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1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04646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1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1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1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1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1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1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1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1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1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1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1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1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1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1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1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1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1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1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1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1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1Word格式.docx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1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1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1Word格式.docx

角度测量

12

~

6

单元四

距离测量

11

.

3

单元五

测量误差

单元六

控制测量

10

单元七

大比例尺地形图及测绘

5

{

单元八

全站仪认识和使用

14

单元九

建筑施工测量

18

操作技能考核

30

27

合计

122

50

72

五、课程设计思路

(一)前言

《建筑工程测量》是以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研究建筑工程测量的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的一门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专业技术含量较高的土建类专业课程。

 

(二)课程目标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使学生通过测量学的学习,能够基本完成建筑物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工作,同时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符合测量员岗位的严谨、吃苦耐劳、善于交流合作的职业品质,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要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若干项目,以典型案例为载体,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六、课程总体目标

(一)知识目标

$

1.认知建筑测量的专业术语;

2.认知各种测量内容;

3.理解高程、角度、距离的测量原理;

4.理解测量过程的误差来源;

5.理解解决误差的方法;

6.理解控制测量坐标计算;

7.具备解读地形图的能力;

8.能够绘制大比例尺地形图。

(二)能力目标

1.能描述地面点位的确定要素、测量工作的程序与基本原则;

2.能操作使用水准仪、光学经纬仪、全站仪、钢尺、GPS、罗盘仪等常用测绘仪器;

3.能进行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丈量及直线定向等各项基本测量工作和测量数据的误差分析和处理;

4.能操作使用传统测量仪器或全站仪完成导线测量并进行成果处理;

5.能操作使用传统测量仪器或全站仪进行地形测量;

6.能操作使用传统测量仪器或全站仪进行建筑施工放样

7.能描述处理误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能对测量成果进行误差分析与精度评定。

(三)素质目标

1.培养良好的劳动纪律观念;

2.培养认真做事、细心做事的态度;

3.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培养表述、回答等语言表达能力;

5.培养交流、沟通的能力。

七、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模块一工程测量的基本方法、内容

单元一 

(一)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本学科研究对象,掌握建筑工程测量基本概念和任务;

2.弄懂确定地面点位的测量原理和方法;

3.了解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

4.认知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

(三)教学内容

<

1.建筑工程测量的任务;

2.测量工作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3.地面点位的确定:

4.测量工作概述。

(四)教学重点

1.知识重点

地面点位的确定

单元二 

(一)教学时数(理论8学时,实验7学时)

1.知识目标

(1)掌握水准仪测量原理;

(2)认知水准仪基本构造;

(3)掌握水准仪测量的施工方法和内业计算;

(4)了解水准仪测量误差影响和成果调整方法:

2.技能目标

[

(1)认知水准仪仪器的构造和用途。

(2)能够进行闭合、附和水准路线的测量。

(3)能够进行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

(4)能够简单进行DS3水准仪的基本检验和校正。

3.素质目标

(1)培养规范意识和质量意识;

(2)能够与他人合作交流;

培养职业道德素质;

(3)培养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精神。

【理论知识】

1.水准仪测量原理 

水准测量的原理利用水准仪说提供的水平视线,通过读取竖立在两点上水准尺的读书,测量两点之间的高差。

2.水准仪和水准测量工具的认识

DS3水准仪;

水准尺;

尺垫;

读书方法

3.水准仪的使用 

安置-粗平-瞄准-读书

4.水准仪的施测方法 

水准点,闭合水准路线测量;

附和水准路线测量 

5.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

6.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

【实验实训】

1.实训1DS3水准仪的认识和使用

任务1-1了解DS3水准仪各个构造的名称和用途

任务1-2学习操作水准仪步骤

2.实训2闭合水准路线测量

任务1-1实地进行闭合水准路线测量;

任务1-2掌握闭合水准测量内业计算方法和进行误差调整

3.实训3附和水准路线测量

任务1-1实地进行附和水准路线测量;

任务1-2掌握附和水准测量内业计算方法和进行误差调整

(四)教学重点

;

(1)水准仪的认识和使用

(2)闭合、附和水准路线的测量、内业计算和误差调整

2.技能重点

掌握水准仪的操作方法,掌握测量高程的技术。

单元三 

(一)教学时数(理论6学时,实验6学时)

(1)认知水平角和竖直叫测量原理;

(2)认知光学经纬仪和角度测量工具。

(1)利用光学经纬仪进行水平角测量;

(2)利用光学经纬仪进行竖直角测量。

(1)能够与他人合作交流;

(2)培养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精神。

'

(1)水平角和竖直角测量原理;

(2)光学经纬仪和角度测量工具;

(3)经纬仪的使用;

对中-整平-瞄准-读数

(4)水平角和竖直角测量方法。

【实验实训】

1.实训1DJ6经纬仪的认识和使用

任务1-1了解DJ6经纬仪各个构造的名称和用途

任务1-2学习经纬仪的操作步骤

2.实训2水平角测量、竖直角测量

任务1-1实地进行水平角测量、竖直角测量;

任务1-2掌握水平角和竖直计算方法

(2)水平角和竖直角测量方法。

单元四 

(一)教学时数(理论8学时,实验3学时)

(1)认知距离测量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认知直线定向;

(3)认知坐标方位角的基本概念;

"

(4)掌握直线坐标方位角的推算方法。

(1)掌握钢尺量距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成果计算方法;

(2)掌握普通视距测量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成果计算方法;

(3)掌握直线定向,坐标方位角的推算方法。

1.钢尺量距 

直线定线、各种测量距离工具

2.普通视距测量

水准仪视距测量经纬仪视距测量

3.直线定向

直线的方向坐标方位角及推算 

1.实训1距离测量

任务1-1会使用水准仪和经纬仪进行视距测量

任务1-2对视距测量结果进行计算。

(1)视距测量

(2)直线定向和坐标方位角

会使用水准仪和经纬仪进行视距测量并进行结果计算

单元五 

(1)认知测量误差的概念;

!

(2)认知测量误差的分类及来源;

(3)掌握衡量精度的标准;

(4)认知地基承载力的理论公式及极限荷载的计算方法。

(1)掌握衡量测量精度的标准。

1.测量误差的概述 

2.测量误差的分类和来源

3.衡量测量精度的标准

(1)测量误差来源

(2)测量精度的衡量

掌握相对误差衡量测量的精度

模块二工程测量的综合应用

单元六 

(一)教学时数((理论8学时,实验2学时))

(1)认知控制测量的含义;

(2)掌握控制测量的分类和原理;

(3)了解地面坐标的推算方法。

(1)掌握导线外业测量;

(2)掌握导线内业计算方法。

1.控制测量的概述;

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 

2.导线测量;

}

导线的布设形式、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闭合、附和坐标推算)

3.高程控制测量

1.实训1控制测量

任务1-1进行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高程控制测量

任务1-2进行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

(1)控制测量的外业工作

(2)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利用所学知识,能够进行导线外业测量和内业计算,以前掌握高程控制测量。

单元七 

大比例尺地形图及其测绘

(一)教学时数(理论5学时,实践3学时)

@

(1)认知地形图的比例尺、分幅、编号

(2)认知地物及地貌在地形图上的表示

(1)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2)掌握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方法及步骤

>

(3)培养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精神;

1.地形图的比例尺、分幅、编号 

2. 

地物符号和地貌符号

各种地物符号,等高线;

3. 

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图纸准备、绘制坐标网格、展绘控制点。

4.$

5.经纬仪测图

碎步测量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任务1-1进行碎步测量的外业工作、高程控制测量、

任务1-2进行地形图的绘制

任务1-3导线测量、高程测量、视距测量、实地绘图

(1)地形图读图

(2)地形图测绘

单元八 

全站仪的认识和使用

(一)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实践12学时)

(1)认知全站仪的构造和功能;

(2)认知全站仪的测量方法。

(1)掌握全站仪的操作步骤;

(2)掌握全站仪的测量方法;

(3)能够运用全站仪进行高程、角度、距离、坐标测量。

1.概述

2.全站仪的机构与功能 

3.全站仪测量方法 

全站仪认识和使用

(1)掌握全站仪的测量方法;

(2)能够运用全站仪进行高程、角度、距离、坐标测量。

单元九 

(一)教学时数(理论6学时,实践12学时)

(1)认知测设的基本工作;

(2)认知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方法;

(3)认知建筑物的定位和放线的内容。

(1)掌握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方法;

(2)掌握建筑物的定位和放线方法。

1.测设的基本工作

2.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3.建筑物的定位和放线

建筑施工测量

(1)点的平面测设方法;

(2)建筑物的定位和放线。

重点:

使学生能够使用全站仪进行建筑物定位和放线。

难点:

让学生意识到测量员岗位所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团队精神。

八、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实训条件要求

表2教学实训条件要求

实训项目名称

-

教学实训条件

实训一

水准仪认识和使用

水准仪8套(分组进行)

实训二

闭合水准路线测量

实训三

附和水准路线测量、水准仪检验校正

水准仪8套(分组进行)、校正工具

实训四

经纬仪认识和使用

经纬仪8套(分组进行)

实训五

水平角测量

实训六

竖直角测量

实训七

皮尺8个、花杆等

实训八

水准仪8套、经纬8套(分组进行)

实训九

大比例尺地形图绘制

实训十

全站仪12套

实训十一

(二)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表3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项目(各章)名称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第1章

多媒体演示、讲授法

第2章

多媒体演示、讲授法、任务驱动法、实验法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三)课程考核与评价方法

表4课程考核与评价方法

课程考核方法

平时(20%)

实训(20%)

期考(实操)(60%)

出勤+课堂表现+作业

操作10%+报告10%

操作10%=报告10%

(四)教材及参考书选用(或教材编写)

选用教材:

《建筑工程测量》主编:

谭立萍、杨瑞芳;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

参考教材:

《工程测量》主编:

张齐周;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魏静;

机械工业出版社;

(五)课程资源建设要求

课程资源的建设是课程建设经验和成果的重要体现,它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物力和经费。

《建筑工程测量》是一门实践应用的课程,在课程资源建设时要注重手机实际的典型工程案例、技术流程等影印资料,形成完整的教学资源,以便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个直观明了的认识。

在课程建设当中,还需要关注国家最新颁布的相关规范、标准、工具书和技术范本,使课堂教学紧跟技术的发展。

在教学资源的整理收集中,需尽量最大化实现资源的可共享、可重用性。

课堂教学应结合模型、实物等教具,在讲授过程中采用录像播放、图片演示、仿真软件应用、实物讲解、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法,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现场工作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课程建设还应积极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包括建立课程网络,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网络课程资料、网上答疑、行业动态等,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性学习和开放性学习的互动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