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复习总结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0591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复习总结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诗歌鉴赏复习总结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诗歌鉴赏复习总结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诗歌鉴赏复习总结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诗歌鉴赏复习总结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诗歌鉴赏复习总结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诗歌鉴赏复习总结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诗歌鉴赏复习总结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诗歌鉴赏复习总结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诗歌鉴赏复习总结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诗歌鉴赏复习总结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诗歌鉴赏复习总结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诗歌鉴赏复习总结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诗歌鉴赏复习总结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诗歌鉴赏复习总结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诗歌鉴赏复习总结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诗歌鉴赏复习总结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诗歌鉴赏复习总结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诗歌鉴赏复习总结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诗歌鉴赏复习总结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复习总结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诗歌鉴赏复习总结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复习总结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诗歌鉴赏复习总结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6.(2009·

江苏高考)1)领起句是“想当年”,“到而今”。

修辞手法是借代。

(2)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3)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入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一)把握标题信息

1.

(1)《咏素蝶诗》

①交代了写作对象(素蝶);

②点明了诗的题材类别(咏物诗);

③暗示了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2)《征人怨》

①交代了写作对象(征人);

②揭示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怨);

③暗示了诗的类别(边塞诗)。

(3)《春日秦国怀古》

①交代了写作时间(春日)、地点(古秦国)和事件(怀古);

②点明了诗的题材(怀古诗);

③暗示了诗的情感(怀古伤今)。

(4)《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①交代了写作缘由(左迁)、地点(蓝关)和特定读者(侄孙湘);

②暗示了诗的类别(贬谪诗)。

(二)带着标题去读诗

2.

(1)时间为“夜”,物象为“乌”,动作为“啼”。

(2)作者为什么夜里不睡?

心情如何?

(3)“素月”与标题中的“夜”对应,诗人此时在干什么?

原来在“弄笔”写作。

(4)手拿团扇在洁白的月下,纱巾被风吹起像轻轻的烟雾一样。

高高的槐树叶子非常茂密,清新雨后天气很好。

拿着笔胡乱写着字,喝醉了放下帘子闲适地小睡一会儿。

一夜没有更声来打扰,只是在枕头上静静地听蝉鸣。

(一)懂得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

3.《苦寒行》是乐府旧题,多写军中兵士在雪天寒夜难以忍受的苦楚。

(2)十月里边境上气候恶劣,北风一阵比一阵强;

官军们身上还只是穿着薄薄的衣衫。

送棉衣来的使臣早该到了,如今却还不见踪影;

可怜战士们披着铁甲,几乎冻僵,在漫漫长夜中难以入眠。

京城中多有炙手可热的高官,太阳高高升起,朱漆大门仍然牢关。

无数重帘幕低垂屏风密遮,他们喝醉了酒沉睡,怎知道门外地冻天寒?

(3)可分为两个层次:

前四句为第一层,写初冬边疆骤冷,战士们衣薄难眠;

后四句为第二层,写京城官僚暖床醉酒,长睡不起。

(二)读懂“诗家语”

4.点明了地点(南湖)和时间(早春),暗示了事件是诗人在早春赏景的活动,奠定感情基调。

(2)风将乌云散开,风雨初停,天气刚刚放晴,阳光返照在湖面上形成倒影,复有温暖明快之感。

漫山遍野的山杏,碎红点点,而湖面之水

,一望无际,犹如整齐地铺在水面上的草坪。

由于身上雨水未干,翅膀变得沉重的白雁不得不低空飞行,连黄鹂的舌头也颇有些生涩不听使唤。

不是说江南的春天不好,而是年年身心的忧愁减少了心情。

(3)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

生。

(4)“乱”是自然、随意。

这一“乱”字化静为动,将杏花随意开放、随处点染的神态活画出来。

“平”字作用有二:

一是描述水

的整齐,其次它与“铺”字合用,有平展、阔大无边的意思,令人想见湖面的阔远与水

的茂盛。

(三)抓关键词句品情态

5.交代了地点(原州城),点明了对象(张贲从事),揭示了事件(登原州城有感)。

(2)身在异乡哪儿最能牵动乡愁?

就是一个人登上边塞城池的城楼时。

(这儿)傍晚时从北边来的只有大雁,周围一片天寒地冻,从这儿向西去就再没有大宋的州县了。

从远处传来的塞角声凄厉高亢,城外的泾河也冻住了不再流淌。

你是一个穷官,我来你这儿做客,我们两个的乡愁都浓郁得没法收拾。

(3)①异乡何处最牵愁?

独上边城城上楼。

②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4)“异乡”“独上”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凄凉;

“惟有雁”“更无州”“冻不流”表达了生活在边塞艰苦环境中的凄苦;

“贫官”“客”“离恨”表达了人生不如意的郁闷、无奈。

(四)抓住景、事、情

6.点明了地点(军城),交代了时间(早秋),暗示了诗歌的题材(边塞诗)。

(2)昨夜秋风又吹入了汉关,浓重的寒云和一弯清冷的月亮把西山上的天空占满。

更要派出飞速的精壮骑兵去追逐骄横的残寇,在沙场上连敌人的一匹马都不能让它活着回去。

(3)景:

秋风吹入汉关,寒云飘拂,冷月照亮西山;

事:

沙场将士在夜晚奋勇追击残寇;

情:

守边将士,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

(4)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

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7.“独游西岩”点明了人物(独自一人),地点(西岩),事件(游览)。

(2)耸立的青山啊,你孤傲不听召唤,还会有谁喜欢欣赏你呢?

(青山回应)岁暮寒冬,常到山中溪边来吧,(让咱们相互为伴,面对风寒。

)山尖一轮明月悄悄升起,才发现它早已从地平线升起,眼下已是高悬中天,遍洒银辉照大地的景象。

明月,山峦,清澈的小溪,仿佛都在静听(我)朗诵的《离骚》。

(但愿它们能明了我的心志,人同此情,心同此景。

(3)辛弃疾出生时北方久已沦陷于金人之手,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

他立志恢复中原、报国雪耻,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

但是他的建议都未得到南宋统治者的采纳和施行,又累遭投降派掣肘,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

伟大志向得不到施展,深感岁月流逝、人生短暂而壮志难酬,内心却越来越感到压抑和痛苦,一腔忠愤发而为词,所以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成为他诗词的主旨。

(4)注释反映了诗人正处于闲居的状态,正文中提到了《离骚》,说明诗人有志难伸、怀才不遇、忧国忧民。

学案1 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2个角度

1.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2.表达了作者对美丽的榴花无人观赏的慨叹,并借此抒发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无限感叹。

3.前两联描写了诗人旅途的艰苦:

只身一人四处漂泊,衣服长时间不能换洗;

雨天山路行走艰难,入夜叩门寄宿田家。

(共4分,总说1分,分析3分)全诗表现了诗人孤寂无依之情和深切的乡思、乡愁。

(2分)

4.①诗人寄语自己思念的东都朋友,今年春光好,明年春光更胜于今年。

②诗人一反孤独伤感之情,将思念化为祝福,将孤独化为自信,将感情升华为喜悦自信,抒发了对洛阳万物无不眷念和热爱之情,表现出昂扬向上的乐观情怀。

5.(示例一)通过追慕汉家将士保家卫国、开疆拓土的功绩,表现了诗人因追怀前人而产生的昂扬奋发的激情和对在边塞建功立业的渴望。

(示例二)通过写古代将士战死沙场无人招魂,表现了诗人对战场死难者的同情怜悯以及对造成灾难的战争的厌倦之情。

6.作者的感情经历了由悠然到惆怅的变化过程。

前三联写作者骑马走在山路上,看到黄菊、山峰、落叶、荞麦花,听到秋声,欣赏到山村的美景,心情悠然自得;

当看到原野上酷似家乡的大树时,则勾起了乡愁,再加上仕途受挫,所以心情一下子变得惆怅起来。

7.①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内心思念,寂寞孤独;

②秋霜欲下,冬衣未成,心中焦虑。

2、从“题型角度”例析“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题的答题技巧

[例1]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

(如考生答案不在以上要点内,但言之成理,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给分)

[例2] 这句话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词人在友人离开后,仍立在江头痴痴远望,夕阳将落,有人催词人回家,词人却以“还有一竿高”为由,“责怪”那人这么“早”就催他回去。

一个“怪”字将依依不舍之情推向顶峰。

全词情景交融,含蓄淡雅,不言离别,而离别之情溢于言表。

[例3] (示例一)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惆怅之感。

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之情。

(示例二)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之情。

上片抒发了卷帘放去春愁的畅快、虽无友人却独对鸟语的悠然之情,下片抒发了飘飘絮影脉脉

香春在无人处的惊喜和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

(示例三)此词既有孤独惆怅的春愁,又有春景无限的欢欣自得。

例如上片有午梦初回浓浓的春愁,也有自对鸟语趣味横生的悠然;

例如下片有春在无人处的惊喜,也有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

三、重难专攻——从4个角度切入,全面破解诗人含蓄、复杂的思想感情

[例1] 本首词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江南的春景,表达了词人对江南春天的喜爱、赞美、眷恋之情。

可从文中的“忆”“好”两字看出来。

[例2] 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

山高水长,前途迷茫的郁闷之情。

[例3] 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象(见到)的情景:

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

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

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正从这幅画面中流溢出来。

[例4] 体现的是一种作者始终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又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遣的心情。

“烟雨暗千家”隐含了淡淡的郁郁之情;

蒙蒙烟雨又触动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酒醒却咨嗟”,这里的叹息正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处于极度的矛盾之中,思归却又不能满足,因此他只好“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来自我安慰和解脱,于是用“诗酒趁年华”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一切,珍惜年华,借诗酒来自娱,以摆脱苦闷的心情。

[“古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题”专项强化练](时间:

40分钟 满分:

38分)

题组一 对点练

1.①吊古伤今之情。

冶城的繁盛和吴国的雄图霸业一样,早已在时间的长河中消逝殆尽了。

昔盛今衰,让人感慨。

(2分)②揭示了六朝兴亡的原因就在于人事,并警示当世。

2.此山独立,力挽狂澜,但人却不知,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不知才、不识才的不满,(2分)同时也寄托了自己要独立天地、力挽狂澜的精神追求。

3.①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前四句,写朋友前不久在并州做了吏曹一类的小官,诗人见到河堤上的青草,想起了身着青袍的友人,思友心切,心潮起伏。

②知音难遇,怀才不遇的感慨。

“世上”一联借九方皋的典故,既是自叹,也是为友人不得重用而惋惜。

③归隐之思。

尾联描绘隐逸生活的美好,表达退隐的心愿。

4.常诗写了边塞无征战(和平、安宁、无战事)的景象,抒发了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或赞美化干戈为玉帛)之情;

苏诗写了将士寒夜戍边的场景,表达了对戍边将士不畏艰苦、保家卫国(戍边卫国)的精神的赞扬。

(4分。

其中内容与情感各1分)

5.第一首表达了作者对山村自然风光和闲适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的喜爱之情;

(2分)第二首侧重表达了作者对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慨,因而向往无拘无束的乡村生活,流露出隐退田园之意。

6.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

(2分)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3分)

题组二 综合练

7.

(1)这首诗表现了游子客居在外,临近节日思乡却不得返乡的羁旅之愁。

(2)①主要描写了雨、草、麦苗、风和柳等景物;

②雨、草、柳等意象都能勾起游子的思乡思亲之情,营造了孤寂凄凉的羁旅思乡氛围。

(4分)

(3)诗人在“有家归未得”之时,偏偏“不如归去”的杜鹃啼叫声盈耳,这更加令人惆怅,只好说“杜鹃休向耳边啼”。

结句极有情味,诗人把有家难归的一腔怨恨发泄到杜鹃身上,语似无理,但这种无理的语言,却表现了沉痛悲伤的羁旅之情。

学案2 诗歌形象题的4大题型

1、明确诗歌形象题的4大题型

[例1]  本诗塑造了一位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

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

“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人生态度;

“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了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例2]  上片写了辽阔的楚天、青色的山峰、平静的湖面、停泊的晚舟等景物;

描绘了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表现出作者留恋自然的心态。

[例3] 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

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例4]“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例5] 与上片“残霞夕照”相照应,写出时间的推移;

营造出了一种清幽的境界,烘托出西湖之美,表现出诗人对景色的陶醉。

[针对训练]

1.通过“荡桨偷相顾”这一船上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了采莲女的羞涩、可爱的情态和多情的心思。

2.青山貌似傲慢却又充满情意,明月高洁而又善解人意,是词人理想人格的化身,是作者被贬独游时的知音。

[“古诗歌形象题”专项强化练](时间:

47分)

1.贫寒交困;

(1分)孤苦伶仃;

(1分)牵挂亲人,关心国事;

(1分)愁苦无奈、百无聊赖。

(1分)

2.这首诗表现了一个热爱生活、淡泊名利、不畏艰险、自得其乐的诗人的自我形象。

(每个特点1分,共4分)

3.诗歌前四句描写了梅花初绽乍放,洁白如雪的形象。

(2分)她孤高绝俗,不畏寒霜,淡淡的香气中蕴含着铮铮气韵,连画家都难以淋漓尽致地表现。

(答出外形特征及精神品质即可)(2分)

4.诗人通过对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这些意象的描写,营造了宁静幽雅(静谧、幽静)的意境。

(2分)全诗通过景物描写和“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的直接抒情,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自在)、随遇而安、不计得失的淡泊情怀。

5.①描绘了诗人秋日在水村闲望所见的恬静、优美、朦胧的画面。

(恬静、优美、朦胧答出其中任意两个词,即得2分)②沙滩上泊着小船,隔岸草木朦胧。

翠鸟在荷叶上卧眠,白鹭栖息在芦花丛中,溪云淡淡,渔屋迷茫,酒旗微微招展。

构成了一幅恬淡宁静、朦胧、优美的画面。

(结合诗句描述完整、准确3分,不完整、不准确酌情扣分)

6.意象的内涵:

杨柳,代指初春季节,暗寓男女离别。

飞絮,代指暮春季节,暗寓青春流逝。

表达的情感:

伤春伤别之愁,久别怀人之情。

7.

(1)思归(思乡)之情。

(2分)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2)夕阳沉到近处的树梢之下,远处野火似的余晖映红秋山。

由近到远,层次分明。

(2分)“入”字既写出了夕照逐渐暗淡,又表明诗人伫望之久和思念之深。

(3)先“怅望”云去鸟飞之景,触动乡愁旅恨;

再“怅望”夕阳余晖之景,加重乡愁,进而触发内心深处年华老去的感伤。

8.上阕不说自己游山,而说青山“劝我溪边住”;

下阕不说自己月夜读《离骚》,而说明月“听读《离骚》去”。

运用拟人手法,以客写主,不仅含蓄蕴藉,情趣横生,而且有力地衬托出作者的高洁品格。

(2)有志难申、怀才不遇、忧国忧民的形象。

(3)《离骚》是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郁愤不平之作。

辛弃疾一生尽忠尽责,却屡遭排斥和打击,不为朝廷所用,不得已闲居乡里,其满腔忧愤之气,很难用一两句话表达出来,借用屈原的《离骚》,恰好充分地表现了作者的心情,从而使全词的主题思想得到升华。

9.①对朋友长久的思念;

②对朋友孤舟浮海的关切;

③对朋友多年不见,自越而来的惊喜。

(每点1分)

(2)使用拟人手法,将春风、江月人格化,融情于景,表现出对朋友到来的欣喜、欢悦。

(3)①四海泛舟,浪迹天涯;

②万里来访,重视友情;

③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④了无心计,物我相融。

10.颔联融情于景,(1分)诗句描写了远处的别浦、远去的行舟,广漠而静谧的荒野,寥廓苍茫的天空等萧瑟落寞的景象,(1分)寄寓了诗人的怅惘、孤独的情感。

(2)“山鸟”喻指那些只求一时的欢乐和和平、沉湎于偏安局面的权贵们;

(2分)“井梧”喻指那些看到暂时繁荣背后隐伏着危机的、关心国家命运的有识之士。

(3)一般古人写悲愁大多从自己的身世经历诉离情,写别恨,寄愁思,多作“儿女悲”的个人感慨,(2分)而本诗却借悲秋抒发忧国之思,表现了诗人个人得失不萦于怀的豪迈气度和胸怀天下的伟大抱负。

学案3 诗歌语言题的4大题型

[例1] “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

“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

[例2] 轻微、新鲜、清爽等。

[例3]“常”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着落日之色;

“偏”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

“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

[例4] “一身”概括了诗人孤苦零落的凄惨现状,“万死”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诗人屡遭不幸的残酷人生;

“六千里”与“十二年”从空间、时间上高度概括了诗人屡遭贬谪的距离遥远和时间之长。

读来令人震撼,极富感染力。

[例5] 使用了叠词、借代的表现手法。

“历历”“萧萧”运用叠词,生动地描写出人马行进的状态,增加了语言韵味。

“旌旗”运用借代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队伍过桥的情景,为后文抒发自己的高兴和喜悦心情做铺垫。

[例6] 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之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

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

②“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

[例7]  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

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

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

②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

“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

“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

[例8]  诗眼是“闲”。

“闲”为一篇之眼目,“郡僻”“昼掩门”对“闲”字作了进一步渲染,后三联也均承此而来。

诗人有志改革反被诬告而获罪,被贬谪到商州,故一“闲”字,凝聚着诗人的不满和惆怅以及苦闷和孤独。

[[针对训练]

1.“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

(意思对即可。

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2.运用拟人手法,不说人不愿离去,而是说安歇在河岸上的鸥鹭不愿让游人抛下它们离去,表明词人(或“人们”)留恋这里的湖光山色,深深地沉醉其中。

[“古诗歌语言题”专项强化练](时间:

48分)

1.“惨”,凄惨、惨淡,或者暗淡,表现出了诗人看到花后的一种心理感受;

“寒”,寒冷,凄苦,表现出诗人听到鸟叫声后的一种心理感受。

两个字传神地表现了当地的荒凉以及战乱给百姓生活造成的破坏。

(解释出两个字的含义给2分,赏析2分,共4分)

2.“舒”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传神。

(2分)形象地写出春回大地,大自然一片勃勃生机的景象。

3.“连”字丰富了想象,拓宽了背景,增添了寒气;

(1分)“接”字写出寒宵之长,可看出诗人难以入眠。

(1分)这两个字突出了环境之冷和心绪之重。

4.本句与“半床斜月”相互映衬,哀景中见哀情,情景交融。

(1分)女子在独守空床的“梦觉”之后已凄凉满怀,此刻又有凄冷的夜风透过小窗触响琴弦的清旷之声在空寂的室内回荡,在如此清婉哀绝之境中,(2分)她的深哀浓愁被表现得既深沉又空灵。

(1分)(点出手法“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以景结情”“寓情于景”“寄情于景”“融情入景”均可给1分,答“以乐景衬哀情”“渲染”及其他手法均不给分;

阐述妙处时能答出与“既深沉又空灵”近似之意的也可给1分)

5.①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栀子花在夜风中的风情。

(2分)②一“牵”一“送”,夏夜微风的情态可掬;

言“影”言“香”,栀子花的精魂大有飞动之感。

(2分)③如钩新月,暗香浮动,视觉与嗅觉相结合,营造出幽美恬静的意境。

6.本曲语言质朴自然,通俗流畅,生活气息浓厚,用词精练妥帖。

(2分)“俏冤家”“想念他”“瘦岩岩”等语通俗自然,较口语化。

“偏”“羞”等字精练传神,很好地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理和情感。

7.

(1)春梦旖旎温馨而虚幻短暂,秋云高洁明净而缥缈易逝,作者用它们来象征美好而不久长的情事。

(2)撷取斜月的自然景象和半窗、画屏等室内的景象,由屋外到屋内,层次清晰;

渲染了寂静的气氛,“还少睡”的细节和“闲”字写出了作者的郁闷伤感。

(3)①结尾作者用了拟人的手法,红烛无法留人,为惜别而流泪;

②反映了自己别后的凄凉心境。

8.

(1)“剪”字意为西风像剪刀一样锋利无情,横扫本就萧瑟的芭蕉,使得作者心中悲上加悲。

化无形为有形,匠心独运,别具一格。

(2)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将愁绪比作湘江的潮水,写出了作者愁绪满怀,无法排遣的苦闷就像日夜不停的湘江潮。

(3)第一、二句,西风横扫本就萧瑟的秋景,午夜梦回时分更觉心中寂寥;

第三句,以酒浇心中之愁;

第四句,以诗抒心中之抱负;

最后一句,诉心中的愁绪之无穷无尽。

9.

(1)走过零支塞就不要回望了,木叶山头就是你的故乡,诗人反常的劝慰道出了友人出塞时的凄绝心态。

(2)含泪作别,既不嘱咐,也不安慰,而是问西风吹拂雪花的黑龙江边,会不会有江南那样的喊渡船的景象,在“黑水”“江南”的惊心对比中,透露着诗人对远出塞外的友人的险恶莫测的流徙生涯,怀有十分深切的牵念和担忧。

(3)两首送别诗,一从塞外“鱼海”苍凉虚境的悬拟,借反常的劝慰,写流人肠断天涯之伤;

一从江南长亭的相送实景点染,借“黑水”“江南”的对比和问语,写诗人送友远徙之悲。

学案4 诗歌表达技巧题的4大题型

[例1] 比喻。

离别的悲愁犹如眼前的江水那么多,一半给你,一半给我,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内心难以言状的离愁。

[例2] 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

[例3] 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三万里”极言黄河之长,“五千仞”极言华山之高,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收复失地的信念。

[例4]  韦诗:

比喻,以烛喻月。

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

赵诗:

借代,借“晕”代月。

“晕”配以“冷”,突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