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第二单元 中国地理分区第4课时青藏地区与三江源地区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07748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8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第二单元 中国地理分区第4课时青藏地区与三江源地区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第二单元 中国地理分区第4课时青藏地区与三江源地区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第二单元 中国地理分区第4课时青藏地区与三江源地区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第二单元 中国地理分区第4课时青藏地区与三江源地区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第二单元 中国地理分区第4课时青藏地区与三江源地区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第二单元 中国地理分区第4课时青藏地区与三江源地区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第二单元 中国地理分区第4课时青藏地区与三江源地区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第二单元 中国地理分区第4课时青藏地区与三江源地区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第二单元 中国地理分区第4课时青藏地区与三江源地区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第二单元 中国地理分区第4课时青藏地区与三江源地区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第二单元 中国地理分区第4课时青藏地区与三江源地区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第二单元 中国地理分区第4课时青藏地区与三江源地区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第二单元 中国地理分区第4课时青藏地区与三江源地区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第二单元 中国地理分区第4课时青藏地区与三江源地区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第二单元 中国地理分区第4课时青藏地区与三江源地区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第二单元 中国地理分区第4课时青藏地区与三江源地区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第二单元 中国地理分区第4课时青藏地区与三江源地区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第二单元 中国地理分区第4课时青藏地区与三江源地区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第二单元 中国地理分区第4课时青藏地区与三江源地区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第二单元 中国地理分区第4课时青藏地区与三江源地区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第二单元 中国地理分区第4课时青藏地区与三江源地区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以高寒草地为主。

3.高原农牧业

(1)高寒牧业:

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优良畜种。

(2)河谷农业

4.丰富的能源与矿产

(1)能源

①太阳能丰富:

A拉萨有“日光城”之称。

②地热能丰富:

羊八井建有我国目前最大的地热蒸汽田,已建成地热发电站。

③藏北高原:

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

④风能、水能丰富。

(2)矿产:

柴达木盆地被称为“聚宝盆”,主要矿产有B察尔汗钾盐、C锡铁山铅锌矿、D冷湖石油。

5.交通:

公路运输是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以拉萨为中心。

E铁路是青藏铁路。

1.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高”、“寒”是青藏地区两大地理特征,抓住了“高”和“寒”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也就抓住了各自然景观(独特的高原农牧业、交通运输方式、奇特的风光等)形成的根本原因。

具体如下所示:

2.青藏地区的环境与农牧业、居民生活的关系

青藏地区独特的高原地形

高山、高寒气候

3.青藏高原气温低,农作物却能高产的主要原因

(1)太阳辐射强、日照长。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透明度好,因而太阳辐射强,而且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有利于作物和牧草的光合作用。

(2)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积累营养物质。

(3)气温较低,植物生长期长,农作物有充足的时间积累贮藏营养物质。

故西藏的小麦穗大、粒重、产量高,蔬菜、水果等长得又大又好,牧草的营养成分也很高。

4.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农牧业的不同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内蒙古

宁夏

新疆

青海

西藏

牧场类型

温带草原牧场

山地牧场

高寒牧场

优良畜种

三河牛、三河马

滩羊

细毛羊

牦牛、藏绵羊

农业

灌溉农业区: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引黄河水和天山山麓引高山冰雪融水灌溉。

绿洲农业区:

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依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灌溉,成为粮棉产区

河谷农业:

藏南谷地、青海的湟水谷地。

主要种植青稞、小麦和豌豆等

(2015·

北京西城区高二期末)读区域图,回答

(1)~

(2)题。

(1)西藏地区(  )

A.河湖稀少

B.年降水量西北多,东南少

C.城镇主要分布在地势相对较低的谷地

D.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2)青稞是西藏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多种植于河谷地带,主要原因是河谷地带(  )

A.热量更充足     B.降水量更大

C.光照更充足D.土壤更肥沃

解析:

(1)题,从图中信息可知,西藏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受西南季风活动和地势影响,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东南部为大江大河源头,西北部多冰川、湖泊。

(2)题,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热量条件差,因此农业生产受到制约,多数农作物种植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

答案:

(1)C 

(2)A

考点二 三江源地区

1.三江源地区位于中国的西部、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省南部,“三江源”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对中国的生态状况及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的治理保护中担负着重要责任。

2.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四个显著特点

(1)中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2)中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

三江源素有中华水塔的美誉,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这一地区。

(3)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

(4)三江生态系统最敏感的地区,它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河的发源地。

3.近几十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因素,位于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地区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冰川、雪山逐年萎缩,众多江河、湖泊和湿地缩小、干涸;

沙化、水土流失的面积仍在不断扩大;

荒漠化和草地退化问题日益突出;

长期的滥垦乱伐使大面积的草地和近一半的森林遭到严重破坏;

虫鼠害肆虐;

珍稀野生动物盗猎严重;

无序的黄金开采及冬虫夏草的采挖屡禁不止。

三江源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

三江源号称“中华水塔”,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当前主要面临以下生态环境问题:

湖泊萎缩、湿地退化、径流量减少、草地退化、土地荒漠化、物种减少。

成都外国语高二期中)经国务院批准,2011年11月16日,我国第十一个国家级综合试验区——“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立。

下图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读图回答

(1)~

(2)题。

(1)下列不是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的是(  )

A.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B.地势高亢,气候寒凉

C.深居内陆,远离海洋D.冰川众多,湿地广大

(2)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具有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  )

①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

②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

③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

④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

⑤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

⑥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A.④⑤⑥B.①③⑤

C.①②③D.②④⑥

(1)题,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导致人类对该地的影响较少,不是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

(2)题,三江源地区的湿地,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其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

三江源地区湿地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水源地,调蓄洪水的能力很弱。

(1)A 

(2)D

考向一 青藏高原气候特征分析

1.(2012·

高考安徽卷)青藏高原四周多高山。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西北部,面积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

下图为青海省年降水量分布和年平均气温分区图,据此完成

(1)~

(2)题。

(1)青海省东南边缘降水较多,其水汽主要来自(  )

A.大西洋        B.北冰洋

C.太平洋D.印度洋

(2)根据年平均气温分布状况,将青海省划分为Ⅰ、Ⅱ、Ⅲ三个温度区。

三区年平均气温相比(  )

A.Ⅰ>

Ⅱ>

ⅢB.Ⅰ<

Ⅱ<

C.Ⅰ<

Ⅱ,Ⅱ>

ⅢD.Ⅰ>

Ⅱ,Ⅱ<

(1)题,考查区域降水的影响因素。

我国夏季水汽来源于太平洋和印度洋;

青海省东南部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故D项正确。

(2)题,考查区域地形的判定及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由题干材料可知,西北部为柴达木盆地,Ⅱ温度区温度较高;

Ⅰ和Ⅲ温度区受地形影响,温度都较Ⅱ温度区低,故选择C项。

(1)D 

(2)C

考向二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成因分析

2.(2015·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

我国的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

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3.5~-2℃。

如图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大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

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的原因。

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一方面与二者相差较大的纬度位置、海拔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与青藏高原自身的气温年变化小有关。

青藏高原海拔高,纬度低,太阳辐射强,但大气保温作用弱,加之不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气温年较差小,导致其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

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

(东北高纬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1~1℃,可以形成多年冻土。

)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同为-1~1℃时,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冻土。

 

一、选择题

下图是“我国沿某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该线的走向是(  )

A.东西走向      B.南北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D.西北—东南走向

2.图中①处(  )

A.为喜马拉雅山B.在亚欧板块内

C.其冰川属于大陆冰川D.其南坡降水贫乏

3.图中②处为某大盆地,该盆地(  )

A.位于东部季风区

B.内部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至今还没有铁路通过

D.未被列入西部开发的热点地区

第1题,剖面线上的关键信息是拉萨和格尔木,即青藏铁路的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

第2题,由图可以看出,①处位于拉萨南部,海拔较高,应为喜马拉雅山。

第3题,由图可知,②处为柴达木盆地,属非季风区,有兰青—青藏铁路经过,而且因为矿产资源丰富,有“聚宝盆”之称,所以是西部开发的热点地区。

1.C 2.A 3.B

   读图,回答4~6题。

4.图示地区位于(  )

A.东北平原B.云贵高原

C.内蒙古高原D.青藏高原

5.计划在图中甲、乙、丙、丁四地进行不同类型的人类活动,其中正确的是(  )

A.甲处种水稻B.乙处建农牧加工厂

C.丙处种植咖啡D.丁处栽种棉花

6.图中河流历史上曾经水量丰富,近三年来经常出现断流,其形成原因是(  )

①全球气温升高、蒸发旺盛

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进北移,年降水量减少

③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土地沙漠化面积扩大

A.①③B.①②

C.②③D.①②③

第4题,根据经纬度判断图示地区为青藏高原上的柴达木盆地。

第5题,青藏高原的热量条件不适合种植水稻、咖啡和棉花,所以只有B项正确。

第6题,分析西部地区内流河水量减少、经常出现断流的原因要从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两方面来分析,人为原因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原因主要是全球变暖导致蒸发旺盛,其中主导因素是人为原因。

4.D 5.B 6.A

全长3310米的墨脱公路控制性工程——嘎隆拉隧道成功贯通,被称为“高原孤岛”的藏南小县墨脱正式纳入全国公路交通版图。

据此完成7~8题。

7.制约墨脱公路建设滞后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B.地质

C.河流D.资源

8.墨脱公路建成后,对西藏地区的意义不包括(  )

A.加快当地资源开发B.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

C.形成新的出海通道D.完善交通运输网络

第7题,墨脱位于西藏东南部,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端南麓,著名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主体段都在该县境内。

该区域地壳活跃,地质结构复杂,成为交通线路建设的最大自然障碍。

第8题,墨脱公路的建设能改善交通条件,加强与外界联系,促进经济发展。

7.B 8.C

读下图,回答9~10题。

9.城市N以西的铁路名称是(  )

A.青藏铁路B.兰青铁路

C.兰新铁路D.宝成铁路

10.M河谷地是该地区重要的农耕区,其农业生产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A.热量、光照B.光照、水

C.水、地形D.地形、热量

第9题,M是湟水谷地,N是青海省省会西宁市,该市是兰青(兰州到西宁)铁路和青藏铁路北段(西宁到格尔木段)交会处,以西是青藏铁路,以东是兰青铁路。

第10题,M河谷地(湟水谷地)三面环山,海拔2000米左右,位于青藏高原上,是青海省的主要农业区。

本区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热量不足成为制约其农业生产的一大要素;

另外由于地处河流谷地,三面环山,不利于扩大农业规模和实行机械化作业。

发展农业的优势是光照充足,有灌溉水源。

9.A 10.D

读下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①地降水多于②地,其主要原因是(  )

A.①地纬度低,②地纬度高

B.①地位于山地迎风坡,②地位于内陆盆地

C.①地受准静止锋控制,②地受副高控制

D.①地有暖流经过,②地有寒流经过

12.有关③④⑤所代表的三条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③河为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B.③④⑤河都注入同一大洋

C.④河径流量大于⑤河

D.⑤河为内流河

第11题,①地位于喜马拉雅山的迎风坡,降水丰富;

②位于柴达木盆地,周围有高山阻挡,降水少。

第12题,③是雅鲁藏布江,④是长江,⑤是黄河,三河中,径流量最小的是黄河。

11.B 12.C

13.青藏地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B.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C.河谷地区气温较高,风力较小

D.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选C。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青藏地区农作物分布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

D项为社会原因,不符合题意。

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这是影响农田、村镇、城市分布的主要原因。

河谷地区地势低,气温相对较高,农作物能够较好生长。

二、综合题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为青藏高原降水量分布图,图2为青藏高原地形剖面示意图。

材料二 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4500米以上,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一般在-4℃以下,高原上多山地冰川,是多条大河的发源地,植被以高寒荒漠为主,局部地区有高寒草原。

东南边缘海拔较低的河谷中四季温暖,降水较多。

(1)高原东南部适宜发展河谷农业,其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原北部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若过度发展可能带来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

(2)高原北部可开发利用的主要能源是________。

东南部水能资源丰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在高原东部建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是指________、________和澜沧江,建立该保护区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题,结合图文材料可知,青藏高原气温低,不利于农业发展,而高原东南部的河谷地区地势低,气温较高,水分条件好,适宜发展河谷农业。

高原北部分布着高寒草原,适宜发展畜牧业;

若过度放牧,会造成草原退化,引起生态破坏。

(2)题,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充足,适宜开发太阳能。

东南部由于降水丰富,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第(3)题,三江源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地区,建立该保护区的目的是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系统。

(1)热量、水分条件好 畜牧业 生态破坏

(2)太阳能 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

落差大

(3)长江 黄河 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系统

15.青海省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平均海拔2261m,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96~2008年西宁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图。

材料二 2011年西宁工业产值结构图。

(1)“到西宁避暑,请带上毛衣”。

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宁的城市形态呈条带状,主要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3)1996~2008年期间,西宁市耕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总体分别呈何种变化趋势?

其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4)2011年西宁市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可能带来哪些问题?

本题主要考查气温日变化大的原因、影响城市形态的自然因素、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及可能带来的问题,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题,西宁地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高,夏季气候凉爽,气温日较差大。

(2)题,西宁位于湟水谷地,其城市形态主要受地形、河流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第(3)题,读图可知,西宁市耕地所占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

耕地所占比重下降的原因是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占用耕地和退耕还林、还草;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上升的原因是城市化及工业化的发展等。

第(4)题,读图可知,西宁市工业结构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重化工业为主,这种工业结构可能带来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等一系列问题。

(1)海拔高,夏季凉爽;

气温日较差较大

(2)地形 河流 

(3)耕地:

比重下降。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占用耕地;

退耕还林、还草。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

比重上升。

城市(镇)化及工业化的发展。

(4)特点:

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重工业为主,高能耗产业比重大。

问题:

①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可能带来资源枯竭;

②可能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③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