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预案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应急预案范本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05917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7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急预案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应急预案范本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应急预案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应急预案范本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应急预案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应急预案范本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应急预案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应急预案范本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应急预案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应急预案范本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应急预案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应急预案范本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应急预案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应急预案范本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应急预案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应急预案范本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应急预案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应急预案范本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应急预案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应急预案范本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应急预案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应急预案范本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应急预案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应急预案范本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应急预案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应急预案范本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应急预案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应急预案范本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应急预案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应急预案范本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应急预案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应急预案范本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应急预案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应急预案范本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应急预案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应急预案范本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应急预案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应急预案范本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应急预案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应急预案范本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应急预案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应急预案范本Word格式.docx

《应急预案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应急预案范本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急预案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应急预案范本Word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应急预案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应急预案范本Word格式.docx

废物名称

类别

产生量

(吨/年)

产生工序

形态

特性

含主要有害物质名称及含量

名称

含量(%)

废酸

HW34

1846

酸洗工序

液体

腐蚀性

硫酸

6

盐酸

5

乳化液

HW09

2

冷带轧制工序

毒性

煤焦油

(待定)

450

1﹟煤气站

危险区域:

1﹟煤气站;

无缝废酸处理站;

冷带废酸处理站

2.3周边环境状况

2.3.1地理位置

我公司位于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白水湖环保工业园,北临规划三路,南连规划二路,东接工业三路。

周围无敏感区域。

2.3.2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

南昌市东南地势平坦,西北丘陵起伏。

位于西北部的西山山脉,呈东北向逶迤绵延,山脉中段的梅岭为市区最高点,其主峰洗药峰海拔841.4m。

厂址地处缓山丘地区,地势平坦,平整后场地标高在18.5~20.2m之间。

该地区属鄱阳湖湖积冲击平原的赣江I形阶地,由第四系河流冲积层组成。

上部为3.62~10.10m厚的砂、亚粉土、轻亚粘土;

下部为10.75~11.63m厚的砂、圆砾及卵石层,下伏基岩为第三系红层岩系。

尚未发现有断层等不良的地质现象。

2.3.3气象

南昌市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温暖湿润,温差较大,夏季酷热,冬季寒冷,春季雨量较多。

历史最高气温40.8℃,七月平均温度29.7℃,历史最低温度-7℃,一月平均温度4.9℃,日平均温度17.5℃。

年平均降雨量1596.4mm,降雨天数约110天。

最大年降雨量2356mm,最小年雨量1046mm,最大日暴雨量200.6mm,最大时雨量57.8mm。

南昌市的主导风向是北风或东北风,发生在冬天。

平均风速2.3m/秒,历史最大风力11级。

2.3.4水文

赣江是江西省境内第一大河流。

它是由发源于赣闽交界的武夷山黄竹岭的贡江和发源于大余县聂都水,并由章江在赣州市汇合而成。

它自南向北贯穿全省,干流全长439km。

南昌位于赣江的下游。

赣江在新八一桥以下进入尾闾地区,它首先被裘家洲、扬子洲分成东、西两河。

东河在蛟溪头又分成南支和中支两汊,南支绕过南昌市区向东北流经45公里入鄱阳湖,中支流经30km在朱港入鄱阳湖。

西河在芦洲头分为主支和北支两汊。

北支经下堡闵家再分成官港河和沙叉河两汊,在朱港农场入鄱阳湖。

主支流在吴城镇与修水汇合后出诸溪口入鄱阳湖。

3启动应急预案的情形

启动应急预案的条件和标准。

如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以下

事故时,应当启动应急预案:

(1)危险废物溢出。

①危险废物溢出导致易燃液体或气体泄漏,可能造成火灾或气体爆炸;

②危险废物溢出导致有毒液体或气体泄漏;

③危险废物的溢出不能控制在厂区内,导致厂区外土壤污染或者水体污染。

(2)火灾。

①火灾导致有毒烟气产生或泄漏;

②火灾蔓延,可能导致其他区域材料起火或导致热引发的爆炸;

③火灾蔓延至厂区外;

④使用水或化学灭火剂可能产生被污染的水流。

(3)爆炸。

①存在发生爆炸的危险,并可能因产生爆炸碎片或冲击波导致安全风险;

②存在发生爆炸的危险,并可能引燃厂区内其他危险废物;

③存在发生爆炸的危险,并可能导致有毒材料泄漏;

④已经发生爆炸。

3.1事故分级

根据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划分为分厂级、厂级和社区级三种事故等级。

3.1.1分厂级:

发生少量危险废物溢出、着火,有可能造成本单位人员轻度伤害或设施局部损坏,但对装置、设施及污水处理场不构成威胁的事故。

该级事故以本单位自救为主,厂救援为辅。

但事故单位必须及时向总调度室报告事故发生及自救处理情况。

3.1.2厂级:

发生较大范围的火灾、爆炸、有毒有害物质泄漏、特种设备等事故,造成人员受伤、中毒、影响污水处理场可能造成外排水不合格、较大财产损失,但对周边乡村和社区不构成危害或威胁的事故。

事故单位在迅速组织自救的同时,要立即报警,启动厂级应急救援预案。

3.1.3社区级:

发生大范围的火灾、爆炸、有毒有害物质泄漏重大事故及自然灾害,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身伤害、中毒、环境污染事故或重大财产损失,并对周边乡村和社区造成危害或威胁的事故,在启动厂级应急救援预案、迅速组织自救的同时,要立即向当地政府报警,实施社会性应急救援,必要时向开发区提出调集区域灭火联防的力量增援。

4应急组织机构

4.1应急组织机构、人员与职责

我公司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为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以下简称指挥中心),总经理任总指挥,生产副总经理任第一副总指挥,其他公司领导任副总指挥,职能处室、抢险救护单位、事故单位领导为指挥中心成员,指挥中心办公室设在总调度室。

本预案启动后,在事故现场成立现场指挥部,由生产经理任指挥长。

现场指挥部下设九个专业组①救援专家组;

②救援排险组;

③抢险抢修组;

④现场警戒组;

⑤医疗救护组;

⑥危化侦检组;

⑦后勤保障组;

⑧现场清消组;

⑨事故调查组。

4.1.1指挥中心主要组成单位

指挥中心主要组成单位由安环处、生产调度处、科技机动处、消防支队、保卫处、经理办公室、物资中心、工会、医院、组织部、物业公司和事故单位等单位组成。

4.2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职责

4.2.1指挥中心职责

(1)组织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

(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5)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6)确定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

(7)负责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

(8)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9)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

(10)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

4.2.2指挥中心成员职责

4.2.2.1总指挥(总经理)

(1)指挥协调应急救援,发布和解除救援信号;

(2)根据事故发展需要,决定请求外援和上报南昌市政府;

(3)当事故扩大有重大危险时,命令危险区域内全体人员撤离现场;

(4)根据事态发展可能波及生活区和厂区周边区域时,及时发布生活区内人员疏散命令,并立即通知政府部门组织周边区域居民疏散;

(5)为应急救援体系提供资源保障;

(6)负责制定并实施应急救援预案;

(7)负责事故调查处理。

4.2.2.2第一副总指挥(生产副总经理)

(1)召集救援专家组成员听取建议,确定应急救援方案;

(2)协助总指挥工作,并全面负责指挥现场救援排险;

(3)负责指挥现场危化侦检和清消处理;

(4)负责组织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和演练;

(5)负责组织制定和实施现场抢险抢修方案;

(6)负责落实应急救援体系所需物资;

(7)负责抢险救灾物资的组织调配;

(8)总指挥不在时,代理总指挥全面负责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4.2.2.3副总指挥(总工程师)

(1)负责为现场救援提供技术对策和处置方案;

(2)负责紧急停车技术方案及抢修技术方案的审定;

(3)负责收集和采用国内外先进的应急救援技术,为救援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4.2.3指挥中心主要组成单位职责

4.2.3.1生产调度处

(1)接到事故、灾情报警后,负责通知指挥中心所有部门和人员立即赶往指挥部或现场救灾;

(2)视事故、灾情情况,做好与关键装置(部位)相关的运行方式的调整和事故处理的协调工作;

(3)组织重大生产事故的调查处理;

(4)参与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与演练。

4.2.3.2安环处

(1)协助副总指挥向南昌市政府有关部门做好事故报告、通报情况和事故处置工作;

(2)指挥灭火、清消、污染物处理和查明毒物性质,并担负事故现场及周围环境监控,监测工作,并将结果及时向指挥中心汇报;

(3)参与审查抢险抢修方案;

(4)具体组织编制和修订应急救援预案;

(5)负责人员紧急撤离、疏散信号的管理和实施;

(6)负责收集和提供国内外先进的应急救援技术,并负责组织落实被采纳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的应用;

(7)参与事故的调查处理;

(8)负责组织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与演练。

4.2.3.3消防支队

(1)负责现场火灾扑救、冷却保护及事故的掩护处理;

(2)负责伤员的现场急救和转送医院救治的工作;

(3)负责事故现场清消工作;

(4)负责收集国内外最新灭火、急救和清消方面的技术和装备,负责组织落实被采纳的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

(5)参与事故的调查处理;

(6)参与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与演练。

4.2.3.4科技机动处

(1)负责组织制定设备抢修、堵漏方案;

(2)组织重大设备事故的调查处理;

(3)负责落实应急救援物资的准备;

(5)负责组织专家为现场救援提供技术对策和处置方案;

(6)负责紧急停车技术方案及抢修技术方案的审核;

(7)负责事故状态下生产工艺操作调整和紧急处置;

4.2.3.5保卫处

(1)负责紧急状态下事故现场的警戒、交通管制和清理事故现场非应急救援人员,并负责组织人员的紧急疏散;

(2)负责与当地公安部门的联系与协调;

(3)负责周边乡村和社区人员应急响应知识的宣传;

4.2.3.6总经理办公室

(1)负责向地方政府做好事故报告,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及兄弟单位通报事故事态发展情况;

(2)负责接待前来增援的人员;

(3)负责对外发布应急救援相关信息;

4.2.3.7物资中心

(1)负责提供应急救援所需物资、防护用品、运输车辆等;

(2)负责采购和保管应急救援所需物资;

(3)参与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与演练。

4.2.3.8医院

(1)负责受伤人员的医疗救治;

(2)负责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伤员救治处置方案;

(3)负责应急救援药物、医疗器械的储备;

4.2.3.9工会

(1)参与事故应急救援各项工作;

(2)参与事故的调查处理和善后工作;

4.2.3.10物业公司

(1)负责应急救援所需后勤物资的准备;

(2)负责应急救援的后勤保障工作;

4.2.3.11组织部

(1)协助保卫处做好警戒、人员疏散和清理工作;

(2)负责厂区人员应急响应知识的宣传;

(4)负责应急救援的后勤保障工作;

4.2.3.12事故单位

(1)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车间级应急处理预案,负责组织进行自救处理并按照规定程序及时报警;

(2)负责车间所需应急救援物资的准备;

(3)负责组织本单位人员清点、疏散与撤离;

(4)定期组织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与演练。

4.2.4应急救援专业组的组成及分工

(1)救援专家组:

由厂总工程师任组长,科技机动处、安环处处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安环处、消防支队、生产调度处、科技机动处等有关专家组成。

主要任务是为现场救援提供技术对策和处置方案,为指挥人员当好参谋。

(2)救援排险组:

由生产副总经理任组长,安环处处长、消防支队队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安环处、消防支队、生产调度处和事故单位救援队伍组成。

主要任务是实施救援排险,负责消防灭火、切断泄漏源、将受伤中毒人员救离险区等。

(3)抢险抢修组:

由机动处处长任组长,事故单位设备厂长任副组长,成员由科技机动处、安环处、生产调度处、事故单位组成。

主要任务是制定和实施抢险抢修方案,减少事故损失,尽快恢复生产。

(4)现场警戒组:

由组织部部长任组长,保卫处处长任副组长,成员由保卫处、工会、物业公司、组织部和事故单位组成,负责对事故现场和受影响的周边区域警戒、交通管制、人员疏散和清理等工作,严禁无关人员进入警戒区。

(5)医疗救护组:

由工会主席任组长,医院院长、消防支队队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厂医院、消防支队、总经理办公室、工会组成,负责对事故受害人员的现场急救、转移和治疗,确保受伤、中毒人员得到及时救治,减少事故伤亡人数,降低事故损失。

(6)危化侦检组:

由生产副总经理任组长,安环处处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安环处环境保护、环境监测专业人员和工业卫生科管理人员组成。

主要任务是对有毒有害物质进行侦检分析,确定危害区域及对周边环境影响,并提出防护措施,为事故处理措施和应急程序终止提供科学依据。

(7)后勤保障组:

由工会主席任组长,总经理办公室主任任副组长,成员由总经理办办公室、物资中心、物业公司、工会等单位有关人员组成。

主要任务是负责救灾抢险物资、通讯、资金保障、处理善后事务和为应急救援人员提供后勤支援等工作。

(8)现场清消组:

由生产副总经理任组长,消防支队队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安环处、消防大队、医院等单位有关人员组成,负责对现场泄漏物、毒物进行清消、收集和处理。

(9)事故调查组:

由总经理任组长,成员由安环处、消防大队、事故主管单位、组织部、工会及事故单位等有关人员组成,负责对所发生的事故进行调查、取证和处理。

协助和配合上级部门派出的事故调查组工作。

5应急响应程序-事故发现及报警

5.1内部事故信息报警和通知

(1)发生事故单位在积极组织自救的同时,必须及时将事故情况向总调度室汇报,火灾事故首先应向消防大队报警。

(2)报警内容:

事故发生单位名称、地点(设施名称、部位)、时间、事故介质、事故性质(泄漏、中毒、火灾、爆炸)、事故危害程度、报警人的姓名、单位和联系电话。

(3)发生社区级事故,有关部门应及时向地方政府报警,争取社会救援。

保卫处及时与当地公安部门取得联系请求增援,并协助当地公安部门做好受影响乡村、社区群众的疏散撤离工作;

总经理办公室负责向各级政府汇报;

安环处负责向各级安全、环保部门汇报。

具体有关事项由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决定。

6应急救援程序

6.1预案的启动和现场指挥部的设立

6.1.1启动本预案的程序

(1)总调度室接到突发事故报警后,依据事故性质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后果,请示总指挥批准,启动本预案。

(2)预案启动后,总调度室应迅速通知指挥中心成员赶到总调度室集中报到,听取事故情况简报;

(3)指挥中心根据事故性质和类型确定应急救援方案,成立事故现场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

(4)指挥中心成员和成员单位按照本预案实施应急救援;

(5)安环处、总调等部门依据事故报告规定,在规定的时限内向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

6.1.2指挥部的设立

指挥部应选择合理的位置—接近事故现场(但不能设在事故中心区)、通讯便利、处于上风口地方,以便统一指挥、协调现场的救援工作。

指挥部成立后,事故单位负责人应立即向指挥部汇报情况。

应急救援人员赶到现场后立即向所属单位现场负责人报到,以了解情况接受任务,各单位现场负责人将本单位参加救援人员名单上报指挥部。

应急救援各专业组在靠近指挥部的地方设点,随时与指挥部保持联系。

设置标志:

指挥部和各专业组在各自地点悬挂旗帜,旗帜采用黄色轻质面料,标明名称,用红字制作。

现场设置移动式风向标,以便救援人员随时掌握现场风向。

6.2应急救援措施

6.2.1指挥部根据发生事故的性质、类型、危害及区域等因素,由指挥长下达启动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

6.2.2各专业救援队伍及参加应急救援人员在指挥部统一指挥下,要尽快按照上述应急救援预案程序、职责和分工,迅速开展排险、抢修、伤员救护、危化侦检、警戒疏散、现场清消以及事故调查取证等工作。

6.2.3现场指挥部指挥长根据事故发展趋势,认为仅依靠本单位自身力量难以控制时,报请总指挥同意后,请求地方政府增援。

6.2.4危险区域划分和人员紧急疏散与撤离

6.2.4.1危险区域划分

事故现场危险区域划分应根据事故的危害范围、危害程度与危险源的位置划分事故中心区域、事故波及区及事故可能影响的区域。

(1)事故中心区域。

中心区即距事故现场0~500m的区域。

此区域危险废物浓度指标高,有危险废物扩散,并伴有爆炸、火灾发生,建筑物设施及设备损坏,人员急性中毒。

事故中心区的救援人员需要全身防护,并佩戴隔绝式面具。

救援工作包括切断事故源、抢救伤员、保护和转移其它危险化学品、清除渗漏液态毒物、进行局部的空间清消及封闭现场等。

事故中心区域边界应有明显警戒标志。

(2)事故波及区域。

事故波及区即距事故现场500~1000m的区域。

该区域空气中危险化学品浓度较高,作用时间较长,有可能发生人员或物品的伤害或损坏。

该区域的救援工作主要是指导防护、监测污染情况,控制交通,组织排除滞留危险化学品气体。

视事故实际情况组织人员疏散转移。

事故波及区域边界应有明显警戒标志。

(3)受影响区域。

受影响区域是指事故波及区外可能受影响的区域,该区可能有从中心区和波及区扩散的小剂量危险化学品危害。

该区救援工作重点放在及时指导群众进行防护,对群众进行有关知识的宣传,稳定群众的思想情绪,做基本应急准备。

事故中心区边界用黄色安全带作警戒线,其它区域边界由警戒人员警戒和设置路障;

警戒人员佩戴带黄袖章,消防、救护专用车鸣笛亮灯,其它救援车贴黄色通行证。

危险区域划分方法见图1

图1危险区域及应急救援组织现场控制和布局示意图

指挥部成立后,根据选定的应急救援预案,结合现场特点、事故性质和环境条件立即划定危险区域。

危险区划分后,指挥部命令现场警戒组立即设立警戒线,并对进入警戒线内的人员、车辆进行有效控制。

6.2.4.2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

事故现场未参与应急处理、抢险救灾的作业人员,由各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人员进行清点登记,同时现场警戒组对现场其他无关人员进行清点排查,并立即组织该类人员撤离至事故中心区域警戒线以外(如果指挥部已下达紧撤离命令,则应撤离到事故受影响区域外)。

6.2.4.3非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

非事故现场人员,由各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人员进行清点登记,同时现场警戒组对非事故现场进行清点排查,当接到或听到指挥部下达撤离命令(信号)后,由各单位和现场警戒组负责组织撤离至事故受影响区域以外。

6.2.4.4抢救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

抢救人员在撤离前,救援抢险组和医疗救护组组长应将被抢救出的人员伤亡、中毒的人数、伤害的部位、严重程度、致害因素、受伤地点、紧急救治和被抢救物资的种类、数量,以及未被救出的人员、物资等情况向指挥部报告。

抢救人员在撤离后,救援抢险组和医疗救护组组长应将被抢救出的伤员被转送医院和救治情况,物资转移地点等情况向指挥中心报告。

6.2.4.5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

指挥部依据事故性质、程度和波及范围分析,决定需要疏散的周边单位和社区人员。

社区内人员由物业公司和保卫处按指挥部要求的路线组织疏散。

周边单位和村镇由指挥部报请地方政府,说明事故性质、严重程度、危害因素和影响范围,由地方有关部门组织疏散。

6.3应急检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6.3.1检测的方式、方法及检测人员防护、监护措施;

6.3.1.1事故发生后,危化侦检组应速查明危险源,对危险废物的危害进行检验、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险废物性质及危害程度。

负责为指挥部提供当时的风向、风速、温度、气压、湿度、雨量等气象资料。

6.3.1.2危化侦检组对现场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进行即时监测,迅速确定危险物及浓度,划分污染区域等级,评估污染造成的环境影响程度,及时向指挥部汇报环境污染及污染控制信息。

6.4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6.4.1应急救援的注意事项

(1)救援人员进人污染区应实行分组制,随时保持通讯联系,做好自身防护,

避免发生伤亡。

(2)抢险队伍应接受现场指挥部的调度,主动配合消防、医疗急救、保卫等专业队伍协调行动,救援使用的工具具备防爆功能。

(3)现场医疗急救按照先重后轻的原则,进行紧急救治,对伤员实行一人一卡,避免危重伤员错过抢救时机;

妥善处理好伤员的污染衣物,防止继发性危害。

(4)组织污染区群众撤离事故现场时,指导群众做好个人防护,向上风向(避免横穿危险区域)快速转移到安全区域,并尽快除去污染衣物。

(5)担任应急救援任务的有关部门、单位、专业组应及时向现场指挥部报告救援工作进展情况,由现场指挥部报请指挥中心后,做出撤离现场、结束救援工作的决定。

6.4.2危险废物泄漏事故及处置措施

(1)进入泄漏现场进行处理时,应注意安全防护,进入现场救援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

如果煤气泄漏,事故中心区应严禁火种、切断电源、禁止车辆进入、立即在边界设置警戒线。

根据事故情况和事故发展,确定事故波及区人员的撤离。

如果废酸酸泄漏,应使用专用防护服、隔绝式空气面具(为了在现场上能正确使用和适应,平时应进行严格的适应性训练)。

立即在事故中心区边界设置警戒线。

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必要时用水枪、水炮掩护。

(2)泄漏源控制

①工艺处理:

关闭阀门、停止作业(停车)或改变工艺流程、物料走副线、局部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