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0885《动物传染病学与寄生虫病学》网上作业与课程考试复习资料全.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7773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版0885《动物传染病学与寄生虫病学》网上作业与课程考试复习资料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最新版0885《动物传染病学与寄生虫病学》网上作业与课程考试复习资料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最新版0885《动物传染病学与寄生虫病学》网上作业与课程考试复习资料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最新版0885《动物传染病学与寄生虫病学》网上作业与课程考试复习资料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最新版0885《动物传染病学与寄生虫病学》网上作业与课程考试复习资料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最新版0885《动物传染病学与寄生虫病学》网上作业与课程考试复习资料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最新版0885《动物传染病学与寄生虫病学》网上作业与课程考试复习资料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最新版0885《动物传染病学与寄生虫病学》网上作业与课程考试复习资料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最新版0885《动物传染病学与寄生虫病学》网上作业与课程考试复习资料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最新版0885《动物传染病学与寄生虫病学》网上作业与课程考试复习资料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最新版0885《动物传染病学与寄生虫病学》网上作业与课程考试复习资料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最新版0885《动物传染病学与寄生虫病学》网上作业与课程考试复习资料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最新版0885《动物传染病学与寄生虫病学》网上作业与课程考试复习资料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最新版0885《动物传染病学与寄生虫病学》网上作业与课程考试复习资料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最新版0885《动物传染病学与寄生虫病学》网上作业与课程考试复习资料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最新版0885《动物传染病学与寄生虫病学》网上作业与课程考试复习资料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最新版0885《动物传染病学与寄生虫病学》网上作业与课程考试复习资料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最新版0885《动物传染病学与寄生虫病学》网上作业与课程考试复习资料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最新版0885《动物传染病学与寄生虫病学》网上作业与课程考试复习资料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最新版0885《动物传染病学与寄生虫病学》网上作业与课程考试复习资料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版0885《动物传染病学与寄生虫病学》网上作业与课程考试复习资料全.docx

《最新版0885《动物传染病学与寄生虫病学》网上作业与课程考试复习资料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0885《动物传染病学与寄生虫病学》网上作业与课程考试复习资料全.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版0885《动物传染病学与寄生虫病学》网上作业与课程考试复习资料全.docx

最新版0885《动物传染病学与寄生虫病学》网上作业与课程考试复习资料全

[0885]《动物传染病学与寄生虫病学》

1

[论述题]

名词解释

1.动物传染病学2.地方流行性3.传播媒介4.混合感染5.显性感染 6.持续性感染7.顿挫型感染8.自然疫源性疾病9.预防接种10.紧急接种11.专性寄生虫12.贮藏宿主13.直接发育14.间接发育15孕卵节片16.中间宿主17.完全变态18.带虫免疫19.自愈现象20.穿梭用药

  

参考答案:

1.动物传染病学:

是研究动物传染病的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预防和消灭这些传染病方法的科学。

2.地方流行性:

在一定的地区或动物群中,发病动物的数量较多,但传播的范围不大,带有局限性传播的特征。

3.传播媒介:

从传染源将病原体传播给易感动物的各种外界环境因素称为传播媒介。

4.混合感染:

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体对同一宿主共同感染的现象,或感染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病原体。

5.显性感染:

表现出该病所特有的明显的临诊症状的感染过程。

6.持续性感染:

指动物长期持续的感染状态。

由于入侵的病毒不能杀死宿主细胞而形成病毒与宿主细胞间的共生平衡,感染动物可长期或终生带毒,而且经常或反复不定期地向体外排出病毒,但常缺乏临诊症状,或出现与免疫病理反应有关的症状。

7.顿挫型感染:

开始时症状表现较重,与急性病例相似,但特征性症状尚未出现即迅速消退恢复健康者。

8.自然疫源性疾病:

具有自然疫源性(有些疾病的病原体在自然条件下,长期循环延续其后代,人和家畜的感染和流行,对病原在自然界中的保存不是必要的)的疾病

9.预防接种:

在经常发生某些传染病的地区,或有某些传染病潜在的地区,或受到邻近地区某些传染病经常威胁的地区,为了防患于未然,在平时有计划地给健康畜群进行的免疫接种,称为预防接种。

10.紧急接种:

紧急接种是在发生传染病时,为了迅速控制和扑灭疫病的流行,而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尚未发病的畜禽进行的应急性免疫接种。

11.专性寄生虫:

某种寄生虫只寄生在某一特定的宿主。

如牛囊尾蚴只寄生于牛的肌肉;后圆线虫只寄生于猪的肺脏,鸡的各种艾美耳球虫只能寄生于鸡的体内,别的动物都不感染;尖尾线虫只寄生于马.

12.贮藏宿主:

有时某些寄生虫的感染性幼虫进入一个并非它们生理上所需要的动物体内,在这个动物体内可长期存活,并不发育和繁殖,但保持着对宿主的感染力。

这种动物被叫做贮藏宿主或传递宿主。

13.直接发育:

其发育史中不需中间宿主就可完成由一个宿主到另一个宿主由一个世代到下一个世代的传播、发育过程。

14.间接发育:

其发育史中需要中间宿主才能完成由一个世代到下一个世代的传播发育过程。

15.孕卵节片:

绦虫后端的节片子宫高度发育并充满虫卵,称为孕卵节片或孕节。

16.中间宿主:

寄生虫的幼虫和成虫,其寄主不是同一个种时,则幼虫的寄主称为中间宿主或中间寄主。

17.完全变态:

完全变态发育是昆虫变态的两种类型之一。

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

18.带虫免疫:

带虫免疫亦称非消除性免疫,是指寄生虫感染宿主后,宿主虽可获得一定的对此寄生虫再次感染的免疫力,但对体内存在的寄生虫不能完全清除,而是保持很少寄生虫感染状态,用药物驱除体内寄生虫后,宿主的免疫力也随之消失。

如用药物从牛体内驱除巴贝斯焦虫后,牛体原来所获得的对巴贝斯焦虫的免疫力也随之消失。

19.自愈现象:

目前认为在寄生蠕虫免疫中比较特殊的自愈现象属于过敏反应,即动物感染寄生虫后,当再次受到同种寄生虫感染时,出现的原有寄生虫与新感染寄生虫被完全清除的现象。

如绵羊和兔感染毛圆线虫和牛感染胎生网尾线虫的过程中,常伴有虫体几乎全部被排除体外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同种寄生虫,对于不同种寄生虫也时有发生。

20.穿梭用药:

根据寄生虫不同发病阶段采用不同疗效的药物的原则而对畜禽施用的一种给药方式,这在抗球虫药物使用上比较多见,如在球虫病高发阶段使用高效抗球虫药,在低发阶段使用低效抗球虫药,可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但是穿梭用药也存在使寄生虫形成对几种药物的耐药性,产生多重耐药性虫株的潜在危险。

2

[论述题]

1.动物传染病的发展分哪几个阶段?

2.羊肠毒血症的临床症状是什么?

3.简述牛流行热的流行病学特点

4.大肠杆菌病引起猪发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5.简述仔猪副伤寒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特点。

6.简述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病变。

7.怎样鉴别诊断猪肺疫、猪瘟、猪喘气病和仔猪副伤寒?

8.小鹅瘟的主要病变是什么?

9.如何防制牛结核?

10.为什么破伤风会产生强直症状?

11.简述猪链球菌病的临床分型与症状

12.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症状和病变特征是什么?

13.简述口蹄疫的危害性

14.人和动物被狂犬咬伤后如何处理?

15.间述高致病性禽流感主要症状及病变

  

参考答案:

1.动物传染病的发展分哪几个阶段?

传染病的发展过程在大多数情况下可分为四个阶段,即潜伏期、前驱期、明显(发病)期和转归期。

潜伏期:

病原微生物(病原体)体侵入机体并进行繁殖时起,到出现临诊症状为止,这段时间称潜伏期。

前驱期:

潜伏期过去以后即转入前驱期。

明显(发病)期:

前驱期之后,表现出该种传染病的特征性的临诊症状。

   

转归期(恢复期):

动物体的抵抗力得到改进和增强,可以转入恢复期。

如果病原体的致病性增强,或动物机体的抵抗力减弱,则动物可发生死亡。

2.羊肠毒血症的临床症状是什么?

因发病突然,很快死亡,很少见到症状。

有的病羊死前表现四肢划动,肌肉震颤,眼球转动、磨牙,流口水,头颈抽搐;有的表现步态不稳,倒卧,感觉过敏,流涎,上下颌颤抖有声,继而昏迷死亡。

病程2~4小时。

3.简述牛流行热的流行病学特点

牛流行热主要侵害奶牛和黄牛,水牛少。

以3~5岁牛多发,1~2岁牛及6~8岁牛次之,犊牛及9岁以上牛少发。

6月龄以下的犊牛不显有临床症状。

肥胖的牛病情较严重。

母牛尤以怀孕牛发病率略高于公牛。

产奶量高的母牛发病率高。

病牛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吸血昆虫叮咬病牛后再叮咬易感的健康牛而传播,故疫情的存在与吸血昆虫的出没相一致。

实验证明,病毒能在蚊子和库蠓体内繁殖,因此,这些吸血昆虫是重要的传播媒介。

本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约6~8a或3~5a流行一次,一次大流行之后,常隔一次较小的流行。

本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本病的传染力强,传播迅速,短期内可使很多牛发病,呈流行性或大流行性。

有时疫区与非疫区交错相嵌,呈跳跃式流行。

4.大肠杆菌病引起猪发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大肠杆菌病引起猪发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

仔猪黄痢(病猪拉黄色或白色水样稀粪,内含气泡或凝乳片,严重脱水,1-2天内败血或失水死亡)仔猪白痢(病猪排乳白、灰白或黄绿色粥样稀粪,吐奶、脱水,个别死亡。

排出白色或黄色稀粪。

肛门、后肢被稀粪沾污。

病肠道充气、充血。

 全段小肠肠腔中充满水样便,肠粘膜充血)和仔猪水肿病( 无体温反应,步态不稳、易跌到,盲目行动,肌肉抽搐,皮肤过敏,惊厥倒地,四肢乱划,叫声嘶哑或尖叫;眼睑或面部水肿,腹围增大)。

5.简述仔猪副伤寒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特点。

临床症状:

急性型:

突然发病,呆顿,虚弱,发热(41-42℃),突然死亡,发病率不高,死亡率高。

败血症变化。

耳、腹部皮肤出血点或斑块,肝、脾、肾有充血、出血现象,淋巴结有出血,

亚急性型、慢性型:

典型僵猪,长期拉稀,粪含纤维素,坏死组织,饲料凝块。

严重脱水,被毛粗乱,贫血。

病变特点:

1)回盲结肠粘膜坏死。

盲、结肠肠壁增厚。

与猪瘟扣状溃疡不同,由散在坏死连成大块坏死,坏死处往往形在溃疡,灰白色,溃疡表面覆盖坏死组织,饲料污垢物。

2)脾肿胀,坚厚,脾、肝有黄灰色坏死灶;胆囊粘膜坏死。

3)肠系膜淋巴结素状肿胀有出血。

6.简述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病变。

鼻镜、齿龈、上颚、舌面、颊部粘膜糜烂;食道粘膜糜烂呈线形排列:

胃粘膜糜烂、水肿;肠粘膜水肿、增厚;集合淋巴结肿胀、出血;小肠特别是空、回肠粘膜卡他性炎或出血、坏死性炎,粘膜脱落。

蹄冠和趾间糜烂、溃疡。

运动失调的犊牛出现小脑发育不全和侧脑室积水。

7.怎样鉴别诊断猪肺疫、猪瘟、猪喘气病和仔猪副伤寒?

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鉴别诊断

猪瘟

猪丹毒

猪肺疫

仔猪副伤寒

病原

猪瘟病毒

猪丹毒丝菌

巴氏杆菌

猪霍乱和猪伤寒沙门氏菌

流行情况

不分年龄、性别、品种,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通常在发病后1周左右发病,且死亡达到高峰;呈流行性

3~6月龄猪易感,但以架子猪发病多,常在夏初及晚秋季节发生;发病初期常取最急性经过,突然死亡

秋末春初,气候多变及多雨时节易发生;中、小猪多发;多散发或继发

主要侵害1~4月龄仔猪;寒冷及阴雨潮湿季节、饲养管理及卫生条件不良时发病较多;散发或地方流行性;慢性最为常见

临床症状

体温41。

C左右;化脓性结膜炎;初便秘后腹泻;皮肤上有紫红色斑点,指压不褪色;公猪包皮囊积尿;小猪多有神经症状

体温42。

C或更高;急性皮肤发红,常突然死亡;有的病猪皮肤上出现不同形状的紫红色疹块,界限明显;慢性病例有关节炎,出现跛行症状

体温41。

C左右;急性病例咽喉部肿胀,呼吸困难,呈犬坐姿势,口鼻流出白色泡沫液体;皮肤上有红色出血点

急性体温41。

C以上,慢性病例体温一般无变化;持续性下痢为特征,粪臭;并发肺炎者有咳嗽,有时呼吸困难;病末期十分瘦弱,皮肤上有紫色斑

尸检

病变

淋巴结潮红,切面周边出血,大理石状;心内外膜出血,以左心耳为重;肾不肿大,色淡,有小出血点,严重肾盂、输尿管出血;膀胱黏膜出血;会厌软骨出血;脾边缘有梗死;慢性者大肠黏膜扣状溃疡

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胃及十二指肠黏膜红肿及出血;肾肿大,紫红色,脾肿大,呈紫红色;慢性病例左心内膜有菜花样物或关节炎

咽喉部肿大,周围组织胶样浸润;淋巴结肿大,切面出血;肺有不同肝变期,切面呈大理石状;或纤维素性胸膜炎和心包炎

盲肠、结肠黏膜有圆形堤状溃疡或弥漫性坏死,肠管变厚,无弹性;肠系膜淋巴结干酪样坏死;淋巴管索状肿;肝脏有灰黄色小坏死灶

8.小鹅瘟的主要病变是什么?

最急性型病例除肠道有急性卡他性炎症外,其他器官的病变一般不明显。

15日龄左右的急性病例表现全身性败血变化,全身脱水,皮下组织显著充血。

心脏有明显急性心力衰竭变化,心脏变圆,心房扩张,心壁松弛,心肌晦暗无光泽。

肝脏肿大。

本病的特征性变化是空肠和回肠的急性卡他性一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整片肠黏膜坏死脱落与凝固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形成栓子或包裹在肠内容物表面的假膜,堵塞肠腔。

剖检时可见靠近卵黄与回盲部的肠段,外观极度膨大,质地坚实,状如香肠,肠管被一淡灰或淡黄色的栓子塞满。

这一变化在亚急性病例更易看到。

9.如何防制牛结核?

1)加强饲养管理,每年2次检疫,检疫阳性,可疑病畜要隔离,外地引入牛也要隔离确证无病后才可进入健康群。

2)不健康牛群,定期检疫,找出阳性牛。

3)培养健康小牛,代替病牛,1、2、3、6月龄检疫,阴性牛移入健康群饲养。

10.为什么破伤风会产生强直症状?

因为破伤风主要通过破伤风痉挛毒素致病。

毒素可通过神经隙传到脊髓,然后移行到延脑(生命中枢),毒素与脑干、脊髓腹角(角)神经细胞有高度亲和性而结合,不能释放甘氨酸。

而甘氨酸是脊髓神经抑制性突触的介质,脊髓神经兴奋性升高,引起僵直、痉挛、采食、饮水困难,出汗―脱水,肌肉长时间痉挛,从而产生强直症状。

11.简述猪链球菌病的临床分型与症状

猪链球菌病在临床上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

最急性型:

病猪突然停食,体温升高至42℃以上,精神沉郁,流浆性鼻汁,有的鼻液中带有血性泡沫,粪便带血,腹下、四肢及耳朵呈紫色,并有出血斑块,但更多病猪死前未见明显临床症状,最急性者几小时之内死亡,大部分病猪1~2天内死亡,以至畜主误认为天气闷热中暑或因注射疫苗引起过敏反应死亡。

急性型:

常突然发病,病初体温升高达40~41.5℃,继而升高到42~43℃,呈稽留热,精神差,食欲减少或废绝,喜饮水,眼结膜潮红,呼吸促迫,间有咳嗽,流浆液性、脓性鼻汁。

颈部、耳廓、腹下及四肢下端皮肤呈紫红色,并有出血点。

个别病例出现血尿、便秘或腹泻。

病程稍长,多在3~5d内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慢性型:

多由急性型转变而来,主要表现多发性关节炎。

一肢或多肢关节发炎。

关节周围肌肉肿胀,高度跛行,有痛感,站立困难,严重病例后肢瘫痪。

最后因体质衰弱、麻痹死亡。

12.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症状和病变特征是什么?

症状特征:

为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发热。

断奶仔猪也可发生附红细胞体病,特别是在阉割后几周。

发生急性附红细胞体病时,病猪体表苍白,高热达42℃,有时黄疸。

有时有大量的瘀斑,四肢、尾特别是耳部边缘发紫,耳廓边缘甚至大部分耳廓可能会发生坏死。

急性感染后存活猪生长缓慢。

发生慢性附红细胞体病时,病猪消瘦、苍白,皮肤上有瘀斑。

母猪发生急性附红细胞体病时,厌食、发烧(42℃),母猪乳房以及阴部水肿1~3天;母猪受胎率低,不发情,流产,产死胎、弱仔。

贫血母猪产出的仔猪往往苍白贫血,有时不足标准体重,易于发病。

病变特征:

溶血性贫血及黄疸;肝肿大变性,呈黄棕色;有时淋巴结水肿,胸腔、腹腔及心包积液。

13.简述口蹄疫的危害性

FMD易感动物多,33种动物可被感染,偶蹄兽多见

口蹄疫毒力强

一头病牛的排毒量可感染100万头牛,1克病猪蹄部水疱皮可使10万头猪感染发病。

 口蹄疫传播迅速,流行面广,生产性能下降,防治费用高

发病率100%,成年畜死亡率一般1-2%,但幼畜高达50%,甚至100%。

往往几个省,几大洲甚至全球同时发生。

成年畜:

主要是生产性能下降(掉膘、奶量下降)。

对疫区采取封锁措施,阻碍交通,关闭交易市场和屠宰加工场,扑杀病畜,销毁或无害化处理动物尸体。

一旦发生FMD,将会引起社会不安。

痊愈病牛将成为带毒者,因此清除疫源地比扑灭FMD更为困难。

不论什么国家遭遇FMD,动物及其产品的流通和贸易都要受到损失和限制。

病原的类型比较多,主型之间无交叉保护,亚型之间交叉保护差。

病毒的易变性,常有新的亚型出现。

14.人和动物被狂犬咬伤后如何处理?

人和家畜被患狂犬病的动物或可疑动物咬伤后,应及时对伤口彻底消毒处理,先挤出伤口血液,再用20%肥皂水洗,擦干后,涂以5%碘酊,注意伤口开放,并迅速用狂犬病疫苗进行紧急接种,使被咬人或动物在病的潜伏期内就产生主动免疫,可免于发病;在伤口复杂、面积大或靠近中枢时,最好与抗狂犬病血清联合使用,每公斤重0.5ml,一半肌注,一半伤口浸润注射,6小时后或次日注射第一针狂犬病疫苗。

15.间述高致病性禽流感主要症状及病变

高致病性毒株引起的禽流感,潜伏期3-5天,体温迅速升高达41.5℃以上,拒食,冠与髯肉常有淡色的皮肤坏死区,头、颈常出现水肿。

腿部皮下水肿、出血、变色。

病鸡很快陷于昏睡状态,常于症状出现后数小时内死亡,病死率接近100%。

高致病性毒株引起的的病变主要有:

头面部水肿,并伴有窦炎和肉垂、冠发绀、充血。

内脏变化差异较大,有的毒株引发肝、脾、肾的坏死灶,有的毒株引起浆膜及粘膜面的小点出血,十二指肠和心外膜出血,尤其是肌胃和腺胃交接处的乳头及粘膜出血严重。

3

[论述题]

1.我国动物传染病防制研究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2.某猪场存栏280头猪,其中仔猪124头、育肥猪142头。

2012年3月从外地引入仔猪100头补栏进行饲养,引进该批次仔猪饲养3天后发现部分仔猪陆续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发热、喘气、腹泻等症状,后期衰竭死亡。

发病初期曾用多种抗生素、中药制剂、添加剂等治疗,效果不明显。

该批次仔猪在引入前曾进行猪瘟、副伤寒、猪肺疫、口蹄疫等疫苗免疫。

该次疫情导致该场先后共85头猪死亡。

请分析该病,并提出处理方案。

3.怎样鉴别引起猪繁殖障碍的几种主要传染病?

4.发生口蹄疫时的扑灭措施

5.某鸭场8000只35日龄肉鸭,部分出现精神沉郁,排稀便,采食量减少。

病鸭缩头呆立,叫声嘶哑,嗜眠,不愿走动,行动迟缓。

少数病鸭共济失调,或伏卧于地,头向上向后呈痉挛性点头运动。

或前仰后翻,翻倒后仰卧不易翻转。

眼、鼻有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

解剖病死鸭见气囊浑浊增厚,气囊壁上附有黄色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呈颗粒状。

心包有积液,心包膜上有层灰黄色的纤维素渗出物将心包膜包裹,剥开渗出物,部分心肌出血。

肝脏呈土黄色或红褐色,稍肿大,表面覆盖灰白色纤维素膜,容易剥落,胆囊肿大。

小肠出血明显,肠系膜上附着一些黄色的纤维渗出物颗粒。

脑膜充血出血。

请分析诊断该病,并写出治疗处理方案

6.马立克氏病免疫失败的原因及防制要点

  

参考答案:

1.我国动物传染病防制研究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答:

马牛羊传染病:

以消灭牛瘟、牛肺疫和控制马传染性贫血所取得的成就最为突出。

使用牛瘟兔化弱毒、牛瘟山羊化兔化弱毒和牛瘟绵羊化兔化弱毒疫苗,1956年消灭了牛瘟。

使用牛肺疫兔化弱毒菌苗,1959年又研制成牛肺疫兔化绵羊适应菌苗,1996年消灭了牛肺疫。

在布鲁氏菌病、牛流行热、羊痘、牛黏膜病、牛白血病、蓝舌病等病的免疫预防和诊断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果。

布鲁氏菌羊种5号菌苗、猪种2号菌苗、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牛流行热灭活疫苗和亚单位疫苗以及蓝舌病鸡胚化弱毒疫苗和羟胺灭活疫苗的研制成功及其推广应用,为控制这些传染病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猪传染病方面:

猪瘟:

1955―1956年我国周泰冲等研制成功的中国系猪瘟兔化弱毒疫苗;1994年中国兽药监察所研制成的猪瘟单克隆抗体试剂盒,可以区分猪瘟强毒、弱毒以及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和羊边界病病毒。

  

猪传染性繁殖障碍综合征:

非典型猪瘟、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猪衣原体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脑心肌炎等。

在伪狂犬病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方面,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猪传染性腹泻:

大肠杆菌病、仔猪副伤寒、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和猪痢疾等。

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和轮状病毒的疫苗及其联苗已研制成功,在微生态制剂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果。

  

在家禽传染病方面:

小鹅瘟:

1956―1963年首次发现并进行了系统研究,研制成疫苗和抗血清,对控制该病的流行作出卓越贡献,此为由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先发现的家禽传染病。

  

研制成的鸡马立克氏病弱毒疫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细胞疫苗、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疫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灭活疫苗、鸡传染性鼻炎灭活疫苗和鸭瘟弱毒疫苗等,以及建立的各种诊断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广泛应用,对防制这些疫病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对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禽流感和产蛋下降综合征等主要禽病病原的研究已深入到分子生物学领域,包括病毒载体的构建、有关免疫原性基因的分离鉴定、克隆和表达、基因表达产物的生物学功能研究、核酶剪切RNA病毒以及用于诊断的单克隆抗体、核酸探针、PCR、酶切图谱分析和核酸序列测定等。

在新城疫病毒、马立克氏病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遗传变异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面已取得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在小动物传染病方面:

在犬猫兔等小动物传染病研究方面,比较突出的是兔病毒性出血症和狂犬病。

兔病毒性出血症是1984年由我国首先发现的一种兔病毒性急性传染病。

病程短促,传播迅速,流行面广,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对养兔业造成灾害性损失。

我国对此病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研制成安全有效的疫苗。

基本上控制了该病的流行。

2.某猪场存栏280头猪,其中仔猪124头、育肥猪142头。

2012年3月从外地引入仔猪100头补栏进行饲养,引进该批次仔猪饲养3天后发现部分仔猪陆续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发热、喘气、腹泻等症状,后期衰竭死亡。

发病初期曾用多种抗生素、中药制剂、添加剂等治疗,效果不明显。

该批次仔猪在引入前曾进行猪瘟、副伤寒、猪肺疫、口蹄疫等疫苗免疫。

该次疫情导致该场先后共85头猪死亡。

请分析该病,并提出处理方案。

答:

根据仔猪陆续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发热、喘气、腹泻等症状,后期衰竭死亡。

曾进行猪瘟、副伤寒、猪肺疫、口蹄疫等疫苗免疫等情况,该场仔猪可能感染猪圆环病毒。

目前尚无有效疗法,主要加强饲养管理和兽医防疫卫生措施。

一旦发现可疑病猪及时隔离,并加强消毒,切断传播途径,杜绝疫情传播。

3.怎样鉴别引起猪繁殖障碍的几种主要传染病?

 

疾病

母猪症状

胎儿年龄

胎儿及胎盘病象

诊断

PRRS

发热,不吃嗜睡,皮肤红块发绀

任何年龄通常是相同年龄

脐带动脉坏死炎症,水肿

病毒分离

细小病毒感染

胎儿常在发育不同阶段死亡

胎儿被再吸收,木乃伊胎常见,死胎,弱仔腐败,胎盘紧裹胎儿

病毒分离

伪狂犬

轻度到严重,打喷嚏,咳嗽,不吃,流呕吐,神经症状

胎儿常在发育不同阶段死亡

胎儿炎性坏死区,木乃伊胎,死产。

被吸收,坏死脐炎

母猪配对血清学

猪瘟

发热,不吃嗜睡,皮肤红块,结膜炎,呕吐,惊厥

胎儿常在发育不同阶段死亡

木乃伊胎,死产,腹水,头和肢变形,出血点,小脑发育不全,肝脏坏死

胎儿组织特别是扁桃体切片FA染色

BVDV感染

无,猪场与牛场靠近

胎儿常在发育不同阶段死亡

病毒分离与血清学

乙型脑炎

胎儿常在发育不同阶段死亡

同细小病毒感染,脑水肿,皮下水肿,出血点,腹水,肝脾坏死

病毒分离与血清学

4.发生口蹄疫时的扑灭措施

(1)上报疫情,确定诊断疫区内所有畜群作严密监视,禁止动物、畜产品及饲料运出疫区。

?

(2)划定疫区,严格封锁注意疫区要封严、疫点要封死。

?

(3)捕灭措施,捕杀病畜及同群畜,及时清除传染源。

?

(4)疫点内最后一头病畜消灭之后,3个月内不出现新病例时可解除封锁。

(5)消毒,疫点严格消毒,粪便堆积发酵处理;畜舍、场地和用具以1―2%烧碱液、10%石灰乳或1―2%福尔马林喷洒消毒;毛、皮张用环氧乙烷、溴化甲烷或甲醛气体消毒;肉品以2%乳酸或自然熟化产酸处理。

?

(6)治疗:

消炎药、收敛药及防腐软膏;恶性口蹄疫病畜除局部治疗外,可用强心剂和补剂。

(7)疫区和受威胁区进行预防接种,发生口蹄疫时,立即用与当地流行毒株血清型相同的弱毒或灭活苗注射。

首次免疫用二次,2周至2个月内,以后每隔6个月注射一次。

5.某鸭场8000只35日龄肉鸭,部分出现精神沉郁,排稀便,采食量减少。

病鸭缩头呆立,叫声嘶哑,嗜眠,不愿走动,行动迟缓。

少数病鸭共济失调,或伏卧于地,头向上向后呈痉挛性点头运动。

或前仰后翻,翻倒后仰卧不易翻转。

眼、鼻有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

解剖病死鸭见气囊浑浊增厚,气囊壁上附有黄色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呈颗粒状。

心包有积液,心包膜上有层灰黄色的纤维素渗出物将心包膜包裹,剥开渗出物,部分心肌出血。

肝脏呈土黄色或红褐色,稍肿大,表面覆盖灰白色纤维素膜,容易剥落,胆囊肿大。

小肠出血明显,肠系膜上附着一些黄色的纤维渗出物颗粒。

脑膜充血出血。

请分析诊断该病,并写出治疗处理方案

答:

根据病鸭临床症状和特征性的缩头呆立,叫声嘶哑,嗜眠,不愿走动,行动迟缓。

少数病鸭共济失调,或伏卧于地,头向上向后呈痉挛性点头运动。

或前仰后翻,翻倒后仰卧不易翻转。

眼、鼻有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

解剖病死鸭见气囊浑浊增厚,气囊壁上附有黄色的纤维素性渗出物,肝脏呈土黄色或红褐色,稍肿大,表面覆盖灰白色纤维素膜,容易剥落,胆囊肿大。

可初步诊断为鸭传染性浆膜炎。

治疗处理方案:

首先要改善育雏的卫生条件,特别注意通风、干燥、防寒以及改善饲养密度。

疫苗接种有较好的免疫效果。

我国有油佐剂和氢氧化铝灭活疫苗。

药物防治常以氟苯尼考作为首选药物,药量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