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社区养老模式问题探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0373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宁市社区养老模式问题探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南宁市社区养老模式问题探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南宁市社区养老模式问题探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南宁市社区养老模式问题探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宁市社区养老模式问题探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南宁市社区养老模式问题探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宁市社区养老模式问题探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宁市社区养老模式问题探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Keywords:

Nanning;

communityendowment;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养老模式主要有居家养老家庭服务、居家养老社区服务、机构养老服务三种模式。

当前南宁市的养老模式主要依靠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社区养老模式发展不充分。

因此,急需大力发展其他养老模式,社区养老指老年人在家中安享晚年,由家庭成员和社区组织共同提供养老服务,包括日间照料、精神慰藉、上门服务和医疗保健等服务。

社区养老主要是以家庭为地点,由社区提供服务,政府给与经济、政策方面的支持,体现了政府、社会和家庭三方面共同负责的优势。

社区养老是对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的有益补充,让老年人不用出行过远就能享受到优质服务。

所以,依目前来看,社区养老方式被认为是目前最适合南宁市发展需要的养老方式。

1南宁市养绑状

1.1南宁市老龄化程度加重

首先,南宁市老年人数多,且老年人口增加过快。

国际」对老龄化的共识是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匚比重为10%以上,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7%以1就可以说是老龄化社会。

截止到2010年底南宁市人口总数为707.37万,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14.87万,老龄化比率达到了16%,从这些数据中笔者看到南宁市老龄牍度加深。

其次,南宁市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快于人口增长速度。

2000〜2010年十年间,60岁以上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均为逐年增长,2010年老龄化比重为16.23%O2010年南宁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2000年增长75.06%,而2010驾全市总人口比2000年增长仅为13.94%,如表1。

因此,南弓市的老龄化形势十分严峻。

表12000〜2010年南宁市60岁以上人口数

年份

期末总人口数

(万人)

60岁以上人口

.老龄化比更(«

2000

620.80

65.60

10.57

2003

641.67

78.58

12.25

2004

648.88

76.01

11.71

2005

659.54

79.44

12.01

2006

671.89

79.15

11.87

2007

683.51

83.17

12.17

2010

707.37

114.84

16.23

资料来源:

农工党南宁市委会网站,南宁市统计局网站

1.2南宁市居家养老的困境

首先,随着经济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南宁如全国其他城市一样,出现了很多的“4-2-1”或甚至家庭结构方式。

家庭结构的日趋小型化,年轻人的抚养或者说赡养负担过重。

其次,现代社会中年轻人生活压力日益沉重,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与老人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央视的公益广告我们就能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造成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再次,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年轻子女外出务工、学习和定居,有的甚至去往国外,老年人空巢化现象严重,各地相继出现了留守老人,留守村。

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退化,并已经成为南宁市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1.3南宁市机构养老困境

最近几年南宁市机构养老模式发展迅速,但养老机构和床位数的增加仍然不能满足养老的需求。

目前,南宁市拥有养老机构893家(包括公办敬老院、民办机构、乡镇敬老院及五保村),床位数达到了约1.39万张以上,床位数与老年人口的比率为13.1:

lOOOo我国政府发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意见稿)》要求“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就目前来说,南宁市养老机构显然不能达到此项要求。

南宁市养老机构发展的比较好的是几家公立的养老机构,下属各行政区及县都有公办养老机构,这些机构中疗养保健服务好、政府管理较为完善,但是无论是机构数量还是床位数量少,对老年人供不应求。

早2009年底注册的民办养老机构就达30余家,虽然数量远多于公办机构,但是无论从床位数还是收费情况都不如公办机构。

目前南宁机构养老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公私结构不合理、政府管理过多、缺乏专业养老服务人员、养老服务效率低等问题。

因此南宁市有必要大力发展社区养老,作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有益补充。

1.4南宁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起源于英国的社区照顾养老模式,作为解决养老问题的模式之一,国内许多大城市已经发展的很好。

2006年我国颁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主张“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在这一背景下,南宁市社区养老模式也兴起并达到了大力发展。

南宁市作为我国西南边疆的重要城市,承载着与东南亚诸国交流的平台,因此,南宁市的居家养老模式也体现着城市对老年人的关怀及城市的文明程度。

南宁市于2009年开展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工作,目前在绝大多数的社区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每个服务占都有专门的护理服务人员,经过几年的探索,及结合发达城市的经验,当前南宁市社区养老形成一键通、温馨餐桌、志愿网络服务等服务模式,并逐渐推广,在思贤社区,西乡塘区壮锦社区、瑞士花园,兴宁区人民东社区等社区的老人家庭也实行了一键通等服务模式发展较好。

南宁市社区养老的特点是集老年人活动、读书、休息、保健康复、餐厅等于一体,建立起“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这样既节约了空间和服务管理人员等大量开支,又充分发挥了社区的作用,使社区中的老年人一起共处,做到社区内养老的“自给自足”。

2南宁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

2.1服务对象认识不足

老年人本身就属于弱势群体,其中的空巢老人、失独家庭和生活困难的老人更是养老服务的重点。

南宁市的社区养老中着重关注的是这些老人,在政策上对他们倾斜,办事优先、定期进行上门服务等,将大部分的社区养老服务资源集中于这些老人。

但社区养老的宗旨是覆盖社区内的全体老人,使老人们在社区内享受到养老服务,而大多数的老人只是享受社区组织的文娱活动,更多的养老资源没有被使用到他们身上,养老保障的原则使老人老有所养,现在社区养老服务对象的局限化恰恰与社区养老的初衷相违背,我们是否应该考虑模式覆盖的对象是全社区的老人。

2.2社区养老服务供需不匹配

社区养老是根据融合式社区发展而来的,如何使老人能融入社区,不仅仅只是单纯的娱乐和医疗保健服务。

前些年有调查组对南宁市的社区居家养老进行走访,了解到当前南宁市大部分社区居家养老提供的服务较为单一,大都集中在提供家政服务、帮助办理老年人优待证、承接上级部门对老年人的慰问活动、组织老年人定期的娱乐健身活动等一些较为表面的层面;

居家养老服务对社区老年人的心理辅导、心理干预、情感照料和关怀等方面参与过少。

另外一方面,南宁市现在的社区服务主要是在日间照料中心提供日间照料、读书、休息、保健康复、就餐、文娱活动等为主的服务内容,老年人最关心的是自己的身体状况,所以医疗保健是老人急需的服务内容,但社区卫生院不论在医疗水平,硬件设施和药品供应等方面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

2.3社区养老需求与能力不足

首先是体制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社区养老无论从建立、工作人员的招聘和经费来源都依赖于民政部门和少部分的社区基层组织,很少有专业化的养老服务组织参与其中。

虽然也鼓励、引导非营利组织参与到养老服务供给中来,但效果不理想。

同时,无论是公立机构还是民营机构都依赖政府财政拨款和政策倾斜,自身财力不足,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社区养老的需求。

南宁市社区居家养老存在着人员配备不齐、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医疗卫生服务不完善等一系列硬件和软件建设方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产生绝大部分是由资金短缺的原因造成的。

南宁市社区养老的发展主要是政府推动,发展经费来源于政府有关部门的拨款,据调查南宁市政府建设社区仰赖的经费来源基本上是来自社会福利彩票的收益,资金筹资渠道单一且不稳定。

其次,社区养老服务人员能力不足,广西仅有的社区养老服务项目为广西八桂女子就业服务中心,其服务地域为南宁市,该中心从2011年5月至12月,培养专业护理人员500名,每个月培养护理人员65名。

主要培训国际上通用的和国家规定的专业护理理论知识,并进行实践训练,注重协调老人、护理人员和家属三者之间的关系,学习发达城市的专业经验。

但是这还远远不能满足社区养老服务的要求。

2.4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宣传不到位,老年人参与度不高

南宁市2009年开始社区居家养老试点工作,至今巳有4年时间,但从实施效果来看结果并不理想。

大部分老年人对居家服务模式并不了解,有的就算了解也不愿意参与进来。

在老年人生活遇到困难时,首先也是先向不在身边的子女求援,首先能想到求助于社区工作人员的人寥寥无几,这说明对社区养老的宣传不到位。

3南宁市推广社区养老的对策

在养老方式选择中,社区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为老年人提供便利的生活照料和就近照顾,方便老人的养老,也利于邻里互帮互助。

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整合利用社会中可利用的便利资源,使老年人老有所养。

3.1扩大服务对象,覆盖社区全体老年人

社区养老模式的初衷就是为了方便老年人,老年人不必离开熟悉的居住地就能享受养老服务,是一种符合人性的养老模式。

社区养老的优势之一就是老年人在精神和心灵方面可以得到慰藉和关注,社区中的老年群体可以在成活动、生活,并且有专门的护理人员提供服务,免除了子女的后顾之忧。

因此,社区养老的对象不能只是服务于生活困难家庭、空巢老人和失独家庭的老人,而应该是社区内部的全体老年人。

3.2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开展政府购买社区养老

服务

中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老年人作为直接受益者,只有参与其中,才能发现社区养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老年人在社区养老中的需求。

政府和社区工作者要积极宣传社区养老的优越性,使老年人充分了解社区养老,让他们从内心接受这个养老模式。

个别社区可以对老年人进行访谈或者调查,了解他们的需要,针对每个社区的特点提供有自己特色的社区养老。

针对南宁现在的日间照料站,社区工作者可以开展以社区养老为主题的文娱活动,加深老年人的人认知度,让社区老年人都能对居家养老服务有深刻的认识,并参与其中接受服务。

3.4针对老年人的特征提供多种类的居家服务

2010年三大国际组织(WHO、UNESCO.IL0)出版了《社区康复指南-以社区为基础的康复》,对社区康复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以往对社区中只强调教育、就业、健康和社会关注的基础上,着重提出了赋能和增补,进一步强调了残疾人权利和自由。

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借鉴其发展思路。

在南宁市社区养老工作中,应该在做好基本服务项目与内容的同时,更加注重医疗卫生保健、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

针对老年人迫切需求的医疗,要统筹整合社区内的医疗资源。

构建起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个体诊所为补充的社区医疗护理体系,保障老年人康复医疗工作的开展。

闲赋在家的老人并不等同于“无用”,可以根据老人退休之前从事的工种,他们在各自领取都有丰富的经验,可以组织他们对社区内的企业和公司这行经验的传授,使老人从内心认为自己可以有所为。

同时社区要积极开展其他活动丰富养老服务项目和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政府在社会生活中,对于某些可以由市场提供的部门,政府应该放手,在这其中政府应该做的是引导、监督及规则的制定,政府不应当是处于控制地位,而只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参与者。

因此,首先政府应该做的是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而不是宽泛的条文规定,做好引导者和监督者的职责。

其次,应该政府出资购买部分社区养老服务。

2013年我国年颁布了《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南宁市政府在此基础上于今年8月份也发布了《南宁市关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实施意见》,具体实施细则的出台有利于政府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

在社区养老方面,民间组织的专业化程度和服务程度远远优于政府直接提供,政府要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探索建立政府购买社区养老服务机制。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为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适当的引导,不能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

3.3加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宣传力度,提升老年

人参与度

【参考文献】

包学雄.民族自治区的养老保险(2006-2020):

国民经济学

1J学视野[M].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林明鲜,刘永策.城乡人口老龄化与老龄问题研究[M].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

[2]社,2010.林小希,陈心德.上海缶牲区养老发展现状探析

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2,

(1):

68・71.王承慧.美国

壮区养老模式的探索与启示[J].现屈城市研

【3]究,2012,(8):

35-44.

李学斌.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研究综述[J].宁夏社会科学,

【4】2008,

(1):

42-46.

赵立新.论社区建设与居家式社区养老[』.人口学

【可刊,

2004,(3):

35-39.王瑞华.家庭养老、机构养老与社区养老

【6]的比较分析[J].重

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68-73.

[7]

社区养老的服务对象是老年人,只有老年人积极参与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