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厘米分米米的关系》精品教案word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6574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小学《厘米分米米的关系》精品教案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冀教版小学《厘米分米米的关系》精品教案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冀教版小学《厘米分米米的关系》精品教案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冀教版小学《厘米分米米的关系》精品教案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冀教版小学《厘米分米米的关系》精品教案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冀教版小学《厘米分米米的关系》精品教案word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冀教版小学《厘米分米米的关系》精品教案word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冀教版小学《厘米分米米的关系》精品教案word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冀教版小学《厘米分米米的关系》精品教案word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冀教版小学《厘米分米米的关系》精品教案word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冀教版小学《厘米分米米的关系》精品教案word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冀教版小学《厘米分米米的关系》精品教案word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冀教版小学《厘米分米米的关系》精品教案word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冀教版小学《厘米分米米的关系》精品教案word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冀教版小学《厘米分米米的关系》精品教案word版.docx

《冀教版小学《厘米分米米的关系》精品教案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小学《厘米分米米的关系》精品教案word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冀教版小学《厘米分米米的关系》精品教案word版.docx

冀教版小学《厘米分米米的关系》精品教案word版

5厘米、分米、米的关系

◆教学内容

教材9、10页,分米的认识。

◆教学提示

分米比厘米大,比米小,与厘米和米相比,人们日常生活中用的不是很多,一般情况下,人们习惯用几十厘米描述几分米。

如,一支笔的长是2分米,人们经常说这支笔的长是20厘米。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建立1分米长度的表象,理解厘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分米和探索厘米、分米、米之间关系的过程。

2.知道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能用分米作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与同伴解决问题的经验。

◆重点、难点

重点:

让学生建立1分米长度的表象,理解厘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

难点:

物体的长度超过1米时的描述方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彩带、米尺、粉笔盒、

学生准备:

直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中的新朋友——厘米和米。

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过哪几个长度单位?

〔米、厘米〕其中最大的长度单位是什么?

〔米〕请你用手势表示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

最小的长度单位呢?

〔厘米〕请你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

1.小组活动导入:

分发给每组学生一条彩带。

长短各不相同。

要求:

首先估测彩带长度,然后进行实际测量彩带,并记录彩带的长度。

3.教师讲授:

测量缺乏1米的物体长度时,还可以用一个比米小,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分米。

设计意图:

开门见山,不赘述,直接将学生带入课堂之中,通过一个小组活动,测量彩带长度,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即当长度比一米短时,应该怎么描述。

此时由老师引出新授长度单位---分米。

〔二〕探究新知

1.测量课桌的长度

如果老师让你估计出我们所使用的课桌的长度是多少,你认为它的长度是多少?

你认为用什么单位比较适宜呢?

〔厘米〕为什么不选择米为单位呢?

〔因为桌子的长度不够1米〕〕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直尺进行实际的测量,要求:

四人小组试着用厘米作单位量一量课桌面的长是多少?

并思考:

是怎样测量的?

〔学生活动〕

〔2〕汇报方法

让个别小组代表汇报测量的情况。

〔我们是这样测量的:

用直尺的最大刻度为一段连续量,最后求出桌子的长是59厘米;我们组是这样测量的:

用10厘米的长度为一段连续量,一共有5个10厘米,还多出9厘米,最后求出桌子的长是59厘米……〕

〔3〕比较测量方法

引导学生比较刚刚测量的三种方法,说出哪种方法比较好?

〔第三种方法〕为什么?

〔因为它是以10厘米为一段进行测量的,又好记又好算,不容易出现错误。

而第一种方法里,直尺的最大刻度有的是15厘米,有的是20厘米,有的是25厘米,这样在计算的时候容易出现错误。

〔4〕引入并板书课题。

用10厘米来测量很方便,其实它还有1个新的名称叫分米〔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在实践中总结长度单位使用的选择性。

〔1〕想一想,1分米里有几个1厘米?

2021厘米〕10个1厘米,就是10厘米,也可以说成是1分米。

〔2〕从1厘米到多少厘米的一段是1分米呢?

2021厘米〕,从哪里到哪里又是1分米呢?

〔课件出示1分米放大图,同时板书:

1分米=10厘米〕课桌的长度里面有几个整10厘米?

〔5个〕这5个10厘米是几分米?

〔是5分米〕还剩下几厘米?

〔9厘米〕所以我们说,课桌的长度是5分米9厘米。

〔完成做一做〕

设计意图:

整体感知1分米的长度,加深印象。

〔1〕观察直尺上1分米的长度,然后试将大拇指和食指叉开成1分米。

再用直尺量一量是否准确。

同桌互相看1分米大拇指和食指叉开的大小。

〔反复两次〕

〔2〕画一画

我们已经知道了1分米的大概长度,请同学们用尺子上在练习本上画出1分米的线段。

画完后,同桌交换用直尺量一量,看你画得准不准。

〔3〕想一想,在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学生思考后汇报:

一根粉笔的长度;一段铅笔的长度;吸管的长度等〕

设计意图:

通过画1分米,感性的感知1分米的实际概念。

4.教学1米=10分米。

〔1〕我们已经知道了1分米=10厘米,那么1米有几个1分米。

〔让学生思考猜测〕请同桌两人观察软尺,数一数1米有几个1分米。

〔2〕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自己的想法?

〔学生汇报:

我们小组观察了米尺,我们知道了1分米=10厘米,就以10厘米为单位,一段一段地数,一共有10段,也就是10分米,所以1米=10分米〕

〔3〕如果给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排队的话,分米应该在什么位置?

〔在米的后面,在厘米的前面〕

设计意图:

对厘米,分米,米的大小和换算到达熟知。

〔三〕稳固新知

教材10页,1.2题。

〔四〕达标反响

习题:

1.1米=〔〕分米=〔〕厘米

2.分米是比〔〕小、比〔〕大的长度单位。

分米用字母〔〕表示。

3.50米-20米=〔〕米

4.1米-30厘米=〔〕厘米

5.1米50厘米-20厘米=〔〕米〔〕厘米

答案:

1.10100

2.米厘米dm

3.30

4.70

5.130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哪些知识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呢?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的答复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也可以作为对课堂的再次回忆,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

〔六〕布置作业

1.2米-30厘米=〔〕米〔〕厘米

2.3分米+7分米=〔〕分米=〔〕米

大树高约8〔〕;操场跑道一圈是200〔〕;大拇指的宽度大约是1〔〕;伸开手臂的长约是1〔〕;讲台的高大约是80〔〕;门高约2〔〕;一条成人围巾长2〔〕;写字台高80〔〕;小花今年7岁了,身高约1〔〕20〔〕。

答案:

1.170

2.101

3.米、米、厘米、米、厘米、米、米、厘米、米、厘米

◆板书设计

厘米、分米、米的关系认识分米

1分米=10厘米1dm=10cm

1米=10分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

◆教学资料包

长度单位---光年

1676年以前,人们普遍相信光的传播是不需要时间的。

1676年,丹麦科学家O.C.罗默首先作出了光的传播需要时间的设想。

1671年,罗默开始观测木星的卫星〔木卫一〕。

他发现木星掩卫的时间〔由木卫一躲到木星背对地球的一面开始到它再次出现在地球上可观测到的区域之间的时间间隔〕并不是一个定值。

当木星离地球较远时,掩卫过程所用的时间更长。

1675年,法国的天文学家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开始设想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光的传播需要时间。

然而,他在不久后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当时担任卡西尼的科学助手的罗默则没有放弃。

他坚持假设光的速度是有限的,并计算出以光的速度,要穿越相当于地球公转轨道直径的距离需要22分钟的时间。

在数据来看,他的结果等价于说光的速度是214000公里每小时〔罗默当年对地球公转轨道的直径计算有误〕。

但是直到18世纪上半叶,主流科学界才逐渐接受了光速有限的想法。

1728年,英国天文学家詹姆斯·布拉德雷给出了另一种测量光速的方法,得出光的速度大约是301000公里每秒。

1838年,德国天文学家弗里德里希·威廉·贝塞尔首先使用“光年〞一词,作为天文学测量上的单位。

他测量出天鹅座61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是10.3光年。

太阳与最近的恒星半人马座a星相距43万亿千米,人类观察到的最远的星星,是这个数字的30多亿倍。

这种情况下使用光年就容易多了,太阳到半人马座a星的距离为45.45光年,与最亮的恒星天狼星为87光年,与牛郎星和织女星的距离分别为16.63和26.3光年,与参宿七的距离为850光年,银河系的跨度达10万光年。

人类探知的最遥远的星,距离地球已达150亿光年——如果这个星体正好是150亿年前宇宙大爆炸时诞生的,那么,人类看到的就是它刚刚诞生时发出的光。

另外,为了方便起见,科学家把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定义为“1天文单位〞。

用这个单位来度量太阳系的距离就方便多了。

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为1天文单位,与水星为0.4天文单位,与金星为0.7天文单位,与冥王星为40天文单位,等等。

误用

如前所述,“光年〞是一个距离单位。

但因为带有“年〞字,它常常被误以为是时间单位,以致于有时会产生误用。

例某些流行歌曲中可能误用它来比喻时间的长久,如“一转眼/一瞬间,一光年。

〞;又如“穿越过几个光年。

作用

光由太阳到达地球约八分钟〔即地球跟太阳的距离为八“光分〞〕。

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为半人马座比邻星,距离约4.22光年。

我们所处的星系——银河系的直径约有十万光年。

假设有一近光速的宇宙船从银河系的一端到另一端,它将需要多于十万年的时间。

但这只是对于〔相对于银河系〕静止的观测者而言,船上的人员感受到的旅程实际只有数分钟。

这是由于狭义相对论中的移动时钟的时间膨胀现象。

天文观测范围已经扩展超过100亿光年的广阔空间〔称为总星系〕。

◆精彩教学片段

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中的新朋友——厘米和米。

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过哪几个长度单位?

〔米、厘米〕其中最大的长度单位是什么?

〔米〕请你用手势表示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

最小的长度单位呢?

〔厘米〕请你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测量课桌的长度

如果老师让你估计出我们所使用的课桌的长度是多少,你认为它的长度是多少?

你认为用什么单位比较适宜呢?

〔厘米〕为什么不选择米为单位呢?

〔因为桌子的长度不够1米〕〕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直尺进行实际的测量,要求:

四人小组试着用厘米作单位量一量课桌面的长是多少?

并思考:

是怎样测量的?

〔学生活动〕

〔2〕汇报方法

让个别小组代表汇报测量的情况。

〔我们是这样测量的:

用直尺的最大刻度为一段连续量,最后求出桌子的长是59厘米;我们组是这样测量的:

用10厘米的长度为一段连续量,一共有5个10厘米,还多出9厘米,最后求出桌子的长是59厘米……〕

〔3〕比较测量方法

引导学生比较刚刚测量的三种方法,说出哪种方法比较好?

〔第三种方法〕为什么?

〔因为它是以10厘米为一段进行测量的,又好记又好算,不容易出现错误。

而第一种方法里,直尺的最大刻度有的是15厘米,有的是20厘米,有的是25厘米,这样在计算的时候容易出现错误。

〔4〕引入并板书课题。

用10厘米来测量很方便,其实它还有1个新的名称叫分米〔板书课题〕。

2.教学1分米有多长、

〔1〕想一想,1分米里有几个1厘米?

2021厘米〕10个1厘米,就是10厘米,也可以说成是1分米。

〔2〕从1厘米到多少厘米的一段是1分米呢?

2021厘米〕,从哪里到哪里又是1分米呢?

〔课件出示1分米放大图,同时板书:

1分米=10厘米〕课桌的长度里面有几个整10厘米?

〔5个〕这5个10厘米是几分米?

〔是5分米〕还剩下几厘米?

〔9厘米〕所以我们说,课桌的长度是5分米9厘米。

〔完成做一做〕

〔1〕观察直尺上1分米的长度,然后试将大拇指和食指叉开成1分米。

再用直尺量一量是否准确。

同桌互相看1分米大拇指和食指叉开的大小。

〔反复两次〕

〔2〕画一画

我们已经知道了1分米的大概长度,请同学们用尺子上在练习本上画出1分米的线段。

画完后,同桌交换用直尺量一量,看你画得准不准。

〔3〕想一想,在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学生思考后汇报:

一根粉笔的长度;一段铅笔的长度;吸管的长度等〕

4.教学1米=10分米。

〔1〕我们已经知道了1分米=10厘米,那么1米有几个1分米。

〔让学生思考猜测〕请同桌两人观察软尺,数一数1米有几个1分米。

〔2〕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自己的想法?

〔学生汇报:

我们小组观察了米尺,我们知道了1分米=10厘米,就以10厘米为单位,一段一段地数,一共有10段,也就是10分米,所以1米=10分米〕

〔3〕如果给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排队的话,分米应该在什么位置?

〔在米的后面,在厘米的前面〕

第二课时等式的性质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1—82页等式的性质。

教学提示:

等式的根本性质是学生在刚刚认识了等式与方程的根底上进行教学的。

它是系统学习方程的开始,其核心思想是构建等量关系的数学模型。

本节课的学习是学生在实验的根底上,掌握等式的两个根本性质,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规律,并为今后运用等式的根本性质解方程打根底。

同时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能用语言表述等式的根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根本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在用算式表示实验结果、讨论、归纳等活动中,经历探索等式根本性质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探索等式根本性质过程的挑战性和数学结论确实定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等式的根本性质,利用等式的根本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抽象归纳出等式的根本性质。

教学准备:

天平、砝码、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你们都知道哪些等式?

师:

这些等式有什么性质呢?

这一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等式的性质。

〔板书课题“等式的性质〞〕

【设计意图:

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出了本课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活动一:

学习等式的加减性质

师:

请看,这是什么?

生:

天平。

师:

当天平的左边和右边保持平衡时,说明了什么?

生:

左右两边重量相等。

师:

现在我们在天平的左右两盘里放入物品使天平平衡。

学生一边看一边做实验。

师:

我们把左边物体的质量用x表示,右边物体的质量用y表示。

那么这一过程可以如何表示?

生:

用x=y表示。

师:

两边分别同时放上砝码,天平还能保持平衡吗?

试一试。

生:

两边分别同时放上相同质量的砝码,天平还能保持平衡。

师:

谁能用式子把你们组的实验结果表示?

生:

x+50=y+50

生:

x+10=y+10

……

先合作、交流,后找多名学生归纳规律,在学生都理解后教师出示: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内容较简单,放手让学生通过实验和答复提出的问题来总结出结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活动二:

学习等式的乘除性质

师:

猜一猜:

如果天平两边砝码的质量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或同时缩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那么天平还保持平衡吗?

生:

天平能保持平衡。

师:

为什么?

生:

因为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或同时缩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所以天平还保持平衡。

师:

下面我们验证一下他说的有没有道理。

师出示教材第82页的课件演示。

师:

谁来说一说实验操作的过程和结果。

生:

天平的左边放了1个质量为x克的砝码,右边放了1个质量为10克的砝码。

算式为:

x=10

生:

天平的左边又放了4个质量为x克的砝码,右边又放了4个质量为10克的砝码,天平仍然平衡。

师:

谁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数量关系?

生:

5x=5×10

师:

观察我们写出的两个等式,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它们的关系吗?

生:

等式x=10左边扩大到原来的5倍,右边也扩大到原来的5倍,等式仍成立。

生:

等式x=10左右两边同时乘5,等式仍成立。

生:

等式的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等式仍成立。

师:

等式的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等式仍成立。

这也是等式的一条性质。

那么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结果会怎样?

生:

等式仍然成立。

师:

我们一起观察实验。

课件演示天平左边放了6个质量为x克的砝码,右边放了6个质量为10克的砝码。

师:

根据实验,谁能写出一个等式?

生:

6x=6×10

师:

接着看下面的实验。

课件演示天平左边拿走3个质量为x克的砝码,右边拿走3个质量为10克的砝码。

师:

观察后,你发现了什么?

生:

天平左边拿走3个质量为x克的砝码,右边拿走3个质量为10克的砝码,

天平仍然平衡。

师:

谁能写出一个等式,表示天平两边数量关系。

生:

3x=3×10

师:

观察我们写出的两个等式,说一说它们是怎么变化的?

小组讨论。

生:

等式6x=6×10左右两边同时除以2,就变成了3x=3×10。

生:

等式6x=6×10左右两边分别除以2,就变成了3x=3×10。

师:

谁能说一说等式的两边怎么变化,等式仍然成立。

生:

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等式仍成立。

生:

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等式仍成立。

师:

那种说法准确。

生:

第二种。

因为0不能做除数。

师总结:

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等式仍成立。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的猜测、观察、比较、讨论,让学生自己发现结果,从而总结出等式的第二条性质】

三、稳固新知

填一填。

〔a、b均不为0〕

1、如果x+a=b,那么x+a-a=b○

2、如果x-a=b,那么x-a+a=b○

3、如果ax=b,那么ax÷a=b○

4、如果x÷a=b,那么x÷a×a=b○

答案:

1、-a,2、+a,3、÷a,4、×a

四、达标反响

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等式仍然成立。

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等式仍成立。

3、因为4x+5=12,所以4x+5-6=12-〔〕。

4、5X=60,X=60÷〔〕。

5、2x+32=96,2x+32-32=96-〔〕。

答案:

1、同一个数,2、同一个数〔0除外〕,3、6,4、5,5、32

五、课堂小结

师:

通过刚刚的学习和练习,孩子们对《等式的性质》已经掌握,让我们再一起来看一下:

什么是《等式的性质》?

生: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等式仍成立。

师:

学习《等式的性质》,其实也是为我们后面学习《解方程》奠定根底。

六、布置作业

1、教材第82页练一练。

2、4个判断题:

〔1〕因为5+5=10,所以(5+5)+2=10+3 。

( 〕

〔2〕如果5x=10,则5x+5=10-5 。

( 〕

〔3〕如果a=b,则a乘3,b扩大2倍,等式仍然成立。

( 〕

〔4〕如果a=b,则a乘3,b除以3,等式仍然成立。

〔〕

答案:

1、〔1〕-94,〔2〕+42,〔3〕÷4,〔4〕×15,

2、〔1〕×,〔2〕×,〔3〕×,〔4〕×,

板书设计

等式的根本性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0〕,等式仍然成立。

教学资料包。

以“规〞、“矩〞度天下之方圆山东省嘉祥县一座古建筑石室造像中,有两位古代神化中我们远古祖先的形象,一位是伏羲,一位是女娲.伏羲手中物体就是规,与圆规相似;女娲手中物体叫矩,呈直角拐尺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