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案例指导用书法律案例分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4123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刑法案例指导用书法律案例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刑法案例指导用书法律案例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刑法案例指导用书法律案例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刑法案例指导用书法律案例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刑法案例指导用书法律案例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刑法案例指导用书法律案例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刑法案例指导用书法律案例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刑法案例指导用书法律案例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刑法案例指导用书法律案例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刑法案例指导用书法律案例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刑法案例指导用书法律案例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刑法案例指导用书法律案例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刑法案例指导用书法律案例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刑法案例指导用书法律案例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刑法案例指导用书法律案例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刑法案例指导用书法律案例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刑法案例指导用书法律案例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刑法案例指导用书法律案例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刑法案例指导用书法律案例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刑法案例指导用书法律案例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刑法案例指导用书法律案例分析.docx

《刑法案例指导用书法律案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法案例指导用书法律案例分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刑法案例指导用书法律案例分析.docx

刑法案例指导用书法律案例分析

一、犯罪构成

(一)

CASE——颜某、韩某故意杀人案

|案例指引

本案例考查的考点是犯罪构成,涉及作为、不作为概念,因果关系的判断,刑事责任年龄,故意、过失的认定,以及直接关联的共同犯罪、罪数等问题。

对于深入理解构成要件理论,认定作为犯、不作为犯、故意、过失,并运用构成要件理论分析疑难案件具有很好的参考意义。

|案情|

2017年5月25日11时许,颜某(17周岁)、韩某(当天16周岁生日)发现周某(13周岁)正在盗窃颜某的自行车,便尾随追赶周某至河边码头。

颜某、韩某分别手持石块、扳手,击打周某头部等处,致周某头皮裂创(轻伤)。

(事实一)

周某挣脱逃跑,颜某、韩某分头继续追赶周某,周某被赶到货船上,见无路可逃而跳入河中。

颜某、韩某二人在船上见周某向前游了数米后又往回游,在水中挣扎,并向船上的颜某、韩某二人呼救。

货船主人蒋某告诫二人"要出人命了",船上虽有救生圈,但二人却无动于衷。

(事实二)

此时,周某抓住了货船边的一条绳子,蒋某想将周某拉起。

颜某见状,用扳手顶着蒋某脑袋,呵斥道:

"谁叫你拉的?

把绳子解掉,不然打爆你的头!

"蒋某被迫将绳子解掉。

(事实三)

半小时后,颜某、韩某二人直到看见周某逐渐沉入水中、不见身影,才下船离开。

在此期间,当地检察院的公务人员张某一直在一旁观看,也没有救助。

(事实四)

公安人员接警后赶至事发地点,欲抓捕颜某、韩某二人。

韩某暴力拒捕,将一名干警打成重伤。

颜某趁机逃跑。

(事实五)

颜某逃跑时推了一名围观群众,导致该群众朱某倒地后心脏病发作死亡。

(事实六)

后公安人员将周某打捞上来时,周某已溺水身亡。

|问题|

1.对于事实一、事实二、事实四,颜某、韩某有无救助周某的义务?

对于周某死亡有无罪过?

二人的行为如何定性?

说明理由。

2.对于事实三蒋某的行为如何定性?

说明理由。

3.对于事实四,张某有无救助周某的义务?

如何定性?

说明理由。

4.对于事实五,韩某的行为如何定性?

颜某是否对此结果负责?

说明理由。

5.对于事实六,颜某的行为与朱某的死亡结果有无因果关系?

有无罪过?

如何定性?

说明理由。

二、犯罪构成

(二)

CASE——杨某某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故意伤害、故意杀人案

|案例指引|

本题围绕犯罪构成理论展开,考查对不作为犯、因果关系、罪过理论和刑事责任等制度的理解,对于犯罪构成理论适用中的疑难复杂间题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案情|

杨某某与妻子离婚后,独自照顾一子一女。

2013年5月听闻其子(杨某军)处了一个对象,女方家境贫困,杨某某希望其子断绝和女方往来,遭儿子拒绝。

杨某某非常生气,便开始留意儿子的行动,后发现他还在和女友来往,就对儿子进行殴打。

同时,杨某某找到女方,威胁她不要再和自己儿子来往。

此后杨某某还多次因为此事殴打儿子,杨某军痛苦不堪,于是在2013年6月和女方一起投河自杀,两人均死亡。

2013年7月,杨某某为了转移痛苦,开始与女儿(杨某艳)的同学张某某谈恋爱,后产生矛盾。

杨某某购买硫酸倒入杯中携带至张某某家。

杨某某拿出水杯对张某某说:

"真想泼到你脸上",并欲拧开水杯盖子,但未能打开。

张某某认为水杯中系清水,为稳定自己情绪,接过水杯,拧了多次才打开杯盖,将水杯中的硫酸倒在自己的头上,致使其身体多部位被疏酸烧伤。

因为张某某和杨某艳是好友,杨某艳请求张某某不要报警,并一直在医院照顾张某某。

杨某某认为,张某某"移情别恋"是因为赵某,遂雇请李四杀害赵某。

杨某某将正在买菜的"赵某"指给李四看。

但事实上,杨某某误将王五当成"赵某"。

李四后按照约定,将实为王五的"赵某"杀害。

杨某某担心张某某报警,干是决定杀死"张某某"。

遂于深夜潜入张某某病房,用被子蒙住"张某某",导致"张某某"窒息而死。

但"张某某"实系杨某艳。

后杨某某发现自己误将女儿杨某艳捂死。

杨某某在逃跑过程中,心情万分绝望,多次吸食毒晶。

某日因服食摇头丸药性发作,持刀朝路人阮某胸部捅刺,致路人阮某抢救无效死亡。

杨某某当晚9时许被抓获。

经司法鉴定认为,杨某某系吸食摇头丸后出现精神病症状,在精神病状态下作案,评定为限定刑事责任能力。

|问题

1.杨某某暴力干涉儿子恋爱,导致两人自杀的行为,是否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应当如何定性?

2.杨某某携带硫酸导致被害人被烧伤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

为什么?

3.李四将实为王五的"赵某"杀害的行为是否出现了认识错误?

应当如何定性?

按照共犯从属理论,杨某某的行为是否出现了认识错误?

按照法定符合说,又应当如何定性?

4.杨某某误将女儿杀死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

若有多种学说,请分别说明。

5.杨某某将阮某杀死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

为什么?

三、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CASE——李某、杜某过失致人死亡案

|案例指引|

本案例考查的考点是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对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限度条件、特殊防卫、假想防卫、事后防卫、紧急避险、不作为犯以及认识错误等。

对于深入理解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以及不符合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的行为的定性具有很好的参考意义。

|案情|

某日凌晨2时许,李某及其妻杜某在家中睡觉时被院内狗叫声吵醒,杜某走到院门口,看见同村精神病人刘甲(男,殁年42周岁)持尖刀刺其院门,并声称要"劫道"。

杜某猛推刘甲一把,致其撞在院墙上受轻伤,后杜某返身逃走。

(事实一)

李某见状立即回院内取来一根铁管,并打电话通知村治保主任等人前来帮忙。

刘甲又来到李某家厨房外,用尖刀割开厨房纱窗,李某用铁管打了刘甲一下,刘甲遂躲进院内玉米地。

李某持铁管进玉米地寻找刘甲,在玉米地里与刘甲相遇。

刘甲持尖刀袭击李某,李某持铁管击打刘甲。

(事实二)

此时,刘甲的父亲刘乙,为了寻找自己的儿子刘甲,进入李某院内。

见李某正与刘甲对打,刘乙遂从地上拾起一根木棍走上前去,想要打掉刘甲手中的尖刀。

(事实三)

李某未能认出刘乙,因天黑误以为是刘甲的同伙,疑为要袭击自己,随即用手中的铁管捅了一下刘乙的胸部,致刘乙因气血胸倒地(重伤)。

李某又打向持尖刀的刘甲的头部,致刘甲倒地受重伤。

刘乙喊了一声"我是刘乙"就昏过去。

李某闻声停住,方知出错。

(事实四)

杜某拿着手电筒赶来,发现躺在地上的刘甲、刘乙,就跟李某讲,"打伤人了!

这下麻烦大了!

"夫妻二人蹲在地上想办法,李某说,"算了不管了,反正是刘甲先刺我的"。

于是二人回屋。

两小时后,村治保主任来屋间情况。

李某谎称"刘甲跑了",隐瞒了人还在玉米地的情况。

(事实五)

近中午时分,杜某去玉米地看,发现刘甲已无气息,遂跟李某说:

"不如把人埋了。

"二人合力挖坑,把刘甲、刘乙的"尸体"埋入坑内。

三天后,事情败露,公安人员从坑中将二人尸体挖出。

经法医鉴定,刘甲系掩埋之前因重伤未及时救治而死亡,刘乙系掩埋之后窒息身亡。

(事实六)

|问题|

1.对于事实一,杜某是否构成正当防卫?

说明理由。

2.对于事实二、事实五、事实六,李某对刘甲是否构成正当防卫?

说明理由。

3.对于事实三,如果案情事实是:

刘乙为了救刘甲,而用木棍打了李某,造成李某轻伤。

则刘乙是否构成正当防卫、紧急避险?

说明理由。

4.对于事实四、事实五、事实六,李某、杜某导致刘乙死亡的行为如何评价?

说明理由。

四、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CASE——张某权、张某普抢劫、强奸案

|案例指引|

本题围绕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展开,考查对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等制度的理解与适用,对于未完成形态适用中的疑难复杂问题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案情|

2015年11月初,张某权、张某普预谋到偏僻地段对单身女性行人实施抢劫。

11月9日晚,两人提出如果遇到漂亮女性,就先抢劫后强奸,并用抓阀的方式确定张某权先实施强奸行为。

11月11日晚,两人商定:

发现作案目标后,由张某普持一把尖刀将被害人逼至路边,张某权用胶带将其捆绑后实施抢劫。

当晚,两人寻找作案目标未果。

11月12日晚,两人在某镇寻找抢劫目标时遇公安逼逻,张某普逃跑,张某权被抓。

2015年12月,张某普逃到A市,预谋抢劫出租车司机。

某日15时许,张某普携带卡簧刀骗乘周某驾驶的本田出租车,要求周某将车开往某地。

行至某地,周某起疑,拒绝前行,要求张某普下车。

张某普担心立即实施抢劫可能被人发觉,遂下车。

当晚10时许,张某普见骑自行车过来一人,顿生歹意,猛扑上前,将骑车人刘某(女)从自行车上强行拽下,按翻在地,欲行强好。

不料刘某居然是其多年未见的中学校友,刘某认出张某普后,说"我认识你,你要敢,我就报案",张某普闻言遂起身逃走,强奸未成。

次日凌晨3时许,张某普路过陈某(女)住处,见陈某独自在房内睡觉,遂产生强奸念头。

张某普从窗户进入室内,从室内拿了一根绳子将陈某拥绑实施了奸淫。

后张某普因害怕陈某报警,便用手掐其颈部,意图灭口,因发现陈某痛苦不堪,心生恐惧,不忍心下手,遂解开被害人手脚上的绳子,逃离现场(对被害人勒颈的行为造成了被害人颈部勒痕等轻微伤)。

随后,张某普担心中学校友刘某会报警,决定杀人灭口。

张某普携带含有致命毒剂的弓弩,找到刘某家,朝正在洗菜的"刘某"瞄准。

正欲射杀时,张某普发现被瞄准的并非"刘某",而是刘某的姐姐丙。

张某普于是放弃,在离开过程中,被巡逻警察抓获归案。

|问题|

1.张某权、张某普意欲对单身女性实施抢劫并强奸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如果构成,属于何种犯罪形态?

应当如何处理?

2.张某普抢劫出租车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如果构成,属于何种犯罪形态?

应当如何处理?

3.张某普意图强奸刘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如果构成,属于何种犯罪形态?

应当如何处理?

4.张某普对陈某的侵害行为构成哪些犯罪?

属于何种犯罪形态?

应当如何处理?

5.张某普意图杀害刘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如果构成,属于何种犯罪形态?

应当如何处理?

五、共同犯罪

CASE——钱某等故意杀人,盗窃、放火案

|案例指引

本案例考查的考点是共同犯罪,涉及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共同犯罪的范围、实行过限的处理、共同犯罪人的分类、共犯从属说、共同犯罪中犯罪形态的认定,对共同犯罪问题进行了全面考查,对于深入理解共同犯罪问题具有很好的参考意义。

│案情|

赵某与罗某因口角产生仇恨,赵某遂出资2万元雇请钱某去"教训一下"罗某。

(事实一)

钱某同意,回家后将此事告诉其妻孙某,并让孙某为自己放风。

孙某说,"我才不去呢,你自己去吧",但提示钱某说,"把人打伤就行了,别把人打死了"。

钱某答应,为此,钱某准备了一根用软实的厚胶布缠好的硬木棒。

钱某又找到外甥李某(15周岁)帮忙,商量好一起去伤害罗某,答应事成之后分给李某5000元。

(事实二)

为了保险起见,钱某找到周某,骗周某说,"我要去罗某家抢劫,你帮我去放风吧"。

周某起初不答应,钱某就恐吓周某说,"抢劫的事也告诉你了,你要不去的话,我明儿灭你的口",周某被迫同意。

(事实三)

第二天晚上,钱某与李某一起进入罗某家,周某在门外放风。

钱某见床上有一人睡觉,认为是罗某,邀持硬木棒朝该人身上击打数下,见其没再动弹便停止下来,钱某发现床头有一部手机(价值8000元),临时起意拿走。

李某看到钱某盗窃,但是没有制止。

钱某先行离开后,李某暗想"不如砸死算了",遂操起一个板凳,朝该人头上猛砸几下。

(事实四)

李某在钱某走后,为了破坏现场,将房间内的一个电炉插上并在上面扔了一个纸箱,想引火烧毁罗某家。

李某出门后,钱某问李某:

"你在后面磨蹭什么?

"李某答:

"我把屋里的电炉插上了,隔一会儿起火烧他个精光,免得留下证据。

"钱某听到后也没说什么。

(事实五)

二人发现门外没有周某的踪影。

原来,周某见钱某、李某入户之后,越想越害怕,不一会儿就逃回家中。

(事实六)

当晚,罗某家发生火灾,引起相邻数间房屋被烧毁。

事后查明,当天罗某因事出差,睡在床上的是罗某患有心脏病的妻子张某,张某因遭受殴击(尸检证明身体伤情为轻伤,头部伤情为重伤),引发心脏病当场身亡(但不能查明是轻伤还是重伤引发的心脏病)。

(事实七)

|问题|

1.对于事实一、事实四、事实七分析:

关于致张某死亡的事实,赵菜、钱某、李某三人构成何罪?

说明理由。

2.对于事实二分析:

孙某与钱某是否构成共同犯罪?

说明理由。

3.对于事实三、事实六分析:

周某与钱某、李某是否构成共同犯罪?

如构成犯罪,构成何罪?

犯罪形态如何?

说明理由。

4.对于事实四分析:

钱某拿走手机的行为如何定性,李某是否需对此行为负责?

说明理由。

5.对于事实五分析:

李某引发火灾的行为如何定性,钱某是否需对此行为负责?

说明理由。

6.对于全案分析:

赵某、钱某、孙某、李某、周某在共同犯罪中属于何种共犯人,应当如何承担责任?

六、罪数形态理论

CASE——田某、向某等职务侵占、挪用资金、非法经营案

|案例指引|

本题考查罪数形态理论,要求能够灵活运用法定的一罪、实质的一罪和处断的一罪的相关理论,解决具体的问题,本题对于理解罪数理论的复杂问题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案情|

2015年,向某(女)利用担任某供电公司(非国有)出纳员的职务之便,多次动用自己保管的公司账上资金用于赌博。

2016年10月,向某从自己保管的供电公司的小金库中取款22万元,用于填补挪用差款。

后向某认为供电公司的小金库管理松懈,遂产生侵吞供电公司小金库资金的念头。

之后,向某伙同其夫田某侵吞公司小金库资金70余万元。

经查,1998年田某与向某登记结婚。

2008年4月,田某与杨某以夫妻名义同居,同年8月,二人举办了婚礼,并在B市购买了一套房产居住,并育有一子。

2010年,田某前往D市工作,未告知杨某。

2013年,杨某找到田某要求与其办理结婚登记,田某拒绝并再次离开杨某。

2014年年初,田某回到B市向某处生活;同年5月,在未通知杨某的情况下,田某(登记在其名下)将曾与杨某同居的房产出售。

2015年3月,杨某找到田某并报警,田某被抓获。

2014年年初,田某从他人处得知某装订厂能够印刷无委印手续书刊,便与厂长李某联系,称自己是书商,想印一些大学教材,但无任何手续。

厂长李某认为所要印的教材不是"黄色"和"反动"的,即同意印刷。

依据约定,李某安排图书的印刷及装订。

田某接货将盗版书销往全国各地,非法经营额达人民币272万余元。

后因分配不均,田某扬言要举报李某。

李某出逃,后因经济困难,想找点钱花。

2015年2月某日晚,李某将一女子张某骗至公共绿地,并将三唑仑片放入饮料中,骗张某饮用,趁张某服药神志不清之机,抢走张某2万余元现金。

在强摘被害人耳环时,遭张某反抗,李某对张某进行殴打。

次日上午10时许,张某的尸体在该绿地东南边的水沟里被发现。

经法医鉴定,张某系被他人扼颈后溺水致窒息而死亡。

李某知道自己犯下了命案,觉得这都是田某所致,遂决定除掉田某。

李某从警察王某处窃取枪支一把,在前往田某家的途中被抓获。

|问题

1.向某挪用并侵吞公司财物的行为是否属于吸收犯?

应当如何处理?

向某的赌博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为什么?

2.田某的重婚行为属于何种罪数形态?

其追诉时效应当从何时开始计算?

3.田某与李某的非法经营行为触犯哪些犯罪构成?

它们是什么关系?

应当如何处理?

4.对于抢劫行为,李某始终辩称,他只想谋财,从未有过害命之意。

那么,李某的抢劫行为是否属于结果加重犯?

为什么?

5.李某盗窃枪支去杀人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

为什么?

假设李某使用盗窃来的枪支杀死田某,应当如何定罪量刑?

七、刑罚

CASE——白某、谭某强奸、故意杀人案

|案例指引|

本案例考查的考点是刑罚制度,涉及死刑的适用对象、累犯、自首、立功、假释、数罪并罚、追诉时效。

本案对于刑罚制度、量刑情节、刑罚适用、刑罚执行制度进行了全面考查,对于深入理解和运用刑罚制度具有很好的参考意义。

|案情

白某(男)曾因抢劫罪而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2002年1月1日,在有期徒刑执行3年整(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为2年整)时被假释。

之后白某与谭某(女)结婚。

后谭某有外遇,白某发现后与谭某长期吵闹。

谭某与白某商量,"我帮你找个女孩,我们扯平"。

(事实一)

2003年2月1日,谭某上街时,以身体不适为由,骗取被害人林某(女)的信任,让林某送其回家。

在其家中,谭某骗林某喝下掺有迷药的饮料,趁被害人昏迷后,谭某让其丈夫白某对林某实施强奸。

后二人将林某用绳子勒死并掩埋尸体。

因被害人林某家属报案称林某失踪,公安机关立案,但并未破获该案。

(事实二)

2016年3月1日,白某进入A某家,入户盗窃数额较大的财物。

2018年4月1日,谭某怀孕,又与白某产生争吵,胎位不正,疑受报应,谭某前往公安机关投案。

此时,白某逃往外地。

谭某因怀有身孕被公安机关监视居住,后趁去医院做产检途中逃匿。

公安机关将二人信息录入全国在逃人员信息库。

(事实三)

2018年5月1日,谭某在外逃途中流产,经母亲劝说,谭某准备回乡向村委会投案,在途中被公安机关抓获。

谭某如实供述了迷晕林某的事实,但隐瞒了与白某一起勒死林某的事实。

后向公安机关提供了犯罪后其知悉的白某在外地的手机号码。

但公安机关赶到时,白某已闻风逃走。

(事实四)

2018年6月1日,白某在逃跑途中盗窃B某信用卡并使用,数额较大,因此在外地被抓。

白某在公安人员讯问时起初使用假名,后经讯问人员做思想工作,如实交代自己的真名并供述了自己在2003年实施的强奸杀人事实,以及2016年在A某家盗窃财物的事实,并揭发谭某参与杀人的事实。

(事实五)

|问题|

1.对于事实二,白菜、谭某构成一罪还是数罪?

说明理由。

2.对于事实四,谭某是否构成自首、立功?

说明理由。

3.对于事实四,可否对谭某适用死刑?

说明理由。

4.对于事实五,白某所犯之罪是否超过追诉时效?

说明理由。

5.对于事实三、事实五,白某是否构成自首、立功?

说明理由。

6.对于事实一、事实五,分析白某是否构成累犯,如何数罪并罚?

说明理由。

八、危害公共安全罪

(一)

CASE——古某驾驶小轿车危害公共安全案

|案例指引|

本题考查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相关罪名,要求重点掌握对放火罪、失火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交通肇事罪的理解与应用。

本题对于理解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重点罪名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案情|

2013年2月,古某因拆迁事宜报复刘某,在刘某办公室内的暗室安装依射线工业探伤机,使用依源对刘某的身体进行照射,致使刘某及其他70位工作人员受到放射源的辐射伤害,经鉴定,刘某为重伤,有13人为轻伤。

2013年4月,执法人员开始拆除古某家的违章建筑,古某看到房子被拆越想越气。

于是,古某加速驾驶小轿车直冲下去,撞到了维持外围秩序的多名工作人员,其中,李某被车头撞飞滚在引擎盖上后又被甩在地上。

古某继续右转向行驶,并朝工作人员密集的地方冲撞而去,直至撞上房屋南侧小门,在此过程中,又撞到多名工作人员和其母亲。

后古某驾车逃跑。

经鉴定,其中5人的损伤程度为轻伤,2人为轻微伤,4人未达到轻微伤程度。

2014年7月2日21时许,古某驾驶小轿车,碰撞到在马路上正常行走的被害人徐某,致徐某身体局部受伤倒地。

古某驾车离开现场。

22时许,张某开车行至该路段,碰撞躺在马路上的徐某,造成徐某当场死亡。

经交通警察大队事故责任认定,该事故第一次碰撞中,古某负事故全部责任,徐某无责任;第二次碰撞中,古某负事故同等责任,张某负事故同等责任,徐某无责任。

2014年7月5日,古某在逃跑过程中,穿过一小镇时,冲撞人群后被愤怒的村民拦截,扭送至公安机关。

经查,古某在此前的数小时,在限速40公里每小时的路段以时速50公里行驶,曾在限速110公里每小时的路段以时速130公里的高速行驶。

|问题|

1.古某在刘某办公室安装依射线工业探伤机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

造成刘某等多人身体伤害的行为又当如何定性?

为什么?

2.古某驾车冲撞人群,是否构成犯罪?

如果构成,应以何罪处理?

3.古某与徐某的死亡结果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为什么?

4.针对徐某的死亡,古某的肇事行为应当如何处理?

如果古某的辩护律师主张第一次撞击未造成徐某重伤以上结果,这会影响案件的认定吗?

九、危害公共安全罪

(二)

CASE|——因公交车司机与乘客争执、斗殴等原因造成交通事故系列案

|案例指引|

近年来,各地陆续发生了一些引起公众关注的刑事案件,如公交车司机与乘客发生口角、斗殴造成交通事故的案件,这些案件的案情有相似的地方,又有不同之处,司机与乘客的责任差异性较大。

下面是编辑而成的三个比较典型的小案例,构成一个小的系列,主要涉及对交通肇事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认定以及对罪与非罪界限的把握。

|案情|

案例1:

A系某特大城市的公交车司机。

一日凌晨,A在该市闹市区(当时路上的车辆和行人比白天明显少很多)驾驶公交车的过程中看到,乘客张某上车后站在车门口不动影响其他乘客上车。

A劝告张某往车厢里面走,张某迷迷糊糊地站在原地不予理睬。

A大声喊道:

"别站在那里像个看门的!

往里走走!

"张某认定A骂自己是"看门狗",上前向A头部打了一拳,A勃然大怒,离开驾驶座位还击张某。

公交车因无人控制而冲进对向车道,与一出租车相撞,紧接着撞倒一骑自行车的人并致使其当场死亡,之后撞到路边围墙上停下来,造成车辆维修费等经济损失5万余元。

案例2:

B是某特大山城的公交车司机。

一日清晨,B驾驶公交车期间,乘客刘某发现自己错过下车的车站,走到司机近前要求B停车,想中途下车。

B以车未到车站、无公交车站为由拒绝。

刘某站在B的身旁不断指责,B多次解释,刘某不接受,要求B停车。

二人发生争吵、口角,互有辱骂性、攻击性语言。

争吵中,刘某用手机击打B的头部,B左手握方向盘,右手格挡、还击,二人互殴数秒,刘某拉扯B的右臂并试图抢夺方向盘,车辆突然偏离道路中心实线,与对面正常行驶的小轿车相撞后失控,冲入几十米深的江中。

事后查明,车上总计有15人,水下打捞出13具尸体,有2人未能打捞出水而失踪。

案例3:

C系某市长途客运公司司机。

一日下午,C在省道(道路平坦、交通顺畅)上驾驶长途客车行驶期间,因车费问题与乘客李某发生争执。

言语争执中,乘客李某扇了C一个耳光。

C将长途客车停在道路旁、打开双闪,与李某理论,李某再次殴打C,C挥拳还击,两人扭打在一起。

其间,王某驾驶小轿车与长途客车追尾,C和李某停止扭打。

事后查明:

王某驾驶汽车车速过快、处置不当,C未设置警示标志,造成追尾事故,公交车和小轿车受损,维修费损失共计1万余元,C和王某负有同等责任。

|问题|

上述三个案件中,公交车司机A、B、C和乘客张某、刘某、李某的行为性质在刑法上应当如何认定?

十、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一)

CASE——王某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案

|案例指引

本题考查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的相关罪名,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走私武器、弹药罪,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非法经营罪等罪名。

本题对于理解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的重点罪名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案情|

王某通过网络结识了身在美国的华人林某(已被美国警方羁押),两人通过网络聊天,约定由林某从境外将枪支、子弹通过物流公司从美国发往王某所在的T市。

而后王某根据买家联系地址,将枪弹快递至买家。

2010年7月至2015年8月,王某向买家共提供枪支48支、子弹4500余发。

涉案的张某、李某等多名买家"爱好"枪弹,因为收藏而购买。

经鉴定,查获的枪支具有杀伤力,子弹亦为有效子弹。

经查,买家张某为国有医院医生。

多次利用开高价处方药收受医药代表赵某(在逃)回扣(查实金额为100万元)。

后张某升任医院院长时,更是长期收受赵某财物(查实金额为200万元)。

赵某利用张某的信任,与该医院签订价值500万元的医疗器械合同,故意将已被淘汰的器械当成进口医疗器械卖给该医院。

张某在签订合同时亦未认真审查合同,查验样品。

给医院造成重大损失。

买家李某为某塔园公司经理,开发、销售塔位(用于殡葬)。

李某将塔位分为使用型和投资型两种,承诺购买投资型的塔位2年后可以更名或退单,并不定期提高塔位的销售价格,吸引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