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第一章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05736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1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绪论 第一章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绪论 第一章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绪论 第一章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绪论 第一章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绪论 第一章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绪论 第一章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绪论 第一章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绪论 第一章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绪论 第一章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绪论 第一章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绪论 第一章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绪论 第一章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绪论 第一章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绪论 第一章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绪论 第一章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绪论 第一章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绪论 第一章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绪论 第一章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绪论 第一章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绪论 第一章文档格式.docx

《绪论 第一章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绪论 第一章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绪论 第一章文档格式.docx

第一章风险与风险管理

第二章保险的性质、职能与作用

第三章保险发展简史

第四章保险的基本原则

第五章保险合同

第六章保险市场

第七章保险公司

第八章保险消费者

第九章保险中介

第一十章保险监管

第一十一章保险的基本类别

第一十二章保险经营的经营与管理

第一十三章社会保险

世界各国有关保险的渊源传说纷纭。

据古史文稿的引证和推论,远自奴隶社会起,已有互助救济的群体方法和活动。

约在公元前四五世纪,古埃及的石匠曾采取集体扶助办法,帮助石匠及其亲属解决生活困难。

古希腊也有由宗教信仰相同的人或同行业的工匠集体采取救济受难者的方法。

古罗马的丧葬互助会,以参加者按规定交纳的摊款,支付死亡后焚尸和坟穴的费用。

古马勒斯坦对被盗或被野兽吞噬的牲口,采取由群体的牲口饲养人共同负担损失的办法。

公元前20世纪,古巴比伦(Babylonia)时代,国王曾命令僧侣、法官及市长等,对其所辖镜内居民征收赋金,以备救济火灾及其他天灾损失之用。

公元前10世纪,以色列(Israel)王所罗门(Solomon)对其国民从事海外贸易者,课征税金,作为补偿遭遇海难者所受损失之用。

这类各种为个体和群体利益所采取的救灾和补偿损失方法,已开始孕育了保险的胚胎。

海上保险起源最早,起源于14世纪。

在地中海一带城市开始有了从事草拟和撰写保险契约的专业人员,意大利热那亚商人在1347年10月23日签发的船舶航运保险契约是迄今发现的一份最古老的保险单。

英国劳合社迄今已有300余年历史,成为国际保险业历史攸久和最有影响的保险组织。

我国保险业的状况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如1991年,瑞士、日本、英国、美国的保险密度(人均保险费),分别为3002美元、2487美元、1999美元、1931美元,该年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国内生产总值)超过8%的国家有:

韩、南非、英、美、日、瑞士等。

1999年,我国的人均保费(保险密度)才110.58元(约11.4美元),与瑞士的4654.3美元、美国的2722.7美元和香港的1072.8美元相比,相距甚远,在世界上仅排在第78位,连印度、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也远远领先于我国。

从保费收入占GDP的比重(保险深度)来看,1999年中国的保费收人也仅占同期GDP的1.49%,在世界上排名第66位。

而发达国家一般保费收入占GDP的比例都在10%左右,如瑞士12.61%、英国12.09%、日本11.73%、美国8.65%,南非则高达20.63%,居世界保险深度之最。

2000年,保险深度,世界平均为7.84%,中国为1.8%,世界排名第61位;

保险密度世界平均为385.4美元,中国为15.2美元,世界排名第73位。

2002年,保险深度,世界平均为8.1%,中国为3%,在世界排名第48位;

保险密度,世界平均为423美元,中国是29美元,排名第71位。

2003年中国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分别达到3.33%和287.44元,均较上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中国保险业尚处在起步时期,具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中国人口是最多的国家,当然光有人没有收入也不行,我们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老百姓的收入增加很多,比如说去年北京人均收入2.5万以上,像广州、上海达到了2.8万。

2003年,我们的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这是保险需求的重要转折点。

一般来说,穷人买不起保险,很富的人用不着买保险,中产阶级是保险需求的主要群体。

光有钱不行还有需求,我们现在大家知道保险就是防范风险,现在各方面的风险是很大的。

目前我国的金融资源配置方式主要是通过银行业的间接融资来完成,保险对金融资源配置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002年,我国工商企业通过金融体系新增融资总额约为14.2万亿元,其中,银行贷款融资约占92%,资本市场融资约占8%,是典型的"

银行主导型"

金融体系。

2004年,随着保险业深度和广度的不断扩大,保险资产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总资产于4月份突破万亿元大关。

6月末,保险公司的总资产达到1.08万亿元,同比增长38.8%,比上年末增长18.4%。

从构成看,银行存款占比重最大,达到48.1%;

其次为国债投资,达到16.7%;

证券投资基金投资增长较快,占比上升到6.4%。

从储蓄分流所形成的保险资金向投资转化的情况看,保险业从居民储蓄中分流出来的资金近一半又重新回流到银行,需要通过银行进行"

二次交易"

后再融资出去,增加了交易成本,降低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另一方面,保险业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的空间很大。

根据中国人民行2004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截止到2004年6月末,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2.04万亿元,同比增长14.5%。

一直以来,我国居民储蓄率高达39%。

而在保险保障制度发达的国家,居民储蓄率普遍低于10%。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所作的居民储蓄动机问卷调查,在银行储蓄中,以养老、教育、防病、失业等为储蓄动机的比例达44.5%,且这一比例有逐步上升趋势。

上述动机的储蓄是长期资金,在发达国家,通常是用于购买保险,而不是在银行存款。

保险公司吸收的长期资金可以集中使用、专家管理、组合投资,按照资金匹配的原则配置到资本市场,取得更高的投资收益。

这说明居民储蓄中约有一半与保险业具有较大的相关性和可替代性,相当于我国保险业现有总资产的6.6倍。

保险的金融功能是随着现代保险业,特别是现代寿险业的发展

逐步具备的。

2002年,在美国居民储蓄中,现金和银行存款占15.5%,保险和养老金占29.8%,股票和股本投资占27.5%,债券占5.9%,其他占21.2%;

在日本居民储蓄中,现金和银行存款占54%,保险和养老金占26.4%,股票和股本投资占8%,债券占5.3%,其他占6%;

在我国居民储蓄中,现金和银行存款占74.9%,保险和养老金仅占4.7%,股票和股本投资占7.1%,债券和其他占13.2%。

我国证券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居民的股票和股本投资已接近日本的水平,而保险和养老金的投资比例却远远低于美国和日本的水平。

2004年今年上半年,山东省实现保费收入169.48亿元,居全国第3位(北京、江苏、山东、上海、广东),同比增长9.27%。

财产险保费收入42.53亿元,同比增长23.69%;

人身险保费收入126.95亿元,同比增长5.16%。

财产险和人身险的比重分别为25.09%与74.91%。

保险公司资产总额为508亿元。

保险经营主体快速增加。

2004年上半年,山东省新增保险公司各类分支机构72个,保险中介公司20家,保险兼业代理机构70个。

截至6月末,在山东省经营的保险公司共15家,其中寿险公司6家,非寿险公司9家,共设立了26个省级和计划单列市分公司;

注册在我省的保险代理公司51家,保险经纪公司2家,保险公估公司7家,5家外地保险经纪公司在山东设有7个分公司;

兼业代理机构7968个。

保险业较好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建设。

上半年新增参保人数1208万人次,截至6月末累计全省共有5860万人次参加了各类商业保险,保险金额达1.38万亿元。

上半年赔款与给付32.92亿元,同比增加24.56%,其中支付养老金2.37亿元,支付死伤医疗费用2.6亿元,支付财产保险赔款20.43亿元,在保障经济运行和人民生活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在6月下旬我省西部和西南部发生的暴风暴雨和雷击灾害事故中预计赔款2500余万元。

上半年新增就业人员6000余人,使保险从业人员增至18.5万人。

全国2004年上半年,保险业保费收入2374亿元,同比增长10.2%,增幅同比低23.8个百分点。

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86亿元,同比增长23%;

人身险保费收入1787亿元,同比增长6.5%,增幅低于财产险16.5个百分点,改变了2001年以来人身险保费收入增长明显快于财产险的状况。

主要因为寿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6%,增幅同比下降30.8个百分点,增长放缓。

上半年,保险业累计赔款、给付477亿元,同比增长25.5%,增幅比上年同期高15.3个百分点,发挥了灾害事故“减震器”的作用。

 中国自古就有“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和“未雨绸缪”、“积谷防饥”的说法。

现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同样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它们给个人、家庭、企业和社会带来各种各样的危险和损失,保险就来源于风险的存在,是处理风险、实现损失补偿和经济保障最重要的社会方式。

教学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风险的定义、风险的基本特征、风险的基本因素、风险的基本分类、风险的发展趋势等基本内容,掌握风险管理的含义、风险管理的步骤、方法以及风险管理的内容。

重点内容:

保险学中风险的概念及特征;

与风险有关的三个基本概念、可保风险的条件及风险管理的有关内容。

课时安排:

6

目录

第一节风险及其特征

第二节风险的分类

第三节风险管理

第四节可保风险

第一节风险及其特征

本节目录

一、风险的概念;

二、风险的特征;

三、风险的三个基本术语:

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

四、风险单位;

五、风险的代价

本节主要问题讲解

1、保险:

保险是一种典型的风险管理制度。

没有风险就没有风险管理,也就没有保险之存在。

2、风险:

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损失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的状态。

保险学中所讲的风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某种自然现象、生理现象、社会现象、经济现象是否发生,及其对人类的社会财富和生命安全是否造成损失及损失程度的客观不确定性。

3、保险学中风险的基本特征:

客观性:

各种风险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人们的主观努力只能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风险发生的频率和损失幅度,但是,从总体上说,风险是不可能彻底消除的。

普遍性:

实际上,自从人类出现后,就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的进步、人类的进化,又产生新的风险,且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

风险渗入到了社会、企业、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风险存在是社会现象:

实际上,风险与人类社会的利益密切相关,即风险必须是相对于人身及其财产的危害而言的。

就自然现象本身而言无所谓风险,如地震对大自然来说只是自身运动的表现形式,也可能是自然界自我平衡的必要条件。

只是由于地震会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害或损失,所以才对人类构成为一种风险。

某一风险的发生是偶然的:

风险虽然是客观存在的普遍的社会现象,但就某一具体风险事故而言,它的发生却是偶然的,不可知的,具有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表现为:

空间上的不确定性、时间上的不确定性和结果上的不确定性。

大量风险的发生是必然的:

实际上,个别风险的发生是偶然的,不可预知的。

但通过对大量风险事故的观察会发现,其往往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

运用统计方法去处理大量相互独立的偶发风险事故,其结果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风险的规律性。

因此,根据以往大量资料,利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可测算出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及其损失幅度,并且可构造出损失分布的模型,作为风险估测的基础。

正是风险的这种总体上的必然性与个体上的偶然性的统一,构成了风险的客观不确定性。

风险是可变的:

风险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这种转化表现为:

风险质的变化。

如车祸,在汽车面世的初期是特定风险,在汽车成为主要交通工具后则成为基本风险;

风险量的变化。

即对某些风险在一定程度上的控制,可以降低其发生频率和损失幅度;

风险的有限消除。

即某些风险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被消除;

新的风险产生。

4、与风险有关的三个基本概念:

风险因素、风险事故、损失。

风险因素:

风险因素是指足以引起或增加风险事故发生可能的条件,也包括风险事故发生时,导致损失扩大的条件。

风险因素有以下三种类型

(1)实质风险因素,即引起或增加风险事故发生的物质性条件;

(2)道德风险因素,是指出于恶意行为或不良企图,故意制造风险事故,以致形成损失结果或扩大损失程度;

(3)心理风险因素,是指由于人们思想上的麻痹大意、漠不关心的心理,以致增加风险事故发生机会和损失的严重性。

风险事故:

风险事故是指给社会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原因。

如火灾、洪水、交通事故、地震、飞机失事、家庭财产被盗等。

风险事故意味着风险因素即风险的可能性转化成了现实的结果,即风险通过风险事故的发生才导致损失。

所以有的人说:

风险事故是可能引起损失的偶然性事件。

损失:

在保险中所讲的事实是指价值意外的减少或者灭失。

在此要注意两点:

一是损失是意外的,即不包括正常的财产折旧、磨损和货物在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等,也不包括财产所有人对自己财产的有意损坏。

二是损失是经济上的,即可以用货币来加以计算。

非经济损失如感情上的损失,道义上的损失,一般是不包括在内的。

在这里损失可以分为四中类型:

财产的损失,经济收入的损失,赔偿责任的损失,额外费用的损失。

财产的损失,即各种物质财产因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而引起部分或全部的经济损失。

这种损失是最常见的,如房屋遭到火灾、汽车发生碰撞、家庭财产被盗等原因引起的损失等。

经济收入的损失,是指人们由于疾病、意外伤害、衰老和其他原因引起丧失部分或全部工作能力或死亡所造成的经济收入的损失。

对于劳动者来说,丧失了工作能力,即丧失了收入的来源,这种损失比财产损失更为严重。

另外,对于各经济单位来说,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市场变化、预测错误、决策失误等因素也会引起经济收入的损失。

赔偿责任的损失,是指由于人们的疏忽或过失,引起他人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按照法律规定应当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

如开汽车撞伤他人、医生做手术发生医疗责任事故等,都应依法赔偿受害人的经济损失。

强制汽车第三者责任险

额外费用的损失,是指由于风险事故的发生而额外支付的费用。

如因疾病或意外伤害而必须支付的医疗费用,遭受事故后的清理、调查、处理、诉讼、维修等一系列费用等。

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的关系

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三者之间既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

风险因素是引发风险事故的隐患,是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而事故则是风险的可能性转化成了现实结果。

由风险因素转化为风险事故需要一定的条件,这里的条件包括内部条件,也包括外部条件,而且二者缺一不可。

风险事故与损失之间的关系也很密切,风险事故是造成损失的直接原因,损失则是事故造成的直接后果。

一般说来,有事故必然有损失,事故越大,损失也就越大,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

由事故到损失,这中间也需要一系列的条件,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当事故发生时当事人所采取的施救情况,包括施救设备、施救手段、施救技术以及施救组织工作的效率等。

一般来说,施救工作及时有效,则可以减少损失;

相反,若施救工作组织的不好,则会扩大损失,甚至会引发新的事故,造成更大的损失。

  从逻辑上讲,风险因素、风险事故、损失之间的关系是风险因素→风险事故→损失的因果关系;

从现实性来讲,由风险因素到风险事故,由风险事故到损失,都需要一定条件,是一定条件下的因果关系。

5、风险单位:

在人们研究和分析风险时,在投保人向保险人投保时,特别是保险人确定保险责任时,都离不开风险单位这一名词,那么,什么是风险单位呢?

风险单位是指一次风险事故发生后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范围,它是保险人确定其能够承担的最高保险责任的计算基础。

一般来说风险单位的划分是根据以下几个标准和方法进行的。

地段风险单位。

由于保险标的之间在地理位置上相毗连,具有不可分割性,所以当风险事故发生时,遭受损失的机会是相同的,因此可以此为依据来划分风险单位。

一般来说对于同一个风险单位的保险标的,保险人确定的保险费率等条件应该是一样的。

一个投保单位为一个风险单位。

为了简化手续,对于一个投保单位,不需要进行过多的勘察、制图和分别险位,只要投保单位将其全部财产足额投保,该投保单位即可作为一个风险单位,按其占用性质和建筑等级来确定保险费率。

一个保险标的为一个风险单位。

对于与其他标的没有毗连关系,风险集中于一体的保险标的,其自身即可作为一个风险单位。

例如一颗卫星、一架飞机等。

一般来说,这种风险单位所面临的风险比较集中,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

第二节风险的分类

本节目录:

1、按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分;

2、按风险发生的原因分;

3、按风险发生损害的对象分;

4、按风险发生的环境分;

5、按风险管理的标准分。

1、以风险所可能造成的后果分:

风险有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

 纯粹风险是指只有损失机会而没有获利机会的风险,其后果有两种——有损失和无损失。

即如果风险发生则会出现损失,如果风险事故不发生则不会出现损失。

如自然灾害和各种意外事故等风险均属此类。

 投机风险是指既有损失机会又有获利机会的风险,其后果有三种——有损失、无损失和获利。

如像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炒股票、炒外汇、炒房地产等都是投机风险。

2、以风险发生的原因或根源分:

风险有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政治风险。

  自然风险是指各种自然现象给人类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等实质性风险。

如水灾、火灾、地震、飓风、海啸、雷电、崖崩等均属此类。

  社会风险是指由于个人或团体在社会上的行为所导致的风险。

如盗窃、抢劫、罢工、暴动、过失以及其他各种意外事故所造成的风险均属此类。

  经济风险是指由于各种市场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变动给企业或个人带来的收入减少、支出增加、企业产品积压以及破产倒闭等各种风险。

  政治风险是指由于政治矛盾、种族冲突、战争、国家元首更换等政治性因素所引起的风险。

3、以风险发生后损害的对象分:

风险有财产风险、责任风险、信用风险、人身风险。

  财产风险是指由于各种因素所引起的各种物质财产的损毁、灭失或贬值等风险。

  责任风险是指团体或个人因为过失或疏忽造成他人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按照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应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

  信用风险是指债权人因债务人不履行合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而引起损失的风险。

 人身风险是指人由于生老病死等自然规律和意外事故、意外事件等所引起的如残疾、疾病、死亡、失业、年老退休等各种风险,因这些风险的出现会导致人们暂时或永久性的丧失劳动能力,会引起个人或家庭的经济收入的减少或生活困难。

4、按风险发生的环境分类:

风险可分为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

静态风险:

是指自然力的不规则变动或人们行为的错误或失当所导致的风险。

静态风险一般与社会经济、政治变动无关,在任何社会经济条件下都是不可避免的。

动态风险:

是指由社会经济或政治的变动所导致的风险。

5、按风险管理的标准分:

风险可分为可管理风险和不可管理风险。

可管理风险(ManageableRisk)是可以预测及可以控制的风险;

不可管理风险(Non-manageableRisk)则是不可以预测及不可以控制的风险。

第三节风险管理

1、风险管理的概念;

2、风险成本风3、险管理的程序;

3、风险处理方式;

4、风险管理与保险

1、

(1)风险管理的概念:

风险管理是指各单位、个人通过对各种风险的认识、损害后果的分析和衡量、风险处理方法的选择和执行,争取以最小的代价达到最佳安全效果的经济管理手段。

在这里这一概念包含了风险管理的主体、方法、手段和目的。

(2)损失频率与损失程度损失频率亦称损失机会,是在一定时间内一定数目的危险单位中可能受到损失的次数或程度,通常以分数或百分率来表示。

即:

损失频率=损失次数/危险单位数。

损失程度是标的物发生一次事故损失的额度。

损失程度=实际损失额/发生事故件数。

损失频率与损失程度一般成反比关系:

即往往是损失频率很高,但损失程度不大;

损失频率很低,但损失程度大。

(3)风险与概率

1.概率(Probability)。

概率是不确定事件的确定性程度。

用公式表示:

0≤P(A)≤1

式中:

A表示某种随机事件;

P表示事件的概率逐渐趋于某个常数;

P(A)表示常数P为事件A的概率;

1表示必然事件的概率;

0表示不可能事件的概率。

在一般条件下,概率大,表示某种随机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就大;

反之,概率小,则表示某种随机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就小。

概率值永远是正数。

如果将同类事件的所有不同结果的概率都相加,则概率之和必为1。

即:

n

∑Pi=1

i=1

以概率为尺度,从数量的角度来研究随机现象变动的关系和规律性的科学则称为概率论。

(4)大数法则(Lawsoflargenumber)。

大数法则是在随机事件的大量出现中往往呈现几乎一致的规律。

大数法则是概率论的法则之一,是保险的数理基础。

2、风险成本:

风险成本是指由于风险的存在和风险事故发生后人们所必须支出的费用和预期经济利益的减少。

风险成本一般分为三类:

第一,风险损失的实际成本。

风险损失的实际成本由风险造成的直接损失成本和间接损失成本共同构成。

第二,风险损失的无形成本。

风险损失的无形成本是指风险对社会经济福利、社会生产率、社会资源配置以及社会再生产等诸方面的破坏后果。

第三,预防或控制风险损失的成本。

为预防和控制风险损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而支付的费用。

具体包括资本支出和折旧费、安全人员费(含薪金、津贴、服装费等)、训练计划费用、施教费以及增加的机会成本。

3、风险管理的目标:

风险管理目标由两个部分组成:

损失发生前的风险管理目标和损失发生后的风险管理目标,

(1)损失发生前的风险管理目标:

降低损失成本;

减轻和消除精神压力。

(2)损失发生后的风险管理目标:

维持企业的生存;

生产能力的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