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课内阅读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0717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上课内阅读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七上课内阅读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七上课内阅读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七上课内阅读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七上课内阅读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七上课内阅读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七上课内阅读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七上课内阅读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七上课内阅读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七上课内阅读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七上课内阅读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七上课内阅读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七上课内阅读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七上课内阅读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七上课内阅读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七上课内阅读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七上课内阅读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七上课内阅读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七上课内阅读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七上课内阅读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上课内阅读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七上课内阅读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上课内阅读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上课内阅读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四、概括和归纳内容:

概括和归纳内容一般要求“准确”和“简洁”。

具体来说,有如下方法:

1、摘引文中原句,即用文中现成的语句作为答案来概括要点;

(这是考试中的常用形式)

2、选取文中的重要词语、语句(指文章标题、主旨句、段落中心句、开头句、结尾句、过渡句等,它们往往与文章中心内容要点密切相关),组合成符合要求的答案。

3、根据要求自行组织语言,自行概括。

4、概括要点可先划出相关内容的层次,一般有几个层次便有几个要点。

五、理解和分析词句的深层含义:

理解词语、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与作用是记叙文阅读最基本的要求,常见的考查有:

辨析词语、选词填空、词语、句子含义的理解和作用。

答题思路:

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

②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

注意:

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即文章中)的特定含义。

若是要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深层含义,其答题技法是:

结合题目,结合上下文,结合时代背景,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主人公的性格,透过修辞,抓住本质,把含蓄的句子直白化,还原其本来意义,揭示内涵。

切记:

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大多就在原文中,能利用原文词句,尽可能使用,不要凭空去想!

现代文阅读指导与复习检测

第2课《走一步,再走一步》

阅读下面各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①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

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

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

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②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

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③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

这时,……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

……“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

④“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

你能办得到的。

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

⑤“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

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⑥这似乎能办得到。

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我顿时有了信心。

⑦我又照着做了。

我的信心大增。

“我能办得到的。

”我想。

⑧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

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

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⑨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1.概括出在父亲的指导下,“我”每往下爬一步的心理感受。

2.文中的“我”已经脱险了,投入父亲强壮的手臂中却哭了,这是为什么?

“父亲”对“我”脱险起到了什么作用?

3.文章第⑨段中,你认为哪句话哲理性较强,是本文的中心所在?

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发。

第2课参考答案

1.我顿时有了信心——我的信心大增——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2.这是脱险后的欣慰,对父爱的体验和感激,战胜困难的自豪等的泪水。

/父亲鼓励、引导“我”,让“我”有自我脱险的勇气和信心。

3.“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它启示我们做任何事都要着眼于最初的那一步,走一步再走一步,直到达到目的。

首先要有勇气和信心,无论怎样的困难和危险,只要把它分解开,就一定能克服。

第4课《紫藤萝瀑布》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

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

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

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我曾遗憾地想:

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个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第一段与第二段文字通过十多年前紫藤萝______________与眼前的紫藤萝______________进行对比,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2.理解下边两句话的含义。

(1)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2)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第4课参考答案

1.花朵稀落生机勃勃“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2.

(1)生命也像紫藤花一样由无数个故事组成,每一个都是组成灿烂的一分子。

(2)作者从盛开的紫藤萝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永恒,重新振奋精神,以愉快的心情去迎接生活。

第11课《春》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文段抓住了春雨、、的特点来写。

2.“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一句中,用“一层薄烟”来比喻的情状;

一个“笼”字准确地写出了这层薄烟的;

一个“全”字把展现得非常开阔。

3.文段含蓄地写了春风,从下面哪一句话可以看出?

()

A.雨是最寻常的B.密密地斜织着C.笼着一层薄烟D.稀稀疏疏的

4.文段描写的景物给人的感觉是()

A.春雨绵绵,令人喜爱B.春雨寻常,忧伤烦恼

C.清亮温馨,宁静和平D.凄神寒骨,撩人思绪

5.文段描写雨中景物的正确顺序是从到,从到,从到。

(每个方框填写一个字)

(二)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1.这三个比喻句分别概括出春天哪三方面的特点?

它们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谈谈这一部分给了你怎样的鼓舞和力量。

(三)

阅读下面三个片断,完成1-6题。

【甲】“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A(带、含、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乙】一夜之间,春风来了。

忽然从塞外的B(莽莽、苍苍)草原,C(莽莽、苍苍)沙漠,滚滚而来。

从关外扑过山头,D(扑、漫、吹)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丙】夜风轻飘飘地吹拂着,空气中飘荡着一种大海和田禾相混和的香味,柔软的沙滩上还残留着白天太阳炙热的余温。

那些在各个工作岗位上劳动了一天的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到了这软绵绵的沙滩上,他们浴着凉爽的海风,望着那缀满星星的夜空,尽情地说笑,尽情地休息,愉快的笑声,不时地从这儿那儿飞扬开来,像平静的海面上不断从这儿那儿涌起的波浪。

1.选择甲、乙两文括号里的词填在横线上。

A.B.C.D.

2.甲文中“酝酿”原意是,在课文中的意思是。

3.三段文字在写“风”时各有特点,甲文用“”作比,表现南国春风舒适、温暖的特点;

乙文用“如无数的针扎”表现北国春风的;

丙文所描绘的是海风,其特点是。

4.甲文写春风时,从感觉的多角度去描绘,找出相应的句子。

①触觉:

②嗅觉:

5.甲、乙两段文字在描写风时共同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丙文的内容:

第11课参考答案

(一)1.多细密轻盈2.细雨濛濛高度意境3.B4.C5.静景动景物人近远

(二)1.新(或新生、生机勃勃);

美(或娇美、千姿百态);

健(或健壮、活力无穷)。

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希望,想去创造更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2.鼓舞人们对光明的未来满怀向往和希望,并决心为此而奋斗。

(三)1.A.混B.苍苍C.莽莽D.漫2.造酒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3.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强劲、凛冽夏日柔和、凉爽4.①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5.比喻

6.描绘夏夜柔和的海风和沙滩以及劳动者休憩谈笑的场面。

第12课《济南的冬天》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

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1.第一句话“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把这两段景物描写具体表示空间的词语依次写出。

山上→()→()→()→();

()→()→()。

3.加点部分把景物当成“人”来写,赋予了人的感情,谈谈你对这一处的理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用一句话概括第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5.从文中找出比喻句,完成下面的表格,体会这种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本体

比喻词

喻体

表达作用

顶雪矮松

亲切温暖

山坡

(穿上)

卧雪小村庄

济南的冬天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

6.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所描写的景色,使作者联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本段文字判断有错的两项是()

A.这段文字描写的是雪后山景的秀美。

B.从这段文字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整个小山都积满了雪。

C.这段文字是按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顺序写的。

D.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如把树尖比作“日本看护妇”,说薄雪“害了羞”。

8.“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是从侧面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山”后面加“们”,是表示()

A.表示复数B.把山拟人化了C.是北方口语的习惯

10.“带水纹的花衣”是写出了()

A.下了点小雪后的山上的景色。

B.下了点小雪后山上有水了,流来流去像带水纹的花衣。

11.本段开头说: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结尾说:

“就是下小雪吧……”这里小雪的“妙”处是()

A.小雪可以给小山穿上“花衣”。

B.小雪可以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C.小雪可以点缀得那些小山更加秀美。

D.小雪可以反射出小山的各种色彩。

12.雪本来是白色的,文中却说它“微微露出点粉色”,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给这段话选出一个标题()

A.雪后的景色B.冬天群山美C.雪后图D.雪后山更秀

第12课参考答案

1.承上启下过渡句,总起全段。

2.树尖山尖山坡山腰城内城外山坡上

3“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不但写出了山坡薄雪的视觉形象与山坡薄雪的感觉形象,而且写出了“情”——热爱冬天的济南,赞美济南的冬天。

4薄雪覆盖下的美丽山景。

5.

好像

日本看护妇

山坡

带水纹的花衣

美丽可爱

唐代名手的小水墨画

灵秀恬淡

空灵的蓝水晶

突出响晴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形象贴切

6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7.BD8.雪不大,有的地方根本没积住雪

9.B10.A11.C12.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13D

第17课《看云识天气》

①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②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

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

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

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

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③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

④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

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⑤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

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1.这段文字连用8个比喻来说明云的形态变化之多,它是紧扣哪个短语来写的?

2.说明云和天气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

3.结合上下文说说“招牌”一词的妙处。

4..①句和⑤句在选文中分别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5.选文用“美丽”和“_______”,“白云朵朵”和“_______”相对比,说明云“_______”的特点,这样写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划分选文的层次。

①②③④⑤

7.本段文字的结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7课参考答案

1.姿态万千2.⑤

3.“招牌”是商店的标志,这里用“招牌”比喻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这个比喻准确,形象地说明了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

4.揭示该段文字的中心对①②③④句总结

5.阴森乌云密布变化无常说明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6.①‖②③④‖⑤7.总—分—总

第21课《风筝》

认真阅读课文(文段略),完成下列各题:

1.对课文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我向来不爱放风筝,原因是我认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

B.弟弟体弱多病非常喜欢风筝,看放风筝时欢呼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C.我发现了弟弟的秘密——自己动手做风筝,我即刻给他毁掉了。

D.我中年时看到了一本儿童教育书时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十分懊恼,终于向弟弟道歉,求得了弟弟的宽恕。

2.填空:

文章开头由北京的冬天引出对故乡_______描写,结尾由故乡的春天回到北京现实_______,开头结尾_______。

3.第二自然段“故乡的风筝时节……打成一片春的温和。

”写了什么内容,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如何理解“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及“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这些语句的深层含义。

5.文章开头说:

“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结尾说“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为什么?

第21课参考答案

1.D2.春天的冬天相互照应

3.写了故乡二月风筝时节抬头所见各样风筝及地上杨柳的发芽,山桃的吐蕾,构成一片春日的温和,表达了作者对春日温和的热烈向往。

4.这些语句是作者用严冬比拟现实的,反映了现实的冷酷和无比的黑暗。

5.看到风筝想到了自己对弟弟的风筝梦的虐杀,戗害了儿童热爱玩具,喜欢游戏的天性,这正是封建意识造成的,这种封建意识也正是封建社会形成的,社会病根的顽固使自己有无可把握的悲哀,要想消除悲哀就要改革社会。

第22课《羚羊木雕》

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

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

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

“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

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

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

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1.文中描写月亮的句子是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

2.本段文字对人物的形象运用了()

A.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

B.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C.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

3.选段中与“慢慢地”结构相同的一个词是_______。

4.选段中说“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的理由是()

A.“我”止不住流下了眼泪。

B.“我”对朋友反悔了。

C.别人不理解“我”。

D.“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

5.结尾说“这能全怪我吗?

”通过这句话你认为“我”的责任在哪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中写了四位大人。

请通过他们各自的语言进行分析,完成后面各题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

”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

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爸爸对我说:

“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

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

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

奶奶突然说:

“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万芳妈妈接过来一看说:

“哎呀!

你怎么能拿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呢!

”她把羚羊递到我的手上,“好好拿着,别难受,看我呆会儿揍她!

1.在对待“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这件事情上,上边三个人的语言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态度?

妈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爸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奶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爸爸、万芳妈三个人的语言表现了他们对一个问题的共同认识,这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2课参考答案

(一)1.月亮出来了,冷冷的烘托“我”的心情2B3.呆呆地4.B5.“我”屈从了父母

(二)1、妈妈:

态度强硬,重财轻义爸爸:

比妈妈委婉些,但实质相同奶奶:

与妈妈爸爸不同,她认为要回羚羊木雕不好2.疼爱孩子,但不珍视孩子间的友情,重财轻义。

第26课《皇帝的新装》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

”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

多么美的花纹!

多么美的色彩!

”他们指着那架空织布机,他们相信别人一定看得见布料。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

这可骇人听闻了。

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

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

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

”“哎呀,真是美极了!

”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于是他点头表示满意。

他仔细地看着织布机,他不愿说出什么也没看到。

跟着他来的全体随员也仔细地看了又看,可是他们也没比别人看到更多的东西。

他们像皇帝一样,也说:

“哎呀,真是美极了!

”他们向皇帝建议,用这新的、美丽的布料做成衣服,穿着这衣服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

“这布是华丽的!

精致的!

无双的!

”每人都随声附和着。

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

皇帝赐给骗子“御聘织师”的头衔,封他们为爵士,并授予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

……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

”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

”爸爸说。

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穿什么衣服!

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呀!

“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

”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

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

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

“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1.“两位诚实的官员”指着那架空织布机违心地称赞“布料”的原因是()

A.为了蒙骗皇帝B.替骗子说谎

C.他们相信别人都能看见布料D.为了表明他们可以看见布料,因而是聪明的,称职的

2.“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

”“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

”这是两个_______句。

这两个句子既写出了皇帝的__________,又写出了他的__________。

3.这段文字对皇帝的描写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

4.作者让一个孩子说出了事情的真相,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骗子行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