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教案打印版二Word下载.docx
《人教版四年级数教案打印版二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数教案打印版二Word下载.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践与综合应用
1.综合应用:
(1)营养午餐
(2)小管家
2.数学广角:
植树问题
二、本学期学习的内容所需要的知识基础有:
(1)分数的初步认识;
(2)一位小数的认识;
(3)整数的数位顺序、计数单位、十进制计数法;
(4)基本的数量关系
(5)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
(6)三年级下册学习的位置与方向部分内容
(7)三角形的初步认识以及统计的相关基础知识
三、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四、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教学重点: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整数加、减、乘、除法的简算,小数点的移动,小数与复名数,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六、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在前面几册的教师教学用书中,已经介绍了许多教具和学具,其中的一些仍可继续使用,如小棒、方木块、钉子板、量角器、三角板、直尺、七巧板、指南针等。
1.数位顺序表
教学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时使用(见教科书第52页)。
可以自制,也可对前几册教师教学用书中介绍的数位顺序表进行加工改制。
将右面接长,点上小数点,写出小数的数位,并可在表的下面贴上一张白纸或连接几排插袋,以便于进行小数的读、写练习。
2.用硬纸条做的三角形
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时使用。
教师可用木条制作一个大的演示用具。
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3.其他教具
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
如教科书第83页呈现三角形分类情况的集合图;
教科书第120页的“围棋盘”等。
七、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
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注重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并注意培养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课时安排
大致如下:
1、四则运算......................(6课时)
2、位置与方向.....................(4课时)
3、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10课时)
1.加法运算定律.....................3课时
2.乘法运算定律.....................3课时
3.简便计算..........................4课时
营养午餐.........................1课时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4课时)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3课时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3课时
3.生活中的小数........................3课时
4.求一个小数的近似...................4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5、三角形.................................(6课时)
1.三角形..................................4课时
2.图形的拼组..........................2课时
6、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课时)
7、统计...............................(4课时)
8、数学广角...............................(4课时)
小管家..................................1课时
9、总复习................................(4课时)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四则运算之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重点:
(1)掌握三步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会解答用两、三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难点:
(1)理解0不能做除数的道理。
(2)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基础:
1.完成了整数加、减、乘、除法四则计算的学习
2.知道同级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见过少量的两级运算的题目,其中有
(1)先乘除后加减213×
2-312(三上)
399÷
7+294(三下)
(2)带小括号(601-246)÷
5(三下)
4.求平均数时出现了带小括号的脱式计算
(148+146+142+145+143)÷
=720÷
5
=144(厘米)
5.会解答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6.出现过少量的加减乘除复合的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7.知道有关0的运算的一些规律(四上)
本单元新知识点:
本单元知识的整体感知:
本单元在整理教学混合运算顺序时,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
目的是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从而系统地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本单元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教学整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其中的问题是需要两、三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教材创设了热闹的滑雪场情境,由此生出一系列的情境串,引出相应的4个例题。
每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
课题名称
同级运算的顺序
第1课时
学情
分析
各班根据具体情况分析
(分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重、难点
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策略
教学准备
情境图
教学过程
设计
意图
过程
反思
一、复习旧知
脱式计算下面各题:
72÷
8×
336—12+83×
8÷
4
1、请三名学生到黑板上进行板演,其他同学本上做。
2、引导观察:
这些题有什么共同点?
(同级)
3、想一想:
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从左到右)
二、谈话导入
寒假里同学们都参加里那些户外运动呢?
(滑冰、滑雪等)
出示主题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那些信息呢?
出示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怎样解决呢?
(学生提问解答)
三、教学新知
(一)教学例1:
1、ppt出示题目,读题审题
2、师:
从题目中你都知道了那些信息,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独立解答,交流算法)
3、教师板书:
两种方法:
分步列式和综合算式
4、请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和每步算式表达的意思。
5、对比两种解题方法:
(引导学生试着总结)两者都是加减法两步运算问题,强调在同一算式中,加减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6、练习:
1、201路公共汽车上有乘客145人,到北方市场下车47人,又上来58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二)教学例2
1、ppt出示题目,指名读题审题。
2、问:
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
3、分析数量关系。
4、学生独立解答,交流算法。
(两种方法:
分步列式和综合算式)
5、说说每种算法的解题思路。
一种是根据3天接待987人先算出每天接待的人数在计算6天接待的人数,另一种是先求出6天里面有几个3天,有几个3天,就有几个987人。
引导学生观察,两种方法中都只含有乘除两种运算符号,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三)比较例1和例2的异同。
相同点:
都含有同级运算,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算式中都没有小括号。
不同点:
一个是加减法,一个是乘除法
学生总结交流,老师板书整理: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或者只有乘、除,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四、课堂练习:
1、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
2156+28—3712×
3÷
6128—56+27
2、教材第5页做一做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堂检测
1、计算下列各题:
123+78—6632÷
29×
56÷
8
2、水果店里有55千克苹果,又运来28千克,晚上卖出了36千克,现在水果店里有多少千克苹果?
复习同级运算顺序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巩固加减法计算知识
通过比较异同进一步明确运算顺序
巩固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练习题设计及意图
意图:
3、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教材第5页做一做
巩固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板书
四则运算
72—44+85=113(人)
987÷
×
6=1974(人)
6÷
3×
987=1975(人)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第2课时
(分层
1、使学生掌握不含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
2、培养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的能力。
3、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不同级运算由高到低。
理解两边都是高级,中间低级的混合运算的灵活算法。
一、游戏导入:
出示2463=?
现在能计算吗?
给+、—让学生填,观察并说出运算顺序。
给×
、÷
让学生填,观察并说出运算顺序。
板书:
+、—或者×
从左到右。
问:
如果+、—、×
任选,他们的运算顺序还一样吗?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所要学习的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知
(一)教学例3
1、ppt出示题目,学生读题审题。
半价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2、学生尝试答题。
可能会出现两种解法:
24×
2+24÷
2(过程)
3、比较两种算法相同和不同之处。
计算结果相同,运算顺序相同。
三步脱式和两步脱式,同时进行高级计算
4、引导学生小结:
脱式过程简化了,但运算顺序没有变,做起来既可以省时间,又可以减少脱式过程中的错误。
(二)拓展练习
1、在中填上+、—、×
并计算
24021204
学生们会填出很多种方案,根据学生所说题目选择两边是乘除,中间是加减的算式写在黑板上,带领学生计算观察总结规律,学生会发现,两边是乘除法运算中间,被加、减法所隔开的题目计算可以简化。
2、解决问题:
刚才同学们解答了购门票需花多少钱的问题,老师出示“付100元”的信息,根据现在的信息,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100—24×
3
三、追问:
算式中都有什么符号?
不是同级运算时,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乘除,再算加减)课堂练习
1、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720÷
8+34×
2580—150×
2
180+300÷
3—505×
8—12
2、完成教材第7页的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课堂检测题
1、饲养场养牛76头,养猪的头数是牛的一半,饲养场一共养猪和牛多少头?
计算下面各题
2、520—155÷
5810÷
9—21×
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做一做
饲养场养牛76头,养猪的头数是牛的一半,饲养场一共养猪和牛多少头?
520—155÷
通过计算和解决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不加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作业设计及意图
第8页5、6、9题
通过计算题和解决问题的题目相结合,巩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的计算知识
四则运算
(二)
2100—24×
=48+12=100—72
=60(元)=28(元)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第3课时
1、使学生掌握还能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的进行四则运算。
2、通过分析、比较、来归纳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3、分析比较中,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
重点:
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对于混合运算的灵活算法。
一、复习导入:
172—38+2458÷
2+36×
13
810÷
27823+123×
5
指名板书,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上面各题。
请同学们叙述运算顺序和结果。
1、ppt出示例4题目
2、学生读题审题。
从图中你了解到了那些信息?
(上午有游人180位,下午有游人270位,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保洁员与游人之间是什么关系?
30位游人需要1名保洁员,那60名游客,90名游客呢?
游人越多保洁员就越多。
)理解了题目意思之后我们我们看一看要解决什么问题?
3、分析数量关系。
(1)独立思考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同桌交流寻找不同解法。
方法一:
270÷
30=9270÷
30—180÷
30
180÷
30=6=9—6
9—6=3=3(名)
方法二:
270—180=90(270—180)÷
90÷
30=3=90÷
=3(名)
方法一是先求出上、下午各需要派几名保洁员,再求下午比上午多派几名。
方法二是先求出下午比上午多多少名游客,再求出需要多少名保洁员。
4、比较两种方法
解题方法:
方法一先同时求商,再求差。
方法二先求差,再求商。
解题步数:
方法一用三步计算,综合算式两步。
方法二用两步计算。
5、解决疑难
(270—180)÷
30为什么要加()?
(如果不加,就改变了题意,也就不是我们所求的问题了)
如果遇到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我们应该怎么算呢?
(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三、课堂练习
1、教材第11页做一做
2、数学医院
82+5×
12(400+420)÷
220+25÷
5×
2
=87×
12=400+210=45÷
15
=1044=610=3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的混合运算中,我们遇到了小括号,在做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时,一定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教材第11页做一做
数学医院
巩固本节课知识:
在做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时,一定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课本第14页1、3题
检测本节课知识:
30(270—180)÷
=9—6=90÷
=3(名)=3(名)
算式里面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运算
第4课时
1、掌握含有两级运算(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类推的思维能力。
3、养成规范解题,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理解和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算式,能准确的计算较复杂的三步式题。
运用知识迁移,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三步试题中小括号内含有加、减、乘、除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规范地进行脱式计算。
一、复习
先说出每一道题的运算顺序,在进行计算
500—(156+232)9×
(540÷
60)
如果算式里有括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教学例5
(1)先让学生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在计算。
(2)说一说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相同点:
从左往右每一个数一样,运算符号一样。
第1题当中有括号,第2题当中没有括号)。
追问1:
这两个题的结果一样吗?
(不一样,90和110)
追问2:
通过计算和分析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括号改变了运算顺序,是运算顺序改变了,计算结果也变了。
计算的过程要注意有没有括号,正确确定运算顺序,再一步一步计算)学生通过比较能过更了解括号的作用。
(3)独立解决问题。
完成课本第11页做一做
你得到了那些信息?
给我们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
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请列出一个有括号的算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独立列式,先同桌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全班交流。
2、整理总结
(1)小组讨论总结
同学们想一想最近几届可,我们一直在研究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
通常把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称为四则运算。
(出示课题)这季节可我们研究了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你能总结一下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码?
请小组合作,讨论整理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
小组讨论。
(2)交流。
交流的可能性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条:
只有加减或者只有乘除的混合运算,从左到右,谁在前先算谁。
第二条:
加减乘除混合的运算,先计算乘除,在计算加减。
第三条:
算式中有括号的,都要先算括号里面的,然后再按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顺序进行。
(3)师生共同整理总结
师问:
我们知道了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称为四则运算,我反问一句四则运算指的是什么?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关于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同学们讨论的结果是:
四则混合运算可以分为两种基本情况:
一种是没有括号的,一种是有括号的是。
没有括号的算式分为两种:
一种是只有加减,或者只有只有乘除的混合,一种是加减乘除都有的混合。
这样的混合运算顺序是先乘除,后加减。
(在总结的过程中老师合理安排板书。
)
加法没有括号的(情况同上)
减法—四则—四则混—
乘法运算合运算
除法右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
3、巩固应用
完成第12页做一做第1、2题
(1)学生认真审题,弄清题目中的信息和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步骤再列式计算。
(2)交流解题方法和结果(强调分析数量关系的重要性)
三、课堂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