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苏囊的使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4795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6.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苏囊的使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复苏囊的使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复苏囊的使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复苏囊的使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复苏囊的使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复苏囊的使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复苏囊的使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复苏囊的使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复苏囊的使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复苏囊的使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复苏囊的使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复苏囊的使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复苏囊的使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复苏囊的使用.docx

《复苏囊的使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苏囊的使用.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复苏囊的使用.docx

复苏囊的使用

复苏气囊和面罩的使用

 学习目标:

一、了解常用复苏气囊的种类与基本的构成。

二、知晓不同复苏气囊使用的注意事项与优缺点,从而合理选择使用气囊。

三、重点掌握气囊使用的操作方法,并能测试和修理各种气囊故障。

四、熟练掌握新生儿面罩放置的正确操作方法,避免造成其他部位损伤或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五、学会对通气效果进行评估,并能根据不同指征做适时的调整。

气流充气式复苏囊(A)在不用时是瘪的,像一个放了气的气球。

只有当氧气被压入囊内,关闭气囊输出口,同时将面罩紧贴新生儿面部时才膨胀(图1)。

自动充气式复苏囊(B)不必依赖压缩气源而能自动充气,且始终处于充气状态(图2)。

二、气流充气式和自动充气式气囊的区别

新生儿复苏气囊和面罩的一般特点为:

新生儿用的气囊容量应在200~750ml之间;足月儿每次通气只需要15~25ml(5~8ml/kg);出生时需要正压通气的新生儿最初应输送高浓度的氧(90%~100%);为了减少通气压力过高引起的并发症,复苏气囊应具有一定的安全装置以防止不希望出现的过大的压力;每次分娩都应准备有不同型号的面罩,以适应不同体重的

新生儿,最好是有软垫并能符合面部解剖形状的。

1.气流充气气囊

  

(1)优点:

输送100%浓度氧;容易确定面罩是否密封良好;可感知肺顺应性;可用于常压给氧。

  

(2)缺点:

要求密封,为了使气囊充气,面罩必须紧贴着婴儿的面部;需要有压缩气源来充气;可能没有一个安全的减压阀门。

  (3)组成部分

  气流充气气囊有四个组成部分(图3):

  1.氧输入口:

由此氧从加压氧源进入到气囊

  2.至病人的输出口:

由此氧从气囊到患者

  3.流量控制阀:

提供了一个可调节的漏孔来调节气囊内的压力

  4.压力表连接处:

可连接压力表,用于显示给新生儿通气的压力。

浓度一致。

一旦面罩紧贴在新生儿的面部,所有来源于壁式储氧系统或氧气筒的氧会流入气囊并从气流控制阀流出。

这样,气囊就会充盈。

气囊内的压力可以通过气流计调整有多少氧气进入气囊,或者通过气流控制阀调整氧逸出气囊的量来调节。

2.自动充气气囊

  

(1)优点:

无压缩气源也可充盈;有减压阀。

  

(2)缺点:

没有密封也会充盈;需要储氧器;通过面罩来常压给氧不可靠。

  (3)基本组成部分:

自动充气气囊有七个基本组成部分(图5):

1.空气入口:

是一个单向活瓣,可以安置在气囊的任意一端,压缩后的气体通过它流入。

2.氧入口:

是一个小突起,连接氧气管。

自动充气气囊不需要靠氧的压力充气。

3.病人侧气体出口:

通过面罩或气管内导管,氧从这里由气囊流向新生儿。

4.通气瓣:

位于气囊与病人侧气体出口之间。

在通气时,挤压气囊活瓣打开,氧和空气通向病人。

当气囊重新扩张时活瓣关闭,能预防患儿的呼出气进入气囊。

5.储氧器:

是可连接在气囊空气入口的设备,接上储氧器可以防止氧被室内空气稀释,从而得到100%的氧。

6.减压阀(pop-off):

防止气囊内压力过大。

7.气压计连接处(可选):

靠近病人侧气体出口的一个小孔或突起,用于测量通向患者的压力。

小孔必须堵住或者接上压力计,否则气储氧器是一个可连接在气囊空气入口的设备。

连接储氧器能给患者输送90%~100%浓度的氧(图7)。

体会从这个开口逸出,影响足够的压力生成。

5)储氧器的类型(图8)

储氧器有多种类型,其作用都一样。

有些开口是完全开放的,而有些则有一个活瓣控制气体进入储氧器。

(6)压力

输送的气体压力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

挤压气囊的力度;面罩和新生儿面部间是否有气体泄漏;减压阀。

三、气囊的操作

给新生儿通气时所用压力过高时可以造成肺部的过度充气,从而导致肺泡破裂和空气泄漏或气胸。

任何类型的复苏囊,无论是气流充气式还是自动充气式,都应具备一种或两种安全措施来防止压力过高,例如应具备减压阀或压力计和流量控制阀。

.1.带气流控制阀和压力计的气流充气气囊(图9)1.带气流控制阀和压力计的气流充气气囊(图9)有气流控制阀的气流充气气囊能调节期望输送的最高压力。

与气囊连接的压力计可以帮助适当调节阀门。

2.带减压阀的自动充气气囊(图10)

自动充气式气囊应设有减压阀(通常叫做顶出阀pop-offvalve),一般设为30~40cmH2O。

如生成压力>30~40cmH2O,阀门打开,从而限制了输送到新生儿的压力。

有些自动充气气囊的减压阀能暂时堵住或避开以便提供高压力。

特别在最初的几次呼吸时,用以扩张新生儿未充气的肺,有时是必要的。

很多自动充气气囊还设有1个连接压力计的端口。

3.常压给氧

气流充气气囊和面罩可以用于常压给氧。

面罩应轻轻罩在新生儿面部,气体可由其周边逸出。

用于常压给氧时,气囊不充盈。

用自动充气气囊和面罩常压给氧不可靠。

流入自动充气气囊的氧一般被分流到气囊的空气入口,经连接着的储氧器,从储氧器的另一端或从储氧器的阀门流出。

四、面罩的放置

1.面罩的类型:

(1)按边缘分:

  • 有软垫(图11)

  • 无软垫

(2)按形状分(图12):

  • 圆形

  • 解剖形

(3)按大小分:

  • 小

  • 大

2.不同类型面罩的特点:

无软垫的面罩边缘无柔软的衬垫结构。

这种面罩通常边缘较硬,由于不易与新生儿面部轮廓适配无软垫的面罩比有软垫的较难密封。

无软垫的面罩放置不当时易伤患儿眼睛,且如果罩得过紧可能造成新生儿面部损伤。

有软垫的面罩边缘是由一种柔软有弹性的材料制成的,如泡沫橡胶或充气垫圈。

有软垫的面罩易与新生儿面部轮廓适配,较易密封。

有软垫的面罩罩在新生儿面部不用压力太大就可以得到密封的效果,而且即使放置不当也很少能损伤新生儿的眼睛。

圆形的面罩在通气时可以有效的获得密封效果,但是如果选择的型号不合适,则得不到密封效果,因为面罩不能充分贴合口和鼻。

如果面罩太大,压力可能压在眼睛上从而造成损伤(图13)。

解剖形的面罩适合面部的轮廓,尖形部分与鼻相配。

该面罩很少能损伤眼睛,因为它的边缘适合眼睛和鼻间的轮廓。

应备有适用于小的早产儿及足月儿的面罩。

面罩应覆盖:

颏端、口、鼻(图14)。

面罩应该大小合适,边缘能够覆盖颏端、口和鼻,不能覆盖眼睛。

如果面罩太大,可能损伤眼睛。

如果面罩太小,将不能罩住口和鼻,而且可能堵塞鼻。

3.面部安置气囊和面罩

通常用拇指、食指和/或中指压住面罩大部分边缘,而用无名指和小指将颏往上推以保证患儿气道畅通。

解剖形面罩应将其尖的一端置在鼻根上。

面罩安置妥后,轻轻向下压住其边缘便能形成密闭空间。

手握面罩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图15):

不可将面罩用力压在新生儿面部;不可将手指或手置于新生儿眼部;不要压迫喉(气管)。

  4.面罩的密封性

面罩和面部间的密封对于维持肺部充气时需要的正压非常重要。

气流充气气囊需要密封才能充盈,只有密封时挤压气囊肺部才会充气。

另外,如果无良好的面罩-面部间的密封,气流充气气囊就不能充盈,因此挤压气囊不能产生希望的压力。

五、测试和修理每种气囊的故障

1.准备工作

用复苏囊辅助通气之前,选择适当型号的面罩,面罩应该覆盖住新生儿的口、鼻和颏端,不能罩住眼睛(图14)。

可以吸引口腔和鼻腔多次以保证无异物堵塞。

新生儿颈应轻度伸展以保持呼吸道开放。

其中一种方法是在肩下放一小卷毛巾。

可站在新生儿的一侧或头侧,这样能方便地使用复苏气囊及舒服地把面罩固定于患儿面上。

可以旋转气囊上的面罩达到与新生儿面部和操作者位置最匹配的角度。

放置面罩时不要挡住你观察新生儿胸部的视线,因为通气时你需要观察它的起伏。

气囊应被组装好,并连接到氧源,使之能提供90%~100%浓度的氧。

如果使用的是自动充气气囊,要确定连接上储氧器。

一旦选择和组装好设备,应检查气囊和面罩,确定其功能正常。

有裂隙的气囊、粘连或闭合不全的阀门、漏气或破的面罩都不能再使用。

2.测试自动充气气囊(图17)

检查确定输氧管和储氧器的连接,调节流量到5~10L/min。

为了检查自动充气气囊的工作情况,先用手掌封住面罩来堵住病人侧输出口,然后挤压气囊。

手能感觉到压力产生,压力计显示30~40cmH2O。

用力能够使减压阀打开。

松手时气囊能够迅速的再次充盈。

3.检查气流充气式气囊时接上氧源。

调整气流量表至5~8L/min。

用手掌封住面罩来堵住病人侧输出口,检查气囊是否充盈。

调节气流控制阀使气囊不过度扩张。

观察压力表,气囊未受到挤压时,调节阀门到近5cmH2O压力,气囊充分挤压时,调节到30~40cmH2O的充盈压峰值。

以40~60次/min的速度挤压气囊,压力40cmH2O,如气囊充盈得不够快,调节气流控制阀或提高气流表的氧气流量。

六、评估通气效果

明显的胸廓起伏是密封良好和肺部充气的最好指征,新生儿就好象在正常“自如”地呼吸。

胎肺充满了液体,而新生儿的肺必须充满气体。

为了在初生的新生儿肺内建立一定的气体容量(功能残气量),最初几次呼吸常需要比以后呼吸更高的压力和更长的充气时间。

如果气囊连接有压力计,就能够看到输送的氧气压力大小。

通气时应使用能够使肺部运动的最小压力。

如新生儿呈现深呼吸状态,肺将有可能充气过度。

使用太大的压力有造成气胸的危险。

记住正常新生儿的呼吸量比复苏气囊内的气体量要小得多:

是240ml自动充气气囊的1/10;750ml气流自动充气气囊的1/30。

腹部运动可因气体进入患儿胃引起,不要误认为是有效呼吸。

2通气频率每分钟40~60次呼吸;在给新生儿通气时进行记数,念“呼吸挤压气囊,念2.3时放气可望获得希望的频率。

33.胸廓扩张不良的原因及措施

可能的原因为:

  • 密封不良(图19)

  • 气道阻塞

  • 压力不足

情况

措施

1.密封不良

重新放置面罩

2.气道阻塞

纠正患儿头部位置,检查分泌物,如果有吸引通气时使患儿口微张

3.压力不足

增加压力直到胸廓起伏自如考虑气管内插管

4.设备运转失常

检查或更换气囊

.4改善的指征

  • 心率增加

  • 肤色改善

  • 自发呼吸

5.持续的气囊面罩通气

应用气囊面罩通气时,挤入口咽的气体既可进入气管,也可进入食道。

气体进入胃内后可以因阻碍肺的完全扩张而影响通气,并且可能造成返流而吸入胃内容物。

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插入胃管来解决。

6.插入胃管

通气时插胃管所需器械包括8F鼻饲管和20mL注射器。

测量应插入的胃管长度,该长度等于从鼻梁到耳垂再到剑突的距离(图20)。

在胃管上做好测量的标记。

从口腔插入,而不是鼻腔(继续通气之用)。

接上20ml注射器,轻轻地将胃内容物吸出,取走注射器,使胃管末端对空气开放,用胶布将胃管固定于患儿颊部.改善的指征

  • 心率增加

  • 肤色改善

  • 自发呼吸

5.持续的气囊面罩通气

应用气囊面罩通气时,挤入口咽的气体既可进入气管,也可进入食道。

气体进入胃内后可以因阻碍肺的完全扩张而影响通气,并且可能造成返流而吸入胃内容物。

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插入胃管来解决。

6.插入胃管

通气时插胃管所需器械包括8F鼻饲管和20mL注射器。

测量应插入的胃管长度,该长度等于从鼻梁到耳垂再到剑突的距离(图20)。

在胃管上做好测量的标记。

从口腔插入,而不是鼻腔(继续通气之用)。

接上20ml注射器,轻轻地将胃内容物吸出,取走注射器,使胃管末端对空气开放,用胶布将胃管固定于患儿颊部。

7.新生儿无改善

若30秒正压通气后心率仍小于60次/分,说明病情无改善(图21),下一步则需要进行胸外按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