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课 同是人百事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04248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8课 同是人百事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38课 同是人百事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8课 同是人百事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38课 同是人百事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38课 同是人百事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38课 同是人百事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38课 同是人百事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38课 同是人百事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38课 同是人百事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38课 同是人百事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第38课 同是人百事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第38课 同是人百事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第38课 同是人百事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第38课 同是人百事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第38课 同是人百事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38课 同是人百事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38课 同是人百事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8课 同是人百事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38课 同是人百事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能亲仁,无限好;

德日进,过日少”。

如果我们能亲近有德行的人,那就会有无限的好处;

因为我们自己的德行也会随之提升,日日自悟——“德日进”;

过失也就会一天一天地减少,“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

小人进,百事坏”。

如果不亲近有德行的人,那么小人就会趁机来与我们接近;

我们因此往往就不能成就自己的德行,学业、道业都不能有所成就。

那这个“小人”指什么啊?

谁知道,同学们?

这个“小人”是指什么呀?

指谁呀?

好,请你说。

(小人就是指品德不是特别高尚的人。

品德不高尚的人。

好,他是指这样的损友、不好的朋友,是吧?

好,给她掌声鼓励一下。

好,请坐。

他不单指人,还指什么?

不好的书籍,不益身心健康的一些节目,还有什么广播、一些游戏,不适合自己身心健康发展的这样的人、事、物、环境,都是“小人”,这个我们要知道。

同学们,这个“仁”,之前老师也有讲过,两个人。

哪两个人?

看“左边一个单立人,右边两个横”,代表两个人。

哪两个人呢?

就是自己和他人。

想到自己的感受,也一定能够设身处地地去为别人着想。

刚刚之前有学过“己不欲,即速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时时有这样的心态,那就是一种什么心?

仁德之心、仁爱之心。

判断一个有仁德心的人,要从几方面来看?

来判断?

同学们,你想亲近仁德之人,你首先要会判断、会抉择。

你要懂得什么样的人是真正有德行,有仁德心。

好,知不知道?

好,请你来说。

(我觉得这个人应该很孝顺,如果他不孝顺的话,那他对自己的家人都不好,那他对朋友就更没法说。

好,先给她掌声鼓励一下。

请坐。

你看《论语》当中也有讲到: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一个真正有孝悌心的人,他知道爱父母,为父母想,他就能够友爱兄弟姐妹,兄友弟恭。

然后,这一颗爱心才会扩开,才能够去爱家族里的人,然后再去爱邻里乡党,然后才能够“凡是人,皆须爱”。

“凡是人,皆须爱”,就是圣贤人的心量,圣贤人的境界,这也是我们的目标。

所以一个孝顺父母的人,他真的是有一颗仁德之心。

那老师也要告诉大家,从这几方面也可以去判断,这个人是不是有仁德之心。

首先,要看他是否“存心仁厚”,能不能“处处谦卑,以身作则”。

一、存心仁厚

二、处处谦卑

三、以身作则

存心仁厚、处处谦卑、以身作则。

刚才同学有说,看他是不是孝顺父母;

这样的人,他一定是一个存心仁厚的人。

因为父母对我们的恩德最大,父母不辞辛劳把我们养大,陪伴我们,所以一个孝子,一个真正有仁德之心、仁爱之心的孩子,他一定是首先感恩他的父母,孝敬他的父母。

在家里能够处处为父母着想,你才能够为别人着想。

你在家里对父母处处谦恭,你到外边才能对别人处处谦卑。

好,我们先来看“存心仁厚”。

有一位老师,她曾经走在路上,看到有一个老婆婆,推着水果在卖。

这位老师就走上前去,买了一些水果,但是买的这个水果,就比较不好,她的学生看到了很不理解,然后就请教老师,问老师:

您买水果为什么要买这些烂的呀?

怎么不买好的?

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她怕那个老婆婆那些烂的东西,别人看到了卖不出去。

存心很仁厚是不是?

你好理解这位老师!

好,掌声鼓励一下。

好,还有补充吗?

请你来。

(她想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把坏的东西留给自己。

“与宜多,取宜少”。

新的留给别人,新鲜的留给别人去买,是不是?

是啊,这位老师就说道:

你看,本来我也不想买水果,但是看到是一位老人家在推着水果卖,而且这些水果,如果我不买回去,它就会烂掉了,那咱们买回去,咱们马上能吃,这样食物就不会被糟蹋了,也是一种“惜物”的态度。

所以你们看,是不是存心很仁厚啊!

好,再来“处处谦卑”。

我们看这个稻穗,稻穗它越饱满,头就会垂得越低,这都是表谦卑,自然万物都会给我们很好的启示。

还有大海,“海纳百川”,所有的河流,汇集到一起,它都是要流到大海中,但是大海它所处的位置,都是在最低下的地方,“海纳百川”,这也是表谦卑!

所以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一个人他的品德、他的仁厚心、他的谦卑。

再来,我们看孔老夫子,孔老夫子为人就特别谦卑。

你看孔老夫子,留给我们这么重要的教诲,告诉人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说了这么多重要的道理,但是孔老夫子却说我所讲的这一切,都来自于古圣先贤:

尧舜禹汤、文武周公。

都是他们传下来的,我是“述而不作”。

谦卑,是不是?

所以,你看圣贤人都是做出来了给我们看。

还有要“以身作则”。

圣贤人,你看圣人,他都是做到了然后去说;

贤人,都是说到了马上就去做到。

所以我们应该期许自己向圣贤人学习,做到以后再说,然后期许自己说到的话,一定要去履行。

还有一位非常有德行的老师,他都是处处以身作则。

这位老师,现在已经不在人世,人们参观他的物品的展览馆,结果看到里边,他曾经穿过的衣服,都是几十年没有换过,但是那个衣服,却特别的整洁、特别的朴素。

你看,老人家都是做到了这种惜物的态度。

老人家是97岁离开人世的,但是他97岁了,还依然在讲台上讲课。

他的学生也很多,那学生就对老师说:

老师啊,您看,您也不用这么辛苦了,您的学生这么多,我们来替您讲就好了。

而且,他的学生,也都有送老师衣服、衣物,但是老师都把这些送给了需要的人,都是时时看到别人的需要。

而他听到学生,因为看到自己太辛苦了,想替老师分担,老师是怎么说的?

老师说:

只要众人需要我讲一天,只要我活着,活一天就要讲一天,要尽心尽力!

而且这位长辈,他也曾写下这样一首诗:

未改心肠热,全怜暗路人;

但能光照远,不惜自焚身。

你看,全是帮助人、怜悯人的一种心境,都是这样的心态。

“未改心肠热,全怜暗路人”,都是怜惜这一些人生没有方向的人,都是念念想着要开启他们人生的智慧。

宁可怎么样?

“全怜暗路人”,“但能光照远”,希望自己讲一天,能够利益他们一天,帮他们指明人生的方向;

“不惜自焚身”,不惜牺牲自己来照亮别人。

所以,长辈也是演出了牺牲奉献的精神——“蜡炬成灰泪始干”。

所以你看,真正有德行的人,他都是做到了。

那他的学生也都有“视师志如己志”,把老师的志向当作自己的志向来完成。

所以他的学生,现在已经是八十七岁高龄了,依然在为全世界的和平、全世界的和谐,在忙碌着、奔波着。

而且这位老人,他也是用他的真心在演绎着对世人的那种慈爱、关心。

所以,老人家也是一位真正的、有仁德心的、有仁爱心的老人。

而且这位老人家他也有说道,他说:

“普天之下,没有我不爱的人;

普天之下,没有我恨的人;

普天之下,没有我不能原谅的人。

你看,真正有仁德心的人,他内心当中,都没有对立面,都是非常的包容,所以“仁者无敌”。

真正有仁爱心的人,他是没有对立面的,他能够处处想到,普天下的人们的需要。

那面对这样仁德的长者长辈,我们要怎么想?

同学们,人家长辈们都做出了表率,我们要怎么做、怎么想呢?

我们今天学《弟子规》了,我们要怎么做?

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我们要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

什么样的人是有仁爱之心呢?

(处处为他人着想。

然后存心仁厚,处处谦卑,以身作则。

好,掌声鼓励。

学到就能说到,说到要能……?

(做到。

做到。

所以我们晚辈们,我们要有这一份使命感、责任感。

我们要效法古人,效法仁德的长者。

应该有这样的善心、善愿才行,要有这样的目标、志向,然后去做到!

“人有善愿,天必从之”。

我还记得当年我的老师,教学的时候特别的劳累、忙碌。

那个时候我的老师:

既要在学生课堂教学,又要在家长课堂,两边都在这样忙着。

那时候老师也有鼓励我们,鼓励我们要立下人生宏远的志向。

要有信心!

只要用心就是专业。

不怕自己能力不行,要有这一份利益众人的心。

但那个时候,我总觉得自己,真的是德能都太差了,差得太远了,总是想躲在老师身后。

心里想:

哎呀,老师去教就好了,我就跟在后面就好了。

后来有一次,老师在教学生的时候,我就看到老师剧烈地咳嗽。

而且看到老师的后背,都有驼掉了。

当时内心,真的也是鼓起了勇气。

然后走到老师跟前,非常恭敬地向老师行九十度鞠躬礼,然后接过了老师手中的教鞭。

就是当时对老师那种德行的感动,然后在感动之余,有那份勇气,想为老师承担一些什么,做一些什么。

其实都不要怕自己能力不够,你只要有这份用心,有这份勇气,有这份承担。

所以我想:

接过老师手中的教鞭,也是接过了老师的期许,接过老师的志向,也要“视师志如己志”。

所以孩子们,我们听了这么多,我们身边人的故事,我们对自己应该有一个期许,对不对?

期许自己,要做有德之人,要做仁爱之人。

一个人的学问,要想有所成就,有两个很重要的因素:

一个就是要有好老师,再有,要有好同学,所谓“良师益友”。

当我们遇到了良师益友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珍惜这个缘分,抓住机会,好好向人家学习、请教。

学习人家的德行,继而把人家身上的优点,变成自己的优点,要取长补短。

“流俗众,仁者稀”,这是结果,原因在哪里?

为什么“仁者稀”呢?

因为都失教了,因为都没有学圣贤文化,不懂得怎样来做一个有仁爱心的人。

那我们先不要在这里,去探究为什么他都没有做到。

我们先不要想这个,我们要想什么?

(想自己做一个仁爱的人就行了。

同学们,你们看,今天我们有学《弟子规》,我们有做“父母呼,应勿缓”,我们有孝顺父母,不顶撞父母;

我们友爱同学,我们很文明,不说脏话,我们很守规矩。

但是,发现别人,他没有做到这些,要怎么办?

我们讲诚信,但是别人没有做,怎么办呢?

(就用我们的行为感化他,只要我们讲诚信就好了,然后用我们自身的行为去感化他。

非常好,请坐。

只要我们自己做到就好,我们自己做到,期许自己做:

“学为人师”,要“行为世范”;

期许自己做得更好,自然能够感动别人。

所以最重要的是要求自己,而不是用《弟子规》去要求别人,这很重要。

我还有哪一些地方做得不够?

我要改哪些习气、毛病?

相信这样坚持不懈,就会怎么样?

真的是会“德日进,过日少”。

还有,我们意识到了“仁者稀”,都“流俗众”,我们自己要做榜样。

那么我们应不应该坚持?

一起说。

(应该。

应该持之以恒。

假如我们今天做,明天就放弃;

或者看到别人不做,你看我都力行,那么多人都不力行,那我也不做了,这是意气用事。

但是如果我们看到别人不做,还坚持自己还要做正确的,这是道义呀!

这是仁义。

所以要做一个有理智的人,不要做一个意气用事的人。

那老师再问你们,假如我们看到别人都不做了,只有你一个人还在做,还要不要继续坚持?

(要。

要不要?

所以,还要坚持。

坚持下去最受益的还是自己。

所以持之以恒,非常重要!

学到了,就去做到。

绝不能,“5+2”绝不要等于“0”。

你看五天,是代表什么?

上学五天。

二呢?

休息两天。

“5+2”为什么会等于“0”啊?

上学五天很忙碌、很有规律,早睡早起,该做什么做什么。

休息两天呢?

休息两天,可能把前面的这个好习惯都忘掉了。

结果会“等于0”。

还好,就怕“小于0”。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这很重要,所以要坚持做正确的。

不管别人对不对,我一定要做正确的,而且要坚持。

有一个小朋友,在学校学完《弟子规》,回家之后,每天“居有常,业无变”。

他是小朋友,他早上六点就起来,然后就晨读《弟子规》。

后来,有一天,他的家人觉得,想让孩子多睡一会儿,没有去叫他,结果他一觉起来,他一看表都七点了。

这个小孩子就大哭起来了。

他为什么哭啊?

你们知道吗?

(因为他没有读到《弟子规》。

好,没有读到《弟子规》,掌声鼓励。

还有什么原因?

没有读到经典。

还有吗?

(因为他没有坚持,他这几天的这个好习惯。

他想“一以贯之”,是不是?

还有什么?

你看读书肯定是学校老师告诉他的,每天都要读《弟子规》,还有什么呢?

(老师说让他每天都读,如果他没读的话,他会觉得对老师不守信了。

你看他非常尊敬老师,他要对老师守信,能看出他这一份对师长恭敬的态度,对学问恭敬的、持之以恒的态度。

而且他这样做,他是一个非常小的孩子,他这样做,别人会不会向他学呀?

一定会的。

你看人家小朋友都能做到,何况我们?

所以他就给别人,给家里人,都做出了好的样子。

所以今天我们应该期许自己,不做“流俗众”。

这一条路要坚持走下去,做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做一个真正有仁义之心的人。

那圣贤文化,在我们这一代,绝对不要让它再埋没了,应该让它来彰显,让它能够照亮世界每一个角落,照亮每一个人的心田。

接着我们来看:

言不讳,色不昧。

”一位真正的仁者,他能够处处体谅人,处处包容人、宽恕人,存心都很仁厚、谦卑,以身作则,那人们自然会对他心生敬畏。

那他的言语,都是心口合一,不说做不到的话,说到了一定要做到。

所以,都是能够直言去指导别人的行为,指导别人的品德。

在《论语》当中,孔老夫子的学生,形容老师是什么样的呢?

——“望之俨然”。

远远地望去,老师看起来非常有威仪。

为什么呀?

因为老师很有德行。

所以,老师的行持都是让人心生敬佩,“望之俨然”。

“即之也温”,真的和老师接近,在一起探讨学问的时候,老师又是那么可亲、那么亲近,“即之也温”。

因为,他都能时时感受到,老师那一颗心,都是为他想;

老师说出来的话,能够帮助他、指导他。

所以让他感觉到真的是很亲近,老师都有为他着想。

而且老师处处是要开启人的智慧,那老师的言语怎么样呢?

“言不讳,色不媚”。

真正有仁德的人,他都是“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都是无所求的心,不要名、利,都是一心要帮助人的心。

所以讲起话来,都是“直言不讳”,都绝对不会,展现出一副讨好巴结的样子。

在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位贤臣叫子罕。

有一次,宋国有一个人,他得到了一块宝玉,他就想把这个宝玉献给子罕。

来到了子罕这里,就对子罕说:

“小人想把这块宝玉,献给大人,请您收下。

”子罕当时就对他说:

“这个我不能要,你还是拿回去吧。

”那这个宋国人,以为子罕可能不认识,这是一块宝玉。

但是子罕是怎样说的呢?

子罕说:

“你看,我以‘不贪’为宝,你以‘玉’为宝,假如你把玉给了我,我们俩人岂不都失去了宝?

那这个宋国人,他一听,当时也很惭愧,也很震动。

但是他又对子罕说:

“如果这块玉,我带着返回乡里,恐怕会不安全。

”身揣宝物,恐怕会招来祸患,所以,他就还是恳请子罕收下这块宝物。

那子罕当时是怎么做的呢?

他就请了一位玉石匠,帮这个人把玉石雕好,然后拿到市场上去卖了。

卖的钱,还是给了这个人。

同学们,我们看一下,子罕的宝是什么呀?

他心中的宝是什么?

(他心中的宝是“不贪”。

不贪为宝。

子罕以不贪为宝,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品格。

而且他的言语是“言不讳,色不媚”。

他的言语能够提醒别人、告诉别人,做人要不贪,要清廉。

子罕也是当时一个非常有名的、一个清廉的官,也是受到百姓的爱戴、拥护。

我们接着看:

”假如我们有机会,接近仁德之人,我们应该好好地向人家请教、学习。

可以尊人家为老师,也可以交为好友,然后要珍惜和人家在一起的机会。

我们怎么样来亲近仁德之人呢?

我们每天有读诵《弟子规》,圣贤经典。

每天读诵圣贤经典,是不是“亲仁”?

虽然说《弟子规》的作者不在了,孔老夫子不在了,但是他的精神在、教诲在。

当我们每天有读诵经典的时候,你就是在“亲仁”。

你看孟夫子,孟夫子和孔夫子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但是孟夫子,他真诚地拜孔夫子为师,学孔夫子的言论、著作,学得非常好。

他都没有见过孔老夫子,他怎么来“亲仁”?

(他读孔老夫子留下来的那些著作。

学得非常认真、非常恭敬。

他的恭敬心,超越了时空。

所以我们今天,我们也可以向孟夫子来学习,对不对?

古圣先贤虽然不在了,但是他的著作在、经典在。

我们在经典当中,找智慧,开启智慧,找到人生的目标、方向,找到为人处世的办法,这就是“亲仁”,“能亲仁,无限好”。

每日,老师都告诉大家,早晚各读一遍《弟子规》:

既是提醒,自己一天要做什么;

又是反省,这一天哪里没有做到。

这一天如果这样来过的话,会怎么样呢?

早上读完了,提醒自己一天要去按《弟子规》做到;

晚上,睡觉前再读一遍,想一想哪里做得不够。

好,你来补充。

(这样会得到很多的好处、很多的益处,以后的生活也得到很多的好处。

比方说今天早晨,答应妈妈了某某事。

比如说答应妈妈,要把中午饭吃好,不剩饭。

(然后,这样就必须……答应妈妈的承诺,必须要做到。

因为你早晚都读了《弟子规》,都必须要力行。

都要力行,是不是?

(对。

看妈妈是为你好,有可能我们同学也有带饭上学的,那父母都很担忧我们的健康,希望我们中午,把饭吃好。

那这样我们既是对父母守信,又是珍惜食物,也是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

所以亲近圣贤经典,你把《弟子规》熟记于心,熟记于心之后,你遇到事的时候,你才能提得起来,提得起《弟子规》里的某一句话,然后就能指导我们去力行。

假如想借用别人东西的时候,想到哪一句?

“用人物,需明求”,“借人物,及时还;

后有急,借不难”。

假如看到同学有困难了,我们伸出友爱之手,“凡是人,皆须爱”,“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跟同学之间有纷争了,想到哪一句啊?

(恩欲报,怨欲忘;

抱怨短,报恩长。

“恩欲报,怨欲忘”,多想同学的好处,多想同学的优点。

好,还有吗?

请你来说。

(事诸兄,如事兄。

“事诸兄,如事兄”。

你是这样的心态,就相信你,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四海之内皆兄弟”。

(财物轻,怨何生;

言语忍,忿自泯。

“忍”,要忍得明明白白,忍得为大局着想,忍得为所有人着想,忍出心量,忍出德行,忍出厚道。

“言语忍,忿自泯”,好,非常好。

亲近圣贤经典,亲近圣贤智慧,亲近仁德之人,要多久亲近一次啊?

一起来说。

(每天。

每天还不够。

(每时。

每时。

(每刻。

每刻。

(每分,每秒。

好,哪位同学举手来回答一下,好不好?

(每时每刻都要亲近。

掌声鼓励。

所以说,每日都要读诵《弟子规》,读诵经典。

每时每刻提起这份存心。

提起——孝心!

感恩心!

恭敬心!

礼让心!

守信的心!

提起《弟子规》的教诲,每时每刻。

非常好。

那“能亲仁,无限好”,你每时每刻都在正念当中,你就会发现不知不觉,自己都会进步了,你周围的人事环境潜移默化的,就因为你的德行在影响他们,周围的人、事、物都会越来越团结、和谐、向上,所以说“无限好”。

刚才也有讲到,这个“小人”是指什么?

好,你来回答,好吗?

(有不好的朋友、不好的游戏、不好的书籍,还有就是不利于自身的电视节目。

不好的节目、不好的广播,等等。

不好的人、事、物、环境,都不要去接近,“小人进,百事坏”。

跟有德行的人在一起,我们的德行会进步;

跟不好的朋友在一起,经常去接近不好的环境,就会让我们的身心受污染,会把我们怎么样?

拉下水。

这都要谨慎。

我们看父母最担心的是什么啊?

最担心的就是我们交友,择友。

假如,你的好朋友,被别人欺负了,然后他让你帮他去打仗,要不要去?

(不要。

为什么不要?

(本来打人就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我不但不会去帮他打,我还会告诉她,以后不要这样想,你们两个还可以和谐相处。

要懂得“言语忍,忿自泯”。

而且你看看,如果你去帮他打仗,就会让父母非常担忧,无论是谁受伤了,那么亲人们都会为我们担心。

这已经就是不孝了。

所以,要懂得怎么样去选择朋友;

要懂得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要选择道义上的朋友。

而且你这样去帮人家就不是真正的友谊,会让事情,越发不可收拾,就没有顾全大局,你也不是真心地在帮你的朋友。

这一定要懂,所以要选择道义上的朋友。

什么样的朋友,是道义上的朋友呢?

同学们,你们知不知道——道义上的朋友?

(她懂得礼让,而且她从来不跟别人吵闹、打仗。

好。

(没有一些坏习惯。

好,懂得礼让的、文明的……

(孝顺。

孝顺的,守信的。

我们看,假如这一个人,他能够力行《弟子规》,能够孝顺父母,《弟子规》能落实三、四成都不简单,这样的朋友要怎么样?

看你们有没有智慧,会不会抉择?

他能落实《弟子规》三、四成,很孝顺,这样的人你要怎么样?

好,你说。

(要和他交朋友。

交朋友。

而且要怎么样?

向他学习,还要成为终生的好朋友。

我们既然希望自己交到好朋友、善友、益友,那么我们应该期许自己,成为别人心目当中的益友、榜样。

所以说,要改自己的坏习气,这都很重要,要改掉自己的坏习惯。

想一想,每天都要想一下,假如有不恭敬,假如有不诚信,假如这一颗心还有怠慢,待人都不真诚。

这要怎么办?

马上改。

马上把这个内心当中的“小人”去除掉。

还有一个“小人”是什么?

你内心当中的,这种不好的想法、不恭敬的想法、不守信的想法。

这就是内心当中的“小人”,你也要懂得当断即断,马上改。

孔老夫子的学生颜回,有一次向老师请教,颜渊问仁。

颜渊请教老师:

怎么样来实践仁德?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好,我们一起读一下。

“克己复礼”,预备,齐。

(克己复礼为仁。

颜渊这样问之后呢?

孔老夫子就告诉他,要“克己复礼”。

克服自己的毛病、习气,符合礼法,这就是在实行仁德,这就是“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假如哪一天,我们真的都有做到:

我们的行持、心念,都按照圣贤人的教诲去做,克服了自己的习气,战胜了自己的恶习,“一日克己复礼”,那就会“正己化人”,你就会成为榜样,别人就会向你学习。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实践仁德,做有德人,是要靠自己,对不对?

我们首先有这个志向,然后去改过、去履行。

这要靠自己的努力,还要靠别人吗?

”都不要等着爸爸妈妈去督促了,不要等着人家去说你了,批评你了,那就不好了。

所以要有自我约束力,自我约束,遵循《弟子规》,学一条,做一条,你才会有真实的收获。

好,其实,仁爱、仁德离我们其实并不遥远,做起来难不难?

关键在你的存心。

你一念心,能为父母想,为同学想,为所有人想,那你这个“仁爱心”就打开了,然后就会产生好的智慧、好的办法,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那颜渊,又接着请教:

“请问其目?

”你明白了道理之后,知道了实践仁德很重要,那接下来要知道怎样去落实。

“请问老师,具体要从哪里开始呢?

”——“请问其目”。

老师也有告诉他,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就是不符合礼法的,我们不去看。

像刚才同学有讲的,那些不适合身心健康的节目、书籍、一些游戏,我们不看、不玩,勇于拒绝。

有的同学说,我们凡事要请示父母,和父母商量。

那假如我想玩这个游戏,然后我跟妈妈商量一下,妈妈没同意,没同意要怎么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