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粮仓镇中心小学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05306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粮仓镇中心小学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老粮仓镇中心小学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老粮仓镇中心小学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老粮仓镇中心小学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老粮仓镇中心小学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老粮仓镇中心小学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老粮仓镇中心小学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老粮仓镇中心小学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老粮仓镇中心小学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老粮仓镇中心小学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老粮仓镇中心小学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老粮仓镇中心小学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老粮仓镇中心小学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老粮仓镇中心小学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粮仓镇中心小学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老粮仓镇中心小学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另一方面,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由于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也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因而,从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如果学习上有了问题,孩子向家人求助的比例最低。

2、放纵自由。

一方面由于灌云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地以苏锡常地区为主,常年在外奔波,空闲时间少,因而回家频度极低,与留守子女联系较少,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

另一方面,由于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留守儿童生活的支付能力较强,所以在物质生活的满意程度上,留守儿童的满意度更较高;

但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得到的关爱减少。

第三方面,青少年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由于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到,舍不得管,留守孩子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3、亲情缺乏。

亲情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

大部分儿童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有感情距离,不想和他们沟通,大部分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也只仅是尽到自己的本职(做饭、洗衣、接送等)。

4、行为偏差。

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弱。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

调查中发现,许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

5、安全隐患。

由于留守儿童适应能力较差,自制力较弱,监护人大都是年老又多文化层次较低,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家庭与学校教育容易出现“真空”,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留守儿童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在全国各地屡见不鲜,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

典型案例:

案例1:

姓名:

谢某

性别:

年龄:

12岁

班级:

101班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缺乏主动性。

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2、性格倔强、固执。

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

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4、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较差。

有依赖和惰性心理,聪明但不爱多动脑。

5、主要原因是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三、有关资料的调查

谢某今年12岁了,由于频繁转学而成为问题学生。

在家里是独生子,父母常年外出打工。

从小在爷爷奶奶呵护下长大,由于是男孩,更是得到奶奶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溺爱,谁也不能碰他一下,谁也不能骂一句,,再加上家庭优越的物质条件,使他养成了固执、偏激、倔强的性格,办事不爱动脑,我行我素,不计后果,出了问题又缺乏责任感,表现出逆反心理。

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事,多一点也不想做,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处于下游。

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四、个案分析

针对谢某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

1、鉴于他从小娇生惯养,被捧为掌上明珠,凡事随心所欲,被家庭主要成员所溺爱,过于放纵,使他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缺乏自理自立能力,养成了依赖别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级里,一则年龄大,二则学习成绩不好,又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对较难的问题不愿意动脑筋,又不肯问别人,不懂装懂,长期发展下去,知识掌握不牢。

就产生了自卑心理。

认为反正也就这样了,甘拜下风,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凡事总觉得自己对,对自己认识不清,出现情绪不稳定现象。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 

 

根据谢某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

于是我与其父母取得联系,让他们勤与和孩子打电话交流沟通。

并让他的爷爷奶奶一定要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与老师更好的配合,严格管教孩子。

2. 

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

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3. 

针对谢某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值日生工作他认真做,就给予鼓励;

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

六、教育效果

经过近一年的了解及教育,谢某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

现在,谢某对老师尊重,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成绩逐步提高。

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

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减弱,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识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案例2:

基本情况:

王某,男,十岁,111班学生;

家庭组成成员:

爸爸、妈妈、姥姥;

家庭教育状况:

爸爸、妈妈外出务工,他自小跟外婆一起生活。

外婆对其百般疼爱、百依百顺,对他的要求从来不说半个不字。

  个性特征:

王某聪明、活泼,但自信心差,性格执拗,容易动怒。

上课不太听讲,要么去招惹别人,要么自己做小动作,很少参与课堂的任何活动。

与同学的关系很差,大部分都不愿意跟他玩,他也不愿意参加班级活动。

 二、原因分析

  1.外婆的无原则溺爱。

王某外婆一味的溺爱、娇宠、迁就孩子,导致他任性、蛮横、不讲道理。

2.父爱、母爱的缺失。

王某的爸爸、妈妈为了生活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他,到大城市打工赚钱,童年的生活少了父母的陪伴与关爱,让他的心理十分自卑,缺乏自信。

、王某的外婆很少让他与同龄的小朋友玩,让他成了一个缺少交往体验、惟我独尊的小皇帝。

小学几 

年来,王某在同学的交往中常常遭到了同伴的排斥,由于不好的行为表现也会遭到老师的批评,从而加剧了他的易暴易怒的情绪。

 

三、具体教育措施

  1.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和爱护。

老师主动和孩子亲近,和他做朋友。

对他的情绪表示理解。

当他调皮时,不要直接批评,要调查清楚,搞明白是什么原因,然后和他讲道理,让他慢慢的平静下来再探讨原因。

  2.努力改变家长的教育方法。

我和王某的家长联系,告诉他的外婆一味的娇纵孩子,已经造成不良后果,要对他的无理要求说“不”,当他犯了错误要注意方法,及时批评教育;

让王某的爸爸、妈妈通过电话经常和他联系,关心他的学习、生活,让他感受到自己和其他小朋友一样拥有父母的关爱。

  3.教给他一些正确表达内心情感的方法。

通过适当的提示帮助他回想生气的原因。

请他大胆的说说自己的内心感受。

带动班上学生给他找优点、和他做朋友。

4.在集体生活中,多鼓励他与其他同学交流和玩耍,多些机会让他参与集体活动,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

四、初步成效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王某已经有些进步,易怒现象少了,学会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了,人际关系好了在班里找到了一些很棒的同学做朋友,上课有时也能举手发言了,在同学心中的地位也有所提高,自信心也强了,参加活动的主动性也高了。

希望他有更大进步,明天更美好。

                     

案例3:

基本资料:

李某,女, 

12 

岁,小学六年级学生。

背景资料:

祖父母在家务农,作为孩子的临时监护人;

父母长期在外打工。

案例分析:

李某性格内向、腼腆,上课时爱做小动作,每次一接触到我的目光就一下子趴在桌子上,好半天才敢抬起头偷偷的望我一下,在校园里遇到我时,她总是加快脚步小跑过去……通过了解,我知道她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祖父母身体不好,照顾她也不是很容易,她的父母经常连春节都不回来过,她已有三、四年没有看见父母了……

  我更加关注这个孩子了,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外,我都把关爱的目光投向她,慢慢的,我知道了她常年见不到父母的苦闷与思念,知道了她不敢和老师交往而又渴望老师关爱的矛盾心理,而这些又都成了她的心理负担,使得她开学以来一直无法安下心来学习。

了解这一情况后,我决定对她的教育从细微处入手,关爱她、鼓励她,帮助她树立信心,大胆和人交往,我发现她作文基础较好,便指导它修改习作,鼓励她参加作文竞赛,渐渐的,她对学习感兴趣了,成绩也由原来的十几名进步到前几名了。

很多时候,我不经意地帮她整理一下衣领、红领巾,梳理一下头发。

有时让她收收作业本,我都能明显的感觉到她已经把我当作亲人了,无论是人际交往上,还是学习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

 四、案例反思:

  留守儿童大多是和祖父母、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们之间缺乏沟通,作为临时监护人的他们只能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而父母亲在外打工比较忙,偶尔的电话交流根本满足不了孩子对亲情的渴求。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走进这些孩子,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从而达到师生心灵的互动,情感的沟通,使他们感受到父母一样的关爱与呵护。

案例4:

一、基本情况:

张某,男, 

11岁,小学113班学生。

二、案例分析:

张某的父母于张某3岁时外出打工至今,起先偶尔回家,偶尔打电话,或偶尔寄回钱物,让爷孙们勉强度日。

近两年,其父母杳无音信,加之爷爷奶奶也常年体弱多病,不能承担生产劳动,家里的大小活儿多数压在了稚嫩的张某身上,爷孙们只好在亲戚邻朋的帮助下“相依为命,艰难求生”。

三、问题概述:

成天寡语少言,目光忧郁,心事重重。

3、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有依赖心理,聪明但不爱多动脑。

5、尊敬师长,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

四、原因分析:

1、亲情的缺失:

父母在外务工多年,很少与子女相处,尤其是近两年,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心理距离远远超出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父母的不闻不问,爷爷奶奶的隔代观念,几乎让年幼的张某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多余的人,陪伴他的只有孤独和忧愁。

2、生活的贫困:

父母近两年的音讯杳无加上爷爷奶奶的连年病痛已经让这个不幸的家庭日趋衰落,几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极度的贫困让张某由于营养不良而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3、繁重的劳动:

由于上面谈及的诸多原因,张某不得不过早的承担起家庭的重担:

早上要做完家务后才上学;

中午由自己回家做饭吃;

下午放学回家还要下地做活,晚上匆匆做了家务事还要完成家庭作业,可以说是繁重的体力劳动把这些“留守儿童”压得喘不过气来了。

4、极度的自卑:

同学讥讽的声音和藐视的眼神,邻居风言风语的谈论,让张某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多余的人,当同学们在欢歌笑语的时候,往往能听到张某的叹息声。

五、教育策略:

1、班主任倍加关心关爱。

班主任老师往往是学生最信任的人。

我常常走近张剑钢,一起与他分析现在的处境,帮助其想办法,竭力为他解除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困惑。

2、积极分子的感染。

为了让孤独、自卑的张某走出封闭的自我,我先后让班上优秀的同学去主动接近他,与他一起谈心、学习和活动。

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和学业能力等方面帮助他,努力让他找到成功的喜悦,促进他在各方面进步。

3、班集体的温暖。

良好的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班集体的感化和温暖对一个学生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我利用学校开运动会的机会,让他主动的参与进来,全班同学为他摇旗呐喊,加油助威,这样既让他觉得集体的温暖,又让其尝到成功的喜悦。

不仅如此,我还在农忙时节,动员全班同学到他家参加劳动,既减轻了他的劳动负担,更让他觉得自己并不孤单,全班同学都是自己的朋友。

4、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作为监护人的爷爷奶奶,由于自身病痛的原因和隔代观念差异的原因,对张某的教育和引导几乎为零,甚至有时还会将自身的愤怒和不满发泄在幼小的心灵上,对孩子的成长带来消极影响。

对此,我特意与其爷爷奶奶一起分析和探讨他们的家庭和孩子的现状,安慰并鼓励他们坚强的站起来,度过难关;

同时还将一些教育和引导孩子的方法交给他们。

5、向社会力量求助。

因为张某的父母近近两年查无音信。

我特地和他的爷爷奶奶一起出谋划策,建议他们向政府和公安机关求助,希望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帮助,尽早查清他的父母的下落。

六、教育结果:

1、在思想道德方面:

张某同学在教育之前,除了存在较重的焦虑感和孤僻感之外,并无道德上的较大缺陷。

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现在的张某,已经变得非常的开朗,愿意与同学和老师接触,喜欢将自己的欢乐和痛苦与外人分享或分担,特别尊重老师和长辈,人际交往能力有明显提高。

2、在行为习惯方面:

原来的张某一天到晚有做不完的活儿,整天拖着疲惫的身体来到学校,上课经常是没精打采的。

现在,通过“三结合”的教育,他在处理学习和家务方面的能力增强,能较好的处理好学习与家务的矛盾,能轻松的安排好学习与家务的各项事宜,做事非常有条理。

3、在学业能力方面:

以前,张某的各个学科考试成绩均在30分以下,在学习上很难找到自信。

现在,同学们不仅推举他当学习组长,而且非常推崇他在学习上的方法和干劲儿,语文竟然史无前例地考了70分,他的学习精神已感染了全班绝大多数同学,他在学习上的进步真有些令我吃惊。

七、教育反思

1、我们应为留守儿童特别是因缺少关爱等因素造成的问题儿童创设平等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的环境,使他们在爱与友善的环境中改正错误,以健康的心态正视自己,以积极的行为超越过去。

2、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从张剑钢转化前后的情况对比可以看出:

无论是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还是在学业能力方面,他都有一个较大的转变,而这一切的转变就其核心而言,应该归功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等三方面的“爱”。

3、对有问题的学生,我们一定不要选择放弃,要深入了解其原因,多从心理的角度去分析,并给予真诚的指导和帮助,同时要不断地给予鼓励,不断地引导,让他们健康快乐地生活在温暖的班集体中。

案例5:

刘某是我校三年级的一名学生,父母离异,母亲在她出生不久就离家出走,父亲在外打工,基本上很少回来,她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非常溺爱她,在家境非常贫困的情况下还尽量满足她的一些要求。

在校期间,发现刘某同学智力正常,不爱讲话,不合群,很少与同学玩耍,从不主动和老师打招呼,老师问话,也闭口不答,平常的衣着也不太整洁,个人卫生较差,还有拿别人东西的习惯。

课堂上,刘某经常目光呆滞、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玩弄学习文具,有时还会与同桌说上一两句话,老师布置的作业从不按时完成,学习成绩较差。

二、原因分析

单亲或离异家庭一般会对孩子的行为有负面影响,在行为上表现为自制力差,在课上孤偏、退缩、烦燥不安,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只有满足生理、安全、归属感和爱、尊重,才会有认知的需求,刘某的家庭是父母离异,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缺少母爱和父爱,这样她缺乏安全感,这导致她对学习需求的动机不强烈。

比如她喜欢拿别人的东西,可能是她渴望得到爸爸妈妈买的东西;

也可能是因家庭贫困,想要的东西,又不愿意讲出来,也不愿意向别人借;

还可能因为没有人及时有效地教育她不知道拿别人东西是不对的;

当然也有可能她是故意的,这样做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关注。

由于父母离异而导致性格内向,平时不和同学玩,和老师交流的也不多,他就会认为得不到同伴的关爱,得不到老师的关注,这样也导致了他对认识的需求不强烈,从而导致学习动机不足,这就表现在课上注意力不集中。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刘某可能是心理缺失,表现为焦虑、挫折。

由于焦虑往往会出现灰心丧气、退缩、烦燥等问题行为。

比如在课上不停地玩弄自己的尺子、橡皮,写作业不专心,东张西望,最后作业正确率低,不能按时完成;

挫折会引起学生的情绪波动,如:

不满、冷漠、敌视等心理,使她失去兴趣,将注意力转向非正常活动上,导致说谎、欺骗、压抑、逃避等行为反应。

如:

单元检测成绩不理想,在班级排在后面,总是没有进步的迹象,他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一直处于挫折之中。

他性格内向也是产生抑制性退缩性行为的原因,刘某有点内向,不爱讲话,有什么需要可能不愿意讲出来,这样有什么不开心,也不讲出来,这样长期得不到渲泄,内心的不开心越积越多,就会越来越孤僻,这些正常的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便会导致她焦燥不安,无法集中注意力。

三、解决措施及办法

(1)家访。

跟爷爷奶奶沟通,让他们知道正确的教育孩子是要关注她的各方面,包括为人处事、生活习惯、性格的培养、教她做诚实、守信、听话、讲文明、懂礼貌等良好行为习惯的好孩子,不能只是吃、穿、零花钱的满足,要有更多的时间与孩子待在一起,弥补她所缺失的父爱和母爱。

(2)给予关注。

我与所有的任课老师交流沟通,转变对刘某的态度,要给予她更多的关注,可以对她放宽条件,降低要求,让她慢慢地跟上趟,只要发现她的一个闪光点,就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不要在众人面前批评、指责她。

我要和班上同学讲,要多帮助刘某,不要笑话她,要和她一起游戏,一起学习,一起劳动。

(3)集体活动。

班级上的所有集体活动,都要让刘某参与,可以有意识地突出她的重要性,让她得到大家的关注。

四、研究结果

(1)、刘某性格不再内向,能主动与老师打招呼,能和同学一起玩耍。

(2)、刘某端正了学习态度,上课能注意听讲,肯举手回答问题,作业能按时完成,不懂的问题能主动请教同学和老师,成绩有所提高。

(3)、得到帮助后的她能自觉改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能衣装整洁,是个讲卫生、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五、结论

“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项现实而艰巨的社会工程,作为人民教师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相互配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给他们关爱,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帮助他们走出缺失关爱的阴影,解决他们成长中遇到的困难,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不要让他们成为人们心里永远的痛,真正实现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使我们的社会实现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