北半球向右偏,图中A处风向向左偏,A错。

C处风向向右偏,四处所绘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C处,C对。

18.图中天气状况,①处就水平气压状况而言叫低压中心,气旋是气流状况,A错。

①处多阴雨天气,②处多晴朗天气,①处气温日较差比②处小,B错。

M、N两条线附近,最有可能出现锋面的是N线,位于低压槽处,C对。

A处等压线较密集,风力比B处大,D错。

点睛:

在水平方向上,空气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向右偏。

低压中心是气压状况,气旋是气流状况。

气旋影响地区多阴雨天气,高压中心控制区,叫反气旋,多晴朗天气。

锋面气旋位于低压槽处。

19.下图中的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画法正确的有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C

【考点定位】常见的热力环流

读下图“地球表面受热过程图”,完成下面小题。

20.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来自

A.①B.②C.③D.④

21.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A.①增强B.②减弱

C.③减弱D.④增强

【答案】20.C21.D

【解析】

20.根据图示箭头方向,①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

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来自地面辐射③,C对。

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很少,大气逆辐射是大气释放热量,A、B、D错。

21.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保温作用增强,即大气逆辐射增强,④增强,D对。

结合上题分析,①不变,A错。

②大气直接吸收很少,不是主要原因,B错。

③强弱与太阳辐射有关,不是全球变暖的原因,C错。

22.决定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A.山体坡向B.山体高度

C.山脉走向D.纬度位置

【答案】D

【解析】山麓自然带类型与所在纬度的地带性植被相同,决定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D对。

山体坡向、山脉走向、山体高度不影响山麓自然带类型,山体高度影响垂直自然带种类多少,A、B、C错。

23.“日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

”下图是“九九消寒图”,据图判断即将来临的节气是

A.立冬

B.立春

C.春分

D.清明

【答案】C

【解析】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

冬至日12月22日开始数九,图示有两瓣未染,说明是冬至后79天,日期约是3月12日左右,即将来临的节气是3月21日,春分,C对。

A、B、D错。

点睛:

冬至日12月22日开始数九,图示有两瓣未染,说明是冬至后79天。

每月按30天计算,每月两个节气,上半年节气的日期大约是6号或21号。

3月12日后,即将来临的节气是3月21日,是春分日。

24.下图为北半球某河段示意图,四点中在自然状态下侵蚀较重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图示位于北半球,在自然状态下,根据凹岸、凸岸理论,①是凸岸,是沉积岸,①错。

②是凹岸,侵蚀较重,②对。

根据地转偏向力判断,③是侵蚀岸,③对。

.④是沉积岸,④错。

C对,A.B.D错。

【考点定位】地转偏向力,凹岸、凸岸理论。

25.在亚欧大陆某些沿海地区,常会出现“东风送雨”现象。

在下列气候类型中,最可能出现这一现象的是

A.热带沙漠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地中海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D

【解析】热带沙漠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几乎无风,东北信风或者东南信风性质干燥一般不会带来降水,A错;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受西风影响,B错;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影响,C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丰沛的降水,D对。

下图是四地的气温和降水的数据资料,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6.这四幅气候资料图对应的气候类型名称分别是

A.①热带雨林气候;②热带草原气候;③温带海洋性气候;④温带季风气候

B.①温带季风气候;②热带季风气候;③地中海气候;④亚热带季风气候

C.①热带雨林气候;②热带季风气候;③地中海气候;④温带季风气候

D.①热带雨林气候;②热带草原气候;③地中海气候;④亚热带季风气候

27.图中受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①B.②C.③D.④

28.对③地气候分布及其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除南极洲外,其他大洲均有分布B.最冷月气温小于0℃

C.降水季节分布均匀D.夏季降水丰富

【答案】26.D27.A28.A

【解析】

26.根据图示气温和降水柱状图,①全年高温多雨,是热带雨林气候。

②全年高温,降水季节变化明显,年降水量较少,是热带草原气候。

③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是地中海气候。

④最冷月气温大于0℃,雨热同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D对,A、B、C错。

27.结合上题分析,图中受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①,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A对。

②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B错。

③受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C错。

④受季风环流控制形成,D错。

28.③地是地中海气候,除南极洲外,其他大洲均有分布,A对。

最冷月气温大于0℃,B错。

降水季节分布不均,雨热不同期,C错。

夏季气温高,降水少,D错。

2018年1月3日,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雪黄色预警(如下图):

受南支槽东移和南下冷空气共同影响,今明两天,中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将出现一次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部分地区有暴雪(10~18毫米),局地大暴雪(20~30毫米)。

完成下面小题。

29.据图文信息推测,下列地区不在此次大雪、暴雪天气范围的是

A.晋陕南部B.豫南皖北C.京津地区D.鄂西鄂北

30.造成此次中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大范围雨雪的天气系统是

A.

B.

C.

D.

31.下列关于受此次暴雪、大暴雪影响的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气污染加剧B.引发危房校舍、农业大棚等设施坍塌

C.部分高速封闭D.部分时鲜农产品价格上涨

【答案】29.C30.A31.A

【解析】

29.根据图示大雪、暴雪区域,结合省区轮廓判断,此次大雪、暴雪天气范围的是晋陕南部,A在。

豫南皖北,即河南南部,安徽北部,B在。

京津地区不在此次大雪、暴雪范围内,C不在,选C。

鄂西鄂北即湖北西部、北部,D在。

30.造成此次中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大范围雨雪的天气系统是冷锋天气系统,是冷空气推动锋面南下形成。

图A是冷锋,A对。

图B是暖锋,B错。

图C是气旋,图D是反气旋,C、D错。

31.受此次暴雪、大暴雪影响的地区,雪后大气污染减轻,A不正确,选A。

大雪可能引发危房校舍、农业大棚等设施坍塌,B正确。

导致部分高速封闭,C正确。

因蔬菜运输受影响,部分时鲜农产品价格上涨,D正确。

32.我国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能对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进行精密观测。

这些天气现象主要出现在

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臭氧层

【答案】A

【解析】我国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能对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进行精密观测。

这些天气现象是因热空气上升过程中,水汽凝结形成,主要出现在对流层,A对。

平流层以平流运动为主,没有这些天气现象,B错。

中间层位于高层大气,臭氧层位于平流层,没有空气对流运动,没有这些天气现象,C、D错。

点睛:

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是因对流运动,热空气上升,水汽凝结形成,主要出现在对流层。

平流层以平流运动为主,没有这些天气现象。

中间层位于高层大气,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上面热,下面冷,没有空气对流运动。

33.2018年1月3日,印尼巴厘岛阿贡火山新年首次喷发,火山喷出的岩浆物质主要来源于

A.地壳B.地幔C.外核D.内核

【答案】B

【解析】2018年1月3日,印尼巴厘岛阿贡火山新年首次喷发,火山喷出的岩浆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是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B对。

地壳中没有岩浆物质,A错。

外核、内核物质与地表隔着地幔层,不是岩浆来源,C、D错。

34.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壳厚度海洋较陆地大B.外核最可能为液态

C.地幔横波不能通过D.内核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答案】B

学_科_网...学_科_网...学_科_网...学_科_网...学_科_网...学_科_网...学_科_网...学_科_网...学_科_网...学_科_网...学_科_网...学_科_网...

35.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导致

A.钓鱼岛的海岸线变长B.全球的雪线降低

C.导致原有生态系统发生改变D.影响南亚旱涝数量减少

【答案】C

【解析】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导致海平面上升,钓鱼岛的海岸线变短,A错。

高山的冰川融化多,雪线升高,B错。

气候变暖,会导致原有生态系统发生改变,C对。

影响南亚旱涝数量,可能增加,D错。

点睛:

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和平原,大陆海岸线变短,陆地范围变小。

高山的冰川融化多,雪线升高。

气候变暖,会导致原有生态系统发生改变,极端天气现象增加,南亚旱涝数量,可能增加。

36.全球气候变暖对下列国家农业生产最为有利的是

A.埃及B.印度C.哈萨克斯坦D.俄罗斯

【答案】D

【解析】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对农业生产最为有利的国家是俄罗斯。

俄罗斯纬度高,热量不足。

气温升高,生长期延长,有利于农业发展,D对。

埃及、印度、位于热带,影响较小,A、B错。

哈萨克斯坦位于内陆,可能因蒸发旺盛变的更干旱,不利于农业生产,C错。

37.下列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A.铜矿、焦炭B.雷电、沙漠C.化肥、大米D.森林、海盐

【答案】D

【解析】自然资源指在一定的时间和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

是自然界天然存在、未经人类加工的资源。

属于自然资源的是森林、海盐,D对。

焦炭、化肥、大米是人类生产的产品,A、C错。

雷电、沙漠不能产生经济价值,B错。

38.关于农业文明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农业文明阶段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最小B.在农业文明阶段,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C.土地数量和质量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D.人类通过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使土地质量不断提高

【答案】C

【解析】农业文明阶段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很弱,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大,A错。

在农业文明阶段,人地关系矛盾已经明显,B错。

人口增长过快,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土地的产出,土地数量和质量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C对。

人类通过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使土地数量不断提高,质量下降,D错。

点睛:

农业文明阶段,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很弱,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大。

人口增长,人地关系矛盾已经明显。

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土地的产出,土地数量和质量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人类通过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使土地数量不断提高,质量下降。

39.我国东部沿海一带除了洪涝灾害外,还可能受到的气象灾害有

①台风 ②滑坡 ③寒潮 ④地震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B

【解析】我国东部沿海一带除了洪涝灾害外,还可能受到的气象灾害有台风,①对。

东部沿海地形以平原为主,滑坡灾害少,②错。

我国冬季风势力强,影响范围广,东部沿海有寒潮影响,③对。

地震属于地质灾害,④错。

B对,A、C、D错。

40.下列措施中,可防御滑坡、泥石流的是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②修建水利工程③修建护坡工程④清除河道淤泥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答案】D

【解析】可防御滑坡、泥石流的措施是提高植被覆盖率,①对。

修建水利工程主要是蓄水,不能防御滑坡,②错。

修建护坡工程,③对。

清除河道淤泥与防御滑坡无关,④错。

D对,A、B、C错。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1.甲地所在地形区的地质构造是

A.地垒B.地堑C.背斜D.向斜

42.按成因分类,乙处岩石属于

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

【答案】41.A42.D

【解析】

41.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左右两侧各有一个断层,且甲地断块上升,两侧断块下降,符合地垒的定位,选A。

42.看图例可知,乙处岩石是片麻岩,是花岗岩变质形成的,属于变质岩,选D。

【点睛】

常见原岩与变质岩的关系:

石灰岩→大理岩,页岩→板岩,花岗岩→片麻岩,砂岩→石英岩。

43.造成火星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有

①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小②白天火星表面吸收大气辐射多

③夜晚大气阻挡火星表面辐射多④夜晚火星表面吸收大气辐射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D

【解析】造成火星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有火星大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小,气温高,①对。

白天火星表面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②错。

夜晚大气逆辐射弱,阻挡火星表面辐射少,③错。

夜晚火星表面吸收大气辐射少,降温快,气温低,④对。

D对,A、B、C错。

下图为某半球气压带、风带(箭头表示风向)分布局部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44.图中甲、乙气压带成因及气流垂直运动方向是

A.甲:

动力原因上升B.乙:

动力原因上升

C.甲:

热力原因下沉D.乙:

热力原因下沉

45.从气候角度考虑,全年都受到该风带明显影响的大陆西部地区,最适宜种植

A.甘蔗B.葡萄C.香蕉D.牧草

【答案】44.A45.D

【解析】

44.根据图中纬度变化和气压带的分布可知,甲为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乙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高空中来自赤道的气流在北纬30°附近不断堆积,产生下沉气流,致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属于动力原因,B、D错。

来自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暖而轻的气流与来自极地高气压的冷而重的气流在北纬60°附近相遇,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形成了一个上升气流,近地面气压较低,形成副极地低压带,属于动力原因,A对、C错。

45.根据图中纬度变化和风带的分布可知,该风带为北半球的西风带,全年都受到该风带明显影响的大陆西部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该气候区全年温和湿润,光照不足,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选D。

甘蔗和香蕉属于热带亚热带作物,A、C错;葡萄属于温带水果,但喜光,B错。

【点睛】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

成因

气候特征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都受中纬西风带控制

终年温和湿润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终年炎热干燥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都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终年高温多雨

(2)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

成因

气候特征

地中海气候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