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鉴定检测方案(审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0659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鉴定检测方案(审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安全鉴定检测方案(审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安全鉴定检测方案(审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安全鉴定检测方案(审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安全鉴定检测方案(审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安全鉴定检测方案(审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安全鉴定检测方案(审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安全鉴定检测方案(审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安全鉴定检测方案(审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安全鉴定检测方案(审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安全鉴定检测方案(审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安全鉴定检测方案(审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安全鉴定检测方案(审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鉴定检测方案(审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安全鉴定检测方案(审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鉴定检测方案(审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全鉴定检测方案(审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3.2检测规范及参考标准

[1] 国家标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

[2]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784-2013)

[3] 行业标准《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

[4] 行业标准《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3:

2007)

[5] 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

[6] 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

[7]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8] 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

[9]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10]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11]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12]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13]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14]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15]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2010)

四、检测内容、方法及仪器设备

4.1检测鉴定内容

根据结构特点、现状和检测任务,本次检测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4.1.1初步调查

查阅业主提供的结构设计图。

考察现场,调查建筑的实际状况、使用条件、内外环境,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4.1.2现场调查及检测

根据初步调查的结果,按下列步骤进行现场调查及检测:

(1)调查

①查阅原设计图纸;

②核查结构布置及结构型式;

③调查结构抗震构造及连接情况。

(2)现场检测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现场检测项目主要包括:

①结构构件(包括梁、板、柱、剪力墙等)主要几何尺寸复核及测试;

②鉴定单元的轴线尺寸复核及测试;

③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测试;

④结构构件配筋检测;

⑤混凝土结构构件的碳化深度测试;

⑥粘钢梁型钢肢、缀板尺寸量测,注胶饱满度探测;

⑦粘贴碳纤维布梁粘贴物尺寸量测,粘结质量(空鼓率)检验;

⑧增大截面梁尺寸量测,混凝土强度测试;

⑨结构构件的缺陷(主要有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外观缺陷等);

⑩检查建筑物围护结构的使用情况;

建筑物的整体倾斜及大跨度楼(屋)面梁的挠度。

4.1.3计算分析

(1)按实际荷载分布、抗震设防条件、实际结构布置及技术参数对上部结构进行力学分析;

(2)对结构构件进行承载力校核;

4.1.4评定安全性等级;

4.1.5撰写安全性检测鉴定报告。

4.2检测鉴定方法

4.2.1单项检测方法

1)混凝土强度:

现场采用回弹法抽样检测部分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按照行业标准《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进行。

抽检数量不少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第3.3.13条检测批最小样本容量的要求,见表4.2-1。

表4.2-1建筑结构抽样检测的最小样本容量

检测批

的容量

检测类别和样本最小容量

A

B

C

2-8

9-15

16-25

26-50

51-90

91-150

151-280

281-500

2

3

5

8

13

20

32

50

80

501-1200

1201-3200

3201-10000

10001-35000

35001-150000

150001-500000

>500000

--------

125

200

315

500

---

800

1250

2000

注:

检测类别A适用于一般施工质量的检测,检测类别B适用于结构质量或性能的检

测,检测类别C适用于结构质量或性能的严格检测或复检。

测区数不少于10个,混凝土强度推定值为:

测区数少于10个时,混凝土强度推定值为

①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平均值:

②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标准差:

2)钢筋配置检测:

采用电磁感应法,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及行业标准《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152-2008)的规定检测主要受力构件(梁、柱)中钢筋配置情况。

采用钢筋探测仪探测混凝土构件钢筋配置情况,可探测出钢筋位置、直径、保护层厚度。

3)混凝土碳化深度检测:

回弹值测量完毕后,在代表性的位置上测量碳化深度值,测点不少于构件测区数的30%,取其平均值为该构件每测区的碳化深度值。

采用适当的工具在测区表面形成直径约30mm的孔洞,其深度大于混凝土的碳化深度。

除净孔洞中的粉末和碎屑。

采用浓度为1%的酚酞酒精溶液滴在孔洞内壁的边缘处,未碳化的混凝土呈粉红色,已碳化的混凝土不变色。

当已碳化与未碳化界线清楚时,再用碳化深度测量仪测量已碳化与未碳化混凝土交界面到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离,测量不应少于3次,取其平均值。

每次读数精确至0.5mm。

4)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及缺陷检测:

检测混凝土结构表面蜂窝、麻面、孔洞、夹渣、露筋、裂缝等项目。

混凝土构件裂缝的检测,包括裂缝的位置、长度、宽度、深度、形态和数量,采用表格或图形形式记录。

裂缝观测,按《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第7.4节的有关规定进行。

5)尺寸与偏差测量:

检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轴线尺寸。

检测方法与尺寸偏差允许值应按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确定。

6)粘钢梁型钢肢、缀板尺寸量测,注胶饱满度探测;

检测粘钢梁型钢肢、缀板的截面尺寸。

检测方法与尺寸偏差允许值应按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2010)确定。

注胶饱满度探测:

现场用仪器或敲击法进行探测,探测结果以空鼓率不大于5%为合格。

7)粘贴碳纤维布梁粘贴物尺寸量测,粘结质量(空鼓率)检验;

检测粘贴碳纤维布梁粘贴物的截面尺寸。

纤维复合材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质量可用锤击法或其他有效探测法进行检查。

根据检查结果确认的总有效粘结面积不应小于总粘结面积的95%。

探测时,应将粘贴的纤维复合材分区,逐区测定空鼓面积(即无效粘结面积);

若单个空鼓面积不大于10000mm2,允许采用注射法充胶修复;

若单个空鼓面积≥10000mm2,应割除修补,重新粘贴等量纤维复合材。

粘贴时,其受力方向(顺纹方向)每端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00mm;

若粘贴层数超过3层,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mm;

对非受力方向(横纹方向)每边的搭接长度可取为100mm。

8)增大截面梁尺寸量测,混凝土强度测试;

检测增大截面梁的截面尺寸。

增大截面梁的混凝土强度测试采用回弹法进行,具体参见“混凝土强度检测”章节。

9)变形测量:

主要检测建筑物整体倾斜状况及大跨度楼(屋)面梁挠度状况。

①建筑物倾斜测量

根据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第6.2节,用电子经纬仪测量建筑物的角点棱线倾斜,检查建筑物倾斜情况。

②大跨度楼(屋)屋梁挠度测量

根据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对大跨度楼(屋)屋梁抽检其竖向挠度。

4.2.2安全性鉴定

结构安全性鉴定工作流程,如下图4.2-1所示:

图4.2-1:

安全性鉴定程序

1、安全性分析与验算

根据详细调查和检测结果,对建筑物的整体和各个组成部分的安全性水平进行分析与验算,包括结构分析、结构或构件安全性校核分析、所存在问题的分析。

结构或构件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进行校核,需要时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校核。

结构分析与校核符合以下规定:

1)结构分析与结构或构件的校核方法,符合国家现行设计规范的要求;

2)校核所用计算模型,符合结构受力和构造状况;

3)结构上作用标准值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与《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的规定取值;

4)作用效应分项系数和组合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的规定确定;

当构件受到不可忽略的温度、地基变形等作用时,考虑其产生的附加作用效应;

5)材料强度的标准值,根据构件的实际状况和已获得的检测数据,当材料的种类和性能符合原设计要求时,按原设计标准值取值,当材料的种类和性能与原设计不符或材料性能已显著退化时,根据实测数据按国家现行有关检测技术标准的规定取值;

当混凝土结构表面温度长期高于60℃,钢结构表面温度长期高于150℃时,按有关的现行国家标准规范计入由温度产生的附加内力;

6)结构或构件的几何参数取实测值,并结合结构实际的变形、施工偏差以及裂缝、缺陷、损伤、腐蚀等影响确定。

2、安全性鉴定评级

安全性鉴定划分为构件、结构系统、鉴定单元三个层次进行。

安全性分四个等级,见表4.2-3。

表4.2-3:

民用建筑物安全性鉴定评级的层次、等级划分及项目内容

4.2.4鉴定报告

1)鉴定报告内容:

①工程概况;

②鉴定的目的、内容、范围和依据;

③调查、检测、分析的结果;

④评定等级或评定结果;

⑤结论和建议;

⑥附件。

2)鉴定报告编写要求:

①真实、详尽、具有权威性,能判定目前结构的实际状况;

②明确总体鉴定结果,指明被鉴定建筑物各鉴定单元的最终评定等级或评定结果,作为技术管理或制定维修计划的依据。

4.3检测鉴定仪器设备

根据结构检测内容,本次检测使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及工具如下所示,在整个房检测作业期间,检测设备均在检定有效期内,运行正常。

1、ZC3-A型混凝土回弹仪;

2、D3A手持式激光测距仪;

3、DT-02电子经纬仪;

4、DS3水准仪;

5、钢筋锈蚀仪;

6、DJGW-2A钢筋探测仪;

7、(0-200)mm游标卡尺;

8、混凝土碳化深度测量仪;

9、0-5m钢卷尺;

10、WE-1000B万能材料试验机;

11、塔尺、锤子、凿子、角磨机、相机、取芯机、电锤等。

五、检测工期:

从现场检测开始之日起,到提交检测鉴定报告共计30日历天。

六、检测质量保证措施

1)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标准进行检测;

2)所用检测设备必须经计量部门标定合格且在计量周期内;

3)主要检测人员须持证上岗、检测数据的修约由技术负责人确定;

4)检测数据须复测应由专人记录。

每班作业结束后须将检测记录交技术负责人。

5)检测安全:

①检测前根据检测现场情况由委托方提供安全检测条件;

②所有检测人员必须穿绝缘鞋、带安全帽、系安全带;

③高空作业人员将手机交管理人员统一保管;

④高空作业时如有身体不适立即停止工作及时向管理人员报告;

⑤检测时要遵守工地现场的相关规定。

七、安全检测组织设计

7.1安全文明管理目标

1)确保工程质量和检测安全;

2)保证工期,减少辅助工程量,充分利用既有条件,减少重复劳动,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7.2项目经理责任制

本次工程采用项目经理责任制,项目经理主要负责:

代表公司总经理对指定该工程检测项目负全责;

全面规划、组织项目的工程检测计划、落实检测人员调遣及工具准备;

认真学习检测技术知识,努力提高实施及管理能力,保证按时按质完成工程项目的全部工作;

监督检查项目内各项目工作的进展,对人员、器材、检测安全负全责;

按公司规章和施工规范组织施工,严把质量关,保证检测质量;

维护公司利益,坚决制止任何有损公司利益的言行,主动做好协调业主单位有关人员的工作。

7.3检测人员职责

认真学习、掌握安全作业的有关规定和技能,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和技术措施的规定进行作业,不得擅自改变,有问题时应报告项目经理;

自己不违章作业,并劝阻别人也不进行违章作业,有权拒绝来自任何一级的违章指挥;

出现异常情况或发生事故时,应立即报告和通知别人采取应急措施、并注意保护现场。

7.4安全保证措施

本工程安全防护原则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在检测过程中,除严格按照建安生产操作规程施工外,结合工程特点,对容易造成重大伤害的安全隐患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工程安全生产和计划顺利完成:

1)结合本工程局部高空作业的特点,做好防止高空坠落和物体打击事故是安全保证的关键。

2)控制用电范围、时间、负载大小及职责,确保统一指挥、统一管理,确保用电安全。

3)现场检测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有实际操作经验,并持上岗证。

加强思想教育,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精神集中,不擅离职位。

4)明确专职人员责任,制定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5)进入现场检测人员必须统一着装并配戴安全帽。

八、服务承诺

1)在业主协调下,与设计单位充分沟通,吃透改造设计理念和关键技术,使检测工作准确、到位,并力求经济。

2)向相关单位技术人员交流、沟通,使之理解检测鉴定工作的特点与内容,负责解释相关的检测鉴定结果及结论,并承诺在今后的设计、施工过程中,本中心进行积极配合。

3)尽量减少现场检测对现场正常工作的影响,灵活安排检测时间,部分工作甚至可以安排在夜间进行。

4)本中心承担因检测结果及鉴定结论失实而造成的责任。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2014年7月22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