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故事范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4280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征故事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长征故事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长征故事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长征故事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长征故事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长征故事范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长征故事范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长征故事范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长征故事范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长征故事范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征故事范文.docx

《长征故事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征故事范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长征故事范文.docx

长征故事范文

长征故事范文

1.关于长征的作文400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长征是一首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漫漫,为了救国救民,红军勇敢向前进。

“横断山,路难行。

敌重兵,压黔境”。

红军长征的境况特别险恶,外有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内有错误路线的干扰,物资供应奇缺。

局面险恶,斗争激烈是中国历史上所稀有的。

战士们不都是有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吗?

我们的红军在枪林弹雨、雪山草地之间打不烂、拖不垮,他们的骨头是最硬的。

长征途中红军遇到了许多困难险阻。

战士们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六盘山,其中不知死伤了多少战士。

可这些障碍并没有阻挡红军的行程,又是什么力气使他们制造了这一惊心动魄的奇观?

是那头顶上鲜红鲜红的红五星。

有关长征精神的作文400字在万里长征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过草地时,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断粮了,眼看战士们就要饿死了,他一咬牙,把心爱的大黑骡子枪宰了,为的是让大家填饱肚子。

彭德怀为了战友,不惜把多年跟随本人的大黑骡子宰了,可见他到处为战士着想。

在翻越大雪山时,红军战士伤的伤,死的死,但是他们一直没有放弃,路再难走,战士还是一步一个脚印的为新中国开辟新路。

长征动身时合计约206000人,结束后存留下57000人。

为了祖国的今日,长征路上20几万不屈的英雄牺牲了但是我们会承继他们爱国、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宏大的英雄气概。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制造的人间奇观,是中国革命史上雄伟屹立的不朽丰碑,是中华民族惊天地、创世纪的英雄史诗,是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宏大壮举。

长征精神,是我们党和军队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高度凝聚,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国人民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

2.长征征文300字

我读过很多关于长征的文章。

每一篇文章都深深的打动着我。

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篇名叫《金色的鱼钩》的课文,这篇课文是一位红军回忆他的老班长为了让他和另外两个病号顺当走出草原,而最终牺牲了本人的生命的故事。

文中的老班长为了让三个病号顺当的走出草原,不断的为他们添加养分。

为了让他们补充更多的养分,老班长把用来缝衣服的针烧红了,做成了钓鱼的鱼钩。

为了找到鱼饵,老班长不知翻了多少草皮,老班长的眼睛也慢慢的开头模糊了,但是他还是坚持给三个病号做鱼汤喝。

有时老班长等了半夜也钓不到一条鱼。

而每次煮的鱼汤老班长一口也不喝。

就这样老班长和病号们一每天消瘦下去,而老班长却不断的鼓舞着病号们要走出草原。

直到他在去世前还不愿喝下病号们为他煮的鱼汤老班长最终还是没能和病号们一起走出草原。

但是他那为别人着想的精神还始终活在我们的心中。

3.适合学校五班级同学演讲的长征故事有

12个铜板“买”一个梨叙述了1935年4月时,中心红军进入了云南境内。

那里的风景非常漂亮,绵亘不绝的山峦,漫山遍野的绿树······可是红军战士们却被酷热的天气熬煎的苦不堪言。

战士们好不简单找到了水,可哪里的水却是咸的!

没有水解渴,战士们只好忍着干渴连续前进。

战士们好不简单找到了一个村庄,可那儿的村民由于听信了敌人的宣扬,全都躲了起来。

战士们没方法,只好住了下来。

在女战士打水时,不行思议的事发生了!

在厨房的毛草中,竟有一筐梨!

要晓得对于行路一天的战士们来说,梨可是最好的东西!

可是红军纪律严明:

不能拿群众的一针一线。

战士们只好舔了舔嘴唇。

这时,一位发着高烧的女战士发出了苦痛的嗟叹,这是大家灵机一动,打算买一个梨给她。

最终用12个铜板“买”了一个梨。

张思德吃毒草救人的故事部队进入草地后,由于环境、气候特别恶劣,使得草地行军非常困难。

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红军就因而长眠在了草地上。

眼看掉队、牺牲的同志越来越多,朱总司令令人将本人的坐骑也宰了,分给通信班、警卫班的同志做口粮,还向身边的同志发出了“尝百草”的号召,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查找出一些无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过饥饿的难关。

然而,要尝出一种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毒的危急的。

张思德在“尝百草”活动中,总是抢在他人之前。

据张显扬回忆:

“有一回,部队在一片水草丰富的沼泽旁宿营。

一个小战士来到水塘旁,突然兴奋地叫起来:

‘野萝卜!

野萝卜!

’张思德过来一瞧,果真,离水塘不远的地方长着一丛丛野草,叶子绿,外形跟萝卜叶子差不多。

那个小战士灰溜溜地跑过来,拔起一棵就往嘴里送。

张思德忙赶上去。

一把夺过来,先放到本人的嘴里,细细嚼了嚼,味道又甜又涩。

不一会儿,张思德感到有些头晕脑胀,全身无力,紧接着,他肚子一阵绞痛,大口呕吐起来。

他赶忙对小战士说:

‘这草有毒,快,快告知……’没等把话说完,张思德就摔倒了,一时得到了知觉。

半个多小时以后,张思德渐渐醒来,模模糊糊地观察小战士端着瓷缸蹲在跟前,他赶忙说:

‘不要管我,快去告知其他同志。

’”张思德就是这样把生的盼望让给同志们,把牺牲的危急留给本人。

很快,这件事被朱总司令晓得了,他表扬了张思德。

金色的鱼钩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班长接受并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看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为了给生病的小战士补充养分,老班长想尽方法钓鱼煮野菜汤给三个小战士吃,本人却吃剩下的鱼刺和鱼骨。

最终在即将渡过草地的时候,老班长却牺牲了。

小战士”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保存起来,以训练后代。

《丰碑》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困难地前进。

寒冷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

狂风咆哮,大雪纷飞,好像要吞掉这支配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轻伤员。

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拓一条通路。

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役,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攻击。

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

将军思考着。

队伍突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很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

"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

"警卫员跑回来告知他。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

他一动不动,好像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非常镇静,非常安详:

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早已被雪打灭;左手轻轻向前伸着,好象在为战友指明前景的道路。

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立刻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

突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

"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

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咆哮的狂风沉没了将军的话音。

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非常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

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

"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知将军:

"他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

他的眼睛潮湿了。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慢慢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出,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

大雪很快地掩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永久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

他听见很多沉重而坚决的脚步声。

那声音好像在告知人们:

假如成功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17勇士强渡大渡河1935年5月,长征中的中心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由四川会理四周地区连续北进。

蒋介石指挥10余万国民党军南攻北堵,企图利用彝汉民族冲突和大渡河天险屏障,围歼中心红军于四川省大渡河以南地区。

为挫败国民党军的阴谋,红军快速北进,强渡天险大渡河。

以刘为司令员的红军先遣队,顺当通过彝民区,直逼国民党军防守大渡河的薄弱地带。

24日晚,第1军团先遣队第1师第1团急行军80公里,先期抵达大渡河右岸的安顺场,隐藏于四周山头。

当晚,该团第1营。

4.长征故事(不要粘贴)

七根火柴天亮的时候,雨停了。

草地的气候就是怪,明明是月朗星稀的好天气,突然一阵冷风吹来,浓云像从平地上冒出来的,霎时把天遮得严严的,接着就有一场暴雨,夹杂着栗子般大的冰雹,不分点地倾泻下来。

卢进勇从树丛里探出头,四下里望了望。

整个草地都沉醉在一片迷漫的雨雾里,看不见人影,听不到人声;被暴雨冲洗过的荒草,像用梳子梳理过似的,光滑地躺倒在烂泥里,连路也看不清了。

天,还是阴沉沉的,间或有几粒冰雹洒落下来,打在那浑浊的绿色水面上,溅起一撮撮浪花。

他苦恼地叹了口气。

由于小腿伤口发炎,他掉队了。

两天来,他日夜赶路,原想在今日赶上大队的,却又碰上这倒霉的暴雨,耽搁了半个晚上。

他诅咒着这鬼天气,从树丛里钻出来,长长地伸了个懒腰,一阵凉风吹得他冷不丁地连打了几个寒颤。

他这才发觉衣服已经完全湿透了。

“要是有堆火烤烤该多好啊!

”他用劲绞着衣服,望着那顺着裤脚流下的水滴想道。

他也晓得这是妄想——不但现在,就在他掉队的前一天,他们连里已经由于没有引火的东西而只好吃生干粮了。

可是他仍旧下意识地把手插进裤里。

突然,他的手触到了一点粘粘的东西。

他心里一喜,赶忙蹲下身,把口袋翻过来。

果真,在口袋底部粘着一小撮青稞面粉;面粉被雨水一泡,成了稀糊了。

他当心地把这些稀糊刮下来,竟然有鸡蛋那么大的一团。

他吝惜地捏着这块面团,一会儿捏成长形,一会儿又捏成圆的,心里不由得暗自庆幸:

“幸亏昨天晚上我没有发觉它!

”已经是一昼夜没有吃东西了,这会观察了可吃的东西,更觉得饿得难以忍耐。

为了不至一口吞下去,他又把面团捏成了长条,刚要把它送到嘴边,蓦地听见了一声低低的叫声:

“同志!

——”这声音那么微弱,低沉,就像从地底下发出来的。

他略略愣了一下,便一瘸一拐地向着那声音走去。

卢进勇蹒跚地跨过两道水沟,来到一棵小树底下,才看清晰那个打招呼的人。

他倚着树根半躺在那里,身子底下贮满了一汪浑浊的污水,看来他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挪动了。

他的脸色更是怕人:

被雨打湿了的头发像一块黑毡糊贴在前额上,水,沿着头发、面颊滴滴答答地流着。

眼眶深深地塌陷下去,眼睛无力地闭着,只要腭下的喉结在一上一下的抖动,干裂的嘴唇一张一翕地发出低低的声音:

“同志!

——同志!

——”听见卢进勇的脚步声,那个同志费劲地张开眼睛,习惯地挣扎了一下,好像想坐起来,但却没有动得了。

卢进勇看着这情景,眼睛像揉进了什么,一阵酸涩。

在掉队的两天里,他这已经是第三次观察战友倒下来了。

“这肯定是饿坏了!

”他想,赶忙抢上一步,搂住那个同志的肩膀,把那点青稞面递到那同志的嘴边说:

“同志,快吃点吧!

”那同志抬起一双失神的眼睛,呆滞地望了卢进勇一眼,费劲地抬起手推开他的胳膊,嘴唇翕动了好几下,齿缝里挤出了几个字:

“不,没……没用了。

卢进勇手停在半空,一时不知怎样好。

他望着那张被寒风冷雨冻得乌青的脸,和那脸上挂着的雨滴,苦痛地想:

“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热水,或许他能活下去!

”他抬起头,望望那雾蒙蒙的远处,随即拉住那同志的手腕说:

“走,我扶你走吧!

”那同志闭着眼睛摇了摇头,没有回答,看来是在积累着浑身的力气。

好大一会,他突然睁开了眼,右手指着本人的左腋窝,地说:

“这……这里!

”卢进勇惶惑地把手插进那湿漉漉的衣服。

这一刹那间,他觉得同志的胸口和衣服一样冰冷了。

在那人腋窝里,他摸出了一个硬硬的纸包,递到那个同志的手里。

那同志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开了纸包,那是一个党证;揭开党证,里面并排着一小堆火柴。

焦干的火柴。

红红的火柴头簇集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同志,你看着……”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当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

“—,二,三,四……”一共有七根火柴,他却数了很长时间。

数完了,又询问地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似乎说:

“看明白了?

”“是,看明白了!

”卢进勇兴奋地点点头,心想:

“这下子可好办了!

”他仿佛观察了一个通红的火堆,他正抱着这个同志偎依在火旁……就在这一霎时,他发觉那个同志的脸色似乎伸展开来,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突然不见了,迸发着一种喜悦的光。

只见他合起党证,双手捧起了它,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当心地放进卢进勇的手里,紧紧地把它连手握在一起,两眼直直地盯着他的脸。

“记住,这,这是,大家的!

”他蓦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完全部的力气举起来,直指着正北方向:

“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话就在这里停住了。

卢进勇觉得臂弯猛然沉了下去!

他的眼睛模糊了。

远处的树、近处的草,那湿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要那只手是清楚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这以后的路,卢进勇走得特殊快。

天黑的时候,他追上了后卫部队。

在无边的暗夜里,一簇簇的篝火烧起来了。

在风雨、在烂泥里跌滚了几天的战士们,围着这熊熊的野火谈笑着,。

5.我了解的长征作文五百字

我诞生在一个军人家庭,从小父亲就给我讲红军长征的故事,那些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很多动人的故事,始终伴随着我的成长,成为不断激励我前进的不竭动力。

还在我刚上幼儿园时,父亲就找来一些红军长征的连环画让我看,我边认字边记住了不少红军的故事,还在幼儿园讲给小伴侣听。

上学校时,常常出差的父亲只需一回家,就关怀我的学习,每当看到我的作业本上打满“√”和考试成果优良时,就讲一个故事作为嘉奖,我记得讲得最多、印象最深的还是红军长征的故事。

小时候我对长征精神的理解虽然还比较肤浅,但还是仔细地照着红军的样子去做,用长征精神激励本人。

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我用红军“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故事鞭策本人,攻克了学习上一个个“拦路虎”,使本人各门功课成果在班级都名列前茅;在他人需要关心时,我用红军“一袋干粮”、“七十六粒粮食”等故事激励本人,自动为他人排忧解难,体会助人的欢乐;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我用红军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训练本人,从而盲目牺牲个人利益,自动关怀集体利益,乐观参加公益事业。

我为三峡工程捐款和为城市建设献一计的事迹还被多家媒体宣扬,为此,遭到学校的嘉奖,被评为省级“三好同学”。

步入高校校内后,当时学校正在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训练,我作为组织培育的重点对象,听了几次党的创新理论讲座,利用课余时间重温了《红军长征六十周年留念文集》、《红军长征故事选》等书籍,在脑海里始终思索着这样的问题:

在那种人类历史上稀有的艰苦条件下,红军长征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

在用血肉之躯铺就的前进路上,为什么那么多的人能够义无反顾、前仆后继?

那是由于有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坚决的革命信心作为精神支柱。

有了熟悉上的升华,使我更增加了对党的无比信任,更坚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1333361323563定了永久跟党走的决心。

为了把更多的同学团结在党组织的四周,我和另外几名同学党员还开办了“知心话儿对党说”的网页,定期在网上与同学们沟通,宣扬党的学问,成为学校党建工作的一个亮点。

随着阅历的添加,那些听了上百遍的长征的故事依旧感人,用血与火凝成的长征精神依旧鲜活,她似乎溶化在我的血液中,成为我固执的信心和追求。

在高校毕业即将面临工作安排时,摆在我面前有两条路:

一条是融入市场经济大潮,做一个在商海中搏击的“弄潮儿”;一条是投笔从戎,当一名新时期有为的军人,把青春和学问毫无保留地贡献给国防建设。

我是军人的后代,理应做一名红军精神的传人,为此,我选择了从军之路。

虽然从军之路很艰苦,一穿上军装就投入紧急的训练,磨破了手脚,晒黑了皮肤,但我挺住了,半年的艰苦训练,使我以军政考核全优的成果成为一名合格的武警战士。

在留念红军长征成功七十周年之际,我随父母走进了“重走长征路”的行列,亲眼目睹了草地的神奇、雪山的险峻;亲耳倾听了大渡河的涛声、川主寺镇的传奇;亲自触摸了泸定桥冰冷的铁索、“红军树”累累的弹痕,从而品尝到什么是真正的宏大、圣洁、崇高和永恒。

也使我再一次剧烈地感到:

一个民族和国家,必有一种精神和信心。

她在人们的内心里隐藏,外化成为一种能量、她像看不见的火光,如地球深久涌动的岩浆,历经千万年而不泯,为天地人间供应不竭的热能。

这就是长征故事给我的启迪,就是长征留给我们的珍贵精神财宝,薪火不熄,代代相传。

6.长征征文300字

每每谈起长征,人们总是心潮磅礴,由于在那场二万五千里的征程中,涌现出了很多冲锋陷阵的面孔和可歌可泣的精神。

每每想起长征,总能勾起人们很多关于那段烽火岁月的记忆。

它们在时间的冷却中,铸就成我党我军创建以来最为宝贵的精神底蕴——信仰与忠实。

他们面对的是围追堵截,饥寒交迫,弹药奇缺,疾病肆虐;他们血战湘江,强渡乌江,四渡赤水,智渡金沙江;他们翻过夹金大雪山,走过松藩大草地,以赴死的精神行进在征途之中;他们用赤脚草鞋跋涉了祖国最险的山和最恶的水,用血肉之躯铸就了中华民族最顽强的灵魂,并沿途播洒下生生不息的革命火种。

时间匆忙,八十年转瞬飞逝,激荡历史的长征故事虽已远去,但长征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宝却是永恒。

长征的是前人,传承的是我们,其实,人的一生何尝不是长征呢?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强盛,更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长征,长征的故事也必将永久活在人们心中!

7.长征的征文400字

长征,是一部中国工农红军艰苦卓绝的战斗史书!

长征,更是一座中国革命史上的不朽丰碑!

1933年,红军在反击国民党第五“围剿”时失利,1934年10月,红军被迫撤出中心革命依据地,进行战略转移,这便是长征的开头。

在经受了两年的艰苦路途后,1936年10月,进行战略转移的红军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宣告了长征的成功。

单从时间表上看,长征不过如此,但只需细细的了解,便会发觉,这是人类战斗史上的奇观。

红军一共转战十四个省,历经风吹雨打,全程两万五千里,那时环境相当艰苦,红军没有充分的军需供应,没有充饥的食物,陷入了枪林弹雨与人饥马困交错的境地,他们以草充饥,煮地而食,又要披星戴月,披荆斩棘,经受了千百次的战役,最终才获得了成功。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巍迤腾细浪,乌蒙滂沱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秋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主席向我们展现了一副激扬雄浑的画卷。

在长征的途中,红军战士浴血奋战,突破了敌人一道道实枪重荷的关口,用行动不知写下多少可歌可泣事,用生命留下不知多少惊心动魄魂。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数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

就拿飞夺泸定桥来说,22名红军突击战士,早将生命置之度外,他们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困难地在只剩光溜溜的铁索的泸定桥上行进,最终毁灭了对岸的守敌,夺取泸定桥。

当时,他们命悬一线,桥下是奔腾咆哮的大渡河,稍有不慎就会坠入滔滔河流,但勇敢的红军战士为了长征的成功,没有丝毫的迟疑和惧怕,勇往直前,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红军不愧为成功之师。

红军骁勇善战,但又不失人性关怀。

在穿越一望无际的草地时,处处是可以吞噬生命的沼泽泥潭,危机四伏,红军战士们表现出了珍贵的团结互助精神,他们相扶相携,共度难关。

记得在学校语文课本中的《金色的鱼钩》、《永久的丰碑》、《倔强的小红军》等描写红军翻雪山过草地的课文,都记录了红军让出食粮,扶老弱的生动事例。

《永久的丰碑》描写的是一位老军需处长将棉衣分发给每一个战士,本人却被冻死行军路上,与大山融成一座不朽的丰碑的感人故事。

从长征成功到现在,已有70年历史,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路仍印刻在后辈人的脑海中,我要缅怀革命先烈,用长征精神激励本人,珍惜今日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为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做贡献。

8.长征征文

长征

今年是长征成功70周年,七十年前的今日,由于王明的“左”倾错误,八万红军被迫离开中心依据地,从南中国的崇山峻岭中开头了漫漫长征。

长征路上,面对着自然界种种困难困苦,地方军阀、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红军战士都毅然挺过去了。

在整个长征的368个日日夜夜里,他们一共爬过了18座崇山峻岭,渡过了24条湍急的河流,穿越了12个省份,占据过62座大大小小的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部队的包围,挺进和顺当通过了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

这支由年轻人组成的红色大军,面对着30万武装精良的敌军,携带着数量浩大的辎重,在一个地球上最为险峻的地带径直穿插,最终制服了二万五千里的困难险阻。

这一切,让今日的人们,长期地发出奇妙的感慨。

毛主席已经说过: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史上已经有过像我们这样的长征吗?

12个月光阴两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查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到了说不尽的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个人的两只脚,长驱2万余里,纵横12个省。

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

没有,从来没有的。

”是啊,红军战士多么顽强!

他们不怕艰险,不怕困难。

我们常人克服不了的种种困难,比起红军遇到的困难可谓九牛一毛!

长征途中有多少战士为了他人而牺牲!

草地上,小红军不骑将军的马,不吃将军的粮,最终勇敢的牺牲了;那军需处长为了其他同志,在大雪山上,只穿一层薄薄的单衣,最终冻死在大雪山上,变成了一块晶莹的丰碑;沼泽地上,一个士兵快被沼泽淹没时,旁边的士兵为了救他,本人却永久地埋在了沼泽地里……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歌颂着红军的质量:

顽强、乐观、无畏、无私……

现在,不用我们像红军一样过雪山、草地、沼泽。

但是红军的精神,我们要承继。

现在,还有多少人有那无私的精神?

顽强的精神?

我们一个个变得娇气、脆弱。

在家作小公主、小皇帝。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离开父母后,不能独立。

假如我们也来一次长征,想必没有几个人会成功归来。

作为一名学校生,我们要用“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去制服学习、生活上的高山,大河,作一个顽强、独立、无私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