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五下语文课课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07459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6.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五下语文课课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苏教五下语文课课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苏教五下语文课课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苏教五下语文课课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苏教五下语文课课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苏教五下语文课课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苏教五下语文课课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苏教五下语文课课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苏教五下语文课课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苏教五下语文课课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苏教五下语文课课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苏教五下语文课课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苏教五下语文课课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苏教五下语文课课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苏教五下语文课课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苏教五下语文课课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苏教五下语文课课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苏教五下语文课课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苏教五下语文课课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苏教五下语文课课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五下语文课课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苏教五下语文课课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五下语文课课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五下语文课课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三课:

朴素――朴实预示――预测方正――端正珍惜――爱惜

严肃――严厉

朴素――华丽严厉――宽厚疏淡――浓烈严肃――温和

珍惜――糟蹋

本文是篇精美的游记,通过对三味书屋的陈设,蜡梅花以及鲁迅桌上“早”自的来历的描述,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写梅花的句子是“迈进后花园,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

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向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

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因为蜡梅花开得最早,文章以花喻人,鲁迅先生一生时时早,事事早,他的品德正像蜡梅花一样,所以要写梅花。

【名人作品传真】

鲁迅的主要作品:

《呐喊》《彷徨》《狂人日记》《阿Q正传》《坟》《华盖集》

《朝花夕拾》《华盖集续编》《淮风月谈》《故事新编》《野草》

【成语中的早晚】

晓行夜宿朝不保夕朝生暮死朝令夕改朝思暮想

朝三暮四夙兴夜寐通宵达旦暮鼓晨钟朝晖夕阴

【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名言:

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

―――达尔文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培根

人生太短,要干的是太多,我要争分夺秒。

―――爱迪生

谚语: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时间是金,其值无价。

4.古诗两首 

 

《游园不值》 

叶绍翁[宋] 

解释词语 

值:

逢;

遇 

怜:

爱惜。

屐:

木屐。

柴扉:

柴门,用树枝变成简陋的门 

总结课文:

本诗讲诗人春天去游园, 

没有遇到主人,扫兴之时,却意外发探出墙外代表春色的红杏,表达了诗人喜爱春天的美好情感。

深入课文:

"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不仅描写了春天的景色,还说明了任何新生事物和进步的力量都是无法阻挡的.他总会冲破阻力向前发展。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南宋]

宿:

住宿。

篱落:

篱笆。

疏疏:

稀疏。

径:

小路。

深:

向远处伸展。

急走:

奔跑 

总结全文:

这是一首田园风光诗作,描绘 

了幽静安逸的田园春光和儿童在菜地边 

追逐蝴蝶的生动场面,表达了诗人对田园春色的赞美和乡村儿童的喜爱之情.

拓展:

描写春天的成语 

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柳暗花明、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光明媚、春寒料峭

描写春天的古诗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描写儿童的古诗

《所见》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池上》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5.梦圆飞天梦圆:

实现梦想

杨利伟:

2003年10月15日,驾驶“神舟”5号绕地球飞行14圈,成为首位飞上太空的中国人,誉为“中国航天第一人”

深入课文

1、从第6自然段中我们可以读出人们盼望已久、凝结着中国人民心血,寄予着中国人民飞天梦想的“神舟”5号飞船就要起飞,当时每个人都是异常紧张,因为“神5”飞天对每一个华夏儿女来说至关重要,只是我们前年的飞天梦。

2、第15自然段写人们见“神5”发射成功后喜悦的心情,“澎湃的激情、胜利的喜悦和无限的自豪”是三个并列的短句,有一种一层比一层强烈的思想感情,更加体现出这时全场沸腾的喜悦场面。

3、“神5”发射成功,用成语来形容人们此时的心情:

心潮澎湃、欣喜若狂、欢呼雀跃、欢声雷动。

课文总结:

本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神舟”5号飞天的过程,表现了华夏儿女实现中国千年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

6、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1、火星简介:

火星是太阳系的第四行星。

由于火星上的岩石、沙土和天空是红色或粉红色的,因此这颗行星又常被称作“红色的星球”。

2、此文为科普说明文,层次清晰、层层推进、过渡自然,语言表述:

用词准确、严谨。

3、推测的意思:

根据事实猜想。

推断的意思:

根据一些事实得出结论。

家常便饭联系上下文的解释:

指很平常,经常发生的意思。

文中指太阳系内无数大大小小四处游荡的碎片彼此碰撞是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的事,很平常。

集体大逃亡联系上下文的解释:

指火星引力小,导致火星表面液态水蒸发变成的大量气体摆脱火星引力,逃向太空。

4、本文的题目很特别,竟然用了两种标点符号。

破折号在这表示解释说明,借助地球来对火星进行简单的介绍。

“孪生兄弟”本来指一胎出生的兄弟俩,一般长相相似。

加上引号表示火星和地球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兄弟。

7、神奇的克隆

1、本课主要介绍了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我们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2、本文开头引入《西游记》中孙悟空拔一把毫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的故事,生动形象、巧妙、有趣地说明了“克隆”是怎么一回事,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3、克隆技术的奇妙体现在:

是一种无性繁殖,是一项造福于人类的科技成果。

课文按“含义—发展—应用—前景”的顺序介绍克隆的。

练习二

1、和“看”意思相近的词语:

环顾、扫视、俯视、眺望、注视、张望、凝视、窥探、大量、目击、目睹、端详、怒视。

2、表现人的仪表、神情的成语。

风流潇洒:

英俊有才华,气度超脱。

气宇轩昂:

形容人的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温文尔雅:

形容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仪态万方:

形容姿态美丽多姿。

神采奕奕:

神采,之人面部的神奇和光采。

形容人精神饱满的样子。

满面红光:

满面,整个面部,形容人的脸色红润,有光泽。

威风凛凛:

威风,威严的气概。

凛凛,严肃,可敬畏的样子。

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

相貌堂堂:

形容人的容貌庄严大方。

风度翩翩:

指人的举止洒脱,姿态优美。

8、海伦·

凯勒

一、重点词语

吮吸玫瑰凯勒暴躁脾气干燥哑巴倾注

课程不屈不挠前所未有不分昼夜如饥似渴纷纷扬扬

夜以继日倾诉

二、词义理解

倾诉:

指完全说出(心里的话)。

倾注:

指(感情,力量等)集中到一个目标。

夜以继日:

日复一日,没有间断。

三、词句分析

她不能喊一声“妈妈”,也不能倾诉心中的希望和要求。

答:

“倾诉”指完全说出(心里的话)。

联系上下文知道海伦不能说话,她无法用语言表达心中的情感。

她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在残疾人身上。

“倾注”指(感情、力量等)集中到一个目标上。

这里说海伦一心扑倒残疾人事业上。

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

从“如饥似渴”一词体会出海伦对知识的渴望。

我夜以继日地努力,反复高声朗读某些词语或句子…

从这句话中我们体会出海伦强烈的上进心和面对困难不退缩的精神。

四、课文中心本文以感人的笔触向我们介绍了一位与命运抗争的英雄——海伦·

凯勒,歌颂了她不屈不挠、奋斗不止的精神。

五、形容人坚强、勇于面对困难的词语:

百折不挠不屈不挠百炼成钢坚定不移顽强不屈坚忍不拔

六、像海伦·

凯勒一样身残志坚的人:

张海迪、霍金、桑兰

9、二泉映月

葱茏搀扶哭泣倔强呐喊积淀委婉抒情

恬静无锡倾诉激愤富饶乐坛享有摇曳

恩惠盛誉升腾跌宕静影沉璧饱经风霜

饱经风霜饱:

充分。

饱尝了人间辛酸,经历了许多风雨。

(1)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

答:

这句话体现了阿炳,永不放弃、百折不回的坚韧品质和对美好未来有着无限向往的乐观态度。

(2)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

这时的阿炳已是饱经风霜。

虽然看不见了,却比幼时多听出了许多复杂的情感。

这句话所在的一节体现出了阿炳如今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交杂的情感。

(3)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

阿炳有哪些积淀已久的情怀呢?

有对富饶家乡的喜爱,有对恩重如山的师父的怀念,有对坎坷经历的控诉,有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4)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饱经风霜的阿炳,又一次来到了二泉,从流水声中听到了许多声音,表达了阿炳不屈服于命运的抗争心声。

这是阿炳的心声,也是师父的心声,更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心声。

(5)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这句话直接倾吐了阿炳的心声,这是阿炳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真实写照。

四静心听听二胡曲《二泉映月》,感受课文所描述的情景。

乐曲开始较舒缓深沉,恰似作者端坐泉边沉思往事。

然后乐曲打破了前面的沉静,开始激昂起来,流露出作者无限感慨之情。

接着旋律柔中带刚,情绪更为激动。

从开始时的平静深沉逐渐转为激动昂扬,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和顽强的生活意志。

音乐略带几分悱恻的情绪,这是一位饱尝人间心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感情流露。

10、郑和远航

桅杆魁梧炫耀瓷器珊瑚化险为夷鬓发码头

派遣器材拳头赠送撕裂模范镇定自若扶老携幼

严阵以待惊叹不已

扶老携幼携,携带。

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惊叹不已已,停止。

不住地惊讶赞叹。

严阵以待待,等待。

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的敌人。

化险为夷夷,,平坦,平安。

使危险的情况或处境变平安。

(1)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

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

这句话从一个状态体现了郑和远航期间充满艰险和未知的困难,联系上下文也能反映出郑和的雄才大略,因为他把这些困难都已扫平。

(2)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

这句话体现了郑和七下西洋的伟大意义,也表现了作者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赞扬。

人物形象

 《海伦·

凯勒》:

海伦·

凯勒:

具有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二泉映月》:

阿炳:

具有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郑和远航》:

郑和:

具有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11、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一、字词

1、解词释义

呼啸:

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嘱托:

托人办事;

托付。

飞来横祸:

比喻意外的灾难。

耗尽:

消耗殆尽。

2、近义词

克制——抑制嘱托——叮嘱充实——充足

3、反义词

牢记——淡忘耻辱——荣耀发愤——懈怠

4、成语天地

奋发图强忍辱负重呕心沥血披荆斩棘全神贯注

二、课文阅读

1、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做,用力整整1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

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发愤”指振作起来,努力完成。

课文中从“52万字”“13年”反映了《史记》前无古人的巨大成就。

从“几乎耗尽”“用生命写成”集中体现了司马迁献身事业的伟大精神。

2、全文中心思想:

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述了汉代史官司马迁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写成巨著《史记》的事。

赞扬了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遗志矢志不渝的精神。

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这部著作是由西汉时期司马迁写的。

三、拓展

1、你还知道《史记》中的哪些故事?

《卧薪尝胆》《负荆请罪》《四面楚歌》《指鹿为马》《背水一战》

《破釜沉舟》《图穷匕见》《狡兔三窟》《脱颖而出》《纸上谈兵》

四、人物形象:

司马迁具有忍辱负重、矢志不移的精神。

练习三

1、我国著名的书法家有:

王羲之、欧阳修、虞世南、颜真卿、怀素、苏轼、黄庭坚、米芾、董其昌、文征明等

2、诵读与积累

令出如山:

出来的命令是不可以更改的。

振臂一呼:

挥动手臂,一声号召。

浩浩荡荡;

比喻气势雄壮,规模宏大。

络绎于途:

形容沿途过往的人马车船接连不断。

惊涛骇浪:

比喻险恶的环境或遭遇。

水土不服:

不适应异地的生活环境。

讲和通好:

指互相和解,并建立友好关系。

观风问俗:

只观察了解风俗之情。

奇珍异宝:

起义罕见的珍宝。

互通有无:

用自己有的去交换自己没有的。

五洲四海:

指世界各地或全国各地。

心悦诚服:

心里喜悦而真诚佩服。

13秦兵马俑

1、课文分段:

(1):

秦兵马俑的价值和出土位置。

(2):

兵马俑规模宏大。

三(3~10):

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四(11):

总结秦兵马俑的气势及它的伟大意义。

2、课文中心:

本文主要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再现了中华名族一段强盛辉煌的历史。

3、难句:

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

(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说明兵马俑的总面积大,坑内的兵马俑的数量多。

4、课后问题(P76页)这篇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具体介绍秦兵马俑的?

这篇课文是从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两个方面具体介绍秦兵马俑的。

5、拓展:

秦兵马俑位于骊山陵东侧,历时38年才修建完毕。

14埃及的金字塔(说明文)

1、课文中心:

文章通过介绍金字塔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

2、课后问题:

(P79):

读一读,注意带点的部分,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作比较)

(2)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举例子)

这样写可以更真观,更真切,更有说服力,留给人深刻的印象。

3、默读课文,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1.外形的宏伟,结构的精巧。

2.如何运巨石,如何垒巨石。

4、拓展:

埃及位于非洲北部。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的陵墓。

15音乐之都维也纳

这篇文章作者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维也纳独特的城市风貌,讲述了维也纳被誉为“音乐之都”的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和向往。

(P83页)联系上下文,说说带点词的意思。

(1)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欧洲古典音乐的发源地)

(2)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

(是指掺杂混合在一起。

3、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

为什么?

你还能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词语吗?

为了纪念乐坛大师,维也纳的许多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大厅等,也多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

不能去掉。

因为加上这些词可以使句子表达的内容更具体。

“许多”与多表示程度,说明用音乐家名字命名在维也纳随处可见,可以突出表现作为音乐之都的维也纳的特点。

文中还有这样的词语:

(1)人们在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那优雅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

(2)在这儿,到处可以看到大音乐家们的铜像或大理石像。

4、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2)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3)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4)维也纳的国家歌剧院与音乐之友协会大厦都具有世界影响力。

练习4

标点符号的用法

一、句号表示陈述句之后的停顿。

陈述句的语调一般是平稳的,例如:

1在我的后院,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2我们是祖国的希望。

二、问号表示一句话问完了之后的停顿。

疑问句的语调一般是上扬的,例如:

1你的病好了吗?

2她喜欢画画吗?

也可以用在反问句后:

我国的子弟兵难道不英勇吗?

三、感叹号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末了的停顿。

感叹句和感情强烈的反问句、祈使句末尾要用感叹号。

例如:

1这是多么伟大的民族啊!

2花圃里的郁金香多美啊!

四、逗号表示一句话中的停顿。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

五、顿号表示句中较短的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花圃中开满了梨花、桃花、杏花,美丽极了。

六、引号1表示文中引用的部分。

2表示重要或有特定意义。

3表示特定称谓。

4表示人物的话语。

城市雅号

对称的古都——北京音乐之都——维也纳花都——巴黎

雾都——伦敦佛教之都——曼谷沙漠之都——开罗

绿色首都——莫斯科狮城——新加坡水城——威尼斯

《爱如茉莉》

字词解释

嗔怪:

责怪,埋怨。

一本正经:

形容态度庄重严肃。

叮嘱:

再三嘱咐。

恬静:

宁静,安静。

静谧:

安静。

朦胧:

快要睡着或刚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事物模糊的样子。

眸子:

瞳仁,眼睛。

中心思想

课文用清新、朴实的语言记述了“母亲生病住院,父亲去医院照顾”这件普通小事,告诉我们真爱就如茉莉般平淡无奇却芳香宜人。

课后习题(第2题)

“掏”“咽”“钻”都是具体的动作,而“秘密”“话”“幽香”都是抽象的事物,无形的东西,是不能用“掏”“咽”“钻”搭配的。

这样的词语活用,使抽象的事物仿佛可以看见、可以触摸,反而更生动、形象了。

拓展

有关“爱”的比喻

爱如玫瑰,热情奔放。

爱如桂花,朴素淡雅。

爱如玉兰,圣洁高贵。

爱如梅花,冰清玉洁。

有关“爱”的成语

执子之手,与子谐老。

白头偕老海誓山盟情投意合

小结

父母之间的爱,不需要海誓山盟,不需要轰轰烈烈,不需要相约至海枯石烂。

他们之间的爱,是朴素的,是真切的。

如茉莉一般,寻常,平淡。

但这种淡淡的爱,却足以震撼人心。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月光启蒙》

字词句解释

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

第一个“长”:

生长。

第二个“长”:

产生。

莲花落:

一种民间曲艺。

豁然开朗:

一下子领悟了某些道理。

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母亲甜甜的嗓音令人舒心而陶醉,犹如花的“芳香”,让人迷醉。

令我们感受到了母亲的温柔和对“我”深深的爱。

作者为何用《月光启蒙》为题?

母亲在夏夜的月光下对“我”进行启蒙教育,那柔和的月光,生动的歌谣和那浓浓的母爱,那温馨的场景,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母亲通过哪几种方式对我进行启蒙教育?

通过“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这四种方式对我进行启蒙教育。

这是一篇淳朴优美、感情真挚的散文,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代,母亲在月光下对自己进行启蒙教育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怀念之情。

含有“月”的成语

皓月当空春花秋月明月清风月中折桂月朗风清众星捧月披星戴月

18《我和祖父的园子》

词语解释

溜平:

文中指用泥土将土窝抹平。

段落分析

第一段(1~2)介绍祖父的园子是个什么都有的美丽园子。

第二段(3~12)“我”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模仿祖父做事、随心所欲地玩耍。

第三段(13)在园子里,阳光下的一切都是自由的、快乐的。

第四段(14)“我”玩累了,找个阴凉的地方就睡了。

全篇以轻快、优美的文字详尽地展现了祖父园子的勃勃生机,描写了作者童年在祖父园子里自由自在的生活。

园子里的所有生命都是那么无拘无束;

祖父又是那么宽厚仁爱;

尤其是童年的“我”,在这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

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问题

1.在作者眼中,我和祖父的园子是怎样的?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自由、快乐、有趣、无忧无虑、无拘无束、五彩缤纷的。

扩展

关于本书

这本书的名字叫《呼兰河传》。

著名作家茅盾称这本书是“一篇叙述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关于作者

写这本书的人名叫萧红,原名张乃莹,许多作品深得广大读者的喜爱 

19《谈礼貌》

1、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态度粗暴)(出言不逊)

2、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礼节周到,就会让人感到温暖;

没有礼貌,就会让人感到讨厌。

本文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文章告诉我们:

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与人交往的时候,以礼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关于礼貌待人的名言: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不施一礼,多跑十里。

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

一个人的礼貌,就是照出他的肖像的一面镜子。

练习五

语文与生活

1. 

劲歌劲舞:

特指风格粗犷、节奏强烈的流行歌曲或现代舞蹈。

2. 

新词儿:

反映当今时尚生活的词语

新词儿

下海大款大腕民工潮

楼盘期房现房经济房

大片宽带网民追星族

打的买单运作写字楼

新词儿举例

招商、下岗、义工、外卖、锁定、面巾纸、考级、网吧、股民、手机、小灵通·

·

诵读与积累

成语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