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0590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588 大小:6.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批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88页
第二批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88页
第二批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88页
第二批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88页
第二批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88页
第二批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588页
第二批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588页
第二批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588页
第二批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588页
第二批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8页
第二批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8页
第二批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8页
第二批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8页
第二批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8页
第二批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8页
第二批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8页
第二批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8页
第二批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8页
第二批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8页
第二批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批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第二批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批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58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批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

参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中颤病的诊断(周仲瑛主编.中医内科学.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1)头部及肢体颤抖、摇动,不能自制,甚者颤动不止,四肢强急。

(2)常伴动作笨拙、活动减少、多汗流涎、语言缓慢不清、烦躁不寐、神识呆滞等症状。

(3)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一般呈隐袭起病,逐渐加重,不能自行缓解。

部分病人发病与情志有关,或继发于脑部病变。

2.西医诊断:

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

(1)符合帕金森症的诊断

1)运动减少:

启动随意运动的速度缓慢。

疾病进展后,重复性动作的运动速度及幅度均降低。

2)至少存在下列1项特征:

①肌肉僵直;

②静止性震颤4~6Hz;

③姿势不稳(非原发性视觉、前庭、小脑及本体感受功能障碍造成)。

(2)支持诊断帕金森病必须具备下列3项或3项以上的特征

1)单侧起病;

2)静止性震颤;

3)逐渐进展;

4)发病后多为持续性的不对称性受累;

5)对左旋多巴的治疗反应良好(70%~100%);

6)左旋多巴导致的严重的异动症;

7)左旋多巴的治疗效果持续5年或5年以上;

8)临床病程10年或10年以上。

(3)必须排除非帕金森病

下述症状和体征不支持帕金森病,可能为帕金森叠加症或继发帕金森综合征。

1)反复的脑卒中发作史,伴帕金森病特征的阶梯状进展;

2)反复的脑损伤史;

3)明确的脑炎史和(或)非药物所致动眼危象;

4)在症状出现时,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和(或)多巴胺耗竭药;

5)1个以上的亲属患病;

6)CT扫描可见颅内肿瘤或交通性脑积水;

7)接触已知的神经毒类;

8)病情持续缓解或发展迅速;

9)用大剂量左旋多巴治疗无效(除外吸收障碍);

10)发病3年后,仍是严格的单侧受累;

11)出现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如垂直凝视麻痹、共济失调,早期即有严重的自主神经受累,早期即有严重的痴呆,伴有记忆力、言语和执行功能障碍,锥体束征阳性等。

诊断:

首先是症状诊断(运动或非运动),考虑是否符合帕金森症(Parkinsonism)及其可能的原因,然后考虑是否符合帕金森病及其严重度。

(二)证候诊断

1.肝血亏虚,风阳内动证:

肢体颤振,项背僵直,活动减少,面色少华,行走不稳,头晕眼花,四肢乏力,舌质淡,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细。

2.痰热交阻,风木内动证:

头摇肢颤,神呆懒动,形体稍胖,头胸前倾,活动缓慢,胸脘痞闷,烦热口干,咯吐黄痰,头晕目眩,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数。

3.血脉瘀滞,筋急风动证:

头摇或肢体颤振日久,面色晦暗,肢体拘痉,活动受限,项背前倾,言语不利,步态慌张,皮脂外溢,发甲焦枯,舌质紫暗或夹瘀斑,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涩。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肝血亏虚,风阳内动证

治法:

养血柔肝,舒筋止颤。

推荐方药:

①归芍柔筋汤加减。

当归、白芍、川芎、葛根、鸡血藤、白芷、地龙、僵蚕、天麻、片姜黄、络石藤等。

②补肝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

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酸枣仁、木瓜、天麻、钩藤、石决明、桑寄生、夜交藤等。

中成药:

四物合剂、天麻钩藤颗粒等。

2.痰热交阻,风木内动证

清热化痰,熄风定颤。

摧肝丸加减。

黄连、胆南星、法半夏、天麻、钩藤、僵蚕、竹沥、川牛膝、葛根、甘草等。

3.血脉瘀滞,筋急风动证

活血化瘀,柔肝通络。

①抗震止痉汤加减。

丹参、生首乌、白芍、全蝎、鸡血藤、珍珠母、天麻、钩藤、白芷、地龙、僵蚕、蜈蚣、木瓜、五味子等。

②血府逐瘀汤加减。

柴胡、枳壳、赤芍、川芎、桃仁、红花、生地、当归、白芍、木瓜、鸡血藤、全蝎等。

血府逐瘀胶囊等。

(二)针刺治疗

1.基本穴位:

舞蹈震颤控制区、四神聪、百会、风池、本神、曲池、太冲、合谷等。

2.根据体质,辨证选穴。

肝肾不足,选用肝俞、肾俞、阳陵泉;

气血亏虚,选用气海、足三里;

血瘀阻痹,加用曲池、合谷、太冲;

痰浊交阻,选用中脘、丰隆。

精气亏乏,阴血不足,选用背俞穴或夹脊穴。

3.针对兼症,临床变通。

震颤较甚者加用大椎、少海、后溪;

僵直较甚者加用大包与期门;

汗多者选用肺俞、脾俞;

皮脂溢出选用内庭、曲池;

胃脘腹部胀满选用梁门、中脘、气海;

便秘用天枢、气海;

口干舌麻用承浆、廉泉、复溜。

(三)其他疗法

根据病情需要和临床症状,可选用以下中医诊疗设备:

多功能艾灸仪、数码经络导平治疗仪、针刺手法针疗仪、智能通络治疗仪等。

(四)内科基础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程度、年龄、就业情况和经济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进行药物选择,主要包括症状性治疗和保护性治疗药物二方面。

参照《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二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二版).中华神经科杂志,2009,42(5):

352~355)。

(五)推拿治疗

对于缓解早期出现的震颤、僵直效果较好。

推拿的重点是加强病人的伸展肌肉范围,牵引缩短、僵直的肌肉。

动作轻柔和缓,要对颈腰四肢各关节及肌肉全面进行推拿按摩,至少两天一次,尽量保持关节的活动幅度。

(六)康复训练

1.放松锻炼:

放松和深呼吸锻炼有助于减轻帕金森病患者心理紧张,减轻在公共场所行动不便,动作缓慢及肢体震颤等症状。

2.关节运动范围训练:

力求每个关节的活动都要到位,注意避免过度的牵拉及出现疼痛。

3.平衡训练:

加强姿势反射、平衡、运动转移和旋转运动的训练。

双足分开站立,向前后左右移动重心,跨步运动并保持平衡;

躯干和骨盆左右旋转,并使上肢随之进行大的摆动;

重复投扔和拣回物体;

运动变换训练包括床上翻身、上下床、从坐到站、床到椅的转换等。

4.步态训练:

关键在于抬高脚尖和跨大步距。

患者两眼平视,身体站直,两上肢的协调摆动和下肢起步合拍,跨步要尽量慢而大,两脚分开,两上肢在行走时做前后摆动,同时还要进行转弯和跨越障碍物训练。

转弯时要有较大的弧度,避免一只脚与另一只脚交叉。

(七)护理调摄

1.饮食: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多食含酪胺酸的食物如瓜子、杏仁、芝麻等,适当控制脂肪的摄入。

服用左旋多巴制剂,蛋白质饮食不可过量。

食物按软食供给以便于咀嚼和吞咽。

进餐时缓慢进食,防止吸入性肺炎。

2.预防并发症:

注意病人活动中的安全问题,需有专人护理,防止跌倒。

结合口腔护理,翻身叩背,以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3.心理护理:

使患者情绪松弛,给予适当的鼓励、劝告和指导,积极面对疾病,主动配合治疗。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疗效评价标准:

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进行评定。

显效≥20%,有效≥12%,无效<12%,恶化<-12%。

2.证候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相关内容进行评定。

基本控制: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

证候积分减少≥90%;

显效: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

证候积分减少≥70%;

有效: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

证候积分减少≥30%;

无效: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恶化: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加重;

证候积分增加。

(二)评价方法

1.疗效判定方法:

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价疗效,疗效指数=(治疗前得分-治疗后得分)/治疗前得分×

100%。

2.证候疗效判定方法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相关内容进行评价,采用尼莫地平法:

[(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

治疗前积分]×

痫病(颞叶癫痫)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痫病的诊断标准。

(1)全面性发作时突然昏倒,项背强直,四肢抽搐。

或仅两目瞪视,呼之不应,或头部下垂,肢体无力。

(2)部分性发作时可见多种形式,如口、眼、手等局部抽搐而无突然昏倒,或幻视,或呕吐、多汗,或言语障碍,或无意识的动作等。

 

(3)起病急骤,醒后如常人,反复发作。

(4)多有家族史,每因惊恐、劳累、情志过极等诱发。

(5)发作前常有眩晕、胸闷等先兆。

(6)脑电图检查有阳性表现,有条件做CT、磁共振检查。

(7)应注意与中风、厥证、痉病等鉴别。

参照中华医学会2007年发布的《临床诊疗指南·

癫痫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

癫痫病分册.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具有典型颞叶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

脑电图显示颞部导联癫痫样放电。

(1)内侧颞叶癫痫:

①具有典型颞叶内侧癫痫发作的临床表现,如上腹部感觉异常、恐惧等先兆,口咽及运动自动症等;

②脑电图显示前或前中颞癫痫样放电;

③MRI显示颞叶内侧病灶、海马硬化或正常。

(2)外侧颞叶癫痫:

①具有典型颞叶外侧癫痫发作的临床表现,如听觉、前庭或复杂视幻觉等先兆;

②脑电图显示后或中后颞癫痫样放电;

③MRI显示颞叶外侧病灶或正常。

1.痰气郁滞证:

发时神情呆滞,目瞪如愚,或咂嘴、舔唇、咀嚼、吞咽,或寻衣捻物,或错语独行,或莫名伤悲,或妄见妄闻,或鼻闻焦臭,或气上冲胸,恶心、胸闷、心慌等。

甚者继而昏仆,目晴上视,口吐白沫,手足搐搦,喉中痰鸣或口吐涎沫,移时苏醒,头昏如蒙。

平素情志抑郁,静而少言,或神情呆钝,智能减退,胸部闷塞,胁肋胀满;

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滑。

2.痰火扰神证:

发时或咀嚼、吞咽,或寻衣捻物,或视物颠倒,或狂乱无知,狂言妄走,或卒然仆倒,不省人事,四肢强痉拘挛,口中有声,口吐白沫,烦躁不安,气高息粗,痰鸣漉漉。

平素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头痛失眠,口臭口苦,溲赤便干,或咯痰粘稠,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3.瘀阻脑络证:

可有跌仆损伤史,发时或咀嚼、吞咽,或寻衣捻物,或口角、眼角、肢体抽搐,颜面口唇青紫,或卒然昏仆,肢体抽搐,缓解期兼见头部或胸胁刺痛,肢体麻木,精神恍惚,健忘、心悸、寐多恶梦。

舌质紫暗或瘀点、瘀斑,脉弦或涩。

4.气血两虚证:

痫病久发不愈,发则神情恍惚,或咀嚼、吞咽,或寻衣捻物,口眼瞤动,或颈软头垂,或手足蠕动,或卒然仆倒,抽搐无力,或两目瞪视,或口吐白沫,口噤目闭,二便自遗。

平素可见神疲乏力,面色无华,眩晕时作,食欲不佳,大便溏薄。

舌质淡,苔白或少苔,脉细弱。

5.肝肾阴虚证:

发则神思恍惚,或咀嚼、吞咽,或寻衣捻物,或言语謇涩,或耳鸣如蝉,或妄见妄闻,手指蠕动,甚则卒然昏仆,肢搐,平素面色潮红,健忘失眠,五心烦热,腰膝酸软。

舌质红绛,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风、痰的病理因素贯穿痫病病程的始终,故化痰、熄风之法用于本病治疗的全过程。

1.痰气郁滞证

理气化痰,熄风开窍。

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

柴胡、浙贝母、生牡蛎、天麻、半夏、石菖蒲、地龙等。

2.痰火扰神证

清热泻火,化痰开窍。

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加减。

龙胆草、炒黄芩、栀子、泽泻、姜半夏、胆南星、天麻、陈皮、茯苓、石菖蒲、当归、柴胡、甘草等。

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等。

3.瘀阻脑络证

活血化瘀,熄风通络。

通窍活血汤加减。

麝香、桃仁、红花、赤芍、当归、川芎、川牛膝、生牡蛎、全蝎、僵蚕、地龙、老葱等。

血府逐瘀胶囊(口服液)、血塞通软胶囊等。

4.气血两虚证

补益气血,健脾养心。

归脾汤加减。

人参、黄芪、白术、茯神、陈皮、姜半夏、当归、酸枣仁、远志、五味子、生龙骨、生牡蛎、炙甘草等。

归脾合剂(丸)。

5.肝肾阴虚证

滋养肝肾,熄风安神。

大定风珠加减。

熟地、山茱萸、枸杞子、当归、杜仲、山药、党参、鹿角胶、牡蛎、全蝎等。

左归丸、六味地黄丸等。

(二)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痰火扰神证:

可选用清开灵注射液或醒脑静注射液。

瘀阻脑络证:

可选用丹参注射液、红花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三七总皂苷注射液(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等具有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三)针灸治疗

1.痰气郁滞证

取穴:

百会、人中、太冲、丰隆、膻中。

操作:

毫针刺,针用泻法,每日1次或隔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2.痰火扰神证

取穴以任、督两脉和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穴为主。

主穴:

长强、鸠尾、阳陵泉、筋缩、丰隆、行间、足三里、通里;

配穴:

发作时加水沟、颊车、素髎、神门、涌泉、内关强刺激不留针。

夜间发作加照海,白昼发作加申脉。

毫针刺,针用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一个疗程。

3.瘀阻脑络证

取穴以督脉穴为主。

水沟、上星、太阳、风池、阳陵泉、筋缩、血海、膈俞、内关。

头痛者,在其局部以梅花针叩刺微出血。

毫针刺,针用泻法,或点刺出血,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一个疗程。

4.气血两虚证

取穴以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穴为主。

三阴交、中脘、足三里、心俞、脾俞、内关、阳陵泉、通里。

发作持续昏迷不醒者,可针补涌泉,灸气海、关元。

毫针刺,针用补法,并可加灸,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一个疗程。

5.肝肾阴虚证

取穴以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穴为主。

肝俞、肾俞、三阴交、太溪、通里、鸠尾、阳陵泉、筋缩。

神疲面白、久而不复者,为阴精气血俱虚之象,加气海、足三里、百会。

毫针刺,针用补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一个疗程。

(四)内科基础治疗

维持患者就诊前的西药治疗方案不变。

(五)护理调摄

1.对患者进行癫痫相关健康知识的宣教,使患者全面了解癫痫的基本知识,消除对癫痫的不正确观点和认识,解除心理上的负担,避免外界不良因素刺激,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和精神负担。

应积极寻找诱发因素,并尽量避免,防止诱发本病的发作,要坚持正规、长期、合理用药,防止本病进一步发展为厥证、脱证、痴呆等病证。

2.起居有常,劳逸适度,保证充足的睡眠。

3.饮食宜清淡有节,结构合理,忌食辛辣刺激及油腻肥甘之品,可常服山药、苡米、赤豆、绿豆、小米煮粥。

戒烟酒,适当限制食盐的摄入。

4.患者应注意不宜从事高空、驾驶及水上工作,亦应注意远离火源、水源、电源。

避免意外;

外出时以二人同行为宜,以免突然发病时发生危险。

5.适度锻炼身体,如太极拳、太极剑、五禽戏、气功等运动,有益于身体健康,正气恢复,以增强抵抗力,减少发作。

1.疗效判定标准:

(1)显效:

发作频率减少≥75%且<100%。

(2)有效:

发作频率减少≥50%且<75%。

(3)无效:

发作频率减少<50%。

(4)恶化:

发作频率增加。

2.中医证候学评价标准:

通过《痫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动态观察中医证候的改变。

采用计算公式:

[(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

100%。

3.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及认知功能评价:

通过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

通过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IE-31,Cramer1998年)评价患者生活质量。

在患者不同门诊就诊时间:

第一次就诊、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时分别选用疗效判定标准、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价。

—579—

痿病(多发性硬化)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参照《中医脑病学》(王永炎等主编.中医脑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北京,2007)。

(1)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活动不利,甚则肌肉萎缩,弛纵瘫痪。

(2)可伴有肢体麻木、疼痛,或拘急痉挛。

严重者可见排尿障碍,呼吸困难,吞咽无力等。

(3)常有久居湿地、涉水、淋雨史,或有药物史、家族史。

(4)可结合西医相关疾病做相应理化检查,如有条件应作CT、磁共振等。

(5)应注意与痹证、风痱、震颤等鉴别。

参照《中国多发性硬化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免疫学组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分会,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7):

516~521)。

(1)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2)头颅或/何脊髓MRI提示多发白质脱髓鞘病灶,增强后可有不同程度强化,并符合多发性硬化的影像学诊断标准;

诱发电位可有异常;

脑脊液电泳寡克隆区带(OB)或24小时IgG合成率异常。

(3)综合以上特点,并符合McDonald标准(2005年)。

(二)临床分型

1.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

反复发作,而两次复发间病情稳定,可以完全康复也可能留有后遗症或残留部分功能障碍。

2.继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

最初为复发-进展的疾病病程,但之后进行性加重而不再缓解,伴或不伴急性复发。

3.原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

疾病从发病就持续进展,偶尔加重和暂时的轻微改善。

4.进展-复发型多发性硬化:

发病后病情逐渐进展,有明确的急性复发,伴或不伴完全的康复,两次发作的间期病情持续进展。

5.恶化型多发性硬化:

病情持续迅速进展,短时间内导致神经系统的多处严重的功能障碍或发病后很短的时间就死亡。

(三)证候诊断

1.湿热浸淫证:

肢体痿软,身体困重,或有发热,口苦咽干,大便秘结,小便短赤不利,虚烦不眠,咳痰黄稠,舌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有力。

2.湿浊内蕴证:

眩晕,头痛,头重如裹,倦怠无力,胸闷,腹胀,口淡食少,呕吐痰涎,言语不利,下肢困重,僵硬无力,步履失调,舌体胖大色淡红,苔白黄腻,脉滑数或沉濡。

3.瘀阻脉络证:

四肢麻木僵硬、痉挛或肢软无力,肢体抽搐作痛,或有明显痛点,唇紫舌暗或见瘀点瘀斑,脉涩。

4.气虚血瘀证:

头晕,眼花,面色萎黄,气短乏力,走路不稳,心悸,便溏,肢体麻木、束带感或痉挛疼痛,,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脉细涩或迟涩。

5.肝肾亏虚证:

头晕,耳鸣,视物不清,四肢麻木或挛急,腰膝痠软,步态不稳,五心烦热,两目干涩,少寐健忘,咽干舌燥,舌红,苔少或薄黄,脉细数或细弦。

部分患者出现头晕头痛,血压偏高,健忘失眠,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心悸易怒,目眩耳鸣,偶有肢体颤动,舌偏红,苔薄白,脉弦数,属于阴虚阳亢、虚风内动证。

6.脾肾阳虚证:

头晕,耳鸣,言语不利,神倦乏力,行走不稳,记忆力下降,视物昏花或复视,畏寒肢冷,肢麻筋紧,下肢无力,甚至瘫痪,小便频数或失禁,大便稀溏,舌质淡,舌体胖大,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

1.湿热浸淫证

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四妙散加味。

苍术、白术、黄柏、川牛膝、苡仁、海风藤、络石藤、鸡血藤、伸筋草、豨莶草、川萆薢、六一散、川芎、全蝎等。

二妙丸,三妙丸等。

2.湿浊内蕴证

化湿行气。

五苓散合三仁汤加减。

杏仁、生苡仁、白蔻仁、茯苓、猪苓、通草、清半夏、白术、陈皮、泽泻、苍术、砂仁等。

五苓散等。

3.瘀阻脉络证

益气通脉,活血通络。

圣愈汤加减。

黄芪、党参、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川牛膝等。

血府逐瘀胶囊、十五味沉香丸等。

4.气虚血瘀证

益气活血。

补阳还五汤或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生黄芪、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海风藤、络石藤等。

人参养荣丸等。

5.肝肾亏虚证

滋补肝肾。

左归丸或六味地黄丸加减。

熟地、山萸肉、山药、泽泻、茯苓、女贞子、旱莲草、菟丝子、枸杞子、鹿角胶烊化等。

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等。

6.脾肾阳虚证

温补脾肾。

金匮肾气丸或地黄饮子加减。

生熟地、山萸肉、山药、泽泻、茯苓、肉桂、仙灵脾、制附片、丹参等。

右归丸等。

(二)针灸治疗

1.针刺

(1)取穴:

①主穴:

肩髃、曲池、合谷、足三里、髀关、伏兔、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夹脊穴

②配穴:

湿热浸淫证可加阴陵泉、大椎、内廷;

瘀阻脉络证可加血海、太冲;

气虚血瘀证可加太白、中脘、关元;

肝肾亏虚证可加太溪、肾俞、肝俞。

(2)操作:

足三里、三阴交用补法,余穴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夹脊穴用平补平泻法。

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每次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一般单取患侧,也可先针健侧,再针患侧。

2.灸法

多用于缓解期患者。

中脘、足三里、肝俞、肾俞、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阳溪、外关、髀关、伏兔、解溪、阳陵泉。

以艾条或艾柱施灸,穴位每次可酌情选取4~6穴,穴位交替使用,每穴灸3~5壮,每日1次,14次为1疗程。

可选用多功能艾灸仪等。

(三)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根据病情可选用清开灵注射液等,多用于急性期。

主要为针对并发症的对症治疗。

患者入路径前应用激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