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05128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中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中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中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中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初中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初中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初中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初中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初中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初中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初中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初中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Word下载.docx

《初中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Word下载.docx

春雪

韩愈

1、解析字的妙处

2、分析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2009

清平乐.春居

辛弃疾

2、充满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情趣?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010

春光好

欧阳炯

1、初春景物有什么特点?

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解析字的妙处。

2011

襄邑道中

陈与义

2、简要分析句子

8

2012

行香子.树绕村庄

秦观

1、描绘了哪些景物?

景色具有什么特点?

2、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2013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1、赏析句子的表现手法。

2、下片抒发了哪几种情感?

2014

寻南溪常道士

律诗

刘长卿

1、解析字的妙处。

2、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015

秦淮夜泊

贺铸

1、这首诗主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2、“隔岸开朱箔,临风弄紫萧”一联中有两个字用得极妙,请指出来并简要说明理由。

(5分)

1、命题形式

(1)解释诗句,分析情感。

(2)此字用得好,为什么?

(3)表现手法?

有何作用?

(4)描述诗句,揭示含义。

2、常见的诗歌鉴赏类型有①情感型②炼字型③表现手法型④意境型

二、探寻把握诗词情感的方法。

师:

理解古诗词情感是中考古诗词鉴赏的常考点,也是应试中的难点。

古诗词语言精炼典雅,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这给理解古诗词情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其实,只要掌握了方法,找到解读情感的切入点,如同有了开启情感迷宫的钥匙,就能够登堂入室,感悟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

有了破译古诗情感密码,就能领略古诗词艺术殿堂的华美。

(一)破译古诗情感密码之一读题目-----把握作者情感的流向。

题目,是流露作者情感的一双眼睛。

诗题对诗歌的内容有或明或暗的提示作用,从题目中我们可以把握出诗歌的内容走向、题材类别、表现手法以及情感基调。

比如送别诗的题目往往有“赠、别、送”等字眼,怀古诗则多用“感、怀、忆”等字眼,这些字眼直接点明了诗歌的题材、思想内容。

下面我们一起细读诗题,抓诗题中的关键字,体察作者的思想情感。

《春夜喜雨》

从“喜”字可以看出作者喜悦之情。

《潼关怀古》

从“怀古”字可以看出作者怀古伤今之感。

《天净沙秋思》《渔家傲秋思》《夜雨寄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从“思”“寄”“忆”中流露出思念家乡之情。

大家能否从学过的赠别诗歌中筛选出这样的诗歌题目,用找题眼这种方法,触摸一下诗人的情感脉搏。

 

如: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送”,可以感知此诗抒发作者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劝勉祝愿之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送”,可以感知此诗抒发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惆怅伤感之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寄”,可以感知此诗抒发作者对友人的挂念关心之情。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赠”,可以感知此诗抒发作者忆友怀旧、劝勉祝愿之情。

………

从“送”“寄”“赠”“忆”等词中可以初步感知这些诗中,主要抒发依依不舍、别恨离愁、惆怅伤感、劝勉祝愿等感情。

但我们须注意注意区分词牌、曲牌与题目,情感与曲牌词牌无关。

(如《山坡羊•潼关怀古》)

诗歌的题目往往能流露作者的情感,如果细读了这些诗歌的题目,把握住了这些不同类型诗的特点,也就基本上把握了诗歌感情的流向。

但要进一步把握诗人感情。

还需要掌握破译古诗情感密码之二----知作者。

(二)破译古诗情感密码之二知作者----洞察作者情感的窗口

1.探讨形象与情感的关系。

“文如其人”,鉴赏诗歌,讲究知人论世。

诗人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以及他所遭遇的时代,都会在他的诗歌中刻下深深的烙印。

提醒大家注意:

“知人论世”的前提是要了解三种诗人:

1、教材中学过的诗人。

2、熟悉的诗人。

3、注释中提供了介绍或背景的诗人。

十几年的古诗词熏陶与学习,请同学们说说你熟悉的诗人形象,及他常在作品中抒发的情感,并举一个实例。

李白是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他常抒发怀才不遇的失意,更多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乐观自信。

如《行路难》。

杜甫是一个心系天下苍生、忧国忧民的形象,他诗歌的主题思想就是忧国忧民。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陶渊明是一个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士形象,他们诗中常流露热爱自然闲适自在的情趣。

如《归园田居》《饮酒》

陆游、辛弃疾是爱国诗人,他们诗歌中多抒写矢志报国、建功立业、慷慨愤世的情感。

如《十一日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李清照……

苏轼……

在中考时,诗人形象与情感也是考查热点,试看考题回放

2.好题演练

问题1.填空。

《观沧海》以字统领全篇,先写景,然后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

《观沧海》以“观”字统领全篇,先写实景,然后写虚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问题2.在《观沧海》的山水景物的描绘中,你感觉出这是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

表现了一位胸怀宽广、踌躇满志、建功立业、抱负远大的诗人形象。

从这两题中可以看出诗人情感与形象是协调一致,不然心里想的与外在形象不一,那就得了精神分裂症了。

请看一道将二者一起考查的,再感知一下。

问题3.《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勾勒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

勾勒了一个英武豪迈、气概非凡的英雄形象。

用典故,含蓄地抒发了渴望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

问题4.《行路难》中名句“,”表现出诗人的性格。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自信(答“积极”“豁达”“倔强”“乐观”等也可)

通过刚才的习题操练,我们深感“文如其人”,的正是因为曹操是一个踌躇满志、抱负远大的政治家,他才会横槊赋诗,展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博大胸怀,彰显一统天下的决心。

正是因为苏轼乐观旷达,他才会在密州出猎时高歌“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抒发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爱国强音。

我们掌握了情感密码二“知作者”,知人论世,洞察作者情感,才会如洞中观火,了然于胸。

在细读了诗题,了解了作者后,我们必须逐句阅读文本,“披文入情”去体味诗歌的情感。

下面我们一起寻觅破译古诗情感密码之三----觅情语

(三)破译古诗情感密码之三:

觅情语——观照作者情感的镜子

1.好题演练。

“诗言志”,诗歌抒情方式有两种“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直抒胸臆是诗人常用的一种抒情方式。

它的特点是诗人直接坦露心迹、表白情感。

这种直接表露作者情感的词语就是情语。

找到“情语”密码,可以直接打开作者的心扉。

掌握密码三“觅情语”,应是做中考诗歌鉴赏题的必杀技。

下面看好题回放

(1)《钱塘湖春行》全诗以“行”为线索,最后两句中的“”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最爱”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这个题型是直接让我们找“情语”,请看下一题。

(2)《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

直接抒情的是“断肠人在天涯”。

抒发了游子孤寂愁苦、思念家乡亲人的心情。

(3)对《过零丁洋》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舍生取义

2.探索规律。

通过以上例句,我们明白诗中的情语,就像一面镜子,可以直观映照出作者的情感。

大家仔细想想,古诗中的“情语”有什麽出没规律?

在结尾处出现,卒章显志。

请大家从学过诗歌中,举一反三,再寻觅一些这样的“情语”,并说说它彰显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

情语“愁”直接流露对友人遭贬谪的忧虑和关心。

绝胜烟柳满皇都。

情语“绝胜”洋溢着作者对早春景色极度的喜爱之情。

提携玉龙为君死。

情语“为君死”抒发了作者的爱国情感。

…………

觅情语,纵然是观照作者情感的一面镜子,但是,我国古代诗歌抒情“贵在含蓄”,所以要破译有些抒情含蓄隐秘的古诗情感密码,还需要另辟蹊径,现在请大家一起探寻密码之四----悟意象

(四)破译古诗情感密码之四:

悟意象——抒发作者情感的载体

1.探究月与酒的意象。

师:

古人作诗,除了直抒胸臆外,还常常采用间接抒情的方法。

诗人常把感情汇聚在某一物象上,这一物象因包含了诗人的感情而形成意象。

 师:

春花秋月,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春光秋露,冷雨寒窗,晨钟暮鼓等等,是古诗中的常见意象,一般有相对固定的寓意,如“梅”是“孤独”、“寂寞”、“孤芳自赏”、“高洁伟岸”的代名词;

“水”是“惜时光”、“痛别离”、“苦远游”、“感身世”的同义语。

下面我们通过两道题探讨常见意象的含义

第一题,探讨月之意象。

第二题,探讨酒之意象。

(1)“月”曾勾起许多古代诗人的创作情思,写下很多名篇佳作。

请写出含有“月”字的古诗句,再探究“月”这个意象的含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看到圆月,想到人的团圆,现实无法团圆,所以产生思念远方亲人之情。

又如: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作者由月残想到人缺,由亲人分离,而倍感孤单寂寞、内心凄凉。

我来总结一下月的意象,它象征着人生的圆满或缺憾,寄托着思乡怀远、孤单寂寞之情。

(2)文学史上,“酒”与“诗”一路同行。

请你写出几个含有“酒”字的完整的古诗词句(课内外均可)再说说“酒”中寄托的情感。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我们有“美酒助兴、无酒不成席、今朝有酒今朝醉”之说,所以酒往往寄托作者欢悦得意之情。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因有庆功酒之说,所以酒寄托作者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今日痛饮庆功酒,壮志未酬誓不休。

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洒热血写春秋。

《智取威虎山》)

再如: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我国自古就有“饯别”的习俗,借酒味绵长表情深谊厚,寄托友人离别时依依不舍之情。

接下来: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东篱把酒黄昏后。

中国酒文化里,酒是要分享的,独自一人饮酒,是喝闷酒,往往寄托诗人失意愁苦之情。

我总结一下酒的意象,它往往表现诗人欢悦得意、建功立业、失意愁苦、留恋思念之情。

同学们,在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数量繁多。

2.分组总结常见意象。

冰雪----喻忠贞、高洁。

月----离愁别绪,思乡念亲。

柳----引发感伤离别之苦。

菊----坚贞高洁。

梅----傲霜斗雪。

子规、猿鸣----凄凉哀伤。

雁:

孤独思乡消息水--愁绪。

燕--美好春光。

流水——人生苦短、命运无常

松竹梅——高洁坚贞杜鹃——悲惨凄恻雁——相思离愁(带领学生背诵“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吹笛、羌笛——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内心孤寂

折柳——惜别怀远杨柳——“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杨花----离散

桑梓、红豆、梅花、杜鹃、鸿雁、流水……

下面我把常见意象写成一首小诗,方便大家记忆。

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猿猴啼凄凄,落花流水传愁绪。

别时长亭柳依依,草木仍在人事移。

3.好题演练。

古诗词中的意象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我们应该牢记。

从应考角度,意象也是诗歌鉴赏考查的热点。

请看考题回放。

(1)《登飞来峰》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

指困难、挫折、障碍等

(2)《天净沙秋思》一诗通过丰富、密集的意象,渲染了的气氛,抒发了诗人极其的情绪。

渲染了萧瑟苍凉的气氛,抒发了诗人极其孤寂愁苦的情绪。

(3)一切景语皆情语。

试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为例加以说明。

通过杨花飘落、子规哀啼的景象描绘,表达对好友遭到贬谪的伤感之情。

望月常用来抒思乡之离愁,折柳相送多为分别之时。

意象是作者抒发情感的载体,如果我们能了解常见意象的含义,如这对鉴赏诗歌作品的内涵、思想感情有很大帮助。

但有的诗歌通过上述四种方法,仍不能深入参透作者诗中深情,所以我们还要掌握破译古诗情感密码之五-------品典故。

(五)破译古诗情感密码之五品典故-----探寻情感的幽径

1.解读“典故”三步曲。

诗人在作品中抒发的感情,往往缘事即景而兴。

事为情之端,情为事而生,事、情互生互融。

理解诗词作品中作者所叙之事、所引之典故,是探寻作品情感之通幽曲径。

方法有三:

(1)能准确叙述典故:

朝代、涉及人物、主要事件。

(2)体会运用典故,诗人想表达什么?

(3)运用典故有什么好处?

以《行路难》为例,解读“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其中两个典故。

(1)商朝姜尚垂钓碧溪商代伊尹乘舟梦日

(2)吕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李白借两个典故表明对自己的政治前途仍存极大的希望,表达自己有为于当世的理想。

(3)诗词中借用典故来抒情,往往能避免直白,使表达更含蓄、委婉,加深了诗歌意蕴,增强了感染力。

2.好题演练。

品典故,解诗情,是诗词鉴赏的难点,但又是考试的热点。

(1)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引用了三个典故,分别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看孙郎。

表现作者以孙权自比,含蓄表达了自己少年的狂气。

遣冯唐,词人以魏尚自比,委婉表达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射天狼。

含蓄地表现了作者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爱国精神。

(2)诗句“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用了什么历史典故?

作者借典故想抒发什么情感?

①指向秀闻笛作《思旧赋》怀念嵇康,表达了诗人怀念故友,无限悲痛之情。

②指王质烂柯,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惆怅之情。

3.典故荟萃。

古诗词中用典的诗句还有很多,现在我们盘点一下,体会个中况味。

(出示幻灯片“典故荟萃”,学生回答表达情感)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运用宗悫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坚信总有一天能够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乐观豪迈之情。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两句曲折地反映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

(4)“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抒发了边塞将士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5)“为报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抒发了将士忠君报国(爱国)之情。

 三、课堂总结。

鉴赏是一种高层次的阅读,是一种再创造,我们这节课学习破译诗人情感密码的五种方法,最后再对同学们强调两点:

第一、提高古诗歌鉴赏能力不是听几首分析就能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家平时的钻研和积累。

第二、任何老师和资料所讲的技巧、规律都不能死板运用。

比如辛弃疾的词大部分是反映抗金爱国、反对偏安政策的,但也有表现农村闲适生活的。

又如,《破阵子》抒发情感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的。

既有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情 又有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最后,希望同学们能在诗歌的国度里自由的徜徉,走进作者内心深处,聆听那个时代的回音,让你的灵感随着诗人的情感脉搏一起跳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