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完整.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3915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完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完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完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完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完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完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完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完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完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完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完整.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完整.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完整.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完整.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完整.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完整.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完整.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完整.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完整.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完整.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完整.docx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完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完整.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完整.docx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完整

公路工程水泥与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T0501—2005水泥取样方法

1目的、适用围和引用标准

本方法规定了水泥取样的工具、部位、数量与步骤等。

本方法适用于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道路硅酸盐水泥与指定采用本方法的其它品种水泥。

引用标准:

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B1344—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与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GB12958—1999《复合硅酸盐水泥》

GB13693—1992《道路硅酸盐水泥》

2仪器设备

⑴袋装水泥取样器。

⑵散装水泥取样器。

3取样步骤

3.1取样数量应符合各相应水泥标准的规定。

3.2分割样

3.2.1袋装水泥:

毎1/10编号从一袋中取至少6kg。

3.2.2散装水泥:

每1/10编号在5min取至少6kg。

3.3袋装水泥取样器:

随机选择20个以上不同的部位,将取样管插入水泥适当深度,用大拇指按住气孔,小心抽出取样管。

将所取样品放入洁净、干燥、不易受污染的容器中。

3.4散装水泥取样器:

通过转动取样管控制开关,在适当位置插入水泥—定深度,关闭后小心抽出。

将所取样品放入洁净、干燥、不易受污染的容器中。

4样品制备

4.1样品缩分

样品缩分可采用二分器,一次或多次将样品缩分到标准要求的规定量。

4.2试验样与封存样

将每一编号所取水泥混合样通过0.9mm方孔筛,均分为试验样和封存样。

4.3分割样

每一编号所取10个分割样应分别通过0.9mm方孔筛,不得混杂。

5样品的包装与贮存

5.1样品取得后应存放在密封的金属容器中,加封条。

容器应洁净、干燥、防潮、密闭、不易破损、不与水泥发生反应。

5.2封存样应密封保管3个月。

试验样与分割样亦应妥善保管。

5.3在交货与验收时,水泥厂和用户共同取实物试样,封存样由买卖双方共同签封。

以抽取实物试样的检验结果为验收依据时,水泥厂封存样保存期为40d;以同编号水泥的检验报告为验收依据时,水泥厂封存样保存期为3个月。

5.4存放样品的容器应至少在一处加盖清晰、不易擦掉的标有编号、取样时间、地点、人员的密封印,如只在一处标志应在器壁上。

5.5封存样应贮存于干燥、通风的环境中。

6取样单

样品取得后,均应由负责取样操作人员填写取样单.

T0504—2005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

1目的、适用围和引用标准

本方法规定采用勃氏法进行水泥比表面积测定。

本方法适用于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道路硅酸盐水泥以与指定采用本方法的其它粉状物料。

2仪器设备

⑴透气仪:

由透气圆筒、压力计、抽气装置等三部分组成。

⑵透气圆筒:

径为12.700+0.05mm,由不锈钢制成。

圆筒表面的粗糙度Ra=1.60μm,圆筒的上口边应应与圆筒主轴垂直,圆筒下部锥度应与压力计上玻璃磨口锥度一致,两者应严密连接。

在圆筒壁,距离圆筒上口边55mm±10mm处有一突出的宽度为0.5mm~1mm的边缘,以放置金属穿孔板。

⑶穿孔板:

由不锈钢或其它不受腐蚀的金属制成,厚度为1.00–0.1mm。

在其面上,等距离地打有35个直径1mm的小孔,穿孔板应与圆筒壁密合。

穿孔板两平面应平行。

⑷捣器:

用不锈钢制成,插入圆筒时,其间隙不大于0.1mm。

捣器的底面应与主轴垂直,侧面有一个扁平槽,宽度3.0mm±0.3mm。

捣器的顶部有一个支持环,当捣器放入圆筒时,支持环与圆筒上口边接触,这时捣器底面与穿孔圆板之间的距离为15.0mm±0.5mm。

⑸压力计:

U形压力计由外径为9mm的具有标准厚度的玻璃管制成。

压力计一个臂的顶端有一锥形磨口与透气圆筒紧密连接,在连接透气圆筒的压力计臂上刻有环形线。

从压力计底部往上280mm~300mm处有一个出口管,管上装有一个阀门,连接抽气装置。

⑹抽气装置:

用小型电磁泵,也可用抽气球。

⑺滤纸:

采用中速定量滤纸。

⑻天平:

感量为1mg。

⑼秒表:

分度值为0.5s。

⑽其他:

烘干箱、干燥箱和毛刷等。

3材料

⑴压力计液体

压力计液体采用带有颜色的蒸馏水。

⑵基本材料

基本材料采用中国水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制备的标准试样。

4仪器校准

4.1漏气检查

将透气圆简上口用橡皮塞塞紧,接到压力计上。

用抽气装置从压力计—臂中抽出部分气体,然后关闭阀门,观察是否漏气。

如发现漏气,用活塞油脂加以密封。

4.2试料层体枳的测定

4.2.1水银排代法:

将两片滤纸沿圆筒壁放入透气圆筒,用一个直径略比透气圆筒小的细长棒往下按,直到滤纸平整放在金属的穿孔板上。

然后装满水银,用一小块薄玻璃板轻压水银表面,使水银面与圆筒口平齐,并须保证在玻璃板和水银表面之间没有气泡或空洞存在。

从圆筒中倒出水银,称量,精确至0.05g。

重复几次测定,到数值基本不变为止。

然后从圆筒中取出一片滤纸,试用约3.3g的水泥,按照本方法5.3款的要求压实水泥层注。

再在圆筒上部空间注入水银,同上述方法除去气泡、压平、倒出水银称量,重复几次,直到水银称量值相差小于0.05g为止。

4.2.2圆筒试料层体积V按式(T0504-1)计算,精确到5×10-9m3:

V=10-6×(P1-P2)/ρ水银(T0504-1)

式中:

V——试料层体积(m3);

P1——未装水泥时,充满圆筒的水银质量(g);

P2——装水泥后,充满圆简的水银质量(g);

ρ水银——试验温度下水银的密度(g/cm3),见表T0504-1。

表T0504-1在不同温度下水银密度、空气粘度η和

室温(℃)

水银密度(g/cm3)

空气粘度η(Pa·s)

8

13.58

0.0001749

0.01322

10

13.57

0.0001759

0.01326

12

13.57

0.0001768

0.01330

14

13.56

0.0001778

0.01333

16

13.56

0.0001788

0.01337

18

13.55

0.0001798

0.01341

20

13.55

0.0001808

0.01345

22

13.54

0.0001818

0.01348

24

13.54

0.0001828

0.01352

26

13.53

0.0001837

0.01355

28

13.53

0.0001847

0.01359

30

13.52

0.0001857

0.01363

32

13.52

0.0001867

0.01366

34

13.51

0.0001876

0.01370

4.2.3试料层体积的测定,至少应进行两次。

每次应单独压实,若两次数值相差不超过5×10-9m3,则取两者的平均值,精确至10-10m3,并记录测定过程中圆筒附近的温度。

每隔一季度至半年应重新校正试料层体积。

5试验步骤

5.1试样准备

5.1.1将110℃±5℃下烘干并在干燥器中冷却到室温的标准试样,倒人100mL的密闭瓶,用力摇动2min,将结块成团的试样振碎,使试样松散。

静置2min后,打开瓶盖,轻轻搅拌,使在松散过程中落到表面的细粉,分布到整个试样中。

5.1.2水泥试样,应先通过0.9mm方孔筛,再在110℃±5℃下烘干,并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5.2确定试样量

校正试验用的标准试样量和被测定水泥的质量,应达到在制备的试料层中的空隙率为0.500±0.005(50.0%±0.5%),计算式为:

W=ρV(1-ε)(T0504-2)

式中:

W——需要的试样量(kg),精确至1mg;

ρ——试样密度(kg/m3);

V——按本方法4.2测定的试料层体积(m3);

ε——试料层空隙率注。

注:

孔隙率是指试料层中孔的体积与试料层总的体积之比,一般水泥采用0.500±0.005(50.0%±0.5%)。

如有些粉料按式(T0504-2)算出的试样量在圆筒的有效体积中容纳不下或经捣实后未能充满圆筒的有效体积,则允许适当地改变孔隙率。

5.3试料层制备

将穿孔板放入透气圆筒的突缘上,用一根直径比圆筒略小的细棒把一片滤纸注送到穿孔板上,边缘压紧。

称取按本方法5.2确定的水泥量,精确到0.001g,倒人圆筒。

轻敲

圆筒的边,使水泥层表面平坦。

再放人一片滤纸,用捣器均匀捣实试料直至捣器的支持环紧紧接触圆筒顶边并旋转两周,慢慢取出捣器。

注:

穿孔板上的滤纸,应是与圆筒径一样、边缘光滑的原片。

穿孔板上滤纸片如比圆筒径小时,会有部分试样粘于圆筒壁高出圆板上部;当滤纸直径大于圆筒径时会引起滤纸片皱起使结果不准。

每次测定需用新的滤纸片。

5.4透气试验

5.4.1把装有试料层的透气圆筒连接到压力计上,要保证紧密连接不致漏气注,并不振动所制备的试料层。

注:

为避免漏气,可先在圆筒下锥面涂一薄层活塞油脂,然后把它插入压力计顶端锥形磨口处,旋转两周。

5.4.2打开微型电磁泵慢慢从压力计一臂中抽出空气,直到压力计液面上升到扩大部下端时关闭阀门。

当压力计液体的弯月液面下降到第一个刻度线时开始计时,当液体的弯月面下降到第二条刻度线时停止计时,记录液面从第一条刻度线下降到第二条刻度线所需的时间,以秒表(s)记录,并记下试验吋的温度(℃)。

6试验结果

6.1当被测物料的密度、试料层中空隙率与标准试样一样,试验时温差不大于±3℃时,可按式(T0504-3)计算:

SC=

SS

(T0504-3)

如试验时温差大于±3℃时,则按式(T0504-4)计算:

Sc=

SS

(T0504-4)

式中:

Sc——被测试样的比表面积(m2/kg);

Ss——标准试样的比表面积(m2/kg);

T——被测试样试验时,压力计中液面降落测得的时间(s);

Ts——标准试样试验时,压力计中液面降落测得的时间(s);

η——被测试样试验温度下的空气粘度(Pa·s);

ηs——标准试样试验温度下的空气粘度(Pa·s)。

6.2当被测试样的试料层中空隙率与标准试样试料中空隙率不同,试验时温差不大于±3℃时,可按式(T0504-5)计算:

Sc=

Ss

(1-εs)

(T0504-5)

(1-εs)

如试验时温差±3℃时,则按式(T0504-6)计算:

Sc=

Ss

(1-εs)

(T0504-6)

(1-εs)

式中:

ε——被测试样试料层中的空隙率;

εs——标准试样试料中的空隙率。

6.3当被测试样的密度和空隙率均与标准试样不同,试验时温差不大于±3℃时,可按式(T0504-7)计算:

Sc=

Ss

(1-εs)

ρs

(T0504-7)

(1-εs)

ρ

如试验时温差大于±3℃时,则按式(T0504-8)计算:

Sc=

Ss

(1-εs)

ρs

(T0504-8)

(1-εs)

ρ

式中:

ρ——被测试样的密度(kg/m3);

ρs——标准试样的密度(kg/m3)。

6.4比表面积值的单位为m2/kg,精确至1m2/kg。

6.5水泥比表面积应由两次透气试验结果的平均值确定,精确至1m2/kg。

如两次试验结果相差2%以上时,应重新试验。

7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容:

⑴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产地;

⑵试验日期与时间;

⑶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与编号;

⑷环境温度和湿度;

⑸水泥试样的比表面积;

⑹执行标准;

⑺要说明的其它容。

T0505—2005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1目的、适用围和引用标准

本方法规定了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和体积安定性的测试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道路硅酸盐水泥与指定采用本方法的其它品种水泥。

引用标准:

JC/T727—1996《水泥物理检验仪器净浆标准稠度与凝结时间测定仪》

JC/T729—1996《水泥物理检验仪器水泥净浆搅拌机》

GB/T1346—200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2仪器设备

⑴水泥净浆搅拌机。

⑵标准法维卡仪。

⑶代用法维卡仪。

⑷沸煮箱。

⑸雷氏夹膨胀仪。

⑹量水器:

分度值为0.1mL,精度1%。

⑺天平:

量程1000g,感量1g。

⑻湿气养护箱:

应能使温度控制在20℃±1℃,相对湿度大于90%。

⑼雷氏夹膨胀值测定仪:

标尺最小刻度0.5mm。

⑽秒表:

分度值1s。

3试样与用水

3.1水泥试样应允分拌匀,通过0.9mm方孔筛并记录筛余物情况,但要防止过筛时混进其它水泥。

3.21试验用水必须是洁净的淡水,如又不争议时可用蒸馏水

4实验室温度、相对湿度

4.1实验室的温度为20℃±2℃,相对湿度大于50%。

4.2水泥试样、拌合水、仪器和用具的温度应与实验室温度一致。

5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标准法)

5.1试验时必须做到

⑴维卡仪的金属棒能够自由滑动。

⑵调整至试杆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对准零点。

⑶水泥净浆搅拌机运行正常。

5.2水泥净浆拌制

用水泥净浆搅拌机搅拌,搅拌锅和搅拌叶片先用布擦过,将拌合水倒入搅拌锅中,然后5~10s小心将称好的500g水泥加人水中,防止水和水泥溅出;拌和时,先将锅放在搅拌机的锅座上,升至搅拌位置,启动搅拌机,低速搅拌120s,停15s,同时将叶片和锅壁上的水泥浆刮入锅中间,接着高速搅拌120s停机。

5.3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歩骤

5.3.1拌合结束后,立即将拌制好的水泥净浆装入已放在玻璃板上的试模中,用小刀插捣,轻轻振动数次,刮去多余的净浆。

5.3.2抹平后迅速将试模和底板移到维卡仪上,并将其中心定在试杆下,降低试杆直到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1s~2s后,突然放松,使试杆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中。

在试杆停止沉入或释放试杆30s时记录试杆到底板的距离,升起试杆后,立即擦净。

5.3.3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1.5min完成。

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6mm±1mm的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

其拌合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P),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

5.3.4当试杆距玻璃板小于5mm时,应适当减水,重复水泥浆的拌制和上述过程;若距离大于7mm时,则应适当加水,并重复水泥浆的拌制和上述过程。

6凝结时间测定

6.1测定前准备工作:

调整凝结时间测定仪的试针接触玻璃板,使指针对准零点。

6.2试件的制备:

以标准稠度用水量按5.2制成标准稠度净浆(记录水泥全部加入水中的时间作为凝结时间的起始时间)一次装满试模,振动数次刮平,立即放入湿气养护箱中。

6.3初凝时间测定

6.3.1记录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初凝状态的时间作为初凝时间,用“min”计。

6.3.2试件在湿气养护箱中养护至加水后30min时进行第一次测定。

测定时,从湿气养护箱中取出试模放到试针下,降低试针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

拧紧螺丝1s~2s后,突然放松,使试杆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中。

观察试针停止沉入或释放试针30s时指针的读数。

6.3.3临近初凝时,每隔5min测定一次。

当试针沉至距底板4mm±1mm时,为水泥达到初凝状态。

6.3.4达到初凝时应立即重复测一次,当两次结论一样时才能定为达到初凝状态。

6.4终凝时间测定

6.4.1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终凝状态的时间为水泥的终凝时间,用“min”计。

6.4.2为了准确观察试件沉入的状况,在终凝针上安装了一个环形附件。

在完成初凝时间测定后,立即将试模连同浆体以平移的方式从玻璃板下翻转180º,直径大端向上、小端向下放在玻璃板上,再放入湿气养护箱中继续养护。

6.4.3临近终凝时间时每隔15min测定一次,当试针沉入试件0.5min时,即环形附件开始不能在试件上留下痕迹时,为水泥达到终凝状态。

6.4.4达到终凝时应立即重复测一次,当两次结论一样时才能定为达到终凝状态,

6.5测定时应注意,在最初测定的操作时应轻轻扶持金属柱,使其徐徐下降,以防止试针撞弯,但结果以自由下落为准;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试针沉入的位置至少要距试模壁10mm。

每次测定不能让试针落入原针孔,每次测试完毕须将试针擦净并将试模放回湿气养护箱,整个测试过程要防止试模振动。

注:

使用能得出与标准中规定方法结果的自动测试仪器时,不必翻转试件。

7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代用法)

7.1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可用调整水量法和不变水量法两种方法中的任一种,如发生争议时,以调整水量法为准。

采用调整水量法测定标准稠度用水量时,拌合水量应按经验确定加水量;采用不变水量法测定时,拌合水量为142.5mL,水量精确到0.5mL。

7.2试验前须检查项目:

仪器金属棒应能自由滑动;试锥降至锥模顶面位置时,指针应对准标尺零点;搅拌机运转应正常等。

7.3水泥净浆拌制同5.2。

7.4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

7.4.1拌合结束后。

立即将拌好的净浆装入锥模,用小刀插捣,振动数次后,刮去多余净浆,抹平后迅速放到试锥下面固定位置上。

将试锥降至净浆表面处,拧紧螺丝1s~2s后,突然放松,让试锥垂直自由沉入净浆中,到试锥停止下沉或释放试锥30s时记录试锥下沉深度。

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1.5min完成。

7.4.2用调整水量法测定时,以试锥下沉深度28mm±2mm时的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

其拌合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P),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

如下沉深度超出围,须另称试样,调整水量,重新试验,直至达到28mm±2mm时为止。

7.4.3用不变水量法测定时,根据测得的试锥下沉深度S(mm),按式(T0505-1)(或仪器上对应标尺)计算得到标准稠度用水量P(%):

P=33.4-0.185S(T0505-1)

当试锥下沉深度小于13mm时,应改用调整水量法测定。

8安定性测定(标准法)

8.1测定前的准备工作

每个试样需要两个试件,每个雷氏夹需配备质量约75g~80g的玻璃板两块。

凡与水泥净浆接触的玻璃板和雷氏夹表面都要稍稍涂上一层油。

8.2雷氏夹试件的制备方法

将预先准备好的雷氏夹放在已稍擦油的玻璃板上,井立刻将已制好的标准稠度净浆装满雷氏夹。

装浆时一只手轻轻扶持雷氏夹,另一只手用宽约10mm的小刀插捣数次然后抹平,盖上稍涂油的玻璃板,接着立刻将雷氏夹移至湿气养护箱养护24h±2h。

8.3沸煮

8.3.1调整好沸煮箱的水位,使之在整个沸煮过程中都能没过试件,不需中途添补试验用水,同时保证在30min±5min水能沸腾。

8.3.2脱去玻璃板取下试件,先测量雷氏夹指针尖端间的距离A,精确到0.5mm,接着将试件放入水中箅板上,指针朝上,试件之间互不交叉,然后在30min±5min加热水至沸腾,并恒沸3h±5min。

8.4结果判别

沸煮结束后,即放掉箱中的热水,打开箱盖,待箱体冷却至室温,取出试件进行判别。

测量雷氏夹指针尖端间的距离C,精确至0.5mm,当两个试件煮后增加距离(C-A)的平均值不大于5.0mm时,即认为该水泥安定性合格;当两个试件的(C-A)值相差超过4.0mm时,应用同一样品立即重做一次试验。

再如此,则认为该水泥为安定性不合格。

9安定性测定(代用法)

9.1测定前的准备工作

每个样品需准备两块约100mm×100mm的玻璃板。

凡与水泥净浆接触的玻璃板都要稍稍涂上一层隔离剂。

9.2试饼的成型方法

将制好的净浆取出一部分分成两等份,使之呈球形,放在预先准备好的玻璃板上,轻轻振动玻璃板并用湿布擦净的小刀由边缘向中央抹动,做成直径70mm~80mm、中心厚约10mm、边缘渐薄、表面光滑的试饼,接着将试饼放入湿气养护箱养护24h±2h。

9.3沸煮

9.3.1调整好沸煮箱的水位,使之在整个沸煮过程中都能没过试件,不需中途添补试验用水,同时保证水在30min±5min能沸腾。

9.3.2脱去玻璃板取下试件,先检查试饼是否完整(如已开裂、翘曲,要检查原因,确定无外因时,该试饼已属不合格品,不必沸煮),在试饼无缺陷的情况下将试饼放在沸煮箱的水中箅板上,然后在30min±5min加热至水沸腾,并恒沸3h±5min。

9.4结果判别

沸煮结束后,即放掉箱中的热水,打开箱盖,待箱体冷却至室温,取出试件进行判别。

目测试饼末发现裂缝,用钢直尺检查也没有弯曲(使钢直尺和试饼底部紧靠,以两者间不透光为不弯曲)的试饼为安定性合格;反之为不合格。

当两个试饼判别结果有矛盾时,该水泥的安定性为不合格。

10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容:

⑴要求检测的项目名称;

⑵试样编号

⑶试验日期与时间;

⑷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与编号;

⑸环境温度和湿度

⑹执行标准;

⑺使用检测方法;

⑻水泥试样的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

⑼要说明的其它容。

T0506—2005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

1目的、适用围和引用标准

本方法规定水泥胶砂强度检验基准方法的仪器、材料、胶砂组成、试验条件、操作步骤和结果计算。

其抗压强度结果与ISO679:

1989结果等同。

本方法适用于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道路硅酸盐水泥以与石灰石硅酸盐水泥的抗折与抗压强度检验。

采用其它水泥时必须研究本方法的适用性。

2仪器设备

⑴胶砂搅拌机

胶砂搅拌机属行星式,其搅拌叶片和搅拌锅作相反方向的转动。

叶片和锅由耐磨的金属材料制成,叶片与锅底、锅壁之间的间隙为叶片与锅壁最近的距离。

制造质量应符合JC/T681—1997的规定。

⑵振实台

振实台应符合JC/T682—1997的规定。

由装有两个对称偏心轮的电动机产生振动,使用时固定于混凝上基座上。

基座髙钓400mm,混凝土的体积约0.25m3,重约600kg。

为防止外部振动影响振实效果,可在整个混凝土基座下放一层厚约5mm天然橡胶弹性衬垫。

将仪器用地脚螺丝固定在基座上,安装后设备成水平状态,仪器底座与基座之问要铺一层砂浆以确保它们完全接触。

⑶代用振动台

使用该设备最终得到的28d抗压强度与按ISO679规定方法得到的强度之差在5%为合格。

使用代用振动台,其频率为2800次/min~3000次/min,振动台为全波振幅0.75mm±0.02mm,代用胶砂振动台应符合JC/T723—1996的规定和GB/T17671—1999中第11章的要求。

⑷试模与下料漏斗

①试模为可装卸的三联模,由隔板、端板、底座等部分组成,制造质量应符合JC/T726—1997《水泥胶砂试模》的规定。

可同时成型三条截面为40mm×40mm×160mm的棱形试件。

②下料漏斗由漏斗和模套两部分组成。

漏斗用厚为0.5mm的白铁皮制作,下料口宽度一般为4mm~5mm。

模套高度为20mm,用金属材料制作。

套模壁与模型壁应重叠,超出壁不应大于1mm。

⑸抗折试验机和抗折夹具

抗折试验机应符合JC/T724—1982(1996)中的要求,一般采用双杆式,也可采用性能符合要求的其它试验机。

加荷与支撑圆柱必须用硬质钢材制造。

通过三根圆柱轴的三个竖向平面应该平行,并在试验时继续保待平行和等距离垂直试件的方向,其中一根支撑圆柱能轻微地倾斜使圆柱与试件完全接触,以便荷载沿试件宽度方向均匀分布,同时不产生任何扭转应力。

抗折夹具应符合JC/T724—1996中的要求。

抗折强度也可用抗压强度试验机(见本方法2.6)来测定,此时应使用符合上述规定的夹具。

⑹抗压试验机和抗压夹具

①抗压试验机的吨位以200kN~300kN为宜。

抗压试验机,在较大的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