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应急预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7016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应急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安全生产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应急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安全生产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应急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安全生产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应急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安全生产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应急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安全生产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应急预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安全生产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应急预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安全生产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应急预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安全生产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应急预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应急预案.docx

《安全生产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应急预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全生产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应急预案.docx

安全生产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应急预案

聚甲醛产品包装自动生产线项目

编制单位:

编制人:

审核人:

一、应急预案的方针与原则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保护人员安全优先,保护环境优先”的方针,贯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持续改进”的原则。

更好地适应法律和经济活动的要求,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防止因应急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求援工作的无序和混乱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求援,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帮助实现应急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体现应急救援的“应急精神”。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聚甲醛产品自动包装生产线项目,建筑高度9.80m(局部

5.40m),单跨跨度最大为27.8m,建筑面积1307.27卅。

三、编制依据及要求

《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安全生产法》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条例》

《安全许可证条例》

四、应急响应组织机构

1、公司抢险领导小组的组成组长:

苟毅副组长:

孔令波、符松涛成员:

王舰、夏章寅、李雪、梁小伟、王志中、向光明

2、应急组织与职责

工作职责

2.1.1组长负责了解和掌握事故现场情况,及时向上级汇报,在上级应急指挥机构到达前负责指挥和组织现场抢救。

2.1.2副组长负责协助组长开展应急抢救工作。

2.1.3各成员职责

(1)各工长负责组织开展现场抢救。

安全员等负责维护现场秩序、保护事发现场。

3、应急处置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报告本项目的安全部门负责人、项目部负责人及现场应急处置小组,项目部负责人及现场应急处置小组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在1小时内向公司安全部门、安监部门等报告,并同时启动本项目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

当事故超出本单位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向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及上级单位请求支援。

五、现场危险性较大分项工程及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事故部位

(一)、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特征触电事故类型:

分为电击事故和电伤事故。

触电事故的危害程度:

电流通过人体内部器官,会破坏人的心脏、肺

部、神经系统等,使人出现痉挛、呼吸窒息、心室纤维性颤动、心跳

聚停甚至死亡。

电流通过体表时,会对若人体外部造成局部伤害,对人体外部组织或器官造成伤害,如电灼伤、金属溅伤、电烙印。

事故征兆:

由于施工用电不规范或者违章作业,可能导致触电。

触电者有疼痛发麻,肌肉抽搐,严重的会引起强烈痉挛。

触电事故一般多发在每年空气湿度较大的5、6、7三个月。

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脱离电源

.自救方法

2.1.1.1如果一旦触电,附近又无人救援,此时务须镇静自救。

在触电后的最初几秒内,人的意识并未完全丧失,触电者可用另一只手抓住电线绝缘处,把电线拉出,摆脱触电状态。

2.1.1.2如果触电时电线或电器固定在墙上,可用脚猛蹬墙壁,同时身体往后倒,借助身体重量甩开电源。

2.1.2低压触电事故脱离电源方法

2.1.2.1立即拉掉开关、拔出插销,切断电源。

2.1.2.2如电源开关距离太远,用有绝缘柄的钳子或用木柄的斧子断开电源线。

或者用木板等绝缘物插入触电者身下,以隔断流经人体的电流。

2.1.2.3当电线搭落在触电者身上,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绳索、木板、木棍等绝缘物作为工具,拉开触电者挑开电线使触电者脱离危险。

2.1.3高压触电事故脱离电源方法

2.1.3.1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停电。

2.1.3.2戴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鞋用相应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拉开开关。

2.1.3.3抛掷一端可靠接地的裸金属线使线路接地,迫使保护装置动作,断开电源。

当发现有人触电后,现场有关人员立即向周围人员呼救,采取相应抢救措施,同时向项目部负责人报告。

如有人受伤,应拨打120向当地急救中心取得联系,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联系电话,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3事故报告基本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名称、地址、性质;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3)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涉险的人数)。

4、注意事项触电事故发生后,必须不失时机的进行急救,动作迅速方法正确,使触电者尽快脱离电源时救治触电者的首要条件。

救护人不可直接用手或其他金属及潮湿的构件作为救护工具,而必须使用适当的绝缘工具,救护人要用一只手操作,以防自己触电。

防止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可能的摔伤,特别是当触电者在高处的情况下,应考虑防摔伤措施。

即使触电者在平地,也要注意触电者倒下的方向,注意防摔。

如事故发生在夜间,应迅速解决临时照明,以利于抢救,并避免扩大

事故人触电后,会出现神经麻痹、呼吸中断、心脏停止跳动等现象,外表

上呈现昏迷不醒的“假死”状态,不能马上送到医院时,应立即进行现场急救。

方法是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脏挤压法。

备齐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如车辆、医药箱、担架、氧气袋、止血带、通讯设备、照明器材等。

应保护好事故现场,等待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

(二)、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特征

机械伤害事故类型:

在使用机械中,易发生撞伤、碰伤、绞伤、夹伤、打击、切削等伤害。

机械伤害事故的危害程度:

机械伤害会造成人员手指绞伤、皮肤裂伤、断肢、骨折,严重的会使身体被卷入轧伤致死,或者部件、工件飞出,打击致伤,甚至会造成死亡。

事故征兆及原因:

设备存在安全隐患,经常带病工作,设备发出异常

声音;安全防护装置不健全或形同虚设;修理、检查机械时,未断电

检修,电源处未挂警示牌等;违章作业,随便进入危险作业区;不熟悉操作规程,无证上岗,安全意识差等。

2、应急处置

2.1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2.2.1当发现有人受伤后,应立即关闭运转机械,现场有关人员立即

向周围人员呼救,同时向项目部负责人报告。

2.2.2立即对伤者进行包扎、止血、止痛、消毒、固定等临时措施,防止伤情恶化。

2.2.3如有断肢等情况,及时用干净毛巾、手绢、布片包好,放在无裂纹的塑料袋或胶皮袋内,袋口扎紧,在口袋周围放置冰块、雪糕等降温物品,不得在断肢处涂酒精、碘酒及其他消毒液。

同时应派人拨打120向当地急救中心取得联系,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联系电话,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断肢随伤员一起运送。

2.2.4如受伤人员出现骨折、休克或昏迷状况,应采取临时包扎止血措施,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尽量努力抢救伤员。

事故报告基本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名称、地址、性质;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3)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涉险的人数)。

3、注意事项机械外伤一般直接损伤有时并不十分严重,但是由于伤后抢救处理不当,往往会加重损伤,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重伤员运送应用担架,腹部创伤及脊柱损伤者,应用卧位运送;胸部伤者一般取卧位,颅脑损伤者一般取仰卧偏头或侧卧位。

抢救失血者,应先进行止血;抢救休克者,应采取保暖措施,防止热损耗。

备齐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如车辆、医药箱、担架、氧气袋、止血带、通讯设备等。

应保护好事故现场,等待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

(三)、物体打击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特征物体打击事故类型:

分在高空作业中,物体坠落伤人;人为抛掷杂物伤人;起重吊装、拆装、拆模时,物料掉落伤人;施工机具作业时引发物体飞出伤人、车辆运行过程中物体撒落伤人;张拉作业意外伤人等。

物体打击事故的危害程度:

由于作业人员违规作业、材料堆放不平衡、装运物不规范等原因,坠落物或飞出物速度快,对作业人员造成砸伤,甚至威胁生命,事故发生往往突然。

事故征兆及原因:

临边、洞口等无防护或防护不可靠,物料堆放不平稳;高处作业人员未使用工具袋,乱扔乱抛物料(工具);起重吊装、拆卸等作业未设警戒线,人员进入危险区;设备、张拉作业防护不到位等。

2、应急处置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2.2.1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现场人员应当观察是否还存在坠落物和飞出物,立即采取措施,防止救援过程中再次发生伤害。

2.2.2应马上组织人员抢救伤者,搬在压在伤者身上的物体,同时应立即向项目部负责人报告。

2.2.3伤者受到物体打击,尽可能不要移动伤者,尽量当场施救。

抢救的重点放在颅脑损伤、胸部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

2.2.4当有人受伤严重时,应派人拨打120向当地急救中心取得联系,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联系电话,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事故报告基本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名称、地址、性质;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3)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涉险的人数)。

3、注意事项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应优先对休克、骨折和出血伤进行处理,应先救命,后治伤。

重伤员运送应用担架,腹部创伤及脊柱损伤者,应用卧位运送;胸部伤者一般取卧位,颅脑损伤者一般取仰卧偏头或侧卧位。

抢救失血者,应先进行止血;抢救休克者,应采取保暖措施,防止热损耗;抢救脊椎受伤者,应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

备齐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如车辆、医药箱、担架、氧气袋、止血带、通讯设备等。

应保护好事故现场,等待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

(四)、高处坠落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特征高处坠落事故类型:

根据高处作业者工作时所处的部位不同,高处作业坠落事故可分为临边作业高处坠落事故、洞口作业高处坠落事故、攀登作业高处坠落事故、悬空作业高处坠落事故、操作平台作业高处坠落事故、交叉作业高处坠落事故等。

高处坠落事故的危害程度:

高处作业中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造成坠落人员身体摔伤,严重的可导致人员伤亡。

事故征兆及原因:

洞口、临边等防护设施不齐全;脚手架搭设不规范、脚手板材质或铺设不符合要求;起重吊装、吊篮架、提升架等安装不良、装置失灵导致坠落或失稳;不具备高处作业资格(条件)的人员从事高处作业,作业人员未按规定配带劳动防护用品或其存在缺陷等。

2、应急处置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2.2.1发生高空坠落事故后,现场人员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切断或隔离危险源,防止救援过程中发生次生灾害。

2.2.2应马上组织人员抢救伤者,搬在压在伤者身上的物体,应立即向项目部负责人报告。

2.2.3现场人员应做好受伤人员的现场救护工作。

如受伤人员出现骨折、休克或昏迷状况,应采取临时包扎止血措施,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尽量努力抢救伤员。

2.2.4在伤员转送之前必须进行急救处理,避免伤情扩大,途中作进一步检查,进行病史采集,以发现一些隐蔽部位的伤情,做进一步处理,减轻患者伤情。

转送途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瞳孔、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情况,有异常应及早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2.2.5当有人受伤严重时,应派人拨打120向当地急救中心取得联系,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联系电话,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事故报告基本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名称、地址、性质;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3)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涉险的人数)。

3、注意事项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后,应优先对呼吸道梗阻、休克、骨折和出血伤进行处理,应先救命,后治伤。

重伤员运送应用担架,腹部创伤及脊柱损伤者,应用卧位运送;胸部伤者一般取卧位,颅脑损伤者一般取仰卧偏头或侧卧位。

抢救失血者,应先进行止血;抢救休克者,应采取保暖措施,防止热损耗;抢救脊椎受伤者,应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

备齐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如车辆、医药箱、担架、氧气袋、止血带、通讯设备等。

应保护好事故现场,等待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

(五)、中暑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特征

中暑类型:

分先兆中暑、轻度中暑、重症中暑

中暑的危害程度:

中暑是一种威胁生命的急诊病,若不给予及时的治疗,可引起抽搐和死亡,永久性脑损害或肾脏衰竭。

事故征兆:

中暑病人有发热、乏力、皮肤灼热、头晕、恶心、呕吐、胸闷、烦躁不安、脉搏细速、血压下降,重症病例可能有头痛剧烈、痉挛、虚脱及昏厥等现象。

2、应急处置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2.2.1迅速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处,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于呼吸和散热。

适当给予清凉含盐饮料。

2.2.2先用服用人丹、十滴水、解暑片、藿香正气丸或涂擦清凉油,也可用刮痧疗法。

2.2.3用冷水(冰水或水中加少量酒精)迅速敷擦全身,使皮肤发红并加风扇降温,头部、颈侧、腋下及腹股沟部放水袋或冰袋,头部如能放置冰帽更好。

同时用力按摩患者的四肢,以防止血液循环停滞。

2.2.4中暑严重时,拨打120向当地急救中心取得联系,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联系电话,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事故报告基本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名称、地址、性质;

(2)事故

发生的时间、地点;(3)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涉险的人数)。

3、注意事项

发生中暑时,应尽快将中暑病人送医院急救,以免引起休克及肾脏衰竭等并发症。

中暑治疗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抢救是否及时,如能及时发现及治疗先兆中暑,完全可以防止中暑的发生及发展。

备齐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如车辆、人丹、十滴水、解暑片、藿香正气丸或涂清凉油等防中暑药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