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梦想 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5406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有一个梦想 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我有一个梦想 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我有一个梦想 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我有一个梦想 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我有一个梦想 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我有一个梦想 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我有一个梦想 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我有一个梦想 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我有一个梦想 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我有一个梦想 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有一个梦想 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docx

《我有一个梦想 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有一个梦想 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有一个梦想 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docx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教学设计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

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

“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教学目标]

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

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1、了解演讲的背景及主要内容,把握文章思路。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2、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

3、了解演讲词的一般特点,培养说服听众接受自己主张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联系时代背景,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2、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强烈的感情色彩。

[教学难点]

关于“非暴力反抗”的研讨。

[教学设计]

导语→背景、→思路分析→课文诵读→语言赏析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及背景简介;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全文思路。

一、导语设计

展示《独立宣言中》的句子:

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这句话出自举世闻名的《独立宣言》。

《独立宣言》是美国人的建国指南,美国人最自豪的,就是这一点:

人人生而平等,权利均等,机会均等。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和美国的平等主张一样闻名于世的,还有美国的种族歧视。

种族歧视在美国根深蒂固,直到现在仍未消除。

所有有良知的人都期盼种族歧视彻底消失,为此有人发出了强烈的呼吁,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样的一篇文章——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

二、作者与背景介绍

1.作者介绍

马丁·路德·金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浸礼会教堂牧师,非暴力主义者。

1929年1月25日出生于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一黑人家庭,父亲和祖父都是浸礼会的传教士。

金一生致力于黑人民权运动,其政治主张的核心是非暴力主义。

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他极具演说才能,并著有《阔步走向自由》《我们为何不能再等待》等著作。

其思想对60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1968年4月4日,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市的洛林汽车旅店被枪杀身亡,终年39岁。

刺客被判处99年徒刑。

金的遇刺触发了黑人抗暴斗争的巨大风暴。

4月4日到6日,全美一百多个城市爆发骚乱。

美国政府确定从1986年起每年一月的第三个星期一(金的诞辰为1月15日)为全国纪念日。

从1987年起金的诞辰亦为联合国的纪念日之一。

2.背景简介

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罗莎·帕克斯的黑人妇女在阿拉伯乘坐公共汽车,坐到“白人专坐”的区域内。

她拒绝挪动座位,而被警察带走。

于是成立了一个组织,在求公共汽车公司改变这种不公正的做法,马丁·路德·金被推荐为这个组织的领头人。

他们在市内散发了好多传单,传单说:

“你去上班时,请乘公租车去,或搭别人的车去,或步行。

”整整一年里,黑人拒绝乘坐市内公共汽车。

马丁·路德·金号召黑人不要步行,而要继续斗争。

他的房子被子人毁坏了,有段时间他的生命也受到威胁,最后该州首府律师说,公共汽车公司无权在车上把黑人和白人公开。

1963年,马丁·路德·金晋见了肯尼迪总统,要求通过新的民权法,给黑人以平等的权利。

然后他又在阿拉巴马州的伯明翰领导了一场新的革命。

此地黑人的住房情况很糟,黑人参加工作的机会极少,而且只有25%的黑人有选举权。

马丁·路德·金被子关进了监狱。

他说:

“我们已经为我们的权利等了三十年!

”斗争在继续,一周后所有的监狱都有关满了人.黑人的革命赢得了全国的支持,最后,公共场所都有对黑人开放,所有被关押的参加游行的黑人都被释放了。

1963年8月28日,华盛顿特区组织了一次二十五万人的集会,要求种族平等。

马丁`路德金向成千上万的黑人发表了一篇演说,这篇演说词立即举世闻名。

他讲话没有讲话稿,他把自已对前途的看法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告诉了云集的听众,这就是《我有一个梦想》。

三、整体感知,把握思路

让学生自读课文,启发学生思考如下问题:

1.金的梦想究竟是什么?

哪些段落写到?

(17段至结束)

答:

美国真正实现人人平等。

具体内容:

18段:

美国真正实现“人人生而平等”。

19段:

消除种族歧视和隔离。

20段:

美国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

21段:

美国成为不以肤色来定优劣的国家。

23段:

黑人和白人能和睦共处,亲如兄弟。

25段:

以后的美国能成为真正的人间乐园。

(注:

可引导学生先分说,后概括。

2.为什么有这样一个梦想?

哪些段落写到?

(1——5集会的原因和目的。

答:

黑人仍然生活在受歧视和贫困的环境中,美国没有实现百年前自由的诺言,今天讨回权利已是迫不及待的事,如若不能实现,美国将出现叛乱。

3.怎样实现梦想?

哪些段落写到?

(6——16段)

斗争的方式:

采用非暴力手段、

斗争的手段:

团结白人、长期坚持以彻底达到目的

斗争的态度:

坚决、毫不退缩、彻底。

4.为什么要采用非暴力手段?

答:

我们不要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而抱着敌对和仇恨之杯痛饮。

暴力只能加剧敌对和仇恨,而无法消除敌对和仇恨。

5.全文的思路是什么?

答:

为什么要实现梦想——怎样实现梦想——梦想是什么。

6.金为什么不先讲自己的梦想是什么,然后再展开论述原因和实现的方式?

现在的结构安排有什么优点?

答:

前面写黑人仍然生活在受歧视和贫困的环境中,会引起黑人的伤感和愤怒;这时告诉他们怎样才能摆脱现状,能让他们看到希望并抑制过于激愤的情绪;最后在希望中推出梦想,让所有人为之振奋,把现场气氛带到高潮。

四、播放录音,学生模仿朗诵

五.布置作业

反复朗读课文,揣摩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体味优美的句子,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在段落和语境中揣摩重点词语与修辞方法的运用,体会文中奔涌的激情,掌握演讲词特点。

一.诵读训练

古人有云: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何况这还是一篇演讲辞,我们更要把它转化成声音来体会文中的深义.现在我们就来赏读其中的部分选段。

1.指名同学试读课文的2、3自然段。

教师提示:

第2段是作者揭示黑人的现今生活的,同时又是演讲的开始,因此读时既要充满激情,又要沉痛有力.本段中前边有三个相连的“今天”,这三个“今天”在读时既要一气呵成,又需要每一次的语调都比前有所抬升;需要重读的词有“必须正视”“隔离”、“歧视”、“穷困”、“萎缩”、“自己”、“故土家园”。

第3自然段,在读时整体语调可略和缓一点,但重点词语依然要注意,如;“每一个美国人”、“所有的人”、“生存、自由”、“追求幸福”、“权利”。

(学生体会)

学生再读以上两段,同学之间互评。

⒉学生试读第5、7、8段。

教师提示:

经过3、4两自然段的平缓之后,第5段作者的情感再次抬升。

为了满足这种情感的张扬,作一口气连用了四个排比句式“现在是……时候”,一方面这是情感发泄的需要,另一方面这种排山倒海的语势也加强了内容的表达,极强地突出了现实为自由。

平等而战的重要性,至于7、8自然段,因其内容讲的是斗争的策略,所以它的语调是平和的。

是理智的,是语重心长的。

⒊同学试读10-14段。

教师提示:

10~14自然段可以说是一段答言。

是针对“热心人”的质问,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挑衅的义正词严的回答。

——“你们什么时候才能满足?

”(这里边有潜台词:

贪得无厌;你们就不该提这样的要求等等)。

面对黑人的现状,面对如此无礼的质问,作者定会义愤填膺,怒不可遏,一串条件式(只要……就……)排比句,如出膛之弹,似喷井之油;如江海汹涌,似急风扫叶,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人身受到攻击,我们不满足;生活范围受限,我们不满足;政治上不平等,我们不满足。

愤怒的情绪像洪水一样倾泻出来。

但我们决不贪得无厌——正义与公正,犹如江海之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就是我们斗争胜利之日。

这一段誓言正义逼人,豪气冲天,读时一定要把汹涌的激情和磅礴的气势读出来。

⒋学生齐读第18-25段.

教师提示:

本段快要接近演讲的尾部,从内容上讲是对未来的展望与描绘,和前边一段相比,应舒缓一些。

是鱼跃大海,鹰击长空;是星垂平野,月涌大江。

作者驰骋想象。

放纵而又不失中心;舒缓而又富于感召,设喻精巧,令人向往;亲情贯注,给人光明,无限的憧憬,美好的未来,无不在六个“我梦想有一天”的中排比句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二、品味语言之美

刚才我们在朗读中体会到文中激荡洋溢的激情,为什么作者的演讲有如此非凡的魅力呢?

因为演讲是一门艺术,精于此道的人都可以说一位名副其实的语言艺术大师。

现在试图从修辞格这个角度来作分析。

学生思考:

你能说出文中用得频率最高的修辞格吗?

请找出相应的例句。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⒈气势如虹的排比

例句:

①我们来到这个圣地也是为了提醒美国,现在是非常急迫的时刻。

现在绝非侈谈冷静下来或服用渐进主义镇静剂的时候。

现在是实现民主的诺言的时候。

现在是从种族隔离的荒凉阴暗的深谷攀登种族平等的光明大道的时候。

现在是向上帝所有的儿女开放机会之门的时候。

现在是把我们的国家从种族不平等的流沙中拯救出来,置于兄弟情谊的磐石上的时候。

②只要黑人仍然遭受警察难以形容的野蛮迫害,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只要我们在外奔波而疲乏的身躯不能在公路旁的汽车旅馆和城里的旅馆找到住宿之处,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只要黑人的基本活动范围只是从小隔离区转移到大隔离区,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只要密西西比州(Mississippi)仍然有一个黑人不能参加选举,只要纽约有一个黑人认为没有他可投票的对象,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③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

人人生而平等。

”我梦想有一天,佐治亚的红色山丘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

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幼儿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

如今我有个梦想。

我梦想有一天,亚拉巴马州能够有所转变,尽管该州州长现在仍然满口异议,拒绝执行联邦法令,但有朝一日,那里的黑人男孩和女孩将能与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携手并进。

如今我有个梦想。

我梦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圣光披露,满照人间。

教师点拨:

这篇演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句法上使用排比来表达自己丰富的思想内涵,并使表达的内容波澜起伏、气势雄伟,具有清晰的层次感;在表现形式上,也显得和谐优美,具有很强的韵律感。

2.重章复沓的反复

例句:

①一百年后的今天……一百年后的今天……一百年后的今天……(与一百年前形成鲜明对比,反复强调,《解放黑奴宣言》签署一百年后,黑人人权状况并未得到改善,相反每况愈下)

②现在是……现在是……现在是……现在是……现在是……(这一排比反复既反映了斗争的迫切性,也是对当局的警告,必须立即着手解决这一问题)

③只要……我们就……。

只要……我们就……。

只要……我们就……。

只要……我们就……。

(这一反复既揭示了美国黑人的生存状况,也反映了民权运动的目标及斗争的坚定性)

④我梦想有一天……。

我梦想有一天……。

我梦想有一天……。

我梦想有一天……。

我梦想有一天……。

我梦想有一天……。

我梦想有一天……。

(由抽象到具体,又上具体到抽象,形象而又深刻地反映了民权运动的终极目标──建立一个不分种族、不分民族、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美好社会)

3.巧妙自然的比喻(偏正式比喻)

的确,同学们看到了本文的排比,被它的排山倒海的气势所吸引。

其实,这篇文章用得最多的修辞方法还是比喻,特别是偏正式暗喻。

马丁·路德·金是一位饱读《圣经》的牧师,其演讲风格受《圣经》的影响很大。

在辞格上,几乎每一段都有大量形象的比喻。

据统计,共使用了30处左右的比喻,其中绝大多数是偏正式暗喻。

例句:

①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

它之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桎梏黑人的漫漫长夜。

教师点拨:

“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我们能够很轻易地指出什么是本体,什么是喻体;而对于接下来一句“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中的比喻“不义之火”,他们则不能正确指出本体和喻体。

其实“不义之火”就是一个偏正式暗喻。

其本体是“不义”,喻体是“火”,用结构助词“之”把本体和喻体联结起来,组成偏正式暗喻。

根据上下文,可以推知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

种族歧视是一种“不义”,这种不义就像“火”一样,可以摧残生命,可以使黑奴在其中受煎熬,因此它们之间的相似点就是:

对人的生命(抽象地说,也包括人的尊严)的摧残。

由于使用了偏正式暗喻,本体和喻体的关系非常密切,比喻的结构非常紧凑,作者的思想表达得非常鲜明。

通过使用偏正式暗喻,可以把原本是一个比喻句的内容,化为一个短语,而后把它作为一个“词语”,重组一个新的句子。

这样,句子的内涵丰富了,结构复杂了,表意含蓄了,语言华美了。

②种族隔离的镣铐/种族歧视的枷锁/物质充裕的海洋/穷困的孤岛/“资金不足”的戳子/正义的银行/机会之库/渐进主义的镇静剂/种族隔离的……深谷/种族平等的光明大道/种族不平等的流沙/兄弟情谊的磐石/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义愤填膺的酷暑/叛乱的旋风/敌对和仇恨之杯/警察暴行的旋风/绝望之岭/希望之石……

(学生指出一些偏正式比喻的本体和喻体)

我们发现,作者使用这些比喻时,还十分注意它们的互相配合,互相照应,将修辞手法贯彻到底。

如“欢乐的黎明”与“漫漫长夜”,“物质充裕的海洋”与“穷困的孤岛”,“空头支票”与“‘资金不足’的戳子”,“流沙”与“磐石”,“爽朗的秋天”与“酷暑”,“绝望之岭”与“希望之石”,等等。

这些比喻两两组合,前呼后应,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不仅在内容上升华了其中每一个比喻,而且在形式上构成了对偶或对比,语言也更加优美、整饬,达到了“文采斐然”的效果。

当然作者在文中使用的比喻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大量使用偏正式暗喻以外,也还有其他格式的比喻,如明喻、借喻、主谓式暗喻等。

特别是“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这个主谓式暗喻,非常恰当地说明了当时(上世纪60年代)美国黑人的处境:

他们生活在自己的祖国──美国,但是处处受到歧视和排斥,没有安全感和归宿感,就像一个流浪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