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五章中国的分区地理第一讲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3506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6.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五章中国的分区地理第一讲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五章中国的分区地理第一讲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五章中国的分区地理第一讲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新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五章中国的分区地理第一讲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新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五章中国的分区地理第一讲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新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五章中国的分区地理第一讲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新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五章中国的分区地理第一讲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新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五章中国的分区地理第一讲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新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五章中国的分区地理第一讲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新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五章中国的分区地理第一讲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新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五章中国的分区地理第一讲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新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五章中国的分区地理第一讲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新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五章中国的分区地理第一讲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新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五章中国的分区地理第一讲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新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五章中国的分区地理第一讲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新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五章中国的分区地理第一讲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新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五章中国的分区地理第一讲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新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五章中国的分区地理第一讲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新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五章中国的分区地理第一讲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五章中国的分区地理第一讲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案.docx

《新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五章中国的分区地理第一讲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五章中国的分区地理第一讲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五章中国的分区地理第一讲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案.docx

新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五章中国的分区地理第一讲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案

第十五章中国的分区地理

[课程目标] 

北方、南方、西北和青藏地区的主要特征,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第一讲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考点一 北方地区

对应学生用书p216

1.位置

__大兴安岭__、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__内蒙古高原__以南,__秦岭—淮河__以北,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东临黄海和渤海。

2.地形

以__高原__、__平原__为主;“黄土地”是指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黑土地”是指__东北__平原。

3.气候:

湿润、半湿润的__温带季风__气候;年降水量在400~800mm。

4.农业

(1)耕地及耕作制度:

河湖较少,水源不足;耕地是__旱地__。

本区大部分属暖温带和中温带,一年一熟(东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华北)。

(2)粮食作物:

东北平原上的春小麦、玉米、高粱;华北平原上的冬小麦;黄土高原上的谷子等。

(3)经济作物:

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及黄淮平原有__棉花__;东北有__大豆__;华北的沙土、丘陵地区有油料作物__花生__;黑、吉有糖料作物__甜菜__。

(4)生产基地:

东北平原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由“北大荒”变成“北大仓”);华北的商品棉基地。

5.工业

(1)资源优势:

煤、石油、铁等矿产资源丰富。

(2)重要基地(环渤海工业带):

__辽中南__工业基地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__京津唐__工业基地是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6.交通

稠密的铁路网:

东北的滨洲、滨绥、哈大、京哈、沈丹线构成“不”字形;华北的京沪、京九、京广、同蒲线与京包、太德(太原—石家庄—德州)、陇海线构成“曲”字形。

大秦线是运煤专线,被誉为“神州第一线”。

便利的海运,发达的公路运输。

7.主要城市

北京、天津、唐山、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连云港、郑州、西安、兰州、太原、石家庄、济南、青岛、洛阳、邯郸。

对应学生用书p216

一、北方地区概况

位置

范围

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

地形

主要地形区:

东北平原(我国最大,黑土为主,多沼泽,北部冻土;三江、松嫩、辽河)、华北平原(我国最平坦,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土层深厚)、黄土高原(世界最广、最厚的黄土堆积区,土质疏松,直立性强)、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名山:

“东岳”泰山(鲁)、“西岳”华山(陕)、“中岳”嵩山(豫)、“北岳”恒山(晋)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大兴安岭北部为寒温带、长城以北为中温带、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暖温带,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年降水量400~800mm,集中在7~8月,大部分属半湿润、半干旱地区(东北东部为湿润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东北漫长严寒多雪)

主要灾害天气:

冬季寒潮、夏季洪涝,华北春旱、风沙

河流

水文特征:

南北差异大,水量北丰南小,汛期北长南短(东北地区有明显融雪春汛),河流含沙量北小南大,结冰期北长南短

主要河流湖泊:

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黄河(渭河、汾河,下游“地上河”),海河,辽河,鸭绿江,图们江,白头山天池、兴凯湖

植被、

土壤

东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黑土;

黄河中下游落叶阔叶林,华北平原钙质土,黄土高原黄土

自然

资源

煤炭:

抚顺、阜新、鸡西、鹤岗、开滦、峰峰、大同、阳泉、神府、平朔、兖州、徐州、淮北

油田:

大庆、辽河、胜利、华北、中原

铁矿:

鞍山、迁安

海盐:

长芦

水能:

白山、丰满、三门峡、小浪底、青铜峡、刘家峡

森林:

长白山、大小兴安岭

水资源不足

农业

有利:

①夏季高温多雨,水热配合较好。

东北冬季积雪厚,夏季日照长;黄河中下游地区秋季晴天多。

②平原广阔,土层深厚。

东北黑土肥沃,人均耕地多,宜农荒地多,森林资源丰富

不利:

①东北生长期短,热量不足,受寒潮影响大;西部风沙大。

②黄河中下游地区春旱、夏涝突出;水土流失和土壤盐碱化严重

特点:

重要农耕区,旱作为主。

长城以北一年一熟,以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地位:

①东北平原是最大的商品粮林基地,机械化程度高;黄河中下游地区是最大的棉麦产区;黄泛区为最大的水果带。

②商品粮: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棉:

冀中南、鲁西北、豫北。

农产品:

种植业—小麦(东北春小麦、华北平原冬小麦)、玉米、高粱(东北、黄土高原)、谷子(黄土高原)、大豆、甜菜、亚麻(东北);棉花、花生、烤烟(华北)。

③用材林:

红松、落叶松(东北);经济林:

苹果、梨、柿、桃、枣、板栗(黄河中下游)。

④农耕区畜牧业:

黄牛、马、驴、骡、绵羊、鸡。

⑤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

海带、对虾、贝类

工业

特点:

工业基础好,重工业突出。

钢铁、石油、化工、电机、能源、造船、煤炭、机械、汽车、电子、纺织、制糖等工业在全国占重要地位

工业区:

辽中南、京津唐、陇海—兰新线工业带东段、沿海工业带北段

城市

沈阳(机)、大连(船、化)、鞍山(钢)、长春(汽)、哈尔滨(电机、糖、麻纺)、大庆(油)、天津(钢、化、船、电子、纺)、唐山(钢、煤、陶)、洛阳(拖、纺)、西安(电子、纺、电机)、兰州(化、机)、太原(钢、化、能)、北京(钢、机、化、车、电子、纺)

交通

传统以车马为主

东北铁路网最稠密,以沈阳、哈尔滨为中心,“不”字形

华北以北京为中心呈放射状,干线有:

京哈、京沪、京九、京广、京包、京通、京秦,以及石太、石德、太焦、焦柳、胶济、陇海、同蒲、大秦、神黄、焦石等

海港:

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黄骅、连云港等

河港:

哈尔滨

生活

面食

火炕、窑洞(防寒保温)

滑雪、溜冰

生态

环境

问题

及对

策 

问题:

①东北平原黑土流失;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③华北平原土地旱涝盐碱和沙化;④环渤海污染严重

对策:

①退耕还林还草;②兴修水利;③发展节水农业;④合理灌溉;⑤治理污染

  二、北方地区环境问题的分布、产生原因及治理措施

地区

问题

产生原因

治理措施

东北

地区

黑土流失

长期不合理地垦殖开荒

用治理坡面、沟壑与植树造林及秸秆还田等方法防治黑土流失;退耕还林、还牧,停止开垦沼泽地

森林资源锐减,森林覆盖率降低

过度采伐森林,毁林开荒

合理采伐;营造人工林;促进珍贵树种更新;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

华北

平原

盐碱

低洼地积水,排水不畅;旱涝不均;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地下水位上升

酸性物质中和;调节和控制水盐运动,使土体脱盐;改良土壤

春季风沙

春季降水少、升温快;冬季风强烈,土地沙化严重

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

黄土

高原

水土流

失严重

夏季降水集中,黄土土质疏松;丘陵地区土层薄、植被稀疏,长期滥垦乱伐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生态农业

  三、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问题

1.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严重

(1)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

①降水:

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②地形:

从平原向山地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③植被:

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④土壤:

由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

人为原因:

①毁林开荒;②过度樵采;③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④开矿。

(2)后果:

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加大,河湖淤积严重,旱涝灾害频繁。

(3)整治措施

①退耕还林还草:

压缩农业用地,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因地制宜营造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用材林;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③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工程措施——打坝淤地,平整土地,修筑梯田;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农业技术措施——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

④开矿时要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大力开展复垦工作。

2.其他问题:

春旱、夏涝、寒潮、风沙、土壤盐碱化等。

3.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评价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利:

位于暖温带,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不利:

①位于半湿润区,降水稀少;②低温时间长;③春季气温回升快,春旱;④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⑤沟壑纵横,不利于连片耕作。

可持续发展:

①控制人口;②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环境;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④加大科技投入,倡导绿色、生态农业;⑤调整农业结构,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谷子、小麦、优质苹果。

例题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吉林省珲春市(下图)是我国离海最近的内陆城市,辖区内的聚落多沿河谷分布。

国家已批准设立“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

(1)据图文信息,对该市发展进出口贸易的条件予以评价。

 有利于进出口贸易的条件:

有贸易口岸;有政策支持;有铁路、公路通往邻国。

不利于进出口贸易的条件:

缺少我国自己的海港(不能与其他国家直接通航;交通运输方式单一);距商品的主要供应地和消费地较远(服务范围较小)。

 

图们江流域的森林曾被大量砍伐。

近年来,由于保护措施得当,使流域内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

(2)森林植被的恢复,会使图们江在俄、朝两国交界处河段的水文特征发生哪些变化?

__流量(水位)季节变化减小;含沙量减少。

__

[解析]

(1)该题属于评价分析类题,关键词“发展进出口贸易”,解题方向“条件予以评价”。

说明要阐述评价观点,一般从有利和不利两个角度分析。

具体可以归结为所学的商业贸易的区位因素的交通运输条件、生产条件和货物来源,市场和经济腹地、政策等进行分析组织答案。

有利于进出口贸易的条件:

有贸易口岸;有政策支持;有铁路、公路通往邻国。

不利于进出口贸易的条件:

缺少我国自己的海港(不能与其他国家直接通航;交通运输方式单一);距商品的主要供应地和消费地较远(服务范围较小)。

(2)该题属于特征描述类题,关键词“植被的恢复”,解题方向“水文特征”。

水文特征一般从流量、含沙量、结冰期、水位、水能等进行分析。

结合材料有森林植被的恢复,影响到的一般是流量水位和含沙量,从这两个角度组织答案:

流量(水位)季节变化减小;含沙量减少。

考点二 南方地区

对应学生用书p218

1.位置范围:

东部季风区南部,__秦岭—淮河__以南,__青藏高原__以东,东、南临东海和南海。

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地区。

2.地貌特点及分布

__平原__、__丘陵__交错;有__长江中下游__平原、__江南__丘陵、__四川__盆地、__云贵__高原等地形区。

3.气候类型:

湿润的__亚热带和热带季风__气候。

4.农业

(1)耕地及耕作制度:

水热充足,一年两熟或三熟;河湖河汊密布,灌溉条件良好;耕地多是水田。

(2)林果业:

__热带、亚热带__的经济林木和水果。

(3)养殖业:

淡水养殖和桑蚕养殖。

5.工业

(1)资源优势:

__有色金属__等矿产丰富及水能资源很丰富。

(2)工业基地:

__沪宁杭__工业基地、__珠江三角洲__工业基地。

(3)工业地带:

长江中下游工业带——是我国工业实力最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地区;长江三角洲——加工工业为主体,__高精尖__产业发展迅速;长江中游——武汉、宜昌、湖南中部等重工业发达;南部沿海__外向__型工业地带(广州、宁波、五个经济特区为中心,出口为主的加工工业、制造业),西南地区有水能、矿产、农林牧资源优势,已建成综合性工业基地,钢铁、有色金属冶炼、机械、煤炭、__纺织__工业发展迅速。

6.交通

(1)__水运__很发达(内河航运有长江、__京杭__运河、珠江水系;海运也很发达)。

(2)__铁路__线众多:

京沪、京九、京广、焦柳、川黔、成昆等跨过长江,沪杭—浙赣—湘黔—贵昆铁路连通东西,西南地区由成昆、贵昆、川黔、成渝构成“__口__”字形线路,再与宝成、南昆、湘黔、襄渝线构成“__井__”字形。

7.主要城市

上海、宁波、福州、厦门、汕头、广州、深圳、珠海、北海、海口、南京、武汉、合肥、南昌、长沙、南宁、成都、贵阳、昆明。

8.台湾省

(1)位置:

位于我国大陆东南的海洋中,西隔__台湾__海峡与福建省相望,东临__太平__洋,北临__东__海,南临__南__海。

(2)范围:

台湾岛(中国第一大岛)及其附近的__澎湖列__岛、钓鱼岛等诸多小岛。

(3)自然地理条件

①地形:

多山,西部有较宽阔的平原,中部山区由几条平行山脉组成,东部山岭直抵太平洋岸。

②河流:

短急,水能蕴藏量大,最长河流为浊水溪。

③湖泊:

最大湖泊——__日月潭__。

④气候:

__热带__、__亚热带__季风气候,温暖湿润。

⑤森林资源丰富——“森林宝库”。

⑥矿产资源丰富:

台湾山脉是__金__、__铜__等金属矿的重要产地,西部是__煤__、__石油__等的主要分布区,北部火山区有丰富的天然硫磺,岛的周围浅海蕴藏着__石油__和__天然气__,海洋水产资源丰富,重要的海盐产区——“祖国东南盐仓”:

布袋盐场。

(4)人文地理特征

①人口:

2200多万,每平方千米有600人。

②民族:

汉族占97%,少数民族以__高山__族最多。

③城市:

__台北__:

人口最多的中心城市;__高雄__:

第二大城市,重要工业中心和最大港口。

④农业

种植业:

西部平原土壤肥沃,__水稻__种植普遍——“海上粮仓”,甘蔗、蔗糖——“东方甜岛”。

⑤林业

四季鲜果不断,热带、亚热带“__水果之乡__”,__樟脑__产量居世界首位。

⑥工业

加工业:

形成“__进口—加工—出口__”型经济,工业部门:

纺织、电子电器、食品加工、石油化工等,工业区:

北部工业区:

以桃园县为中心,南部工业区:

以__高雄市__为中心(最大重工业中心)。

对应学生用书p219

一、南方地区概况

位置范围

东部季风区南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地形

主要地形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地势最低,河汊纵横,湖泊密布,江汉、洞庭湖、鄱阳湖、长三角)、珠江三角洲、东南丘陵(我国最大的丘陵)、四川盆地(“紫色盆地”,西北有成都平原)、云贵高原(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山间“坝子”是主要耕作区)、横断山脉、南岭、武夷山脉、秦巴山地、台湾山脉

名山:

“南岳”衡山(湘)、庐山(赣)、井冈山(湘赣)、黄山(皖)

气候

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积温4500~8000℃,1月均温0℃以上,冬温夏热,四季分明(南部沿海和滇南地区1月均温大于15℃,长夏无冬)。

年降水量大于800mm,集中在夏半年,雨季由南向北变短。

云贵高原两类季风交汇处,冬季昆明准静止锋以东阴雨冷湿,以西晴朗温暖。

长江中下游6~7月梅雨(江淮准静止锋),7~8月伏旱(副热带高压)。

冬季寒潮和沿海地区夏秋季台风

河流

水文特征:

水量丰富,汛期长,水位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长江水系、珠江水系、京杭运河航运价值高

主要河流湖泊:

长江(岷江、雅砻江、乌江、嘉陵江、汉江、湘江、洞庭湖、鄱阳湖);珠江(西江、东江、北江);钱塘江;淮河;闽江;澜沧江;怒江;浊水溪;太湖、洪泽湖、巢湖、日月潭

植被、土壤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黄壤,热带季雨林、四川盆地紫色土和水田区的水稻土

自然资源

煤炭:

六盘水

海盐:

莺歌海、布袋

铁矿:

石碌、马鞍山、大冶、攀枝花

铜矿:

德兴、东川

钨矿:

大余

锑矿:

锡矿山

铅锌矿:

冷水江

锡矿:

个旧

汞矿:

铜仁

铝矿:

修文、平果

水电站:

三峡、葛洲坝

江南竹茶桐,横断木材,琼、滇热带作物

东南能源缺乏

农业

有利:

①雨热同期。

②长江中下游、珠三角地势低、土壤肥沃,河湖密集,利灌溉、养殖;四川盆地紫色土肥。

③历史久,水平高

不利:

①伏旱、夏秋台风。

②江南丘陵红壤酸性强,不利于种植。

③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土层薄,地表水缺乏

特点:

水田为主。

江北一年两熟,江南一年三熟。

农耕区畜牧业

地位:

①重要的商品粮、桑蚕、糖、油、棉花、黄麻、亚热带热带作物和淡水渔业产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是“鱼米之乡”,四川盆地“天府之国”。

②商品粮:

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长江中下游平原。

棉:

江汉平原、长江三角洲。

热带经济作物基地:

海南岛、西双版纳。

甘蔗:

两广、琼、云、川。

出口基地:

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

淡水鱼:

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舟山。

桑蚕:

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

林:

横断、东南。

农产品:

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籽(长江流域)、甘蔗。

杉、马尾松、竹。

茶叶、油茶、油桐、橡胶、剑麻、柑橘、香蕉、荔枝、桂圆、菠萝、蚕桑。

水牛、山羊、猪、禽。

带鱼、大、小黄鱼、墨鱼、贝类。

淡水养殖

工业

特点:

基础好,轻重工业都发达。

钢铁、有色冶金、化工、能源、造船、机械、汽车、电子、纺织、制糖等工业在全国占重要地位。

工业布局由沿海向内地发展

工业区:

沪宁杭工业区、长江沿岸工业地带、珠江三角洲工业区、沿海工业地带南段

城市

上海(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中心)

南京(化、电子)

徐州(煤)

无锡(纺)

杭州(纺、电子、化)

马鞍山(钢)

景德镇(瓷)

武汉(钢、纺、船)

十堰(汽)

长沙(冶)

重庆(能、钢、机、纺)

成都(机、纺、仪)

昆明(冶、机、仪、化)

广州(综合性工业中心)

(续表)

交通

传统以船为主

铁路、公路、河运、海运密切配合,水陆联运条件好

铁路:

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黎湛—南昆线;京沪、京九、京广、焦柳、襄渝—川黔、宝成—成昆线

内河:

京杭运河、淮河、长江(上海、南通、南京、九江、武汉、重庆)、珠江(广州、梧州)

海港:

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厦门、汕头、深圳、广州、香港、湛江、北海

生活

大米

民居注重通风散热

游泳、赛龙舟

生态环境

问题及对

问题:

①长江淮河洪涝灾害

②江南水土流失

③污染严重

对策:

①植树种草

②兴修水利

③治理污染

  二、南方地区的重点问题

1.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比黄土高原轻,经济损失却比黄土高原大的原因

学会运用区位因素分析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掌握对比分析的方法。

人口

密度

单位土

地产值

土层

厚度

江河下游工农业生

产基地和经济中心

黄土高原

南方低

山丘陵区

  

(1)南方低山丘陵区,人多地少,每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产值较高,因此,同样单位面积流失土地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都比较大。

(2)这里多为较薄的地表疏松层覆盖的石质山地,一旦表层被剥蚀,石质裸露,恢复几乎是不可能的。

(3)本区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对这些地区会造成重大影响。

2.长江中下游地区洪灾频发的主要原因

长江中下游地区洪灾频发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进行分析。

(1)自然原因:

流域内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有时全流域普降暴雨;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泥沙沉积,河床较高,排水不畅。

(2)人为原因:

长江上游地区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天然湖泊淤积严重,面积减少,蓄洪能力降低。

3.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咸潮的原因

当海洋大陆架高盐水团随潮汐涨潮沿着河口的潮汐通道向上游推进,盐水扩散、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或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

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咸潮的主要原因:

降水减少,导致江河流量严重减少;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位于河海交界地带,海水容易倒灌;在潮汐作用下,海水入侵;河流水位下降,海平面上升加剧咸潮蔓延;珠江无序挖沙也助长了特大咸潮的形成。

4.西南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

(1)石漠化严重

自然因素是石漠化形成的基础条件。

云贵地区为岩溶地区;丰富的碳酸盐岩具有易淋溶、成土慢的特点,是石漠化形成的物质基础;山高坡陡,气候温暖、雨水丰沛且集中,为石漠化的形成提供了侵蚀动力和溶蚀条件。

人为因素是石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

岩溶地区人口密度大,经济贫困,群众生态意识淡薄,各种不合理的土地资源开发活动频繁,导致土地石漠化。

主要表现为:

①过度樵采。

岩溶地区经济欠发达,农村能源种类少,群众生活能源主要靠薪柴,特别是在一些缺煤少电、能源种类单一的地区,樵采是造成植被破坏的主要原因。

②不合理的耕作方式。

岩溶地区山地多平地少,农业生产大多沿用传统的刀耕火种、陡坡耕种、广种薄收的方式。

由于缺乏必要的保水措施和科学的耕种方式,充沛而集中的降水使土坡易被冲蚀,导致土地石漠化。

③过度开垦。

岩溶地区耕地少,为保证足够的耕地,解决温饱问题,当地群众往往通过毁林、毁草、开垦来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

这些新开垦的土地,由于缺乏保水措施,土壤流失严重,最后导致植被消失,土壤被冲走,石头露出。

④乱砍滥伐。

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南岩溶地区先后出现几次大规模砍伐森林的事件,导致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

(2)地质灾害频繁

本区降水丰沛,由于植被破坏严重,降水引起的滑坡、泥石流,不但规模大,而且活动频繁。

本区地处西南青藏高原边缘地震带上,构造运动活跃。

例题 (2019·北京)读下图,回答

(1)~

(2)题。

(1)图示区域内(A)

A.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B.湖泊水主要来自于运河

C.农田盐渍化现象较普遍

D.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2)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该区域(C)

①乡镇企业数量明显增多 ②城市服务功能增强 ③第三产业结构趋同 ④工业地域联系紧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

(1)根据材料,图示区域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A对;该地湖泊水主要由西部和西南部的河流汇聚入湖,以雨水和大气降水补给为主,B不对;该地降水较多,土壤淋溶作用强,农田盐渍化现象不明显,C不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发育的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D不对。

故选A。

(2)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推动长三角地区的现代经济体系建立,推动资源整合、一体化共享等,乡镇企业属于较低端产业,①不对;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要使城市互联互通,消除城市壁垒,共同发展,因此城市服务功能增强,②对;区域一体化发展使城市产业发展合理分工,优势互补,避免雷同竞争,③不对;区域一体化发展要求该地区交通便利,产业进行合理分工,则工业地域联系更加紧密,④对。

故选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