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与过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6601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3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答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与过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答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与过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答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与过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答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与过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答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与过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答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与过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答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与过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答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与过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答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与过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答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与过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答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与过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答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与过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答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与过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答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与过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答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与过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答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与过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答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与过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答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与过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答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与过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答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与过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答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与过手.docx

《答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与过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答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与过手.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答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与过手.docx

答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与过手

2012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期物理知识点梳理

班级姓名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第1节:

学习科学探究

1、物理学是认识世界的科学,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物理学使人类认识了物质世界的各种运动,包括天上的、地上的、宏观的、微观的--------力、热、声、光、电等各种运动的规律。

二是物理学揭开了物质的微观结构。

科学探究就是要找出其中的原因和规律

2、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七个,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2节:

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是:

测量,而最基本的测量又是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用符号表示为m。

另外还有7个单位,设法记住他们的符号及换算进率。

1km=1000m,1m=10dm=100cm=1000mm=106um=109nm,。

还有英尺、码、光年等也是长度的单位。

(2)测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也是测长度的工具;

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测量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2)测量时的方法:

“0”刻线与被测物体对齐,且尺要沿着或平行于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厚刻度尺有刻度的面要紧贴被测物体,计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这样可减少误差。

3、对长度单位实际感受:

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58m,一本书的厚度为10mm,一张纸的厚度为100um。

日光灯管的长1米多,一拳头宽约为1分米,拇指指甲的宽约为1厘米,课桌的高约为70厘米。

伸开双臂,你两手之间的距离大约是:

你的身高

4、小组同学用刻度尺测同一本物理课本的宽度,测量结果是18.41cm。

其中准确值是18.4cm,估计值是0.01cm,单位是厘米。

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5、正确估读:

如图1,图中物体的长度为2.31cm,其中的估读值为0.01cm。

(2)如图2,图中物体的长度为1.70cm。

图3中物体的长度记为2.00cm。

 

(图1)(图2)(图3)

6、长度的一些特殊测量:

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测细铜丝直径;细线重合法测曲线的长度;滚动法:

轮子滚动法测曲线的长度;配合法:

三角板与刻度尺配合测立体物体的长度:

右图圆的直径

为1.90cm。

测得200页书纸的厚度为1cm,则一张书纸的厚度为0.1mm。

把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测得30圈的总宽度如图,则细铜丝的直径为1.7mm。

7、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单位有秒、分、时。

其中国际制单位是秒。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钟表。

你知道哪些类型的钟表?

答:

电子表、石英钟、机械停表、电子停表。

1h=60min=3600s;1min=60s;30min=0.5h

(2)、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

一走、二停、三恢复零。

外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秒,内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分(分或秒)

8、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与错误不同,错误能消除,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2)、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多测几次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其中取平均值时,平均值的位数与已知测量值位数相同,多余的四舍五入。

9.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五次测量结果分别是18.4cm,19.1cm,18.3cm,18.6cm,18.5cm.此物体的真实长度为(18.4cm+18.3cm+18.6cm+18.5cm)/4=18.5cm。

为什么要排除19.1cm?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共4节)

第1节认识运动

1.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物质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

探索物质世界的组成、相互作用和运动变化的规律是物理学的基本任务。

2.物质世界的两种基本运动:

机械运动、分子运动

3.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很小,我们直接用肉眼看不见的。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4.原子的核式结构: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带负电电子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质子及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5.物质的三种状态:

固态、液态、气态的不同与分子的运动情况有关。

①固体物质的的分子有一定的位置,所以固体有一定的形状,也有一定的体积。

②液态物质的分子相对活跃,所以液体没有一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③气态物质的分子运动剧烈,所以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

第2节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

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3、参照物:

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一切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但人们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4、同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选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的结果一般会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也就是说: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

5、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__位置___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_位置_____没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_静止__的。

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相同时间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

另一种是经过相同路程比较他们所花的时间,所花的时间少的物体运动得快。

(2)物体运动的快慢,还可以用速度来表示,速度值大的物体运动得快。

2、速度:

(1)定义:

把与时间路程之比叫做速度。

(2)公式:

v=s/t。

(3)速度的意义: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4)速度的国际单位:

米每秒(m/s),交通中的常用单位:

千米每小时(km/h)。

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的单位和时间的单位组合而成的。

1m/s=_3.6___km/h(1m/s大于1km/h)

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15m/s,它表示_每秒钟通过的路程为15米。

_.

(5)单位换算方法:

①直接用“1m/s=_3.6___km/h”即“3。

6的进率进行换算”。

如:

10m/s=__36___km/h54km/h=_15___m/s

②“分子分母分开”进行计算法。

如120km/min=m/s;72m/min=km/h.

(6)。

常见

物体的大致速度:

V人步行=1m/s---1.5m/s,V自行车=5m/s,V火车=28m/s,V客机=25om/s,V子弹=900m/s。

3、机械运动按运动路线的曲直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4、直线运动按速度是否变化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5、

(1)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且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速度的大小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

6、在匀速运动中速度的公式是v=s/t,公式中V的大小是不变的(不变、变化),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函数图像为:

变速运动中求平均速度的公式为v=s总/t总=

(s1+s2)/(v1+v2),平均速度的大小反应了运动的粗约或平均快慢程度。

变形公式有:

路程s=vt,时间t=s/v

7、用速度公式计算,是重点和难点。

灵活应用,用规范格式解题。

第3节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

1、实验原理:

v=s/t2、实验器材:

刻度尺、钟表、小车、斜面

3、实验时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钟表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在用公式v=s/t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4、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

如何变化?

具体测量过程和记录表格:

 

得出的结论:

小车从斜面滑下是越滑越快

第4节.能量

1.能量是与物体运动有关的物理量。

不同的运动运动形态对应着不同的能量形式。

一切物体都具有能量。

2.①物体由于运动、被举高、或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所具有的能叫机械能。

②物体由于由于分子运动所具有的能叫内能。

③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

第三章声(共4节内容)

第1节认识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产生: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震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震动发的声音可以记录下来,早期的机械唱片、近期的磁带、激光唱盘、存储卡等都能记录声音。

2、传播:

声由介质传播,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介质来传播声音。

通常听到的声是靠空气作介质传播的;真空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不能面对面的交谈。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着。

3、声速:

(1)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

声速的大小跟有关,还跟介质的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在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同、不同)。

声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固体、液体、气体)。

(2)、在装水的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同学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次敲击声是钢管传来的,第二、三次敲击声依次是水、空气传过来的。

4.频率:

声音的传播距离和时间的比叫频率。

或者说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它的单位是赫兹(HZ)。

*5。

人耳的构造和人耳感知声的过程:

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波引起鼓膜振动,然后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这样我们便听见了声音。

这是耳传导感知声。

感知声还有一种途径:

就是骨传导感知声

4、回声:

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反射回来,再次听到声音,通常称为回音或回声。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0.1s,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加强,觉声音更响亮。

发声体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17米才能产生回声。

利用回声测距离:

s=vt/2.,利用回声探测鱼群、测海的深度等。

5.超声和次声:

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20HZ~20000HZ。

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叫做次声波,它们都统称为声,但人们都听不见。

蝙蝠、海豚发出的声常为超声;地震、海啸、台风,还有大象发出的声是次声。

动物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广(广、窄)。

第2节乐音的三个特性

1.悦耳的的声音(也就是物体有规律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叫乐音

2.乐音的三个特性指的是音调、响度、音色

①音调,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②响度,它是指声音的大小、强弱,响度也叫音量。

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③音色,它是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音色是不同的。

用音色来判断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它与材料和和形状有关。

3.音乐委员起的音太高我唱不上去,指的是声音的音调,夜晚有一个人在操场上引吭高歌指的是声音的响度;我们能辨别是数学老师的生音还是语文老师的声音是用音色辨别的。

4.用相同的瓶子,装上高低不同的水位,对着瓶口吹起,产生的音调由高到低为丁甲乙丙;敲击瓶子产生的音调由高到低为丙乙甲丁。

p37

第3节噪声

1.噪声:

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刺耳的声音;从环保的角度看:

凡影响人们正常的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为噪声。

2、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计量噪声的强弱。

0Db是刚能听到最微弱的声音;30~40分贝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分贝;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噪声不应超过70分贝;为保证休息和眠噪声不应超过50分贝。

3、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是:

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传播声音---鼓膜的振动引起听觉。

4、控制噪声的途径:

(1)三方面着手控制噪声:

1)防止噪声的产生2)阻断噪声的传播3)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2)如安装消声器,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

植树造林、修隔声墙。

(3)在人耳处减弱如用手指堵住耳朵。

(你的建议?

5、右图是禁止鸣笛的标志。

第4节声与现代科学声作为一种波,利用声既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能量。

1.利用声来传递信息的例子很多:

蝙蝠利用回声定位;利用声呐探测海洋的深度和鱼群;医生借助B超获得体内器官的信息。

利用地震发出的次声波,确定发生的方位和强度…

2.利用声可以传递能量。

超生洗碗、超声碎石,都是利用声来传递能量的例子。

3.混响:

声波传播时被障碍物不断反射,即使在声源停止声辐射后,还会有声音的感觉;但由于声波的能量,不断被四周的墙壁和其它障碍物吸收,所以当声源停止振动后,声音只能维持有限的一段时间,这种现象叫混响,所维持的这段时间叫混响时间。

4.共鸣:

由一个物体的振动发出声音,引起与它振动频率相同的另一个物体的振动而发声的现象叫共鸣

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

第1节光源光的传播

1、光源:

本身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月亮不是(是、不是)光源。

光线:

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这条直线称为光线。

2、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在真空中传播最快,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

是3×108m/s。

在水、玻璃中逐渐变小(大、小)。

3、应用:

影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的成因、激光准值等,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

4、打雷时雷声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这表明光速比声速快。

光年是长度单位。

第2节光的反射定律

1、光的反射遵循反射定律。

(1)入射角:

指的是入射光线与法线所成的夹角。

反射角指的是反射光线与法线所成的角。

(2)光的反射定律:

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3)右图中,入射光线是AO,反射光线是OB,法线是ON,O点叫做入射点,∠i是入射角,∠γ是反射角。

2、反射类型:

(1)镜面反射:

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也平行,是定向反射(如镜面、水面);

(2)漫反射:

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向着不同方向,这也是我们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物体的原因。

两类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光垂直射入镜面时,反射角为0度,入射角为0度;

4、能从各个方向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这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

光滑的铜镜,镜子,平静的水面发生的是镜面反射。

5、夜晚迎着月光走亮的地方是水凼,背着月光走暗的地方是水凼。

第3节科学探究:

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特点:

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正立的虚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即平面镜所成的是等大、正立、虚像。

成像原理:

根据光的反射成像。

成像作图法:

可以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反射定律作图。

平面镜的应用:

成像,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要求会画反射光路图)

2、探究: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选两只同样大小的蜡烛是研究像、物大小关系;尺用来探究像、物到镜面的距离关系。

(3)结论:

平面镜所成的像、物大小相同,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对应像物点连线与镜面垂直,所成的是虚像。

像物关于镜面对称。

3、应用:

(1)1.6米高的人站在镜前2米处,平面镜中的他的像高1.6米,像离他人有4米,他远离镜子时,镜中的像不变(“变小、不变、变大”)。

(2)潜望镜、牙科医生检查口腔用的反光镜是平面镜。

(3)作图:

利用像物到镜面的距离垂直且相等来作图。

(4)读时间:

平面镜中的像如图,则时间为。

[方法:

背读法,对称法]

第4节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标出折射“五要素”折射角r:

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3、折射初步规律:

(1)入射线、折射线分居法线两侧。

(2)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增大,但增大的度数不等。

空气那面与法线的夹角大些。

(选“大或小”)(3)光线垂直射入界面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等于0度。

在折射时光路也是可逆的。

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4、折射现象:

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玻璃砖后的笔“错位”,这些都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5、看见水里的鱼是鱼的虚像,是经光的折射形成的。

看见水里的“月亮”“白云”是虚(选“实物或虚像”),是经光的反射形成的。

水中的倒影是虚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小孔成像是实像,是光直线传播形成的。

6、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第5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1、透镜的概念:

透镜有两类:

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

主轴:

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透镜的主光轴。

光心:

光线通过透镜上某一点时,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做光心。

焦点: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经凹透镜折射后要发散,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轴上一点)这一点叫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凸透镜的光学性质:

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②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③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

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又叫会聚透镜。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如图四),所以又叫发散透镜。

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3、作图,补画光路图。

方法:

(1)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即沿直线传播)

(2)对于凸透镜:

一边为平行光,另一边就为会聚于焦点光。

对于凹透镜:

一边为平行光,另一边就为发散光(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于另一侧的焦点上。

4.照相机(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

照相机成的是缩小、倒立的实像

投影仪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

投影仪成的是放大、倒立、的实像

放大镜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

放大镜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

5.实像和虚像:

实像:

是实际光线汇聚而成的像;光屏能(能否)承接到所成的像;物和实像在凸透镜的两侧(同侧或两侧)。

能成实像的光学元件有:

照相机、投影仪、摄像机。

虚像:

是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汇的位置;光屏不能(能否)承接到所成的像;物和实像在凸透镜的同侧(同侧或两侧)。

能成虚像的光学元件有:

放大镜、平面镜,还有看见水里的鱼也是经折射形成的虚像。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用到的实验器材有:

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火柴。

(2)实验过程:

①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②把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中央,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即像距),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情况,测出物距和像距;③调节蜡烛的位置,重复以上操作。

(3)物距和像距:

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称为物距(u);像到透镜的距离称为像距(v)。

2、凸透镜成像规律小结:

物距(u)

像的正倒

像的大小

像的虚实

像的位置

像距(v)

应用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透镜两侧

f

照相机

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2f

------

f

倒立

放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2f

投影仪

u=f

不成像

u

正立

放大

虚像

透镜同侧

放大镜

3、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忆: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像变,物远像像变。

第6节神奇的眼睛

1、眼球相当于一架照相机。

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眼球后部的视网膜相当于胶片(光屏)。

物体经晶状体成像于视网膜上,再通过视神经把信息传入大脑,从而产生视觉。

眼睛的视网膜上成的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2、近视眼,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可以戴凹透镜来矫正。

因为它具有发散光线的性质。

使清晰的图像略向后移,准确地成在视网膜上。

3、远视眼(又叫老花眼)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

可以戴凸透镜来矫正。

因为它具有会聚光线的性质。

使清晰的像略向前移,准确地成在视网膜上。

 

第7节通过透镜看在眼世界

1、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都是凸透镜。

2、物镜:

作用相当于幻灯机的镜头,成放大的实像。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虚像。

显微镜把物体所成的像两次放大

3、望远镜有反射式望远镜和折射式望远镜两种。

其中折射式望远镜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镜头,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目镜成放大的虚像。

它有拉近镜头,增大视角的作用。

4、成实像的光学元件有:

照相机、投影仪、小孔成像;成虚像的光学元件有:

平面镜、放大镜、凸凹面镜

利用反射的有:

平面镜、水下的倒影、所有面镜;利用折射的有:

所有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近视镜、老花镜

第8节走进彩色世界

1、三棱镜把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太阳光(即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这是英国牛顿发现的。

2、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

3、色光的三原色是指红、绿、蓝。

电视的的各种艳丽色彩就是由红、绿、蓝按不同强度组合成的

4、物体的颜色:

应用:

绿光照到一个穿白上衣红裙子的人身上,看见的是绿色上衣,黑色的裙子。

(反射与物体颜色相同的色光,不同颜色的就被吸收而成黑色)

5、看不见的光:

是指红光之外的辐射叫红外线和在光谱的紫端以外的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

(2)、红外线的作用:

(1)制红外线夜视仪。

(2)红外线遥控。

(3)红外线烧烤食物(4)红外线测温度。

(3)、紫外线的作用:

(1)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c。

(2)杀死微生物灭菌。

(3)能使荧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