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与监理毕业实习报告Word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03941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92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测量与监理毕业实习报告Word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工程测量与监理毕业实习报告Word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工程测量与监理毕业实习报告Word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工程测量与监理毕业实习报告Word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工程测量与监理毕业实习报告Word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工程测量与监理毕业实习报告Word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工程测量与监理毕业实习报告Word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工程测量与监理毕业实习报告Word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工程测量与监理毕业实习报告Word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工程测量与监理毕业实习报告Word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工程测量与监理毕业实习报告Word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工程测量与监理毕业实习报告Word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工程测量与监理毕业实习报告Word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工程测量与监理毕业实习报告Word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工程测量与监理毕业实习报告Word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工程测量与监理毕业实习报告Word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工程测量与监理毕业实习报告Word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工程测量与监理毕业实习报告Word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工程测量与监理毕业实习报告Word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工程测量与监理毕业实习报告Word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测量与监理毕业实习报告Word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工程测量与监理毕业实习报告Word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测量与监理毕业实习报告Word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程测量与监理毕业实习报告Word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5、增强团队的配合意识。

1.3实习内容

1、地籍测量的方法

2、房屋土地权属调查。

3、地图的绘制。

4、图形的处理。

1.4仪器

GPS、全站仪、三脚架、尺垫、尺

1.5实习地基本概况

1、实习时间11月17号到1月8号。

2、由于修建昌宁高速经过抚州市罗披乡,因此进行地籍测量包房屋、电线杆、稻田以及管线。

2地籍测量的内容

现有系统的深入研究,了解GPSRTK基准站及流动站的设置及GPSRTK测量,掌握数据处理软件TRIMBLETGO的操作,学会使用数字地籍测图软件南方Cass7.0的使用方法。

地籍测量中应用RTK技术可测定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以及测绘地籍图,能实时测定有关界址点及一些地物点的位置并能达到要求的厘米级精度。

将GPS获得的数据处理后直接录入GIS系统,可及时地精确地获得地籍和房地产图。

但在影响GPS卫星信号接收的遮蔽地带,应使用全站仪、测距仪、经纬仪等测量工具,采用解析法或图解法进行细部测量。

RTK技术可实时地测定界桩位置,确定土地使用界限范围,计算用地面积。

同时,对实时动态GPS(RTK)技术的知识,地籍测量等原理方面的知识以及相关的城市和地籍图式技术方面知识进一步学习与研究.。

最终要求得到一幅分幅地籍图或宗地图。

由于RTK技术使得地籍测绘的精度、作业效率和实时性达到最佳的合。

随着数据传输能力的增强,数据的稳健性,抗干扰性水平和软件水平的提高,传输距离的增加,GPS正在越来越多的测量工作中得到应用,其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就是其中的一例。

GPS具有其他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所不能比拟的优点。

当GPS应用于地籍测量时,审查测量规范是必要的,以便人们能采纳这项新技术而不是把它当作是一个协助国内地籍测量的“鞋拔子”。

当然GPS也有一些我们能够接受的限制。

GPS对测量工作实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地籍测量需要GPS,同时,这项技术也代表了测量方法的改进,使其成为沿着高生产率方向发展的一种自然进程。

地籍测量方法的实用性

所谓实用性也就是根据测量区域的具体实际来选择一种最合适的测量方法,或选择几种测量方法并举的原则。

一般城镇、村庄可采用部分解析法或图解法测量,城镇也可选择三种方法并举原则。

如针对新建城区、工矿企事业相对集中地区以及经旧城改造过的规划整齐的街区可采用全解析法或测算法,即外业测定每宗地界地点平面位置坐标及宗地内永久性的建筑物房角点平面位置坐标;

针对人口居住密集的老城区居民地,由于建筑物密集、宗地面积小,界址密度大且通视条件差,随着旧城改造的不断深入,面临旧城改造的、可采用图解法成图,即利用现有大比例尺地形图或大平板成地形图后根据实丈的宗地数据装绘成地籍图;

在街道或街坊外围较整齐,而街坊内部通视较差地区或城乡结合部不是永久性的散列式的居民点可采用部分解析法成图。

所谓部分解析法成图就是宗地界地点不是全部解析坐标,而是街坊外廊界地点实测及每宗地界址点部分实测而其他界址点图解。

这样,在实际操作中到底部分解析点应占总数多少比例,即需实测多少量,这不仅决定着外业工作量的大小,还决定了测量经费的投入多少,因此,要掌握既能达到实际工作要求,又能节省工作量和资金的原则,一般掌握单位宗地界址点全测,个人宗地至少实测一条界址边,其他丈量图解处理。

,原有图件资料的可利用性

地籍管理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要时刻保持地籍成果资料的现势性。

这一特点就要求初始地籍测量成图的周期要尽可能短。

那么,对原有图件资料的充分利用是缩短成图周期的极好途径。

所以,在目前土地部门技术力量弱,仪器设备差的条件下,开展地籍测量这项工作量大,只求一步到位有一定的难度。

如果测区内有现成的大比例地形图或规划图,可首先对其进行平面地物的修补测,舍去不必要的地貌、地物,然后结合宗地勘丈数据及地籍要素装绘成图解地籍图,既省钱、省工、成图周期短,又能达到目前土地管理的要求。

对于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可选用全解析法进行地籍测量,而经济实力较弱地区可选用部分解析或图解地籍测量方法。

城镇或部分建制镇可选用全解法、部分建制镇或村庄可选用部分解析法或图解法。

针对同一城市内,其建筑物的新旧程度,可选用不同方法,如城市内部新建城区可选用全解法、密集的旧城区具备原有图件资料的可选用部分解析法或图解法。

因此,开展地籍测量工作,要结合自身的经济条件、测区的实际情况以及原有图件资料的可利用程度,灵活应用三种不同的测量方法。

,宗地界址点标记的恢复

宗地是权属界址线所封闭的地块。

而界址线相交处即为宗地界址点。

界址点、线是土地使用者依法使用土地范围的标志,经权属调查登记发证之后具有法律效力。

由于土地权属调查、登记发证时间较早,界址点标记因时间过长有的无法辨认,有的已遭破坏。

因此,在地籍测量外业施测之前,必须进行界址点标记的恢复工作。

界址点恢复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外业地籍测量宗地成果的质量,同时也决定着测量的进度。

界址标记的恢复原则上要严格按照权属调查、登记发证中所确定的界址点位置、界址线走向进行复原,确保与发证结果相一致。

但由于时间长、界标物的改变或因当时发证的疏漏使现在界址点的恢复有一定的困难,应作如下处理:

1、原界标物未改变,而界址标记无法辨认的,要按权属调查绘制的宗地勘丈图中界址位置恢复标记。

界址点落在界标物(体现界址位置的线状地物)上的可用红油漆按规定符号标出界址点实地的具体位置。

无界标物的界址点要在地面上钉木桩或钢钉等作为标记,作为地籍测量的界标依据。

2、原界标物已改变,界址标记遭破坏的要重新恢复标记。

如界标物拆除,可依据宗地勘丈图上的相关尺寸数据在地面上给予恢复;

如新增地物并覆盖了原有界址点位置的,实地无法恢复标记的,可作必要记录留在地籍测量成图时处理。

在地籍成图时应首先测绘新增地物,然后依据宗地勘丈图上邻近的地物及有关的勘丈数据在地籍图上图解界址点的位置。

3、原界标物未改变,但界址点遗漏的,在恢复界址点时,发现原界标物未改变,但界线是曲线(弧线)而非直线时,要增设必要的界址点标记。

在测量时要按现状进行测绘,这样,既保证了界线与原发证的界线走向基本相一致,又弥补了因原权属调查发证时所疏漏的界址点,确保了宗地形状与面积的准确性。

在界标的恢复工作中,对界标物已改变或有增补界址点的宗地要作为问题认真记录在案,作为今后土地变更登记的依据。

,地籍测量成果的利用与保管

地籍测量的主要成果是地籍图,它所表示的内容较地形图丰富,除地形图所表示的地形,地貌等自然要素外,还记载了土地权属等人为要素。

同时,土地部门也为完成地籍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应充分利用测量成果,以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地籍图作为征拨地画红线图的依据。

地籍图是一种专业图,它与其他图的最大区别在于能体现土地使用者的土地权属界线。

因此对新征拨、批租用地来说,在地籍图上就可以直接测算新征用地范围内哪些地是备用土地,哪些地已经有土地使用者了,土地使用者的单位性质如何,它们的面积各为多少等,一目了然,既避免实地调查,丈量之苦,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时,也避免过去因征地所使用地形图的陈旧而无法精确确定用地范围的难处。

2、资料作为地价评估,变更登记的依据。

地籍测量除了形成具现势性好的地籍图外,还准确地测定了每宗地的宗地面积及宗地界址点的平面坐标,能为地块地价的评估提供准确的地块面积,使地价评估结果更具权威性。

同时也为土地变更登记提供宗地图和实地勘丈的相关数据,加快变更登记的速度,也减少外业勘丈时间。

3、为社会提供准确的现势图件。

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各部门、各单位对图件需求有增无减,且日益频繁。

地籍测量的成果除为土地部门服务外,应向社会敞开服务,有偿地向社会提供图件资料。

这样不仅能发挥测量成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为再生产注入了活力。

地籍测量成果除了要充分利用之外,还应妥善保管,要做到归口管理、专门管理、不能多头管理,防止成果丢失、外流、或随意更改。

同时,要对权属变更登记的结果及时进行更新,保持成果资料的现势性。

随着土地进入市场,土地的流动性将日趋频繁,地籍测量成果的更新依靠手工解决已不能满足土地管理需要。

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借助计算机对地籍测量成果进行管理已成必然。

地籍测量专业性强,地籍数据具有法律效力,对数据精度要求高,配套的成果资料现时性强,同步变更需及时。

因此,根据地籍测量所特有的专业性,现代测绘技术对于地籍测量来讲,主要有野外数字测量、GPS测量、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4种模式。

受环境和技术的约束,这些模式各有优、缺点,但能相互补充,从而实现地籍信息的全覆盖采集。

GPS-RTK接收机+测图软件。

利用GPS-RTK接收机在野外实地测量各种地籍要素数据,经过G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预处理,按相应的格式存储在数据文件中,同时配绘草图,供测图软件进行编辑成图。

GPS-RTK接收机是一种实时、快速、高精度、远距离的数据采集设备。

其显著的优点是控制点大大减少,测量效率大大提高。

其存在的缺点是必须绘制测量草冈,一些无线电死角和卫星信号死角无法采集数据,必须用全站仪进行补充。

流程如下:

3地籍测量过程

3.1准备工作

1、地籍测量是一个严谨的工作,不能够急于求成。

准备工作如下:

1)首先要了解测区的范围,我们开始围绕测区走了一圈,大概了解的测区的边境。

2)了解测区中的基本需要测量的地物以及注意的事项。

3)分好测量的方向以及大概GPS点埋设位置。

我们有两个组共四个人,以路为中心从两边往中心测量。

3.2GPS点的埋设

3.2.1点位的选择

1)点位的选择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进行扩展与联测;

2)点位的基础应坚实稳定,易于长期保存,并应有利于安全作业;

3)点位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易于操作,视野应开阔,被测卫星的地平高度角应大于15°

4)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200m以上,远离高压输电线50m以上;

5)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的物体;

6)点位应尽量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

3.2.2埋设标石

1)在埋石困难的沥青或水泥地面时可打入刻有十字的钢桩代替标石

2)土质地面可埋设石灰石标桩

3)建筑物顶上设置标石,标石应和建筑物顶面牢固连接

4)坚硬地面设金属钢钉标桩

3.3全站仪测图方法与技术要求

3.3.1全站仪测图的仪器安置及测站检核

全站仪测图的仪器安置及测站检核,应符合下列要求:

1)仪器的对中偏差不应大于5mm,仪器高和反光镜高的量取应精确至lmm。

2)应选择较远的图根点作为测站定向点,并施测另一图根点的坐标和高程,作为测站检核。

检核点的平面位置较差不应大于图上0.2mm,高程较差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5。

3)作业过程中和作业结束前,应对定向方位进行检查。

3.3.2全站仪测图的测距长度规定

全站仪测图的最大测距长度

比例尺

最大测距长度(m)

地物点

地形点

1:

1000

300

500

当布设的图根点不能满足测图需要时,采用极坐标法增设少量测站点。

3.3.3数字地形图测绘需符合的要求

数字地形图测绘,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采用草图法作业时,应按测站绘制草图,并对测点进行编号。

测点编号应与仪器

的记录点号相一致。

草图的绘制,宜简化标示地形要素的位置、属性和相互关系等。

2)当采用编码法作业时,宜采用通用编码格式,也可使用软件的白定义功能和扩展功能建立用户的编码系统进行作业。

3)当采用内外业一体化的实时成图法作业时,应实时确立测点的属性、连接关系和逻辑关系等。

4)在建筑密集的地区作业时,对于全站仪无法直接测量的点位,可采用支距法、线交会法等几何作图方法进行测量,并记录相关数据。

3.3.4全站仪测图野外数据采集

全站仪测图,可按图幅施测,也可分区施测,按图幅施测时,每幅图应测出图廓线外5mm,分区施测时,应测出区域界线外图上5mm。

最后对采集的数据应进行检查处理,删除或标注作废数据、重测超限数据、补漏错漏数据,对检查修改后的数据,应及时与计算机联机通信,生成原始数据文件并做备份。

3.4内业数字化成图

数字化作业采用南方CASS7.0版地形地籍测成图系统,本系统基于AutoCAD2004平台,图式运用规范、图形美观;

具备GIS国标属性代码,可拓展性强。

CASS系统为数字测图提供了多种成图方法:

简编码自动成图法,引导文件自动成图法,测点点号定位成图法,屏幕坐标定位成图法和电子平板测图法等。

在上述方法中,除电子平板测图法外,其余均为测记式成图法。

即把野外采集的数据存储在电子手簿或全站仪的内存中,同时绘制草图,回到室内后再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内,对照草图完成各种绘制编辑工作,最后形成地形图。

其中,引导文件自动成图法、测站点点号定位成图法、屏幕坐标定位成图法适用于无码作业。

本次地形测量使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成图法。

3.4.1内业数据传输

内业数据的处理,一般需要把数据记录设备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格式传输到计算机中,形成一个供内业处理时使用的文件。

该文件用来存放从全站仪传输过来的坐标数据,即称其为“坐标数据文件”,坐标数据文件用户可按需要自行命名,但后缀应为“DAT”该文件数据格式为:

总点数n

点号1,编码1,Y1,X1,H1

点号2,编码2,Y2,X2,H2

……

点号n,编码n,Yn,Xn,Hn

然后开始在CASS软件中执行。

执行下拉菜单“数据/读全站仪数据”命令,在“全站仪内存数据转换”对话框中的“全站仪内存文件”文本框中,输入需要转换的数据文件名和路径,在“CASS坐标文件”文本框中输入转换后保存的数据文件名和路径。

这两个数据文件名和路径均可以单击“选择文件”,在弹出的标准文件对话框中输入。

此外在数据传输时,计算机与全站仪双方通讯都要预置相同的通讯参数(波特率、校验位、数据位和终止符等)这样才能保证进行正常的数据通讯。

最后单击“转换”并即完成数文件格式转换。

附全站仪数据传输的步骤:

打开CASS软件后选择选择数据→读取全站仪数据→全站仪内存数据转换,如下图所示;

当设定文件名后存储在计算机磁盘或U盘后便可以使用这些数据了!

当打开坐标数据文件将会看到这样的数字成果:

1,FC,668691.183,3005573.423,132.652

2,WQ,668725.495,3005571.059,134.060

3,WQ,668723.441,3005571.182,133.388

4,WQ,668726.025,3005564.500,135.117

5,SC,668725.679,3005570.651,134.983

6,SC,668724.476,3005570.570,135.364

7,SC,668725.773,3005569.422,135.253

8,Z2,668723.403,3005571.139,136.042

9,H1,668725.581,3005569.638,134.396

10,YT,668723.954,3005564.854,136.506

11,YT,668724.033,3005566.031,136.455

12,YTM,668723.855,3005566.024,136.572

13,H1,668726.373,3005560.697,134.665

14,H1M,668724.860,3005561.307,135.759

15,Z2M,668722.976,3005564.454,138.095

16,SJ,668732.023,3005568.311,134.078

17,HFC,668727.794,3005565.959,133.261

18,HFC,668726.763,3005565.812,133.245

19,HFC,668727.062,3005562.912,133.280

20,HFC,668728.068,3005563.012,133.282

21,DL,668711.770,3005575.745,132.981

22,DL,668713.253,3005574.938,133.132

23,DL,668728.233,3005573.792,132.952

24,DL,668732.018,3005574.045,133.304

25,DL,668731.749,3005569.762,133.259

26,SG,668732.002,3005574.535,133.281

接着再执行下拉菜单“绘图处理/定显示区”确定绘图区域;

执行下拉菜单“绘图处理/展野外测点点位”,如图:

即在绘图区得到展绘好的碎部点点位并输入测图比例尺,结合野外绘制的草图绘制地物;

再执行下拉菜单“绘图处理/展野外点点号”同时将点号给展出.如图:

经过对所测地形图进行屏幕显示,在人机交互方式下进行绘图处理、图形编辑、修改、整饰,最后形成数字地图的图形文件。

最后绘图成果田地、房屋、电线杆等

4内业绘图过程

4.1数字化成图作业步骤

1、工作草图阅读

内业作业员首先对野外绘制的工作草图进行充分阅读,了解图内各元素的来龙去脉、相互关系;

各类控制点分布情况;

乡村路与大车路的区分;

电杆的走向、联系;

地类界封闭情况;

对图内有疑问的地方应及时向外业作业人员提出,予以解决。

2、数字化作业

采用分层、分色的要求表示地物、地貌。

将同一类地物放在同一层次,分色统一,代码到位,尽量使用成图系统的菜单绘制图形,便于合并、缩放、接边、数据提起等再处理工作。

数字化作业时捕捉解析编辑细部点,若数据与勘丈草图不符,应及时向检查员提出,问题解决后再行作业。

数字化图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对明显的具有分块作用的地物先输入,例如河流、道路等。

然后依元素的主次进行分块作业。

一块图全部输入后即做自查校对,清理差、错、漏。

各图块全部输入后再作通篇阅读。

对规则的地物,如住宅楼等矩形房屋,必须保证图形符合其投影规律,必要时可用辅助线方法得到正确的图形。

4.2各类地物绘制要求

1、测量控制点

各等级的平面及高程控制点分别以图式规定的控制点符号表示,控制点的测点位置即为符号的几何中心,控制点必须精确表示,根据测量成果直接展绘。

2、居民地垣栅

居民地是地形图上的主要地物要素,数字化图要准确反映实地各个房屋的外围轮廓和建筑特征。

除个别情况外,一般处理为矩形,凹凸部分要直角拐弯,房屋线要闭合。

房屋的阳台线在折角处要实交。

街区与道路的衔接处应留0.2mm间隔,建筑在陡坎和斜坡上的建筑物按实际位置绘出,陡坎无法绘出时,可移位表示,间隔0.2mm,建筑物与加固石驳可以共线表示。

悬空建筑在水上的房屋与水涯线重合时,房屋照常表示,间断水涯线。

围墙不区分结构性质,用依比例尺符号表示。

直线段较短的围墙,符号无法表示出其短横线的,要用手工补绘,门墩要与围墙相垂直。

各类型的垣栅如栅栏、栏杆、篱笆、铁丝网等,均用相应的符号表示。

符号一侧有短线的,短线向里绘制。

3、交通及附属设施

道路是连接居民地的纽带,是地面交通运输的主要动脉,各等级的道路用图式规定的相应符号表示,绘制时注意线型及线宽。

双线道路与房屋、围墙、桥梁等高出地面的建筑物边线重合时,可以用建筑物边线代替道路边线,道路边线与建筑物的连接处应间隔0.2mm。

乡村小路、内部道路等用到虚线线型符号的,线型应拟合表示,保证线型的连续性、美观性。

4、水系及附属设施

水系是江、河、湖、海、井、泉、水库、池塘、沟渠等自然和人工水体的总称,水系绘制时应注意区分人工河流和自然河流。

自然河流的边线应圆滑,遇桥梁、水坝、水闸等建筑物应中断,有名称的水系要正确加注。

水涯线与陡坎重合时,可用陡坎边线代替水涯线,水涯线与斜坡脚重合时,在坡脚将水涯线绘出。

5、植被的测绘,应按其经济价值和面积大小适当取舍,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农业用地的测绘按稻田、旱地、菜地、经济作物地等进行区分,并配置相应符号。

2)地类界与线状地物重合时,只绘线状地物符号。

6、地貌宜用等高线表示。

崩塌残蚀地貌、坡、坎和其他地貌,可用相应符号表示。

山顶、鞍部、凹地、山脊、谷底及倾斜变换处,应测注高程点。

露岩、独立石、土堆、陡坎等,应注记高程或比高。

7、管线转角部分,均应实测。

线路密集部分或居民区的低压电力线和通信线,可选择主干线测绘;

当管线直线部分的支架、线杆和附属设施密集时,可适当取舍;

当多种线路在同一杆柱上时,应择其主要表示。

8、注记文字注记要使所表示的地物能明确判读,字头朝北,道路、河流名称可随线状弯曲的方向排列,应垂直或平等于线状物体;

文字的间隔尺寸最小应为0.5mm;

最大间隔不宜超过字大的8位。

注记时应避免遮断主要地物和地形特征部分。

各类注记均放置在“ZJ”层。

地形图上各种名称的注记,应采用现有的法定名称。

地区分类

点位中误差

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

城镇、工业建筑区、平地、丘陵地

1:

0.15

0.12

0.30

0.24

2000

0.60

0.48

困难地区、隐蔽地区

0.23

0.18

0.45

0.36

0.90

0.72

4.3地形图的修测

1、地形图修测前应进行实地踏勘,确定修测范围,并制订修测方案。

如修测的面积超过原图总面积的1/5,应重新进行测绘。

2、地形图修测的图根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充分利用经检查合格的原有邻近图根点;

高程应从邻近的高程控制点引测。

2)局部修测时,测站点坐标可利用原图已有坐标的地物点按内插法或交会法确定,检核较差不应大于图上0.2mm。

3)局部地区少量的高程补点,也可利用3个固定的地物高程点作为依据进行补测,其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