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项链》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05243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4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莫泊桑《项链》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莫泊桑《项链》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莫泊桑《项链》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莫泊桑《项链》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莫泊桑《项链》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莫泊桑《项链》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莫泊桑《项链》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莫泊桑《项链》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莫泊桑《项链》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莫泊桑《项链》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莫泊桑《项链》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莫泊桑《项链》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莫泊桑《项链》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莫泊桑《项链》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莫泊桑《项链》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莫泊桑《项链》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莫泊桑《项链》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莫泊桑《项链》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莫泊桑《项链》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莫泊桑《项链》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莫泊桑《项链》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莫泊桑《项链》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莫泊桑《项链》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莫泊桑《项链》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三、课文的结构

(一)故事情节

序幕部分——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得知项链是假的

(二)几个问题

1、两处关键情节

提示:

作者在构思结构时,有两处十分重要,是故事发展的关键情节。

由于这两个情节的出现,才使整个故事发生了一系列的巨变。

若没有这两个情节,就不可能出现后文的情节。

请找出来,是哪两个情节?

第一处:

请柬。

请柬的出现,使主人的欲望膨胀,命运发生突变,平静的生活起了波澜。

第二处:

披衣逃走。

披衣——寒伧——丢脸——逃走——丢项链。

情节突变,急转直下。

导致人物命运有一次突变。

2、出人意料结尾

提问:

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的一笔,让人大吃一惊。

是否在情节上有些突兀呢?

前面有没有暗示,请找一找?

①借项链时:

“挑吧,亲爱的”、“还有呢。

你自己找吧”、“当然可以”————可见不珍贵

她的女友佛来思节夫人表现得相当大方,没有任何犹豫,也没有任何叮嘱——贵重的东西借给人家,总要叮嘱一番,这是人之常情。

②还项链时:

“佛来思节夫人没打开盒子看”———毫不在意

佛来思节夫人竟“没有打开盒子”,验明一下“正身”,这说明借出的项链本不是什么贵重首饰。

③买项链时:

“我只卖这个盒子”—不是原装货

当玛蒂尔德拿着空盒去买项链时,珠宝店老板“查看了许多帐簿”以后说:

“我只卖出这个盒子。

”这说明项链与盒子不是原配的。

作者在结尾才说出项链是假的似乎很意外,但掩卷回思,却又在情理之中,并没有耍花招欺骗读者。

相反,倒显出了作者构思的巧妙。

四、玛蒂尔德的形象分析

(一)学生阐述(阐述的观点可多种多样,有正面的,有反面的,正反面兼有的)

1、“诚实守信”观

有借必有还,当寻觅无果时,她和丈夫决定赔偿。

即使自己只有一万八千法郎,买项链就需要三万六千法郎,她也没动过用假项链偷梁换柱、蒙混过关的邪念,更没耍起“项链已丢,无力赔偿”、“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的无赖。

她和丈夫的道德观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用十年的心血偿清债务,使朋友佛来思节夫人因祸得福,无意中成了受惠者。

2、“勤劳坚强”观

玛蒂尔德勇敢面对生活的不幸,“显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主意,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

”她辞退了女仆,租了小阁楼住下,干起一切粗笨的活儿:

洗碗、洗衣服、倒垃圾、提水。

在那油腻的盆沿上和锅底上磨粗了她那粉嫩的手指,到水果店、杂货店,争价钱,受嘲骂,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艰难的钱。

尽管十年艰辛使她变成了一个美丽不再、粗壮耐劳的妇女,但她用行动证明了她的勤劳坚强。

3、“纯洁高尚”观

晚会上,玛蒂尔德高雅迷人,压倒所有的女宾。

所有的男宾都注视她,连部长也注意她了——这应该是她利用美貌改变命运的最好时机。

然而,她只是“沉迷在欢乐里”,“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陶醉于成功的光荣……”这表明,玛蒂尔德来参加晚会只是为了展示美貌,让自己唯一的“价值”得到承认。

在那个金钱至上、道德沦丧的社会里,玛蒂尔德完全可以靠她的美貌和姿色出卖灵魂和肉体,可她没有这样做,她不愧是一朵高洁的荷花。

4、“热爱生活”观

玛蒂尔德社会地位不高,生活也很一般,但她不甘现状,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和向往,希望生活得更好些,这反映了她积极向上的生活观。

即使遇到了天大的挫折,她也没有悲观厌世,更没有自寻短见,而是用行动一步步努力地改善着自己的生活。

她心里始终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

(二)心理描写

重点赏析玛蒂尔德的七个“梦想”。

1、完成下表——现实与梦想的矛盾

项目

现实

梦想

住宅

寒伧

幽静的厅堂、宽敞的客厅

墙壁

黯淡

东方帷幕、古式的壁衣

家具

破旧

高脚青灯、宽大椅子、精美的木器

饮食

简单

精美的晚餐、佳肴、鲈鱼、鸡翅

穿着

粗陋、朴素

漂亮的服装、珠宝首饰

用具

桌布几天不洗

珍奇古玩、亮晶晶的银器、名贵的盘碟

心理

痛苦烦恼悲哀伤心悔恨失望

跟亲密的男友交谈、跟女人最仰慕、最乐于结识的男子闲谈。

得人欢欣,被人追求

概括:

她的梦想与现实之间有着尖锐矛盾,可谓“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正如文中所说“这些东西,在别的跟她一样地位的妇人,也许不会挂在心上,然而她却因此痛苦,因此伤心。

”这种对超越现实的物质与精神追求的执迷,正可看出她的虚荣。

2、提问:

作者为什么用‘梦想’,而不用‘想象’或‘联想’?

(为准确把握“梦想”一词的含义,可给出《现代汉语词典》对“梦想”解释的两个义项:

①妄想,空想;

②渴望。

问:

玛蒂尔德的“梦想”,是词典义的第一个还是第二个?

还是兼而有之?

用上这个词,表达效果好在哪里?

玛蒂尔德的“梦想”,两个词典义兼而有之。

首先,她是在“妄想”、“空想”,想象的事情不太可能实现;

其次,她虽然是“空想”,可却又“渴望”实现。

这就表明了她的自不量力,预示了悲剧的必然发生。

(三)动作、语言描写

重点赏析玛蒂尔德“借项链”一节(从“第二天,她到她的朋友家里,说起自己的烦恼”到“她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

(教师提示:

“莫泊桑的老师福楼拜在指导莫泊桑写作时说:

‘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达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

’‘借项链’一节是作者描写得非常精彩的片断,其中有很多‘最准确’的句子,‘最准确’的动词和形容词。

请学生找出来,好好欣赏,细细品味。

1、玛蒂尔德在试这些首饰的时候,“不知道该拿起哪件,放下哪件”,而且还不断地问着:

“再没有别的了吗?

让读者充分感受到一个贫穷却又对珠宝情有独钟的妇女见到日思夜想的珠宝首饰时特有的激动、惊喜。

这种激动与惊喜绝不亚于一个在沙漠中行走多日快要渴死的人突然见到一泓清泉时的心情。

2、当她忽然发现青缎盒子里的一挂精美钻石项链时,高兴得“心也跳起来了”,双手拿着那挂项链“发抖”。

她真是又激动又紧张。

激动,是因为她发现这里竟有如此精美的项链;

紧张,是她很想借到却又担心对方不借给她。

3、她把这串项链挂在脖子上,对着镜子“出神好半天”

她发现自己配上这副项链太美了,美得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

镜中这位高雅迷人的贵妇人竟然就是自己,这不正是自己日夜梦想中的富贵形象吗?

现在竟然变成现实了!

4、可是要开口借了,却又显得“迟疑而焦急”

担心借不到,所以“迟疑”;

可又很想借到,所以又“焦急”。

这种心情只有玛蒂尔德自己才能真切地体会到。

5、她的问话也特别讲究:

“你能借我这件吗?

我只借这一件。

这里“这件”、“只”、“这”,三个词必须重读,才能体现她此时的心情。

“这件”、“这”,强调自己对这串项链情有独钟;

“只”,表明自己要求不高,别无他求。

她问得如此迟疑而焦急,如此讲究问话“艺术”,是担心对方不借给她。

6、可没想到对方却爽爽快快四个字:

“当然可以!

这可太意外了,她兴奋得简直要发疯了,“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

莫泊桑真不愧是得到老师真传的语言高手,场景不大,着墨不多,却把一个爱慕虚荣的小资产阶级妇女描绘得栩栩如生,把她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

我们在欣赏文学作品时,既要深入领会作者的用意,同时又要敢于超越作者,冲破框框,学会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

没有自己的思考,就难有新的创造。

文学欣赏课,应该是浪漫而富有创造性的,让我们共同朝这个方向努力。

(四)对玛蒂尔德悲剧根源的分析

玛蒂尔德为了一夜的狂欢,换来的却是十年的辛辣,最后又得知项链是假的。

那么,造成主人公悲剧的根源是什么呢?

注意用文中的语句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极细小的一件事”——强烈的虚荣心——错误的人生观——崇尚金钱、贪慕富贵的社会环境

造成玛蒂尔德悲剧的根源是“极细小的一件事”;

这“极细小的一件事”又源于她强烈的虚荣心;

强烈的虚荣心又源于她错误的人生观——“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她觉得自己生在世上就是为了这些”;

而错误的人生观又源于她生活的社会环境。

在那个社会里,人们崇尚金钱,贪慕富贵(“我费了多大的力气才弄到手……你在那儿可以看到所有的官员”);

而且女子是男子的附属品——“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

”言外之意,美丽动人就应该有好命运,就应该嫁个好丈夫。

在晚会上,“所有的男宾都注视她,打听她的姓名,求人给介绍;

部里机要处的人员都想跟她跳舞,部长也注意她了”。

受到男人赏识,她就觉得是最大的幸福。

所以鲁迅先生曾一针见血地说:

“在女子充当男子附属品的社会里,娘儿们的颈项上、耳朵上的链儿、环儿都是古代奴隶身上的链铐演化来的。

它们好像是富贵的象征,其实是苦难的标记。

”可以说,主人公玛蒂尔德个人的悲剧就是法国当时社会的悲剧。

四、概括艺术特征:

1、故事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引人入胜。

2、尖锐的讽刺性和强烈的戏剧性。

3、善于心理描写

4、细节描写典型

五、联想训练:

学生领悟到了作者构思的巧妙和项链之假的必然性后,再让他们展开自由想象:

“佛来思节夫人道出项链是假的之后,会发生什么?

请你大胆地往下推想(要有情节)。

学生讨论:

“刚才我们想象丰富,新意迭出,可作者却戛然而止,不再往下写,这是为什么?

概括刚才我们能接得这么好,就是因为作者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

文学欣赏上有句名言: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假如作者再往下写,就剥夺我们的思考了,让我们每个读者都接受他唯一的答案,一千个读者只有一个哈姆雷特了。

法国文学评论家圣·

勃夫说:

“最伟大的诗人并不是创作得最好的诗人,而是启发得最多的诗人……他留下许多东西让你自己去追索,去解释,去研究。

”小说创作也一样,需要创设一个“空筐结构”,留下许多东西让读者自己去追索,去解释,去研究,读者有想象的最大主动性和自由度。

 

《项链》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曲折的情节、巧妙的布局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通过情节分析来透视人物的思想及品质。

2、理解生动、细腻地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对表现人物性格所起的重要作用。

3、分析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了解造成其悲剧的根源,透过小说描绘的环境来了解人物的活动背景。

4、整体阅读小说,对主人公玛蒂尔德作出自己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准确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

教学方法:

1、通过导读、提问,引导学生理解曲折的情节、巧妙的布局,把握人物性格。

2、通过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

教学过程:

从经济学观点看,物质消费越大欲望越小,快乐就越多,所谓知足者常乐。

反之,一个人物质消费有限,欲望却无穷大,那将怎样呢?

向往美好生活,这是人类共同的追求,但如果一味不切实际地梦想享受豪华、舒适的生活,就会葬送一个人一生的幸福。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中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就为了满足自己一时的虚荣而付出了10年的代价,今天,我们就走进玛蒂尔德的内心世界,探寻酿成她悲剧的原因。

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6篇中短篇小说,我们今天学习的短篇小说《项链》是莫泊桑的作品,同学们以前曾学过他的作品吗?

(初中曾学过《我的叔叔于勒》)那篇小说写的什么内容?

(写一个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通过菲利普夫妇对至亲兄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本质。

)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另两位是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

1870年,莫泊桑中学毕业后刚到巴黎攻读法律,普法战争就爆发了,他被征入伍。

战后退伍,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

莫泊桑还创作了356篇中短篇小说,在揭露上层统治者及其毒化下的社会风气的同时,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小人物又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他的作品大致分为三类:

1、以普法战争时的若干侧面为背景,歌颂普通人民的优秀品质,塑造了各类爱国主义人物,主要作品有《羊脂球》(1883)、《蜚蜚小姐》(1882)、《两个朋友》(1883)、《米隆老爹》(1883)、《决斗》(1883)、《蛮子大妈》(1884)等,以《羊脂球》《蛮子大妈》和《米隆老爹》最佳。

2、揭露帝国主义时代法国的腐败风尚的。

著名的作品有《一家人》(1881)、《遗产》(1884)、《我的叔叔于勒》(1883)、《项链》(1884)、《勋章到手了》(1885)等。

以《项链》《勋章到手了》最佳。

3、揭示和描写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命运的。

著名的作品有:

《瞎子》(1884)、《马丹姑娘》(1885)、《穷鬼》(1885)等,以《马丹姑娘》最佳。

莫泊桑的小说思想深刻而富有教育意义。

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段,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本质。

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惟妙惟肖,人物语言精采生动,故事结尾耐人寻味。

莫泊桑的长篇、中篇小说也不乏名作。

莫泊桑著名的长篇小说《一生》(1883),以19世纪四十年代为背景,通过少女约娜对幸福生活幻想的破灭,孤苦度过一生,描写了资产阶级利己主义肆无忌惮地冲击一切,使夫妻、母子关系受到践踏;

使封建贵族的文化、道德遭摧残和践踏,女仆梦莎丽是唯一有德有同情心的人物,《一生》是一部深入细致地剖析人物心理的长篇名著。

《俊友》(也译《漂亮朋友》,1885)是莫泊桑长篇中的杰作。

通过善耍手腕、厚颜无耻、追逐名利的杜瓦洛依靠熟识世风和不择手段,终于爬到上层社会成为政界和新闻界的要人,暴露了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性,以及对外进行掠夺和野蛮的扩张。

小说对资本主义丑恶的揭露与批判达到了顶峰,成了著名的社会讽刺小说。

莫泊桑小说布局结构的精巧、典型细节的选用、叙事抒情的手法以及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文笔,都给后世作家提供了楷模。

莫泊桑的《项链》是一篇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没落本质的短篇小说,曾受到鲁讯先生推崇。

鲁讯说:

“无论从形式、结构,以及表现手法来看,都达到了短篇小说的要求具备的高度。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一)听录音,正字音。

1.读准下面的字音:

寒伧(chen)奢(shē)华黯(à

n)淡

粗陋(lò

u)佳肴(yá

o)惆怅(chó

uchà

ng)

请柬(jiǎn)债券(quà

n)契(qì

)约

账簿(bù

)油腻(nì

)誊(té

ng)写

2.解释下列词语:

资质:

人的素质。

艳羡:

十分羡慕。

寒伧:

不体面、寒酸。

惆怅:

忧伤、失意。

自惭形秽:

因为自己的样子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面面相觑:

你看我,我看你,不知如何是好。

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二)诵读、思考:

1、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谁?

你对她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明确:

玛蒂尔德(路瓦栽夫人);

爱慕虚荣。

2、复述故事情节(要求体现“以项链为线索”)。

小说以“项链”为线索,将玛蒂尔德为参加晚会而借项链,戴着项链在晚会上出尽风头,回来时丢失项链沿途寻找未得而焦急万分,四处借钱买了项链归还,用10年光阴偿还所借款项,直到得知那项链原来是条赝品为止贯穿情节。

3、理清小说结构

方案一:

结构法。

部 

自然段

内 

序幕

1—6

痛苦与梦想

开端

7—20

买衣服

21—36

借项链

发展

37—64

丢项链

65—74

赔项链

75—82

还债务

高潮结局

83—100

识项链(假的)

四、分析人物形象:

(一)点学生诵读序幕部分(1—6),思考:

1、玛蒂尔德为何“痛苦”、“苦恼”、“伤心”?

请用原文中的语句作答。

第1、2段,第3段开头两句,第6段开头第1句。

2、对以上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

美丽动人,但出身低微,无钱无地位,与友交往,自惭形秽。

3、找出玛蒂尔德七种“梦想”的内容,并一言以概之。

(心理描写)

(1)完成下表——现实与梦想的矛盾

一言以概之,女主人公玛蒂尔德一心想过上流社会的生活。

(2)提问:

4、本部分着力写女主人公的梦想、苦恼、揭示了她怎样的心理?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玛蒂尔德自恃面貌标致,人品出众,渴望过上流社会那种奢华的生活,希望自己成为男人们追求的目标,女人们羡慕的对象。

然而现实(低等的社会地位和并不富裕的家境)生活束缚了她,因此,她只能在梦想中获得一时满足。

这就揭示了她“爱慕虚荣”的心理。

这一部分的描写与后面主体情节是面与点的关系,因与果的逻辑,是后面情节发展的铺垫。

正是有了前面的叙述,读者才知道玛蒂尔德爱慕虚荣;

也正因为她爱慕虚荣,才产生了她付出十年艰辛的悲剧,才发生了小说以后描写的故事。

(二)分角色朗读7—36段(陈述、路瓦栽、玛蒂尔德、佛来思节夫人各1人,共4人),思考:

1、玛蒂尔德接到晚会的请柬后,有怎样的表现?

她的情绪有着怎样的变化?

怎样认识她的喜与忧?

玛蒂尔德只有在拆信封时短暂的“高高兴兴”,接下来便是“懊恼”“恼怒”和“不耐烦”。

这种情绪的变化在玛蒂尔德身上表现出来,并不矛盾。

因为请柬给她带来在上流社会风光一番的机会,但穿戴的寒酸又令她苦恼不己。

最后硬从丈夫手里抠出四百法郎添置衣裙。

这又让我们再次认识了她的爱面子、好虚荣的特点。

2、第33——36段的动作、语言描写有何作用?

(1)玛蒂尔德在试这些首饰的时候,“不知道该拿起哪件,放下哪件”,而且还不断地问着:

(2)当她忽然发现青缎盒子里的一挂精美钻石项链时,高兴得“心也跳起来了”,双手拿着那挂项链“发抖”。

(3)她把这串项链挂在脖子上,对着镜子“出神好半天”

(4)可是要开口借了,却又显得“迟疑而焦急”

(5)她的问话也特别讲究:

(6)可没想到对方却爽爽快快四个字:

我们在欣赏文学作品时,既要深入领会作者的用意,同时又要敢于超越作者,冲破框框,学会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

(三)默读37—100段,思考:

1、作者是怎样描写玛蒂尔德在夜会上的具体表现和心理特征的?

作者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注意体会主人公在夜会上的表现所反映出的内心世界,并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