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7137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3.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docx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docx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是专业实践环节之一,是学习完《计算机网络》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将书本上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实现技术相结合,使学生体会网络协议的设计与实现过程,以及专业技术人员所使用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解决计算机网络问题的实际能力,掌握组建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技术,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课程设计要求和内容

课程设计要求:

1、正确理解题意;

2、具有良好的编程规范和适当的注释;

3、有详细的文档,文档中应包括设计题目涉及的基础知识、设计思路、程序流程图、程序清单、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设计中待解决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4、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包括学会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对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能通过独立思考、查阅工具书、参考文献,寻找解决方案。

评分标准:

1.是否有正确的运行结果;

2.是否有良好的编程规范和适当的注释;

3.文档是否完备。

课程设计内容即参考题目:

(任选下列一题或自行另选设计题目):

 

1、发送和接收TCP数据包

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层协议。

TCP协议工作在网络层IP协议的基础上。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设计一个发送和接收TCP数据包的程序,其功能是填充一个TCP数据包,发送给目的主机,并在目的主机接收此TCP数据包,将数据字段显示显示在标准输出上。

2、发现网络中的活动主机

利用ICMP数据包,通过使用ICMP的回送和回送响应消息来确定当前网络中处于活动状态的主机,即ping消息的请求和应答,将发送的ICMP的数据包类型设置为回送请求(类型号为8),并显示在标准输出上。

3、监控IP包流量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熟悉IP包格式和加深对IP协议的理解。

要求编制程序,监控网络,捕获一段时间内网络上的IP数据包,按IP数据包的源地址统计出该源地址在该时间段内发出的IP包的个数,将其写入日志文件中或用图形表示出来(建议用图形表示出统计结果)。

4、解析IP数据包

课程设计的目的就是设计一个解析IP数据包的程序,并根据这个程序,说明IP数据包的结构及IP协议的相关问题,从而对IP层的工作原理有更好的理解和认识。

本设计的目标是捕获网络中的IP数据包,解析数据包的内容,将结果显示在标准输出上,并同时写入日志文件

5、模拟Ethernet帧的发送过程

目前,Ethernet是应用最广泛的局域网。

因此,学习Ethernet技术对深入掌握局域网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模拟Ethernet帧的发送过程,使读者熟悉Ethernet帧的数据发送流程,即CSMA/CD32作流程。

编写程序模拟Ethernet节点的数据发送流程。

6、解析ARP数据包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对网络上的ARP数据包进行分析,从而熟悉ARP数据包的结构,对ARP协议有更好的理解和认识。

要求编写一程序,获取网络中的ARP数据包,解析数据包的内容,将结果显示在标准输出上,并同时写入日志文件。

7、UDP服务器的设计

UDP是TCP/IP协议族为传输层设计的两个协议之一,是一种无连接的,不可靠的协议。

由于UDP采取了无连接的方式,因此协议简单,在一些特定的应用中协议运行效率高。

UDP适合一些实时的应用,如IP电话、视频会议,它们要求源主机以恒定的速率发送数据,并且在网络出现拥塞时,可以丢失一些数据,但是延迟不能太大。

基于这些特点,流式多媒体通信、多播等应用在传输层采用的就是UDP协议。

编写UDP服务器程序,流畅地完成视频文件地传输,要能对多个客户端进行管理。

需要通过UDP模拟多个客户端连接验证的情况。

8、XX网络构建方案设计

 要求:

进行需求分析; 技术选择;网络设计规划;设备选择及预算;后期技术支持及服务。

 

9、企业内部Web站点构建及维护

要求:

网络拓扑结构图; 动态分配IP地址;每个员工在Web服务器上均可发布自己的主页; 提供员工自己维护及管理各自主页的机制。

 

10、企业内部的DNS服务器构建 

要求:

网络拓扑结构图;具体配置步骤;调试验证。

 

11、简单FTP客户端软件设计

要求:

网络拓扑结构图;关键程序代码;调试验证。

 

12、RS-232串行接口通信软件设计 

要求:

网络拓扑结构图;关键程序代码;调试验证。

 

13、XX网站设计与实现

要求:

进行需求分析; 技术选择;关键程序代码;调试验证。

14、IMAP邮件协议的实现

与POP3协议类似,IMAP(Internet消息访问协议)也是提供面向用户的邮件收取服务。

常用的版本是IMAP4。

IMAP4改进了POP3的不足,用户可以通过浏览信件头来决定是否收取、删除和检索邮件的特定部分,还可以在服务器上创建或更改文件夹或邮箱,它除了支持POP3协议的脱机操作模式外,还支持联机操作和断连接操作。

它为用户提供了有选择的从邮件服务器接收邮件的功能、基于服务器的信息处理功能和共享信箱功能。

IMAP4的脱机模式不同于POP3,它不会自动删除在邮件服务器上已取出的邮件,其联机模式和断连接模式也是将邮件服务器作为类似远程文件服务器进行访问,更加灵活方便。

本课题要求学生在掌握IMAP协议的原理及网络通信程序设计的基础之上,开发出支持IMAP协议的邮件处理程序,即实现IMAP协议客户端程序开发,并在此基础上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15、UDP扫描器的设计与实现

设计程序实现UDP扫描器的相关功能,程序可以设定扫描IP地址范围,通过扫描给出网段中活动主机的IP地址、主机名、Mac地址等信息。

为完成该课题,要求深入学习某一门程序程序设计语言,掌握网络程序设计中所用的Socket开发原理与方法。

掌握UDP扫描器的原理,使用Winsock技术开发出相关扫描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完课程设计报告,,并在此基础上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16、TCP扫描器的设计与实现

设计程序实现TCP扫描器的相关功能,程序可以设定扫描IP地址范围,通过扫描给出网段中活动主机、活动端口等信息。

为完成该课题,要求学生深入学习某一门程序程序设计语言,掌握网络程序设计中所用的Socket开发原理与方法。

掌握TCP扫描器的原理,使用Winsock技术开发出相关扫描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17、弱口令扫描器的设计与实现

设计程序实现弱口令扫描器的相关功能,程序可以设定扫描IP地址范围,通过扫描给出网段中活动主机、活动端口等信息。

为完成该课题,要求学生深入学习某一门程序程序设计语言,掌握网络程序设计中所用的Socket开发原理与方法。

掌握弱口令扫描器的原理,使用Winsock技术开发出相关扫描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18、具有MIME编码的SMTP协议的实现

本课题在掌握SMTP及MIME协议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深入学习某一门程序程序设计语言,掌握网络程序设计中所用的Socket开发原理与方法。

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开发出具有MIME编码能力的SMTP邮件发送客户端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19、具有MIME解码的POP3协议的实现

本课题在掌握POP3及MIME协议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深入学习某一门程序程序设计语言,掌握网络程序设计中所用的Socket开发原理与方法。

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开发出具有MIME解码能力的POP3邮件接收客户端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20、Windows2003服务器集群应用

服务器群集功能可以借助服务器群集功能将多台服务器连接在一起,从而为在该群集中运行的数据和程序提供高可用性和易管理性。

服务器群集提供了以下三种主要的群集技术优点:

更高的可用性、更高的可扩展性、更高的可管理性。

本课题要求学生掌握Windows2003Server操作系统及服务器集群技术,利用虚拟机完成企业服务器集群技术的应用实例,并在此基础上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21、基于嵌入式Linux的SMTP协议的实现

本课题在掌握嵌入式Linux下的程序开发,掌握SMTP及MIME协议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深入学习某一门程序程序设计语言,掌握网络程序设计中所用的Socket开发原理与方法。

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开发出具有MIME编码能力的SMTP邮件发送客户端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22、基于嵌入式Linux的POP3协议的实现

本课题在掌握嵌入式Linux下的程序开发,掌握POP3及MIME协议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深入学习某一门程序程序设计语言,掌握网络程序设计中所用的Socket开发原理与方法。

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开发出具有MIME解码能力的POP3邮件接收客户端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23、SSH安全传输隧道的应用

SSH是SecureShell(可译作安全外壳协议)的缩写,由IETF的网络工作小组(NetworkWorkingGroup)所制定;SSH是建立在应用层和传输层基础上的安全协议。

SSH是目前较可靠,专为远程登录会话和其他网络服务提供安全性的协议。

利用SSH协议可以有效防止远程管理过程中的信息泄露问题。

通过使用SSH,就可以把所有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这样“中间人”这种攻击方式就不可能实现了。

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就是传输的数据可以经过压缩,所以可以加快传输的速度。

SSH有很多功能,它既可以代替telnet,又可以为ftp、pop3、或是其他网络通信提供一个安全的"隧道"。

本课题要求学生掌握SSH技术,利用虚拟机完成SSH服务器的搭建,并测试几种典型的SSH客户端应用,实现SSH隧道,并在此基础上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三、课程设计时间与进度安排

课程设计总时间16学时,具体进度安排如下:

序号

阶段内容

所需时间

1

布置任务及准备

2学时

2

调研与需求分析(如查看现场、了解需求、资料收集等)

2学时

3

系统分析、设计、编程与调试

8学时

4

撰写设计说明书

4学时

合计

16学时

四、课程设计撰写规范

在完成任务书中所要求的课程设计作品和成果外,要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不少于3000字)。

课程设计说明书须每人一份,独立完成。

课程论文题目由自己拟定合适题目,必须一人一题。

特别提示:

切忌盲目下载及拼凑他人论文,凡是雷同(相同或相似内容超过40%,即视为雷同)者一律以以“不及格”处理。

一、具体要求。

1、论文标题

论文标题应当简短、明确,有概括性。

论文标题应能体现论文的核心内容、专业特点和学科范畴。

论文标题不得超过25个汉字,不得使用标点符号,可以分二行书写。

论文标题用词必须规范,不得使用缩略语或外文缩写词。

2、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应扼要叙述论文的主要内容、特点,文字精练,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包括主要成果和结论性意见。

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摘要,即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和过程、结果和结论。

摘要中不应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并应避免将摘要撰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

内容摘要一般不超过200个汉字。

3、关键词

中文关键词选词要规范,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取,不能采用英文缩写。

4、正文

正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和结论等部分。

正文必须从页首开始。

绪论一般作为课程论文的第一部分,应综述前人在本领域的工作成果,说明课程论文选题的目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文献资料情况以及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绪论即全文的开始部分,不编写章节号。

一般包括对写作目的、意义的说明,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问题。

论文主体是全文的核心部分,应结构合理,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文字通顺简练。

结论是对主要成果的归纳,要突出创新点,以简练的文字对所做的主要工作进行评价。

结论一般不超过500个汉字。

5、附录

对不宜放在正文中但对论文确有作用的材料,可以编制成论文的附录。

附录字数不计入论文应达到的文字数量。

按照正文一级子标题以下格式打印,每个附录均从页首开始,并在附录起始页的左上角用标准小四号黑体字注明附录序号

6、提交方式:

按照标准排版要求,排版并提交电子文档。

电子文档格式:

课程名称+学号+姓名.doc,不按照此格式提交的,一律无效,文件一律发到指定的邮箱:

二、论文格式要求

1、设计说明书应包括封面、目录、摘要、正文、参考文献(资料)等内容,以及附图或附件等材料。

2、正文段落和标题一律取“1.5倍行距”;

题目字体用小三,黑体;

小标题用四号,宋体;

正文字体用五号字,宋体;

并用A4纸打印。

3、页边距:

版面上页边距30mm,下页边距25mm,左页边距30mm,右页边距20mm;

行间距为1.5倍行距。

图的编号由“图”和阿拉伯数字组成,例如“图1”、“图2”等;每个图号后面都必须有图题,图的编号和图题要置于图下方的居中位置。

*课程设计报告封面模板参加附录(最后一页)

五、成绩评定方法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方法如下:

(1)说明书及设计图纸的质量(占60%)。

(2)独立工作能力及设计过程的表现(含出勤情况)(占40%)。

六、参考书

1、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电子工业出版社

2、 吴功宜等《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集中上机实验报告

 

学生:

学号:

班级:

专业: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2013年6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