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优秀教案50篇科学领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05003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6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优秀教案50篇科学领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幼儿园优秀教案50篇科学领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幼儿园优秀教案50篇科学领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幼儿园优秀教案50篇科学领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幼儿园优秀教案50篇科学领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幼儿园优秀教案50篇科学领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幼儿园优秀教案50篇科学领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幼儿园优秀教案50篇科学领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幼儿园优秀教案50篇科学领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幼儿园优秀教案50篇科学领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幼儿园优秀教案50篇科学领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幼儿园优秀教案50篇科学领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幼儿园优秀教案50篇科学领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幼儿园优秀教案50篇科学领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幼儿园优秀教案50篇科学领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幼儿园优秀教案50篇科学领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幼儿园优秀教案50篇科学领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幼儿园优秀教案50篇科学领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幼儿园优秀教案50篇科学领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幼儿园优秀教案50篇科学领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优秀教案50篇科学领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幼儿园优秀教案50篇科学领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优秀教案50篇科学领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幼儿园优秀教案50篇科学领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为什么春姐姐在青翠的山林里?

活动延伸:

可为幼儿提供更多有关春天的视频,利用多媒体丰富幼儿对春天的了解。

活动反思:

课堂教育教学中也有难免疏漏失之处,我会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我今后在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我以后更加搞好师生的关系,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合,让幼儿自己想自己动手操作,用一些有创新的新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幼儿,启发孩子的兴趣,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以新的境界和高度。

把每一课上好,教好每一个孩子。

第2篇、中班科学春天的花教案反思

活动思路:

春天来了,幼儿园里的柳树慢慢发芽,一个个粉色的桃花也渐渐的开了花。

每次到户外活动时,孩子们总是围着那株桃树议论个不停。

有的问老师:

"

这是什么花?

有的问:

它怎么这么造就开花了,别的花怎么还没开?

春天还有什么花?

……因此结合季节和幼儿的好奇,我们开展了这一教学活动。

一、活动目标:

1、认识各式各样春天的花,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和花给我们带来的美的享受。

2、能够通过观察图片,了解春天常见花的特征(颜色、花瓣形状、气味等),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了解花的用途。

3、在茶艺展示中,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茶艺文化。

二、活动准备:

PPT图片托盘已经完成的关于《我认识的花朵》亲子调查表 

花朵拼图茶具 

花茶 

《好一朵茉莉花》音乐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教师:

上周小朋友已经同丁丁老师一起了解关于春天的知识,并且宝贝与家长一起完成了《我认识的花朵》亲子调查表,现在丁丁老师要与小朋友一起分享。

(关于春天的英语律动)

2、展示ppt,分享亲子调查表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亲子调查表

(2)教师提问(引导幼儿了解常见花的特征用途)

(3)教师总结3、展示PPT,幼儿观察常见花,加深幼儿的对花特征以及用途的了解。

教师提问:

(1)花的名称

(2)花的形状(花朵是由一片一片的小花瓣组成)

(3)花的用途(幼儿自由回答)

(4)教师总结花的特征以及用途

4、花朵拼图游戏教师:

今天早上小花朵悄悄的告诉丁丁老师,它们的小伙伴都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希望我们KB班的小朋友来帮忙。

(规则:

看编号找身体的一部分,拼完后要及时收整)

5、茶艺展示,幼儿同家人品茶结束活动。

教师:

小朋友们都知道花能泡茶,现在李老师就要给小朋友们展示一下我们传统的茶艺文化。

(1)茶艺展示

(2)品茶(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活动)

做为新教师的我,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还是有很多的不足的。

活动中我的语速较快,重复了幼儿的回答,其实应该要给予幼儿充分的表达机会,教师再进行总结,提升幼儿的经验。

在春姑娘打电话的情景创设这一环节中,感觉太突兀了,幼儿都没有反应过来,可以创设另一个情景,比如:

春姑娘想请各种颜色的花参加“百花会”,春姑娘想请小朋友们帮她制作邀请函,邀请他们。

教师再出示邀请函问幼儿:

你觉得这张邀请函,春姑娘想邀请的是几朵什么颜色的花呢?

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操作,最后以在小朋友的帮助下,春姑娘顺利召开了“百花会”,结束本次活动。

这样的情景创设会计较自然,幼儿容易接受。

活动中我发现有一部分幼儿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操作活动中也不敢大胆尝试,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还需要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以后我会更加努力,让我们的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3篇、中班科学公开课小动物过冬教案反思

1、引导幼儿了解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初步了解动物对环境的依存关系和适应特点

2、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和关爱动物的情感

活动重点:

幼儿能够说出几种常见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活动难点:

知道动物过冬的几种不同方式

1、家长与幼儿一起搜集不同动物过冬方式的资料以及幼儿所喜欢动物的过冬方式的资料

2、PPT课件、黑板报(画有冬季场景及使用四中过冬方式)、鼓一个

3、八种动物图片(每种三张,一张小的,两张大的)、四种过冬方式的图片(每种两个)

导入:

1、师生问好:

小朋友们上午好!

与客人问好:

请小朋友回头面向后面的客人老师打招呼

2、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冬天冷不冷啊,那你们知道在寒冷的冬天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吗?

3、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收集到的动物过冬的方法或方式

环节设计:

一、出示PPT讲述故事《小动物过冬》让幼儿了解动物过冬的主要方式

师:

李老师这有个小故事,让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看一看故事里的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1、讲述故事

2、进行提问

1)、刚才的故事当中提到了哪些小动物,幼儿回答,教师将相应的图片贴到黑板上

2)、你们知道他们是怎样过冬的吗?

(结合故事内容的回忆让幼儿说出动物过冬方法并结合ppt的播放)

青蛙:

青蛙哥哥冬眠了,正在洞里睡大觉,不吃也不动,一直睡到明年春天才醒(结合幼儿回答及ppt顺序播放告诉幼儿:

--冬眠)

小松鼠:

外面太冷了,我家里储存了许多食物,足够吃一个冬天的,明年春天暖和了我在和你玩(结合幼儿回答及ppt总结:

在洞里放上一冬天吃的食物,躲在洞里不出来,这种过冬的方式叫做--储粮)

小燕子:

小燕子飞到南方去过冬了,等到春暖花它就回来(依上总结:

这种飞到另一个地方去过冬的方式叫做迁徙)

母鸡、公鸡:

冬天到来,穿上暖和的新毛,换上厚厚的皮袄,所以就不怕冷(依上总结:

能够在寒冷冬天出来玩耍、寻找食物的动物,他们的过冬方式--换毛)

3)、教师小结:

动物过冬的主要方式--换毛、迁徙、冬眠、储粮,并请幼儿将黑板上的动物图片贴到相应的黑板上的过冬方式分类的四个板块当中

二、引导幼儿经验迁移,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猜想

1、教师分别出示兔子、大雁、蟒蛇、蚂蚁四种图片

2、引导幼儿根据四种动物的身体特征,猜想它们的过冬方式并根据四中过冬方式进行版块分类

3、教师请幼儿观看黑板分类板块并总结总结xx的过冬方式都是~(冬眠)……

三、游戏:

小动物过冬"

结合以上八种动物进行游戏

1、玩法介绍:

幼儿和老师一起说儿歌:

冬天到,北风叫,小动物,过冬了!

教师扮演北风当发出口令:

过冬了"

时教师敲鼓追幼儿,幼儿根据自己的图片,找到自己过冬的方式并用动作展示(如冬眠:

睡觉状;

迁徙:

小鸟飞状;

换毛:

梳理状;

储粮:

摘果子状

2、请四位幼儿上来尝试参与,教师以北风伯伯的身份提示寻找相应过冬方式及做动作,逐步引入到八位、十六位幼儿参与游戏

结束环节:

请幼儿继续说一说自己收集自己喜爱的动物是怎么过冬的,现在认为他是用哪种过冬的

1、和幼儿一起继续讨论、找寻用找这四种过冬方式的动物还有哪些?

2、与主题墙饰的结合:

幼儿将自己收集的动物图片自主分类贴到"

的主题墙饰相应的板块当中

活动评价:

1、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能够积极参与提问及游戏的环节

2、能够基本了解动物四种不同的过冬方式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注重儿童的主体性的发挥,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并且本次活动给予幼儿充分自由讨论时间,以鼓励幼儿大胆交流。

但是本次活动中也有不足之处,在游戏中,如果在教室内创设几个动物过冬的场景,请小朋友分别扮演一种小动物,然后带上相应的动物头饰,去找到自己过冬的地方,会使课堂的氛围更加的活跃,更能加强幼儿的参与性。

第4篇、中班科学冬天的礼物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意图:

现在正是冬季最寒冷的时候,晨间我带领幼儿散步时发现昨天下的雨在滑滑梯上结成了冰块,幼儿好奇的去摸摸、照照、闻闻,发现冰冷冷的、滑滑的,还有点透明,我抓住幼儿这一好奇点开展了本次科学活动,让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得知水遇冷会上冻结成冰,那冰遇到热就会化成水这一科学道理。

小班幼儿动手能力较弱,多世间万物又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活动中让幼儿猜猜、想象、动动,发现冰的秘密。

《纲要》中指出孩子有好奇心,能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情;

喜欢观察,乐于动手动脑、发现和解决问题;

这不仅是冬天的礼物,更是大自然的礼物,引导幼儿要热爱大自然。

本次活动最大的特点是设置的礼物悬念,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满足感。

1.引导幼儿感知冰的特点,无色无味、遇热融化。

2.迁移已有经验,探索冰中取宝的方法。

3.增强自信心,体验成功感。

1.16份冰有礼物的冰块,8条毛巾,一盒木头、一个热水袋、四根吸管、一盆温水。

2.记录表

(一)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冰的特点。

1.出示礼物。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老师出示礼物,拆礼物)

2.教师:

看,这是什么?

我们一起来看看冰是什么样子的?

3.引导幼儿用手摸摸冰,感觉怎样?

(滑滑的,很冷)。

拿在手里用鼻子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用嘴尝一尝是什么味道的?

(无味)。

看一看是什么颜色的?

(无色)。

(到幼儿面前提问)

幼儿1:

冷冷的。

幼儿2:

滑滑的。

幼儿3:

白色的。

小结:

冰是无色无味,摸上去冷冷的、滑滑的。

(环节简析:

幼儿在用手感知冰、用眼睛观察冰、用鼻子闻一闻冰的味道的时候出现了一些错误的感知,有幼儿说冰是白色的,在这里白色和透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因此我通过让幼儿透过冰看老师的实验感知冰透明的特点。

还有个别幼儿摸着冰说冰是暖暖的,这个也是错误的,因此我鼓励大家一起再一次用手摸一摸,以便准确地判断冰是冷冷的而不是暖暖的。

4.教师:

小朋友看,老师手上怎么会有水?

(幼儿)原来冰遇热会变成水呢!

(二)探索活动"

冰中取宝"

1.教师:

其实老师有一个秘密要告诉你,真正的礼物不是冰块,而是藏在冰块里面!

你有什么好方法能取出冰里的礼物呢?

幼儿讲述方法。

用热水捂,就像捂牛奶一样。

用电吹风吹。

用榔头敲碎。

幼儿4:

砸碎它。

2.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出示材料(木块、吸管、温水、热水袋)。

请你用这些材料来帮忙取出冰里面的玩具。

(要求)四个小朋友一组,到桌子旁边选择你喜欢的材料,注意别把衣服弄湿,桌上有毛巾可以擦擦手。

老师已经把你们的礼物放在了桌子上,大家开始行动吧。

幼儿在进行冰中取宝的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让热水袋保持比较高的温度,可以让冰融化的比较快一点,我们再准备的时候给热水袋灌满了水,选择用热水袋取宝的幼儿发现冰在热水袋上很容易滑下来,因此用了比较长的时间冰还是没有完全融化,这些幼儿很快自己选择了其他比较快速的溶解方法-热水。

这里教师在准备操作材料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实际情况,预想出现了偏差。

3.幼儿自由取宝。

把你们的礼物举高给我看看,请大家把礼物放在自己的衣服口袋里,让礼物暖一暖。

4.经验交流梳理:

请几个幼儿说一说,你是怎么取到礼物的?

幼儿一边说的时候老师根据幼儿说的方法贴上相应的图片(把冰放在水中融化,把冰块敲碎,知道冰易碎的品质,用热水袋捂,用吸管吹,通过吹出来的热气将冰融化)

总结:

记录记录表。

5.教师:

我们小朋友很聪明自己想办法把礼物取出来,你们想看老师大冰块里面的礼物是什么吗?

(老师选取一种办法当场试验,取出礼物)

(三)分享礼物。

拿到礼物你们开心吗?

现在让我们拿起礼物回教室分享吧。

活动目标和内容的设计,接近孩子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顺应了孩子们的需求和兴趣,所以孩子们乐于参与。

活动材料的准备充分,符合目标的需要,特别是活动前,将孩子心爱的玩具冻于一大块冰中,增强了孩子主动探究的愿望和积极性。

整个活动的指导,教师遵循了科学活动的新理念:

幼儿是主角,他们按照自己设计的思路进行大胆的、主动的尝试与探究;

教师则更多的是鼓励、关注、等待与支持。

第5篇、中班科学番茄浮起来说课稿教案反思

一、说教材:

1、设计意图:

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每个人离不开它,正因为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性,小朋友很早就接触并认识了它,可以说,幼儿天生就爱玩水,在玩水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现象。

小番茄也是小朋友们早已认识并喜爱的水果。

我还采用了盐用辅助材料,让幼儿观察物体在清水和盐水两种不同状态的奇妙现象,《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因此,我选择了小番茄在清水和盐水的不同的奇特现象,作为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在活动中我还为幼儿提供了简单而可操作的材料,用小番茄做两个不同的实验,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仔细观察运用实验得真知的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了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了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2、目标定位:

在新《纲要》中指出,五大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番茄在盐水中能浮起来。

(2)、学习用猜测、实验、观察、比较的方法进行验证,进一步感知番茄在清水和盐水中的不同。

(3)、知道要真实地记录自己看见的东西。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知道小番茄在两种水里的沉浮现象。

(2)、教学难点;

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4、活动准备:

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我做了如下准备:

透明塑料瓶(红色、蓝色)、番茄、盐、记录表

二、说教法:

在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观察指导法:

针对科学探索活动的随机性,以及幼儿的自主建构过程,采取观察指导法是比较合适的,教师通过敏锐地观察,能针对地进行指导,还能在观察中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2、演示法:

对于此活动中使用的记录卡,幼儿并未见过,因此,教师的演示是有必要的,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可以让幼儿直接了解记录卡的使用方法,减少了幼儿盲目探索的可能性。

三、说学法:

《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因此,此次活动中,幼儿的具体学法有:

1、操作法:

这是此次活动中,幼儿学习活动的主要方法。

在新《纲要》中指出,教师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

因此,我为幼儿准备了有趣的材料,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小番茄在两种水里的秘密。

在操作活动中体验实验带来的乐趣!

2、记录法;

让幼儿将探索结果记录下来,为幼儿的讨论、交流活动提供依据。

3、体验交流法:

在探索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探讨、交流,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体现了师生互动,幼儿与幼儿的互动。

四、活动流程:

1、猜测活动“今天,我们要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我这里有一个番茄和一瓶水,猜猜看如果把番茄放在水里,番茄会怎样?

(出示实验的材料,直接揭示课题并质疑,一下子激起了幼儿的兴趣,他们众说纷纭,表达自己的观点。

2、记录活动介绍表格“小问号表示什么,小手表示什么”

探索记录方法“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记录下来”

“请你们先猜一猜,把你猜的结果记录在蓝色瓶子的旁边。

再把动手实验的结果记录在小手标记旁边的蓝色瓶子里。

3、操作活动“请你们去做实验,仔细观察一下小番茄放在清水里会怎么样”

这个环节的分组操作活动是此次活动的重点,教师为幼儿提供了有趣、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导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实验结果,既提高了幼儿间的交流,又提升了幼儿在实验中兴趣。

在此环节中,教师更多的是采用了间接指导和个别引导的办法。

“将你们实验的结果记录在记录板上,和你的好朋友说说你的实验结果。

引导幼儿用“我发现小番茄在清水里会沉到水底”

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记录表,“你猜的是怎样,结果又是怎样呢?

通过比较让幼儿明白猜想和结果不一定是一致的。

4、猜测活动“现在再给你们一杯清水,还有一小杯盐,怎样让清水变成盐水呢?

(教师示范制作盐水,这里没有直接出示盐水,而让幼儿自己来制作盐水,给幼儿一个运用生活经验的机会,并且可以观察到盐溶解的过程。

)“请你们猜猜看将小番茄放在盐水将会怎么样,将你们猜想的结果记录下来。

5、操作活动幼儿操作,先将清水变成盐水。

“请你们去做实验,然后把结果记录在记录板上。

6、交流总结活动总结实验的结论:

小番茄在清水里会沉到水底,小番茄在盐水里会浮在水面上。

7、总结,迁移出示两瓶水:

一瓶盐水,一瓶清水猜猜看哪瓶是盐水,那瓶是清水,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

8、延伸活动你们还知道有哪些东西放在清水里沉下去,放在盐水里却会浮起来?

请你们回家后试一试,再把你发现的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好吗?

在这里,活动还没有结束更教师让幼儿带着问题继续探索着使幼儿的兴趣持续下去,并寻找更深一步的原因。

在本次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过程中,我们为幼儿准备了充分的操作材料,使每一位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同时通过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来发现番茄浮起来的秘密,并学会将结果记录下来,这充分培养了幼儿自主探究的能力。

也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

在讲一讲,议一议这一环节,通过集体探讨、交流,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体现了师幼之间的互动,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使他们真正体验到发现秘密后的乐趣。

第6篇、中班科学不同地方的冬季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拓宽幼儿知识面,使幼儿了解在我国不同的地方冬季温度不同,景象也不同。

2.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请幼儿回家向家长了解他们冬天在哪些地方生活过,那些地方的冬季是什么样的,收集一些照片。

2.教师了解幼儿在哪些地方过冬天,有些什么经验。

3.幼儿用书画面“冰雕”、“春城的冬天”。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谈论各地不同的冬天。

“我们都知道南京(指本地)的冬天有时刮冷风、有时结冰、有时下雪,树叶落了,小草枯了,人们都穿上了厚厚的衣服,是不是每个地方的冬天都是一样的呢?

你听过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吗?

请大家谈谈,你在哪里见过冬天,那是什么样的,你还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说过冬天吗?

说给大家听听,带照片的就讲讲照片上的情景。

”让幼儿充分发言,注意强化那些重要的描述。

2.介绍北方的冬季特征。

引导幼儿观看幼儿用书画面“冰雕”。

“这里的冬天是怎样的?

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冰雕”(因为这里冬季气温特别低,冰层很厚,几个月不化)

3.介绍春城昆明的冬季特征。

引导幼儿观看幼儿用书画面“春城的冬天”,介绍昆明实际上一年到头都是春天。

冬天也和春天一样,植物繁茂。

郁郁葱葱,鲜花盛开,从不下雪,不结冰。

人们穿着单薄。

“这里有冬天吗?

4.小结。

活动延伸

观看世界各地冬天的录象。

活动反思

和孩子一起收集资料激发幼儿的探索。

活动中幼儿举手发言的情况比较好,能积极动脑。

细细想了一下,除了教材内容的选择、问题的预设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点以及他们的经验水平,再结合自己的一些想法设计之外,最重要的是在活动之前请孩子们一起寻找冬天,留意观察冬天到底有些什么变化。

幼儿在收集资料后,在这次活动中就更会有探索热情的投入,产生学习的愿望。

第7篇、中班科学活动水的溶解说课稿教案反思

1、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因此,我选择了物体在水中的"

溶解"

现象,作为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在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了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了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1)、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

(2)、初步了解物体的溶解现象,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培养幼儿的团结协助能力。

了解物体的溶解现象。

根据《纲要》中指出的"

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我做了如下准备:

(1)、各种操作材料:

水杯人手四个、筷子、沙子、盐、小米、糖、粘帖纸、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东西。

(2)、记录材料:

水的溶解记录卡、记号笔。

因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