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安师大附中届高三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6088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安师大附中届高三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安师大附中届高三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安师大附中届高三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安师大附中届高三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安师大附中届高三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安师大附中届高三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安师大附中届高三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安师大附中届高三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安师大附中届高三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安师大附中届高三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安师大附中届高三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安师大附中届高三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安师大附中届高三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安师大附中届高三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安师大附中届高三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安师大附中届高三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安师大附中届高三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安师大附中届高三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安师大附中届高三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安师大附中届高三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安师大附中届高三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安师大附中届高三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安师大附中届高三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安师大附中届高三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安师大附中届高三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7届

12月份高三阶段性测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试题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Bigdata)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工业化时代,学校教育映射了工业化集中物流的经济批量模式:

铃声、班级、标准化的课堂、统一的教材、按照时间编排的流水线场景。

这种教育为工业时代标准化地“制造”了可用人才。

而大数据教育将呈现另外的特征:

弹性学制、个性化辅导、社区和家庭学习、每个人的成功。

世界也许因此安静许多,而数据将火热地穿梭其中,人与人(师生,生生)的关系将通过人与技术的关系来实现,正如现在过春节拜年,不通过短信、电话、视频、微信,还能像20年前那样骑自行车挨家挨户拜年吗?

大数据时代,无论你是否认同技术丰富了人类的情感,技术的出现,都让我们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一个学生考试得了88分,这事是一个“数字”;如果把背后的因素——家庭背景、努力程度、学习态度、智力水平等与88分联系在一起,就成了“数据”。

大数据与传统的数据相比,有非结构化、数据量巨大、数据分析由专家层变化为用户层、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特点,这些特点正好适应了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学习变化。

目前教育变革的讨论,过多集中于在线教育(远程、平板、电子、数字),这正像任何一种科技让人们最先想到的都是偷懒的哲学,自动化时代最先想到的是卓别林电影中的自动吃饭机,多媒体时代最先想到的是游戏。

在线教育本身很难改变学习,在这场教育革命的浪潮中,由在线教育引发的教育从数字支撑到数据支撑的变化,却是很多人没有在意的巨大金矿。

教育环境的设计、教育实验场景的布置、教育时空的变化、学习场景的变革、教育管理数据的采集和运用,这些过去靠“拍脑袋”或者理念灵感加经验的事情,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的背景下,变成一种数据支撑的行为科学。

教育将成为继经济学之后,一门不再靠理念和经验传承的社会科学,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将变成一门实实在在的实证科学。

目前的经济社会,已经进入后工业化的大数据时代,人与机器的主流社会关系逐渐转向人与数据之间的关系,若干年后社会的竞争将以服务和创新为核心。

然而我们今天的教育还受制于减少犯错和标准化的“魔咒”。

大数据教育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标准化的教育将转向网络完成。

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将主要由学校承担:

越来越小的班级、越来越近的学校、越来越聚焦的教育支持、越来越个性化的培养方式。

这将使教育摆脱工业化时代的模式。

1.下列关于大数据教育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工业化时代的教育标准化地培养人才,导致人才的个性和创新性不足,这样的弊端直接

催生了大数据教育。

B.大数据教育的特点是非结构化、数据量巨大、数据分析由专家层变化为用户层、大量采

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

C.以数据支撑为标志的大数据教育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社会效益,但还有很多人没有对

它给予应有的关注。

D.大数据教育将不再是靠理念和经验传承的社会科学,而会成为继经济学之后的第二门实

实在在的实证科学。

2.下列不属于大数据将给教育带来的变化的一项是(3分)

A.教育环境的设计、教育实验场景的布置、学习场景的变革、教育管理数据的采集和运用

等有数据支撑。

B.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甚至他们与家长、社区交流的大量信息得以处理为数据,可以

丰富教育资源。

C.将优质课堂教学资源传送到教育发展滞后的学校,学生在校即时同步学习,扩大优质课

资源的覆盖面。

D.累积足够的学生个体信息并据此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从而最大可能的实现每个学生

的进步与成功。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数据教育”中的“数据”不是孤立的“数字”,而是对数字及其相关资料、信息进行处理所

形成的“数据”。

B.大数据教育时代,随着教育时空的变化、学习场景的变革,情感交流和思想教育将会出

现新的情况。

C.工业化时代的教育培养的少犯错和标准化的人才,难以适应后工业化大数据时代经济社

会对人才的需求。

D.大数据教育由网络完成标准化教育,而学校主要承担个性化人才的培养工作,教育将摆

脱工业化时代的模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挑战爱因斯坦的人

王煜

1941年的一天,香港机场飞往大陆航班的安检处,一名年轻人被拦了下来,他穿了一件非常臃肿的大衣,在那个季节显得很不正常。

安检员打开他的大衣,里面密密麻麻全是插袋,插袋里全是英文的物理研究书籍和资料。

这个拼死要回国,用教学和科研来参与抗战的人,就是后来被国际学界公认为“中国核能之父”“第一个揭露原子弹秘密”的卢鹤绂。

卢鹤绂1914年6月7日生于辽宁辽阳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在家庭的熏陶下,卢鹤绂从小热衷于钻研理工科学。

1936年9月,卢鹤绂从燕京大学物理专业毕业,前往美国深造。

1941年,卢鹤绂放弃了在美国的优越工作条件和舒适生活,带着新婚的妻子毅然回到了战争中的祖国。

他退出了自己与另外两名科学家正在进行的课题,而不久后另外两名科学家就凭该课题获得了诺贝尔奖。

11月,卢鹤绂抵达广东坪石镇的国立中山大学,任理学院教授。

理学院院长康辛元在迎接卢鹤绂夫妇时,感慨地说:

“你们从天堂坠入了地狱。

当时内地生活异常艰苦,卢鹤绂便在油灯下备课,在古庙里给学生讲授理论物理、核物理、量子力学、近代物理等课程。

在这样的环境中,卢鹤绂还一边讲课,一边密切关注国际学界的动向,能获得的学术杂志,他全部手写抄录下来。

他于1944年在国内《科学》上发表的《重原子核内之潜能及其利用》一文,全面阐述了核裂变的实验发现及有关理论,并预言了人类大规模利用原子能的可能性,被学界认为是“第一个给中国读者全面介绍原子能物理知识及其应用”的科学著述。

1947年,他在国内期刊上发表《原子能与原子弹》和《从铀之分裂谈到原子弹》,对原子弹的发明作了介绍。

此文一出,国际学界轰动,卢鹤绂因此被认为“第一个揭露原子弹秘密的人”“中国核能之父”。

1955年,卢鹤绂进入到抽调全国院校教师办起来的、绝密的“546培训班”任教。

在后来的11位“两弹元勋”中,就有7位是卢鹤绂在“546培训班”的学生。

1958年,培训班的任务结束了,许多师生分配到原子弹实验基地。

卢鹤绂如果也到核弹基地,将来极可能成为钱三强式的人物。

但是,卢鹤绂认为他所专长的基础理论,只有在大学才能发挥作用;他一辈子教书,希望回到复旦大学继续进行教育工作。

于是,他回到复旦讲坛。

在“文革”那段特殊时期,卢鹤绂仍坚持科研,留下大量科研笔记。

一直到晚年,卢鹤绂从未停止过在科研创新上的步伐。

1995年,8l岁的卢鹤绂与他的弟子王世明撰写的《对马赫原理的一个直接验证》一文在美国《伽利略电动力学》上发表,该杂志的主编评价这篇论文:

“开辟了挑战爱因斯坦的新方向。

”此文之前曾被美国《物理学刊》拒登,对此,卢鹤绂坦然地说:

“一般编辑部都不敢登这种文章,他们迷信爱因斯坦,怕人家说他们不懂物理学。

”他不怕自己被人认为是疯子,关于这篇论文,他说:

“我不过是把天空戳了一个洞罢了!

”正当研究要继续时,卢鹤绂于1997年病故,为世人留下八大提纲和正在进行的44项研究,已发表的论文仅仅是他研究内容的十分之一。

关于这项对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质疑,美国国家科学院在2002年投入巨资,深入进行这方面的实验。

卢鹤绂除了是一位全球闻名的物理学大师,还是著名的京剧票友。

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更增添了他的人格魅力。

卢鹤绂一生中多次登台演出京剧。

在大学期间,他和同学一起参加过公演并得到好评。

在美国参加宋美龄发起的“抗日捐款义演”,演出《四郎探母》;1945年,再次登台为黄河赈灾义演献唱。

他说:

“中国的传统京剧蕴含着人生哲学,它宣扬的忠孝节义、礼义廉耻,这些并非封建糟粕,我们绝对没有必要抛弃,因为它对社会安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再说,繁忙紧张的工作之余,吟唱京剧,心情特别轻松愉快,不啻是一种‘醒脑剂’。

正因为在科学和人文上的深厚积淀,卢鹤绂去世以后,美国休斯敦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均为他树立铜像,美国檀香山市还把每年的6月15日定为“卢鹤绂日”。

卢鹤绂百年诞辰之际,复旦大学也为他在校园里树立了铜像。

在纪念大会上,复旦校长、中科院院士杨玉良说:

“卢鹤绂先生不仅是学术大师,同时是一个有情怀的人,这是最为珍贵的,是我们最为敬仰的。

(摘自《新民周刊》,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卢鹤绂夫妇1941年11月抵达广东国立中山大学时,任理学院院长的康辛元在迎接中感

慨地说:

“你们从天堂坠入了地狱。

”此话主要表达了对卢鹤绂夫妇将来处境的忧虑之情。

B.本文详细叙述卢鹤绂的家庭出生、求学、爱好以及教学科研经历等,不但让读者对传主

有了全面的了解,更能启迪读者:

如何成就自己的人生。

C.卢鹤绂是著名的京剧票友,为此,作者列举了他不同时期的演出情况,目的就是要证明

卢鹤绂对京剧的浓厚兴趣和出色的才艺。

D.文中卢鹤绂说:

“我不过是把天空戳了一个洞罢了!

”此话巧用比喻修辞,从“不过……罢了”

语气中又可看到卢先生学术的自信。

5.请概括卢鹤绂先生成为“全球闻名的物理学大师”的主要原因。

(4分)

6.“卢鹤绂先生不仅是学术大师,同时是一个有情怀的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一个有情

怀的人”的理解。

(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那个傍晚,在窑壁上刻下第一百七十八条道儿,乌鸦叽里咵嚓往下拉屎,顺子爹死了。

听窑外硷畔上的来人议论,说顺子不孝顺,以前还和大家一起去挖极花(一种类似冬虫夏草的草,当地人挖了冒充冬虫夏草卖以补贴家用),虽然极花越来越少快绝迹了,可毕竟和家里人团圆着,后来顺子执意去了城市打工。

这一走就走了四年,没有音讯,而家里的媳妇竟生了孩子。

村里人便指戳起他爹,又说如果不是顺子爹的事,那就是村里的谁。

村里的男人多,又有十几个光棍,于是你怀疑了我,我又怀疑了他,直到前三天,顺子媳妇和那个前来收购极花的男人抱着孩子私奔了,大家才相信了顺子爹的清白。

此后顺子爹总哭自己没给儿子守护住媳妇,一天傍晚喝下一瓶农药,七窍流血死了。

黑亮和他爹他叔一起帮着去料理后事,但狗还在窑的外面卧着。

硷畔沿,四棵白皮松上又站满了乌鸦,叽里咵嚓往下拉屎,那个傍晚拉的屎特别多,响声也特别大,臭气就热烘烘地扑倒我的窑里来。

窑里的老鼠一直咬箱子。

箱子里并没有粮食,只是乱七八糟的一堆破烂棉絮。

我不会起来撵它的,也不会敲打炕沿板儿去吓唬,咬吧咬吧,让老鼠仇恨去,把箱子往破里咬了,也帮我把这黑夜咬破!

差不多六个月前的晚上,我用指甲在窑壁上刻下第一条道儿,自后就一天一条道儿地刻下来。

就在这个土窑里,黑亮的娘,生命变成了一张硬纸挂在了墙上,而我半年来的青春韶华就是这些刻道儿?

屈辱、愤怒、痛苦、无奈使我在刻下第一百七十八条道儿时,因为用力太狠,右手食指的指甲裂了,流出一点血来,我把血抹在了美女图上。

美女图是用糨糊贴上去的,美女从脖子到脚好像被刀砍过,刀刀深刻,以至于把墙土都砍了出来。

从门缝里钻进来一只蚊子,细声细气地从我耳边飞过,落在了美女的脸上,开始叮我抹上去的血。

我看着美女,美女也看着我。

我一下子又歇斯底里了,嗷嗷地叫,去揭美女图,但她已经揭不下来,就双手去抠,指头像铁耙子一样抠,美女图连着墙皮成了碎屑往下掉,然后便趴在窗台上喘息。

六个月来,我被关闭在窑里,就如同有了腥气,村里人凡来找黑亮爹做石匠活的,都要苍蝇一样趴在窑门缝往里窥探,嚷嚷着黑亮有了个年轻漂亮的媳妇,而且读过中学有文化,还是来自城市的。

我就站在窗格里露着个脸让他们看,再转过身把后脑勺和脊背还让他们看,我说:

看够了吧?

他们说:

真是个人样子!

我就大吼一声:

滚!

……

我无法去睡。

油灯光越来越粘稠,窑门外的狗似乎有了梦呓,那么吠了一下,再就无声无息。

乌鸦仍在不断地拉屎,但已经看不见乌鸦了,它们的颜色和夜搅在一起,白皮松的阴影浓重地罩住了硷畔沿。

当我被拉扯着进村,挣扎中我大声呼叫着王总,王总答应给我找工作的,身旁的人哈哈大笑:

王总发财了,正数钞票呢!

一拳就打在我下巴上,醒来后我就在这土窑里了。

油灯的芯吧吧地响,还溅了一下火花。

这村子至今仍没有电灯。

黑亮爹就在这时又开了窑门出来,走向井台,手里提着那双高跟鞋。

那是我的高跟鞋呀。

我在城里就买了这一双高跟鞋,真皮的,五百元,是把娘收捡来的两架子车废品卖掉了买的。

为此,娘跟我怄气,说高跟鞋是城市人才穿的,你乱花的什么钱?

这话我不爱听,我告诉娘:

我现在就是城市人!

这钱算我借的,会还你的,五百元还五倍,两千五百元!

我穿上了高跟鞋,个头一下增高了许多,屁股也翘起来,就在屋里坐不住,噔噔地到街道去,

噔噔地又从街道返回出租屋大院。

房东老伯说我是飞着走哩:

呀呀,谁会觉得胡蝶是从乡下来的?

娘说:

乡下人就是乡下人,乌鸡是乌在骨头上的。

高跟鞋现在却提在黑亮爹手里。

黑亮爹每天晚上把高跟鞋栓吊在水井里,第二天早晨再把高跟鞋从水井里提出来,一日一日,不厌其烦。

这是村里的一种讲究:

凡是谁家有人丢失,或是外出了久久不归,家里人就把这些人穿过的鞋吊在井里,盼着能寻到和早日回来。

(选自贾平凹《极花》,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那个傍晚,在窑壁上刻下第一百七十八条道儿”,小说开篇设置悬念;“六个月来我关闭

在窑里”照应开头,解答了读者的全部疑惑。

B.小说多次写到“乌鸦拉屎”这一情节,或让人联想到环境的污秽,或渲染悲伤压抑的氛围或

烘托出胡蝶孤独、烦躁、无奈等复杂的心情。

C.窑里的老鼠在咬纸箱,我可能是被关的太久了,也太寂寞了,于是我很悠闲地听着这黑

暗中传来的生命的唯一声响。

D.我被关在黑亮家的土窑里,村民们找借口前来围观,还说我“真是个人样子!

”既表明这

些人的庸俗无聊,又直接写出了我的美。

E.小说通过叙述被拐卖女孩胡蝶的故事,折射出现实生活中拐卖妇女的社会问题,也试图

借胡蝶的所见所闻启示人们思考拐卖背后更深刻的原因。

8.小说开头交代顺子一家的遭遇,这有什么作用?

(4分)

9.小说用了较多笔墨来写胡蝶的“高跟鞋”,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的用意。

(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徐达,字.天德,濠人,世业农。

达少有大志,长身高颧,刚毅武勇。

太祖之为郭子兴部帅也,达时年二十二,往从之,一见语合。

及太祖南略定远,帅二十四人往,达首与焉。

寻从破元兵于滁州涧从取和州子兴授达镇抚子兴执孙德崖德崖军亦执太祖达挺身诣德崖军请代太祖乃得归达亦获免。

从渡江,拔采石,取太平,与常遇春皆为军锋冠。

从破擒元将陈野先,别将兵取溧阳、溧水,从下集庆。

太祖身居守,而命达为大将,帅诸军东攻镇江,拔之。

号令明肃,城中宴然。

授淮兴翼统军元帅。

寻拜.征虏大将军。

达尤长于谋略,所至不扰,即获壮士与谍,结以恩义而为己用。

由此多乐附大将军者。

至是,太祖谕诸将御军持重有纪律,战胜攻取得为将之体者,莫如大将军达。

洪武元年,太祖即帝位,以达为右.丞.相.。

册立皇太子,以达兼太.子.少.傅.。

每岁春出,冬暮召还,以为常。

还辄上将印,赐休沐,宴见欢饮,有布衣兄弟称,而达愈恭慎。

帝尝从容言:

“徐兄功大,未有宁居,可赐以旧邸。

”旧邸者,太祖为吴王时所居也。

达固辞。

一日,帝与达之邸,强饮之醉,而蒙之被,舁卧正寝。

达醒,惊趋下阶,俯伏呼死罪。

帝觇之,大悦。

乃命有司即旧邸前治甲第,表其坊曰“大功”。

胡惟庸为丞相,欲结好于达,达薄其人,不答,则赂达阍者福寿使图达。

福寿发之,达亦不问;惟时时为帝言惟庸不任相。

后果败,帝益重达。

十七年,太阴犯上将,帝心恶之。

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

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

帝为辍朝,临丧悲恸不已。

达言简虑精。

在军,令出不二。

诸将奉持凛凛,而帝前恭谨如不能言。

善拊循,与下同甘苦,士无不感恩效死,以故所向克捷。

尤严戢部伍,所平大都二,省会三,郡邑百数,闾井宴然,民不苦兵。

归朝之日,单车就舍,延礼儒生,谈议终日,雍雍如也。

帝尝称之曰:

“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

(节选自《明史·徐达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寻从破元兵/于滁州涧从取和州/子兴授达镇抚/子兴执孙德崖/德崖军亦执太祖/达挺身诣

德崖军请代/太祖乃得归/达亦获免。

B.寻从破元兵于滁州涧/从取和州/子兴授达镇抚/子兴执孙德崖/德崖军亦执太祖/达挺身诣

德崖军请代/太祖乃得归/达亦获免。

C.寻从破元兵于滁州涧/从取和州子兴/授达镇抚/子兴执孙德崖/德崖军亦执太祖/达挺身诣

德崖军/请代太祖/乃得归/达亦获免。

D.寻/从破元兵于滁州涧/从取和州/子兴授达镇抚/子兴执孙德崖/德崖军亦执太祖/达挺身诣

德崖/军请代太祖/乃得归/达亦获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又称“表字”,多是对名的解释、补充或延伸。

一般晚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

直呼其名。

不论男女,只有到了成年取名定字。

B.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都是东宫官职,分别负责教习太子文、武及保护其安全。

太子少师、少傅、少保均是他们的副职。

C.右丞相,古代官职,丞相之一。

南宋孝宗时改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

元及明初有中书右

丞、中书左丞。

从历史上看,基本上右丞相的官职大于左丞相,但也有例外。

D.拜,按一定的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拜”又指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即行礼叩头。

本文取前者之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达年轻时,投奔太祖率领的郭子兴,两人一见如故;后来又因屡立战功,而被任命为

统军元帅。

B.太祖与徐达以布衣兄弟相称,并要把自己做吴王时所用的旧居赐给徐达居住,徐达却坚

决地予以拒绝。

C.胡惟庸巴结徐达不成,又通过贿赂看门人来继续巴结,徐达照样不予理睬,并在皇帝面

前指出他不宜担任丞相。

D.徐达在北平生病,皇帝派徐辉祖前往慰问,后来又将徐达召回,但不久后徐达还是

去世了,皇帝因此非常伤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太祖谕诸将御军持重有纪律,战胜攻取得为将之体者,莫如大将军达。

(5分)

②归朝之日,单车就舍,延礼儒生,谈议终日,雍雍如也。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14.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这首词上下两片采用了不同的手法,上片偏于客观景物的渲染,下片着重主观心理的描

绘,从整体上来说,情与景、主观与客观,又融成一片。

B.“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

明。

“更”字加强了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印象,无数长亭短亭,不但说明归程遥远,

同时也说明归期无望。

C.唐朝时开始在路旁设置亭舍,负责给驿传信使提供馆舍、给养等服务。

后来也成为人们

郊游驻足和分别相送之地。

经文人的诗词吟咏,长亭逐渐演变成送别地的代名词,长短

交错又表示道路崎岖。

D.此词写的是深秋暮色之景,全词都浸染在一种愁情离绪之中。

情景交织,句与句之间紧

密相扣,各句间含义也相互交织,创造了一个浑然天成的意境。

此词被誉为“百代词曲

之祖”。

15.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

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

请简要说明理由。

(7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两句写裁剪荷叶做上衣,缝缀荷花花瓣做下装,比喻作者品行高洁。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发出“,”的感慨,感叹当年的流风余韵已被岁月洗涤净尽。

(3)李煜《相见欢》中情景交融地描画出秋的萧瑟与词人的孤寂凄寒之感的词句是“”。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茅台取消“限价令”有何难言之隐的苦衷,说到底,当问各地执行中央廉政规定,促使政风清廉有多大的决心。

②要从根本上毁灭一个民族的文化,最便捷的方式莫过于侵蚀乃至颠覆它的教育,以一种温和的、渐进的、习焉不察的方式。

③母亲薄氏卧病期间,汉文帝刘恒不顾自己帝王的身份,常常目不见睫,衣不解带,亲自侍奉母亲,为她亲口尝汤药。

④在模拟法庭辩论环节,双方继续摇唇鼓舌,精彩对辩。

在一旁直播的同学也热情高涨,不时穿插一些现场点评的环节。

⑤精于谋划小圈子的人,拉帮结派,编织自己的关系网,以使自己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到头来却是作茧自缚,害了自己。

⑥施耐庵在《水浒传》中描写英雄武松,打死老虎后也不是余勇可贾,而是使尽了气力,手脚酥软了。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⑤⑥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一个播音员要想在直播中做到准确流畅的表述,靠的不仅是扎实的基本功,而且是丰厚

的学养和多方面的人生积累才能做得到。

B.5G时代将是物联网时代,而智能家居必然是重中之重。

毕竟,通信技术发展的目的就

是让人们能更加智能、便利地生活。

C.我国在农业品牌化创建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的农业品牌产品,

已成为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一大亮点。

D.众多的准妈妈赴港待产,引起了媒体关注,主流观点多从基本保障的角度来评论这一现

象,也有媒体提出了异议,我认为是正确的。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读书①靠几分钟的热度就能完成的,②应该是一种长期坚持的行为。

参与读书活动无可厚非,也便于结交更多爱好读书的朋友,③出现读书娱乐化、狂欢化的倾向,就值得警惕了。

④真正的读书人不会太在意读书的形式,⑤遇到一本好书,⑥何时何地,都会品读,在他们看来,天天都是“读书日”。

A

不仅

因为

/

不管

B

不必

/

即使

如果

不论

C

并非

/

因此

只有

尽管

D

不是

/

只要

无论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香草常被用来美化环境,而一项最新研究显示,①。

比如对唇形科的一些香草喷洒热水,就能够促使其向空气中释放大量杀菌成分。

②,如在大棚里种植此种香草可减少农药使用量等。

日本茨城大学副教授佐藤远雄率领的研究小组发现,如果将唇形科香草叶片在50摄氏度的水中浸泡数十秒,叶片就会大量释放具有杀菌效果的对伞花烃和松油烯,其释放量分别达到通常情况下的6倍和8倍。

研究小组认为,③,误以为叶片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