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氧反硝化菌污水处理新方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5946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09.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好氧反硝化菌污水处理新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好氧反硝化菌污水处理新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好氧反硝化菌污水处理新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好氧反硝化菌污水处理新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好氧反硝化菌污水处理新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好氧反硝化菌污水处理新方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好氧反硝化菌污水处理新方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好氧反硝化菌污水处理新方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好氧反硝化菌污水处理新方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好氧反硝化菌污水处理新方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好氧反硝化菌污水处理新方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好氧反硝化菌污水处理新方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好氧反硝化菌污水处理新方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好氧反硝化菌污水处理新方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好氧反硝化菌污水处理新方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好氧反硝化菌污水处理新方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好氧反硝化菌污水处理新方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好氧反硝化菌污水处理新方法.docx

《好氧反硝化菌污水处理新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好氧反硝化菌污水处理新方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好氧反硝化菌污水处理新方法.docx

好氧反硝化菌污水处理新方法

好氧反硝化菌污水处理新方法

 1引言(Introduction)

  生物脱氮(BiologicalNutrientRemoval,BNR)是主流的和最具成本优势的脱氮技术,主要由自养硝化和异养反硝化两阶段组成.反硝化过程可以在缺氧和厌氧条件下进行,亚硝酸盐氮先被还原为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再被还原为气态氮,最终实现氮的去除,但氧可以取代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使反硝化过程失效.因为传统脱氮理论认为,氧作为电子受体是优先于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后者不再是末端电子受体,进而使反硝化过程被抑制.随着生物脱氮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20世纪80年代,Thiosphaerapantotropha作为第一种好氧反硝化菌在脱硫反硝化系统中被发现,并证明存在好氧反硝化酶系统.在这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新的好氧反硝化菌不断被发现和分离出来.而好氧反硝化理论可以简述为,在好氧反硝化过程中,有机碳源为电子供体,氧、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均为电子受体,最终硝酸盐类被转化为气态氮;这一过程中起作用的酶为硝酸盐还原酶、亚硝酸盐还原酶、一氧化氮还原酶和一氧化二氮还原酶.因此好氧反硝化的特点可以归纳为:

①反硝化过程在好氧条件下进行可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②硝化产物可以直接作为反硝化底物被利用以避免硝酸盐类物质的积累;③反硝化生成的OH-可以部分补充硝化作用消耗的碱度以维持pH的相对稳定.

  近年来,对好氧反硝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特定好氧反硝化菌株的分离和其反硝化特性的研究,但特定菌株的反硝化特性与碳源类型、碳氮比、温度、溶解氧和pH等因素有关;而且不同氮源也影响菌株的反硝化特性.从可能的工程实际应用角度考虑,对好氧反硝化菌群整体和其反硝化特征应进一步研究是有必要的,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即在于此.在先前的连续流A/O流离反应器同步硝化反硝化研究过程中发现,好氧反硝化过程在同步硝化反硝化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也证明了好氧反硝化菌的存在.因此有必要以整体菌群为研究对象,在特定水环境条件下对不同氮源对功能细菌的活性影响和反硝化特征进行研究,使好氧反硝化菌和好氧反硝化作用在污水治理中具有实际应用的可能性.

  2材料与方法

  2.1试验装置

  图1为采用流离生物技术的一套小型流离生物膜反应器.反应器为单格室,有效容积3.2L,格室结构与文献19的A/O流离反应器单一格室类似,填料是取自A/O反应器好氧区内的流离球,流离球直径.反应器下部出水,上部进水,蠕动泵控制.采用底部曝气盘曝气,曝气量控制和计量采用微电脑曝气装置控制,通过探头精确测量和微调,实现试验所要求的富氧水环境条件.温度控制采用加热棒实现.

 

  图1小型流离生物膜反应器示意图

  流离现象的解释:

流体在流动中总存在着不同的流速快和流速慢的场所,固体物和有机物胶体在流体的流动中,总是由流速快的一侧向流速慢的一侧集中聚集,这种现象称之为“流离”.流离生化处理技术即是在无压力、只需水体稍微流动、填料为表面经过特殊处理的材料的集合体(流离球)中实现.污水在流动中存在着球体外流速快,球体内流速慢的状况,污水中漂浮物集中在流速慢的地方产生流离现象.经过无数次流离作用,使污水中的固体物和有机物胶体与水分离,再结合生化分解,构成了流离生化技术.试验用反应器即依照该原理构建、运行.

  试验用水分别为低碳氮比废水(以氨氮为氮源的废水)、硝酸盐废水和亚硝酸盐废水.低碳氮比废水采用自来水投加醋酸钠、氯化铵、磷酸二氢钾配制;硝酸盐和亚硝酸盐配水采用自来水投加氯化铵、硝酸钾、亚硝酸钠配制模拟高碳氮比废水,药剂投加量以满足试验要求的浓度范围为准.分类水质和控制温度如表1所示.

  表1试验原水水质和温度条件

  2.2常规分析方法

  水样测定前经0.45μm滤纸过滤,NH4+-N、NO2--N、NO3--N依据标准方法检测(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2),TN和TC、TOC、TIC使用varioTOC设备(Elementar,德国)测定.DO、pH、温度采用在线探头监测(WTW,德国).

  2.316SrDNA提取、PCR扩增、克隆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

  DNA提取采用上海生工生产的试剂盒,PCR扩增所用引物如表2所示.

  表2PCR扩增探针

  

  反硝化菌使用引物nirS1F和nirS6R对反硝化菌进行扩增.PCR反应体系(50μL)为:

5μL的10×PCRbuffer,dNTP(各2.5mmol·L-1)2μL,nirS1F(20μmol·L-1)1μL,nirS6R(20μmol·L-1)1μL,Taq酶(5U)1μL,DNA模板2μL,加ddH2O至50μL.PCR采用降落式扩增程序,具体反应条件为:

95℃预变性5min;95℃变性30s,60℃退火45s,72℃延伸1min,共进行20个循环,每个循环降低0.5℃;95℃变性30s,50℃退火45s,72℃延伸1min,共进行10个循环;72℃延伸10min.

  对PCR扩增产物进行切胶纯化,将PCR回收产物与pMD18-T载体进行连接后,转入JM109感受态细胞,最后进行蓝白斑筛选.挑取阳性克隆子,送往上海生工进行测序.将所得序列利用BLAST程序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并利用MEGA4.0软件中的邻接算法构建系统发育树.

  2.4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

  FISH技术用于分析活性细菌的相对数量以达到判断系统运行状况的目标.氨氧化菌采用NSO1225(CGCCATTGTATTACGTGTGA)探针、亚硝化菌采用NIT3(CCTGTGCTCCATGCTCCG)探针检测(Schmidetal.,2000).杂交步骤如下:

  

(1)污泥取样:

流离填料经超声后将剥离的污泥取2~5mL至离心管,2000r·min-1离心5min,去上清液(加蒸馏水重复两次);样品加入1mL多聚甲醛并摇匀,4℃下放置3h.样品12000r·min-1离心5min,去上清夜;加入1×PBS摇匀,10000r·min-1离心5min,去上清夜(重复3次);加0.5mL的1×PBS、0.5mL无水乙醇,摇匀后-20℃保存.

  

(2)样品固定:

稀释样品3~5倍,对样品进行超声处理,将污泥絮体打散成单个细胞以便于显微镜计数.然后取3μL样品涂于包埋明胶的玻片上(检查样片本底),37℃的热烘箱固定2h.依次用质量比50%、80%、98%的乙醇浸渍3min,对细胞进行脱水并干燥.

  (3)样品杂交:

吸取2mL杂交缓冲液遍布在杂交盒内折好的吸水纸上,将已固定好样品的载玻片放入杂交管中,然后在46℃杂交炉中放置数min;吸取10μL探针贮存液和80μL杂交缓冲液(HybridizationBuffer,HB和WashingBuffer,WB),混合后用箔纸包好放入46℃杂交炉中预热数min;探针贮存液浓度为25ng·μL-1,用无菌水稀释购买的探针,吸取9μL预热后的探针稀释液涂于载玻片待测样品上,然后将载玻片迅速地移回杂交管中于46℃下进行杂交2~3h;杂交后打开恒温水浴槽,加热到48℃,对杂交缓冲液、淋洗缓冲液进行预热.杂交盒中取出载玻片用杂交缓冲液冲洗样品后,快速放入淋洗缓冲液,48℃水浴20min后用4℃冰水冲洗样品,样品洁净台中挥干.

  (4)封片观察:

涂封片剂,盖盖玻片,无气泡后指甲油封装;用带有360nm激发波长、460nm发射波长的滤光片的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

  3试验结果与讨论

  3.1低碳氮比废水好氧反硝化研究

  3.1.1反应器运行状态

  图2a所示为反应器内持续24h的DO和pH变化趋势.由于好氧反硝化菌对DO浓度不敏感,维持较高DO浓度并不影响好氧反硝化菌的生长和活性.同时pH并未出现大的波动,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始终维持在7.0~8.0之间,这一pH范围适宜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生存,偏碱性环境表明存在较好的反硝化作用.温度稳定控制在25~30℃.

 

  图2运行参数和物质浓度变化趋势

  3.1.2物质去除过程分析

  低碳氮比废水可以看作以氨氮为主要氮源的废水.图2b和2c分别为氮类物质和碳类物质去除及转化趋势.由图2b可知,总氮和氨氮浓度沿反应时间逐渐下降,曲线斜率大于城市污水试验;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在反应进行10h后出现少量积累,硝酸盐积累量小于亚硝酸盐.对应图2c,有机碳浓度在0~10h之间快速降低,而无机碳变化幅度相对很小.这一趋势表明,0~10h内的氨氮去除可能来自异养硝化作用,好氧反硝化作用将硝化作用生成的硝酸盐类物质去除.原因如下:

一是由于部分好氧反硝化菌也是异养硝化菌,在低碳氮比污水脱氮过程中,异养硝化菌与自养硝化菌竞争氮源,氨氮的去除主要由异养硝化菌完成,因此有机碳被大量消耗,而无机碳浓度下降趋势小于有机碳.二是可能同时存在亚硝酸盐还原酶和硝酸盐还原酶,硝化过程产生的硝酸盐类物质在高活性亚硝酸盐还原酶和硝酸盐还原酶作用下被迅速还原.试验中还发现,1~2h的氨氮有突降,可能是存在某种自养硝化菌使少量氨氮在试验初期被直接转化为气态氮去除,但暂时缺乏试验支持,需进一步研究.总之,0~10h反应器内出现了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而且主要可能来自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作用.

  在10~24h阶段,图2c显示有机碳下降趋势基本结束,但是无机碳浓度开始下降.对应图2b所示,10~24h氨氮浓度继续下降,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开始产生小幅度的积累.分析原因:

一是由于有机碳被大量消耗后,异养硝化菌的增殖受到碳源不足的影响,活性降低;而自养硝化菌增殖速度加快,活性增强,对无机碳源的消耗增大,表明这一阶段的氨氮去除主要来自自养硝化作用.二是由于有机碳源的不足使好氧反硝化菌对硝酸盐类物质的去除能力也被削弱;但是由于自养硝化菌可以利用NH3氧化的能量还原CO2为有机碳供生命活动,一定程度上也补充了有机碳的消耗,好氧反硝化菌可以继续保持一定的反硝化作用,但反硝化程度受限,因此可能导致硝酸盐类物质的小幅积累现象.三是亚硝酸盐是硝酸盐反硝化过程的中间产物,其浓度过高易对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这一步骤产生抑制作用,从而降低硝酸盐的还原量,但亚硝酸盐浓度达到多少即影响硝酸盐的还原,目前暂时无数据支撑.而硝酸盐的少量积累,表明亚硝酸盐积累的浓度已经达到影响好氧反硝化菌对硝酸盐反硝化能力的程度.

  在连续24h的低碳氮比好氧反硝化研究中,反应阶段被分为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和自养硝化-好氧反硝化两阶段,但均符合同步硝化反硝化特征.根据计算可知,0~10h的同步硝化反硝化率为79.40%,10~24h的同步硝化反硝化率为81.25%.

  3.1.3荧光原位杂交试验

  以上的好氧反硝化特征分析以及少量的硝酸盐类物质积累现象依旧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观察到的亚硝酸盐积累是否一定来自好氧反硝化能力被削弱才产生的,还是由自养硝化作用生成,这需要通过其它研究手段来判断.图3为第23h的氨氧化菌(AOB)和亚硝化菌(NOB)的相对数量对比,放大倍数为120倍.从绿色光电数量来看,二者活性菌数量基本接近,说明亚硝酸盐出现积累并不是来自自养硝化作用,而是好氧反硝化菌反硝化能力受限,亚硝酸还原酶活性被抑制进而影响了亚硝酸的还原,因此出现小幅积累现象.

 

  图3AOB和NOB相对数量比较

  3.2以硝酸盐为氮源废水的好氧反硝化研究

  3.2.1物质去除过程与分析

  图4a和4b分别为氮类物质和碳类物质去除及转化趋势.由图4a可知,在0~6h阶段,硝酸盐缓慢下降而亚硝酸盐在开始小幅上升后即基本不变.这一阶段变化表明,由于流离填料取自城市污水反应器,原水的氮源特征发生改变,好氧反硝化菌需要调整以适应新的氮源环境;而亚硝酸盐未产生积累可能是亚硝酸盐还原酶在硝酸盐还原酶同时存在时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经硝酸盐还原酶产生的亚硝酸盐在较高活性的亚硝酸盐还原酶作用下被迅速还原;同时这一阶段有机碳的消耗量也较低(图4b).

 

  图4物质浓度和运行参数变化趋势

  图4a所示,在6~9h阶段,硝酸盐被迅速去除,浓度从22.16mg·L-1降低到3.80mg·L-1;在9~14h阶段,硝酸盐去除趋势减缓,曲线斜率远小于6~9h阶段;直到17h时,硝酸盐去除率达到100%.与之对应的是,在6~13h阶段,亚硝酸盐开始出现积累,浓度从1.24mg·L-1升高至16.76mg·L-1;紧接着在13~14h,亚硝酸盐去除至0.84mg·L-1,去除率接近100%.另外如图4b所示,在硝酸盐去除和亚硝酸盐积累并进而快速去除这一阶段,有机碳消耗接近100%,表明在好氧反硝化菌作用下,硝酸盐类物质和有机碳被消耗.但是在硝酸盐去除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亚硝酸盐积累,积累量是硝酸盐还原量的72.80%,这与一些研究发现的硝酸盐去除过程中无亚硝酸盐积累的结果相反.分析原因是,亚硝酸还原酶承担将亚硝酸盐还原的功能,但亚硝酸盐在溶液中会产生游离亚硝酸(FNA),FNA有较强的生物毒性,对微生物的生长代谢产生抑制作用.这可以解释为什么硝酸盐的快速去除过程在9h后被终止,9h后基本是缓慢去除过程.另外,好氧反硝化菌也需要合成多种酶和细胞组分以适应新出现的亚硝酸盐环境.当菌群适应新的氮源后,仅在1h内亚硝酸盐去除率即接近100%.

  3.2.2反应器运行状态

  试验中发现,整个反应过程中无机碳浓度明显升高,这也许可以从图4c中找到原因.图4c为反应器内持续18h的温度、溶解氧和pH的变化趋势.pH呈逐渐上升趋势,从试验开始的7.80升至试验结束的8.53;而随着pH值的升高,水中溶解的CO2增多,无机碳也相应升高.另外,为考察高温条件下好氧反硝化菌的适应能力,温度在试验全程维持较高水平,同时也使CO2的溶解性提高,进一步提高了水中无机碳的浓度,与图4b中的无机碳浓度变化趋势符合.溶解氧在6~14h内波动明显,与这一时间段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快速去除也相吻合,表明好氧反硝化菌在去除硝酸盐类物质时,作为电子受体的O2也同时被还原.

  3.3以亚硝酸盐为氮源废水的好氧反硝化研究

  3.3.1物质去除过程与分析图5a和5b分别为氮类物质和碳类物质去除及转化趋势.由图5a可知,在0~3h阶段,亚硝酸盐浓度由20.92mg·L-1降至13.26mg·L-1,硝酸盐浓度由9.20mg·L-1升至17.16mg·L-1.这是由于亚硝酸盐浓度较高时诱导了亚硝酸氧化酶,将部分亚硝酸盐氧化为硝酸盐(张培玉等,2010);亚硝酸盐被氧化的量比硝酸盐的增加量少0.3mg·L-1,表明有极少量的亚硝酸盐被好氧反硝化菌还原,这与图5b中这一时间段有机碳的少量消耗相符.

 

  图5物质浓度和运行参数变化趋势

  在3~6h阶段,亚硝酸盐浓度微下降,硝酸盐浓度小幅上升.6~7h内硝酸盐浓度大幅度下降,去除率达到80%以上,同时亚硝酸盐浓度升至高点.分析原因,一是由于硝酸盐具有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利用其作为电子受体时基质释放的能量较高;另外Frette等认为理论上硝酸盐还原产生的能量是亚硝酸盐还原产生能量的3.8倍,根据优先利用原则,当水中同时存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时,反硝化菌优先利用硝酸盐进行好氧反硝化.二是由于亚硝酸盐是硝酸盐反硝化过程的中间产物,其浓度过高时易对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这一步骤产生抑制作用,从而降低硝酸盐的还原量,这可以解释为什么硝酸盐快速去除只持续了1h就进入缓慢去除过程,而这个时间点正是亚硝酸盐浓度的高点.说明过高的亚硝酸盐浓度抑制了硝酸盐的还原过程.随后的7~14h内,硝酸盐去除达到100%;随着硝酸盐的去除接近完成,亚硝酸盐去除从13h开始,1h内去除率即达到100%.如前所述,亚硝酸盐产生的FNA有毒,好氧反硝化菌需要时间合成酶和细胞组分,这一过程持续了11h.而且在同时存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环境中,二者去除的速度(总共14h)比单一硝酸盐(18h)时更快.

  在反应过程中,部分时间点检测到微量的氨氮存在.虽然少量的氨氮会促进还原酶的合成和硝酸盐类的去除,但氨氮只在部分时间点检测到,无特定的规律,所以这种促进作用是否存在于本试验研究中并不能确定.

  3.3.2反应器运行状态

  图5c为反应器内持续24h的温度、溶解氧和pH的变化趋势.试验中,pH呈逐渐上升趋势,从试验开始的7.71升至试验结束的8.41,表明反硝化作用在持续稳定进行.溶解氧在6~14h内波动明显,与这一时间段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快速去除相吻合.表明好氧反硝化菌在去除硝酸盐类物质时,作为电子受体的O2也同时被还原,这与前文硝酸盐为氮源的试验现象一致.

  3.4好氧反硝化菌的鉴定

  污泥样品取自好氧反硝化试验结束后的流离填料生物膜.图6为应用反硝化菌基因片段和GenBank数据库所获得的反硝化菌系统发育树.检测到的反硝化菌经文献比对得知:

其中FN555565.1、FN555559.1、FN555558.1,AY078272.1、AY078256.1、AM230913.1、AM230896.1为好氧反硝化菌;GQ384052.1、EF558380.1、EF558490.1为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其它细菌暂时为性状不明的反硝化菌,暂时无文献比对结果.鉴定结果表明,随着水环境中氮源类型的变化,流离填料生物膜内好氧反硝化菌的种属发生变化以适应新氮源环境,与本试验研究开始时所用的流离填料生物膜内的菌属有一定区别;部分菌群具备异养硝化能力,可以解释在处理低碳氮比废水时0~10h内总氮和有机碳源变化趋势的相关性.具体参见污水宝商城资料或更多相关技术文档。

 

  图6反硝化菌的系统发育进化树

  4结论

  研究了生物膜内功能菌群为整体研究好氧反硝化特征.在低碳氮比废水的试验研究中发现,反应阶段被分为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和自养硝化-好氧反硝化两阶段,但均符合同步硝化反硝化特征.在以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分别为氮源的废水反硝化试验研究发现,好氧反硝化菌对氮源的利用有先后之分;硝酸盐去除过程中会出现亚硝酸盐的积累,这是不同还原酶之间相互抑制的作用.在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同时存在条件下,二者去除速率(14h)比单一硝酸盐(18h)的去除更快;好氧反硝化菌对氮源的改变有一个适应过程.以上结论均在高温(>40℃)条件下得出.综上,以整体菌群代替单一菌株的好氧反硝化试验研究,并在相对恶劣的水环境下进行,有助于考察好氧反硝化菌应用于实际污水处理设施中的可能性.

浅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式

引言

  从“十五”到“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大型污水处理厂从500座增加至将近4000座,市政污水处理已经趋于饱和,而占中国将近60%人口的农村污水市场还是一个未开发的处女地,虽然单个处理规模比较小,但是全国有2856个县、40906个乡,以及几十万个村,所以市场规模很庞大。

  常见的农村污水处理工艺

  1.传统模式

  传统污水处理工艺如A/O、A2O、SBR、CASS、生物接触氧化等,特点是技术成熟、工艺运行稳定,应用条件要求在污水收集管网建设较为完备、运行维护资金充足的地区。

  

(1)A20污水处理工艺

  优点:

在厌氧(缺氧)、好氧交替运行条件下,丝状菌不能大量增殖,基本无污泥膨胀问题;不需外加碳源,两个A段只用轻缓搅拌,运行费用较低;工艺简单,总的水力停留时间少于其他同类工艺。

  缺点:

脱氮效果不能满足较高要求;由于受污泥增长限制,除磷效果较难提高;沉淀池设计有特殊要求,含磷污泥停留时间不能太短;运行费用较高,管理复杂。

  

(2)CASS污水处理工艺

  优点:

投资省,无单独二沉池,构筑物少,占地面积少;有机物去除率高;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具有较稳定的脱氮除磷功能。

  缺点:

对电磁阀、气动阀、液位传感器、定时钟的精密度和灵敏度要求较高;管理简单,运行可靠;自动化程度高。

  (3)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技术

  优点:

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处理时间短,节约占地面积;不需设污泥回流系统,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

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不需专门培养菌种,挂膜方便,动力消耗低。

  缺点:

填料易于堵塞,布气、布水不均匀;处理效果一般;操作管理方便。

  2.生态处理模式

  生态塘处理系统、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地下渗滤处理技术、蚯蚓生态滤池以及ETS生态污水处理系统等工艺特点是便于操作,建造简单,投资小,维护和运行费用低。

  

(1)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技术

  特点:

建造简单,投资小,维护和运行费用低。

投资600~700元//t水,运行成本约0.2元/t;湿地内种芦苇、水芹菜等,具有经济效益。

  厌氧-人工湿地组合处理技术可以弥补人工湿地占地面积大、长时间运行造成堵塞等不足,可以实现处理和回用一体化,合理选配水生或半水生及湿生植物,建造生态景观,美化生活环境。

  

(2)人工快渗处理工艺技术

  优点:

便于操作,易于管理和维护,无污泥处理费用;建设投资费用省,一般投资费用约为800~900元/t水。

运行费用低,直接运行成本约0.2元/t;抗冲击负荷强,可以处理COD小于600mg/L的生活污水。

  缺点:

北方地区需做保温处理,进水SS高时容易出现堵塞问题。

  (3)毛管渗滤土地处理系统技术

  特点:

整个系统可设置为地下式,无损地面景观,表面可种植植物,卫生安全。

操作简单、节省投资,充分考虑废水处理系统产生的噪声、异味,避免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4)ETS生态污水处理工艺

  借鉴自然界水体自净原理,结合传统污水处理技术,通过人工强化生物技术工程,利用根系发达的专属脱氮、除磷观赏类植物,使得高浓度生活污水可在一种类似自然生态环境的桶中得到高效处理。

  优点:

系统景观化,全自动运营,维护方便,系统污泥量少,出水水质稳定可靠。

  缺点:

以回用为目的选用三级处理建造费用较高,北方寒冷地区尚缺少工程应用实例。

  3.强化天然处理模式

  充分利用自然界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通过人为强化技术使水体达到自然修复。

主要工艺为天然苇塘处理、生态河道自净技术、河道阿科蔓生态处理技术等。

  应用条件:

污染程度较轻、能够通过自然净化使污染物得以降解至处理目标的水体,一般适用于池塘、清洁型小流域的构建等。

具体参见污水宝商城资料或更多相关技术文档。

  

(1)生态河道自净技术

  主要从河流的类型、断面形式和空间构成等对河流进行整体的分析,依照河流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生态河道构建技术。

  护坡生态化改造:

自然原型护坡、自然型护坡和台阶式人工自然护坡等。

  

(2)阿科蔓生态基处理技术

  优点:

投资运营费用低,污泥产量少,实施简单、管理维护含量少,系统可控性、兼容性很强,安装维护简单,如不需要曝气,运行费用基本为零。

  缺点:

阿科蔓生态基成本较高,在国内虽有应用,但调控经验有待积累。

  4.目前我国农村污水处理模式的改进

  污水排水系统构建和设计模式,要结合污水排放水量特点和变化规律。

  在生物接触氧化、生物转盘、CASS工艺基础上,结合地形、地质、植被条件,推广土地渗滤技术、人工湿地技术、厌氧+人工湿地技术等实用技术。

  针对农田灌溉、河道补水、景观湿地等污水回用方向,确定污水处理组合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