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中考贵州省安顺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综合理科试题化学部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3510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1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中考贵州省安顺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综合理科试题化学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初中化学中考贵州省安顺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综合理科试题化学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初中化学中考贵州省安顺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综合理科试题化学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初中化学中考贵州省安顺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综合理科试题化学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初中化学中考贵州省安顺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综合理科试题化学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初中化学中考贵州省安顺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综合理科试题化学部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初中化学中考贵州省安顺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综合理科试题化学部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初中化学中考贵州省安顺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综合理科试题化学部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初中化学中考贵州省安顺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综合理科试题化学部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初中化学中考贵州省安顺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综合理科试题化学部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初中化学中考贵州省安顺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综合理科试题化学部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初中化学中考贵州省安顺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综合理科试题化学部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初中化学中考贵州省安顺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综合理科试题化学部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初中化学中考贵州省安顺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综合理科试题化学部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初中化学中考贵州省安顺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综合理科试题化学部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初中化学中考贵州省安顺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综合理科试题化学部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初中化学中考贵州省安顺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综合理科试题化学部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中考贵州省安顺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综合理科试题化学部分.docx

《初中化学中考贵州省安顺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综合理科试题化学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中考贵州省安顺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综合理科试题化学部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化学中考贵州省安顺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综合理科试题化学部分.docx

初中化学中考贵州省安顺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综合理科试题化学部分

2019年贵州省安顺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综合理科试题化学部分

(化学部分14个小题,满分60分,考试时间与物理共150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Na-23 Cl-35.5 Ca-40 Fe-56 Zn-65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实验准备室里,实验仪器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下列表述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试管:

“干净吧!

我身上一滴水都没有”

B.酒精灯:

“帽子哪里去了?

我的燃料越来越少了”

C.铁架台:

“好难受啊!

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D.量筒:

“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坏了”

2、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安全与成功的保证。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

B.

C.

D.

3、2019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大会在中国举行,世界各国达成共识:

全力改善环境质量,全推动绿色发展。

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是()

A.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B.鼓励开私家车,带动经济发展

C.大量使用化肥,提高粮食产量D.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气氛

4、分类法是初中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列各组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氧化物:

H2O2;ZnSO4;CO

B.碱:

Cu(OH)2;Ba(OH)2;C2H5OH

C.酸:

H2CO3;H2SO4;CH3COOH

D.盐:

NH3·H2O;Ca3(PO4)2;AlCl3

5、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物质

反应前物质质量/g

8

2

8

12

反应后物质质量/g

4

16

x

2

A.反应后x的值为8

B.参加反应的甲、丁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2:

5

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丙一定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6、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

B.

C.

D.

二、填空简答题(本题共5个小题,共28分)

7、甲、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两种物质,它们由A、B、C、D四种元素中的三种元素组成。

已知A元素原子无中子,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两倍,C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D元素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甲由A、C、D三种元素组成,乙由B、C、D三种元素组成。

请写出相应物质的化学式,并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1)甲物质化学式______;相对分子质量______。

(2)乙物质化学式______;相对分子质量______。

8、化学知识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相应序号填空。

A.煤;B.生铁;C.氮气;D.氯化钠;E.二氧化硫;F.硝酸钾

(1)充入食品包装袋中用于防腐的是______;

(2)可形成酸雨的是______;

(3)常用作消除道路上积雪的是______;

(4)属于合金的是______;

(5)被称为“工业粮食”的是______;

(6)属于复合肥的是______。

9、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2个铵根离子______;②标出次氯酸钠(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2)2019年5月1日,又一架由北京至安顺的联合航空公司航班平安降落在黄果树机场,标志着安顺迎来了“五一”旅游黄金周的客流高峰。

随着越来越多空中客运航线的开通,方便了市民的出行,助力了安顺经济的腾飞。

请从化学视角回答下列问题:

①下列飞机组件中,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______(填标号)。

A.金属起落架  B.真皮座套  C.橡胶轮胎

②飞机上提供下列食品:

米饭、鸡腿、纯净水、苹果等,其中苹果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

③机组人员就餐后,乘务员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利用了洗洁精的______作用。

④央视财经节目曾经报道:

王者归“铼”,中国发现超级金属铼,制造出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

如图是铼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可知铼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

10、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1)电解水实验如下图所示。

是电源的______极(填“正”或“负”),检验b试管中所得气体的方法是______。

(2)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20℃时,将A、B两种固体各50g,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2所示;升温到50℃时,A、B两种固体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如图3所示。

(A、B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20℃到50℃的变化过程中,一直处于饱和状态的是______(填“A”或“B”)的溶液。

②图1中能表示A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是______(填“甲”或“乙”)。

③图1中P点的含义______。

④图3中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

(精确到0.1%)

11、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其中A是钠盐,且A、D都由三种元素组成,E是红棕色固体,且与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有黑色粉末生成,C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

图中“—”表示两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C______。

(2)反应①属于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B物质与E物质反应过程中,B物质具有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写出一个即可):

______。

三、实验及探究题(本题共2个小题,共14分)

12、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仪器甲的名称是______。

(2)若选A装置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实验室可用B或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选用C装置相对于B装置的优点是______。

(3)实验室要制取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装置接口连接顺序为: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接口对应的字母,全对才得分),F装置的作用______。

13、实验室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Na2SO4、Ba(NO3)2、K2CO3、KOH、CuSO4、Mg(NO3)2和K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K2CO3和“纯碱”的化学性质相似;MgCO3微溶于水,不考虑为沉淀。

【实验步骤】

步骤Ⅰ:

取一定量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溶解,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呈无色。

初步结论:

原粉末中一定不含______。

步骤Ⅱ:

将步骤Ⅰ中的混合物过滤,进行下一步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一】小明同学对步骤Ⅱ中过滤所得滤液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探究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一定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

溶液,充分振荡后,再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呈红色

由此确定原粉末中含有______

请说明加入足量CaCl2溶液的理由:

______。

【猜想假设】小红同学对步骤Ⅱ中过滤所得固体成分提出了如下猜想:

①Mg(OH)2;②BaSO4;③BaCO3;④Mg(OH)2、BaSO4;⑤BaSO4、BaCO3;⑥Mg(OH)2、BaCO3;⑦Mg(OH)2、BaSO4、BaCO3

实验探究二】小红同学对猜想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究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一定量过滤所得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HCl,充分振荡。

有气泡产生,沉淀完全溶解

上述猜想______可能成立

(2)向

(1)试管中,继续滴加足量的NaOH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上述猜想______一定成立

写出

(2)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归纳总结】通过上述实验验证,原粉末中仍不能确定的成分是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只有1个小题,共6分)

14、将氯化钠和氯化铁的固体混合物40g完全溶于101.4g水中形成溶液,再将1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分5次加入到该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5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g

20

20

20

20

20

共生成沉淀的质量/g

5.35

10.7

m

21.4

21.4

求:

(1)表中

的值为______。

(2)原混合物中氯化铁的质量。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1、【答案】C

【分析】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两者的本质区别。

【解答】A、试管干燥是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不合题意;B、酒精挥发成酒精蒸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不合题意;C、铁架台生锈过程中产生新物质铁锈,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符合题意;D、量筒摔碎是玻璃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不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B

【分析】检查气密性、测定溶液的pH、过滤、稀释浓硫酸等是必须掌握的基本的实验技能,一定要按规范要求进行。

【解答】A、利用热胀冷缩原理,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先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

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符合题意;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或玻璃棒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及时的扩散,切不可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答案】A

【分析】倡导绿色发展应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等方面分析,凡是节能减排的措施都符合。

【解答】A、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选项符合;B、大量使用化肥、能污染水体和土壤,要合理使用化肥,故不符合;C、鼓励开私家车,会产生更多的尾气,污染环境,故不符合;D、燃放烟花爆竹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如SO2,可吸入颗粒物等,不利于保护环境,故不符合。

故选A。

4、【答案】C

【分析】按物质的组成成分可将其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

按组成元素可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包含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中主要有氧化物、酸、碱、盐等。

氧化物含两种元素(即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酸是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碱是在水溶液等条件下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有机物中有一类物质叫醇,如甲醇CH3OH、乙醇C2H5OH,组成中OH是有机物一种特征基团,与其它原子结合成分子,不会电离出OH-,在分类上易产生混淆;盐是在水溶液等状态下电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解答】A、H2O2、CO均属于氧化物,ZnSO4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B、Cu(OH)2、Ba(OH)2均属于碱,C2H5OH(乙醇俗称酒精),组成中OH是有机物中一种特征基团,与其它原子结合形成分子,不会电离出OH-,不属于碱,故选项错误。

C、H2CO3、H2SO4、CH3COOH(乙酸俗称醋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均属于酸,故选项正确。

D、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NH3•H2O),部分NH3•H2O会电离出NH4+和OH-,属于碱,Ca3(PO4)2、AlCl3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错误。

故选C。

5、【答案】D

【分析】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8g-4g=4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4g;同理可以确定乙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16g-2g=14g;丁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12g-2g=10g;由质量守恒定律,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解答】A、由质量守恒定律,丙的质量不变,反应后X的值为8g,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参加反应的甲、丁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4g:

10g=2:

5,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丁,生成物是乙,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6、【答案】D

【分析】解答图像类问题,首先要分析清楚图像中有关量的关系,然后再对相关反应及其反应过程中的相关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对比。

【解答】A、澄清石灰水显碱性,pH>7,如果向烧杯中不断加水,则碱性逐渐减弱,溶液被无限稀释,pH接近7,故图像正确;B、向装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稀硫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开始无明显现象,直到两者恰好中和,再与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至碳酸钠被完全反应,此时二氧化碳质量达到最大,故图像正确;C、向装有等质量锌、铁的两只烧杯中分别加足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只要消耗的盐酸质量相同,生成的H2质量一定相同,锌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5,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锌、铁在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的盐都是+2价,等质量金属与足量等浓度的盐酸反应,最终铁产生所氢气比锌多,应为F型的图,故图像不正确;D、锌的活动性比铜和银都强,所以都能与硝酸铜和硝酸银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如果向烧杯中逐渐加入金属锌,两种盐溶液会被全部反应完,故图像正确。

故选D。

7、【答案】

(1)Ca(OH)2;74;

(2)CaCO3;100

【分析】由题干可知,A元素原子无中子是H,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两倍,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第二层即最外层,而第一层只能排2个电子,共6个电子,根据原子结构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6,B元素是碳,C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O,D元素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Ca。

【解答】

(1)甲、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两种物质,甲由A、C、D三种元素组成,即H、O、Ca,则甲是Ca(OH)2,相对分子质量40+(1+16)×2=74;

(2)乙由B、C、D三种元素组成,即C、O、Ca,所以乙

碳酸钙CaCO3,相对分子质量40+12+16×3=100。

8、【答案】CEDBAF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常见化学物质中某些特征的组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用途。

【解答】

(1)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食品包装袋防腐;

(2)二氧化硫在水、氧气和尘埃的作用下最终生成硫酸,形成酸雨;(3)氯化钠溶于水,凝固点下降,常用作消除道路上积雪;(4)生铁是铁、碳和合金;(5)被称为“工业粮食”的是煤;(6)硝酸钾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

9、【答案】

(1)2NH4+;

(2)①C;②维生素;③乳化;④186.2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用语、新型材料、人类的营养素、乳化现象、元素周期表中信息等

【解答】

(1)①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铵根离子可表示为2NH4+;

②次氯酸钠(NaClO)中钠元素化合价为+1,氧元素化合价为-2,氯元素的化合价设为

,则+1+(-2)+

=0,解得

=+1,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则标出次氯酸(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

(2)①A.金属起落架属于金属材料;B.真皮座套属于天然材料;C.橡胶轮胎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选C;

②苹果中富含的营养素为维生素;

③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可以洗去盘子上的油污;

④元素名称正下方的数字代表相对原子质量,由图可知铼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86.2。

10、【答案】

(1)负;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2)①B;②甲;③20℃时,A、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④33.3%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电解水实验现象、溶解度的相关知识,在直流电作用下,水分解的实验中现象之一是正氧负氢1:

2。

根据题图1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20℃时,将A、B两种固体各50g,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2所示,升温到50℃时,A、B两种固体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如图3所示,B物质的固体增加,A物质的固体减少,所以甲是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乙是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解答】

(1)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正氧负氢,体积比是1:

2,由题图可知,

是电源的负极,a试管中为氢气,b为氧气,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2)①从20℃到50℃的变化过程中,B烧杯底部一直有固体剩余,所以一直处于饱和状态的是B的溶液;

②图1中能表示A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是甲;

③图1中P点的含义是:

20℃时,A、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④图3中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100%=33.3%。

11、【答案】

(1)Na2CO3;CO;

(2)复分解;还原性;(3)Fe2O3+3CO

2Fe+3CO2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C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是CO2,E是红棕色固体Fe2O3,且与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有黑色粉末生成,B是CO;A是钠盐,且A、D都由三种元素组成,均能转化为CO2,A又能转化为D,A是Na2CO3,D是CaCO3,最后将它们代入验证。

【解答】

(1)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其中A是钠盐,且A、D都由三种元素组成,E是红棕色固体,且与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有黑色粉末生成,C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所以C是二氧化碳,E会转化成C,所以E是氧化铁,B会与氧化铁反应,会转化成二氧化碳,所以B是一氧化碳会碳,A、D都会转化成二氧化碳,所以A是碳酸钠,D是碳酸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Na2CO3,B是CO;

(2)反应①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属于复分解反应,B物质CO与E物质Fe2O3反应过程中,CO具有还原性;

(3)反应②是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

Fe2O3+3CO2Fe+3CO2。

12、【答案】

(1)长颈漏斗;

(2)2KClO3

2KCl+3O2↑或2KMnO4

K2MnO4+MnO2+O2↑;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3)e;d;f;g;b;除去氯化氢气体

【分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的自然科学。

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仪器的用途、常见气体制备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选择何种装置制取气体,主要是由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所决定的。

收集气体的方法主要是由气体的密度及其在水中的溶解性等所决定的,是否与水反应等。

【解答】

(1)仪器甲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由装置A属于固固加热型,适用用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或2KMnO4K2MnO4+MnO2+O2↑;C装置配有多孔隔板和弹簧夹,可以实现固液分离,相对于B装置的优点是:

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3)因为是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大理石)制取的二氧化碳,盐酸中的溶质是HCl,得到的二氧化碳可能含有少量的水蒸气和氯化氢气体,二氧化碳不和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而氯化氢气体能和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氯化氢气体,但依然会带有水份,再用浓硫酸除去水蒸气,多功能瓶洗气时长进短出,CO2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要得到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装置接口连接顺序为aedfgb。

F是除去HCl气体。

13、【答案】硫酸铜;氢氧化钾;碳酸钾溶液显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需排除其干扰;③⑥;⑥;2NaOH+MgCl2=Mg(OH)2↓+2NaCl;氯化钾

【分析】题干中提到的几种物质的重要性质:

1.Na2SO4、Ba(NO3)2、K2CO3、KOH、CuSO4、Mg(NO3)2和KCl均溶于水;2.Cu2+为蓝色;3.Ba2+和SO42-或CO32-反应生成BaSO4、BaCO3白色沉淀,Mg2+和OH-反应生成Mg(OH)2的白色沉淀,其中BaSO4既不溶于也不溶于酸、BaCO3和Mg(OH)2可以溶于酸;4.KOH、K2CO3的水溶液显碱性。

根据步骤Ⅰ可判断一定不存在CuSO4,

根据实验步骤

(1)取一定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充分振荡后可以将K2CO3反应完,再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判断碱性物质一定有KOH;根据实验探究二中

(1)取一定量过滤所得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HCl,充分振荡,有气泡产生,沉淀完全溶解,判断沉淀一定没有BaSO4,一定有BaCO3,可能有Mg(OH)2,猜想③⑥成立;

(2)向

(1)试管中,继续滴加足量的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原沉淀中一定有Mg(OH)2,从而推出原白色粉末中一定有Ba(NO3)2、K2CO3、KOH、Mg(NO3)2,一定没有CuSO4和Na2SO4,而KCl是否存在对实验现象无影响。

【解答】实验步骤Ⅰ:

加足量水充分溶解,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呈无色,说明一定不含硫酸铜。

实验探究一:

取一定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充分振荡后,再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则原粉末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钾。

碳酸钾溶液显碱性,加入足量CaCl2溶液,碳酸钾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能排除碳酸钾的干扰。

实验探究二:

(1)取一定量过滤所得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HCl,充分振荡,有气泡产生,沉淀完全溶解,则沉淀中一定不含硫酸钡,可能是BaCO3,也可能是Mg(OH)2、BaCO3的混合物,故选择③⑥

(2)向

(1)试管中,继续滴加足量的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沉淀为氯化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镁沉淀,同时生成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MgCl2=Mg(OH)2↓+2NaCl,说明猜想⑥成立。

归纳总结:

题目中提供的试剂均不能与氯化钾溶液反应,对于整个实验无影响,故原粉末中仍不能确定的成分是氯化钾。

14、【答案】

(1)16.05;

(2)32.5g;(3)21.3%

【分析】将氯化钠和氯化铁的固体混合物40g完全溶于101.4g水中形成溶液,再将1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化学反应是FeCl3+3NaOH=Fe(OH)3↓+3NaCl,混合物中氯化钠不发生反应,但与反应后的生成物之一相同,合并到反应所得的溶液中成为溶质。

根据图表数据分析,氢氧化钠溶液分5次加入到溶液中,充分反应后,第1次生成沉淀质量均为5.35g,第2次是其2倍,第4次是其4倍,推出第3次是其3倍即

=16.05g,第5次沉淀不再增加说明第4次恰好完全反应,依据化学方程式,先由已知的沉淀质量求氯化铁质量,再求生成的氯化钠质量,与原混合物中氯化钠质量合并,即为溶质质量,利用溶质质量分数含义求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

(1)第1次20g氢氧化钠溶液对应沉淀为5.35g,第2次40g氢氧化钠溶液对应沉淀为5.35g×2=10.7g,第4次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